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提纲(敦煌学部分)(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赵鑫晔)第一讲纸寿千年——敦煌文书的世界一、为什么是敦煌(一)敦煌简介敦煌位于今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古代中原走入西域的门户。陆上丝绸之路的干道,就从这里通过。气候干燥,风沙极大,适于文物的保存。(二)敦煌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敦煌为必经的关隘之地,其有两个出关口,分别为北边的玉门关和南边的阳关。也正是因为敦煌在中西交通史上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中国、古印度、伊朗、西方四大文明的交汇地。(三)敦煌释名“敦煌”一名的最早记载,见于《史记•大宛列传》 :“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其命名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从汉语字面意义进行解释。东汉应劭注《汉书•地理志》 “敦煌”云:“敦,大也。煌,盛也。”第二种是从字音方面进行解释。或认为源于吐火罗语,是族名“吐火罗”的简译;或认为源于其地所居戎狄的语言,属于突厥语族,意为绵亘的大山;或认为源于羌语,为“朵航”对音,意指“诵经地”、“诵经处”。(四)敦煌的历史脉络敦煌在西汉时建郡,之后历经东汉、曹魏、西晋、十六国(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北朝(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吐蕃(786-848)、归义军、西夏、蒙元、明、清等朝代。其中“吐蕃、归义军、西夏”统治时期,皆是中原地区未曾有过的,亦是现在治敦煌史的研究热点。二、谁盗走了宝藏(一)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藏经洞的发现过程王道士说:王道士(1850?-1931)是湖北麻城县人,出身农家,小时候读过几年书,后因家乡闹灾荒而逃之四方,最后,他在甘肃西部的肃州(今酒泉)的巡防军中,当了一名士兵,退伍后在当地出家。王道士想把16窟做成自己的香堂,接待香客。由于第16窟年久失修,里面堆满了沙子,于是王道士请工人用流水清理流沙。 1900年6月22日,王道士和工人照常清理流沙,流沙清理地差不多了,原来的墙壁因为失去了沙子的力量支撑,突然出现了裂缝,经过一翻探究以后,王道士确认里面是空的,于当天晚上秘密地开启了藏经洞。杨河清说:杨河清是个民间知识分子,被王道士雇佣来专在16窟上班,他的工作是抄写道书、收纳布施、登记账簿等。 1900年6月21日这天,他照常来到16窟上班,抽旱烟时,顺手将点烟的芨芨草插进了16窟甬道北壁的裂缝里,但是他发现墙壁的裂缝深不可测,于是就产生了怀疑,觉得墙壁后面可能有隐密。于是他告诉了王道士,在当天深夜,两个一起打开了这面墙,发现了藏经洞。混合说:王道士请人清理16窟流沙,沙去而裂缝现,某杨姓工人以芨芨草探测之,发觉墙后有蹊跷,半夜王道士与杨某共同打开藏经洞。藏经洞的性质第17窟藏经洞,本与第16窟相连,第16窟历史上俗称为“吴和尚窟”,晚唐大中五年至咸通三年(851-862)之间,由当时的河西都僧统洪辩法师所建。洪辩(?-862)俗姓吴,也称吴僧统、吴和尚。吐蕃统治敦煌期间,他先后任释门都法律副教授及释门都教授,释门都教授是吐蕃最高的僧官。后大中二年( 848)张议潮起兵推翻吐蕃政权,洪辩亦起到了协助作用。大中五年,唐宣宗下诏任命洪辩为河西释门都僧统,亦是河西地区最高的僧官。洪辩法师在任都僧统后,修建了16窟作为他的禅窟,在建造时特地留出了一小间用于修禅,也就是现在的17窟。唐懿宗咸通三年(862),洪辩圆寂,族人和弟子就把第17窟改造成他的影堂。所以,17窟藏经洞首先是洪辩修禅的地方,然后被改造成他的影窟,后又被改造了僧人藏经的地方。藏经洞封闭原因的推测废弃说斯坦因:根据藏经洞一些包裹中发现的汉文纸碎片、残经、木轴等破旧物,认为这些东西是从敦煌各寺院中收集来的神圣废弃物,而洞窟的封闭时间是在十一世纪初叶。藤枝晃:中国印本佛典取代了卷轴装佛典,寺院图书馆书架的重新布置导致原来的卷轴佛典被废弃,时间在1002年后不久。方广锠:曹氏政权某一年,敦煌各寺院进行了一次寺院藏书大清点,结果将一大批残破无用的经卷、过时的文书、废纸、幡画、多余的佛像等,统一集中封存在藏经洞中,封闭年代在1002-1014年间。避难说伯希和:避西夏入侵,1035年西夏入侵敦煌时为避外寇而仓皇封闭。荣新江:避黑汗王朝。1006年于阗灭于黑汗王朝,对于阗国的佛教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藏经洞的物品,属于五代宋初三界寺的一名僧人道真( 915?-987),他从其他寺院搜罗来各种古旧写本及残坏经文,作为修补佛经、经帙、绢画的材料,而他修补的地点,就是离三界寺很近的藏经洞。(二)敦煌文献的大批流散斯坦因(1907年、1914年)斯坦因(MarcAurelStein,1862-1943),英国考古学家、语言学家、地理学家和探险家,原籍匈牙利。斯坦因自1900年至1931年,先后进行了四次中亚探险,而敦煌文献主要是在他第二次和第三次中亚探险中获得的。