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障岗位资格证书课程《失业保险》新教材_第1页
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障岗位资格证书课程《失业保险》新教材_第2页
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障岗位资格证书课程《失业保险》新教材_第3页
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障岗位资格证书课程《失业保险》新教材_第4页
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障岗位资格证书课程《失业保险》新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失业保险·劳动与社会保障岗位资格证书培训课程第一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目录第一章失业保险制度概述第二章失业保险基金第三章失业保险待遇第四章失业保险的管理和服务第五章失业保险统计第六章失业保险制度的实施与进一步完善第七章失业调控第八章国外失业保险制度参阅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和职工安置第二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一章失业保险制度概述第一节失业的概念第二节失业保险制度的概述第三节我国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第四节三条基本生活保障线第五节失业保险与就业服务第三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一节失业的概念一、失业的相关概念

1.失业:失业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它是指在国家规定的劳动年龄内,劳动者具有工作能力、可以工作且在寻找工作的情况下,不能得到适宜职业而失去收入的状况。

2.失业人员则指在国家规定的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目前无工作并以某种方式在寻找工作的人员

3.失业人员类别:一是就业转失业人员;二是新生劳动力中为实现就业的人员

4.失业率:失业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和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失业率概念,是指失业人数同从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比第四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二、失业的类型及造成失业的原因(一)国际上对失业原因的分类

1.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求职的劳动者与需要提供的岗位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而导致的失业。在性质上是短期的。2.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的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在性质上是长期的。3.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由经济波动引起的的失业,它是由整个经济的产品和服务总需求减少造成的。第五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一)我国形成失业的主要原因1.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产生的失业问题2.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对就业问题的影响3.劳动力素质与就业需求的矛盾4.社会保障制度和市场导向就业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第六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三、我国失业人员的构成及其变动趋势(一)目前我国失业人员的构成具有的特点:

1.在地区分布上,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及老工业基地相对比较集中,这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有着密切关系

2.在受教育程度上,文化、技术素质普遍较低,再就业能力差,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的能力弱,不适应新型就业领域的发展需

3.在失业原因的构成上,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就业转失业仍是主要原因

4.在失业人员年龄构成上,主体仍是一些文化、技术素质偏低的

“4050”人员及缺乏工作经验的青年人

5.在失业人员再就业渠道构成上,非公有经济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人们的择业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失业人员再就业已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第七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二节失业保险制度概述一、失业保险制度的概念和特征失业保险制度是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而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时期的资金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普遍性、强制性、互济性、社会化、水平适度、适度积累、专款专用二、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必要性详略第八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三、失业保险制度的构成要素制度的覆盖范围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水平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时间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失业保险的组织管理第九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三节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一、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失业救济二、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及意义填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空白为劳动制度从计划经济体系向市场经济体系过度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建立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开了一个好头为巩固、发展和稳定大局作出了贡献第十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三、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一是广覆盖、低水平原则二是体系保障基本生活和促进就业双重功能的原则三是用人单位、职工和国家共同负担费用的原则第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一页。四、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6.7-1993.4确立失业保险制度基本框架标志:《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的颁布和实施第二阶段:1993.4-1999.1失业保险制度进一步调整标志:《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的规定》第三阶段:1999.1至今失业保险制度走向完善标志:《失业保险条例》的颁布和实施第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一页。《失业保险条例》的颁布和实施的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第二:有利于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试产个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机制第三: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第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四节三条基本生活保障线一、国有企业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载体: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职能: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用资金来源:“三三制”享受期限:三年第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上海市,1993率先实行三、三条基本生活保障线的衔接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五节失业保险与就业服务一、就业服务(一)就业服务的内容: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知道服务、介绍服务、委托服务、管理服务二、失业保险与就业服务联系密切、相对独立、有机连接第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三、街道社区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一)建设的重要性:一是组织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的主体二是实施就业服务的依托三是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的重要环节四是实现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载体五是发展初级卫生保健和基本医疗保险的依托六是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社会保障服务的窗口第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一页。·

