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传统啤酒酿造是以麦芽汁为原料,在敞开式发酵池中进行发酵,往麦芽汁中接入酵母后通入无菌空气之后产生大量气体,并在麦芽汁表面形成25~30cm厚的泡盖,停止通气一段时间后可得啤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酿酒的原理是酵母菌将淀粉氧化分解为酒精和CO2B.经脱落酸处理的大麦种子无须发芽也能产生淀粉酶C.应将发酵池温度控制在30~35℃以提高酒精的产生速度D.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2形成的泡盖能有效地隔绝空气【答案】D【分析】酿酒的原理是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CO2;脱落酸是植物生长的抑制剂,可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抑制种子萌发;赤霉素可打破休眠、促进种子萌发。【详解】A、酵母菌一般不能直接将淀粉转化为酒精,酿酒的原理是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CO2,A错误;B、脱落酸可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抑制种子萌发,故用脱落酸溶液浸泡大麦种子不能促进淀粉酶的合成,用赤霉素溶液浸泡大麦种子可以有效促进淀粉酶合成,增加麦芽汁中可发酵糖的含量,B错误;C、酵母菌发酵时应将温度控制在18~30℃,C错误;D、泡盖的形成是由于向发酵池中通入无菌空气后,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的CO2,形成的25~30cm厚气泡层,能将麦芽汁与空气隔绝,D正确。故选D。2.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传统发酵的操作过程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防止杂菌污染B.果酒制作时,葡萄中的葡萄糖可以为微生物的发酵提供碳源和氮源C.果醋发酵液中,液面处醋酸菌的密度大于瓶底处的密度D.泡菜制作时只能装八成满,所留空间的氧气可促进主要发酵菌种的增殖【答案】C【分析】1、果酒制作的原理是利用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才能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若是在有氧条件下则进行有氧呼吸而大量繁殖。果酒发酵是在18~30℃、缺氧、呈酸性的环境中,其中酵母菌可大量繁殖,而其他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检验酒精是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反应,使溶液变成灰绿色即说明有酒精存在,即检验酒精的试剂是酸性的重铬酸钾。2、果醋的制作原理是利用醋酸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将乙醇先转化为乙醛,在进一步转化为醋酸。醋酸菌是好氧菌,必须生活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且最适生长温度是30~35℃,所以杨梅醋的发酵过程中,需要往发酵液中持续地通入无菌空气(氧气)。【详解】A、传统发酵的操作过程中进行消毒处理,但没有进行灭菌处理,A错误;B、果酒制作时,葡萄中的葡萄糖可以为微生物的发酵提供碳源,B错误;C、醋酸菌属于好氧菌,果醋发酵液中,液面处的醋酸菌更易接触到充足氧气,因此其密度大于瓶底处的密度,C正确;D、泡菜坛中加入蔬菜时装至半坛,放入蒜瓣、生姜及其他香辛料,继续装至八成满,避免发酵液溢出坛外,D错误。故选C。3.传言手机屏幕比马桶按钮单位面积上的细菌多,为辨别真伪,两电视台利用微生物培养技术进行实验。部分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此实验使用的是鉴别培养基B.接种前应先用蒸馏水对样品进行梯度稀释C.两个报道结果差异明显可能是取样点不同导致的D.本实验已形成相互对照,不需要设置未接种的对照组【答案】C【分析】由图可知,本实验采用了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微生物,在接种前应先用无菌水对样品进行梯度稀释的操作;为了排除是否出现杂菌污染(如培养基灭菌不合格),本实验需要将未接种的培养基作为对照组。【详解】A、由图示可知,该实验使用的是基本培养基,A错误;B、由图可知,本实验采用了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微生物,故接种前应先用无菌水对样品进行梯度稀释,B错误;C、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可知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上都存在多种微生物,若但报道结果截然不同,可能是手机的取样点和马桶的取样点都不相同导致的,C正确;D、为了确定是否出现杂菌污染(如培养基灭菌不合格),本实验需要将未接种的培养基作为对照组,D错误。故选C。4.下列关于微生物纯培养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配制培养基、倒平板需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B.为防止培养基脱落需将接种后的平板正置培养C.用平板划线法能在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形成单菌落D.菌落的形状、颜色、数目都可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答案】C【分析】为防止杂菌污染,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倒平板、接种的操作;为防止培养皿盖上的冷凝水滴落到培养基上造成污染,应将接种后的平板和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放在恒温保温箱中倒置培养;菌落的特征有形状、颜色、大小、隆起程度等,可作为区别不同菌种的依据。【详解】A、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的是倒平板、接种的操作,而配制培养基则不需要,A错误;B、为防止培养皿盖上的冷凝水滴落到培养基上造成污染,应将接种后的平板和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放在恒温保温箱中倒置培养,B错误;C、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逐步稀释菌种,以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后可在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形成单菌落,C正确;D、菌种鉴定的依据可以是形状、颜色、大小、隆起程度等,菌落数目多少跟接种的菌液浓度有关,故不能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D错误。故选C。5.生化分子实验中,一般用LB培养基来预培养菌种,使菌种成倍扩增达到使用要求,也可用于培养基因工程受体菌,如大肠杆菌。LB培养基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某实验小组为了培养大肠杆菌,制备了LB培养基,该培养基的配方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分胰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NaCl含量(g)10510定容至1000mLA.该实验小组配制的LB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B.LB培养基中的胰化蛋白胨既是碳源,也是氮源C.进行湿热灭菌前,还需要将该培养基调至酸性D.向该培养基中接种目的菌时,不能用平板划线法【答案】C【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A、该配方中没有凝固剂,所以为液体培养基,A正确;B、胰化蛋白胨中含有C、H、O、N等元素,能为大肠杆菌提供碳源和氮源,B正确;C、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常采用湿热灭菌法,由于细菌适宜的培养基为中性或弱碱性,所以灭菌前需用将培养基的pH调至中性或弱碱性,C错误;D、该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平板划线法是向固体平板进行接种的方法之一,故向该培养基中接种目的菌时,不能用平板划线法,D正确。故选C。6.为研究AM真菌对根瘤菌(Rh)形成根瘤的影响,研究人员分别取经AM+和Rh-、AM-和Rh+、AM+和Rh+处理的大豆根系分泌物(+代表有,-代表无),灭菌后装满毛细管,将毛细管束放入含有根瘤菌菌液的试管中,实验装置如图1(此培养条件下根瘤菌能生存但并不增殖)。每三天取出部分毛细管进行活菌计数,结果如图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与根瘤菌相比,AM
真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其含有核糖体B.需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试管和毛细管束进行消毒处理C.两组菌落数超过300,需重新实验获取数据以保证结果的准确度D.AM
