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防控法规及相关知识培训_第1页
医院感染防控法规及相关知识培训_第2页
医院感染防控法规及相关知识培训_第3页
医院感染防控法规及相关知识培训_第4页
医院感染防控法规及相关知识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感染防控法规及相关知识培训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感染管理科邓云清2021-09-20培训内容

卫生部对院感染防控工作要求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相关法律法规院感防控措施医疗废物管理存在问题反响卫生部承诺

五项行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重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工作;在国家层面开展有利于感染控制的各项活动;不断完善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技术性标准,促进医院感染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坚持预防为主。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战略框架下,广泛推行行之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措施,在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血液平安、注射和免疫平安、诊疗和护理平安、环境卫生与平安等方面注重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各国共同协作,分享医院感染防控的成功经验和技术。马晓伟指出:一是缺乏医疗质量平安意识,无视医疗质量平安管理;二是核心制度执行不力,工作标准没有落实;三是管理水平仍然不高,行政部门监管不力;四是医疗效劳有待改进,医患沟通还需加强;五是医院感染控制薄弱,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管理不够;六是对事件反响不敏感,应对不及时,调查处置不力。2021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活动主题:“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平安〞。第三、活动内容和重点要求中〔九〕条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和相关技术标准,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继续组织制定临床路径试点,到2021年底制定300个临床路径进行试点。2021年4月18日--卫办医政发〔2021〕56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现已开始实施局部单病种收费卫生部对发生医院感染“事件〞的通报关于深圳市妇儿医院发生严重医院感染事件的通报卫医发〔1999〕第18号卫生部关于安徽省宿州市市立医院恶性医疗损害事件的通报卫医发〔2006〕23号卫生部关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发生严重医院感染事件的通报卫医发〔2008〕53号卫生部关于山西省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山西煤炭中心医院血液透析感染事件的通报卫医政发〔2009〕27号卫生部关于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的通报卫医政发〔2009〕35号卫生部关于安徽省霍山县医院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事件的通报卫医政发〔2009〕117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谷饶中心卫生院剖宫产患者手术切口感染事件的通报卫办医政发〔2010〕15号院感事件原因分析及处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管理及督导规章制度防控措施制定不完善,未履行应尽职责未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防控措施—环节防控措施不落实未加强医务人员培训,院内感染防控意识淡薄处分:对当地的卫生局长、当事医院院长、主管副院长院感科主任、医务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及妇产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进行行政记大过处分、撤职等。医院感染定义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摘自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二○○一年一月二日医院感染的概念及分类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源性感染: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学效劳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以下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①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②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③在原有感染根底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病原体根底上又别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④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⑤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⑥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摘自<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二○○一年一月二日以下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①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②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③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④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摘自<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二○○一年一月二日医院感染的类型医院感染分2种类型外源性感染-又称可预防性感染或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预防措施:消毒、灭菌、隔离、屏障护理等内源性感染-又称难预防性感染或自身感染,病人体内的正常菌通过移位或活动造成的感染。-预防措施:〔1〕防止扰乱破坏病人的正常防御机制〔2〕合理使用抗生素〔3〕治疗潜在病灶和带菌状态〔4〕采取保护性隔离和选择性去污染措施医院感染必备的3个条件感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感染链感染源: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及排出的场所或宿主〔人或动物〕,是导致感染的来源。传播途径:是指微生物从感染源传到易感宿主的途径和方式。易感宿主:是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感染源--医院病原菌来源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原携带者:周围的病人、病人家属及探视者、医院工作人员:→感染患者或相关人员→污染手→人体脱落皮屑及特定部位携带微生物〔定植病原菌〕-胃肠道、呼吸道-正常、完整皮肤-会阴或腹股沟区域〔每天有近106含有病原体的皮屑会从正常皮肤脱落〕→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外界及室内空气粉尘污染;医院环境及物体外表滋生的病菌;患者治疗护理使用中设备仪器及物品污染;被污染的无菌物品或医疗物品;药品、消毒剂、血液制品;食品;动物感染源:老鼠、蟑螂等。传播途径外源性感染:--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共同媒介传播:水和食物、污染的血液、血制品输液制品。--生物媒介传播内源性感染:移位易感人群术后患者以及老年人、婴幼儿、产妇严重慢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皮肤粘膜屏障作用损害;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接受介入性检查、器官移植的病人;休克、昏迷、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1〕医务人员手污染:医护人员接触污染物后不洗手消毒而又去处理其他病人;医疗器械的污染:主要是污染的医疗器械通过损伤皮肤和粘膜而引起的交叉感染。如果消毒、隔离不严,那么易发生交叉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2〕空气的污染;办公用品和病人布类物品、橡胶制品及便器、痰杯等的污染;条件致病菌感染:

其它各种因素、多种疾病、营养不良、年老体弱、抑制免疫措施等;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抗菌化学药物: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而导致病人抵抗力降低,抗药菌株增加,从而使医院感染增多;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3〕医院管理不当:

医院空间拥挤

医院不洁的环境患者的隔离问题消毒制度执行不严格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食品、食具被污染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4〕病人住院时间长;无菌技术操作不符合要求:侵入性操作:

-各种穿刺

-采血设备

-气管导管

-导尿管

-胃饲管等常见医院感染部位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胃肠道感染。。。。。。医院感染防控开展工作一、建立及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规章制度与工作职责、技术标准〔操作流程〕培训等;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措施:三、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四、医院感染的监测、报告、调查与控制;五、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耐药菌的监测;六、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报告与处理、控制;七、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与报告;八、…….。医院感染防控开展工作-1一、建立及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规章制度与技术标准〔操作流程〕1、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及组织;2.医院感染管理制度;3.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职责及工作制度;4.医院感染工作流程及操作SOP;5、各级人员培训;6.医院感染管理评价方法;7.质量持续性改进。医院感染防控开展工作-2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标准预防手卫生环境卫生隔离技术职业防护消毒灭菌重点科室及部位的目标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六条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下的医院应当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

--摘自?医院感染管理方法?2006年9月1日第七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给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医院院长或者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摘自?医院感染管理方法?2006年9月1日第八条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分管部门及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管理和业务工作。主要职责是:〔一〕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二〕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响,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三〕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四〕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摘自?医院感染管理方法?2006年9月1日〔五〕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六〕对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平安防护工作提供指导;〔七〕对医院感染爆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八〕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九〕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十〕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十一〕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科研工作;〔十二〕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摘自?医院感染管理方法?2006年9月1日医院感染的管理制度应包括:1.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根据国家相关的法规及标准,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建立制度。如: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例会制度、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制度、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制度等。2.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是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结合各临床科室的具体情况就工作内容制定的制度。如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制度、门急诊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病房的感染控制措施、手术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等。3.医院感染工作流程:是根据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原那么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结合具体的工作过程,制定的程序化的规那么:如各种手术操作、气管插管操作程序、留置导尿管的操作程序、医院感染爆发调查流程、医务人员血液暴露处理流程、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处理流程等。4.医院感染管理评价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制度结合医院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医院管理的实效进行考核的规定。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消毒灭菌效果考核评价标准、消毒隔离效果考核评价标准等。5.质量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需要我们通过有效的监测,不断寻找易感因素、易感环节,易感染部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这就是持续改进的过程,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发生了。人员培训要求相关防控知识工作职责和制度操作流程严格执行科室制定的院感防控措施掌握传染性疾病隔离方法掌握职业防护知识---标准防护措施\针刺伤处理手卫生执行依从性不同标准操作的依从性(特别是无菌技术操作)……..

