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表姓名职称职务单位名称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编)条文编号存在问题及修改建议第1页共页条文编号存在问题及修改建议第2页共页(本页不够请另附页)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PJGJ128—2009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Safetyandtechnicalcodeforframescaffoldingswithsteeltubulesinconstruction(征求意见稿)2009—×—×发布2009—×—×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SafetyandtechnicalcodeforframescaffoldingswithsteeltubulesinconstructionJGJ128-2009(征求意见稿)主编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宝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09年月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北京
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04]66号文件的要求,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宝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会同参编单位组成了修订编制组,对《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GJG128—2000进行了全面修订。在修订过程中制订了全面修订大纲,参考了经济发达国家门式钢管脚手架技术标准,总结了我国近10多年来门式钢管脚手架应用的经验,先后在国内10多个城市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调研,并在中南大学进行了真形试验和架体试验,修订了本规范。规范修订增加了荷载分类计算、悬挑脚手架、满堂脚手架、模板支撑架、地基承载力的设计内容,增加了检查与验收等安全施工与管理的内容。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符号;3.构配件;4.荷载;5.设计;6.构造要求;7.搭设与拆除;8.检查与验收;9.安全管理。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条文的解释,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黄河路66号,邮政编码:150090)。本规范主编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宝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建筑业协会安全分会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集团有限公司长沙市建筑工程安全监察站陕西省质量安全监督总站陕西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湖南金峰金属构件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张有闻、葛兴杰、徐崇宝、秦慧芳、张文元、姜庆远、施仁华、解金箭、任占厚、时炜、陈杰刚、杨卫东、远芳、余永志、王荣富、金吉祥、陈伟军、杨棣柔本规范主要审查人:
目次1、总则2、术语、符号2.1术语2.2符号3、构配件4、荷载4.1荷载分类4.2荷载标准值4.3荷载效应组合5、设计5.1基本规定5.2脚手架稳定性及搭设高度5.3脚手架连墙件计算5.4满堂脚手架计算5.5模板支撑架的计算5.6地基承载力5.7型钢悬挑脚手架的承载力6、构造要求6.1门架6.2配件6.3加固件6.4转角处门架连接6.5连墙件6.6门洞口6.7斜梯6.8地基6.9悬挑脚手架6.10满堂脚手架6.11模板支撑架7、搭设与拆除7.1施工准备7.2地基与基础7.3搭设7.4拆除8、检查与验收8.1构配件检查与验收8.2搭设检查与验收8.3使用过程中检查8.4拆除前检查9、安全管理附录A门架、配件质量分类A.1门架及配件质量类别及处理规定A.2质量类别判定A.3标志A.4抽样检查附录B计算用表附录C门架和配件的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和性能附录D风级、风速与风压值本规范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条文说明
1总则1.0.1为在门式钢管脚手架的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确保施工人员及国家财产的安全,依据国家现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中采用的落地门式钢管脚手架、型钢悬挑脚手架、满堂脚手架、模板支撑架的设计、施工和使用。1.0.3门式钢管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不宜超过本规范表1.0.3的规定。表1.0.3门式钢管脚手架搭设高度序号搭设方式施工荷载标准值∑Qk(kN/㎡)搭设高度(m)1落地、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3.0≤5523.0~5.0≤403悬挑、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3.0≤20注:1、表内数据适用于重现期为10年基本风压值≤0.55kN/㎡的地区,对于10年重现期基本风压值>0.55的地区应按实际计算确定;2、序号3为分段悬挑搭设时,每段搭设的高度。1.0.4门式钢管脚手架施工前,应按本规范的规定对脚手架、模板支撑架结构件及地基承载力进行设计计算,并编制脚手架或模板支撑架专项施工方案。1.0.5凡是在施工现场使用的门式钢管脚手架,其构配件性能及架体的强度、稳定性、构造必须符合本规范的要求。1.0.6门式钢管脚手架的设计与施工,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2.1术语2.1.1门式钢管脚手架以门架、交叉支撑、连接棒、挂扣式脚手板或销臂、底座等组成基本结构,再以水平加固杆、剪刀撑、扫地杆、封口杆加固,并采用连墙件与建筑物主体结构相连的一种定型化钢管脚手架。2.1.2门架门式钢管脚手架的主要构件,其受力杆件为焊接钢管,由立杆、横杆及加强杆等相互焊接组成(图2.1.2)。2.1.3配件门式钢管脚手架的其他构件,包括连接棒、锁臂、交叉支撑、挂扣式脚手板、底坐、托坐(图2.1.3)。2.1.4连接棒用于两榀门架立杆竖向组装的连接件,由钢管制作,中间有凸环。2.1.5锁臂图2.1.2门架门架立杆组装接头处的拉接件,其两端有园孔挂于1―立杆;2―立杆加强杆;上下榀门架的锁销上。3―横杆;4―横杆加强杆;5―锁销。2.1.6交叉支撑每两榀门架水平向组装的交叉拉杆。2.1.7以其端部挂勾挂扣在两榀门架横杆上的脚手板。图2.1.3门式钢管脚手架的组成1―门架;2―交叉支撑;3―脚手板;4―连接棒;5―锁臂;6―水平加固杆;7―剪刀撑;8―扫地杆;9―封口杆;10―底座;11―连墙件;12―栏杆;13―扶手。2.1.8底座jack安插在门架立杆下端,将力传给基础的构件,分为可调底座和固定底座。2.1.9托座插放在门架立杆上端,承接上部荷载的构件,分为可调托座和固定托座。2.1.10用于增强脚手架刚度而设置的杆件,包括剪刀撑、水平加固杆、扫地杆、封口杆(图2.1.3)。2.1.11剪刀撑设置于脚手架外侧,与墙面平行的交叉斜杆。2.1.12设置于脚手架层间两侧,用扣件与门架立杆连接的纵向水平杆件。2.1.13扫地杆连接底部门架立杆下端的水平杆件。2.1.14连接脚手架底部门架立杆下端的横向水平杆件。2.1.15连墙件设置于脚手架与主体结构之间能够传递拉、压力的结构件(图2.1.3)。2.1.16脚手架上下相邻连墙件之间的垂直距离。2.1.17脚手架同层连墙件之间的水平距离。2.1.18步距沿脚手架竖向,相邻两榀门架横杆间的距离。其值为门架高度与连接棒套环高度之和。2.1.19门架纵距(跨距门式脚手架相邻两榀门架立杆的纵向轴线距离。2.1.20纵向排列的两列门架之间的距离。2.1.21门架门式脚手架一榀门架立杆的横向轴线距离。2.1.22相临两道平行剪刀撑之间的距离。2.1.23脚手架底层门架立杆底座下皮至顶层门架立杆上端的距离。