真菌与根瘤菌共存时,根系分泌物对根瘤菌的吸引作用更强【答案】D【分析】AM真菌属于真核细胞,没有拟核;而根瘤菌(Rh)属于细菌,为原核生物,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详解】A、根瘤菌属于原核生物,AM真菌属于真核细胞,二者都有核糖体,主要区别AM真菌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A错误;B、试管和毛细管束应采用灭菌法,B错误;C、本实验重点在不同菌种组合处理的大豆根系分泌物对根瘤菌的影响不同,不在精准计数,虽然有两组的菌落数超过300,但各组菌落的大差距已经可以判断,所以不需要重新实验,C错误;D、从曲线图上可以看出,AM真菌与根瘤菌共同存在时(AM+和Rh+组),菌落数更多,说明根系分泌物对根瘤菌的吸引作用更强,D正确。故选D。7.土壤中的部分细菌处于“寡营养”状态,若这些细菌过度摄入营养物质,则会破坏细胞的结构甚至导致死亡。在人工培养基上,高浓度营养物质比较适合生长快的微生物,但可能会抑制那些生长较慢的微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筛选“寡营养”状态微生物时,可降低营养物质的浓度B.培养时间延长可能有利于生长缓慢的微生物生长C.与普通培养基相比,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种类一般较少D.细菌的生长只受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的影响【答案】D【分析】筛选目的微生物时应该使用只有目的微生物能够生存,而其他微生物不能生存的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详解】A、制备培养基时,应根据所选微生物的特点确定培养基的配方,筛选“寡营养”状态微生物时需降低营养物质的浓度,A正确;B、培养时间延长,随着营养物质浓度的下降,可能有利于生长缓慢的微生物生长,B正确;C、与普通培养基相比,选择培养基只适合部分微生物的生长,生长的微生物种类一般较少,C正确;D、细菌的生长除受主要营养物质影响外,还受pH、特殊营养物质、O2等因素的影响,D错误。故选D。8.下列关于微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筛选硝化细菌的选择培养基中需添加碳源B.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C.巴氏消毒法能杀死牛奶中所有微生物且不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D.微生物实验中,使用过的培养基丢弃前需消毒处理,以免污染环境【答案】B【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A、硝化细菌属于自养型生物,筛选硝化细菌的选择培养基中不需要添加(有机)碳源,A错误;B、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B正确;C、巴氏消毒法是较为温和的消毒方法,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并不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但不能杀死所有的微生物,C错误;D、微生物实验中,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彻底杀死残留微生物,以免污染环境,D错误。故选B。9.如图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样品稀释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某一稀释度下至少涂3个平板,以减小实验误差B.3号试管中的样品溶液稀释倍数为104倍C.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7×103个D.该实验需设置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对照,用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有选择作用【答案】C【分析】稀释涂布平板法除可以用于分离微生物外,也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单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样品的稀释度将直接影响平板上的菌落数目。【详解】A、在同一稀释度下、应至少对3个平板进行重复计数,然后求出平均值,减少实验误差,A正确;B、据图可知,将10g土样加入到90mL无菌水中定容至100mL后,此时锥形瓶中的稀释倍数为10倍,再经3次10倍稀释得到3号试管中的样品,故3号试管中样品的稀释倍数是104倍,B正确;C、5号试管进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68+175+167)÷3÷0.1×106=1.7×109个,C错误;D、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选择作用,需设置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对照,若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种类数目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菌落,说明选择培养基有选择作用,D正确。故选C。10.无菌技术应围绕着如何避免杂菌的污染展开,主要包括消毒和灭菌。下列关于无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无菌技术可以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B.配制好选择培养基后将其分装到培养皿中,再进行湿热灭菌C.用紫外线照射接种室前适量喷洒石炭酸可以加强消毒效果D.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可在160~170℃的热空气中维持2~3h可以达到灭菌的目的【答案】B【分析】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微生物。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抱和孢子。【详解】A、无菌技术除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可以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A正确;B、配制好选择培养基后先进行湿热灭菌,再将其分装到培养皿中,B错误;C、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其原因是紫外线能破坏DNA结构。在照射前,适量喷洒石炭酸等消毒液,可强化消毒效果。C正确;D、耐高温的和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如吸管、培养皿等)、金属用具等,放入密闭容器如干热灭菌箱,在160~170℃的热空气中维持2~3h可以达到灭菌的目的,D正确。故选B。11.下列关于发酵工程与其产品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灭菌、发酵罐内发酵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B.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的单细胞蛋白可以制成饲料C.极端微生物嗜热菌、嗜盐菌可以用来生产洗涤剂D.利用放线菌产生的井冈霉素防治水稻枯纹病属于化学防治【答案】C【分析】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罐内发酵;产品分离、提纯等方面。【详解】A、发酵罐内发酵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A错误;B、单细胞蛋白即为微生物菌体,B错误;C、自然界中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极端微生物,它们能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高温、高压、高盐和低温等环境)中正常生活,例如嗜热菌、嗜盐菌可以用来生产洗涤剂,C正确;D、利用放线菌通过发酵工程产生的井冈霉素可以用来防治水稻枯纹病,这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故选C。12.下列有关发酵技术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A.腐乳的发酵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分泌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B.在青贮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动物食用后可增强免疫力C.将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基因转入酵母菌,再通过发酵可生产乙型肝炎疫苗D.发酵是指在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代谢将原料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答案】D【分析】发酵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详解】A、腐乳的制作中,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分泌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A正确;B、在青贮饲料中添加乳酸菌,通过乳酸菌的发酵,可以提高饲料品质,使饲料保鲜,同时提高动物免疫力,B正确;C、科学家还利用基因工程,将病原体的某个或某几个抗原基因转入适当的微生物细胞,获得的产物就能作为疫苗使用,如将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基因转入酵母菌,再通过发酵可生产乙型肝炎疫苗,C正确;D、发酵指人们借助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本身、或者直接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D错误。故选D。13.下列有关菊花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外植体需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5%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B.产生愈伤组织是细胞脱分化的结果,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C.要先诱导生根后再转接到诱导生芽培养基上进一步形成试管苗D.幼苗要先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者珍珠岩等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答案】C【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其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成为植株。【详解】A、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5%左右的次氯酸钠溶液对外植体消毒时,要控制好时间,以避免造成伤害,A正确;B、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脱分化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B正确;C、将生长良好的愈伤组织转接到诱导生芽的培养基上培养,长出芽后再诱导生根,C错误;D、将幼苗先移植到消过毒的至石或者珍珠岩等环境中,待其长壮后再移栽入土,D正确。故选C。14.某兴趣小组研究了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含量的比值对烟草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得到如下表中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别生长素/(mg/L)细胞分裂素/(mg/L)分化状况甲20.02分化形成根乙20.2不分化丙20.5分化形成芽A.愈伤组织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仁会出现周期性变化B.