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1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单元学习目标:1.学习运用一定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等方法)来分析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所包孕的意蕴美和情感美。2.拓展学生的文学和文化视野,进一步提高对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巩固诗词鉴赏及答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提炼课题,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能力。第2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单元内容及学情现状
1.本单元共选10篇古典诗词,分为“赏析示例”(1篇)“自主赏析”(4篇)和“推荐作品”(5篇)三大部分,内容主要以典范的唐宋诗词为主,另外还有魏晋与明清的作品,文学时期跨度较大,层次及形式也较为多样。2.从学情看,主要有以下两个薄弱环节:(1)不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仍停留在识记层面上,不能深入剖析其内蕴;(2)选修课特别强调学生对鉴赏点的把握及合作探究的能力,而大部分学生还是习惯于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思维与方法的转换是本单元教学的当务之急。第3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教学设想1.根据本单元安排的选修内容,其中《长恨歌》和《湘夫人》内容较多,且鉴赏有一定的难度,这两首诗可先由教师导引讲解为主来作为过渡,逐步过渡到学生的分组合作探究阶段;2.“自主赏析部分”的其余几篇诗词由教师列示鉴赏基本内容,给学生提供出课题,学生进行分组探究,然后课堂进行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拓宽加深;第4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3.“推荐作品部分”可设计两个教学环节:(1)照顾高考,可以考题的形式打印下发提纲,让学生阅读后进行鉴赏,教师提供出范例;(2)学生联系必修部分学习过的李清照的诗词,结合李清照的生平经历,梳理李清照诗词不同阶段的特点,以论文的形式上交,教师打分并指出不足。第5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4.本单元的总纲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学生应将鉴赏重点放在把握诗词文本的基本内容,尤其是“所载之道”的理解上,这就要求学生在鉴赏前须储备两个基本资料:(1)作者的生平概况及写作本文的环境背景;(2)预习中疏通诗词文本的基本意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好早读及网络等工具。四.课时安排:四课时第6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以意逆志------读者以“己意”去逆作者作品之志,从作者在作品中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思想感情去逆行推理。得出带有自己个性的对作品的诠释。方法运用1、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来窥见作品意旨、作者情感。2、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过程中。体会、感悟、经验、联想、想像等猜测、推想主旨、创作动机、中心第7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探究准备整体初读,了解大意,感受基调;反复品读:◎逐字逐句解读,理解字面与字后;◎多问每句怎么写,把握技巧与手法;◎抓住关键词句,体悟感情与主旨;◎调动联想与想像,准确解读意象,体悟意境。第8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知人论世”说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上)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第9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知人论世”说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来的说法:“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其意思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第10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与人物考察作者生活的时代、社会,生平与身世第11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方法运用1、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2、弄清作品的的具体创作时间。3、深入欣赏和把握其中的内容和旨趣,还要前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第12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3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4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19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第15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1、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2、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3、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后世志士仁人,培养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4、屈原精神发展成为安顿历代士子的痛苦心灵的家园。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第16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是屈原根据楚国沅、湘一带的民间祭歌为素材,再加工创作而成的两篇抒情诗。湘君是湘水神,湘夫人是帝女,居于洞庭之山。因为湘水与洞庭湖相距甚近,所以民间传说这两个神有恋爱关系。通常认为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们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无缘,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无望地追寻、失望。