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氏德育思想的再认识
有人认为,苏先生主要是一位进行教育实验的实践者,很少在教育理论上创造任何成就。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综观苏氏的论著和论文,就不难看出,他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已经构违起自己独特的教育理论体系,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他的德育理论体系。一、德育固定在思想观念的培养之间无产阶级学校的德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共产主义道德的革命接班人。对此,苏氏的观点一直是十分明确的。他把整个教育体系构建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的大系统,而这个大系统亦即“共产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与共产主义观点和信念完全一致的积极进取的个性”。他曾满怀激情地写道:“没有比共产主义思想更壮丽的思想。一般而言,学校和教育系统的任务,就是让成长中的一代人以这种思想指导生活,把这种思想放在生活的首位,并体现于集体的相互关系中,体现于日常劳动中。”这也就是苏氏一心想创立的那种“道德中心说”由此可贝苏氏实际上已经明确提出了在积极的意识形态斗争中把德育置于首位的思想。在明确了德育为首的问题后,苏氏还清醒地看到,国际资产阶级宣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旧社会遗留的陈腐习气和观念,无时不在侵蚀和摧残着青少年的心灵,对他们进行资产阶圾意识形态的毒害亦即和平演变。为了在德育中构筑起抵御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毒害亦即和平演变的铜墙铁壁,保障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和巩固,苏氏坚决主张:(一)共产主义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使共产主义原则贯穿学校教育的一切工作中为此,一是要用社会生活中体现着共产主义原则的新人新事感染学生,二是要使共产主义原则浸透在学校的一切工作中,让学生因生活的美好和充实切切实实感触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二)助互爱、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祖国统一的行为和行动共产主义品德,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基础的人际关系的产物,这种人际关系应体现在学校生活的一切方向,体现在互助互爱、彼此关心、与人为善、给集体和社会主义祖国做好事的具体行为和行动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出“自尊感与创造性生活的欢乐感和充实感……在他人、集体和社会面前觉悟到自身责任的义务感”,因为这既是共产主义品德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创设一切教育情境,培养学生的自尊感、欢乐感、充实感、义务感,是培养共产主义品德的前提。(三)“自己也比施内驱力”没有这种凝聚力、向心力,没有在情趣和作为中表现出来的自尊和自强的个性,就没有“自己明天更比今天好的心愿”,就没有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内驱力。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知识教育中的道德魅力,劳动教育中的道德魅力,一切精心组织的活动中的道德魅力,使学生具有有激励心灵的充实的精神生活。(四)注重道德的教育和生活的,培养个人的爱国精神和利己主义,对善与恶不断学校不是真空地带,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无时不在趁隙而入,因此,要坚持不懈地“保护孩子的心灵免遭侵蚀”。根据苏氏的分析,保护孩子心员的纯洁,要注重情感的陶冶,关注行为和行动的道德内涵,防止诸如内心里没有不可动摇的神圣意念的心灵空虚,对他人的忧患、痛苦和不幸不能感同身受的心灵麻木,以个人愿望的满足为中心的利己主义,对善与恶无动于衷的冷漠态度,学校生活中的一切弄懂作假行径,使意志消沉、灵感枯竭的懒惰习气,因滥用表扬而产生的虚荣心和因娇生惯养而产生的道德幼稚症等对孩子心灵的腐蚀。在保护心灵的纯洁时,还要把重点放在医治个别困难学生的心灵创伤上,因为他们是敌对意识形态争夺的直接对象。二、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为人民服务教育为中心内容的核心然而,要搞好德育,使德育落到实处,产生实效,至关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合理的德育结构。在这方面,苏氏也做了不懈的努力,并建立了一个以德育本身结构为主体,以其他“四育”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为两翼的大德育结构。就德育本身的主体结构而言,必须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知识储备和思维水平为根据,在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基础上,把德育过程分为若干个彼此关联而又各有重点的层次。第一个层次分前后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以敏感性和同情心为内驱力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阶段。这种教育的最好时机为童年和少年早期,中心内容是设置具体、生动、鲜明的情境和形象,让孩子在观察和领悟中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并乐于仿效和习于遵循设定的道德规范。在苏氏看来,敏感性和同情心的主要标志,是让孩子“善于感受他人的痛苦、忧伤和不幸,并与需要同情帮助的人忧患与共”,在“给别人以温暖时自己也感到欢乐”,因为这是道德文明的出发点和内驱力。