培养在乙组培养基中的烟草愈伤组织细胞丧失了细胞全能性C.两种激素浓度配比的变化会导致愈伤组织细胞分化出不同的组织、器官D.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含量的比值高时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芽【答案】B【分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详解】A、愈伤组织是植物细胞脱分化后形成的,具有细胞周期,能够继续进行分裂,所以愈伤组织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核仁会出现周期性变化,A正确;B、培养在乙组培养基中的烟草只是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没有丧失细胞全能性,调节适合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发育为一个完整的新个体,B错误;C、据表分析,两种激素含量比值的变化会导致愈伤组织出现不同的分化方向,即导致愈伤组织细胞分化出不同的组织、器官,C正确;D、从题表数据可知,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含量的比值高时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芽,因为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D正确。故选B。15.在菊花的组织培养操作完成了3-4天后,观察同一温室中的外植体,发现有的外植体正常生长,有的外植体死亡,你认为外植体死亡的原因不可能是(
)A.外植体来自衰老的植物组织,其中细胞活性低或结构不完整B.愈伤组织形成初期没有给予充足的光照C.接种时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接种工具灼烧后未待冷却就接种外植体D.培养过程中保持温度、pH的适宜,没有及时调整各种营养物质、激素的比例【答案】B【分析】由于植物组织培养所利用的植物材料体积小,抗性差,所以对培养条件的要求较高。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同样适合于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如一些细菌、真菌等的生长,而培养基一旦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就会导致实验前功尽弃,因此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培养的不同阶段,对主要营养物质和激素的需求不同,所以培养过程中要及时调整各种营养物质、激素的比例。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细胞还没有开始再分化,没有叶绿素和叶绿体的形成,不可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愈伤组织形成初期不需要充足的光照。【详解】A、外植体来自衰老的植物组织,其中细胞活性低或结构不完整,会导致外植体死亡,A错误;B、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细胞还没有开始再分化,没有叶绿素和叶绿体的形成,不可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愈伤组织形成初期不需要充足的光照,B正确;C、接种时培养基灭菌不彻底,就会受到微生物的污染,从而导致实验前功尽弃;接种工具灼烧后未待冷却就接种外植体,高温会杀死外植体,C错误;D、培养的不同阶段,对主要营养物质和激素的需求不同,所以培养过程中要及时调整各种营养物质、激素的比例,否则会导致外植体死亡,D错误。故选B。16.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容易获得突变体的主要原因是(
)A.培养的细胞一直处于不断的分生状态 B.培养基营养丰富,易于植物生长C.纺锤丝的形成容易受抑制 D.DNA复制容易受抑制【答案】A【分析】间期DNA复制时由于DNA解旋,使DNA稳定性降低,容易发生基因突变,所以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DNA复制时期。【详解】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的分生状态,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如射线、化学物质等)的影响而产生突变,因此容易获得突变体。培养基营养丰富,易于植物生长,不能体现容易获得突变体,纺锤丝的形成容易受抑制,则细胞的分裂受抑制,不能体现容易获得突变体,DNA复制容易受抑制,细胞不容易发生突变,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下图表示植株A(杂合子Aa)和植株B培育植株①②③④⑤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培育植株①的过程为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植株为纯合子B.培育植株③过程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和基因突变C.需要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植株是①③④⑤D.植株①②④⑤与植株A基因型相同的概率分别是0、0、1、0(不考虑基因突变)【答案】A【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对植株A的花粉经过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①单倍体植株,而后对该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物②是纯合二倍体,该过程属于单倍体育种。植株③的获得采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植株的获得利用了诱变育种方法。植株④采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属于细胞工程育种;植株⑤的培育采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详解】A、对植株A的花粉经过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①单倍体植株,该过程成为花药离体培养,A错误;B、植株③的获得采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植株的获得利用了诱变育种方法,因此其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和基因突变,B正确;C、图中需要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植株是①③④⑤,该过程中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植株②是秋水仙素处理植株①的幼苗得到,没有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C正确;D、植株①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其基因型为A和a两种,植株②是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其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植株③④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其基因型为Aa,与亲本植株A相同,植株⑤是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获得的,其遗传物质是由植株A和植株B组成的,与植株A的基因型不同,因此植株①②④⑤与植株A基因型相同的概率分别是0、0、1、0,D正确。故选A。18.下列关于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是植物细胞工程的重要用途之一B.植物细胞产物包括蛋白质、脂肪、药物、香料、生物碱等C.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获得紫草素可实现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D.培养的愈伤组织需要经过再分化形成植株后才能产生特定的细胞产物【答案】D【分析】植物细胞培养是指在离体条件下对单个植物细胞或细胞团进行培养使其增殖的技术。它不占用耕地,几乎不受季节天气等的限制,因此对于社会、经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详解】A、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有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包括微型繁殖,作物脱毒等)、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A正确;B、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是指对能够产生对人们有利产物的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让它们能够产生大量的细胞产物。细胞产物有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等,B正确;C、紫草素是细胞的代谢产物,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获得紫草素,可实现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C正确;D、培养过程中需要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悬浮培养愈伤组织细胞,产生特定的细胞产物,D错误。故选D。19.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的杂种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杂种植株不可育B.细胞融合完成后,融合体系中只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种细胞C.原生质体融合产生的杂种细胞需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获得杂种植株D.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改良小麦时,必须选用分生区细胞以获得脱毒苗【答案】C【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就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技术。2、过程:(1)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刺激等。