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1页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2页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3页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4页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页共50页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克、千克、吨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建立“克”的概念。教学准备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教学过程一、组织交流,了解单位与工具1了解质量单位课前,老师请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老师把学生说的物品的质量写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吨……教师指出: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其中的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研究的内容。2认识工具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教科书第1页图上的各种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二、动手操作,认识克1教师出示一小勺盐(重1克),估一估它的质量请学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来称?经过讨论,学生确定要用天平来称。2介绍天平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一样就平衡了)。3称盐教师示范用天平称出这一小勺盐的质量是1克。用手掂一掂1克的盐,说一说感受。4你知道2分的硬币有多重吗?谁来估一估学生用天平称出2分的硬币重1克。用手掂一掂,说一说感受。5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拿出学生能想到的一些轻的物品。6讨论:你认为什么情况下使用克作单位三、课堂活动1分组活动:称学习用品先估一估,再称一称,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写记录单。2独立作业,看图,填一填(教科书第2页)指导学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四、全课小结(略)五、课后延伸克、千克、吨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千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千克”的概念。2掌握克与千克的进率,能进行简单换算。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建立“千克”的概念。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同学们,你们测量了自己的体重吗?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当一个学生说出体重之后,问一问,谁比他重?还有谁更重?咱们班上谁最重?教师随机作记录:30千克、32千克、40千克、46千克……我们班最重的同学都没有老师重?看了老师的体重,你有什么感觉?为了便于比较,也为了记录简便,老师用来表示体重的单位应该与你们的一样,都用千克作单位。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克。(板书:认识千克)二、探索新知(一)认识1千克(1)出示一袋500克的碘盐,用手掂一掂,再估一估它有多重。请学生读出包装上的数据。再出示一袋同样的碘盐,问学生:两袋这样的碘盐重多少?告诉学生1000克就是1千克。教师板书:1000克=1千克千克用kg表示。1kg=1000g(2)将这两袋盐放在台秤上,请学生看指针所指的刻度是1千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重1千克?(3)学生一只手拿一枚2分硬币,另一只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掂一掂,说出自己的感受。(4)讨论:你认为通常在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结论: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二)操作活动,称物品每组拿出自己准备的秤。(1)称出1千克盐、3千克大米、2千克水果糖。(也可以用作业本、数学书等代替)用手掂一掂。(2)称8个苹果、3个萝卜,掂一掂,估计一下这些物品有多重,再称一称。学生交流:你用什么工具称?怎样称的?(三)克与千克的换算(1)这袋大米重3千克,如果用克作单位,怎么表示?你是怎样想的?启发学生说出:1千克是1000克,3千克就是3000克。3kg=3000g(板书)这3个萝卜重2000克,如果用千克作单位,怎么表示?你是怎样想的?比较这两个式子:3kg=3000g2000g=2kg,你发现了什么?(3)老师的体重是50000克,真的比全班所有的人都重吗?50000克就是50千克,全班最重的是48千克,老师比全班的同学都重。三、课堂活动(1)对口令。(2)填一填。(3)分组活动,称一称。选择一件你想称的物品(例如书包、椅子、桌子、学生……),估计一下有多重。全班交流四、全课小结(略)五、课后延伸小猪重30千克,小猫重5千克,大公鸡重3千克,母鸡重2千克,两只小鸡分别重500克。它们要坐船去游玩,大木船规定不能超过33千克,小木船规定不能超过9千克。它们怎样坐船?克、千克、吨的认识(三)教学目标1在实践、观察与推算的活动中,认识1吨物品有多重,建立吨的概念。2掌握千克与吨的进率,能进行简单换算。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实际应用的能力。教学重点建立吨的概念。教学准备1请学生课前去调查货车的载重量。2教师准备体重秤、1桶水、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去观察和了解货车的载重量,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货车车身上写着准载2吨、4吨……教师发现了一辆长安小货车,车身上写着准载1000千克,另一辆小货车车身上写着准载1吨,哪辆车的准载量大?引发学生的争议,进而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吨。(板书:认识吨)二、建立概念1认识1吨(1)请一个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学生站上体重秤。告诉大家,三年级的小学生大约重25千克。同桌互相抱一抱,或者背一背。说一说对25千克的感受。(2)请4个学生上台,算一算,他们的体重一共约是多少千克?想象一下,把这4个学生都压在你身上,感觉怎样?100千克重不重?(3)请40个学生起立,算一算,他们的体重一共约是多少千克?想象一下,把这40个学生全都叠在你身上,会怎样?1000千克重不重?(4)1000千克就是1吨。1吨重不重?板书:1吨=1000千克。2算一算,加深对1吨的认识(1)出示重20千克的一桶水,放在体重秤上。请学生用手拎一拎,说一说感受。推算一下,多少桶水重1吨?(3)出示重50千克的1袋米。请学生用手提一提(先请一个学生提,再请两个学生一起提,然后请三个学生一起提),说一说感受。推算一下,多少袋米重1吨?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吨启发学生举例:如大象约重4吨,大黄牛约重1吨,家中上月用水约5吨……教师举例:城市家庭每月的排放污水量,城市家庭全年生活垃圾量,每人每年消耗的食品量……从而进行环保教育。与克、千克相比较,你认为什么情况下使用吨作单位?结论: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三、认识进率1吨=1000千克。(1)出示两辆车的图片,其中一辆车身上写着2000kg,另一辆车身上写着4吨。填一填:2000kg=()吨4吨=()kg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启发学生说出1000千克是1吨,2000千克就是2吨;1吨是1000千克,4吨是4000千克。吨与千克的进率是1000。把用千克作单位的数换算成用吨作单位的数,要去掉3个0;把用吨作单位的数换算成用千克作单位的数,要加上3个0。(2)判断。(3)解决问题。①看图,这幅图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②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答。③教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你遇到了什么情况?怎样思考的?学生2:都变成用千克作单位的数,5吨=5000kg,5000-2000=3000(kg)。总结:可以统一成用吨作单位,也可以统一成用千克作单位。四、全课小结(略)五、课堂练习六、课后延伸(可用计算器)一个鸡蛋大约重50克,如果1个人1天吃1个鸡蛋,多长时间能吃掉1吨鸡蛋?克、千克、吨的认识(四)教学目标1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2应用克与千克、千克与吨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3应用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学重点单位间的换算。教学准备图教学过程一、选择单位(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质量单位?板书:克千克吨gkg(2)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哪个单位?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较轻较重很重(3)想一想,在()中填上合适的单位。1个梨重180()。爸爸的体重是67()。1头河马大约重1()。1本连环画约重216()。一辆大货车运白菜3()。小马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早晨,天刚亮,我就起床了。我拿起50千克重的牙刷,刷了刷牙,又洗了脸。妈妈早就准备好了一杯250克的牛奶、一个55千克的鸡蛋和一个200吨的苹果。不一会儿,早饭吃完了,我亲热地跟可爱的小狗告别,这只小狗足足有20克重。我背起3吨重的书包高高兴兴地向学校跑去,刚到学校大门,就看见一辆满载着约4克的粮食的大货车正在食堂卸货呢!说一说,你觉得这篇日记可笑的地方在哪里?应该怎么改?二、单位换算1说一说:克与千克、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克与千克、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板书:克1000千克1000吨2填一填(教科书第6页:第7题)4000g=()kg9kg=()g()g=7kg6吨=()kg8000kg=()吨()kg=4吨学生独立作业,完成之后,请学生评讲,就4000g=()kg,6吨=()kg这两题追问单位间的进率及思考过程。3在○里填上>、<或=25kg○25g999g○1kg5吨○5000kg4800kg○48吨56kg○65kg7kg○7000g2吨○1999kg5000g○5吨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三、解决问题(1)出示图及题目:有5000克白糖,每1千克装1袋,可以装多少袋?