在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苏氏要求从以下五点入手:①在人群中事事都要考虑他人的幸福和欢乐,不能只从满足自己的愿望出发,奠定与人为善的基石;②对关照自己幸福童年的人以德报德,奠定公民义务感的基石;③做好自我服务劳动和公益劳动,树立“上学就是去上工”的观点,奠定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的基石;④尊长爱幼,互帮互助,对他人的痛苦和不幸感同身受,奠定共产主义人际关系的基石;⑤不但自己不做有损于集体和国家的事,而且敢于与一切不良现象做斗争,奠定热爱集体、热爱祖国和为人民服务的基石。在学生具有了以上五种初步的道德素养后,便可转入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为人民服务教育为中心内容的第二阶段。苏氏认为,要形成集体主义精神,至关重要的是让集体承担具有明显道德价值的责任,如培植果园和抗旱救灾等劳动任务,因为“只有在劳动生活的观念把一个集体联合起来的地方.集体成员才能上升到把自己当作社会一份子的认识高度”。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要从热爱亲近的人(例如母亲)和家乡父老做起,要从为他们献出一片爱心开始,并激发出青少年“使祖国变得更强大,更幸福的创造和劳动的意愿”。为此,就要“如饥似渴地汲取有关祖国的一点一滴的知识……阅读和重读祖国英勇历史的每一行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其培养的最佳途径是公益劳动,这种活动不仅会加深与人民的血肉联系,而且会显露出一个人的道德价值。第二个层次是以情感活动为内驱力的道德信息教育。这种教育的最好时机是整个少年期,中心内容是在进一步深入和丰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为人民服务教育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公民义务感的培养,并使公民义务感充溢于学校的精神生活。苏氏认为,少年期是个性形成的时期,而公民义务感的确立,则是个性自我确立的标志。在这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炽烈的情感活动,苏氏还认为,“情感的培养——不是局部的狭隘的任务,而是一个人道德而貌形成过程的本质”。少年期是人生中情感最活跃的时期,也是最好幻想和显示自身力量的时期,如果因势利导,使少年人能从人际关系中理解到,有利池人就是欢乐和幸福,诚实劳动就是欢乐和幸福,那么,确立共产主义道德信念的一大半困难将不复存在,而公民义务感也会油然而生。苏氏断言:“人的内核,他那决定一切和一切由之生发的主根,便是义务。”没有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履行义务的千锤百炼的磨砺,共产主义道德信念便无从产生,而这种信念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品质的核心和本质,是坚持真理并为真理而斗争的能动力量。为了以义务感为中心内容培养出坚定的共产主义道德信念,一种方法是反复让体现着这种信念的道德美激荡孩子的心灵,使之由衷地惊讶和羡慕,并渴望在自身上看到这种美;另一种方法是在为同志、为集体、为人民、为祖国做好事的过程中反复体验做一个履行公民义务的公民的欢乐和幸福。在这里,最为关键的是最能产生实效的情感体验或感受,以“事实”、“观念”、“真理”为载体的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唯有通过这种情感体验或感受的凝聚和升华,才能转化为共产主义道德信念。第三个层次是以精神活动为内驱力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这种教育的最好的机是少年后期和青年早期,中心内容是在巩固构成一个人的行为和行动的道德信念基础上,重点突出以道德理想为主旨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苏氏认为,道德理想教育是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的汇合点,它离不开人的精神活动。精神活动虽然以情感活动为基础,但却以“思考自己”和“体验自己行为的影响”的理性色彩为主要特征,以较丰厚的知识储备和较深刻的思维水平为依托。“道德理想的形成,本身就是一种多方面的情神活动,它充满着对道德美的赞誉之情,充满着对生活目的和自身生活命运的沉思”。要使即将走向社会生活和正在思考社会定向的年轻人在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指导下去实现自己的道德理想,就必须激发出他们以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为己任的公民责任感,鼓励他们用公民功勋这一最高标准去衡量自己并以此人为实现公民道德理想的动力。为此,苏氏主要开展了以下两方面的教育活动,①回顾祖国的历史,了解祖国的现在,憧憬祖国的未来,以为祖国建立过丰功伟绩的仁人志士和革命家、科学家、往通劳动者等的光辉形象为榜样,在进一步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的基础上,正确诱导学生思考社会定向问题,并就“我们的生活目的是什么?”“怎样才能在身后给人间留下自己的踪迹?”“和平时期能不能建立功勋?”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②刻意组织好能让个人信念和个人观点“曝光”的社会实践活动,精心创设好能让个人就社会问题、特别是宗教迷信问题大胆表述自己意见的条件,诱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某些历史上和现实中莫衷一是的热门话题展开交锋,因为“对世界观的形成来说,十分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他的实际活动中得到反映”。苏氏德育本身结构的这三个层次,其内容由浅入深,相互交叉,但每一层次的中心内容和重点却是十分明确的。除了德育本身的结构外,苏氏还特别注意使其他“四育”在德育总目标F与德育统一起来,协同行动。苏氏指出,智育的任务不只是传授知识,“教学——这首先是教育,是人的个性的道德培养,而不是脱离教育的什么、纯教学”’。在通过我们现在称之为“主渠道”的教学进行“个性的道德培养”方面,苏氏认为,每一位教师的神圣使命,便是“用共产主义的不朽思想,用为祖国服务的崇高思想,用智慧、知识和水无止息的求知欲,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延续自己”。他还高度评价知识的教育功能,认为“在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形成中,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都同样起着巨大作用”,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他把知识称为向敌对意识形态进行斗争的强大武器。