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2)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新的细胞壁的生成。(3)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终点是培育成杂种植株,而不是形成杂种细胞就结束。(4)杂种植株的特征:具备两种植物的遗传特征,原因是杂种植株中含有两种植物的遗传物质。3、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详解】A、杂种植株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数是原来两个细胞的染色体组数之和,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得到的杂种植株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杂种植株可育,A错误;B、假设两种植物细胞用A、B表示,融合体系中除有未融合的细胞(A、B)和杂种细胞(AB)外,可能还有2种细胞,AA和BB,B错误;C、原生质体融合产生的杂种细胞诱导生成细胞壁后,需借助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获得杂种植株,C正确;D、用无性繁殖的方式进行繁殖的生物,它们感染的病毒很容易传给后代,病毒在作物体内逐年积累,就会导致作物产量降低,品质变差,小麦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不需要获得脱毒苗,D错误。故选C。20.为获得性状优良的新品种作物,设计植物体细胞杂交实验时,通常不需要考虑的是(
)A.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 B.选择去除细胞壁的酶C.亲本间存在的生殖隔离 D.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及比例【答案】C【分析】1、采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作物新品种时,需要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该技术包括亲本细胞的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中植物组织培养又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重要的步骤;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优点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详解】A、培育优良品种,需要选择具有某些优良性状的亲本,A正确;B、植物体细胞杂交时首先要去除细胞壁,因此需要选择去除细胞壁的酶,B正确;C、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所以不需要考虑高等植物间的生殖隔离,C错误;D、植物体细胞杂交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而植物组织培养的两个重要步骤是脱分化和再分化,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D正确。故选C。21.在将动物组织块分散成单个细胞时,可以使用胰蛋白酶。由此判断以下推测不合理的是(
)A.动物细胞之间可能依靠蛋白质相互联系B.处理时一定要注意处理时间、加酶量C.胰蛋白酶一定不会对动物细胞造成损伤D.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液的pH应与胰蛋白酶作用的适宜pH基本一致【答案】C【分析】胰蛋白酶的作用是水解蛋白质,因此胰蛋白酶可水解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而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动物细胞培养需要适宜的pH:7.2~7.4。【详解】A、动物细胞之间可能依靠蛋白质相互联系,因而能用胰蛋白酶将其分解掉,A正确;BC、使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动物组织变为单个细胞时,一定要注意处理时间、加酶量,否则会造成细胞膜的破坏,B正确,C错误;D、动物细胞培养液pH应与胰蛋白酶作用的适宜pH基本一致,否则将影响胰蛋白酶的活性,D正确。故选C。22.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培养都能得到完整个体B.两者培养基中必须都添加激素C.两者培养过程中都需要适宜的温度、pH和一定的营养条件D.两者培养过程中都需用酶处理【答案】C【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2、动物细胞培养是指从动物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技术。【详解】A、植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最终可得完成植株;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最终可得多个细胞,A错误;B、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需要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动物细胞培养基中不需要添加激素,B错误;C、两者培养过程中都需要适宜的温度、pH和一定的营养条件,且都必需是无菌环境,C正确;D、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不需要酶处理,动物细胞培养需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D错误。故选C。23.为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无籽柑橘,研究者设计如下流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可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B.过程②需要诱导融合的原生质体产生细胞壁C.三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后能产生可育植株D.过程③依据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和细胞膜的流动性【答案】D【分析】题图分析:图中①表示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②表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③表示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详解】A、图中①表示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由于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常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A正确;B、②表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融合的原生质体需要再生出细胞壁,B正确;C、三倍体植株联会紊乱,一般无法产生正常的配子,为不育植株;三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后能产生正常的配子,为可育植株,C正确;D、③表示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杂种细胞培养成植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没有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故选D。24.动物细胞培养流程:①对新鲜取材的动物组织进行处理→②用培养液将细胞制成细胞悬液→③将细胞悬液置于培养皿或培养瓶,置于适宜环境中培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步骤①只能用酶解法,所用的酶是胃蛋白酶B.步骤②中所用培养液中除加入营养物质外,还需加入琼脂C.步骤③中适宜的气体条件是90%的空气+10%的CO2D.步骤③中的大部分细胞贴附于某些基质表面才能生长增殖【答案】D【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所需气体主要有O2和CO2。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在进行细胞培养时,通常采用培养皿或松盖培养瓶,并将它们置于含有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2、动物细胞培养时细胞往往贴附在培养瓶的瓶壁上,这种现象称为细胞贴壁。悬浮培养的细胞会因细胞密度过大、有害代谢物积累和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缺乏等因素而分裂受阻。贴壁细胞在生长增殖时,除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外,还会发生接触抑制现象,即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通常会停止分裂增殖。【详解】A、步骤①对新鲜取材的动物组织进行处理时,可以用机械的方法或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等处理的方法,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A错误;B、步骤②用培养液将细胞制成细胞悬液时,不需要加琼脂,B错误;C、步骤③中适宜的气体条件是在含有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C错误;D、动物细胞具有贴壁生长的特点,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大多数都需要贴附于某些基质表面才能生长增殖,D正确。故选D。25.悬浮培养的动物细胞会因细胞密度过大、有害代谢产物积累等因素而分裂受阻。生产上常用灌流式培养避免这些现象出现。灌流式培养是在细胞培养管内,一边不断注入新鲜培养基,一边将培养液的上清液不断移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灌流式培养的细胞会贴壁生长,但不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B.灌流是在细胞密度达到一定浓度或者营养物质低于一定浓度时进行C.过高的灌流速率会导致营养物质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培养基浪费D.配制灌流式培养所需培养基时应考虑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的渗透压【答案】A【分析】动物细胞培养:(1)概念: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繁殖。