(2)学生自编一个类似的实际问题,同桌相互解决。(3)出示图看图,你从图上了解了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说一说,你是怎么解答的?总结:当相加或相减的数单位不一样时,要先换算单位,统一单位。(4)出示图及题目:王叔叔家装修房子,这是他在一个建材市场购买材料的清单:水泥河沙地砖红砖墙砖2吨3000千克1100千克1吨900千克王叔叔租了两辆准载4吨的货车,可以怎样装货?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四、数学小调查(1)到商店调查下面商品有多重。一把挂面、一包奶粉、一袋味精、一袋洗衣粉……(2)查阅资料,调查下面的动物有多重。一头牛、一头鲸、一只蜂鸟、一只鸵鸟……小组合作,完成调查任务,并自己交流。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整十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熟练地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填空6+6+6+6=()×()=()3+3+3+3+3+3=()×()=()4×5=4+()+()+()+()=()7×2=()+()=()学生填空后,要求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填,并总结出“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结论。2.计算7×4=2×3=8×4=5×2=7×4=6×5=3×9=4×4=6×7=9×9=要求学生口算出结果,并说一说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来口算的。教师:这节课就用我们掌握的这些知识来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1.教学单元主题图同学们看,在这样一个大森林里好热闹啊,这些小动物们在忙着做什么呢?这个大森林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生活中遇到过吗?这些问题你能解决吗?在这个单元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我们先来看母鸡与蛋的问题。2.教学例1教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列式?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列成20+20+20,也可以列成20×3。教师: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让学生理解这是求3个20是多少,可以用连加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吗?你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20×3的积是多少?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求20×3的结果。其主要的方法是:(1)因为:20+20+20=60,所以:20×3=60。(2)因为:2个一×3=6个一,所以:2个十×3=6个十。也就是20×3=60。我们从3个20连加得60,知道20×3得60;但是如果相同加数多一些,用连加的方法来计算整十数乘一位数是不是很麻烦呢?所以我们得探索一个简单的计算方法,同学们可以大胆地作一个猜想,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习的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了解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联系与区别。我们先来看这样一幅图。引导学生分析出:2个×3=6个2盒×3=6盒我们看着图再进一步分析,(指左图)这里的“2个、6个”是指什么?2个一×3=6个一。我们再来看这幅图,(指右图)这里一盒是多少个鸡蛋呢?所以这里的一盒是指一个几?板书:2个十×3=6个十。教师:比较一下,2个十×3=6个十和20×3=60是不是一样的呢?比较2个一×3=6个一和2个十×3=6个十,你有什么发现?三、巩固练习(1)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对比这两道题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第1题左图及填空第2题第1竖列,第3题第一横排的题目。完成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整百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熟练地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口算。70×4=20×3=80×4=5×20=7×40=60×5=30×9=4×40=6×70=9×90=要求学生口算出结果,并说一说怎样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既然是想乘法口诀来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乘法口诀就非常重要了,同学们能熟记所有的乘法口诀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抽学生用对口令的方式背乘法口诀。教师:这节课就用我们掌握的这些知识来继续学习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松果,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根据你们前面掌握的知识,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300×4呢?连加算式与300×4有什么关联?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与300×4又有什么关联?怎样借助30×4的口算方法来推想300×4的口算方法呢?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3个十×4=12个十3个百×4=12个百也就是说,你在计算300×4时,可以怎样想?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300×4=1200。从中你知道什么?这样的口算同学们会算吗?试一试。100×8400×56×600学生口算后,抽学生说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2.教学课堂活动第2,3题和练习二第2题学生口算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这两道题在口算时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要求学生按题中的要求进行口算游戏,比一比哪一组做得最好。让学生独立口算练习二第2题,强调计算的顺序是一竖列一竖列地进行口算。让学生比较每竖列的三道题,从中能发现什么?三、巩固练习(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题右图及填空第2题第2竖列,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第3题第2,3横排,完成后集体订正。(3)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连线,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对连线的结果进行订正。(4)用比赛的方式完成第5题,优胜者奖励一面小红旗。(5)学生独立完成第6题。四、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怎样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还有哪些你没有解决的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理解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3.应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教师出示:20×4=6×70=200×5=400×3=90×8=要求学生口答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并抽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这节课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来研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板书课题。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1.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小明家的梨园丰收了,你们想去看一看吗?爸爸正在摘梨呢,他们家的这8棵梨树能摘多少千克梨呢?小明提出建议把梨全部摘下来称一称。你们同意小明的做法吗?为什么?爷爷建议怎么做呢?爷爷建议我们怎样得到8棵梨树的产量?那你想知道怎样进行估算吗?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一棵梨树能摘梨91千克,8棵梨树能摘梨多少千克应该怎么列式?如果我们只需要知道大概的产量,我们可以对91×8进行估算。为什么要把91千克看做90千克而不看做100千克呢?抽一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后集体订正。教师注意提醒学生用约等于符号。现在谁来说一说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你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了吗?让我们来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1题后全班订正。订正时抽学生分别说明估算过程。2.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下面我们要研究的是:三位数乘一位数又该怎么估算呢?爸爸一棵梨树上的梨卖了197元,8棵梨树上的梨大约可以卖多少钱呢?我们先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计算呢?怎样算出大约可以卖的钱呢?为什么你要选择估算?根据前面的学习经验你能试着估算197×8吗?抽一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学生试着估算后全班汇报。如果有其他做法,则请学生说明理由,再组织全班讨论。由此看来,三位数乘一位数又该怎样进行估算呢?3.小结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三、巩固练习课堂活动第1题。(1)教师:求大约有多少个学生?根据图中的哪些条件列式?怎么列式?(2)教师:求3辆这样的汽车能不能坐下所有的学生怎么办?教师:怎么算?四、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学了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五、布置作业练习三第2,4,8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估算方法进行估算。