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孝武帝时期的南北军事关系_第1页
刘宋孝武帝时期的南北军事关系_第2页
刘宋孝武帝时期的南北军事关系_第3页
刘宋孝武帝时期的南北军事关系_第4页
刘宋孝武帝时期的南北军事关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刘宋孝武帝时期的南北军事关系

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南北朝的军事对抗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是由这一时期的分裂和动荡特点决定的。总的来看,南北朝一百多年的历史是南北均势逐渐被打破的过程,刘宋则处于这一过程的关键阶段。一般认为,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刘宋北伐失败是南北关系的转折点,自此奠定了北强南弱的格局。因此,关于战争的个案研究,多集中于元嘉年间刘宋的北伐。其实,宋孝武帝以降,刘宋国内动乱不断,加之政治败坏,造成国力日蹙,而北魏的实力在不断增长,这一时期刘宋不仅丧失了大量的领土,而且国内北伐观念也逐渐消弭。可以说,这一时期是南北军事关系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不过,学界关注较多的是宋失淮北这一事件一、刘宋朝对南北关系的消极态度史载孝武帝刘骏不为宋文帝所宠,“故累出外藩,不得停都下”第一次交战发生于大明元年(太安三年,公元457年)二月,“虏向无盐,东平太守刘胡出战失利。二月,遣安都领马军北讨,东阳太守沈法系水军向彭城,并受徐州刺史申坦节度。上戒之曰:‘贼若可及,便尽力殄之。若度已回,可过河耀威而反。’”据《魏书·高宗纪》载,太安四年(公元458年)十月,“刘骏将殷孝祖修两城于清水东,诏镇西将军、天水公封敕文等击之。十一月,诏征西将军皮豹子等三将三万骑助击孝祖。”首先,上引《魏书》中提到的“高平”、“瑕丘”,都位于刘宋兖州境内,若战事发生于陇地,魏军何以在短时间内跨越如此长的距离?其次,《高宗纪》所载“清水之东”的“清水”,流经今河北、山东、河南境内,《水经注》:“清水出河内修武县之北黑山,东北过获嘉县北,又东过汲县北,又东入于河。”因青兖地区多遭魏军抄略,孝武帝曾将青州治所移至历城。《宋书·垣护之传》载:“世祖以历下要害,欲移青州并镇历城,议者多异。护之曰:‘青州北有河、济,又多陂泽,非虏所向。每来寇掠,必由历城,二州并镇,此经远之略也。北又近河,归顺者易,近息民患,远申王威,安边之上计也。’由是遂定。”与孝武帝较为积极的安边举措不同,刘宋一些大臣对于南北关系持更为消极的态度。孝武帝初年,北魏求通互市,孝武帝诏群臣博议,不少大臣表示反对。《宋书·谢庄传》载:时索虏求通互市,上诏群臣博议。庄议曰:“臣愚以为獯猃弃义,唯利是视,关市之请,或以觇国,顺之示弱,无明柔远,距而观衅,有足表强。且汉文和亲,岂止彭阳之寇;武帝修约,不废马邑之谋。故有余则经略,不足则闭关。何为屈冠带之邦,通引弓之俗,树无益之轨,招尘点之风。交易爽议,既应深杜;和约诡论,尤宜固绝。臣庸管多蔽,岂识国仪,恩诱降逮,敢不披尽。”《宋书·颜竣传》载:二十八年,虏自彭城北归,复求互市,竣议曰:“愚以为与虏和亲无益,已然之明效。何以言其然?夷狄之欲侵暴,正苦力之不足耳。未尝拘制信义,用辍其谋。昔年江上之役,乃是和亲之所招。历稔交聘,遂求国婚,朝廷羁縻之义,依违不绝,既积岁月,渐不可诬,兽心无厌,重以忿怒,故至于深入。幸今因兵交之后,华、戎隔判,若言互市,则复开曩敝之萌。议者不过言互市之利在得马,今弃此所重,得彼下驷,千匹以上,尚不足言,况所得之数,裁不十百邪。一相交关,卒难闭绝。