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_第1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_第2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_第3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_第4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天气1、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观察天气的重要数据。3、在观察天气时,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天气。网状图能使这种联系变得更加清晰。4、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等。5、在坚持每天观察、记录的同时,还要注意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并进行比较。6、要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观察天气,周末和假期不能间断。7、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的地方,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通常情况下,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8、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9、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10、在用风向标确定风向之前,可以先用指南针或周围的自然景物来确定方向,然后再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11、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12、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13、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14、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等。15、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16、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4、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5、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6、一根橡皮筋,拉得紧声音高,拉得松声音低;拉得一样长短,用力拨声音强,轻轻拨声音弱。7、用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不同长度的钢尺,伸出桌面短声音高,伸出桌面长声音低;伸出桌面8厘米,轻轻拨动声音弱,用力拨动声音强。8、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遇到物体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通过各种物质传播,向着四面八方传播。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而产生的。9、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1、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月球上没有空气,两个人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12、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有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有耳蜗和听觉神经。13、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周围的空气产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引起鼓膜振动,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就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14、过高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要立即捂住耳朵,张开嘴巴,保护听力。不能经常掏耳朵。15、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会使听觉器官产生疲劳甚至造成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1、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2、骨骼是我们身体的支架,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活动。3、骨骼与关节、肌肉协调工作,我们才能运动。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加,但氮气不变。5、人体需要氧气以维持生命活动。氧气通过肺部呼吸进入血液,然后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处。同时,废物如二氧化碳也被收集起来,最终排出体外。6、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气管、支气管和肺等。7、心脏的心肌在收缩时将血液推出心脏,而在舒张时则让血液流回心脏。8、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9、食物的养分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10、人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因此心脏需要向全身输送更多氧气。这些能量来自小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1、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它们可以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三类。12、口腔里的牙齿可以将食物磨碎,而舌头则可以搅拌食物。唾液中的酶也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中的淀粉。13、消化食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