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研究生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中国古代文学史历年高频考题带答案难题附详解_第1页
2023年研究生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中国古代文学史历年高频考题带答案难题附详解_第2页
2023年研究生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中国古代文学史历年高频考题带答案难题附详解_第3页
2023年研究生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中国古代文学史历年高频考题带答案难题附详解_第4页
2023年研究生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中国古代文学史历年高频考题带答案难题附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研究生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中国古代文学史历年高频考题带答案难题附详解(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历年考点试题黑钻版(共50题)1.沉郁顿挫2.兴观群怨3.《浣纱记》4.纳兰性德5.套数6.蒲松龄《聊斋自志》说:“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7.唐传奇的兴盛期是______。8.庾信自谓晚年所作______时说“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9.为下段材料断句,阐述其基本观点,并举例说明辛词的语言特色。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然犹未至用经用史牵《雅颂》入郑卫也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漫乃如禅宗棒唱头头皆是又悲茄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卮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10.诗经的题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颂的三个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11.欣赏秦观的《鹊桥仙》。12.三言二拍13.对《水浒传》进行评点的明代作家是______。14.“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是出自______的《谒金门》。15.简述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16.行卷17.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该文出自______18.文章四友19.晚明小品文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散文的影响。20.台阁体21.《一捧雪》22.王士稹23.唐宋八大家24.四声猿25.阮籍五言《咏怀》诗的思想艺术特点。26.诗界革命27.《后汉书》的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28.上官体29.白朴的《墙头马上》的素材源自白居易的______一诗。30.晚明小品文集大成者是______。31.清真词32.永嘉四灵33.简要说明《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塑造的类型化手法。34.论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35.“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是魏征在______中来阐述南北方的文学创作的特点的。36.比较崔莺莺和杜丽娘两个形象。37.常州词派38.《红楼梦》里盛赞的“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是宋代诗人______的诗句。39.《思旧赋》是______所作。40.《红楼梦》的叙事艺术。41.《诗经》中,重章叠句的形式有何作用?42.分析《金瓶梅》在我国小说史上的地位。43.“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出自张衡的______。44.温李45.《庄子》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______为广”。46.柳永在词的发展上有哪些贡献?47.《太史公书》48.《一捧雪》49.《庄子》不同于先秦散文的原因。50.《宝剑记》第1卷参考答案一.历年考点试题黑钻版1.参考答案:语出杜甫《进雕赋表》:“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文学史上一般指杜甫的风格特征。沉郁顿挫的风格基调是悲慨。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化的多端、转换穿插的波澜壮阔以及韵律变化等。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2.参考答案:兴观群怨,是孔子的美学观点,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出自《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指诗歌能引起欣赏者精神的感动与奋发。“观”指诗歌可使人了解社会生活、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群”指诗歌可以在社会人群中引起思想交流,相互感染,从而保持社会群体的和谐。“怨”指诗歌可以对不良政治的种种表现表示出否定性的情感态度。说明了诗歌欣赏的心理特征与诗歌艺术的社会作用。3.参考答案:《浣纱记》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具有开拓意义。取材于《吴越春秋》,把勾践复仇灭吴的历史大事件与范蠡、西施的爱情传说结合在一起来写,剧中的中心人物实际是西施。因西施与范蠡初以一束浣纱定情,故以此为名。这个剧本写出了文人的一种浪漫色彩的生活理想:忠君报国,功成身退,才士与美女相偶放浪江湖。剧本赞扬了范蠡和西施为了国家利益牺牲个人爱情和幸福的行为,同时也以相当多的篇幅渲染了西施在成为政治的牺牲品时所感受到的深深悲哀,能够使人感动。作者并未回避君国利益与个人幸福的矛盾,也没有把西施的悲剧命运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是写出了妇女不能自主的不幸,这和一味宣扬封建伦理而轻忽人情的剧作有极大的区别。《浣纱记》的语言研炼工丽,受到主张“本色”的曲评家的指责。但也应该看到,作者思想豁达而富于才情,所以文辞虽工丽却并不显得僵板。4.参考答案:清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词人。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更名为《饮水词》,再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受到文人、学士等的高度评价,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5.参考答案:套数又称“散套”,或者“大令”,元曲形式之一。它是从宋、金时期的唱赚、诸宫调等发展而来的。初见于元代燕南芝庵《唱论》:“有尾声名‘套数’,时行小令唤‘叶儿’。”本指北曲,但后人相袭沿用,把南曲的套曲也称为套数。其特点是:把同一宫调的若干支不同曲牌的曲子连缀在一起,少则数首。多则十几首,甚至几十首,构成一个庞大的整体。这些连缀的曲子可根据需要在同一宫调中进行选择,但需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而且一韵到底,且末了都用“煞调”和“尾声”结束。6.参考答案:鲁迅曾经说过,《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细按原意,当是指用传奇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志怪式的题材或内容,也就是接受了它之前的这种文言小说的优点,所以鲁迅把它列入了“拟晋唐小说”,正确地指出了它的渊源。蒲松龄自己也承认是“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是自觉地有意识地来继承这一小说传统的,是踏着前人开辟的创作道路前进的。