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填空20+20+20+20+20=()×()=()400+400+400+400+400+400=()×()=()在学生完成此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来简便计算。二、探究新知1.估算卖出T恤的件数出示:欣欣商场5~9月份平均每个月卖82件T恤,帮售货员阿姨算算这5个月一共大约卖了多少件T恤?学生用82×5≈400估算出5个月一共大约卖出T恤400件,在学生汇报时要求说出是怎样估算出来的。2.估算卖出冬衣的件数教师:看来欣欣商场T恤的销售量还不错,下面我们再来看本商场12月份冬衣销售的情况:(出示下表)种类毛衣大衣羽绒服夹克其他数量(件)7270687069你能很快算出大约销售了多少件衣服吗?怎样才能做到“很快”呢?这个问题和刚才的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你准备怎样来估算这道题呢?在汇报时要求学生说出分别把每个加数都看成了哪个整十数?这样做是怎样想的?你是怎样想到用乘法的呢?你们的这种方法用算式该怎样表示呢?现在你能再把这道题和估算卖T恤件数那道题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那后一种情况要特别注意什么呢?3.练习巩固教师:你们能很快估算出欣欣商场7月份一共大约卖了多少件服装吗?(出示下表)短裤西裤休闲裤连衣裙短裙其他29730030530030030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然后全班汇报。汇报时说清楚:是怎样估算的?为什么要像这样估算?算式里用的是什么符号?特别要说到表中的每个数都接近或等于300。4.小结估算方法在学生上节课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和本节课学习的用乘法的形式来估算几个都同时接近某个整十或整百数相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系统地整理和小结:到底该怎样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呢?三、巩固练习练习三第5,6,7,9,10题,思考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订正。(略)四、全课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怎样进行估算?五、拓展延伸在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要用到估算的地方?举一、两个例子写在你的作业本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3.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习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地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4.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教师出示:2×4=10×4=12×4=3×2=20×2=23×2=这些算式同学们会算吗?把你会算的算式计算出来?其他的题同学们会做吗?遇到了什么新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1.教学例1出示例1茶杯图。求一共有多少个茶杯,该怎样列式?学生讨论后回答:用12×4。为什么?估计一共有多少个茶杯。通过估算,我们知道这道题结果的大致范围,但是要知道这道题的准确答案,还要用到笔算。我们具体来算一算。你能指出这8个茶杯在图上是哪8个茶杯吗?还有哪些茶杯没有算?盒子里有多少个茶杯?教师用写有“0”的纸块盖住12×4中个位上的2,现出10×4。谁能把计算的过程完整地说一遍?最后的乘积是多少呢?在我们估算的范围内吗?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32×2,21×3,22×4。能说一说两位数乘一位数怎样算吗?教学课堂活动出示课堂活动第1大题第2小题和小棒图。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怎样列式?看着小棒图,同桌说一说你怎样计算34×2。请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2大题第1,2组各小题。然后列竖式比较,发现了什么?你还能像这样说出有联系的三道乘法计算题吗?你觉得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与前面学习的内容有联系吗?想一想它们有什么联系。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第1横排的4个小题。完成后要求学生具体说一说是怎样用一位数去乘两位数中的每一位数的。四、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是什么?在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还有哪些你没有解决的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4.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计算:21×4=33×2=23×3=14×2=学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1.教学例2前一节课我们计算了一共有多少个茶杯,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计算茶杯。看图,要算一共有多少个茶杯,算式怎样列呢?用前面你们掌握的计算方法算一算这道题,想一想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能具体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进位的吗?这21个茶杯又可以装几盒,还剩几个呢?在竖式上怎样表示2盒零1个。现在明白怎样进位的问题了吧。下一步算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除了要把乘出来的积写在十位上,还要注意什么?教师边说边完善竖式的板书。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计算24×3,47×2,29×3。学生计算后,抽学生汇报,重点说一说进位的过程。通过我们的又一次研究,你觉得在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还要注意什么?2.教学课堂活动相关内容出示课堂活动第1题,要求学生看图列出算式,算出结果。抽学生说计算过程,重点说一说是怎样进位的。出示课堂活动第2题第3竖列上的3道小题,计算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这3道题有什么联系。三、巩固练习(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第2横排,计算后抽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然后用多媒体课件集体订正。(3)指导学生完成第4题,学生判断后师生共同分析错误原因,要求学生说一说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4)学生独立完成第5题,然后用多媒体课件集体订正。(5)学生在作业本上独立完成第3题。四、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是什么?在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还有哪些你没有解决的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三)教学目标1.能应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通过价值体验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数学学习提供动力支持。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计算:46×4=34×4=53×3=27×6=请同学们用这样的计算方法完成第24页第6题填一填。看看这些题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就用同学们掌握的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1.教学例3要求9辆这样的大客车最多可以载客多少人,应该怎样想?怎样才能求出9辆这样的大客车最多可以载客多少人呢?引导学生列出:45×9。为什么这样列式?教师板书45×9后,再追问学生:我们学过口算、估算和笔算,你准备用哪种方法来计算45×9?为什么?会笔算吗?请同学们算出结果。学生计算后,请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再一次强化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通过这样的计算,我们知道9辆这样的客车最多可以载客405人。下面老师再问一个问题,我们学校有800名师生,如果都要出去春游,大约需要租用多少辆这样的大客车呢?通过解决这样两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吗?2.教学第25页第8题出示第25页第8题。(1)指导学生根据题意正确地列式为:买6辆小汽车需要的钱是(57×6)元;买2辆小火车需要的钱是(89×2)元。(2)指导学生估算出结果:57×6≈360(元),89×2≈180(元)。(3)指导学生笔算出结果,要求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并且把笔算结果与估算结果比较一下,看两个结果相差多少。刚才我们用估算和笔算的方法算出了买两种玩具的钱,这里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你去买玩具,什么时候选择笔算?什么时候选择估算?从中你发现什么?看这幅买玩具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决?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练习四第6题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四、课堂小结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3.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习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地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4.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教师出示:28×4=16×7=29×4=43×2=12×4=这节课我们就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基础上,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1.教学例1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中说的“每天往返两次”是什么意思吗?