2.1.24仅设有作业层栏杆和档脚板,无其它遮挡设施的脚手架。2.1.25沿脚手架外侧全长和全高封闭的脚手架。2.1.26沿建筑物周边非交圈设置的脚手架。2.1.27搭设在地面或建筑主体结构上,门架立杆将竖向荷载直接传给基础或建筑物的脚手架。2.1.28搭设在型钢梁、钢桁架等悬挑结构上,门架立杆将竖向荷载传给悬挑结构,再由悬挑结构传给主体结构的脚手架。2.1.29在纵、横方向上,由不少于六排门架立杆与配件、加固件等所构成的脚手架。2.1.30模板支撑架用于支撑混凝土模板的由门架及配件、加固件等构成的架体。2.2符号2.2.1荷载、荷载效应——风荷载标准值;——基本风压;qK——风线荷载标准值;N——作用于一榀门架的轴向力设计值;Nd——一榀门架的稳定承载力设计值;——作用于模板支撑架一榀门架的轴向力设计值;——作用于一榀门架的轴向力标准值;——风荷载及其它作用对连墙件产生的抗拉(压)轴向力设计值;——型钢悬挑梁锚固点钢筋拉环或螺栓拉力;——连墙件与脚手架、连墙件与主体结构连接的抗拉(压)承载力设计值;——风荷载作用于连墙件的抗拉(压)轴向力设计值;NGk1——每米高脚手架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NGk2——每米高脚手架附件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NGk3——作用于一榀门架的钢筋自重的标准值;NGk4——作用于一榀门架的模板、模板支撑梁等结构自重的标准值;∑NQik——各施工层施工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NQk1——作用于一榀门架的现浇混凝土自重的标准值;NQk2——混凝土振捣产生的竖向力标准值;Mk——风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Mmax——计算截面最大弯矩设计值;P——门架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2.2.2材料、构件设计指标ƒ——钢材强度设计值;ƒa——调整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ƒ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钢筋拉环或螺栓抗拉强度设计值;б——正应力;E——钢材弹性模量;——型钢悬挑梁最大挠度;2.2.3几何参数A——一榀门架立杆或连墙件的毛截面面积;A1——门架立杆毛截面积;Ac——连墙件的净面积;Ad——一榀门架下基础底座底面积;——钢筋拉环净截面面积或螺栓的有效截面面积;b——门架宽度;c——型钢梁锚固点至主体结构楼层板边梁中心的距离;c1——门架外立杆至主体结构楼层板边梁中心的距离;c2——门架内立杆至主体结构楼层板边梁中心的距离;H——脚手架或模板支撑架的搭设高度;H1——连墙件竖向间距;Hd——不组合风荷载时脚手架搭设高度;Hdw——组合风荷载时脚手架搭设高度;h0——门架高度;
h1——门架立杆加强杆的高度;h——步距;I——门架立杆换算截面惯性距或型钢梁截面惯性矩;I0——门架立杆毛截面惯性矩;I1——门架立杆加强杆的毛截面惯性矩;i——门架立杆换算截面回转半径;L1——连墙件水平间距;——门架跨距;W——型钢悬挑梁横载面模梁。2.2.4计算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风荷载体型系数;——按桁架确定的风荷载体型系数;k——调整系数;kc——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型钢悬挑梁的整体稳定系数;——门架立杆长细比。
3构配件3.0.1门架及其配件的性能及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门式钢管脚手架》JG13的规定;立杆加强杆的长度应大于等于门架高度70%;宽度不得小于800mm,不宜大于1200mm。3.0.2周转使用的门架及配件应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进行质量类别的判定、维修及使用。3.0.3水平加固杆、封口杆、扫地杆、剪刀撑及脚手架转角处的连接杆等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中规定的3号普通钢管,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级钢的规定,其尺寸、重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GB/T21835的规定,宜采用直径φ42.4mm×2.6mm的钢管,也可采用直径φ48.3mm×3.6mm的钢管。相应的扣件规格也应分别为φ42mm、φ3.0.4钢管应平直,平直度允许偏差不应大于管长的1/750;两端面应平整,不得有斜口、毛口;严禁使用有硬伤及严重锈蚀的钢管。3.0.5连接外径φ48.3mm钢管的扣件的性能、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连接外径φ42.4mm与φ48.3mm钢管扣件应有明显标记,并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中的有关规定执行。连接外径φ3.0.6连墙件宜采用钢管、角钢等型钢,悬挑脚手架的悬挑支承结构宜采用型钢制作,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级钢的要求。3.0.7门架、配件及扣件的计算用表可按本规范附录B的表B.0.1、表B.0.2、表B.0.3、表B.0.4取用。3.0.8当设计或首次采用新型门架、自制架工具和其它尚无相应国家标准的脚手架时,应进行实物荷载试验,检验其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确保使用安全。
4荷载4.1荷载分类4.1.1作用于门式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撑架的荷载可分为永久荷载及可变荷载。4.1.2脚手架永久荷载应包括结构及其附件自重;模板支撑架永久荷载应包括模板支撑结构及钢筋的自重;应符合下列规定:1.脚手架的结构及其附件自重:1)结构自重:包括门架、连接棒、锁臂、交叉支撑、脚手板等的自重。2)附件自重:包括栏杆、扶手、挡脚板、安全网、加固件及防护设施等自重。2.模板支撑结构及钢筋的自重:1)模板支撑结构的自重:包括支撑架体、脚手板、模板、模板支撑梁等自重;2)钢筋自重。4.1.3脚手架的可变荷载应包括施工活荷载及风荷载;模板支撑架的活荷载应包括现浇混凝土荷载、施工荷载及风荷载;应符合下列规定:1.脚手架的施工活荷载:包括脚手架作业层上的人员、材料、机具的自重;2.模板支撑架的活荷载:包括新浇混凝土、施工人员、材料及器具自重、混凝土振捣等荷载;3.风荷载。4.1.4脚手架、模板支撑架的设计时,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的取值应根据其实际设置进行计算。4.2荷载标准值4.2.1永久荷载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定型门架、配件自重的标准值可按本规范附录B表B.0.3采用,非定型门架、配件自重的标准值可按其重量值采用;2.架体加固所用钢管、扣件自重的标准值可按本规范附录B表B.0.2、表B.0.4采用;3.架体设置的剪刀撑、水平加固杆、安全网、竹芭、护栏、挡脚板、化纤织物等附件自重的标准值,应根据实际设置情况采用;4.模板支撑架的支撑架体、模板、模板支撑梁自重的标准值,应根据实际设置情况采用;5.钢筋自重的标准值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第4.1.4条采用。4.2.2结构与装修脚手架作业层上的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应按表4.2.2采用;其它用途脚手架的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表4.2.2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序号脚手架用途均布活荷载标准值(kN/㎡)1结构3.02装修2.0注:1.表中均布荷载为一个操作层上相邻两榀门架间的全部荷载除以门架纵距与门架宽度的乘积。2.梯子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不应低于2kN/㎡。3.用于幕墙施工的脚手架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应根据实际确定。4.2.3当在脚手架上同时有2个和2个以上操作层作业时,在一个门架纵距内各操作层的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总和不得超过5.0kN/㎡。