按照鲁迅的说法,中国古代严格意义的小说从唐代才开始出现。以前的志怪书不仅是“粗陈梗概”、“非有意为小说”,而且“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更无诚妄之别矣”。志怪书代表作《搜神记》的作者干宝就表明其创作动机是“发明神道之不诬”。

蒲松龄自谦非干宝之才而“雅爱搜神”,正是从“才”的方面来看待六朝志怪书的,取法其设幻的种种大胆想象,造异立奇,并非追随其明神道,有取有弃,所以能摆脱单纯模仿之恶道。六朝文人的设奇造幻,不同于单纯的宣扬迷信,为了打动人,就要造得让你感到像真的一样,在这样的一个写作实践过程中,无疑是锻炼和发展了文学的想象力,发展了后世所谓的浪漫主义表现方法的因素。蒲松龄从志怪书中所受到的启发,正是这种积极的文学因素。

《聊斋志异》的故事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蒲松龄收集的民间传说和亲身经历,二是前代的小说、戏曲故事。据说为了搜集素材,蒲松龄“每当授徒乡间,长昼多暇,独舒蒲席于大树下,左茗右烟,手握葵扇,偃蹇终日。遇行客渔樵,必遮邀茗烟,谈谑间作,虽床笫鄙亵之语,市井荒伧之言,亦倾听无倦容。……晚归篝灯,组织听闻,或合数人之话言为一事,或合数事之曲折为一传,但冀首尾完具,以悦观听。其文非一朝所猝办,其事亦非一日所网罗。历二十年,稿三数易,始得此高不盈寸之著作”。作家自己也说:“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集腋为裘,妄续幽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自序》)

这些话,不仅透露了蒲松龄独特的审美嗜尚和勤奋的创作态度,同时还表明了他写作《聊斋》的本怀初衷:既要像刘义庆的《幽明录》那样,记载虚荒诞幻的鬼怪故事;又要像韩非子的《孤愤》那样,倾吐自己的胸中块垒。简言之,《聊斋》的创作意图就是要通过“志异”来抒写“孤愤”。为的是既便于避免触犯清朝的文网,也便于突破现实生活的忌讳,可以自由抒发嬉笑怒骂的情感。7.参考答案:唐代中期8.参考答案:《哀江南赋》9.参考答案:“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然犹未至用经用史牵《雅颂》入郑卫也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漫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悲茄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卮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然犹未至用经用史,牵雅颂入郑卫也。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漫,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茄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卮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通过对苏轼和辛弃疾词作的比较,指出了辛弃疾对宋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创新和改进。

辛弃疾和苏轼在词的语言技巧上都是有力的开拓者。前人说苏轼是以诗为词,辛弃疾是以文为词,这当然有些简单化,但确实也指出:到了辛弃疾手中,词的语言更加自由解放,变化无端,不复有规矩存在。在辛词中,有非常通俗稚拙的民间语言,也有夹杂许多虚词语助的文言句式。概括起来说,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文人词较多使用的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跳跃地连接句子构成整体意境的方式,在辛词中完全被打破了。并且在大量使用散文句式、注意保持生动的语气的同时,他仍然能够用各种手段造成节奏的变化;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又一大特色,是广泛地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典故,化用或镶嵌在自己的词里。这本来就容易造成生硬艰涩的毛病,但是以辛弃疾的才力,却大多能够运用得恰到好处、浑成自然,或是别有妙趣。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篇为例,百余字的篇幅,叙及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人物的事迹,而与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观情感、意念丝丝入扣;不仅内涵极为丰厚,而且语气飞动,神情毕露。10.参考答案:婚恋、农事、讽刺、史诗,周颂、鲁颂、商颂11.参考答案:《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历代诗人词家对七夕相会也都是作为悲剧故事来吟咏。最早如《古诗十九首》,写得凄凄惨惨,催人泪下。而到了秦观手里,再写七夕题材,却能独辟蹊径,不落窠臼,以全新的角度,独创的意境,别致的情调,使人耳目一新,回味久长。

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纤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银汉”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金风玉露”二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

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织女缠绵之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不说“忍踏”而说“忍顾”,意思更为深曲:看犹未忍,遑论其他?“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振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这字字珠玑、落地若金石声的警策之语,也正是这首词流传久远、历久而不衰的关键所在。

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诗歌中既没有慨叹会少离多,也没有抒发脉脉的相思。却自出机杼,歌颂坚贞不渝、诚挚不欺的爱情。在作者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进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12.参考答案:明代冯梦龙于明代天启年间先后出版的《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共收入一百二十篇小说,总称“三言”。其中既有宋元话本,也有明人拟话本,还有他自己的创作,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代表了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白话小说的发展。继“三言”之后,崇祯年间有凌濛初编著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实收小说七十八篇,人称“二拍”,它是我国最早的个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开创了文人拟话本专集的先例。“三言二拍”问世后,出现了文人创作编辑拟话本的热潮。“三言二拍”中的明代作品,涉及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大多数是围绕市民生活及其兴趣点展开的,颇为全面地反映了晚明市民阶层的情感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13.参考答案:金圣叹14.参考答案:冯延巳15.参考答案:(1)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苏轼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王维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审美感受和精神境界融入到景物之中,创造出宁静淡泊而又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

