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整理文档资料为_第1页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整理文档资料为_第2页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整理文档资料为_第3页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整理文档资料为_第4页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整理文档资料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按要求完成7-10题。【甲】《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乙】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7.下列加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2分)A.人不知而不愠(yùn)

B.吾日三省吾身(shěng)C.友人惭

(cán)

D.太丘舍去(shě)8.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相委而去(

)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⑷元方入门不顾(

)9.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分)(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分)10.

读了【甲】【乙】文段,你认为在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2分)答案:7.B8.⑴“说”同“悦”愉快

⑵离开

⑶诚信

⑷回头看9.⑴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⑵太丘便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到。10.第一要真诚热情,不能冷若冰霜;第一要守信用,不能失信于朋友;第二要注重礼节,不失礼数。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一、重点字词句梳理1.重点词语解释(

1

)学而时习之

习:温习

(

2

)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

(

3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替

(

4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诚信

(

5

)三十而立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

6

)四十而不惑

惑:迷惑,疑惑

(

7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欲:想要

逾:越过

矩:法度

(

8

)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2006]

(

9

)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

10

)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

(

11

)曲肱而枕之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

12

)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从:采纳,听从[2006]

(

13

)子在川上曰川:河流

(

14

)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

(

15

)不舍昼夜

舍:停,停止

(

16

)匹夫不可夺志也

夺:改变

(

17

)博学而笃志笃:坚定

(

18

)仁在其中矣仁:仁德

2.通假字(

1

)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

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3.一词多义(

1

)为(

2

)而(

3

)知(

4

)从4.古今异义(

1

)有朋自远方来(

2

)吾日三省吾身(

3

)可以为师矣(

4

)饭疏食,饮水5.词类活用(

1

)名词用作状语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

(

2

)名词用作动词饭疏食,饮水

饭:吃

(

3

)动词用作名词传不习乎

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

4

)形容词用作名词温故而知新

故:学过的知识

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

5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以……为快乐

6.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文:学习了(

知识

),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010]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

这一点

)当老师了。(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012]译文:(

)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留有疑惑。(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008]译文:几个人一同走路,在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6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013]译文:(

我要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

看到自己也有

)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

7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广泛地学习并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里面了。二、理解性默写1.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表达你的心情。

2.《论语》中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人不知而不愠”。

3.《论语》中,曾子每天反省自己的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论语》中论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待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的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在本课中,孔子对此的类似的表述是“择其善者而从之”。

9.《论语》中,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志向并矢志不渝的句子是“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课文内容探究(

)理解文章内容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具有怎样的交友态度?“朋”指志同道合的人。交友态度:视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乐事。2.“学而时习之”与“温故而知新”都提到温习旧知识这一问题,二者强调的重点是否相同?不相同。二者虽谈论的都是学习方法,但各有侧重。“学而时习之”强调的是“时习”,即学习后要按时温习;“温故而知新”强调的是“知新”,即温习旧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强调的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3.“贤哉,回也!”一则中表现了颜回怎样的精神品质?颜回坚持不断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这体现了颜回贫贱不移、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4.学与思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实际加以分析。“学”能引导“思”,“思”能促进“学”。“学”是“思”的基础,而“思”则是“学”的促进。“学”与“思”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阅读启示探究1.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你认为作为“君子”还应有哪些风范?示例:应当具有高尚的道德、善良的心地、宽广的胸襟等。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矛盾吗?为什么?不矛盾。二者角度不同,“温故而知新”强调的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着重在修己。“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随时学习他人的长处,以他人缺点为戒,着重在知人。3.孔子把“不义而富且贵”视作“浮云”,应怎样理解“浮云”这一比喻义?“浮云”聚散无常,瞬间即逝,指不义得来的富贵极为短暂;浮云在天,高不可及,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与己无关,用不着汲汲而求之;浮云至轻至淡,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无足轻重。孔子在这里用“浮云”表明了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4.你认为孔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示例: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追求财富要符合道义,不义之财,虽贫不取。5.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示例: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半部《论语》所包含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