在他们之间,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湘夫人》是《九歌》组诗十一首之四,诗题虽为“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湘君》与《湘夫人》第17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湘夫人将要降临北洲上,放眼远眺呵,不见伊人,使我分外惆怅。秋风阵阵,柔弱细长,洞庭波涌,落叶飘扬。登上长满白薠的高地纵目遥望。我与佳人约会在黄昏,已及早准备周到。鸟儿啊为何聚集在蘋草边?鱼网啊为何挂到树枝上?第一段第18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这两句纯属白描,表现出一种广阔而雄浑的景象。诗人捕捉到了一些最富于典型性的事物,用轻灵的笔触写了出来。融情入景,以景染情,是“秋水的绝唱”和“千古言秋之祖”,成为千古名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第19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赋得洞庭一句,遂令一篇生色,可见《楚辞》写景妙。——孙矿:《楚辞评林》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唐诗综论·说木叶》写水波、写木叶、写秋风,皆所以写神不来,冷韵凄然。——戴震云《屈原赋注》在这幅清秋候人的画面上,深秋的凉意和情感的寂寞不安融为一体,渲染出一派难以言说的凄迷惆怅之情,从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第20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说说此诗开头所渲染的环境气氛,对于全诗所起的作用。(课后探究·讨论四-3)
在湘君的眼中,尽是令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景色: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湘君面对这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事茫然,愁绪四溢。强烈的失望带来了对自然景观的一种感情化的描写,这就叫景与情谐。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惆怅、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第21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以此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第22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一段: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而其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更是写景的名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果,因而深得后代诗人的赏识。第23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怀念湘夫人啊无法讲。心思恍惚,望穿秋水,只见那洞庭水慢慢流淌。第二段:写湘君把思念的感情埋在心中,急切地等待恋人而不见来到,心情恍惚地向远方张望,迷惘地看着缓缓不断的流水出神。第24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羞涩——借流水来寄托自己的愁思。同时也暗示了他在远望中时光的流逝!
第二段进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以水边泽畔的香草兴起对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流水的缓缓而流暗示远望中时光的流逝,是先秦诗歌典型的艺术手法,其好处在于人物相感、情景合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第二段,湘君是如何抒发自己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的?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第25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野麋寻食,为何来到庭院?蛟龙游戏,为何来到浅滩?清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傍晚我又渡过西面的水湾。听说佳人召唤我来相聚,我将快速飞驰与她同行远去。把我们的房屋建造在水中,又将荷花叶子苫在房顶上;用荪草饰墙,紫贝饰坛,撒布香椒,充满整个中堂;第三段第26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桂树作栋,兰树作椽,辛夷楣门,白芷铺房;编结薜荔作帷帐,分开蕙草做隔扇已安放;洁白的美玉做镇席,散放石兰传播芬芳;荷叶做的屋顶呵,加盖芷草,再把杜衡缠绕在房屋四方。第三段第27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汇合各种香草充满庭院,放置各种香草播满门廊。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为迎接湘夫人众神如流云一样。第三段第28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鸟何萃兮萍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与前文对鸟和网的描写同样属于带有隐喻性的比兴,再次强调爱而不见的事愿相违。
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和烘染自身的尴尬处境和懊恼心情,暗示了失望的必然结果。
情诗以反常不可能之事为喻,在中外诗歌中都是常法,所谓“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汉乐府《上邪》)第29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课后探究·讨论四-2)
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执着、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第30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写湘君看到事物错位,担心心愿不可能实现。他到各处寻找湘夫人,在幻想中,似乎听到佳人召唤。于是湘君在水中建造高贵的宫室,打算同湘夫人一起过美满。幸福的生活。新房子布置得高雅、华贵、精巧,表现出对湘夫人的一片深情。这时,九嶷山的神仙纷纷出动,与湘君一起迎接湘夫人,但湘夫人并没有来。湘君的一切等待和祈盼,一切准备和幻想,全都化成了泡影。第三段小结第31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我把那外衣抛到江中去,我把那汗衫丢在澧水旁。我在小岛上采摘杜若,将送给远方的人儿表衷肠。美好的时机不容易轻易得到,我姑且逍遥自在度时光。第四段第32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为什么主人公要把套袖汗衫抛入水中?是绝情还是失望还是其他原因?
这衣袖、单衣本不是湘君自己的,而是湘夫人送给湘君的信物。因此,湘君把它珍爱的穿在身上来赴约,但想不到湘夫人没有来赴约(有的说来过但没等湘君到就走了)。因而湘君心里对湘夫人有些抱怨,一气之下就把这些信物抛弃了。第33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为什么他又要拔取杜若送给湘夫人呢?