斯坦因于 1907年3月到达敦煌,最终以四个马蹄银(200两)买到了270个装有汉、藏文写卷的“正规包裹”及若干装有美术品和非汉文文献的“杂包裹”,总共装了29箱。1914年,斯坦因第三次中亚探险时,又来到莫高窟,再度从王道士手上获得了5大箱570个写卷,这些是藏经洞文献转移北京时王道士私自藏下的。伯希和(1908年)伯希和(PaulPelliot,1878-1945),法国语言学家、汉学家、探险家。伯希和于 1908年到达敦煌,花了三周的时间,挑选出来 6000余卷,以500两银子的价格买下。现在学术界公认,法藏的敦煌写卷是藏经洞中的精华。何彦升、李盛铎、刘廷琛(1910年)1910年,清政府派甘肃布政使何彦升押送敦煌文物回京, 何彦升在押送的过程中,每到一处,就让当地官员抽取挑选一部分写卷,而且在抵京后,先把经卷运到其子何震彝的宅院,伙同亲友李盛铎、刘廷琛等人进行偷选,还将较长的卷子一撕为二以充 8000之数。挑选后,才将写卷交给学部,入藏京师图书馆。橘瑞超、吉川小一郎(1911-1912年)橘瑞超(1890-1968),日本探险家、僧人,1907起跟随日本净土宗本愿寺住持大谷光瑞。1908年,受大谷光瑞指派,带领大谷探险队到新疆周边进行第二次探险。 1910年又参加第三次探险,1911年辛亥革命暴发,波及新疆、敦煌等地,橘氏与日本失去联系。吉川小一郎奉命前往敦煌寻找橘氏,两人当年在敦煌相遇。1911-1912年间,两人先后从王道士手中买到写卷若干。奥登堡(1914-1915年)奥登堡(S.F.Oldenburg,1863-1934),俄国探险家。1914-1915年,组织俄国东突厥斯坦考察队,考察敦煌。此时王道士手上除了一些完整写卷、绢画外,还留有大量碎片,奥登保所得即这些文献,除此之外,他们还在敦煌当地收集了一些写本,并盗走了壁画和塑像若干。三、宝藏在哪里(一)斯坦因收集品斯坦因第二次中亚考察和第三次中亚考察所获得的藏经洞汉文写本和印本,在英国图书馆的总编号为Or.8210,下面再用分号S.(Stein的缩写)表示,总共有13677号,印本用P.(Printedbooks的缩写)表示,共有20件印本。斯坦因收集品的出版物主要有:1.台湾黄永武编《敦煌宝藏》(140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1-1986年),第1-55册收英藏敦煌文献S.1-7599及19件印本。2.四川人民出版社的《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分) 》(1990-1995年),共15册,收录了S.1-13677号中的所有汉文佛经以外的文献。3.上海师大方广锠教授和英国图书馆中文部主任吴芳思(FrancesWood)主编的《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预计将有100-120册,目前未出版完毕。(二)伯希和收集品伯希和所得的敦煌文献统一收藏于巴黎的法国国家图书馆的东方写本部,用伯希和的名字Pelliot标号,简作P.,中文简称“伯”。伯希和收集品的出版物主要有:1.黄永武先生所编《敦煌宝藏》,第122-135册收法藏敦煌文献。2.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法藏敦煌西域文献》 (1995-2005),共34册。(三)奥登堡收集品奥登堡考察队所获的敦煌文献,现在收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俄藏有两个编号:一种为① •(F.),为首位从事俄藏敦煌文献整理的学者弗路格( K.K.Flug,1893-1942)的名前缀字母,共366号,都是较为完整的写本; 一种为几x.(Dx.或Dh.),是俄文“敦煌”的缩写,共19000余号。奥登堡收集品的出版物有:上海古籍出版出版的《俄藏敦煌文献》 (1992-2001),共17册。(四)中国收集品中国的收藏机构中,以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敦煌文献数量最多。 国图的编号为BD,共16579号。出版物有:《敦煌宝藏》56-111册,收入8679号;《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2005-2013),共146册。其他藏地已出版的有:《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敦煌卷子》,(上、中、下),(台湾)石门图书公司,1976。《上海博物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共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北京大学藏敦煌文献》(共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敦煌文献》(共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1998。《敦煌写经》,天津市文物公司,文物出版社,1998年。