(2)原理:细胞增殖。(3)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详解】A、悬浮培养的动物细胞不出现贴壁生长现象,A错误;B、悬浮培养的动物细胞会因细胞密度过大、有害代谢产物积累等因素而分裂受阻,而灌流是在细胞密度达到一定浓度或者营养物质低于一定浓度时进行,B正确;C、过高的灌流速率,培养的细胞没有及时利用营养物质,会导致营养物质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培养基浪费,C正确;D、动物细胞的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是相对稳定且适宜的,配制灌流式培养所需培养基时应考虑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的渗透压,D正确。故选A。26.下列关于干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各种组织、器官甚至个体的潜能B.胚胎干细胞由于伦理问题限制了其在医学上的使用C.用源于病人体内的iPS细胞治疗相关疾病不能避免免疫排斥反应D.由iPS细胞产生的特定细胞可以在新药的测试中发挥重要作用【答案】C【分析】1、干细胞的概念:动物和人体内保留着少量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2、干细胞的分类:(1)全能干细胞: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2)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3)专能干细胞:只能向一种或两种密切相关的细胞类型分化。如神经干细胞可分化为各类神经细胞,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等各类血细胞。【详解】A、胚胎干细胞是多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各种组织、器官甚至个体,A正确;B、胚胎干细胞全能性较高,仍会涉及伦理问题,其在医学上的应用还是有一定的限制,B正确;C、用源于病人体内的iPS细胞治疗相关疾病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C错误;D、由iPS细胞产生的特定细胞,是一类类似胚胎干细胞的细胞,故可以在新药的测试中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C。27.世界上首批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在我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诞生,这意味着我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如图为克隆猴原理流程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体细胞核移植难度大于胚胎细胞核移植的原因是体细胞分化程度低B.“中中”和“华华”的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体外培养的体细胞C.重组细胞还需用电刺激、Ca2+载体、乙醇、蛋白酶合成抑制剂等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以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D.产生MⅡ期卵母细胞的过程中DNA没有复制,导致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答案】C【分析】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的原理是已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哺乳动物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比较容易)和体细胞核移植(比较难)。【详解】A、体细胞核移植难度大于胚胎细胞核移植的原因是体细胞的分化程度高,全能性表达困难,而胚胎细胞还保留分裂和分化能力,更容易表达出全能性,A错误;B、“中中”和“华华”的体细胞中的核遗传物质来自体外培养的体细胞,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来自卵母细胞的细胞质,B错误;C、将供体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通过电刺激使两细胞融合,供体细胞进入受体卵母细胞内构建重组胚胎,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如电脉冲、Ca2+载体、乙醇、蛋白酶合成抑制剂等)激活受体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C正确;D、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MⅡ期卵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因为同源染色体分开,D错误。故选C。28.在2023年3月15日《自然》杂志上线的论文中,日本科学家展示其研究成果:通过将雄性小鼠的细胞培育为卵子,该团队首次利用两只雄性小鼠成功产生了后代。研究人员先利用雄性小鼠的皮肤细胞创造出诱导多能干细胞(mESCs),随后在特定培养条件下使其丢失Y染色体,再利用细胞的错误分裂,得到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XX-mESCs细胞,最后诱导其分化为卵子,再与野生精子受精得到受精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ESCs在后续培养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B.获得的早期胚胎需要通过胚胎移植在雌鼠子宫内发育C.该研究的理论基础是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D.最终得到的子代小鼠遗传信息与提供皮肤细胞的小鼠一致【答案】D【分析】1、由题意可知,通过诱导高度分化的细胞脱分化形成多能干细胞,随后经染色体变异后形成卵子,再与精子受精,最终发育为完成的小鼠。2、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详解】A、由题意可知,多能干细胞(mESCs),随后在特定培养条件下使其丢失Y染色体,再利用细胞的错误分裂,得到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XX-mESCs细胞,说明mESCs在后续培养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B、获得的早期胚胎需要通过胚胎移植在同期发情处理的雌鼠子宫内发育,B正确;C、该研究的理论基础是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诱导相关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C正确;D、最终得到的子代小鼠遗传信息与提供皮肤细胞的小鼠不完全一致,其遗传物质来自于提供皮肤细胞的小鼠和提供精子的小鼠,D错误。故选D。29.下列关于体内受精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受精卵第一次分裂开始
②释放第二极体③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并释放多种酶
④精子穿越卵细胞膜外的结构⑤雌、雄原核的形成
⑥两个原核靠近,核膜消失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②④⑤⑥① C.④⑤②①③⑥ D.③④②⑤⑥①【答案】D【分析】受精过程为:顶体反应→穿越放射冠→穿越透明带(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并释放第二极体→雌雄原核的形成、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第一次卵裂开始。【详解】受精过程为: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并释放多种酶→精子穿越卵细胞膜外的结构相继发生顶体反应→穿越放射冠→穿越透明带(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并释放第二极体→雌雄原核的形成、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受精卵第一次分裂开始。故过程为③④②⑤⑥①。故选D。30.中科院动物所和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合作,通过将大熊猫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后的兔子卵母细胞中,在世界上最早克隆出一批大熊猫早期胚胎,这表明我国的大熊猫人工繁殖研究再次走在世界前列。下列有关克隆大熊猫胚胎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形成早期胚胎的过程中,依次经历了桑葚胚、囊胚、原肠胚等几个阶段B.兔子卵母细胞质的作用是激发大熊猫细胞核的全能性C.克隆出的早期胚胎中,各细胞间一般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D.核移植的克隆动物一般不存在健康问题【答案】D【分析】1、动物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2、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为:卵裂、桑葚胚、囊胚、原肠胚,从囊胚期开始出现细胞分化。【详解】A、在形成早期胚胎的过程中,依次经历了桑葚胚,囊胚、原肠胚等几个阶段,其中桑葚胚之前的细胞具有全能性,A正确;B、兔子卵细胞质含有激发大熊猫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能激发大熊猫细胞核的全能性,B正确;C、早期胚胎的细胞是由同一细胞经有丝分裂而来的,所以各细胞核遗传物质相同,C正确;D、克隆技术并没有完全成熟,大多数克隆动物还存在一些遗传和生理缺陷类的健康问题,D错误。故选D。31.为研究多种血糖调节因子的作用,我国科学家开发出胰岛素抵抗模型鼠。为扩增模型鼠数量,科学家通过诱导优良模型鼠体细胞转化获得诱导胚胎干细胞(iPS细胞),继而利用iPS细胞培育出与模型鼠遗传特性相同的克隆鼠,具体步骤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诱导优良模型鼠体细胞转化为iPS细胞的过程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B.胚胎移植后,重构胚进一步扩大导致透明带破裂的过程称为孵化C.为确定克隆鼠培育是否成功,须对黑色鼠3进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检测D.