4.2.4模板支撑架的活荷载标准值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第4.1.1条、第4.1.2条采用。4.2.5作用于脚手架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4.2.5)式中:——风荷载标准值;——基本风压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采用,按其附表D.4取重现期n=10对应的风压值;——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采用;——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应按表4.2.5的规定采用。表4.2.5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背靠建筑物的状况全封闭墙敞开、框架和开洞墙全封闭、半封闭脚手架0.81.0敞开式满堂脚手架或模板支撑脚手架注;值为将脚手架视为桁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表7.3.1中第31、第32和第36项的规定计算。对于门架立杆钢管外径为42.4mm的敞开式脚手架,值可取0.254.3荷载效应组合4.3.1设计脚手架的承重构件时,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取其最不利组合进行计算,荷载效应组合宜按表4.3.1采用。表4.3.1脚手架荷载效应组合计算项目荷载效应组合脚手架稳定永久荷载+施工荷载永久荷载+0.9(施工荷载+风荷载)连墙件强度与稳定风荷载+3.0kN4.3.2设计模板支撑架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荷载取其最不利组合进行计算,荷载效应组合宜按表4.3.2采用。表4.3.2模板支撑架荷载效应组合计算项目荷载效应组合模板支撑架稳定永久荷载+混凝土自重荷载+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永久荷载+0.9(混凝土自重荷载+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混凝土振捣荷载+风荷载)
5设计5.1基本规定5.1.11.脚手架、模板支撑架必须是空间几何不变体系的稳定结构和具有整体与单肢的稳定承载能力;2.在确定脚手架构架的形式和尺寸时,应充分考虑建筑工程的造型、洞口、通道、连墙点布设位置以及作业面宽度、高度、单层或多层作业的施工操作要求;3.脚手架必须按设计计算设置足够的连墙点,并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4.对脚手架、模板支撑架的门架、配件及材料的规格、型号、质量及搭设的节点、构造等,应作出具体的要求和规定;5.对地基基础应进行设计和计算;6.当脚手架采用分段搭设方案时,每段悬挑脚手架高度宜控制在20m以内,型钢悬挑梁应能独立承担上部荷载,钢拉索只视为起安全保护作用;7.满堂脚手架和模板支撑架应根据使用条件、荷载、支撑高度、使用面积、架体高宽比等进行结构、构造设计;8.满堂脚手架和模板支撑架的构造设计时,应让门架立杆直接传递荷载,宜在门架立杆上设置顶托。5.1.2脚手架、模板支撑架的承载能力应按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要求,采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可只进行下列设计计算1.脚手架:1)稳定性及搭设高度;2)连墙件的强度、稳定性和连接强度。2.模板支撑架:1)门架的稳定性;2)支撑架体之上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设计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执行。3.脚手架、模板支撑架的地基承载力;4.当脚手架采用分段搭设方案时,型钢悬挑梁的强度、稳定、挠度及锚固。5.1.31.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4;3.在进行抗倾覆验算时,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0.9,且不计可变荷载;4.地基承载力计算、变形验算时,应采用荷载的标准组合,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均取1.0。5.1.4脚手架、模板支撑架1.搭设条件、搭设方案及门架规格型号的选择说明;2.搭设施工图;1)架体的平、立、剖面图;2)脚手架连墙件的布置及构造图;3)脚手架转角、门洞口的构造图;4)脚手架斜梯布置及构造图;5)其它重要节点构造图;3.基础作法及要求;4.脚手架的施工荷载限值;5.架体的搭设、使用、拆除等的安全技术措施;6.设计计算书;7.脚手架分段搭设时的方案设计。5.2脚手架稳定性及搭设高度5.2.1脚手架的稳定性应按下列公式计算:N≤Nd(5.2.1-1)式中:N——作用于一榀门架的轴向力设计值,按本规范式(5.2.1-2)、式(5.2.1-3)计算取较大值;Nd——一榀门架的稳定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范式(5.2.1-6)计算或按表B.0.5查取。1.作用于一榀门架的轴向力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不组合风荷载时:(5.2.1-2)式中:——每米高度脚手架构配件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每米高度脚手架附件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H——脚手架搭设高度;——各层施工荷载作用于一榀门架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1.2、1.4——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的荷载分项系数。2)组合风荷载时:(5.2.1-3)(5.2.1-4)(5.2.1-5)式中:MK——风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qK——风线荷载标准值;H1——连墙件竖距;——门架跨距;b——门架宽度;0.9——荷载效应组合系数。2.一榀门架的稳定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5.2.1-6)(5.2.1-7)(5.2.1-8)式中:——门架立杆的稳定系数,应根据立杆换算截面长细比由本规范附录B表B.0.6取值;——调整系数,按表5.2.1采用;i——门架立杆换算截面回转半径;I——门架立杆换算截面惯性矩;h0——门架高度;I0、A1——分别为门架立杆的毛截面惯性矩与毛截面积;h1、I1——分别为门架立杆加强杆的高度及毛截面惯性矩;A——一榀门架立杆的毛截面积,A=2A1;ƒ——门架钢材的强度设计值,对Q235钢材取ƒ=205N/mm2。表5.2.1调整系数k脚手架搭设高度(m)≤3031~4546~55k1.131.171.225.2.2脚手架的搭设高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计算结果的较小者:不组合风荷载时:(5.2.2-1)组合风荷载时:(5.2.2-2)式中:Hd——不组合风荷载时脚手架搭设高度;——组合风荷载时脚手架搭设高度。5.2.3在基本风压等于或小于0.55KN/㎡的地区,当脚手架搭设高度符合本规范表1.0.3的规定,且其构造符合本规范第6章的要求时,可不进行稳定或搭设高度的计算。5.3脚手架连墙件计算5.3.1连墙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强度及稳定:强度:≤(5.3.1-1)稳定:≤(5.3.1-2)(5.3.1-3)式中:——连墙件应力值;Ac——连墙件的净截面积,带螺纹的连墙件应取螺纹处的有效截面积;A——连墙件的毛截面积;——风荷载及其他作用对连墙件产生的拉(压)轴向力设计值;Nw——风荷载作用于连墙件的拉(压)轴向力设计值,应按本规范式(5.3.2)计算;——连墙件的稳定系数,按连墙件长细比查本规范附录B表B.0.6。5.3.2风荷载作用于连墙件的水平力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5.3.2)式中:L1——连墙件横距;H1——连墙件竖距。