所有人员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合格后,才能进行工作。相关法律法规-1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消毒技术标准(2002)消毒管理方法(2002)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方法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方法(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相关法律法规-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那么(2004年)※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那么(2004年)内窥镜清洗消毒技术标准〔2004年〕※医院感染管理方法(2006年)四川省综合医院麻醉科临床麻醉管理标准

〔试行〕〔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21年版〕消毒技术标准〔2021年版〕※相关法律法规--3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202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2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2021〕※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那么?[2021]※?医院感染爆发报告及处置管理标准?[2021]※手术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标准〔2021年〕※相关法律法规--4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卫医政发〔2021年〕医院手术部〔室〕管理标准卫医政发〔2021年〕?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那么?〔2021年〕※??医疗机构重症加强治疗病房设置与管理标准?〔2021年〕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21〕中国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治理指南〔2021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法律法规-5医院消毒供给中心第1局部:管理标准(2021年)※医院消毒供给中心第2局部: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标准(2021年)※医院消毒供给中心第3局部: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2021年)※消毒隔离技术标准(2021年)※医院感染监测标准(2021年)※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2021年)※

法律法规-6卫办医政发〔2021〕187号?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21〕56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2021年4月18日卫办医政发〔2021〕38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外科手术部位及导尿管感染定义

〔卫办医政发〔2021〕187号〕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

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四〕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摘自卫办医政发〔2021〕187号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摘自卫办医政发〔2021〕187号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措施

手术前: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术前住院时间小于3天。择期手术患者如手术部位以外有感染应在院外治愈后再收住院行手术。控制手术患者的血糖在水平以下,才能进行手术。手术患者在手术前一天应进行沐浴,更换清洁内衣,特别对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进行清洗。术前当日检查患者的皮肤清洁情况,使用化学脱毛乳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防止使用刀片刮除毛发。手术消毒前应对手术部位皮肤粘膜进行清洁,要彻底去除手术周围和手术切口周围皮肤的污染,皮肤消毒范围应按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按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工作人员的口罩、帽子、衣裤的穿戴应该符合相关要求。按外科手消毒方法进行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应更换手术衣裤、戴手术帽。手术中:手术前30分钟应对手术间内的手术灯、手术床、物体外表、地面等环境采用湿式抹尘。清洁工作完成后在手术前15分钟-30分钟开启动态消毒机直至手术结束。手术进行时应保持手术室门关闭状态,手术前物质准备充足,采取通讯系统与内外联系,减少手术室开关次数。限制参加〔参观〕手术的人员,手术中减少人员的流动。参加手术人员在术中尽量减少谈话。正确识别无菌手术包,特别检查手术包是否枯燥、效期、包内外的化学指示卡是否到达灭菌水平。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洗手和手消毒。假设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防止形成死腔。手术前室温保持在24℃-28℃之间,患者肢体不能遮盖处应加被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手术中监测体温。冲洗手术部位,或出血量大、输入血机液体量大时应当进行使用加温为37℃。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适宜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手术后: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洗手或消毒手。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那么及换药流程。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的根底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一〕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二)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3cfu/ml。〔三〕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四〕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的患者虽然没有病症,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应当诊断为无病症性菌尿症。----摘自卫办医政发〔2021〕187号泌尿道感染插管前准备与插管时的措施尽量防止不必要的留置导尿;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得使用;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适宜的导尿管口径、类型。通常成年男性选16F,女性选14F;插管前必须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并戴无菌手套;插管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防止尿道粘膜损伤;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插管后的预防措施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要轻易翻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需要更换导尿管;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还需消毒;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长期留置导尿管病人,定期更换导尿管〔1次/2周〕和集尿袋〔2次/周〕;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对导尿系统操作前均必须进行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全身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及使用抗感染导尿管已证实对预防UTI无效。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标准预防手卫生隔离技术消毒灭菌……标准预防是成功的、有效的、经济的医院感染控制的主要策略。