(二)成效一是通过这一平台梗准确的掌握参保单位情况,为扩面征缴提供依据;二是方便失业人员申请和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三是随时了解失业人员的求职就业情况,并为他们提供就业服务的资金支持四是减轻市区级失业保险管理机构的压力,使其有精力加强政策研究和监督政策执行情况第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二章失业保险基金第一节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第二节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第三节失业保险基金的统筹和失业保险调剂金第四节失业保险基金管理第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一节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一、失业保险基金的概念和特点概念:我国的失业保险基金是为了保证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而依法筹集的专项资金,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从来源看):单位和个人缴费(主

体)、财政补贴(必要后备)、基金利息特点:首先,失业保险基金不是政府资金;

我国的政府资金包括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财政性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具有特定目的性和社会性第二十页,共一百二十一页。·

其次失业保险基金不同于商业性的投资基金;

失业保险基金具有的不同于商业性投资基金的区别在于:不以营利为目的;征收的强制性;使用的互济性最后,与其他社会保险基金相比,失业保险基金有特殊性失业保险基金属现收现付,强调使用的互济性等等第二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二、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按照是否形成基金积累,分为现收现付制、部分积累制和基金积累制

基金的征缴体制包括基金的征收形式、征收机构、征收程序等,其中征收形式包括征收失业保险费和征收失业保险税两种做法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筹集模式的特点是:单位、个人缴纳失业保险费,基金现收现付,财政给予补贴并负担经办机构的业务经费。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三、失业保险基金筹集原则一是以支定收的原则二是适度原则三是公平性原则四是经济性原则第二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一页。四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一)基金收入的构成1.失业保险费收入2.利息收入3.财政补贴收入4.基金往来收入5.其他收入第二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二)失业保险费的征缴1.缴费主体我国:单位、个人(由单位代为扣缴)2.缴费基数和费率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参保单位以本单位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职工本人以其工资为缴费基数,费率各为单位和个人缴费基数的2%和1%3.申报缴纳按月申报以货币形式缴纳罚则:不按规定申报则以上月缴费数额的110%确定应缴数额。4.征收机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第二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五、财政对失业保险基金的补贴·

财政对失业保险基金的补贴有两种:经常性补贴和临时性补贴第二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二节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一、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的原则一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二是保障基本生活和促进就业相结合的原则三是效率原则第二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二、失业保险基金支出项目和标准(一)基本生活保障支出1.失业保险金支出2.医疗补助金支出3.丧葬抚恤补助支出4.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支出5.农民合同制工人一次性生活补助支出第二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二)促进再就业支出(三)基金往来支出1.上解上级支出2.补助下级支出3.转移支出(四)其他支出第二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三节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和失业保险调剂金一、失业保险基金统筹(一)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的必要性提高基金使用效率,节省管理成本;有利于均衡企业的缴费负担,促进企业的公平竞争;将使不同地区失业人员的待遇标准区域统一,促进劳动者的合理流动和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等(二)当前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我国的失业保险基金除直辖市和设区的市实行全市统筹外,其他地区的统筹层次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实际上大多数地区实行的是市(地)县级统筹第三十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二、失业保险调剂金(一)失业保险调剂金的筹集以征收的失业保险基金为基数,按比例筹集(二)失业保险调剂金的使用失业保险调剂金的作用是调剂地区间的基金余缺,弥补部分地区出现的基金赤字,从而消除该地区面临的基金支付风险。调剂金的使用必须坚持公平、透明、规范和效率的原则第三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四节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一、失业保险基金的预决算管理(一)失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1.预算的编制

以统筹地区为单位,采取逐级测算、层层汇总的方式,由各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编制的2.预算的审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汇总——财政部门审核——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3.预算的执行和调整第三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一页。·

(二)基金决算管理·

目前,我国的失业保险基金决算采取编报年度财务报告的方式编制,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基金收支表及有关附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内容。第三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二、失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一)基金收支管理(收支两条线管理)(二)基金投资管理(安全性、流动性、效益型原则)(三)基金资产和负债管理(四)财务报表管理第三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三、失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一)失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特点以收付实现制作为核算基础会计要素的构成有其特殊性(二)失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1.设置会计科目、建立会计账户2.审核会计凭证,复式记账3.编制会计报表(三)加强失业保险基金会计工作的组织第三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三章失业保险待遇第一节失业保险待遇的概念及内容第二节申领失业保险金的条件第三节失业保险待遇的终止第三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一节失业保险待遇的概念及内容一、失业保险待遇的概念和特征失业保险待遇是指参加失业保险的劳动者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时,由失业保险基金提供的、以现金为基本形式的各种帮助失业保险待遇的功能:一是保障基本生活功能;二是抑制失业,促进再就业功能;三是经济功能第三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二、失业保险待遇的构成及给付标准我国《失业保险条例》:失业保险金(最基本的失业保险待遇)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的丧葬补助金和其供养的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直接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的补贴。20