(2)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有些诗在幽邃、寂静、空灵的艺术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禅宗佛理的观照,是禅意、禅趣在诗境中的艺术体现。如《终南山别业》一诗,表现了诗人兴来独往,随遇而安,不求人知的情怀。这类诗歌“不用禅语,时得禅理”。

(3)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如:有“细枝风影乱,疏影月光寒”的精细雕刻,又有“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的大手笔。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而且语言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16.参考答案:古代科举习俗。唐代知贡举等主试官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去取,当时也有“通榜”之俗,因而应试举人为增加及第的可能和争取名次,多将自己平日诗文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前送呈有地位者,以求推荐,此后形成风尚,即称为“行卷”。行卷之风与诸科中前途最好的进士科紧密联系,所重在文词的优劣高下。此一风尚的兴起,据考在高宗永隆二年(681)进士加试杂文成为制度以后,安史之乱以前。由于进士科录取人数甚少,下第者众,登第艰难,准备独特的题材从事行卷,是应举者的重要活动。行卷的内容,贵精而不贵多,卷首多安排最精彩之作,以引起注意,行文中尚要避国讳、宰相讳、主试官讳、投献对象之家讳及自身家讳,须严格恪守。中唐贞元、元和以后,举人又以传奇小说行卷,因其体包括史才、诗笔议论,兼备三长,著名的《玄怪录》、《续玄怪录》、裴铡《传奇》等作品的创作,文学史家认为,皆与行卷有关。至宋代严格意义上的行卷消失。17.参考答案:《诗经·鹿鸣》18.参考答案:指初唐诗坛的崔融、李峤、苏味道和杜审言。他们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他们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其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19.参考答案:在晚明文学发展进程中,小品文的创作占有一席之地,它代表了晚明散文所具有的时代特色,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1)晚明小品文内容题材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不少作家喜欢在文章中反映自己日常生活状貌及趣味,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公安派”袁氏三兄弟的作品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如袁宏道的《晚游六桥待月记》,本为赏玩杭州西湖六桥一带春景的游记。篇中不仅描绘了山水花草的美景,游春仕女的艳态,而且点出“花态柳情,山容水意”怡人心目的乐趣。作者将“山僧游客”看做是享受自然美景的对象,显示出清雅闲适的审美情调。

对个人游赏生活的投入和乐于在作品中给予表现,从另一个方面增强了晚明文人在生活中捕捉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了游赏小品的艺术价值,特别是一些表现自然美景与赏玩情怀的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更趋雅致、自然。如袁宏道《天池》描绘苏州山郊春景:“时方春仲,晚梅未尽谢,花片沾衣,香雾霏霏,弥漫十余里,一望皓白,若残雪在枝。奇石艳卉,间一点缀,青篁翠柏,参差而出。”作者抓住梅、竹、柏的色彩对比,渲染自然景致所散发的春天气息,给人以清新幽雅的美感。

在表现生活化、个人化情调的游赏之作中,张岱的作品尤显出色。他的作品,兼有“公安”和“竟陵”两派之长,又有自己的特色。他的散文语言清新简洁,形象生动,题材也比较广泛,凡风景名胜、戏曲杂技、世情风俗无所不记,描写细致,风格自然清丽。他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与《琅环文集》等著作中保存了不少上乘之作。《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等都是为人称道的名篇。《西湖七月半》属追忆之作,借摹绘西湖游人情态,烘托繁丽热闹的生活气氛,刻画可谓生动传神,细致入微,白描文字中夹杂着作者醉恋于昔日“繁华靡丽”生活的怀旧情绪。

生活化、个人化的特点,也使晚明小品文往往从平常与细琐处透露出作家体察生活涵义、领悟人生趣味的精旨妙意,情趣盎然。

(2)晚明小品文的另一个特点是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不论是描写个人日常生活,表达审美感受,还是评议时政,抨击秽俗,时有胸臆直露之作。

张岱《自为墓志铭》以坦露的笔法写出自己年轻时“极爱繁华”的生活经历,且不论这种生活态度的是与非,客观上他在作品中塑造出了一个真我的形象,不带虚浮习气。袁宏道《叙陈正甫会心集》阐述的“世人所难得者唯趣”、“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的道理,无所隐讳地表露出崇尚“无拘无缚”、“率心而行”的真实心态。而王思任的《让马瑶草》则显出“笔悍而胆怒,眼俊而舌尖”(张岱《王谑庵先生传》)的风格。马瑶草即南明权相马士英,瑶草为其字。