寇负力玩胜,骄黠已甚,虽云互市,实觇国情,多赡其求,则桀慠罔已,通而为节,则必生边虞。不如塞其端渐,杜其觖望,内修德化,外经边事,保境以观其衅,于是为长。”他们认为与北魏交往无甚裨益,承认刘宋在与北魏的军事斗争中处不利地位,故主张“保境以观其衅”。值得注意的是,前引《宋书·索虏传》称多人议宜通和,然《宋书》仅载颜、谢二人的反对意见,不知是偶然还是有意为之。除了颜、谢二人的言论外,周朗更提出了与北魏缘淮对峙的主张。据《宋书》周朗本传载:世祖即位,除建平王宏中军录事参军。时普责百官谠言,朗上书曰:“……故毒之在体,必割其缓处,函、渭灵区,阒为荒窟,伊、洛神基,蔚成茂草,岂可不怀欤?历下、泗间,何足独恋。议者必以为胡衰不足避,而不知我之病甚于胡矣。若谓民之既徙,狄必就之,若其来从,我之愿也。胡若能来,必非其种,不过山东杂汉,则是国家由来所欲覆育。既华得坐实,戎空自远,其为来,利固善也。今空守孤城,徒费财役,亦行见淮北必非境服有矣,不亦重辱丧哉。使虏但发轻骑三千,更互出入,春来犯麦,秋至侵禾,水陆漕输,居然复绝。于贼不劳,而边已困,不至二年,卒散民尽,可蹻足而待也。设使胡灭,则中州必有兴者,决不能有奉土地、率民人以归国家矣。诚如此,则徐、齐终逼,亦不可守。”周朗认为“历下、泗间,何足独恋”、“徐、齐终逼,亦不可守”,虽属极端消极的观点,但刘宋淮北之地长期虚耗残破,确是不争的事实。史载元嘉初“淮西、江北长吏,悉叙劳人武夫,多无政术”,豫州刺史刘义欣上陈曰:“江淮左右,土瘠民疏,顷年以来,荐饥相袭,百城雕弊,于今为甚。绥牧之宜,必俟良吏。劳人武夫,不经政术,统内官长,多非才授。”二、“义嘉之乱”促使刑满释放后,刘宋“以抚官事实力,”文成帝末年发生过一次祥瑞事件。《魏书·高佑传》载:“高宗末,兖州东郡吏获一异兽,献之京师,时人咸无识者。诏以问佑,佑曰:‘此是三吴所出,厥名鲮鲤,余域率无,今我获之,吴楚之地,其有归国者乎?’又有人于零丘得玉印一以献,诏以示佑,佑曰:‘印上有籀书二字,文曰‘宋寿’。寿者,命也,我获其命,亦是归我之征。’显祖初,刘义隆子义阳王昶来奔,薛安都等以五州降附,时谓佑言有验。”泰始初年(公元465年),刘宋爆发了所谓的“义嘉之乱”,这场以明帝刘彧为首的文帝系诸王和以晋安王刘子勋为首的孝武帝系诸王的统治阶级内战反对宋明帝的徐州刺史薛安都、兖州刺史毕众敬、汝南太守常珍奇等人,在泰始二年(公元466年)八月叛乱平定后旋即归降。迫于刘宋的军威,常珍奇、薛安都、毕众敬等人先后向北魏请降。出于对形势的考虑及对异族政权的警惕,一些降将并不甘心亡于北魏。如常珍奇,“石既克城,意益骄怠,置酒嬉戏,无警防之虞。羲谓石曰:‘观珍奇甚有不平之色,可严兵设备,以待非常。’其夜,珍奇果使人烧府厢屋,欲因救火作难,以石有备,乃止。”徐州失守使得青齐成为孤地,魏将尉元曾上表云“彭城贼之要蕃,不有积粟强守,不可以固。若储粮广戍,虽刘彧师徒悉动,不敢窥觎淮北之地。此自然之势也。”北魏之所以能够占领淮北广大地区并击退刘宋的数次进攻,除军事实力外,更应归功于以抚慰初附为主的政策。在魏军占领徐州后,献文帝诏“所获诸城要害之处,分兵置戍,以帖民情”淮北之失对刘宋的影响不言而喻。陈寅恪先生指出“南北朝对峙,其国势强弱之分界线大约在北朝乘南朝内争之际而攻取青、齐之地一役”三、宋明帝与北魏皇室的关系刘宋失淮北及豫州淮西之地不久,淮西人贾元友上书宋明帝,劝北攻悬瓠,可收陈郡、南顿、汝南、新蔡四郡之地,明帝“以其所陈示(刘)勔,使具条答”。刘勔对贾元友的观点逐一进行了驳斥,并表示“臣窃寻元嘉以来,伧荒远人,多干国议,负儋归阙,皆劝讨虏。鲁爽诞说,实挫国威,徒失兵力,虚费金宝。凡此之徒,每规近说,从来信纳,皆诒后悔。界上之人,唯视强弱,王师至境,必壶浆候涂,裁见退军,便抄截蜂起。首领回师,何尝不为河畔所弊。”史称“太宗纳之,元友议遂寝”刘勔所谓的“伧荒远人,皆劝讨虏”,指王玄谟、鲁爽等人。