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侵害的外部特异性假设与依恋理论分析_第1页
同伴侵害的外部特异性假设与依恋理论分析_第2页
同伴侵害的外部特异性假设与依恋理论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伴侵害的外部特异性假设与依恋理论分析

同心病是个别行为者攻击行为的体验。与攻击有关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多年来,研究人员主要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攻击行为,而对同心病的恐惧则很少。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攻击行为给受害者和相关群体(受害者的父母等)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同心病逐渐受到关注。随后,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工作者开始关注同心病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许多理论观点。1儿童青少年同伴侵害的理论模型与其它领域的理论相比,同伴侵害方面的理论多是一些相对不那么系统的、较小的解释模型或理论观点,主要有外部特异性假设(ExternalDeviationHypothesis)、依恋理论(AttachmentThoery)和羞耻重建理论(ReintegrativeShamingTheory).这些理论模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儿童青少年中同伴侵害的发生、发展进行了论述.1.1外部特异性假设所谓外部特异性假设是指儿童受攻击是由于其自身有一些“外部异常特征”,如肥胖、红头发、戴眼镜或讲异地方言等,儿童的这些异常特征常常构成别人欺负他的理由或借口.外部特异性假设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来自肥胖症儿童与同伴侵害关系的研究指出,肥胖儿童经常受到同伴的伤害和嘲笑,肥胖不仅提高了儿童受攻击的可能性,而且也提高了他们做坏事的可能性1.2rnalralrackingmotiiwm框架依恋理论假设认为儿童早期与主要照看者间形成的依恋关系(回避型、安全型和反抗型)会被内化为“内部工作模型”(InternalWorkingModel,简称IWM),这一模型会指导个体日后人际互动中的行为,从而影响他们处理所有人际关系的方式,该观点得到了许多研究的支持.研究表明,与安全依恋的儿童相比,具有不安全依恋的儿童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得“消极、退缩”,并且表现出更多的问题行为;安全依恋的儿童在同伴交往中更具合作性、好交际,容易建立健康、愉悦的同伴关系1.3赔偿与赔偿的中介作用羞耻重建理论认为,羞耻和羞耻情绪在调节社会情绪方面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羞耻管理是众多影响同伴侵害变量(包括家庭、学校和个体变量等)的中介因素2外系统.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影响同伴侵害发生的因素可分为内外两个系统.内部系统即指个体自身的因素或主体因素,包括生物、认知、人格等子系统.外部系统是指主体外因素,包括家庭、同伴群体、学校教育等.2.1受害者的行为方式有关研究发现,个体之所以成为同伴攻击的目标,往往与自己本身的一些因素有关,如身体特征、人格特征、认知特征、自我概念、性别取向、种族等.学生身体力量的大小常常构成同伴侵害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小学儿童受攻击与身体状况较差有关,受害者身体力量上的劣势可能成为攻击者利用的条件人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体对待周围世界的基本行为方式.就同伴侵害而言,受害者特定的人格特点与环境或情境相结合,使同伴侵害的发生成为了可能.研究发现,受害者通常具有较低的同伴接纳水平,自尊心较低,表现出较强的自卑感在探讨影响同伴侵害的认知因素中,研究者关注最多的是控制点问题.控制点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中事件起因的信念.那些认为能够控制自己生存环境的个体具有内控的控制取向,而那些认为自己的生活环境受外在力量控制的个体具有外控的控制取向,控制点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够指导儿童在特定情景中做出何种反应.来自攻击与欺负方面的研究发现,攻击者与欺负者的控制点为外控,而受害者的控制点既不偏向于外控也不趋向于内控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看法,它是一个多维的结构,个体在每一个维度的自我概念可能都不同.例如,一个学生可能具有很高的数学自我概念,但可能会有很低的同伴关系自我概念.Hawker和Boulton在其综述性文章中指出,同伴侵害与整体自我概念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受害者往往具有消极的人际交往自我概念,而受害者的低自我概念会进一步恶化他们在学校中的同伴地位;相反,具有高自我概念的个体遭受同伴攻击的可能性较小2.2儿童生态环境研究发现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U.Bronfenbrenner)在其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EcologicalSystemsTheory)中指出,人类生活的环境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组成的,包括微系统(microsystem)、中间系统(mesosystem)、外层系统(exosystem)和宏系统(macrosystem).微系统是指个体最直接的生活环境,包括家庭、同伴群体、学校等.中间系统是指个体直接参与的微系统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影响.外层系统是指个体并未直接参与但对个体发展具有影响的环境.生态环境中最外层系统是宏系统,它是指个体所处的整个文化或亚文化中的社会机构组织或意识形态家庭作为儿童社会化的基本动因之一,对儿童社会行为的塑造具有关键性作用.研究发现,受害者与父母有着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如受害者的父母通常过度热情、过度卷入儿童的生活中等.但这种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存在性别差异,即男孩受害者的父母与女孩受害者的父母具有不同的特征在学校生态环境中,学校氛围、教室环境、学校规模、教师参与等都是影响同伴侵害的重要因素.Mishna在其综述性质的文献中指出,促使同伴侵害增长的学校因素主要有:缺乏明确的管理攻击行为的规范、工作人员与学生的接触很少、教职员工之间缺乏亲密合作性、教师和学生很少参与学校的决策制定以及学校监督不够等同伴是儿童直接生活于其中的生态环境之一,它构成了儿童青少年成长发展的直接背景,即同伴背景.同伴地位、同伴互动与同伴侵害有着密切的关系,受攻击者多被同伴拒绝,不被同伴接纳3关于同伴侵害的发生机制问题作为生物系统和社会系统中的个体,人类既具有某些生物特性,也受家庭、同伴、学校、社会文化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在心理与行为发展过程中,个体在一定生物基础上并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发展形成的认知、人格及行为特性会构成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与个体的生物学特性、生态背景因素等一起影响和决定个性进一步的发展.同伴侵害也是这些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产生、维持和终止是个体与社会生态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非单纯由个体或外部环境的某一种或几种因素所决定.近20年来,研究者虽然已经围绕同伴侵害发生的机制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但由于研究指导思想上长期拘泥于考查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的作用,未能真正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