(3)晚明小品文创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余波一直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周作人曾称赞张岱等人的小品“别有新气象,更是可喜”(《再谈俳文》)。林语堂则从“公安派”作家袁宏道等人的文风中品味出“幽默闲适”的趣尚而加以提倡,可以看出晚明小品文在这些现代作家的文学观念和实际创作中打上的某些印记。20.参考答案:指从明朝永乐年间开始出现的一种诗体,其倡导人号称“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台阁重臣”,故称其诗为“台阁体”。其形式以诗歌为主,散文也可以包容在内,风格雍容典雅,粉饰太平。它的出现,体现了洪武朝以后很长一段时期里上层官僚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意趣,并作为典范而广泛地影响文坛。但它是诗歌创作的一种倒退,故而从李东阳的“茶陵派”到“前后七子”都以实际创作和诗歌理论反对“台阁体”。21.参考答案:是李玉于明亡以前所作戏剧“一笠庵四种曲”即“一人永占”的一种,写权奸严世蕃为谋夺莫怀古家传宝物“一捧雪”玉杯而对之加以陷害的故事。《一捧雪》代表了李玉力图以旧道德的重振来挽救“颓世”的倾向。在全剧的矛盾冲突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几个社会地位低下的人物,他们分属“正”、“邪”两个方面,属于反面的,是莫家门客汤勤;属于正面的,是莫家义仆莫诚和贞妾雪艳娘,在这两个人物身上,寄托了作者期望于下层人物的“美德”,他以为这是可以纠正“世风”的力量。汤勤是写得比较鲜活的人物,他善于投机取巧,伶俐而险恶,不信天理,不讲人情,具有相当的聪明才智,为了往上爬而在道德上毫无顾忌。这种市井人物具有时代特点,是过去戏剧中未曾有过的。但由于作者竭力把他作为莫诚等人的反面对照来写,所以也难以刻画得深入。22.参考答案:王士禛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是清一代诗宗,主盟诗坛被尊为“泰山北斗”。在诗坛上独创诗论“神韵说”,由于诗论和创作顺应了清初社会发展历史潮流,反映由此带来的诗风转变的共同趋势,又取得很高成就,产生了广泛影响。王士稹论诗,以“神韵”为宗,要求笔调清幽淡雅,富有情趣、风韵和含蓄性。王士稹的五、七言近体诗最能代表他的风格特色。他不重视文学对现实的反映,大部分诗是描写山水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怀的,偏于对艺术技巧和意境的追求。王士稹有词集《衍波词》,以小令为佳,但其成就逊于诗;著作有《带经堂集》,诗选有《渔洋精华录》,诗话有《渔洋诗话》,笔记有《池北偶谈》等;其理论著作有《律诗定体》,他对古代诗歌声调韵律作了初步的归纳总结,对后世实有“抛砖引玉”之功绩。23.参考答案:“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推崇唐顺之的古文家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并加以整理和编选,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在唐贞元、元和时期,韩、柳崛起,掀起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而到了宋代则以欧阳修为魁,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欧阳修所开创的一代文风。八大家散文无疑是古文全盛时期的精华,故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至今学者论及古文,亦推重唐宋八大家。他们在各自的历史条件下,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他们流传千古各具风采的文字,使唐宋散文成为后世一切开笔作文的典范。24.参考答案: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鸣四声更属断肠之歌,指明代徐渭的一组杂剧,故其名字就奠定了全剧的基调。它们是《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翠乡梦》,全称为《狂鼓吏渔阳三弄》(一出)、《玉禅师翠乡一梦》(二出)、《雌木兰替父从军》(二出)、《女状元辞凰得凤》(五出)。四剧独立,合为《四声猿》,被誉为“明曲第一”。《狂鼓吏》成就最高,是典型的单折短剧。《四声猿》中有徐渭才华难展的悲哀,其表情酣畅淋漓,艺术上有独创之处,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25.参考答案:(1)阮籍的诗歌成就较高,其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是一组政治抒情诗,诗歌表现了诗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苦闷孤寂的情怀和忧生惧祸、孤独渺小的无奈和深沉的绝望,也批评了社会的黑暗和时政的腐败,同时表现了饮酒、求仙、隐逸等消极出世情绪。

(2)阮籍的诗歌继承了风、骚和《古诗十九首》的传统,在艺术上大量地运用比兴、象征、用典等手法来抒情言志,因而形成了隐晦曲折、旨意遥深的艺术风格。钟嵘说他“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诗品》)李善说他“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蔽。百代之下,难以情测”(《文选》李善注)。