体育的德育任务,主要是培养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道德意志品质。体育还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加强纪津性的有力手段。苏氏再三强调,“孩子的精神生活、世界观……对自身力量的信心…乐观愉快的性格和朝气蓬勃的精力”,都有赖于体育。美育是道德纯洁的有力源泉,它的德育任务是“教会孩子从周围世界(大自然、艺术、人际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对于劳动教育在德育中的意义,苏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认为,劳动本身的崇高道德性和公益目的性,劳动过程中个性的显露、发挥和发展,是一切良好品德的源泉。因此,应当让学生在创造性劳动的荣誉感和欢乐感中去体验道德美,并形成生活中一切欢乐和幸福都来源于劳动的道德信念。正如苏氏所说,“假如一个年轻人能一心扑在创造共产主义物质和技术基础的集体劳动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也将变得亲近起来”。如果说智、体、美、劳“四育”是苏氏德育本身主体结构的一翼,那么,它的另一翼就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体制。苏氏认为,要培养道德完美的一代新人,必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这三者的合力。所以,他非常注意学校“后院”的情况,不遗余力地办好家长学校,完善家庭的道德环境,使父母成为孩子的第一任德育教师。苏氏说:“没有家庭,我们(我指的是自己的学校)将无能为力。”又说:“家庭、这是产生美的大海洋上的神奇浪花,而如果没有产生这人类之美的玄妙的力量,学校的职能将永远只是再教育。”苏氏甚至强调,学校的任务就是培养未来的父母,因为“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成为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而所有的人都要做父母”。因此可见苏氏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苏氏也把社会纳入了自己的德育体系,认为让孩子关心社会和服务社会是学校的职责。他说,“从意识生活的最初几步开始,就要把社会生活的博大世界。祖国的世界,为它的独立、荣誉和强大而斗争的世界展现在人的面前”,而教师在“把人领进这种世界”时能对“世界发生的事情表示极大的关注并能发挥积极的影响”,“这一点实质上是新一代人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反过来说,社会组织和大众传播媒介也要特别关心孩子的道德成长。在这方面,苏氏特别注意开展有一定德育目的的“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活动,充分发挥社会道德风尚和道德楷模的榜样作用。当然,在这种“三结合”的德育体制中,中心的一环依然是学校。学校的一切,包括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学校设施、学校环境、内部陈设、节假日文体活动的安排等等,都要服从以德育人的目的。唯其如此,才能形成有利于学生道德成长的气候。三、独特的道德实践在进行道德教育的长期实践中,苏氏创造了一整套德育手段。综合起来,其特色可归纳为以下四点。(一)要引导学生道德教育的感化有人把苏氏的道德教育称为“爱的教育”,这是不无道理的。在苏氏看来,只有对儿童的爱心,才能产生对儿童道德成长的高度责任心。而且,爱心既是理解儿童和尊重儿童,对儿童关心、贴心、诚心、细心、耐心并具有信心的基础,也是师生情感交融、情感激励并使道德教育具有感化作用的基础。从爱心出发,苏氏主张教师成为孩子“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对由于家庭和社会影响误入歧途的学生,他更是关怀备至,与之交朋友,相信这种学生身上总还有尚未被发现的优点,而在找到这种优点后,便采用被称之为“优点扩散法”的方法,因为“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就是去发觉每个学生的全部优点,发展这些优点”。(二)以活动为基础的实践特色。在德育中,苏氏很少空洞的说教,而是借重统一于德育总目标的上百种实实在在的活动,形成彼此相关的联系,“创造出一种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环境”,使之形成一种具有巨大感化力的氛围,让孩子在活动中经由亲身实践领悟道德真理,形成道德品质。例如,从小热爱劳动、孝敬母亲的品质,苏氏是通过种植献给母亲的苹果树这种具体的实践活动去实现的。(三)“美疗”的德育苏氏一向提倡快乐教育,或寓教于乐,或寓教于美,在德育方面也不例外,因为“美会自动地施影响于一个人的心灵”,而“道德美引起的赞誉,会在少年那里激发出观照自身美的愿望,激发出对自身道德美的审美情感”。所以,应当“在孩子的意识和心灵面前展现出入类最崇高的美,让儿童的心灵受到美的鼓舞,让他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2~2023执业兽医考试题库及答案参考
- 学前教育的表达能力培养考核试卷
- 玻璃制造中的生态设计和绿色建筑考核试卷
- 白酒的酿造技术与产品质量控制策略研究考核试卷
- 木材与医药行业的合作与创新考核试卷
- 城市轨道交通的容量与拥堵研究考核试卷
- 动漫游戏产业法律事务考核试卷
- 摩托车天气与路况应对策略考核试卷
- DB11T 303-2014 养老机构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 DB11∕T 1827-2021 粉尘防爆安全管理规范
- 2022年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课件全文
- GB 29837-2013火灾探测报警产品的维修保养与报废
- 医学课件-颞骨的解剖教学课件
- 西气东输计量交接凭证填报培训PPT-场站课件
- 立定跳远说课课件
- 林草种子生产经营备案登记表
- m301项目性能评估管控报告
- 美国大联盟数学竞赛英汉对照表
- 事故应急救援培训考试试题(附答案)
- 10以内的分与合
- 浅析新能源电动汽车火灾调查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