5.3.3连墙件与脚手架、连墙件与主体结构连接的连接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5.3.3)式中:——连墙件与脚手架、连墙件与主体结构连接的抗拉(压)承载力设计值,按相应规范规定计算。5.3.4当采用钢管扣件做连墙件时,必须按下列公式规定验算扣件抗滑承载力:≤(5.3.4)式中: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一个直角扣件或一个旋转扣件取8.0kN。5.4满堂脚手架计算5.4.1满堂脚手架的永外荷载和可变荷载根据架体结构和实际使用荷载取值。当架体上铺设施工操作平台模板时,平台模板及模板支撑梁等自重的标准值应计入永久荷载;平台模板之上的机具、施工材料及构配件5.4.2满堂脚手架施工活荷载标准值,按实际用途取值,不应小于5.4.3满堂脚手架作用于一榀门架的轴向力设计值,应根据本规范第4.1.2条、第4.1.3条、第5.4.1条的规定,按式(5.2.1-2)、式(5.4.4满堂脚手架稳定性计算1.当门架的跨距和间距相同时,应计算底层门架;2.当门架的跨距或间距不同时,除计算底层门架外必须计算负荷面积增大部位的门架。5.4.5满堂脚手架的稳定性应按本规范式(5.5.5.4.6满堂脚手架的搭设高度应按本规范式(5.2.2-1)、式(5.5模板支撑架的计算5.5.1模板支撑架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和《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5.5.2模板、模板支撑梁结构及其构造要求,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5.5.3门式模板支撑架的高宽比不宜大于2.5,搭设高度不宜超过5.5.4模板支撑架门架的稳定性计算部位的确定应符合本规范第5.5.5.51.不组合风荷载时:(5.5.6式中:——模板支撑架作用于一榀门架的轴向力设计值,按本规范式(5.5.6-1)、式(5.5.6——每米高度模板支撑架构配件、附件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作用于一榀门架的钢筋自重的标准值,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规定取值;——作用于一榀门架的模板、模板支撑梁等结构自重的标准值,根据模板实际设置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规定计算;——各层施工荷载作用于一榀门架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取2KN/㎡;——作用于一榀门架的现浇混凝土自重的标准值,普通混凝土取24KN/m3,特殊混凝土按其重力密度计算;H——模板支撑架搭设高度。2.组合风荷载时:(5.5.式中:——混凝振捣产生的竖向力标准值,取2KN/㎡;b——门架宽度。5.5.6≤(5.5.75.5.75.6地基承载力5.6.1落地式脚手架、满堂脚脚手架、模板支撑架的P≤ƒa(5.6.1式中:P——门架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Nk——作用于一榀门架的轴向力标准值,按本规范第5.Ad——一榀门架下基础底座底面积;ƒa——调整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本规范第5.6.35.6.2不组合风荷载时:(5.6.2组合风荷载时:(5.6.25.6.3(5.6.3式中:——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应按本规范第5.6.4——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可由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公式计算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5.6.4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1.碎石土、砂土、回填土应取0.4;2.粘土应取0.5;3.岩石、混凝土应取1.0。5.6.5对搭设在地下室顶板、楼面、悬挑结构上的落地式脚手架、满堂脚手架、模板支撑架,应对地下室顶板、楼面等支撑结构进行承载力验算。当支撑结构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时,应采取5.7型钢悬挑脚手架的承载力5.7.1当采用型钢悬挑脚手架搭设方案时,应根据型钢悬挑梁支承结构的不同形式,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1.型钢悬挑梁的抗弯强度、挠度和稳定性;2.预埋件的锚固强度及其连接件的抗拉、抗压、抗剪强度;3.型钢悬挑梁下主体结构楼层混凝土梁(板)承载能力的验算。5.7.2传递到型钢悬挑梁的一榀门架的轴向力设计值N,应按本规范式(5.2.1-2)、(5.2.1-3)分别计算,取其较大者(图5.75.7.3型钢悬挑梁的抗弯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图5.7.5≤ƒ(5.7.3)式中:Mmax——计算截面弯矩最大设计值;W——型钢梁横截面模量,按选用钢梁的型号取值;5.7.4≤ƒ(5.7.4式中:b——悬挑梁的整体稳定性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附录B取值。5.7.5型钢悬挑梁的挠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图5.7(5.7.5式中:——型钢悬挑梁最大挠度;E——钢材弹性模量;I——型钢梁截面惯性矩,按选用钢梁的型号采用;c——型钢梁锚固点至主体结构楼层板边梁中心的距离,当无边梁时,取钢梁锚固点至板边距离减150mm;c1——门架外立杆至主体结构楼层板边梁中心的距离;当无边梁时,取外立杆至板边距离加150mm;c2——门架内立杆至主体结构楼层板边梁中心的距离,当无边梁时,取内立杆至板边距离加150mm。图5.75.7.6≤(5.7.6)式中:——型钢悬挑梁锚固段压点钢筋拉环或螺栓拉力设计值(图5.7.——钢筋拉环净截面面积或螺栓的有效截面积;——钢筋拉环或螺栓抗拉强度设计值,每个拉环按两个截面计算,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取。5.7.7对型钢悬挑梁下主体结构楼层混凝土梁(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进行混凝土局部抗压承载力、结构承载力验算,当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5.7.8当采用型钢桁架等其它结构做为悬挑脚手架的悬挑支撑结构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
6构造要求6.1门架6.1.1门架跨距应与交叉支撑的规格配合。6.1.2上、下榀门架立杆应在同一轴线位置上,上、下榀门架的立杆轴线偏差不应大于2mm。6.1.3脚手架门架内侧立杆离墙面净距不宜大于150mm;当大于150mm时应采取内挑架板或其他离口防护的安全措施。6.1.4脚手架顶端宜高出女儿墙上皮1m;高出檐口上皮1.5m。6.2配件6.2.1门架的内外两侧均应设置交叉支撑并应与门架立杆上的锁销锁牢。6.2.2上、下榀门架的组装必须设置连接棒,连接棒外径应小于立杆内径的1-2mm。6.2.3脚手架搭设高度超过10m、满堂脚手架、模板支撑架承受偏心荷载时,应设置锁臂。但采用插销式或弹销式连接棒时,可不设锁臂。6.2.4操作层应连续满铺与门架配套的挂扣式脚手板,并扣紧挡板,应有防止脚手板脱落或松动的措施。脚手板上的孔洞内切圆应小于等于25mm。6.2.5底部门架的立杆下端应设置固定底座或可调底座。6.3加固件6.3.1脚手架应设置剪刀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脚手架搭设高度在20m以内时,应在脚手架的两端或转角处外侧立面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由底至顶连续设置;2.脚手架搭设高度超过20m时,应在脚手架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3.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为45º~60º,每道剪刀撑宽度宜为6~8m4.剪刀撑应采用旋转扣件与每榀门架立杆扣紧;5.剪刀撑斜杆宜采用搭接接长,搭接长度不宜小于600mm,搭接处应采用2个以上扣件扣紧。