(3)阮籍的《咏怀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左思的《咏史》、陶渊明的《饮酒》、庾信的《拟咏怀》,以及陈子昂的《感遇》和李白《古风》等,都明显地得到其艺术的沾溉。26.参考答案:“诗界革命”是近代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诗歌迈向近代化的开端。甲午中日战争后,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文学领域也发出文学改良的呼号,提倡以“旧风格含新意境”进行诗歌创造,主张按照当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来开辟诗的境界。“诗界革命”的口号是19世纪末由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等维新派提出来的,其目的正是要解决诗歌为维新改良服务的问题。诗界革命中成就最大的是黄遵宪。“诗界革命”的起点是“新学诗”,中间经过了“新派诗”、“潮音集”和“新体诗”几个阶段。“诗界革命”作为近代诗坛上的一次革新思潮,包括“南社”中的部分诗人和资产阶级革命诗人秋瑾等,这次诗歌革新运动一直持续到辛亥革命之后。27.参考答案:南朝宋、范晔28.参考答案:所谓“上官体”,是指初唐前期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人所创作的“绮错婉媚”的宫体诗。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他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上官仪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人称为“上官体”。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29.参考答案:《井底引银瓶》30.参考答案:张岱31.参考答案:北宋词人周邦彦的词集,因周邦彦号“清真居士”,故名《清真词》,又名《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周邦彦被誉为是宋词的集大成者,他是当朝乐官,高居领导地位,手订古今词调,自作亦典雅严整,极为时人推崇,历久不衰;另一方面他首重协乐用韵,为词立下严密法度,不管填旧词或自制曲,皆有定型,用字句韵,皆有定格。因此,不但在格律上使词与乐府合流,就是在风格、内容上,亦能融化诸家长处,使词雅俗共赏。故而《清真词》知音清韵,典雅深丽,音律精整,铺叙瞻丽,刻画工致,字句锤炼,描摹物态,曲终其妙,词法讲究,结构曲折。其后对《清真词》评价颇高,朱祖谋评《清真词》说:“两宋词人,约可分为疏、密两派。清真介在疏、密之间,与东坡、梦窗分鼎三足。”其影响从南宋的姜、史词派到清代,皆被奉为圭臬。32.参考答案:是南宋中叶生长于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号灵秀)、翁卷(字灵舒),他们同出永嘉学派叶适之门,其字或号中又都带有“灵”字,故称“永嘉四灵”。他们继承了山水诗人、田园诗人的传统,满足于啸傲田园、寄情泉石的闲逸生活。诗风承袭晚唐贾岛、姚合,要求以清新刻露之词写野逸清瘦之趣。在艺术上,刻意求工,忌用典,尚白描,轻古体而重近体,尤重五律,甚至要求全诗字数不得超过40字。它改造江西诗派,去除其弊端,在较大程度上纠正了江西派诗人以学问为诗的习气,促进了江西诗派的创新、发展。因此,他们的成就虽有限,但在当时的诗坛却得到了广泛的反应。33.参考答案:《三国演义》写人物,受到题材本身以及儒家道德立场和传统美学理想的制约,具有类型化的倾向,即从历史人物各种性格中,舍弃其他次要方面的性格,专门突出强调其性格的最主要、最典型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加以渲染,并把这一特征发展到极致。其中塑造得最为出色的人物就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三奇”:诸葛亮、关羽和曹操。它塑造人物的主要特点有:

(1)人物一出场,就确定其基本性格,以后通过不同环境中不同言行的描写,来反复强化人物的这一主要性格特征,这样人物形象的性格基本上是处于稳定不变的静穆状态,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2)采用传奇性的情节和典型化的细节来凸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善于运用夸张、对比、烘托和侧面描写等艺术手法来突出人物的形象。

(4)善于通过特定的情势和氛围表现人物内心的精神状态,达到以意传神的地步。34.参考答案: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陶诗的节奏,舒缓而沉稳,给人以蔼如之感。陶诗多用内省式的话语,坦诚地记录他内心细微的波澜,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纯是自然流露,一片神行。但因其人格清高超逸,生活体验真切深刻,所以只要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就有感染力。具体而言:

(1)平淡与醇美的统一

前人往往用“平淡朴素”概括陶诗的风格,然而陶诗不仅仅是平淡,陶诗的好处是在平淡中见警策;陶诗不仅仅是朴素,陶诗的好处是在朴素中见绮丽。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朴素素。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青松在东园”,“秋菊有佳色”,“悲风爱静夜”,“春秋多佳日”,都是明白如话。

然而,平淡之中可见绮丽,如:“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归园田居》其五)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根荆薪,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一经诗人点化便有了生活情趣,显示出他对邻人的亲切,以及农村淳朴的风俗。再如“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平淡的十个字便写出了雪的轻柔之美。关于陶诗的这个特点,苏轼概括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十分精辟。

(2)情、景、事、理的浑融

陶诗中的“理”不是抽象的哲学说教,而是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的,其中包涵着生活的情趣。陶诗表现了他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认识,是探求其奥秘和意义的结晶,而这一切又是用格言一样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语言表现的,取得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杂诗》其一),“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杂诗》其二),“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言浅意深,富有启示性。清人潘德舆说陶渊明“任举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养一斋诗话》),是中肯之论。

陶渊明也写过一些直接涉及现实政治,或直接表现出内心的强烈情绪的诗篇。如《述酒》诗,虽然词义隐晦,不易读懂,但其内容关系到晋、宋更代的一些政治大事,当无疑问。此外,《咏荆轲》和《读山海经》中的几篇,对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一些虽然失败而始终不屈的英雄形象,表示同情、仰慕和赞美,具有慷慨悲壮的风格。又如《读山海经》中的一篇:“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这些诗的事实背景已无法加以确凿的证明,但至少可以说明,陶渊明在隐居中仍然渴望有所作为的人生。鲁迅先生指出,陶诗不但有“静穆”、“悠然”的一面,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主要是指这些作品而言。