怎样要这样列式呢?同学们会算这道题吗?那你们会算什么?能说一说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与前面学习的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请同学们用你们掌握的方法完成243×2,132×3。2.教学例2要求买3个微波炉要用多少钱?该怎样列式?能说一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吗?你觉得在计算连续进位的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三、巩固练习(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2题。四、课堂小结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2.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准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3.初步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教师出示:421×4=726×7=285×4=561×2=478×4=要求学生计算出这些算式结果,并说一说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1.教学例2这是我们在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但前一节课只算了买3个微波炉要用多少钱。这里还有这么多的商品呢?你能看图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来大家解决吗?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第29页看着第4题,请你帮助这些小动物判断一下,它们的计算究竟对不对?如果有错,错在什么地方?又该怎样克服呢?2.教学练习五第5题(1)让学生在书上计算出结果,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3题。完成后集体订正。(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7题。四、课堂小结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三)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准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2.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3.使学生能在掌握的计算方法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来计算,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7×9=30×8=90×7=6×60=300×5=7×700=2.估算401×9798×7295×6502×2498×43.笔算87×66×4567×79987×3254×6这节课就用我们学过的这些知识,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1.教学例3题中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告诉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要求这些地砖铺5间会议室够不够,要思考哪些问题?思考一下,要求地砖够不够,这是用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在现有的地砖和要用的地砖这两个数量中,哪个数量我们不知道?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考虑铺地砖时的损耗问题,但是为了减少解题难度,我们在这里把地砖的损耗省略不计。下面需要同学们考虑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方法来计算,是选择口算呢?还是选择笔算或估算?说一说你的理由。你准备怎样估算?用估算出的结果与已有的地砖数量进行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我们再来解决一个问题,如果每间会议室在铺地砖时需要680千克水泥,这5间会议室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水泥?这次你选择了什么计算方法?这次同学们选择了不同的计算方法,你们认为谁选得对?请两个同学分别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口算或笔算的。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2.教学练习五第6题(1)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条件与哪个条件是有联系的,(2)学生独立解答,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是选择什么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的,并说一说具体的计算过程。(3)提出新的问题:这辆车如果刚好满员,一共可以运送多少旅客?(5)指导学生算出结果,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1.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8题第1问2.和学生一起讨论第8题第2问四、课堂小结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0乘任何数都得0的道理,能应用这一知识正确计算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式。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出示:0+6=10+0=0+250=8-0=25-0=100-0=0+0=0-0=从上面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板书课题: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1.教学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鱼缸有几条鱼?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吗?现在两个鱼缸里一共有几条鱼?应该怎么列式呢?如果列成乘法,该怎么列式?:如果有100个这样的鱼缸,共有多少条鱼?该怎么列式?结果等于多少呢?观察这些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同桌先交流,再全班汇报。2.教学例1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帮小朋友算一算他们一共需要多少钱吗?你能尝试计算吗?它和我们前面学习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有哪儿不一样?在计算中,你是怎么做的?3.教学例2出示例2。学生计算,请一生板演。这两道题都是中间有0的数乘一位数,在计算时,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吗?我们在计算406×7时还可以怎么做?4.小结通过刚才的对比计算,你们认为在“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三、课堂练习(1)教科书32页上试一试,抽三个学生板演。(2)教科书33页课堂活动第1题算一算、比一比、议一议。四、全课小结教师:今天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景,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2.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用不同的策略。3.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403×2=202×4=7×506=这些算式同学们会算吗?谁来说一说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这节课我们将要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1.教学例3出示例3情景图。这个情景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求一共需要多少钱?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那你能估计一下一共大约需要多少钱吗?你们可以先小组讨论讨论,想一想,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经验,可以怎么算?2.教学课堂活动相关内容课堂活动第2题。课堂小结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7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景,分析出题中的主要数量关系,并能根据主要数量关系进行层层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2.能利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能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4.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5×89×235×903208×3305+87+6092.要求学生只列式不计算(1)二(1)班有学生48人,二(2)班有学生57人,两个班一共有学生多少人?(2)二(1)班教室有6排座位,每排坐了8个学生,二(1)班一共有学生多少人?3.揭示课题二、新课教学出示教科书第37页例1情景图,同学们,这道题你会解答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主席台上可以坐6人,主席台下可以坐207人”这句话?你是怎么列式的?为什么这样做?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总的座位数=台上的座位数+台下的座位数2.第37页例1仔细读题,看一看,比一比,这一道题跟上一题相比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但第2题和第1题比,在解法上有不同的地方吗?哪些地方不一样呢?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第1题:总的座位数=台上的座位数+台下的座位数第2题:总的座位数=台上的座位数+台下的座位数(9×23)现在你能解答这两个问题吗?请在我们的解答方案后写出你的解答算式。练习七第1题的情景图。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独立解答这道题吗?你知道我们今天学的内容和我们前面学的内容有哪些不同?哪些相同?你怎样解答我们今天这节课遇到的这些问题?