史载到彦之北伐败后,“玄谟上疏曰:‘王途始开,随复沦塞,非惟天时,抑亦人事。虎牢、滑台,岂惟将之不良,抑亦本之不固。本之不固,皆由民惮远役。臣请以西阳之鲁阳,襄阳之南乡,发甲卒,分为两道,直趣淆、渑,征士无远徭之思,吏士有屡休之歌。若欲以东国之众,经营牢、洛,道途既远,独克实难。’”又“玄谟每陈北侵之策,上谓殷景仁曰:‘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此后,曾家于下邳的豪族垣崇祖亦游说宋明帝。《南齐书·垣崇祖传》载:崇祖启明帝曰:“淮北士民,力屈胡虏,南向之心,日夜以冀。崇祖父伯并为淮北州郡,门族布在北边,百姓所信,一朝啸咤,事功可立。第名位尚轻,不足威众,乞假名号,以示远近。”明帝以为辅国将军、北琅邪兰陵二郡太守。亡命司马从之谋袭郡,崇祖讨捕斩之。数陈计算,欲克复淮北。时虏声当寇淮南,明帝以问崇祖。崇祖因启“宜以轻兵深入,出其不意,进可立不世之勋,退可绝其窥窬之患。”帝许之。崇祖将数百人入虏界七百里,据南城,固蒙山,扇动郡县。垣崇祖同样“数陈计算,欲克复淮北”,而宋明帝所担忧仅是如何应对北魏的南寇。实际上,其时北魏对刘宋边境尤其是淮泗地区的骚扰已成常态,刘宋疲于应对,史载“每岁秋冬间,边淮骚动,恒恐虏至”“天府虚散,垂三十年。江、荆诸州,税调本少,自顷以来,军募多乏。其谷帛所入,折供文武。豫、兗、司、徐,开口待哺,西北戎将,裸身求衣。委输京都,盖为寡薄。天府所资,唯有淮、海。民荒财单,不及曩日。而国度弘费,四倍元嘉。二卫台坊人力,五不余一;都水材官朽散,十不两存。备豫都库,材竹俱尽;东西二陶,砖瓦双匮。敕令给赐,悉仰交市。尚书省舍,日就倾颓,第宅府署,类多穿毁。视不遑救,知不暇及。寻所入定调,用恒不周,既无储畜,理至空尽。积弊累耗,钟于今日。昔岁奉敕,课以扬、徐众逋,凡入米谷六十万斛,钱五千余万,布绢五万匹,杂物在外,赖此相赡,故得推移。即今所悬转多,兴用渐广,深惧供奉顿阙,军器辍功,将士饥怨,百官骞禄。署府谢雕丽之器,土木停缇紫之容,国戚无以赡,勋求无以给。如愚管所虑,不月则岁矣。”何承天的“安边固守”与周朗的“徐、齐终逼,亦不可守”终成谶语。与刘宋领土丧失和国力日蹙相对的是北魏君臣渐趋一致的统一观念。孝文帝即位后不久,陈建等人密表曰:“皇天辅德,命集大魏。臣等祖父翼赞初兴,勤过蜀汉,誓固山河,享兹景福,宠辱休戚,与国均焉。臣以凡近,识无远达,阶藉先宠,遂荷今任,彼己之讥,播于群口。仰感生成,俯自策厉,顾省驽钝,终于无益。然饮冰惊寐,实怀惭负。至于愿。天高地厚,何日忘之。自永嘉之末,封豕横噬,马叡南据,奄有荆楚。及桓刘跋扈,祸难相继。岱宗隔望秩之敬,青徐限见德之风。献文皇帝髫龀龙飞,道光率土,干戚暂舞,淮海从风,车书既同,华裔将一。昊天不吊,奄背万邦,窃闻刘昱夭亡,权臣杀害,思正之民,翘想罔极。愚谓时不再来,机宜易失,毫分之差,致悔千里。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所谓见而不作,过在介石者也。宜简雄将,号令八方。义阳王臣昶,深悟存亡,远同孙氏。苟历运响从,则吴会可定,脱事有难成,则振旅而返。进可以扬义声于四海,退可以通德信于遐裔。宜乘之会,运钟今日。如合圣德,乞速施行。脱忤天心,愿存臣表,徐观后验,赏罚随焉。”最后还需说明的是,泰始、元徽年间刘宋侵扰北魏缘淮诸镇,有时是萧道成出于政治目的而有意为之。《南齐书·荀伯玉传》载:“太祖为明帝所疑,及征为黄门郎,深怀忧虑。伯玉劝太祖遣数十骑入虏界,安置标榜,于是虏游骑数百履行界上,太祖以闻,犹惧不得留,令伯玉卜,伯玉断卦不成行,而明帝诏果复太祖本任,由是见亲待。”四、刘宋时北魏军队对边境地区的任务性主张,“三以六制”孝武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