陶渊明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是他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境界。在陶渊明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才第一次被当做重要的审美对象,由此为后人开辟了一片情味独特的天地。以深沉的思想感情和哲理为底蕴,绝不炫耀外在的美饰,所以大多通篇简洁,少作铺排,钟嵘《诗品》称为“殆无长语”。诗的意境,也总是比较完整,从总体上感染读者,而不以一字一句,某个片断吸引人,做到了情、景、理的统一。

(3)质朴的语言

陶渊明的田园诗能够千古流传,与它语言的质朴关系很大。陶渊明独特的生活经历,朴素的农村生活和平淡的田园景色,要求尽可能采用近似“田家语”的朴素的语言和白描手法,从而形成田园诗平淡自然的风格。陶渊明的田园诗,农家生活气息浓厚,又体现了“贫士”诗人自己的性格。

但是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正如元好问所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例如:“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其一),“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杂诗》其二),“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其一)。“待”字、“掷”字、“贮”字,这三个动词都是常见的,看似平淡却很精彩,不可更易。35.参考答案:《隋书·文学传序》36.参考答案:崔莺莺和杜丽娘都处于中国封建统治时期深受礼教的束缚。她们都是年轻的女性,渴望性和欲,同时她们又都是贵族千金。因此一切人的正常欲望对她们来说都是渺茫的,为争取自己的爱情她们只得反抗。崔杜二位贵族小姐作为叛逆的女性固有其相同与差异的一面。

(1)崔杜年龄的异同导致情感表现的不同:

崔莺莺当时是十九岁而杜丽娘是十六岁。可能好多人对这相差三岁不在乎,可恰恰是三岁之差决定了崔杜二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十六岁的杜丽娘偶有机会去庄园里踏春,由景生情、由情而梦、由梦而死。在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后,她的爱情表现得更为大胆、执著。而十九岁的崔莺莺则显得比较矜持。女孩十八岁便基本上发育成熟,尽管这个年龄仍渴求情和欲,但已基本上能克制自己。所以莺莺心里爱着张生可表面上仍爱理不理,甚至呵斥张生私下里用诗书相约,她微妙的心理表现了女孩含蓄的一面。

(2)崔杜的情的异同:

崔莺莺和张生是在佛堂里萌生情种的,隔墙和诗使崔张的爱情超越了一见钟情的阶段,进入了两情相悦的知心阶段,只是莺莺受着家庭的严厉压制和名门闺秀身份的约束,又疑惧被母亲派来监视她的红娘,所以她总是若进若退地试探其获得爱情的可能,并常常在似乎是彼此矛盾的状态中行动:一会儿眉目传情,一会儿装腔作势,才寄书相约随即赖个精光……幸好伶俐的红娘穿针引线,张生这个“傻角儿”不离不弃,才使“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和崔莺莺相比杜丽娘显然悲惨得多。她不能出闺门,注定不可能遇见可相亲相爱的意中人,只有在梦中寻求。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里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不过杜丽娘的死似乎更像是“向死而生”,在阴间她和阎罗王讨价还价,希望做个自由的女鬼,寻觅自己的爱人。

在莺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现实中人受礼教的束缚和内心渴望的分岔口上的犹豫和摇摆,在杜丽娘身上我们看到理想中人听从内心的渴望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的坚定的执著。

(3)崔杜的叛逆性格的异同:

《西厢记》里的莺莺作为一个叛逆的贵族女性,不仅表现在对张生的一见钟情上,更重要的是她之所以具有叛逆精神,是因为她的反封建思想中具有进步的因素,这也是作者理想的体现。崔莺莺为追求爱情敢于蔑视门阀观念,并且作出实质性的举动私订终身,痴痴地爱着张生,并不在乎张生能否拿个功名,这里已有《红楼梦》里林黛玉的雏形。

杜丽娘有其独特的思想特征。首先她以其“至情”的超传统意识体现了自我个性意识的觉醒。杜丽娘的追求是自我意识的觉醒,洋溢着叛逆的勇气,带有独立自主的人格精神。其次丽娘超越生死的“至情”体现了其叛逆性与斗争性的果敢与坚决,就是在其死也仍没有放弃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而且其死表现地更为彻底。她的死并不是爱情的终结而是她理想爱情的升华。由生到死,由死到复生,关键就在一个“情”字。

崔莺莺所处的是儒家思想松动的时代,她的叛逆主要是针对家庭的与封建“门当户对”的观念斗争。而杜丽娘的时代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社会,她的叛逆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她们二人在反抗的途径上都受到了封建势力的阻碍。然而莺莺则可谓通过张生获取动机反而获得缓和,可杜丽娘呢?唯有付出生命的代价来争取。从这个意义上看杜丽娘的叛逆更令人惊心动魄,因为她已带有独立的人格精神。

