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页,共5页41.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问:(1)作者选取了哪两个细节来刻画南霁云的形象?(2)这两个细节表现了南霁云什么性格特点?(3)在这段文字中哪些地方采用了侧面烘托?答:(1)拔刀断指和射塔明志。(2)疾恶如仇,忠贞刚烈。(3)一是以贺兰进明的卑劣行径来反衬南霁云的凛然正气;二是以“一座大惊”来烘托南霁云举动的壮烈;三是以五十年后“船上人犹指以相语”来烘托南霁云事迹影响的深远。42.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问:(1)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张巡怎样的性格特点?(2)“云未应”是什么原因?(3)描写南霁云对刻画张巡形象起什么作用?答:(1)视死如归,坚贞不屈。(2)想要诈降以伺机复仇。(3)起映衬作用。43..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籍时尚小,粗闻巡、远事,不能细也。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帖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问:(1)从内容上看,这段描写与睢阳保卫战无关,是否多余?为什么?(2)这段文字表现了张巡怎样的性格特点?(3)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答:(1)并不多余,它使张巡的英雄形象更为丰满。(2)博闻强记,记忆力超群。(3)肖像、对话和细节描写。44.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阴阳如平常。问:(1)这段话表现张巡怎样的性格特征?(2)对张巡的刻画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3)这段文字中侧面烘托表现在哪里?答:(1)从容镇定,视死如归。(2)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3)以“众泣不能仰视”来烘托张巡的从容镇定,视死如归。45.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问:(1)这段文字的大意是什么?(2)“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和“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各从什么角度描写郭橐驼的种树特长?(3)“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是用什么方法来称赞郭橐驼的?(4)这段文字在整篇文章中起什么作用?答:(1)概写郭橐驼的种树特长。(2)侧面、正面。(3)对比。(4)引出下文对种树之道的议论,以阐发文章的主旨。46.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问:(1)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其大意。(2)郭橐驼种树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在郭橐驼种树的经验中,这个原理又体现为哪两个方面?(4)结合全文看,作者强调的是哪一方面?答:(1)第一句话为第一层,总述郭橐驼种树的基本原理。第二层至“其性得矣”民,说明郭橐驼种树的具体经验。其余为第三层,由此所得出的结论。(2)顺木之天以致其性。(3)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4)其置也若弃。47.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8],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问:(1)这段文字写了哪两种“他植者”?他们各自违反了郭橐驼种树经验的哪一方面?(2)作者详写了哪种他植者?(3)为什么要详写这种他植者?答:(1)过于马虎的和过于殷勤的。前都没有做到“其莳也若子”,后者没有做到“其置也若弃”。(2)过于殷勤的他植者。(3)为下文揭露“好烦其令”的长人者预作铺垫。48.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缀饔飧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1)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试用你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2)郭橐驼的话,刻画了官吏下乡时什么样的形象特征?答:(1)中心意思在于揭露政令繁苛,给百姓造成的痛苦。(2)刻画了下乡小吏狐假虎威,装腔作势的形象特征。49.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问:(1)这段文字揭露了干谒者和权贵怎样的嘴脸?(2)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答:(1)表现干谒者的奴颜婢膝,权贵的虚伪贪婪。(2)采用了细节描写(或人物的行动描写)。50.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哉,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乎?问:(1)找出这段句子中属于描写的句子。(2)这段文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志节?(3)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答:(1)“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2)表现了作者决不向权贵低头献媚的志节。(3)这段文字与前面所描写的干谒者的行为恰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进一步突出了官场的腐败,以及作者对这种腐败现象的厌恶。51.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于求,乃走事某,见某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呼!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耳。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问:(1)这段话赞扬了马伶怎么的从艺精神?(2)马伶的成功经验给我们以怎样的启发?(3)“见某犹之见分宜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答:(1)赞扬了马伶不甘失败、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从艺精神。(2)一是启发我们要有马伶这种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二是启发我们文艺创作要取得成功,必须深入生活,向生活学习。(3)借代。“昆山”是顾秉谦的籍贯,用来借代顾秉谦;“分宜”是严嵩的籍贯,用来借代严嵩。