1年七月一日施行的《社会保险法》将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调整为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费用。第三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一)确定失业保险待遇标准的原则·

确定失业保险待遇的给付标准是失业保险待遇的核心环节,合理的待遇给付标准,一方

面可以保证失业保险制度的有效运行,实现

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和促进其再就业的目

标;另一方面可以充分体现失业保险的特性,实现权利义务的对等。·

一是需求原则·

二是激励原则·

三是公平原则第三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二)失业保险金及其给付标准我国《失业保险条例》:“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第四十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三)参加职工医疗保险费用及其给付标准

《社会保险法》规定: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失业人员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关于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职工医保的缴费率原则上按照统筹地区的缴费率确定。缴费基数可参加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确定,最低比例不低于60%。”第四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一页。(四)丧葬补助金及抚恤金给付标准·

《失业保险条例》: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参照当地对在职职工的规定,对其家属一次性发给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社会保险法》“个人死亡的同时符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工伤保险丧葬补助金和失业保险丧葬补助金条件的,其遗属只能选择领取期中一项。”第四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五)生育补助金及给付标准·

生育补助金,是指女性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生育时,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付的补助金第四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一页。(六)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介绍补贴及其给付标准·

《失业保险条例》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的办法和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第四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七)农民合同制工人一次性生活标准·《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连续工作满1年,本单位已缴纳失业保险费,劳动合同期满未续签或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其工作时间的长短,对其支付一次性生活补助。·对农民合同制工人支付一次性生活补助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这部分人失去工作后生活会暂时遇到困难;二是他们离开单位后流动性较强。第四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三、失业保险待遇给付期限(一)确定失业保险待遇给付期限的原则1.等待期

失业人员失业前的最后一天和支付失业保险待遇的第一天之间有一定的间隔,人们把之一期间成为等待期设立等待期的目的:

一是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审核失业人员身份、确定其是否具备享受资格的时间;

二是减轻由于频繁的短期失业造成管理上的和财政上的负担;促进失业人员积极寻找再就业机会,也是考虑到职业介绍机构会在这段时间内对申请者安排适合的工作;三是保障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等待期满,如申请人员符合条件,则经办机构就需要支付失业保险金第四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一页。2.给付期·

确定给付期有两种形式:一是对所有具备条件的申请者规定一个共同的期限,不论过去就业和缴费的记录如何;二是根据缴费的数额或过去就业期的长短,规定不同的给付期限第四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二)我国失业保险待遇的给付期限《失业保险条例》

依据:失业人员在失业前所在单位和其本人累计缴费时间的长短的不同,划分为三个档次:1-5年:最多12个月5-10年:最多18个月10年以上:24个月

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可以与前次应领而未领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

《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规定: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自受理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申请之日起10日内,对申领者资格进行审核认定,并将结果及有关事项告知本人。经办机构的审核时间可以视为等待期。第四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二节申领失业保险金的条件一、申领失业保险金的一般条件1.失业人员必须符合劳动年龄标准,即处于法定最低劳动年龄与退休年龄之间的劳动者才有可能享受失业保险。2.失业人员必须是非自愿失业3.失业人员必须达到一定的就业年限,或缴足一定期限、数额的失业保险费第四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一页。·

二、申领失业保险金的具体条件·

1.按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

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

3.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第五十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三节失业保险待遇的终止一、终止失业保险待遇的目的1.维护失业保险制度的公正性2.维护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3.正确失业保险基金第五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二、停止给付失业保险待遇的情形