为获得更多的双细胞胚,可对白色鼠1注射性激素达到超数排卵的目的【答案】D【分析】动物细胞培养是指从动物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技术。干细胞的培养成功是动物细胞培养领域重大的成就之一。干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骨髓和脐带血等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等。【详解】A、模型鼠体细胞与植物体细胞类似,本身不能够分裂分化,诱导转化为iPS细胞以后具备了分裂和分化能力,与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类似,A正确;B、囊胚进一步扩大,导致透明带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来,这一过程叫作孵化,B正确;C、为确定克隆鼠培育是否成功,须对黑色鼠3进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检测,C正确;D、为获得更多的双细胞胚,一般注射的是促性激素,以达到超数排卵的目的,D错误。故选D。32.下列有关高等动物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之间观察到两个极体时说明卵子已受精B.精子与卵子结合过程中,卵子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C.精子细胞膜与卵子细胞膜的融合依靠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获能的精子与卵子在子宫相遇后,卵细胞膜会发生生理反应,拒绝其他精子进入卵内【答案】A【分析】受精过程为:顶体反应→穿越放射冠→穿越透明带(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并释放第二极体→雌雄原核的形成、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第一次卵裂开始。【详解】A、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是在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是否观察到两个极体,A正确;B、精子与卵子结合过程中,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B错误;C、精子细胞膜与卵子细胞膜的融合依靠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C错误;D、获能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后,会发生顶体反应,帮助精子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带,D错误。故选A。33.下图是小鼠孤雌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系获得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代表体外受精,可将获能的精子和培养成熟的卵子置于适当的培养液中共同培养一段时间,来促使它们完成受精B.通过直接培养图中的卵母细胞也可获得小鼠的孤雌单倍体胚胎干细胞C.过程②中,经历了有丝分裂和分化,不同阶段表达的基因存在差异D.“早期胚胎”最可能是囊胚,其中的内细胞团将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答案】B【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将精卵结合,然后移除雄原核,并分裂分化成早期胚胎。最终形成孤雌单倍体胚胎。【详解】A、体外受精前,须先将精子经过获能处理,将卵子培育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最后再将精子与卵子置于适当的培养液中共同培养一段时间,促使其完成受精,A正确;B、卵母细胞只有在受精之后才能完成减数分裂,所以需要用精子刺激卵母细胞,然后移除雄原核再进行培养,不能直接用卵母细胞培养,B错误;C、过程②是早期胚胎发育,此过程经历了有丝分裂和分化,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阶段表达的基因存在差异,C正确;D、“早期胚胎”最可能是囊胚,其中的内细胞团细胞具有全能性,将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D正确。故选B。34.模型构建是生命科学教学、科研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是生物概念模型,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若图示为核移植技术,则B可能为去核卵母细胞B.若图示为基因工程,则C为重组质粒,D为受体细胞C.若图示为试管婴儿技术,C~D为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D.若图示为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则C一定能产生特定的抗体【答案】D【分析】1、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将动物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这个重新组合的细胞发育成新胚胎,继而发育成动物个体的技术。2、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通过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从技术操作层面看,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作重组DNA技术。【详解】A、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需要将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若图示为核移植技术,则B可能为去核卵母细胞,此时A可能是细胞核供体细胞,A正确;B、若图示为基因工程,则C为重组质粒,是目的基因和载体相连形成的,D为受体细胞,为重组质粒的表达提供条件,B正确;C、若图示为试管婴儿技术,A和B结合表示体外受精,C为早期胚胎培养,D为胚胎移植,C正确;D、若图示为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由于B淋巴细胞有多种,C融合的细胞有多种类型,不一定是特定的杂交瘤细胞,则C不一定能产生特定的抗体,D错误。故选D。35.某研究小组应用生物技术得到克隆牛(甲)、试管牛(乙)、转基因牛(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的培育过程均需对受体母牛进行超数排卵处理B.甲和丙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C.在乙和丙的培育过程中,都要经过分子水平的筛选D.培育甲和乙的技术,都可加快优质牛的繁殖速度【答案】D【分析】1、受精前的准备阶段(1)准备阶段1-精子获能.刚刚排出的精子,不能立即与卵子受精,必须在雌性动物生殖道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后,才能获得受精能力。(2)准备阶段2-卵子的准备,动物排出的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也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都要在输卵管内进一步成熟,达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2、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使其超数排卵,然后,从输卵管中冲取卵子,直接与获能的精子体外受精。3、胚胎移植的意义:(1)加速育种工作和品种改良;(2)大量节省购买种畜的费用;(3)一胎多产;(4)保存品种资源和濒危物种;(5)可充分发挥优秀个体的繁殖潜力。【详解】A、甲、乙、丙的培育过程均需对供体母牛进行超数排卵处理,A错误;B、甲是无性繁殖,不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B错误;C、试管牛(乙)不需要进行分子水平的筛选,转基因牛丙是否培育成功,可以通过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从分子水平进行检测,C错误;D、试管牛(乙)采用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产生的试管牛属于有性生殖的产物,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胚胎移植等技术可以缩短繁殖周期,加快优质牛繁殖速度;克隆牛(甲)是采用体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产生的克隆牛属于无性生殖的产物,克隆技术用于动物繁殖具有控制性别、加快繁殖速度、保持优良性状等优点,D正确。故选D。36.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时,通常要在培养基中补充一定浓度的某些物质。如图是血清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培养影响的实验结果。从该图中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A.培养基中是否补充血清对癌细胞的培养影响不大B.有无血清对正常细胞培养有影响C.培养基中补充血清有助于正常细胞的培养D.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增殖速率相同【答案】D【分析】分析曲线图:正常细胞在有血清和无血清培养时,同一培养时间下细胞数目不同;癌细胞在有血清和无血清培养时,同一培养时间下细胞数目变化趋势一致;正常细胞与癌细胞在有血清(或无血清)的条件下培养,同一培养时间下细胞数目不同。【详解】A、癌细胞在有血清和无血清培养时,同一培养时间下细胞数目基本一致,A正确;B、分析曲线图可知,正常细胞在有血清和无血清培养时,同一培养时间下细胞数目差别很大,B正确;C、正常细胞与癌细胞在有血清的条件下培养,同一培养时间下细胞数目均比无血清时多,说明培养基中补充血清有助于正常细胞的培养,C正确;D、正常细胞与癌细胞在有血清(或无血清)的条件下培养,同一培养时间下细胞数目不同,细胞增殖速率不同,D错误。故选D。37.科学家经过多年的努力,创立了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实施该工程的最终目的是()A.定向提取生物体的DNA分子B.定向地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C.在生物体外对DNA分子进行改造D.