三、巩固练习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练习七2,3题解决问题(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7页例2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能利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求两数差等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2.进一步学会分析题中的主要数量关系,并能列举出题中的相关条件和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3.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计算下面各题58×98×64700-357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2.出示以下题目(1)一个花瓶可以插9朵玫瑰,4个花瓶可以插多少朵玫瑰?(2)有40朵玫瑰花,够插在这样的4个花瓶里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二、新课教学出示第37页例2情景图。仔细观察图中的信息,它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这道题要我们求的是什么?那这道题我们可以怎么解答?怎么估算呢?装得下吗?既然肯定不能装完,那究竟这7本相册装了以后还剩下多少张没装呢?这个问题我们又该怎样解答呢?这道题的主要数量关系又是什么呢?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还剩的相片数=一共的相片数-装入相册的相片数观察上面表中的条件,在这个主要的数量关系式中,什么条件直接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没有直接告诉怎么办?用什么方法求?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如下:还剩的相片数=一共的相片数-装入相册的相片数现在你能解答这个问题了吗?请在我们的解答方案后写出你的解答算式。三、巩固练习练习七第4题的情景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四、课堂小结解决问题(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例3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综合应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2.培养学生分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让学生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解题结果的严谨性。3.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通过价值体验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计算下面各题78×6938×6138×5205×3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2.出示以下题目(1)三年级一班有50个同学,每个同学发4个作业本,一共发了多少个作业本?(2)三年级二班有46个同学,每个同学发5个作业本,一共发了多少个作业本?(3)三年级一班发了200个作业本,三年级二班发了230个作业本,两个班一共发了多少个作业本?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三)。二、新课教学出示第38页例3情景图。仔细观察图中的信息,根据前面的学习经验,你觉得这道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什么?它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讨论好了吗?这道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什么?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一共要剪的圆片数=大圆的个数+小圆的个数。这道题除了用这个数量关系式来解答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数量关系式也能解答?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一共要剪的圆片数=每个学生要剪的大小圆的个数×学生人数。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和题中告诉我们的条件,我们又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那下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这两种思路都是正确的,它们解出来的结果会相等吗?为什么?三、巩固练习课堂活动第2题。这道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什么?根据这两个数量关系式,它们分别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独立解答后全班订正。四、全课小结五、布置作业练习七7~11题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第1,2题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沟通本单元所学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促进学生乘法运算认知结构的发展和完善。2.经历整理与复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过程,初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整理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的意识和习惯。3.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获得成功体验。教学过程一、整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口算。60×4=2×300=80×7=500×6=7×400=120×3=3×110=7×14=6×210=5×15=二、整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估算。367×7607×4410×3学生估算出结果以后,要求学生说一说估算方法,然后板书估算的方法是:把不是整十、整百的数看做最接近它的整十、整百的数来算。能举个例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吗?这三道题都用了估算的方法,你们估算的结果是一样的吗?有没有不一样的结果呢?这些估算结果谁对呢?你认为哪个估算的结果更接近准确值呢?三、整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出示整理与复习第1题,要求学生笔算出结果后,再说笔算方法。学生比较后回答。整理与复习第2题。让学生不计算直接连线,要求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连,通过这道题的练习,明白了什么?四、巩固练习练习八第2,4题。完成后集体订正。五、课堂小结三、东、南、西、北认识东、南、西、北(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页、47页例1及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九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4个方向,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2.经历辨别方向的过程,初步体验方向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观念。3.明确方向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一、拍手活动,引入课题师生边拍边说: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我们刚才拍手时用到了哪些表示方向的词语?你知道还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词吗?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一)。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教学地图上的东、南、西、北(1)出示书中第50页中国地图。在地图上怎样辨认东南西北呢?谁会看地图?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的哪一方?谁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从这里可以看出,地图的上面是北,下面是南;(板书:南、北)想一想,地图的左边、右边是什么方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2)介绍十字形方向标。(3)在课间活动中体验东南西北。①徒手操:全体起立,面向黑板,和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说:面向地图,上面是北,下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②游戏:小小机器人,面向地图指方向!(教师说地图方向,学生用小手指出这个方向)2.理解运用(1)教师:请孩子们看书中47页图,这张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绘制的吗?你是怎样发现的?这个叫做方向标,猜一猜它表示什么意思?你还能联想到其他几个方向吗?(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请大家在书中的图上标出“东”、“南”、“西”、“北”。(3)说一说:以岗亭为中心,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如果站在草坪、新华书店、红光路转盘、少年宫看,岗亭的方向又该怎样说呢?岗亭没动,为什么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呢?(4)指导学生完成书中例1第(2)小题三、解决简单问题出示课堂活动第1题的中国地图。同学们,我们生活在重庆市,看一看,找一找,我们的家乡重庆的东、南、西、北方各有哪些省(市)呢?四、联系生活,拓展提高(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1题。(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2题。认识东、南、西、北(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页例2及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九第3~4题。教学目标1.认识并能正确区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方,会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经历辨别东、南、西、北方的过程,体验方向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观念。