1.《社会保险法》规定,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1).重新就业的。2).应征服兵役的.3).移居境外的。4).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5)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适当工作或者提供培训的。第五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四章失业保险的管理与服务第一节失业保险管理第二节失业保险服务第五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一节失业保险管理一般意义上的失业保险管理包括三块内容:失业保险行政管理失业保险基金运行管理失业保险监督管理第五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一、失业保险管理体制历史沿革1986年建立失业保险制度1986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职工待遇保险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待业职工和职工待业保险基金的管理由当地劳动行政管理主管部门所属的劳动服务公司负责1993年4月国务院颁发《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明确了国务院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企业职工待业保险的管理工作1999年1月国务院颁布施行《失业保险条例》规定了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职责范围第五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职责(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在管理失业保险工作的主要职责1.贯彻实施失业保险法律、法规2.指导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3.对失业保险费征收和待遇支付进行监督检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成立于2008年3月第五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二)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主要职责1.负责失业人员登记、调查、统计2.负责失业保险基金管理3.核定失业保险待遇4.拨付失业人员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费用5.为失业人员提供免费咨询服务6.国家规定由其履行的其他职责第五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三、失业保险行政管理及经办机构人员素质要求四、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内部管理

1.内部管理包括:一是对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二是申领失业保险金的管;三是对统计工作的管理2.经办机构要建立的相配套的内部管理规章:首先是明确在执行各项制度、经办失业保险业务中,工作人员的职责,建立岗位责任制,以增强责任心,减少工作中的疏漏,避免推诿、扯皮。其次是建立工作协调制度,使各项工作相互配合,彼此衔接,防止脱节最后,要建立服务规程,规范服务工作。第五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二节失业保险服务一、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的审核《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并将失业人员的名单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15日内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失业人员应当在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60日内到受理其单位失业保险业务的经办机构申领失业保险金。经办机构应当自受理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申请之日起10日内,对申领者的资格进行审核认定,并将结果告知本人。第五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二、失业保险金的发放失业人员累计缴费时间按下列原则确定:

一是实行个人缴纳失业保险费前,按国家规定计算的工龄视同缴费时间,与《失业保险条例》发布后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时间合并计算;二是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重新就业后再次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其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前次失业应领而未领的失业保险金期限合并计算,但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三是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重新就业后不满1年再次失业的,可继续申领其前次应领而未领的失业保险金。

失业保险金按月发放。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即将届满的失业人员,应提前一个月告知本人。第六十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三、失业保险关系转迁的处理·

职工跨统筹区就业的,其失业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职工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转迁的,失业保险费用(失业保险金、医疗补助金和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应随失业保险关系相应划转。第六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一页。·

四、帮助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的服务·

失业保险的主要功能是运用失业保险基金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五、提高服务质量第六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五章失业保险统计第一节失业保险统计概述第二节失业保险统计调查和统计资料整理第三节失业保险统计指标第四节失业保险综合统计第五节失业保险统计分析与预测第六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一节失业保险统计概述一、失业保险统计含义与特点(一)失业保险统计的含义1.失业保险统计的三层含义:失业保险统计工作、失业保险统计资料和失业保险统计理论2.失业保险统计工作这种实践活动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第六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一页。·

3.为取得和提供失业保险统计资料必须进行以下各项工作:一是制定失业保险统计指标体系;二是收集失业保险统计资料;三是整理失业保险统计资料;四是分析失业保险统计资料。第六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二)失业保险统计的对象及特点1.对象:大量失业保险现象的数量关系2.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变异性二、失业保险统计的作用失业保险统计具有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等功能。第六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三、涉及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二)标志和指标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概念;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概念(三)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1.统计指标1)统计指标是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包括六个方面: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计算方法、时间条件、空间条件和指标数值第六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一页。·

2)统计指标的种类

统计指标按其反映的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是反映总体的广度、规模大小和数量多少的统计指标,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总数、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总数等,通常用绝对数表示。

质量指标是说明内部数量关系和总体单位水平的统计指标。反映总体水平或平均水平,也称相对关系指标,其数值表现形式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如人均缴纳失业保险费、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覆盖率等。

统计指标按其所采用的计量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2.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指标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第六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二节失业保险统计调查和统计资料整理一统计调查的分类按调查对象包括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按登记事物的时间是否有连续性,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按调查组织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第六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二、统计调查的方法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通信法;·