综上可以看出,崔莺莺和杜丽娘的深刻意义在于对封建婚姻的批判和理想爱情的追求。读杜丽娘她由爱而死、死而生的爱情追求让人心悸然,但她毕竟是理想中人,虽然可爱但离我们还是有距离。读崔莺莺她的爱情是半推半就的古典式,也是现实中女性的反应固让人可亲。她们的爱情虽然曲折却又以大团圆结尾也迎合了人们的心理。然而从其深刻的思想意义来说,杜丽娘执著追求的艰险历程绽放着肯定人欲张扬个性的自由的思想火花。就这一点我们认为《西厢记》是达不到的。杜丽娘以其自身的震撼力说明产生于16世纪的《牡丹亭》有特殊意义,已有晚明资本主义的思想特征,与李贽等大思想家的主张也不谋而合,它标志着一个新的时期的到来。37.参考答案:“常州词派”发轫于嘉庆初年,大畅于道光年间,绵延于清末民初。因其开创者张惠言及主要作家是常州人,遂以之名派。“常州词派”诸家不满于浙派末流的一味模拟,寄兴不高,词格卑下,遂起而矫之,词风为之一变。张惠言从正统文学观念出发,推尊词体,认为诗词同道,力图提高词的地位;强调词的内容,主张词要有言外之意,要有比兴寄托;文辞要深美闳约,风格要低徊幽眇。其后,周济补充发挥张氏之说,提出“词史”的观念,认为词应该抒写时代盛衰和反映现实生活;在讲“非寄托不入”的同时又讲“专寄托不出”,使“常州词派”的理论更加系统明确。显然,“常州词派”是以言志与比兴的传统,来扩展词境,提高词格,深化词意。“常州词派”不仅转变了清中叶的词风,清代后期的词学发展也大都受它的影响。尽管常州词人对词的艺术有着新的尝试与开拓,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他们依然挖掘不出新的意境,仍只能回到传统词人的框架之中。38.参考答案:范成大39.参考答案:向秀40.参考答案:曹雪芹以他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感觉和把握现实人生,又以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的感知艺术地表达出来,形成了独特的叙事艺术,这就是写实与诗化的完美融合,既显示了生活的原生态又充满诗意朦胧的甜美感,既是高度的写实又充满了理想的光彩,既是悲凉慷慨的挽歌又充满青春的激情。

(1)曹雪芹比较彻底地突破了中国古代小说单线结构的方式,采取了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联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青埂峰下的顽石由一僧一道携入红尘,经历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又由一僧一道携归青埂峰下,这在全书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契合天地循环的圆形的结构。在这个神话世界的统摄之下,以大观园这个理想世界为舞台,着重展开了宝、黛爱情的产生、发展及其悲剧结局,同时,体现了贾府及整个社会这个现实世界由盛而衰的没落过程。这样全书三个世界构成了一个立体的交叉重叠的宏大结构。《红楼梦》众多的人物与事件都组织在这个宏大的结构中,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筋络连接,纵横交错,层次分明,有条不紊,它像用千条万条彩线织起来的一幅五光十色的巨锦,天衣无缝,浑然天成,既像生活本身那样丰繁复杂,真实自然,又笼罩着一层真真假假、实实幻幻的神秘的面纱。

(2)《红楼梦》采用“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注此写彼,手挥目送”的方法,使每一个情节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故事和画面之间的转换非常自然,不着痕迹,以元春探亲、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黛死钗嫁等重大事件为分水岭,把大大小小的事件和人物组织起来,条理清晰,首尾连贯,各个事件互为因果,连环勾牵,毫不间断,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线索可以从这幅天然的织锦中抽得出来。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贾府里宝钗、凤姐、宝玉、贾母四个人生日的安排,都起了重要作用,标志着爱情婚姻悲剧和家庭衰败的过程。

(3)《红楼梦》虽然还残留了说书人全知全能叙事的痕迹,但作者与叙述者分离,作者退隐到幕后,由作者创造的虚拟化以至角色化的叙述人来叙事,在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自觉采用了颇有现代意味的叙述人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的转变,既便于作者尽量避免直接介入,又便于作者根据不同的审美需要和构思来创造不同的叙述人,有利于体现作家的个人风格,有利于展示人物的真实面貌,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细致而深刻的心理描写,达到人物个性化的目的。

(4)《红楼梦》在叙述角度上也创造性地以叙述人多角度复合叙述,取代了说书人单一的全知角度的叙述。叙述人叙述视点的自由转换进一步改变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从一个社会底层人物的角度来观察贵族之家的奢华生活,引起了她的强烈感受和对比。作者在运用石头的全知叙事之中,融入了刘姥姥的限知视角,把握了刘姥姥初进荣国府的整个过程,又细致地把刘姥姥独特的观察感受直接传达出来。

(5)《红楼梦》的叙述语言是以接近口语的通俗浅显的北方官话为基础,融汇了古典书面语言的精华,经过作家高度提炼加工,形成生动形象、准确精练、自然流畅、有生活气息和感染力的文学语言。描写人物神态时,把人物的动作感情和心灵状态都描摹了出来;描写场面时,又写得生动活泼,富有立体感,最好的例子莫过于第四十回写刘姥姥装疯卖傻,给贾府人们逗笑的经典场面。41.参考答案:(1)重章叠句在《诗经》中运用得十分广泛,是一种表现手法,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旨,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地抒发。如《周南·芣苢》,三章如一,仅变换各章中的动词,分别用“采”、“有”、“掇”、“捋”等,反复咏唱采摘芣苢的劳动过程,这种形式既显示了以诗入乐的特点,也体现了民歌的艺术特征。

