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第二章_第1页
《艺术概论》第二章_第2页
《艺术概论》第二章_第3页
《艺术概论》第二章_第4页
《艺术概论》第二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上篇——艺术原理艺术概论目录CONTENTS01艺术的本质02艺术的特征艺术的本质01一、理念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理念”或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它的中心意思是,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某种支配一切的精神实体,艺术归根结底是用感性形象来显现那种“绝对精神”。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在他心目中,存在着三种不同层次的世界:永恒不变的“理式”世界,模仿“理式”而生成的现实世界和模仿现实世界而产生的艺术世界。其中,“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现实世界是第二性的,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所以,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显然,柏拉图的艺术观是他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具体体现。一、理念说在柏拉图之后,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理论,认为美和艺术在本质上都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于“理念”或“绝对精神”。中国古典美学强调“文以载道”,这也是一种类似于理念说的艺术观。这里的所谓“道”,既有自然之道的意思,也有古代圣贤之道,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以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生命运动、变化、成长和发展之奥秘所在。二、模仿说模仿说认为艺术是对自然或现实的模仿、再现。这种观点最早流行于古希腊。朱光潜先生曾经说,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曾经在西方“雄霸了两千余年”。亚里士多德不仅充分肯定艺术模仿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而且强调艺术比现实世界更为真实。他强调,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到了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进一步发展了模仿说。三、表现说表现说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心灵活动和本能欲望的表现。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自由”是艺术的精髓。康德的这种意志自由论成为后来的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尼采及其著作《悲剧的诞生》(中文版)四、形式说形式说认为艺术的价值仅仅在于艺术作品的形式构成、艺术语言和物质媒介,而与现实的内容无关。这种理论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注重数与和谐的关系,认为宇宙可以用单独一个主要原理加以说明,这就是数。真正使形式说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的,是英国视觉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贝尔给艺术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即“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克莱夫·贝尔画像艺术的特征02一、形象性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正如鲁迅先生所言,画家所画的,雕塑家所雕塑的,“表面上一张画,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中国传统绘画讲究“传神论”,这种观点最早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创作中提出来的。在那个“人的觉醒”的时代,由于玄学的影响,人物品藻在士大夫中极其流行,他们尤其重视个体气质、性格和精神自由的问题,即秀骨清像、潇洒飘逸的“魏晋风度”。(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一、形象性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形式,也离不开内容,两者是有机统一的。在艺术欣赏过程中,我们被一幅画、一首歌、一件雕塑打动,并不仅仅因为它们外在的艺术形式,更是由于这种形式生动鲜明地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正如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没有一件艺术作品,单靠线条或色调匀称,仅仅为了视觉满足的作品,能够打动人的。”(二)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一、形象性优秀的艺术形象也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它既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正因为达到了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这些艺术形象才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必然要立足于现实,从生活中捕捉艺术形象的个性特征,同时又要使其更集中、更典型、更具有普遍意义,这样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感染的艺术魅力。比如著名作家周立波在《暴风骤雨》中塑造了众多鲜明生动、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二、审美性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产物,其实践性与主体性表现得尤为突出:艺术家作为艺术生产和审美创造的主体,必须通过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才能认识现实、改造现实和创造艺术作品;而在艺术创作中,一切艺术家都毫不例外地表现出强烈的主体能动作用和主体个性。例如,同样是画马,唐代画家韩干笔下的马和元代画家赵孟笔下的马就迥然不同。韩干画马,注重实际观察,他画的马给人以栩栩如生的感觉,如其名作《照夜白图》《牧马图》等。(一)艺术的审美性是实践性与主体性的结合二、审美性艺术美注重形式,但并不脱离内容,它是两者的有机统一。其中,形式美的问题一直深受中外艺术家们的重视,正如德国著名美学家莱辛认为:“在古希腊人看来,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凡是为造型艺术所能追求的其他东西,如果和美不相容,就须让路给美;如果和美相容,也至少须服从美。”我国传统书画讲究绘画“六法”,其中五条都涉及艺术形式问题。事实上,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特殊的形式美。由于各种艺术长期的历史发展,每种艺术门类在运用形式美的规则方面,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规律。当然,这些形式美的法则不是固定不变,它是随着艺术实践不断发展变化和创新的。(二)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二、审美性当然,艺术的形式美,不能脱离艺术的内容美,因为艺术的形式美在于它生动鲜明地体现出内容。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强调“以形写神”,要求画家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如他在《洛神赋图》中将人物的处理得非常精彩,充分体现了“以形写神”的绘画法则。(二)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二、审美性西方很多艺术家也强调了内容美的重要性。例如,黑格尔的美学核心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认为艺术美的本质在于感性形式体现出理性内容。罗丹认为:“一幅素描或色彩的总体,要表明一种意义,没有这种意义,便一无美处。”

帕提侬神庙遗址(二)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流水别墅二、审美性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终于完成了由实用向审美的过渡。艺术也正是在这一进化历程中产生并成为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形式。艺术美之所以高于现实美,是由于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了艺术作品中。(三)艺术的审美性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艺术美来源于现实,但并不等于真实的生活,而是要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提炼和加工,使生活现实升华为艺术真实。所以,只有创造出艺术美才能更有效地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着的审美需要。二、审美性(三)艺术的审美性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清明上河图》局部(张择端)三、情感性一个艺术家必须是感情极为丰富的人。科学家虽然也需要情感的推动和富于想象力,但他最终还得冷静地分析、判断各种事物,不能凭借感性的认识得出科学的结论;艺术家虽然也必须有理智,但他更多的是用充满情趣的心灵去感受各种事物,进而创造出充满情趣的艺术形象。(一)艺术创作充满情感性《祭侄文稿》(颜真卿)三、情感性情感性不仅存在于艺术创作中,而且在艺术欣赏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创造活动的成果,它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