6.3.2脚手架应在门架内外侧立杆上设置水平加固杆,采用扣件与门架立杆扣牢,水平加固杆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脚手架的顶层、连墙件设置层必须设置;2.当脚手架搭设高度H≤30m时,至少每两步门架设置一道;当脚手架搭设高度H>30m时,应每步门架设置一道;3.在脚手架的转角处、开口型脚手架端部及间断处的第一个跨距内,每步门架设置一道;4.悬挑脚手架应在每步门架设置;5.设置纵向水平加固杆应连续,并形成水平闭合圈。6.3.3脚手架的底步门架下端应设置封口杆,并在门架的内外两侧必须设置通长扫地杆。扫地杆应固定在距低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门架立杆上,封口杆宜固定在紧靠扫地杆下方的门架立杆上。6.4转角处门架连接6.4.1在建筑物转角处的脚手架内、外两侧应按步设置水平连接杆,将转角处的两榀门架连成一体(图6.4.1)。图6.4.1转角处脚手架连接(a)阳角转角处脚手架连接;(b)阳角转角处脚手架连接;(c)阴角转角处脚手架连接;1-连接钢管;2―门架;3―连墙件6.4.2水平连接杆应采用钢管,其规格应与水平加固杆相同。6.4.3水平连接杆应采用扣件与门架立杆及水平加固杆扣紧。6.5连墙件6.5.1脚手架必须采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做到可靠连接。连墙件的设置除必须满足本规范第5.3节计算要求外,并应满足表6.5.1的要求。表6.5.1连墙件间距序号搭设方式脚手架高度(m)基本风压值连墙件间距每根连墙件覆盖面积(㎡)备注竖向水平1落地、悬挑、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55≤0.35≤4.0≤16—2>55—应采用工具式连墙件3—>0.356.5.2在脚手架的转角处及开口型脚手架端部,应增设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0m。6.5.3连墙件与门架、建筑物的连接应满足本规范第5.3.3条计算要求,当采用钢管扣件时,必须满足本规范第5.3.4条的规定。6.5.4连墙件应靠近门架的横梁设置,距门架横杆不宜大于200mm6.5.5连墙件宜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必须采用下斜连接,禁止6.6门洞口6.6.1通道门洞口高不宜大于2个门架高度,宽不宜大于1个门架跨距。6.6.2通道门洞口应按以下要求采取加固措施:1.当洞口宽度为一个门架跨距时,应在脚手架洞口上方的内外侧设置水平加固杆,在洞口两个上角内外侧加斜撑杆(图6.6.2-a);2.当洞口宽为两个及两个以上跨距时,应在洞口上方设置经专门设计和制作的托架梁,并加强洞口两侧的门架立杆(图6.6.2-b)。图6.6.2通道洞口加固示意(a)洞口宽度为一个门跨距加固示意;(b)洞口宽度为两个及两个以上门跨距加固示意;1―水平加固杆;2―斜撑杆;3―托架梁;4―加强杆。6.7斜梯6.7.1作业人员上下脚手架的斜梯应采用挂扣式钢梯,并宜采用“之”字形设置,一个梯段宜跨越两步或三步门架再行转折。6.7.2钢梯规格应与门架规格配套,并应与门架挂扣牢固。6.7.3钢梯应设栏杆扶手。6.8地基6.8.1落地式脚手架、满堂脚手架、模板支撑架的地基承载力应根据本规范第5.6节的规定经计算确定,并且在搭设时,根据地基土质和搭设高度应符合表6.8.1的规定。表6.8.1地基要求搭设高度(m)地基土质中低压缩性且压缩性均匀回填土高压缩性或压缩性不均匀≤25夯实原土,干重力密度要求15.5kN/m3。立杆底座置于面积不小于0.075㎡的混凝土垫块或垫木上。土夹石或素土回填夯实,立杆底座置于面积不小于0.10㎡混凝土垫块或垫木上。夯实原土,铺设通长槽钢或垫木。26~35混凝土垫块或垫木面积不小于0.1㎡,其余同上。砂夹石回填夯实,其余同上。夯实原土,在搭设脚手架地面满铺C15混凝土,厚度不小于150mm。36~55混凝土垫块或垫木面积不小于0.15㎡或铺通长槽钢或垫木,其余同上。砂夹石回填夯实,混凝土垫块或垫木面积不小于0.15㎡,或铺通长槽钢或垫木。夯实原土,在搭设脚手架地面满铺C15混凝土,厚度不小于200mm。注:表中混凝土垫块厚度不小于200mm;垫木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不小于200mm;通长槽钢宽度不小于200mm;通长槽钢或垫木的长度不小于1500mm。6.8.2搭设脚手架的场地必须平整坚实,应满足下列要求:1.回填土场地必须分层回填,逐层夯实;2.场地排水应顺畅,不应有积水,搭设脚手架的地面标高宜高于自然地坪标高50mm~100mm;6.8.3当脚手架搭设在结构楼面、悬挑结构上时,门架立杆下宜铺设垫板。6.8.4当脚手架地基内有设备管道、管沟时,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严禁开挖。6.9悬挑脚手架6.9.1悬挑脚手架的钢支承结构可选择型钢悬挑梁、附着式型钢桁架等形式。当采用型钢悬挑梁时,固定端的长度应不小于悬挑端长度的2倍。在型钢悬挑梁、附着式型钢桁架外侧应设置水平加固杆,并应在脚手架的两端和中间每隔6.9.2悬挑脚手架底层立杆应与钢支承结构可靠固定,钢支承结构的钢横梁上应设置立杆定位固定连接棒,连接棒的直径不小于Φ25mm,长度不小于6.9.3当钢支承结构采用型钢做悬挑梁时,6.9.4悬挑脚手架的钢支承结构与主体结构采用预埋件连接时,预埋件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10.9节的规定;钢支承结构与预埋件的焊接,必须采用相适应的焊条,焊缝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6.9.5型钢悬挑梁的锚固段压点钢筋拉环或螺栓在混凝土梁板上预埋时,混凝土强度实测值不应小于C20;混凝土板厚不应小于100mm,锚固端钢筋(螺栓)应埋设在板下皮钢筋的上边,并与结构筋绑扎牢固;钢筋拉环或螺栓在混凝土中的锚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9.6悬挑脚手架的搭设高度超过10m时,型6.9.7悬挑脚手架应在钢悬挑支承结构上满铺脚手板,并应与悬挑支承结构连接牢固,脚手板下6.10满堂脚手架6.10.1满堂脚手架的门架跨距和间距应根据实际荷载设计值按本规范第5.4节的规定计算确定,净间距不宜大于6.10.2满堂脚手架纵向应大于5个跨距,高宽比应不大于6.10.36.10.4顶部作业层应满铺脚手板,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与门架横杆固定,大于200mm的缝隙应6.10.5应在6.10.6满堂脚手架的剪1.当脚手架的搭设高度小于8m时,应在脚手架的外侧周边和内部纵、横向每隔15m间距设置竖向剪刀撑;在顶层设置水平剪刀撑;2.当脚手架的搭设高度超过8m时,应在脚手架的周边和内部纵、横向每隔10m间距设置竖向剪刀撑;在顶层和中间每隔4步设置水平剪刀撑;3.剪刀撑宽度不应大于4个跨距或间距;4.竖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倾角宜为45º~60º;5.剪刀撑应连续设置,采用扣件与门架立杆扣牢。6.10.71.当脚手架搭设高度小于12m时,水平加固杆应在周边、中间每2列、2排的每步通长连续设置;2.当脚手架搭设高度大于12m时,水平加固杆应在每列、每排的每步通长连续设置;3.在脚手架的顶层每榀门架两侧立杆上纵、横向设置;4.在水平剪刀撑的位置设置;5.水平加固杆应采用扣件与门架立杆扣牢。6.10.8满堂脚手架1.在脚手架端部及外侧周边水平间距不超过10m设置;2.在脚手架的中间水平间距不超过10m设置;3.连墙间的竖向间距不超过4步;4.当在空旷场地搭设满堂脚手架,连墙件无条件设置时,可在应设置连墙件的位置设置剪刀撑。6.10.96.10.10满堂脚手架高度超过6.11模板支撑架6.11.16.11.2门架的跨距与间距,应根据支撑架的高度、荷载由计算和构造要求确定,门架的跨距不宜超过1.5m,净间距不宜超过6.11.3模板支撑架的顶端应设置顶托,高度调整宜以采用可调顶托为主,可调顶托的高度不应超过300mm;当采用可调底座调整高度时,调节螺杆长度不应超过6.11.4模板支撑架的构造设计,6.11.5用于梁模板支撑的门架,可采用平行或垂直于梁轴线的布置方式。垂直于梁轴线布置时,门架两侧应设置交叉支撑(图6.11.5-a);平行于梁轴线设置时,两门架应采用交叉支撑或梁底模小楞连接牢固(图6.11.5图6.11.5模板支撑架的布置形式(一)1-混凝土梁;2―门架;3―交叉支撑;4―调节架;5―托梁;6―小楞;7―扫地杆;8―可调托座;9―可调底座。6.11.6当模板支撑架高度较高或荷载较大时,模板支撑架可采用本规范图6.11图6.11.6模板支撑架的布置形式(二)1―混凝土梁;2―门架;3―交叉支撑;4―调节架;5―托梁;6―小楞;7―扫地杆;8―可调底座。6.11.7门架、调节架应设置锁臂。顶6.11.8模板支撑架应按本规范第6.10.3条、第6.106.11.96.11.10模板支撑架的剪刀撑应按本规范第6.10.1.在支撑架的外侧周边设置竖向剪刀撑;2.在支撑架的内侧纵、横向每隔6-9m设置竖向剪刀撑;3.在支撑架的竖向每隔6-8m及顶层设置水平剪刀撑;4.剪刀撑的宽度应不大于8m。