这句话意思是“见到了顾秉谦,就像见到了严嵩。”作者巧妙地讽刺了当今相国顾秉谦与严嵩是同奸佞。52.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我嫌太单调了,常常因此搁笔。每次和朋友们谈话,谈到风景,海波又侵进谈话的岸线里,我嫌太单调了,常常因此默然,终于无语。问:(1)从这个开头来看,全文的主旨应该是什么?(2)这个开头采用的是什么写法?53.阅读冰心《往事》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涵说,“假如有位海的女神,她一定是‘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的。”我不觉笑问,“这话怎讲?”涵也笑道,“你看云霞的海上,何等明媚;风雨的海上,又是何等的阴沉!”问:(1)概括涵所描绘的大海的性格。(2)涵对大海性格的描绘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大海?第六部分分析题(30分)52.(1)赞美大海。(2)欲扬先抑。53.题答(1)温柔而沉静。(2)拟人。(3)为了以大海的美德来象征人的品德,号召我们做一个“海化”的青年。54.阅读下列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农人在收获后,播种田内,用作肥料,是一种很被贱视的植物,但采取嫩茎瀹食,味颇鲜美,似豌豆苗。花紫红色,数十亩接连不断,一片锦绣,如铺着华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状若蝴蝶,又如鸡雏,尤为小孩所喜。间有白色的花,相传可以治痢,很是珍重,但不易得。日本《俳句大辞典》云:“此草与蒲公英同是习见的东西,从幼年时代便已熟识。(1)这种被视贱的植物是什么?(2)这种植物的用途是什么?(3)描写这种植物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举两例说明。(4)作者引用日本《俳句大辞典》有什么作用?答(1)紫云英。(2)用途有大锅饭:一是播种田内,作肥料;二是可食用;三是白色花者可治病。(3)采用比喻手法。如说紫云英的花连接不断,一片锦绣时,作者用“华美的地毯”做比;又如紫云英的花“状若蝴蝶,又如鸡雏”。(4)其作用是把浙东地区的民俗风情放置到横向的文化比较层面,由野趣升华为雅趣。55.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1)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2)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达这种意思的?(3)从全文来看,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4)这段文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5)最后几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1)南国之秋不如北国之秋。(2)对比法。(3)以南国之秋的色彩不浓、味道不永、来反衬北国之秋色彩浓,味道永。(4)排比、比喻。(5)表现了作者留恋和热爱北国之秋的感情。56.阅读下列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隆隆地,他听得了叫他汗毛直竖的怪响了。这不是雷鸣,也不是海啸,他猛一抬头,他看见无数青面獠牙的夜叉,从海边的黑浪里涌出来,夜叉们一手是钢刀,一手是人的黑心炼成的金元宝,慌慌张张在找觅牺牲品。他又看见跟在夜叉背后的,是妖娆的人鱼披散了长发,高耸着一对浑圆的乳峰,坐在海滩的鹅卵石上,唱迷上的歌曲。(1)指出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分别说明其象征意义(2)文中"人鱼"这一形象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向人们提出怎样的警示?答(1)夜叉象征黑暗势力;人鱼象征着诱惑。(2)肖像描写和行为描写。警示人们不要受诱惑(或不上当受骗)。57.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傍晚,我靠着逐渐暗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这条街、这个建筑物开始在我的眼前隐藏起来,像在躲避一个久别的旧友。但是它们的改变了的面貌于我还是十分亲切。我认识它们,就像认识我自己。还是那样宽的街,宽的房屋。巍峨的门墙代替了太平缸和石狮子,那一对常常做我们坐骑的背脊光滑的雄狮也不知逃进了哪座荒山。然而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我仿佛要在这里看出过去的十九个年头,不,我仿佛要在这里寻找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1)从这段文字来看,这篇文章关于人生道路的思索是由什么引发的?(2)“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都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这句话的寓意是什么?(3)“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指的是什么?(4)“那一对常常做我们坐骑的背脊光滑的雄狮也不知逃进了哪座荒山”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1)是由“长宜子孙”四个字所引发的。(2)它向我们暗示: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的阴影依然笼罩着巴金的故乡。(3)是指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和窒息青年人生命的悲剧。(4)拟物(或“比拟”)58.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罢。她用这灯光来给她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对于姐姐,她生前我没有好好地爱过她,死后也不曾做过一样纪念她的事,她寂寞的活首,寂寞地死去。死带走了她的一切,这就是在我们那个地方旧式女子的命运。(1)“哈立希岛上的灯光”有何象征意义?(2)爱尔克姐姐的故事与巴金的姐姐有何内在联系?(3)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姐姐的回忆有什么作用?(4)姐姐的死给同时代的青年以什么启示?(5)在这两段文字中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感情?(6)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姐姐的回忆属于哪种叙述方式?答(1)象征着旧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2)作者以爱尔克姐姐的命运来类比巴金姐姐的命运,她们都是带着失望进入坟墓的。(3)作者以姐姐的悲惨命运,揭露和控诉了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青春与生命的罪恶。(4)它启示我们,只有挣脱封建家庭和封建礼教的束缚,才有前途。(5)寄托着作者对姐姐的痛切哀思和对封建家庭、封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