这是因为抱怨是一时的,挚爱才是根深蒂固的。采一枝芳香杜若留待以后送给“远者”,则意味着希望犹存,思念和追求还将继续。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说明什么?
湘君是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韧性。第34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表现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但仍流露了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深情。第四段小结第35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结构情感等待、期盼寻觅、幻想(向往)失望、气愤、平静动作:目眇眇-登白薠-夕张-远望-观流水景物:秋风、木叶、流水人与物相感,情与景合一急切的寻觅幻想如愿相会的情景赋、比兴动作:捐、遗、容与第36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这首诗细腻地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由企盼,到幻觉,到失望的凄楚情感历程,表达了对湘夫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通篇笼罩在凄美的氛围中,境界非常唯美。那些来自水中的香花香草满溢着纸卷,杜若、辛夷、荷、芷……让读者环绕在香氛和灵异构成的神秘奇异的世界里。
《湘夫人》就是这样浸透在满怀的香气里。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也因此显示出高洁优美来。主题思想第37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湘君》和《湘夫人》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两个悲剧,但合起来又是一幕两情相悦、忠贞不渝的喜剧。说它们是悲剧,是因为赴约的双方都错过了相会的时间,彼此都因相思不见而难以自拔,心灵和感情遭受了长时间痛苦的煎熬;说它们是喜剧,是由于男女双方的相恋真诚深挚,尽管稍有挫折,但都没有放弃追求和期盼,所以圆满结局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第38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课后探究·讨论四-1)
同意。屈原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他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的精神都可以视为体现在《湘夫人》中。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着,多么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远于希望的情况下,又透露出来不可抑制的哀怨、惆怅、焦虑之情。这一切,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第39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从湘君期约难遇、可望难即的悲剧情景,我们是否可以联想到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遭遇?相君在沅江、澧水两岸徘徊、追寻的身影,是否有时会叠印着屈原“行吟江畔”的“上下求索”形象?相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著追求,是否寄托着屈原对政治理想、复兴事业的至死不渝?
相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逍遥容与”,是否融进了屈原在人生偃蹇路途中的宽解自慰?第40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加工祭祀乐歌必须适应祭祀仪式的需要,但同时也是一个自我感情宣泄和精神补偿的过程。当时屈原正被楚王流放在荒蛮的沅、湘一带,处境艰难,心情忧伤,但仍然时时挂念国事,执著理想,期盼楚王能回心转意。社会人生中,一切执著追求而始终虚幻难得的种种现实境况,一切由虽执著追求却始终虚幻难得所引发的忧愁、懊恼、惆怅、失望,似乎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同构感应和精神寄托。第41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九歌》中大多数诗篇都包含有神与神或人与神相恋的情节。这些恋爱,在诗中又都呈现会合无缘、彷徨怅惘的状态,透出对生命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忧伤怀疑。这里面也许包含着屈原自己人生失路、孤独凄凉的心情。如《湘君》、《湘夫人》写一对配偶神,他们彼此相待,却终不能相遇,唱出伤心的歌子。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第42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1、以景现情,寓情于景。把周围景物环境气氛和人物的心理融合在一起构成美妙的情景交融的意境。2、用赋的铺陈手法反复叙写。3、用高洁的事物做比兴,以此歌颂纯洁的感情4、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笔触细腻而含蓄5、诗歌语言单纯自然,有民歌风格,也不失精炼典雅6、语气词“兮”字的运用,富有节奏感。艺术特点第43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44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作者】鲍照:
414-466,南北朝人。
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人。出身贫寒,虽才华出众,却一直不得意。曾做过刘宋的侍郎、参军,后死于乱军中。七言乐府尤受后世推重。第45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1)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从诗歌本身看,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法?(2)从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方面,说说此诗对李白的《行路难》有哪些影响?(3)以前我们学习的《兰亭集序》《岳阳楼记》《赤壁赋》《五人墓碑记》等文章中都有对“命”与“生死”价值的思考,你认为人生正确的命运观应是什么?思考第46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品评】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本篇是第四首。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泻水于地,依照各自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个人的遭际犹如泻水置地,不是也被出身的贵贱所决定了吗!