《甘肃藏敦煌文献》(共6册),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上海图书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共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浙藏敦煌文献》,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中国书店藏敦煌文献》,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未出版的有:南京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首都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旅顺博物馆、台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等藏地的写卷。(五)敦煌文献数据库介绍国际敦煌学项目(TheInternationalDunhuangProject ,简称IDP),由英国图书馆吴芳思、魏泓主办,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 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收集刊布散见于世界各国的敦煌文献和敦煌学研究著作。其网址为: http://idp.bl.uk/ 和http://idp.n/ ,后者为与中国国家图书馆合办的中文网站。 目前我们可以从该网站检索到的敦煌文献有: 英藏、法藏和国图藏。四、文书的世界(一) 佛教文献敦煌文献中95%左右皆是佛教文献,可见其数量之巨大。其中有正藏写本,亦有已亡佚的写本,还有相当数量的疑伪经,皆颇具研究价值。(二) 道教文献敦煌遗书中共保存了800多件道经及相关文书抄本,被考订或拟定的约有170多种230多卷。其中《正统道藏》未收的80多种,《道藏》本残缺而敦煌本可补缺的18种30多卷,超过半数的敦煌道教文献不见于传世的道藏。(三) 三夷教文献景教是古代基督教的一个分支, 公元5世纪时由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叙利亚人聂斯脱利创立,故又称“聂斯脱利派”。摩尼教是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创立的宗教, 其思想基础主要是世上光明与黑暗斗争的二元论,故又称明教。祆教,即琐罗亚斯德教,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该教视圣火为最高善神的化身并虔诚祭祀,故又被称为“拜火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比摩尼教和景教都早,唐代特意为它造了一个从示从天的“祆”字,义为天意所授之教。(四) 经部文献藏经洞中所保存的经部著作,从六朝到五代宋初的抄本都有,大多为公私学校的课本教材。一类是传统经部文献,即儒家经典;一类是小学类文献,主要是一些字书、韵书。(五) 史部文献敦煌文书中的史部文献数量丰富,种类多样,为治敦煌史乃至中国史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材料。其中有传统史籍、杂史杂传、诏令文书、法律文书、地理文书、谱牒文书、社会文书等等。(六) 子部文献敦煌文书中的子部文献包罗万象, 如诸子、蒙学、占卜、医药、天文暦法、算学、书仪、(七)集部文献敦煌文书的集部文献可分为以下几种: 先唐文学典籍、唐人文集、唐人诗集、敦煌歌辞、敦煌赋、讲唱文学作品等。其中多为俗文学作品,为后代的文体开创了先河。五、文书的用处(一)文献学在版本学中,“旋风装”这种装帧方式一直是一桩公案,不少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后来杜伟生先生在《从敦煌遗书的装帧谈“旋风装”》(《文献》1997第3期)一文指出,真正的旋风装,应是如P.2490《田积表》那样,该卷共有六张写卷,每张长度不一,于右侧对齐并粘上一根木棍固定。再如S.6349《易三备》,共五叶,左侧用竹棍破开夹住并用线缝好。我们总结一下这种装帧方法,是将书叶一侧对齐,对齐那侧每叶涂上浆糊逐叶粘连,最后粘上一根木棍或者用一根劈开的竹棍夹住书叶粘连处,打眼穿线装订,不用时可以卷起。这种方法是对卷轴装的改进,克服了卷轴装过长的缺点。(二)语言文字学敦煌文献是研究语言文字的绝佳材料,首先其为手写,有助于了解中古时期的文字情况;其实文献中记载了大量当时常用的器物、口语,对了解当时的白话非常有帮助;再者,文献抄写中有很多通假字,这些又是研究中古音的材料。如哥哥有“父亲”义、抬举有“照顾”、“抚养”义。其次,敦煌文献中的大量异体字,都是当时的用字实例,这对原来习惯于了《玉篇》、《广韵》《、集韵》等刻本字书的文字研究者来说,无疑是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比如“拔”、“旅”、“那”等字形。(三)科技史雕版印刷史敦煌文献在最早的雕版印刷的实物方面,一直保存着纪录,原来学界普遍认为,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Or.8210/P.2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王玠施印《金刚经》,卷长约5米,是现有确切印制年代最古的印刷品。但是随着新材料的公布,这个结论已经需要修改。俄藏Dx.2880为一暦日残片,经邓文宽(《敦煌三篇具注暦日佚文校考》,《敦煌研究》2000年第3期)先生考证,该残片为唐太和八年甲寅岁( 834年)的暦日,比原来的《金刚经》提前了34年。