3.明确方向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同学们,当你走进校门的时候面向哪个方向?升国旗的时候你们朝着哪个方向?你家的阳台朝着哪个方向?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方向问题。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如何辨认生活中的东南西北。板书课题:辨认生活中的东南西北。二、探究新知1.明确生活中辨认方向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来辨别方向?2.结合座位辨认东、南、西、北方(1)初步感知方位今天,我们教室里有5个学习小队(学生在教室里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队就座,老师要送每个小队一个好听的名字——瞧瞧中心队、东方队、南方队、西方队、北方队喜欢吗?这个小队在我们的中间,我们应该把哪个名字送给他们呢?其余4个小队,我们就根据你们在教室里坐的方向来取名,好吗?小朋友们,你们能分清现在的东南西北吗?这是北方队,那其余的几个小队你能说说看吗?南和北知道了,东和西又在哪里呢?你怎么知道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生活中看太阳升起的方向可以确定东方,便可以推测出其他几个方向;也可以用指南针测出北方,再找出其他几个方向。从我们坐的方队中,你还发现了什么?(2)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方位现在全体起立,我们面向东方,看看我们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方向?转一下身,当我们面朝南方时,再指指看,我们的后面、左面、右面又分别是什么方向?再面朝西方、北方,看看我们的后面、左面、右面又分别是什么方向?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真会观察,请大家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现在我们教室里的方向。三、巩固运用1.课堂活动第2题现在,各小队都有了自己的名字,我想考考大家,(教师走到教室中间)请中心队的孩子起立,面向北方队,说一说你们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并看看各有些什么?(学生自由说后抽代表向全班交流)教师:请东、南、西、北队的同学分别说一说,自己对面的同学坐在什么方向?四、反思小结五、课外实践课外完成练习九第4题。认识东、南、西、北(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页例3,练习九第5题。教学目标1.会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会看简单的路线图(4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2.在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的路线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同一路线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3.进一步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方位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方位知识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出示第49页例3的挂图(删去图中的人物及对话语)。①谁能在图上指出东、南、西、北4个方向?②说一说,大象园、天鹅湖分别在斑马园的什么方向?③说一说,狮子山、长颈鹿园分别在斑马园的什么方向?(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别人向我们问路或我们向别人问路的问题,怎样描述行走的路线,才不会让人走错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路线问题。板书课题:认识简单的路线。二、探究新知1.感悟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愉快的星期天到了,洋洋去动物园玩。她看完了狗熊后,想要去看长颈鹿,但不知该怎么走了,你们能当当小导游,告诉她该怎么走吗?(教师将洋洋的人物图片贴在狗熊馆)教师:谁能再来说一说刚才洋洋从狗熊馆到长颈鹿园的行走路线?(抽生再次描述)2.体会同一路线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走法洋洋从狗熊馆到长颈鹿园,除了刚才同学们谈到的这种路线,还有别的路线吗?如果你是洋洋,你会选择哪一条路线?为什么?3.解决更多的路线问题洋洋的问题我们帮助她解决了,大家真能干!你们还能再当当小导游,介绍介绍怎样才能从狐狸馆走到天鹅湖吗?小导游们,如果要从猴子山走到鸵鸟园,又该怎样走呢?4.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路线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请同桌的两个小伙伴合作,扮演小导游的同学根据洋洋同学的提问,在图上演示行走路线。三、巩固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5题。四、全课总结教师:今天学会了什么?描述路线时应该注意些什么?认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第1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4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7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经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位知识的产生过程,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能积极参与探究物体所在方向的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方位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折一折同学们都喜欢折纸游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折一个方向板。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一下,再对折一下,然后打开,中间就有一个“十”字形的折痕,这就是一个方向板了。(教师示范)想一想,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方向?(东、南、西、北)请把这些方向写在方向板上。这个方向板我们就做好了。学生填写如下:2.辨一辨在地图上是怎样规定方向的?你知道我们教室的北面在哪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室的南面在哪里?3.说一说出示情境图:(上面只标有商场、学校、邮局、医院,中间有一辆小汽车。)你能说一说在这幅图上,小汽车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各有哪些建筑物吗?板书课题:认识方向(二)。二、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4个方向一位叔叔要到银行去取钱,但他迷路了,你能说说银行在哪个方向吗?因为它在东和北的中间,我们通常说成“东北”,而不说成“北东”。看一看,在这幅图上,你还能发现一些这样的方向吗?有没有东西方向?南北方向?人们常说“四面八方”,现在你能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释吗?2.及时巩固学生尝试完成书中第54页的填空,教师作指导。3.辨认教室里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4个方向我们教室里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又在哪里呢?现在方向板上有8个方向了,我们可以用它帮我们找准方向。我们已经知道了教室里的北方,请大家借助方向板,将方向板上的北方对准教室的北方,找出教室的其他7个方向。再闭上眼睛想一想教室的8个方向。谁能说说老师现在站在你的哪个方向上?4.课堂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的第1题。三、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第1题。四、全课总结认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页例2,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第2~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辨认地图上的方向(8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8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2.在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的路线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同一路线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3.进一步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方位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方位知识的意识。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游玩过哪些景点?当我们到一个地方游览时,可以先看看它的导游图,了解各游览景点的位置与方向,然后确定自己的游览路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路线问题。板书课题:认识简单的路线(二)二、探究新知1.了解各地名的位置看一看,在这幅图上有哪些地名?从图上你还看到了什么?教师:你能说一说各个地名的位置吗?2.设计路线(1)教师:你能为小明上学设计一条路线吗?(2)教师:小明的爸爸在红光厂工作,妈妈在设计院工作,你能为小明的爸爸、妈妈分别设计一条上班的路线吗?(3)教师:小明放学回家了,你能帮帮他设计一下他回家的路线吗?学生交流,再指名汇报。教师:小明的爸爸、妈妈下班后,回家的路线又是怎样的呢?3.课堂活动出示课堂活动第2题图。从图上你发现了一些什么信息?学生交流后回答。只要同学们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就可以通过面试了:(1)小狗要把信送到小鸡家,可以怎样设计路线?(2)小狗从小鸡家回到送信出发的地方,可以怎样设计路线?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第2题、第3题。四、全课总结五、课外作业练习十第4题。旋转与平移现象(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63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一第1~3题。