第47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行路难》。面对着如此不合理的现实,诗人“心非木石岂无感”?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难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吗?当然不能。全诗的感情在这句达到高潮。紧接着却是一个急转直下:“吞声踯躅不敢言。”诗情的跌宕,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飞致!第48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行路难三首(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第49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第50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第51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第52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鲍照忍辱负重、矛盾痛苦,李诗却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第53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鲍照忍辱负重、矛盾痛苦,李诗却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第54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55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写作背景简介第56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韵译】: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第57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1、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蜀相》前四句写武侯祠,后四句先概括诸葛亮的功业,后述惋惜之情。诗中借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抒发了诗人自己功业未就的感慨。第58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2、说说颔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自”、“空”。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用这二字修饰,而所含之情就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景中更含有诗人对忧国忧民的热血知音少的感慨。第59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3、颈联写刘备是为了什么?写刘备是为了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也寄寓诗人希望唐肃宗能像刘备一样,能够信任衷心耿耿的老臣。4、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第60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5.《蜀相》是怎样借古人抒发自己怀抱的?这首诗主要是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它的核心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自比为舜的大臣稷和契。安史之乱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又被放还,从此郁郁不得志。因此,入蜀后他便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借此抒发自己的怀抱。第61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62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这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我待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国仇未抱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第63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这么复杂而困难,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雄心豪气,喷涌如山。想当年,刘将军曾驾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的瓜州渡口大破金兵,吴将军也曾骑着战马在秋风中完败金兵于大散关。可笑我自命是边防上的长城,然而对镜照看,年岁衰颓,头发早已两鬓斑斑。《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韵译】:第64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1.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杜甫《蜀相》,说说他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何不同?(1)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方面,《蜀相》着重诸葛亮的“功盖三国分”,“天下计”和“老臣心”;《书愤》着重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的精神品格,“鞠躬精粹,死而后已”。(2)在抒发个人感情方面,杜甫主要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第65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痛苦;而陆游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立功业。(3)在表现手法上,《蜀相》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全市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而《书愤》则先忆过去,再写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市找中写自己的“愤”,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第66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2.短诗的起句和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此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书愤》的起句,“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做铺垫。从章法上讲,点明诗题中的“愤”字,这“愤”是贯穿全诗的意脉。结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诗人以《出师表》中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勉,表明至死也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大志。诗人悲愤而不绝望,把全诗推向高潮。第67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68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剪梅》是李清照早期词作,词中写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其感情落寞哀伤而又有一种淡淡的甜甜的喜悦。前期的李清照一生活中的李清照
书香门第,家庭富裕婚姻幸福美满父母呵护
。
二理想中的李清照,充满希望,充满激情能充分享受生活。第69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第70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红藕”,即红色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红藕香残”,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第71页,课件共77页,创作于2023年2月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一年级20以内连加连减口算练习题75道一张
- 小学数学一年级以内加减法口算
-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含答案完整版
- 内蒙古阿拉善银星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事故应急预案
- 职称述职报告
- 高考新课标语文模拟试卷系列之72
- 《教育工作者的境界》课件
- 技能竞赛与课外拓展活动计划
- 宠物用品行业安全工作总结
- 旅游行业的保安工作总结
- 最好用高速公路机电维修手册
- 家庭管理量表(FaMM)
- 土默特右旗高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高源煤矿2022年度矿山地质环境年度治理计划
- 【金属非金属矿山(地下矿山)安全管理人员】考题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射频治疗
- 神经外科手术的ERAS管理策略
- mt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
- ASTM-B117-16-盐雾实验仪的标准操作规程(中文版)
- 【超星尔雅学习通】《老子》《论语》今读网课章节答案
- 配电箱采购技术要求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20-2021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英语试卷+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