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歌剧院建筑解析_第1页
广州歌剧院建筑解析_第2页
广州歌剧院建筑解析_第3页
广州歌剧院建筑解析_第4页
广州歌剧院建筑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歌剧院建筑分析目录1.广州歌剧院简介2.圆润双砾3.广州歌剧院的建筑特点4.歌剧院建筑、功能、造型分析5.总结广州歌剧院简介广州市歌剧院由世界著名设计师扎哈·哈迪德(英国)主持设计,位于珠江新城。其外形如“圆润双砾”,就像置于平缓山丘上的两块砾石,在珠江边显得十分特别。由于采用钢-钢砼混合结构,总建筑面积约70000平方米,最大长度约120米,最大高度43米。整个歌剧院包括大剧场36400平方米、多功能剧场7400平方米、其它配套建筑261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约42000平方米。其中,“大砾石”是1800座的大剧场和录音棚、艺术展览厅等,“小砾石”则是400座的多功能剧场等。圆润双砾

既像两块被水冲击的砾石,又像孩子们玩累了、置于一角的两块灰色橡皮泥。但它的封闭造型,却提供了绝佳的音响效果。它以看似圆润的造型,表达了内心的纯真。广州歌剧院敲定国际顶尖建筑设计师扎哈·哈迪德的设计作品“圆润双砾”为优胜方案。这位来自英国的女设计师曾被称为“解构主义大师”,香港的山顶俱乐部就是她的杰作之一。“圆润双砾”方案被称为“一个功能、形式与可行性三者俱佳的优秀方案”。专家介绍,在功能方面,该方案较好地组织了城市与歌剧院之间各种流线的接驳关系及建筑内部与周边建筑环境的呼应关系;在建筑形态上,呈不规则“沙漠”形状,浑厚有力,标志性十分突出,并有未来感;在可行性方面,相对其它具有特色的方案而言,此方案具有更大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总平面设计及造型方面,该方案能与海心沙公园及珠江相结合,有良好的效果,且功能区分明确清晰。以“双砾”设计与珠江新城形成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鲜明对比;以“夏园”和“冬园”衬托歌剧院和博物馆并形成文化艺术广场,有特色且绿化覆盖率高。交通流线清晰,各种功能的交通组织比较便捷合理。剧场观众厅平面布置能满足歌剧及大型综合文艺演出的要求。观众厅的容积等均较合理。结构体系、给排水及消防给水、空调系统设计基本可行。建筑特点1整合都市界面位于纵轴线两侧的新城建筑群,以强烈的几何秩序、人工形态突出纵轴垂直向度的起伏与纵深感。在纵轴与横轴的交汇处,歌剧院与博物馆通过一片水平舒展的体量,形成都市界面戏剧性的收放。建筑及其广场由外缘向中心下倾的连续变化,加之地面微妙的起伏,柔化了都市界面,实现了与自然界面轻柔的接触。通过完整连续的体量与立面肌理处理,整个艺术广场清晰地表达出个体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内在逻辑,城市整体空间得以完成,建筑设计融会于都市设计。2丰富都市景观广场设计中,通过自然形态与人工几何形态的交叠,自然环境与建筑环境的渗透,强调了壮观的自然尺度(珠江)与亲切的人文尺度(广场)的对话。在时间上,博物馆是日间的艺术容器,歌剧院是夜色的舞台,中心的文化艺术广场则成为公共生活的“均衡器”,持续地充满着活力。它们在时间演进上共同构成动态平衡的都市景观,提供公众艺术活动以变幻的场景。3引入公共活动广州歌剧院文化艺术广场是市民公共活动的载体。广州是有着浓厚市民传统的都市,在大规模、大尺度的新城建设中,如何延续传统并将市民生活与高雅艺术相结合为新城带来活力,是设计中所关注的。本案在整体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尺度,人与自然景观的关系,以及人的可达性。同时,围绕公共艺术这一都市话题,提供的不是一般观赏性休闲绿地,而是一个生动的城市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