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及生活经验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2能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3通过对旋转与平移现象的感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4在感知、操作中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教学准备学具:每位学生自带一根稍粗些的线和一颗略大些的纽扣。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谈话提问:同学们去过游乐场吗?游乐场里都有些什么游乐项目?其中你玩过哪些游乐项目?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游乐场一起去发现其中一些有趣的数学现象。二、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1情景观察,初步感知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2)学生观看录像。(3)学生围绕“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的问题进行汇报2合理分类,再次感知(1)老师引导给物体不同的运动方式分类。提问:物体运动的方式一样吗?能不能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给它们分类?(2)小组合作讨论怎样进行分类。(3)分小组汇报分类的理由。板书揭示课题:旋转与平移现象3联系生活,深入感知(1)提问:能举例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现象是旋转现象,哪些是平移现象吗?(2)学生举例,同学间互相判断举例是否正确(3)学生用手中的物体试着做一个旋转或平移的动作。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操作实践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做一做。2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集体订正。(2)练习十一第3题,在平移现象后面画□,在旋转现象后面画○。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指名说出判断的理由。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旋转与平移现象(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页例3,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一第4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2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出怎样通过平移使两个图形互相重合。3在观察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学重点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出怎样平移后使两个图形互相重合。教学准备与例题和练习配套的、可以移动的图形卡片;运用旋转与平移方法制作的美丽图案教学过程一、习旧引新,导入课题(1)谈话:上节课我们对旋转与平移现象有了解了。想象一下在下列现象中,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①方向盘的转动②升国旗③火车的运动④钟表的运动⑤用钥匙开门⑥敲击电脑键盘(2)指名学生回答,并简单说明理由。(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平移的有关问题,看看画面上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重合。板书课题——画面上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重合二、自主观察,探究新知1操作感知重合的含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几何图形占有同一个空间。操作活动一:每个同学将自己左右手掌面对齐合拢在一起。(教师可示范指导)操作活动二:同桌两位同学将数学书或一样大小的练习本完全重叠放在一起。(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在刚才的操作活动,你有什么发现?教师:像刚才那样每个同学的左右手掌面对齐合在了一起,我们就可以说这时这个同学的两个手掌面重合了;同样刚才同桌两个同学的数学书完全重叠放在一起,我们也可以说这两本数学书的书面重合在了一起。2教学例3(1)出示例3(2)教师引导:仔细观察想象例3出示的这些图形,哪些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同桌互相说说它们是怎样进行平移的。(3)学生交流汇报: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重合?是怎样进行平移的?哪些通过平移后是不能重合的?为什么?3出示补充的一组图形,深化认识(1)提问:下面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是怎样进行平移的?(2)学生独立观察后,用简单的语言向同学介绍,同学间进行自主评价。4思考与归纳思考:通过观察同学们发现一些图形怎样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三、课堂活动与巩固练习(1)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组织小组讨论:怎样通过平移,使箱子从入口推到出口?重点组织学生交流争辩是怎样进行平移的?当箱子平移推到最上面后又该怎样进行平移?(2)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集体订正。第五单元: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第1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例1、例2和课堂活动第1,3题以及练习十二第1题。教学目标1.学会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学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中秋节快到了,在中秋节的时候,我们都习惯要吃什么?(月饼)(1)如果有8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多少个?学生口答后,追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8÷4=2(个)](2)如果现在有80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得多少个?同时出示例1情境图。二、探索新知(一)教学例11.1.提问你是怎样列算式的?学生回答后板书:80÷42.2.讨论探索算法怎样计算?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想法。3.计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后,把例1补充完整。4.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2)考考你的同桌,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二)教学例21.分析题意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后得出:有36个月饼,平均分给3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得多少个月饼?2.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36÷3。3.探索算法提问:试试看,你能计算出36÷3的得数是多少吗?(1)小组讨论,探索计算方法。学生活动,教师巡视。(2)汇报讨论结果4.阅读例2,完成例2的填空同时抽生补充板书:得数、单位和答语。5.及时巩固练习竖式计算69÷3=86÷2=48÷4=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提问:观察每题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提问: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要注意些什么?三、提高练习完成课堂活动第3题。要求:先独立计算,再小组讨论。提问:比较每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四、课堂小结第2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3、例4和练习十二第2,3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有余数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3.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有余数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有余数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学具:40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口算学生抢答,夺红旗。80÷4=50÷5=60÷3=60÷2=70÷7=48÷2=2.笔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48÷9=39÷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二、探索新知板书课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一)教学例31.出示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2.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6÷23.探索计算方法提问:你能计算出得数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3.讨论后学生汇报4.让学生阅读例3,并完成填空同时抽学生补充板书:得数、单位和答语。5.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要求:先分一分,再算一算。过渡: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二)教学例41.分析题意出示情境图,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2.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95÷43.探索计算方法(1)试试看,你能用竖式计算吗?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想法。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2)学生汇报后板书:(3)你能说说每一步的算理吗?