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答案】D【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详解】A、定向提取生物体的DNA,这是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A错误;B、定向地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以获得目的基因,这是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B错误;C、在生物体外对DNA分子进行改造属于蛋白质工程,C错误;D、基因工程的最终目的是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D正确。故选D。38.科学家把兔子血红蛋白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中,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合成了兔子的血红蛋白。下列关于这一先进技术的理论依据不正确的是()A.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B.基因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C.兔子血红蛋白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都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都遵循相同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兔子与大肠杆菌有共同的原始祖先【答案】D【分析】把兔子血红蛋白基因导入到大肠杆菌的细胞中,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合成了兔子的血红蛋白,这一技术既转基因技术的理论依据是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这体现了生物的生命本质的一致性,在大肠杆菌体内合成大量的血红蛋白这一过程涉及大肠杆菌内血红蛋白基因的复制和表达。【详解】AB、根据题干信息“把兔子的血红蛋白基因导入到大肠杆菌中,在大肠杆菌中合成了兔子的血红蛋白”,说明兔子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体内得到了表达,说明兔子和大肠杆菌共用一套密码子,说明基因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AB正确;C、该技术属于基因工程,原理是兔子的基因和大肠杆菌的基因发生了重组,原因是兔子血红蛋白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都是由4种脱氧核苷酸构成,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都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C正确;D、生物之间是否有共同的原始祖先与转基因技术之间没有必然关系,D错误。故选D。39.关于基因表达载体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表达载体能协助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复制B.具有一个或多个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目的基因的插入C.终止子相当于一盏红色信号灯,使翻译在所需要的地方停下来D.载体上常有特殊的标记基因,便于重组DNA分子的筛选【答案】C【分析】1、基因工程的工具:(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2、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①要具有限制酶的切割位点;②要有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以便于重组后重组子的筛选;③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④是安全的,对受体细胞无害,而且要易从供体细胞分离出来。3、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详解】A、基因表达载体上有复制原点,能协助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复制,A正确;B、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具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目的基因能够与之结合,B正确;C、终止子相当于一盏红色信号灯,使转录在所需要的地方停下来,C错误;D、载体上常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等标记基因,便于重组DNA分子的筛选,D正确。故选C。40.限制酶a和b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DNA分子中,酶a与酶b的识别序列可能有多个B.酶a与酶b切出的黏性末端不能相互连接C.酶a与酶b切断的化学键不完全相同D.用酶a切割有3个切割位点的环状DNA分子,得到4种切割产物【答案】A【分析】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不同的限制酶识别的碱基序列不同,但切割后可能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故不同的限制酶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可能相连。【详解】A、一个DNA分子中,可能存在1至多个酶a与酶b的识别序列,A正确;B、由图可知,酶a与酶b识别的序列虽然不同,但切出的黏性末端相同,相同的黏性末端能相互连接,B错误;C、酶a与酶b切断的化学键均为相邻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C错误;D、质粒为环状DNA分子,用酶a切割有3个识别位点的质粒,可得到3种切割产物,D错误。故选A。41.如图为某基因表达载体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限制酶HindⅢ处理该基因表达载体得到的分子共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同时用限制酶EcoRⅤ和BamHⅠ处理该基因表达载体可得到3个双链DNA片段C.在获得目的基因时,使用限制酶BamHⅠ和HindⅢ就能达到目的D.将此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到大肠杆菌前,应先用Ca2+处理大肠杆菌【答案】C【分析】该重组质粒四个酶切位点,一个EcoRV位点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中,BamHI位点在目的基因中。【详解】A、限制酶HindⅢ在图中含有一个切点,用限制酶HindⅢ处理该质粒可得到1个线性DNA分子,此线性DNA分子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正确;B、限制酶EcoRV和BamHⅠ在图中共含有3个切点,同时用它们处理该质粒可得到3个双链DNA分子,B正确;C、在获得目的基因时,由于BamHI酶切位点位于目的基因内,使用限制酶BamHI和HindⅢ酶切时,会破坏目的基因,所以不能得到目的基因,C错误;D、农杆菌转化法中Ca2+处理大肠杆菌,使细胞处于感受态即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再将此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到大肠杆菌,D正确。故选C。42.如图是科研人员利用乙烯合成酶的反义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耐储存的转基因番茄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转基因技术所用的目的基因是乙烯合成酶基因B.乙烯合成酶的反义基因与乙烯合成酶基因的区别是转录的模板链不同C.由图可知过程⑤依据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转基因番茄中乙烯含量低的原因可能是乙烯合成酶基因的翻译过程受阻【答案】A【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含有乙烯合成酶基因的番茄能通过①过程转录出相应mRNA,然后通过②过程合成的乙烯促进番茄成熟;转基因番茄中,乙烯合成酶基因的反义拷贝两条链的位置与原基因相反,能通过④转录出反义mRNA,与乙烯合成酶基因转录出的mRNA碱基互补配对,⑤形成双链RNA,从而阻断翻译抑制乙烯的过程,使转基因番茄维持不成熟。【详解】A、由图示和题意可知,该转基因技术所用的目的基因是乙烯合成酶的反义基因,A错误;B、由图示可知,乙烯合成酶的反义基因与乙烯合成酶基因都是由α链和β链组成,区别是转录mRNA的模板链相反,使二者转录出的mRNA能互补配对,形成双链RNA,B正确;C、由图可知,过程⑤依据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反义mRNA与乙烯合成酶基因转录的mRNA结合,阻碍乙烯合成酶mRNA的翻译过程,C正确;D、由以上分析可知,转基因番茄中乙烯含量低的原因是由于乙烯合成酶基因的反义拷贝转录出的反义mRNA与翻译的模板结合,使乙烯合成酶基因的翻译过程受阻,D正确。故选A。43.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两位女科学家以表彰她们在基因编辑研究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这两位科学家巧用CRISPR/Cas9基因剪刀,以极高的精度编辑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系统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关于此技术的解释错误的是(
