第一章世界的发展规律_第1页
第一章世界的发展规律_第2页
第一章世界的发展规律_第3页
第一章世界的发展规律_第4页
第一章世界的发展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世界的发展规律第1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第2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本章共两个专题专题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专题二: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第3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专题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4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要点提示: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二、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与实践三、“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第5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一)世界观与哲学(二)哲学基本问题第6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世界观与哲学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统一第7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研究的是世界观的问题,但哲学不是一般的世界观,而是一种特殊形态的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在哲学中,方法论和世界观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世界观运用于分析、解决问题时,必然会表现为一定的方法论;而一定的方法论也往往根据于相应的世界观。哲学总是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第8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第9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第10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唯物主义

泰勒士:“水”是万物的始基

阿那克西米尼:万物的始基是“空气”第11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意识看着是第一性的,现实世界只是它的派生物

贝克莱:物是感觉的复合

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第12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神秘的“客观精神”或精神原则看着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只是它的派生物或表现朱熹:“理在事先”黑格尔:“绝对观念”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存在第13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4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荀子第15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不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休谟:人只知道自己的感觉

康德:人可以反映“自在之物”的现象,不能把握本质第16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与实践(一)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三)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建构科学的物质观第17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从古到今,唯物主义对物质范畴的理解,经历了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一)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第18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旧唯物主义哲学(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在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史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它终究未对世界的物质性、对物质范畴作出科学的解释。

第19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体形态说”第20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结构层次说”第21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对具体科学关于物质世界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哲学的概括和总结,形成了科学的物质观。第22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恩格斯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物质”作为哲学范畴,是对各种具体物质形态共性的概括和抽象。第23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第24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列宁的物质定义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作了最高的哲学概括。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物质是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第25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从个性中看到共性,从相对中找到绝对,从暂时中发现永恒。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第26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客观实在性这个物质的本质存在于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具体存在物中。这表明,物质处于运动中,以运动为其根本属性。“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

——恩格斯第27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第28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第29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2、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建立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之上第30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第31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1)实践的本质第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对象性活动;第二,实践是具有物质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的活动第32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

首先,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其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最后,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2)实践的基本特征第33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物质生产实践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3)实践的基本形式第34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第35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科学试验美国大功率激光束发射试验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包括自然科学实验和人文社会科学实验)第36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第37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社会生活的本质第38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实践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性的物质交换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第39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物质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实践第40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第41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全部社会

生活在本质上

是实践的。”(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42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社会生活的实践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第43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基础第44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45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第46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第47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建立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之上

科学物质观的建构应是科学实践观发展的结果。自然界虽然在先,但对物质的理解离不开实践;离开实践,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就得不到合理的说明。只有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物质观,才是彻底的、可知论的、辨证的物质观。第48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一,只有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才能建构起彻底的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现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实践本身就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包含物质的一般本质,只不过它是物质发展的最高形态--人和人类社会存在的方式。把实践和实践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理解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也就是把实践纳入物质的范畴中去,就使马克思找到了“社会物质”。第49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二,只有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才能建构起彻底的可知论的物质观。

辨证唯物主义主张,人本身就是客观物质过程的参与者,人并非在物质世界之外认识物质,而是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在自己所进行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中,内在地认识物质,从而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第50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三,只有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才能建构起彻底的辨证的物质观。

正是实践给人类提供了直接现实地与物质打交道的途径,从而使人认识到客观物质世界发展的辩证法。人的实践活动愈是深入,客观物质世界辨证发展的深层本质就愈是充分展露。第51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第52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2、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即世界的本原是物质。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是包括一切具体物质形态而又不归结为它们的,在客观实在基础上的统一。第53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内容要点

(一)自然界是物质的(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三)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四)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第54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自然界是物质的

宇宙天体的构成元素是氢、氧、碳、氮、硫、硅等,服从共同的物质运动规律。微观世界的粒子和场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形态。宇宙基本粒子

(一)自然界是物质的第55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生命现象的基础是以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为主要成分的物质实体。第56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社会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第57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第58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第59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从意识的起源看

一方面,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产生大体经历了三个决定性环节:第一,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的发展。第二,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发展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第三,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意识是自然界物质普遍具有的反映特性长期演化的结果第60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另一方面,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的意识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社会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第61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从意识的本质看

一方面,从生理基础看,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另一方面,从对象和内容看,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第62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

“龙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本草纲目》第43卷,龙条第63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这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论;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特别是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

意识能动作用——人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第64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马克思第65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A.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C.意识反映对象不只是一般地模仿,而是能动地创造但意识的创造性并非主观随意性的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鲁迅第66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可以通过能动地指导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的模型、蓝图变为客观现实。第67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四,意识具有调节、控制人的生理活动的作用现代科学和医学实验证明:意识、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第68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正确认识意识能动作用的重要

现实意义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处理好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第69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规律——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根本特点——客观性,它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第70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1、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的基础。列宁第71页,课件共76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