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程标准】通过科举制、三省六部制、两税法等来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教学重难点】1.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三省六部制的确立、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和两税法的特点。2.难点:汉唐间赋税制度的变化。【时空定位】【学习流程及内容】(一)导入(2分钟)(二)自主讨论(7分钟)(三)聚焦展示(20分钟)Ⅰ.基础知识梳理:第一区学习目标:理解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1.三省六部制:①时期魏晋初创,隋时,中央正式确立②职责省负责草拟皇帝诏令,掌决策权;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掌审议权也是决策权;省负责执行,掌执行权,下设、、礼、兵、、工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共议国事③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相互牵制监督有效制衡削弱了相权,进一步完善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它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影响深远。2.选官用官制度的嬗变1)演变禅让世袭官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2)时期尧舜夏商周汉朝魏晋隋唐宋元明清3)依据贤能贵族血缘孝廉家世-门第血缘考试+才学4)目的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进步。5)科举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始设科,科举制形成;唐代继承和——评价科举制:它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它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通过相对公平的参与政权有利于打破门阀士族特权扩大了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第二区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税制改革的趋势3.中国古代税制的演变1)租庸调制:唐初规定,受田农民除缴纳租和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缴纳一定的绢或布代替劳役,称为俗称纳绢代役。2)两税法——(1)原因:①土地买卖和严重,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②为了解决困难。(2)情况: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的建议,实行两税法(每户按和.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由于)一年分夏、.两季征收夏税和秋税,故称“两税法”。(3)特点兼影响: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的.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Ⅱ.同步训练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女性地位低下
B.婚姻讲究门第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2.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3.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4.隋朝时期,除了创立科举制度,还建立起中央政事堂议事制度、对官员进行监察的制度,还建立起对官员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隋朝以上制度建立的主要作用是A.有利于政府统治机制完善B.都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C.都直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D.标志着封建皇权的强化5.在隋至唐初,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每日上午在政事堂(设于门下省)共同商讨国家大事,午后各归本省处理本职工作。由此可见,隋至唐初A.实行三省六部制 B.决策与行政分离C.实行集体宰相制 D.决策权归门下省6.《资治通鉴·唐纪》:“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纠正错误不妥之处)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这一制度A.使得官员之间相互倾轧 B.推动专制皇权走向顶峰C.一定程度减少决策失误 D.导致了中书省一省独大7.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A.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C.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8.王定宝在《唐摭言》中提道:“三百年来,科第之设,草泽(草野的意思)望之起家,簪绂(显贵的意思)望之继化。孤寒失之,其旗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该材料主要揭示科举制的实行A.极大地巩固了唐朝的统治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实现了贵族和平民的平等D.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9.唐太宗非常重视中书、门下两省在中枢政务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他曾对群臣说:“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这反映了门下省的职权是A.替皇帝起草诏令 B.审核诏令内容C.负责诏令的执行 D.负责监察百官10.“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这表明唐太宗主张A.赋予大臣更多权力 B.推行君主立宪制度C.实行民主协商制度 D.废除君主专制统治11.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2.假设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四位皇帝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坐在一起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簒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实现了咱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他们的言论A.都符合史实 B.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C.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 D.都与史实不符第三区学习目标:认识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嬗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汉制规定商人不能做官,做官亦不能经商,乡举里选系由地方政府察举呈报。现在自由报考之唯一限制,即报名者不得为商人或工人。——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科举制大事年表材料三: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1)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异同。(5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5分)(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2分)【课堂小结】(四)评(8分钟)(五)测(3分钟)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材料内容主要论及择婿选定标准,反映当时贵族讲求门第、互为婚姻的社会状况,故B项正确。材料内容并非讲述女性地位,亦无可比较的择婿方式,也不涉及政治斗争,A、C、D三项均不是对材料的全面反映,故A、C、D三项错误。故答案是B。2.【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魏晋九品中正制根据门第来选拔官员,科举制是自由投考、差额录用,可见与前代相比,科举制大大扩大了录取的基础,使普通大众得以有机会通过考试走入仕途。而科举制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必然使社会中更多人读书,参与科举考试,争取做官,从而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故D项正确。科举考试科目为明经、诗赋等,不能选拔最优秀的官吏和鉴别官员道德水平,排除A、B两项。科举考试自由投考,不排除世家子弟入仕,故排除C项。故答案为D。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等信息可知,通过增加宰相数量,分割宰相权力以达到削弱宰相加强皇权的目的,以便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等信息可知,这一做法削弱了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A项不符合逻辑,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等信息可知,这一做法是为了加强君主自身的统治而非为了官员的晋升,B项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宰相职权被削弱而非强化,D项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是C。4.【答案】A【解析】材料中制度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整顿吏治、提高行政效率,是政府统治机制完善的表现,故A项正确;材料中制度都属中央制度,未提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科举制能够间接提高行政效率,故C项错误;材料中制度能够强化皇权,但非主要作用,故D项错误。答案:A。5.【答案】C【解析】A、B、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据材料“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每日上午在政事堂(设于门下省)共同商讨国家大事,午后各归本省处理本职工作”可以得出隋至唐初实行集体宰相制。答案:C。6.【答案】C【解析】“各执所见”能够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并非相互倾轧,故A项错误;专制皇权走向顶峰是在清朝,故B项错误;根据“鲜有败事”可知这一制度一定程度减少了决策失误,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三省相互牵制,故D项错误。答案:C。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向人征税,改为向地征税,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答案:C。8.【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平民通过科举制发迹,显贵之家依靠科举制延续其地位可知,科举制是进入仕途的主要通道,有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作用。答案:B。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的三省职能。依据所学知识,结合题干材料“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可知,这反映了门下省的职权是审核诏令内容。答案:B。10.【答案】A【解析】A.从材料中,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可以体现出唐太宗主张给大臣更多的权力。B.唐太宗时期,不可能实行君主立宪。C.当时没有民主协商制度。D.唐太宗是封建帝王,不可能废除君主专制。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要求学生结合唐太宗的历史功绩和唐朝的政治制度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11.【答案】B【解析】唐朝的三省六部的运转方式: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并交由工部开展执行;故选B.材料涉及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运行方式,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并交由工部开展执行;本题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度为考查背景,考查对三省六部运转方式及程序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课本知识点的识记能力.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演进,要求具备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辨别历史和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C.秦始皇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的说法符合史实;唐朝三分相权,确保君权独尊,唐太宗的说法符合史实;明太祖废丞相,设立殿阁大学士,到明成祖设内阁,明成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中国自秦始皇就开始皇位世袭、权力至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员借用协议标准版可打印
- 2024版软件定制开发合同的定制功能保证2篇
- 2024年度土地使用权买卖合同范例2篇
- 个人汽车租赁给公司合同范本
- 快递合同书大全2篇
- 财务主管访谈报告范文
-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 2023年高考真题-历史(天津卷) 含答案
- 员工简易合同范本
- 理财公司2024年度供应链管理合同
- 特应性皮炎的护理查房12301
- 漆包线基础知识课件
- 国家公务员制度
-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介绍课件
- 保管孩子财产协议书
- (完整版)项目部安全隐患排查表
- 机械制图三视图说课课件
- 关于形势政策香港问题论文【三篇】
- 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新时代好少年课件
- 射频消融治疗热肿瘤中的热沉效应与治疗效应的分析
- 换向阀的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