在1996年,美国CDC再次修改了隔离预防指南,并很快被世界各国所采用,我国于2000年12月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标准〔试行〕?中也启用了这项指南。标准预防的根本特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管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那么。=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管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外表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禁止有渗出性损伤或皮肤炎症的医务和保健人员从事患者的直接护理或触摸患者的诊治器械容易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使用防护用品

包括:手套、口罩、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防水围裙、防水鞋、帽子外科医用口罩:标准的外科口罩分3层:外层有阻水层,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里面;中层那么有过滤层,可阻隔90%的5μm的颗粒;近口鼻的内层用于吸湿。护自镜、防护面罩的使用手套的使用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适宜种类和规格的手套.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1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GB19082的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2以下情况应穿隔离衣·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b)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c)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以下情况应穿防护服:a)I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b)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c)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鞋套的使用1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3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防水围裙的的使用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帽子的使用1

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2

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3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4

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5

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

隔离衣医务人员在进行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喷溅到皮肤或衣服上时,应穿隔离衣或围裙。可能接触病人无菌部位时。?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

〔WST313-2021〕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局部致病菌的过程。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去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手消毒剂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己定、碘等。速干手消毒剂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免冲洗手消毒剂

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手卫生设施

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正确执行六步洗手法

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2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3.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3.2手心对于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3.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3.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3.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3.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那么:a〕先洗手,后消毒。b〕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方法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2min~6min,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无菌巾彻底擦干。流动水应到达GB5749的规定。免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枯燥。本卷须知1不应戴假指甲,保持指甲周围组织的清洁。2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3洗手与消毒可使用海绵、其他揉搓用品或双手相互揉搓。4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肥皂〔皂液〕清洁双手。5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具、揉搓用品如海绵、手刷等,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应每人使用后消毒或者一次性使用;清洁指甲用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洗手方法与要求1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2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3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4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隔离技术

一、隔离技术主要包括:〔一〕建筑布局的隔离与功能流程〔二〕防护隔离〔三〕隔离技术:(l〕标准预防(2〕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二、针对感染性疾病传播的“三个环节〞〔一〕隔离感染源的方法〔二〕阻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三〕保护易感宿主的措施职业防护

加强学习,增强职业防护意识更新观念良好的职业习惯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标准预防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处理,应按规定进行登记、报告等

消毒灭菌〔一〕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到达灭菌水平;〔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到达消毒水平;〔三〕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清洁〔cleaning〕:是指用物理方法去除物体外表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而非杀灭微生物.消毒(disinfection):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其目的是使消毒的对象到达无害化.灭菌(sterilization):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灭菌清洗分类消毒储存包装无菌发放枯燥检查保养回收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消毒灭菌的操作流程由污到净的单向操作流程,包括过期物品处理流程要求提升全部过程的质量10个工作程序是技术操作重点环节、指控环量追溯的节点物品清洗流程〔步骤〕冲洗:使用水将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污物进行刷洗过程。酶洗〔洗涤〕:使用酶化学清洗剂应用酶清洁剂或其它清洁剂浸泡后刷洗、擦洗,除清器械、器具和物品外表蛋白质污物的过程。

漂洗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残留物的过程。终末漂洗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对漂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最终的处理过程。超声波清洗器利用超声波在水中振荡产生“空化效应〞进行清洗的设备。清洗消毒器具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先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双层密闭封装燃烧处理;或含氯或含溴消毒剂浸泡再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1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2化学监测法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那么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到达灭菌合格要求。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3生物监测法1应每周监测一次2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参加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3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那么?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根本原那么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那么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以下简称药敏)的结果而定。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根底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202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五、重点内容〔十二〕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监测情况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序,对于未到达相关目标要求并存在严重问题的,召集医疗机构第一责任人诫勉谈话,并将有关结果予以通报。〔十三〕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查处力度。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师,卫生行政部门或医疗机构应当视情形依法依规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暂停处方权、取消处方权、降级使用、撤消?医师执业证书?等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科室,医疗机构应当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撤销科室主任行政职务。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处理;问题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