(2)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叠句运用得好,可以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42.参考答案:作为一部具有近代意味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金瓶梅》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里程碑。它突破了中国长篇小说的传统模式,在艺术上较之此前的长篇小说有了多方面的开拓和创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演进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1)作为文人独立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金瓶梅》标志着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发展的一个飞跃,极大地推动了后代作家的独创性,从此文人独创长篇小说成为风尚。

(2)作为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开辟了新纪元,奠定了世情小说的发展基础,它对世情小说的几个流派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是以婚姻家庭为中心描摹世态人情的家庭小说;二是作为世情小说的一股“异流”而出现的才子佳人小说;三是发展了其负面影响的艳情小说(也称“猥亵小说”)。另外,它以讽刺笔法来暴露社会黑暗的优秀传统,也被后来的讽刺小说、谴责小说所继承。

(3)《金瓶梅》的有关研究现已被称为“金学”,并流传到国外,受到海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和好评,这部不朽的名著也成为世界文学的财富。43.参考答案:《同声赋》44.参考答案:“温李”是晚唐诗人温庭筠和李商隐的并称。将二人并称的说法最早见于晚唐裴廷裕所著的《东观奏记》中,说温庭筠“词赋诗篇冠绝一时,与李商隐齐名”。著于宋代的《新唐书·温庭筠传》中说温庭筠“工为辞章,与李商隐皆有名,号温李”。著于元代的《唐才子传》中也说温庭筠“侧词艳曲,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

“温李”并称,是指他们诗风中“以汗致相夸”(《唐才子传》)的共同方面。这种诗风在晚唐诗坛上有很大影响,还为宋以后婉约词派开了先河。元好问所谓“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论诗三十首》之三),也是就这一点上提出批评的。温庭筠与李商隐的作风、成就并不完全一样。《旧唐书·文苑传》认为“文思清丽,庭筠过之”。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也称许温诗“笔径较独酣捷”。而陆时雍《诗镜总论》则说:“李商隐丽色闲情,雅道虽漓,亦一时之胜;温飞卿有词无情,如飞絮飘扬,莫知指适。”《四库全书总目》更谓“庭筠多绮罗脂粉之词,而商隐感时伤事,尚颇得风人之旨”。李商隐诗在讽喻时政和寄情深婉方面,超过了温庭筠,但用典过多,命意晦涩之病,又甚于温诗。45.参考答案:《寓言》46.参考答案:柳永是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对宋词的词体、内容、语言、风格进行了全面开拓的大词人。柳词在当时曾广泛流传。柳永掀开了词史新的一页,对词的内容和形式都有开拓之功,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1)柳永在创制新词调方面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词至柳永,形式体制更为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形式、内容上进一步开拓奠定了前提条件,发展了慢词。

柳永常纵游于歌楼妓馆,与歌妓乐工交往,因而认识了慢词的生命力,成为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家,引起文人的重视,促使慢词创作繁荣,出现了苏轼、辛弃疾等大批优秀作家。柳永以毕生精力从事词的创作。他既有创意之才,又有创调之才,在创意与创调两方面都充分体现出他的创新精神。后代词人几乎没有不在这两方面接受他的影响的。很明显,如果没有柳永的出现,词的创作还很难摆脱小令的影响。正是因为柳永

大量填写慢词并取得很大成功,像苏轼这样的大词人和秦观这样的“婉约之宗”,也都是

在柳永的影响下大量从事慢词写作的。周邦彦受柳永的影响更为明显。

(2)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还表现在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抒情重心、抒情方式和抒情风格的改变,对宋词的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柳永认为委婉含蓄的小令的写作手法和风格,不适应慢词的需要,因而改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把所写内容先点示明白,再层层铺展开来描写,既淋漓尽致,又层次分明。感情的表达用白描手法,直来直去,不曲折隐晦,使柳词具有感情强烈、一泻无余的特点。

(3)柳词的语言发扬了民间词的传统,面向市民大众,通俗、生动,自成一体。柳永还创造性地发展了词中的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并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柳永擅长描写青楼妓女和漂泊失意的文人等下层人物的生活和心理,词里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市井平民,对他们的遭遇表示了同情。柳永使词离开了达官贵人的歌筵闺房而走向社会的中下层,反映的生活面更宽广了。这是柳永对词的传统题材的突破。他又把从生活中汲取来的通俗化、口语化的俚语、俗语运用到词里,表情达意生动真切,开了元代散曲的先声,使柳词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了“俗”的特点。47.参考答案:《太史公书》又名《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太史公”是司马迁的官职,“太史公书”即指称本书作者为太史公司马迁。《太史公书》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此书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下限到汉武帝(前122年),前后跨越三千多年历史。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