)A.Cas9为一种能使磷酸二酯键断裂的酶 B.DNA-RNA杂交区域不存在T-A碱基对C.在单链引导RNA中也存在碱基互补配对 D.人为改变引导RNA的序列可实现对特定基因的切割【答案】B【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Cas9蛋白功能类似于基因工程中限制酶的作用,Cas9能够切割DNA,是一种能使磷酸二酯键断裂的酶,A正确;B、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是A、T、G、C,RNA的碱基组成是A、U、G、C,故DNA-RNA杂交区域存在T-A碱基对,B错误;C、据图可知,向导RNA有折叠成双链的片段,故在单链引导RNA中也存在碱基互补配对,C正确;D、向导RNA能识别并结合特定的DNA序列,所以人为改变向导RNA的序列可实现对特定基因的切割,D正确。故选B。44.在胰岛B细胞中,当胰岛素原向胰岛素转变的过程中,furin酶可以识别并切除胰岛素原分子中特定的氨基酸序列,从而完成胰岛素的加工,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胰岛素。某些糖尿病患者体内合成的胰岛素原结构异常,不能正常完成上述过程。基因治疗该类患者的方法之一是:将胰岛素基因导入胰岛B细胞以外的细胞,同时导入一些调节因子刺激该细胞再生,使之成为能分泌具生物活性胰岛素的新B细胞。欲使胰岛素基因的表达产物在新的B细胞中能被加工,产生生物活性,正确的操作是A.导入胰岛素基因时,同时导入furin酶基因B.导入胰岛素基因后,加入furin酶C.使胰岛素基因的表达产物中含furin酶切位点D.改造furin酶基因,使其丧失识别和切除功能【答案】C【详解】真核基因由非编码区和编码区两部分组成,编码区中又分为外显子和内含子。在非编码区有RNA聚合酶的识别位点,是转录的起点。转录生成的mRNA包含了外显子和内含子的遗传信息。根据题干信息,翻译产生的胰岛素原需经过furin加工切除特定氨基酸序列后,才能变为具有生物活性的胰岛素。某些糖尿病患者是因为胰岛素原结构异常,缺乏酶切点不能被修饰,而不是缺乏furin酶。所以,治疗该类患者重要的是使胰岛素基因的表达产物中含furin酶切位点。综上分析可知,C正确,ACD错误。故选C。【点睛】45.由于某目的基因酶切后的末端为平末端,载体E只有产生黏性末端的酶切位点,需借助中间载体P将目的基因接入载体E。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PCR扩增获取目的基因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工作B.为了便于该目的基因接入载体E,可用限制酶EcoRⅤ或SmaⅠI切割载体PC.载体P只能作为中间载体,是因为其没有表达该目的基因的启动子与终止子D.若受体细胞表现出抗性基因的相应性状,表明目的基因表达成功【答案】C【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钙离子处理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A、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不是通过PCR扩增获取目的基因,A错误;B、由于载体E只有产生黏性末端的酶切位点,要使中间载体P接入载体E,同时防止载体E自身环化,需要用两种限制酶分别切割载体E和中间载体P,据图可知,中间载体P和载体E均含有XhoI和PstI酶识别序列,故可选用XhoI和PstI酶进行酶切,载体P的这两种酶识别序列中含有EcoRV识别位点,并且其切割的为平末端,可以用于连接目的基因,SmaI酶虽然也能切割得到平末端,但是其识别位点没有位于XhoI和PstI酶识别位点之间,故不能选择其对中间载体P进行切割,B错误;C、由图可知,载体P是中间质粒,不含有表达该目的基因的启动子和终止子,C正确;D、受体细胞表现出抗性基因的相应性状,可能是导入了重组质粒,也可能只导入了空质粒(不含目的基因的质粒),D错误。故选C。二、多选题46.图甲为利用酵母菌酿制葡萄酒的实验装置,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测得一段时间内装置中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如曲线乙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乙中曲线①和②可表示装置甲中O2浓度和酒精浓度的变化B.用装置甲进行果醋发酵时,需同时打开阀a、bC.酿酒过程中密封的时间越长,酵母菌产生的酒精就越多D.果酒、果醋所用的菌种都含有线粒体,都能进行有氧呼吸【答案】CD【分析】1、分析甲图:图甲为利用酵母菌酸制葡萄酒的实验装置,其中充气口a是在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b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2、分析乙图:图乙表示图甲发酵装置中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①物质随发酵时间延长逐渐下降,②物质随发酵时间延长逐渐上升。【详解】A、酵母菌开始进行有氧呼吸,不断消耗氧气,因此曲线①表示装置甲中O2浓度的变化,氧气补足或为0时,酵母菌开始无氧呼吸发酵不断产生酒精,因此曲线②表示装置甲中酒精浓度的变化(氧气充足时主要进行有氧呼吸,此时不进行无氧呼吸,故一段时间内没有酒精产生),A正确;B、果醋发酵时需要充足的氧气并需要排出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用装置甲进行果醋发酵时,需同时打开阀a、b,B正确;C、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随着发酵时间延长,营养物质逐渐消耗,代谢废物逐渐积累,酵母菌生存条件逐渐恶化,酵母菌死亡数量增加,进入衰退期,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就变少,C错误;D、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为醋酸菌,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D错误。故选CD。47.野生型谷氨酸棒状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精氨酸依赖型谷氨酸棒状杆菌因缺乏将鸟氨酸转化为精氨酸的酶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可作为鸟氨酸发酵的优良菌种。下图为纯化精氨酸依赖型谷氨酸棒状杆菌(目的菌)的部分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注:①②③④代表培养基,A、B、C表示操作步骤,D、E为菌落A.A操作诱导菌种基因突变可增加突变株的数量 B.B操作需用涂布器把菌液均匀涂到②的表面C.培养基③因缺少精氨酸导致菌落数目比④少 D.目的菌E扩大培养后可用于工业化生产鸟氨酸【答案】BC【分析】由图分析可知,图中首先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细菌,然后运用将菌种接种到两种培养基中,分别是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中,某氨基酸突变株不能生长,而在完全培养基中能够生长,据此可以选择出氨基酸突变株。【详解】A、紫外线处理可以提高突变的频率,A操作的目的是提高突变菌株的浓度,诱导基因突变应是图中进行紫外线照射的那一步,A错误;B、由图可知,B操作为稀释涂布平板,需用涂布器把菌液均匀涂到②的表面,B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图中①②④为完全培养基(含有精氨酸的基本培养基),③为基本培养基,培养基③因缺少精氨酸导致菌落数目比④少,C正确;D、从图中可看出,D在基本培养基中无法生长,在完全培养基中可生长,说明D是氨基酸依赖型菌落,即D才生产鸟氨酸的目的菌种,D错误。故选BC。48.甲流试剂盒中的抗血凝素单克隆抗体能与甲流病毒的血凝素蛋白(HA)特异性结合,发挥诊断作用。利用小鼠制备抗HA单克隆抗体的流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抗HA单克隆抗体使用的B淋巴细胞取自注射过HA的小鼠脾脏B.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上,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C.放入96孔板的细胞为多种杂交瘤细胞D.将图中细胞群a在体外大规模培养,可以提取出大量的抗HA单克隆抗体【答案】ABCD【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详解】A、制备抗HA单克隆抗体时,在分离B淋巴细胞前,需要对小鼠注射HA进行免疫,产生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A正确;B、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涉及到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需要用到特定的选择培养基,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只有杂交瘤细胞才能生存,B正确;C、放入96孔板的细胞以及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是杂交瘤细胞,但不一定都能产生所需抗体,还需进行抗体阳性检测,C正确;D、图中细胞群a在加入HA抗原后呈阳性,说明细胞群a产生了抗HA抗原的抗体,故将图中细胞群a在体外大规模培养,可以提取出大量的抗HA单克隆抗体,D正确。故选ABCD。49.免疫PCR是对微量抗原的一种检测方法。下图是利用该技术检测牛乳中微量抗生素的流程图:首先将抗体1固定在微板上,冲洗后加入待检的牛乳,再加入DNA标记的抗体2,进行PCR扩增,最后进行电泳检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1和抗体2是由同一种浆细胞分泌的两种不同抗体B.如果第三次冲洗不充分则有可能出现假阳性现象C.图示中的DNA是牛乳基因中的DNA片段D.PCR扩增产物的量与牛乳中抗生素的量呈负相关【答案】ACD【分析】免疫PCR是一种抗原检测系统,将一段已知序列的DNA片段标记到抗体2上,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并结合,抗体2会和固定抗体1、抗生素形成复合物“固定抗体1—抗生素—抗体2”,再用PCR方法将这段DNA进行扩增,通过检测PCR产物的量,即可推知固定抗体1上吸附的抗生素的量。【详解】A、每一种浆细胞只分泌一种抗体,则抗体1和抗体2是由不同种的浆细胞分泌的两种不同抗体,A错误;B、微量抗原抗体反应,利用的是PCR技术扩增“固定抗体1—抗生素—抗体2”上连接的DNA,如果第三次冲洗不充分,可能使残留的、呈游离状态的抗体2上的DNA也作为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防项目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汽车内外饰件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机组自动化屏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七年级2021国庆节假期作文【5篇】
- 2025年微生物学诊断产品项目申请报告
- 小学学校工作总结15篇
- 学习计划小学模板汇编9篇
-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3篇
- 幼儿园个人工作总结7篇(模板)
- 人力资源总监述职报告
- 福建省部分地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期末)生物 含解析
- (新版):中国卒中学会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指南
- 2024年度农产品供应链采购合同范本627123篇
- 会计专业调研报告范文
- 现代学徒制课题:数字化时代中国特色学徒制创新发展路径研究(附:研究思路模板、可修改技术路线图)
- 施工单位施工现场考核评价表
- 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深圳初中语文七年级期末模拟卷3
-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广州初中地理八年级期末模拟卷2
- 钢制内浮盘施工方案
- 2025版国家开放大学法律事务专科《法律咨询与调解》期末纸质考试单项选择题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