(4)分别比较两次余下的数与除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5)学生阅读例4,完成填空,并注意书写格式。同时抽学生补充板书:得数、单位和答语。三、巩固练习1.笔算下面各题83÷2=97÷4=75÷3=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计算后提问: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要注意些什么?2练习十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3.练习十二第3题要求:把做错的题改正过来。四、课堂小结你在这节课里有哪些收获?第3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2页练习十二第4~9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熟练地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能力。3.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前两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我们将进行这些知识的练习,看看哪些同学表现得最出色。二、基础练习口算和笔算。完成练习十二第4~7题。1.口算(卡片出示)80÷2=24÷2=70÷7=60÷6=93÷3=20÷2=2.练习十二第4题要求:先计算,再找座位连线。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订正。说说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3.练习十二第5题以比赛形式完成,女生做第1组,男生做第2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再进行综合评价。4.练习十二第6题让学生任选三个算式计算。看哪些同学完成得最好。在小组里互相检查订正。5.练习十二第7题分组进行比赛练习。看哪些同学能很快夺得红旗。第1,2大组的同学完成左边的算式,第3,4大组的同学完成右边的算式。三、提高练习完成练习十二第8,9题。1.第8题(1)出示第8题情境图,要求学生分析题意,并指名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3)集体订正。2.第9题(1)出示第9题情境图,要求学生分析题意,并指名说说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后,再小组交流订正。(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考考你的同学,提问后让其他同学解答。只要是合理的问题都应该予以肯定。四、全课小结在这节课的练习中,你有哪些进步?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第1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页例1和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十三第1,2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2.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3.初步体会估算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和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下面各题(卡片出示)90÷3=60÷4=40÷4=80÷4=70÷5=80÷5=2.估算59×3≈91×7≈46×8≈比较几个算式的两个因数,发现有什么共同点?说说你是怎样估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3.引入今天我们将继续来学习有关估算的知识。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1)出示情境图,分析题意。提问:你从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2)用什么方法列算式呢?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59÷3(3)探索估算方法。①提问:需要计算出准确的得数吗?为什么?只需要求出大约是多少,所以不需要进行准确计算,只估计是多少就可以了。②小组讨论:教师:怎样进行估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③交流汇报强调:估算的结果要用约等于符号连接。2.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订正。3.小结并揭示课题教师:比较这些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板书课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教师: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是什么?三、巩固练习1.游戏:同桌合作完成课堂活动要求:一个学生说一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式,另一个学生说出估算的结果。如78÷4约等于20。学生进行活动,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2.完成练习十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订正。四、课堂小结第2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页例2和练习十三第3,4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能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去检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2.在学习活动中,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估算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对比、概括的能力,同时提高计算的能力。3.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感受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与价值。教学重难点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检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50÷5=60÷2=80÷4=90÷3=46÷2=69÷3=2.估算82÷4≈49÷5≈58÷3≈说说你是怎样进行估算的。3.引入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2出示:一个女孩拿着84÷4=41的算式问大家:“这道题我做对了吗?”2.探索用估算检验除法算式教师:帮助这个小女孩检查这道题,是否正确?提问:比较以上两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更简便?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三第3,4题。1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在小组里讨论比较每组里的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2.第4题(1)先判断对错,并说说你用了什么方法进行判断的。(2)把不对的改正过来。四、提高练习出示:讨论58÷3的估算值与准确值有什么关系?94÷5呢?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教师正确引导后得出。五、课堂小结第3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76页的练习十三第5~9题以及思考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运用估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与同学合作的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与价值。在解决问题中教育学生要珍惜幸福的生活,懂得献爱心的高尚品质。教学重难点运用估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前两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2)今天我们将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各种各样的练习,看看哪些同学掌握得最好。二、基础练习:计算1.口算(卡片出示)80÷2=70÷5=96÷3=60÷3=40÷4=90÷5=2.练习十三第5题,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3)提问:哪几道算式的估算值比准确值要大?为什么?三、提高练习:解决问题1.练习十三第7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进行检查订正。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2.练习十三第8题(1)独立思考完成后,集体交流。3.练习十三第9题(1)分析题意。你从题中能获得哪些信息?(2)解决问题。提问:用什么方法列算式?应该怎样计算?4.思考题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集体交流得出:1+7=87+1=89-6=3或9-3=620÷4=520÷5=4解决问题第1课时解决问题(一)教科书第77页例1,练习十四第1题、第2题、第3题。教学目标1能运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能结合具体情景分析具体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通过对比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至少”、“最多”的含义,并进行正确解题。教具、学具准备例1图片,补充例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小学三年级的同学准备在食堂搞一次聚餐,你能帮帮他们吗?(2)出示例1图。(3)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根据上面的信息,来解决数学问题。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1)找出问题“至少需要多少张桌子?”中你认为重要的词或字,并说说为什么你认为是重要的。(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板演:95÷8=11(张)……7(人)(3)怎样作答,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明确为什么要加12补充例题4个轮子装一辆玩具车,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