7搭设与拆除7.1施工准备7.1.1脚手架、模板支撑架搭设前,项目工程技术负责人应向搭设和使用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7.1.2对门架、配件、加固件等应按本规范第3章及第8.1节的要求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构配件及材料搭设。7.1.3悬挑脚手架搭设时,连墙件、钢支承结构预埋件、混凝土承压区对应的主体结构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强度。上部的脚手架搭设时,型钢支承结构对应部位的混凝土强度实测值不应小于C207.1.47.1.57.2地基与基础7.2.1脚手架、模板支撑架的地基与基础施工应符合本规范第6.8节的规定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的规定。7.2.2在搭设前,基础上应先弹出门架立杆位置线,垫板、底座安放位置应准确。7.3搭设7.3.1脚手架、模板支撑架的搭设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1.脚手架的搭设必须配合施工进度,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最上层连墙件两步,且自由高度不应大于4m2.门架的组装应自一端向另一端延伸,自下而上按步架设,并逐层改变搭设方向;不应自两端相向搭设或自中间向两端搭设;3.满堂脚手架和模板支撑架应采用逐列、逐排和逐层的方法搭设,并应随搭设随设剪刀撑、水平加固杆等安全防护构件;4.每搭设完一步门架后,应按本规范第8.2.5条的要求检查并校验门架的水平度及立杆的垂直度。7.3.2搭设门架及配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门架的搭设应符合本规范第6.1节的要求;2.交叉支撑、脚手板、连接棒和锁臂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6.2节的要求;3.不同型号的门架及配件禁止混合使用;4.交叉支撑、脚手板应与门架同时安装;5.连接门架与配件的锁臂、搭钩必须处于锁住状态;6.钢梯的设置应符合施工专项方案组装布置图的要求,底层钢梯底部应加设钢管并用扣件扣紧在门架立杆上;7.挡脚杆应在施工层两侧设置,栏杆应在施工层外侧设置,均应设置在门架立杆的内侧;栏杆高度应为1.2m,挡脚杆高度不应小于180mm;7.3.3加固杆、剪刀撑等加固件的搭设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3节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平加固杆、剪刀撑必须与脚手架同步搭设;2.水平加固杆应设于门架立杆内侧,剪力撑应设于门架立杆外侧,水平加固杆与剪刀撑应采用扣件与门架立杆连牢。7.3.4连墙件的安装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5节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连墙件的安装必须随脚手架搭设同步进行,严禁滞后安装或搭设完毕后补做;2.当脚手架操作层高出相邻连墙件以上两步时,必须采用确保脚手架稳定的临时拉结措施,直到连墙件安装完毕后方可拆除;3.连墙件埋入建筑结构部分必须锚固可靠。7.3.5加固件、连墙件等与门架采用扣件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扣件规格应与所连接钢管外径相匹配;2.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值应为40N·m~65N·m;3.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长度应不小于100mm。7.3.6脚手架转角处门架搭设应符合本规范第6.4节的要求,当采用本规范图6.4.1(b)的连接方式时,应逐层设置挡脚杆和两道栏杆,下栏杆居中设置。7.3.7满堂脚手架、模板支撑架的可调底座、顶托应采取防止砂浆、水泥浆等污物填塞螺纹的措施。7.4拆除7.4.1脚手架、模板支撑架拆除应按拆除方案进行,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1.拆除前应按本规范第8.4节的规定进行拆除前的全面检查;2.根据拆除前的全面检查结果补充完善拆除方案;3.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对拆除作业进行安全技术交底;4.清除脚手架上的材料、工具和杂物,清除拆除作业面范围内的障碍物。7.4.2拆除作业应设置警界线、警戒标志,在统一指挥下,按后装先拆的顺序进行,应符合下列规定:1.架体的拆除应从一端向另一端、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拆除作业;2.同一层的构配件和加固件必须按先上后下、先外后内的顺序进行拆除;3.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拆除作业过程中,架体的自由高度严禁超过两步,如大于两步时,必须加设临时拉结;4.通长水平加固杆和剪刀撑等加固件,必须在脚手架拆卸到相关的门架时方可拆除;5.作业人员必须站在临时设置的脚手板上进行拆除作业,并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用品;6.拆除作业中,严禁使用手锤等硬物击打、撬别;7.4.3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应对脚手架不拆除的两端事先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7.4.4拆除脚手架、模板支撑架卸料时,门架、钢管与配件应用机械或人工运至地面,防止碰撞,严禁抛掷至地面;拆除后的门架及构配件应按本规范第8.1.2条
8检查与验收8.1构配件检查与验收8.1.1在脚手架与模板支撑架搭设前,应对门架、1.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及产品标志;2.应有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其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3.0.1条的规定;3.门架钢管与配件表面应平直光滑,焊缝饱满,不应有裂缝、开焊、焊缝错位、硬弯、凹痕、毛刺、锁柱弯曲等缺陷;4.门架及配件应涂有防锈漆;5.门架和配件的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附录C表C.0.1的规定;6.门架和配件的性能应符合附录C表C.0.2的规定。8.1.2周转使用的门架、配件,应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经分类检查,确认为A类方可使用,B类、C类应经试验、维修达到A类后方可使用,不得使用D1.门架及配件每使用一个安装拆除周期应检查一次;2.锈蚀深度检查时,应按本规范附录A.4的规定抽取样品,在每个样品锈蚀严重的部位采用测厚仪或横向截断取样检查,当锈蚀深度超过规定值时不得使用。8.1.3悬挑脚手架的悬挑支承结构所采用的型钢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型钢使用前应认真检查,禁止使用裂纹、变形等有质量缺陷的材料8.1.4水平加固杆、剪刀撑等钢管、扣件的检查与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8.2搭设检查与验收8.2.1搭设前应按本规范第6.8节、第8.2.5条的规定对脚手架与模板支撑架的地基与基础进行检查,经验8.2.2脚手架搭设完毕或每搭设一个楼层高度,满堂脚手架、模板支撑架搭设完毕或每搭设4步高度,应按本规范第7.3节、第8.2.5条的规定对脚手架搭设质量及安全进行检查验收,并履行验收手续经检8.2.3脚手架1.本规范第5.1.4条要求所形成的专项施工方案2.构配件、加固件、防护材料的验收手续;3.扣件扭紧力矩检验记录;4.安全技术交底及质量检查记录;5.搭设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及处理记录;6.脚手架、模板支撑架分项工程的施工验收报告。8.2.4脚手架与模板支撑架分项工程的验收,除查验有关文件外,还应对搭设质量进行现场核验,在对搭设质量进行全数1.构配件和加固件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质量合格,设置齐全,连接和挂扣紧固可靠;2.基础应符合设计要求,平整坚实,支垫符合规定;3.连墙件的数量、位置和设置应符合要求,与主体结构、架体连接可靠;4.剪刀撑、加固杆的设置应符合要求;5.门洞口、转角等部位搭设应满足构造要求;6.架体垂直度及水平度应合格;7.安全网的张挂及防护栏杆的设置应齐全、牢固。8.2.5脚手架与模板支撑架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应符合表8.2表8.2.5脚手架项次项目技术要求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备注1门架门架质量、出厂合格证符合本规范8.1附录C表C.0.1、C.0.2观察尺量检查—周转门架质量、检验结果、标志附录A.1.1条A类附录A表A.2.1-1焊接质量焊缝饱满平整,无可见裂纹、气孔、夹渣、漏焊等缺陷—必要时可进行无损探伤抽检