应该说,是敦煌文献自己刷新了自己的纪录。制糖法我们现在所吃的白糖和红糖,都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以甘蔗为原料制成的糖,呈砂粒状。而古代中国原有的糖是饴糖,用麦芽制成,常成块状。现存最早的制糖著作是南宋•王灼所撰《糖霜谱》,而敦煌文献中所存的P.3303V《西天五印度甘蔗造糖法》要更早于王灼之书,是研究古代制糖法的重要文献。(四)书法敦煌文献中有明确纪年的最早写卷为西凉建初二年(406),最晚为宋咸平五年(1002),其中有六百年的跨度。我们看一些不同时期的敦煌写卷,便可感觉出其书风的演变。两晋时期的楷书往往带有较深厚的隶意。南北朝时,敦煌属北魏政权,其写本隶意则稍减,而笔画多带以刀刻的意味。而此时南朝的写本,与北朝并不相同,笔画较为圆润,还留有稍许隶书的意味,与北朝的写本有明显的区别。到了北魏后期以及隋朝,受南朝书风的影响,原来的那种刚健雄奇的书风转向清丽秀润,结体跟以前有了很大不同。到了唐代,则是楷书繁荣的时期。初唐时虞世南和欧阳询的书体颇为盛行,虞世南还是唐太宗的书法老师。从写本我们可以看出,其书风当即脱胎于虞、欧。而中唐至盛唐时,其书风则妍媚灵动,笔法与可能是钟绍京所写的《灵飞经》颇有相似之处,可见当时是相当盛行此种书风的。第二讲如是我闻——敦煌壁画中的佛经故事一、 敦煌故事壁画的种类1•佛传故事: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本生故事:释迦牟尼生前多世的故事因缘故事:佛门弟子、善男信女被度化之事4•佛教史迹故事:史书所载之佛教事迹二、 佛传故事选讲乘象入胎树下诞生学文习武树下观耕双树涅盘三、 本生故事选讲鹿王本生月光王本生雪山婆罗门本生四、 因缘故事选讲沙弥守戒因缘难陀出家因缘微妙比丘尼因缘须摩提女因缘五、 佛教史迹故事选讲佛图澄听铃断吉凶佛图澄洒酒灭火佛图澄洗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思考题(敦煌学部分)近代学者陈寅恪先生在下面的文章中引述了当时一些人的观点, 即“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请结合敦煌文献的流散情况说明此观点的由来。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或曰,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其发见之佳品,不流入于异国,即秘藏于私家。兹国有之八千余轴,盖当时唾弃之剩余,精华已去,糟粕空存,则此残篇故纸,未必实有系于学术之轻重者在。今日之编斯录也,不过聊以寄其愤慨之思耳!是说也,寅恪有以知其不然……” (《金明馆丛稿二编》,三联书店,2001年,第266页)试述敦煌故事壁画的种类,每种试举一例。敦煌壁画敦煌壁画在石窟中数量最多,规模最大,艺术技巧最精湛,内容最丰富,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交通、社会生活、民族关系、宗教史、艺术史、中外友好往来、文化交流史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形象资料,是非常宝贵的古典艺术遗产。敦煌壁画究竟有多少呢?以莫高窟为主体的石窟群577个洞窟中,现存色彩艳丽的壁画45000多平方米。被誉为当今最大的美术博物馆。这么多的壁画都画了些什么内容呢?据敦煌学专家多年考证研究,内容已基本弄清,可分为:一、尊像画指佛教崇拜的佛陀、菩萨、护佛神等供奉的各种神灵形象。二、 经变画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称之为“经变”。三、神话题材画是中华民族传统神话题材。指北魏晚期出现的东王公、西王母、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后出血的护理个案
- 2024年度青海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与答案
- 2024年度青海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 儿童甲流护理查房
- 2024年度黑龙江省安全员之A证(企业负责人)考前冲刺模拟试卷B卷含答案
- 2024年度技术研发合同:2024年度某科研机构与另一家公司之间的技术研发协议
- 2024年度股权转让合同保密协议
- 2024年度抖音平台用户权益保障协议
- 2024年产品分销与代销合作协议
- 物流行业无人值守称重系统方案
- 平行四边形(说课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预防压力性损伤安全风险案例分析
- 北京市平谷区多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中竞赛数学试卷
- 大数据算法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五篇集合
- 论《人生》中的高加林的悲剧命运毕业论文
- (完整版)专项资金审计实施方案(20210206155752)
- 通信大型活动保障方案(共6篇)
- 培优辅差记录表 .doc
- 2019人力资源年度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