2配件质量符合本规范8.1附录C表C.0.1、表C.0.2观察尺量检查—
续表:项次项目技术要求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备注3钢管、扣件符合本规范3.0.3条、3.0.4条、3.0.5条规定—观察尺量检查—4隐蔽工程地基承载力符合本规范5.4.1条、5.4.3条规定—载荷试验或原位测试须有验收手续预埋件抗拔力符合设计要求—拉拔试验5架体构造符合本规范及专项施工方案要求—观察尺量检查—6地基基础表面坚实平整—观察—排水不积水垫板稳固底座不晃动无沉降—钢直尺纵向轴线位置—±20尺量检查横向轴线位置—±107垂直度每步架—h/750、不大于±3.0经纬仪或线锤、钢直尺—整体—H/600、不大于±50.08水平度一跨距内水平架两端高差—不大于±5.0水准仪水平尺钢直尺—整体—不大于±1009连墙件与架体、主体结构连接牢固—观察、扭矩测力扳手检查纵、横向间距—±200尺量检查—与门架横杆距离≤20010剪刀撑间距按设计要求±300尺量检查—与地面的倾角45º~60º—角尺、尺量检查11脚手板铺设严密、牢固孔洞≤25观察、尺量检查—12水平加固杆按设计要求设置,挂扣牢固—观察、尺量检查—13施工层防护栏杆、挡脚杆按设计要求设置—观察、手扳检查—14安全网外侧设置密目式安全网—观察—15扣件拧紧力矩40N.m~65N.m—扭矩测力扳手检查—注:h—步距;H—脚手架高度。8.2.6扣件螺栓的拧紧力矩应采用扭矩测力扳手按随机分布抽样的方法进行检查,抽检数量及质量判定标准应按表8.3.6的规定确定。如一次抽样检验不合格,应重新双倍抽样检验判定;双倍抽样检验不合格时,应全数重新拧表8.2.6扣件拧紧力矩检验抽样数量与合格判定项次检查项目安装扣件数(个)抽检数(个)允许不合格数(个)备注1连接剪刀撑加固杆加强杆连墙件扣件51~9091~150151~280281~500501~12001201~32005813203250011235受力杆件2连接栏杆挡脚杆扣件51~9091~150151~280281~500501~12001201~320058132032501235710非受力杆件8.3使用过程中检查8.3.1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应每月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形成检查记录1.加固件、连墙件无松动,架体无明显变形;2.地基无积水,垫板及底座无松动,门架立杆无悬空;3.锁臂、挂扣件、扣件螺栓无松动;4.安全防护设施符合要求;5.是否超载使用。8.3.21.遇有六级以上大风或大雨过后;2.寒冷地区地基土解冻后;3.停用超过一个月;4.脚手架遭受外力撞击等作用;5.架体部分拆除;6.其它特殊情况。8.3.3模板支撑架、满堂脚手架在浇注混凝土或施加荷载时,应设专人看护检查,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处理。8.4拆除前检查8.4.1应检查脚手架搭设的高度、连墙件设置、各节点部位连接构造;8.4.2拆除作业场地应无障碍物,对场地临近的输电线路等设施应采取防护措施。8.4.3模板支撑架拆除前,应检验混凝土的实际强度。8.4.49安全管理9.0.1搭拆脚手架与模板支撑架必须由专业架子工担任,并按建设部特种作业人员考核管理规定考核合格,持证上岗,上岗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凡不适合高处作业者,不得上架操作。9.0.2搭拆架体时,施工操作层应铺设脚手板,工人必须系安全带,穿防滑鞋。9.0.3脚手架与模板支撑架作业层上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严禁超载。9.0.4严禁在脚手架或模板支撑架上集中堆放模板、钢筋等物件;严禁在脚手架上固定模板支架、拉缆风绳、固定或架设混凝土泵管、卸料平台等设备。9.0.5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天气停止架上作业;雨、雪、雾天应停止脚手架的搭拆作业;9.0.6脚手架、模板支撑架在使用期间,如遇有强风天气所产生的风压值超出脚手架设计的基本风压值时,必须对脚手架、模板支撑架采取临时加固措施。可根据天气预报的风级,按附录C9.0.7施工期间不得随意拆除体上的杆件,由于施工需要交叉支撑只能在门架一则局部临时拆除,9.0.8严禁随意扩大悬挑脚手架的使用范围9.0.99.0.10应避免装卸物料对脚手架和模板支撑架产生偏心、振动和冲击荷载9.0.11临街搭设脚手架时,应在外侧设置防护9.0.12脚手架与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工地临时用电线路架设及脚手架接地、防雷措施等,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9.0.13在脚手架、模板支撑架上进行电、气9.0.149.0.15搭拆脚手架、模板支撑架9.0.16脚手架、模板支撑架应设专人进行经常检查和维护工作,架体上的建筑垃圾、杂物应及时清理,应定期对门架立杆基础沉降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附录AA.1门架及配件质量类别及处理规定A.1.1门架及配件可分为A、B、C、D四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A类:有轻微变形、损伤、锈蚀。经清除粘附砂浆泥土等污物、除锈、重新油漆等保养工作后可继续使用;2.B类:有一定程度变形或损伤(如弯曲、下凹),锈蚀轻微。应经矫正、平整、更换部件、修复、补焊、除锈、油漆等修理保养后继续使用;3.C类:锈蚀较严重。应抽样进行荷载试验后确定能否使用,试验按现行行业标准《门式钢管脚手架》JG13中第6节有关规定进行。经试验确定可使用者,应按B类要求经修理保养后使用;不能使用者,则按D类处理;4.D类:有严重变形、损伤或锈蚀。不得修复,应报废处理。A.2质量类别判定A.2.1根据表A.2.1-1~A.2.1-5表A.2.1-1门架质量分类部位及项目A类B类C类D类立杆弯曲(门架平面外)≤4mm>4mm--裂纹无微小-有下凹无轻微较严重≥4mm壁厚≥2.--<2.端面不平整≤0.3mm->0.3mm锁销损坏无损伤或脱落--锁销间距±1.5mm>1.5mm<-1.5mm--锈蚀无轻微较严重(鱼鳞状-)深度≥0.立杆(中-中)尺寸变形±5mm>5mm<-5mm--下部堵塞无或轻微较严重--立杆下部长度≤400mm>400mm--横杆弯曲无或轻微严重--裂纹无轻微-有下凹无或轻微≤3mm-深度≥0.锈蚀无轻微较严重严重壁厚≥2mm--<2mm
续表:加强杆弯曲无或轻微有--裂纹无有--下凹无或轻微有--锈蚀无轻微较严重深度≥0.3mm其他焊接脱落无轻微缺陷严重开焊表A.2.1-2脚手板、水平架质量分类部位及项目A类B类C类D类脚手板裂纹无轻微较严重严重下凹无轻微较严重-锈蚀无轻微较严重深度≥0.2mm面板厚≥1.0mm--<1.0mm水平架弯曲无轻微-严重下凹无较严重--锈蚀无轻微较严重深度≥0.2mm裂纹无轻微-严重水平梁壁厚≥2.0mm--<2.0mm短横梁型钢壁厚≥1.0mm--<1.0mm水平杆、短横杆壁厚≥2.0mm--<2.0mm搭钩零件裂纹无--有锈蚀无轻微较严重深度≥0.2mm铆钉损坏无损伤、脱落--弯曲无轻微-严重下凹无轻微-严重锁扣损坏无脱落、损伤--其他脱焊无轻微-严重整体变形、翘曲无轻微-严重表A.2.1-3交叉支撑质量分类部位及项目A类B类C类D类弯曲≤3mm>3mm--端部孔周裂纹无轻微-严重下凹无轻微-严重中部铆钉脱落无轻微--锈蚀无轻微-严重
表A.2.1-4连接棒质量分类部位及项目A类B类C类D类弯曲无轻微-严重锈蚀无轻微较严重深度≥0.2mm套环脱落无轻微--套环倾斜≤1.0mm>1.0mm--表A.2.1-5可调底座、可调托座质量分类部位及项目A类B类C类D类螺杆螺牙缺损无轻微-严重弯曲无轻微-严重锈蚀无轻微较严重严重扳手、螺母扳手断裂无轻微--螺母转动困难无轻微-严重锈蚀无轻微较严重严重底板翘曲无轻微--与螺杆不垂直无轻微--锈蚀无轻微较严重严重1.A类:表中所列A类项目全部符合;2.B类:表中所列B类项目有一项和一项以上符合,但不应有C类和D类中任一项;3.C类:表中C类项目有一项和一项以上符合,但不应有D类中任一项;4.D类:表中D类项目有任一项符合。A.3标志A.3.1A.3.2A.4抽样检查A.4.1抽样方法:C类品中,应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不得挑选。A.4.2样本数量:C类样品中,门架或配件总数小于或等于300件时,样本数不得少于3件;大于300件时,样本数不得少于5A.4.3样品试验:试验项目及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门式钢管脚手架》JG13的有关规定。
附录B计算用表B.0.1定型的门架几何尺寸及杆件规格宜符合表B.0.1的规定。表B.0.1M门架代号MF1219门架几何尺寸(mm)h280100h019301900b12191200b1750800h115361550杆件外径壁厚(mm)1234注:表中门架代号含义同现行行业标准《门式钢管脚手架》JG13。B.0.2扣件规格及重量应符合表B.0.2的规定。表B.0.2扣件规格及重量规格重量(标准值)(kN/个)直角扣件JK4848、JK4843、JK43430.0135旋转扣件JK4848、JK4843、JK43430.0145B.0.3定型的门架、配件重量宜符合表B.0.3的规定。表B.0.3M1219、名称单位代号重量(标准值)(kN)门架榀MF12190.224门架榀MF12170.205交叉支撑副G18120.040脚手板块P18050.184连接棒个J2200.006锁臂副L7000.0085固定底座个FS1000.010可调底座个AS4000.035可调托座个AU4000.045梯型架榀LF12120.133承托架榀BF6170.209梯子副S18190.272注:表中门架配件的代号同现行行业标准《门式钢管脚手架》JG13,门架主立杆为。B.0.4门式脚手架用钢管截面几何特性应符合表B.0.4的规定。表B.0.4门式脚手架用钢管截面几何特性钢管外径d(mm)壁厚t(mm)截面积A(cm2)截面惯性矩I(cm4)截面抵抗矩W(cm3)截面回转半径i(cm)每米长重量(标准值)(kN/m)513.04.5213.085.131.6735.4848.03.54.8912.195.081.5838.4042.72.43.046.192.901.4323.8642.02.53.106.082.831.4024.3434.02.22.202.791.641.1317.2527.21.91.511.220.890.9011.8526.82.51.911.421.060.8614.99B.0.5一榀门架的稳定承载力设计值应符合表B.0.5的规定。表B.0.5一榀门架的稳定承载力设计值门架代号MF1219门架高度ho(mm)19301900立杆加强杆高度h1(mm)15361550立杆换算截面回转半径i(cm)1.5251.652立杆长细比λH≤45m14813545<H≤55154140
立杆稳定系数H≤45m0.3160.37145<H≤550.2940.349
续表:钢材强度设计值ƒ(N/mm2)205205门架稳定承载力设计值kN(tf)H≤45m40.16(4.10)74.38(7.59)45m<H≤5537.37(3.81)69.97(7.14)注:1、本表门架稳定承载力系根据本规范表B.0.1的门架计算,当采用的门架几何尺寸及杆件规格与本规范表B.0.1不符合时应另行计算;2、表中H代表脚手架搭设高度;3、其他见本规范表B.0.1注。B.0.6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Q235钢)应符合表B.0.6的规定。表B.0.6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Q235钢)λ012345678901.0000.9970.9950.9920.9890.9870.9840.9810.9790.976100.9740.9710.9680.9660.9630.9600.9580.9550.9520.949200.9470.9440.9410.9380.9360.9330.9300.9270.9240.921300.9180.9150.9120.9090.9060.9030.8990.8960.8930.889400.8860.8820.8790.8750.8720.8680.8640.8610.8580.855500.8520.8490.8460.8430.8390.8360.8320.8290.8250.822600.8180.8140.8100.8060.8020.7970.7930.7890.7840.779700.7750.7700.7650.7600.7550.7500.7440.7390.7330.728800.7220.7160.7100.7040.6980.6920.6860.6800.6730.667900.6610.6540.6480.6410.6340.6260.6180.6110.6030.5951000.5880.5800.5730.5660.5580.5510.5440.5370.5300.5231100.5160.5090.5020.4960.4890.4830.4760.4700.4640.4581200.4520.4460.4400.4340.4280.4230.4170.4120.4060.4011300.3960.3910.3860.3810.3760.3710.3670.3620.3570.3531400.3490.3440.3400.3360.3320.3280.3240.3200.3160.3121500.3080.3050.3010.2980.2940.2910.2870.2840.2810.2771600.2740.2710.2680.2650.2620.2590.2560.2530.2510.2481700.2450.2430.2400.2370.2350.2320.2300.2270.2250.2231800.2200.2180.2160.2140.2110.2090.2070.2050.2030.2011900.1990.1970.1950.1930.1910.1890.1880.1860.1840.1822000.1800.1790.1770.1750.1740.1720.1710.1690.1670.1662100.1640.1630.1610.1600.1590.1570.1560.1540.1530.1522200.1500.1490.1480.1460.1450.1440.1430.1410.1400.1392300.1380.1370.1360.1350.1330.1320.1310.1300.1290.1282400.1270.1260.1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游戏化的多元化实践与效果评估
- 能源统计报表培训课件
- 抖音商户直播样品回收再利用登记制度
- 抖音商户主播直播状态稳定管理制度
- 公交优先与城市交通拥堵治理:2025年政策效果与优化策略研究
- 公交优先策略在2025年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中的实践探索报告
- 公众参与在2025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实际操作案例报告
-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医学影像诊断学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会调查方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省兴城市红崖子满族乡初级中学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手电筒产品课程设计报告书
- 《优质客户服务技巧》
- TL4型弹性套柱销联轴器零件工艺规程及加工柱销孔液动夹具设计
- 05-衣之镖-辅行诀汤液经法用药图释义
- LS/T 3240-2012汤圆用水磨白糯米粉
- GB/T 15298-1994电子设备用电位器第一部分:总规范
- 2023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
- 自然指数NatureIndex(NI)收录的68种自然科学类期刊
- 手术报告审批单
- 《专业导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教学大纲
- 少儿美术国画- 少儿希望 《紫藤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