四、统计报表·

(一)统计报表的内容和种类·

统计报表一包括报表目录、统计表示和填表说明。·

(二)统计报表资料·

五、失业保险统计资料整理第七十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三节失业保险统计指标一、总量指标总量指标是失业保险现象总量的度量,反映的是失业保险现象的总体规模和水平,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第七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二、相对指标(一)结构相对指标(二)比较相对指标(三)动态相对指标(四)强度相对指标(五)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六)比例相对指标第七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三、平均指标(一)算数平均数(二)几何平均数(三)众数和中位数第七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四节失业保险综合统计一、失业保险覆盖统计(一)参加失业保险职工数统计1.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统计指标(略)2.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1)时点人数2)相对数失业保险扩面计划完成相对数=实际参加失业保险人数/失业保险扩面计划任务数*100%动态相对数=报告期参加失业保险人数/基期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0%结构相对数参加失业保险人数发展速度

参加失业保险人数增长速度=参加失业保险人数发展速度-1=参加失业保险人数增长量/参加失业保险人数基期水平3)参加失业保险平均人次第七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二)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覆盖率统计1.实际覆盖率参加失业保险人数实际覆盖率=报告期期末参加失业保险人数/报告期期末全部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人数*100%2.完成计划覆盖率相对数=报告期期末参加死也保险人数实际覆盖率/同期失业保险计划覆盖率*100%第七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二、失业保险基金统计(一)失业保险基金收入统计1.失业保险基金收入总额2.失业保险费收入3.利息收入4.财政补贴收入5.其他收入第七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二)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统计1.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总额2.失业保险金支出3.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出4.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支出5.职业培训补贴6.职业介绍补贴7.农民合同制工人一次性生活补助8.其他支出第七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三)失业保险基金结余统计1.期初基金累计结余2.本期基金结余3.期末基金累计结余第七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三、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统计1.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本期新增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3.本期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4.重新就业人数5.待遇期满人数6.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其他人数7.本期领取一次性生活补助的农民合同制工人人数8.本期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9.本期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月数第七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一页。四、失业保险调剂金统计1.失业保险调剂金筹集额2.失业保险调剂金使用额3.上期末调剂金结余总额4.本期调剂金收支余额5.本期末调剂金结余总额第八十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五节失业保险统计分析与预测一、失业保险统计分析的概念及形式二、失业保险统计分析的主要任务检查国家失业保险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情况;检查和监督失业保险扩面和征缴计划的完成情况,并找出完成或未完成的原因分析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构成是否合理分析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增长速度及其与再就业服务中心内国有企业下岗人员之比例关系发现先进典型和后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克服薄弱环节第八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三、失业保险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首先要明确分析目的,拟定分析提纲其次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再次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和综合指标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最后做出结论,提出工作建议第八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一页。四、失业保险统计分析的方法·

对比分析法、分组分析法、平均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图示分析法、等第八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五、失业保险统计预测·

(一)概念·

(二)分类·

近期预测(3个月以下)·

短期预测(3个月至1年)·

中期预测(1-5年)·

长期预测(5年以上)第八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三)失业保险预测的步骤1.确定预测目的2.收集、审核、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3.选择适当的预测方法4.进行综合预测第八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六章失业保险制度的实施与进一步完善第一节失业保险制度的实施第二节失业保险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第八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一节失业保险制度的实施一、失业保险制度实施的主要做法(一)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推行失业保险制度(二)扩大覆盖范围,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制度的作用第八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三)加强失业保险费的征缴,不断增强基金承受能力·

措施:1.加强制度建设,严格依法征收;2.实行失业保险费征缴目标责任制

3.争取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支持,在失业保险费征缴上形成了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4.拓宽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5.全面清理回收失业保险欠费,增强失业保险基金实力第八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一页。·

(五)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基金安全·

(六)扎实做好基础工作,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七)加大失业保险政策宣传力度,为失业保险制度实施营造良好环境第八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二、失业保险制度实施的成效(一)推动了劳动制度改革和企业改制的顺利实施(二)较好的保障了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三)促进了失业人员再就业(四)维护了社会稳定第九十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二节失业保险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一、东部地区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1.结合实际扩大支出项目2.用于促进就业的基金支出逐年增加3.试点政策受益人数持续增长4.城镇登记失业率稳中有降第九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二、援企稳岗失业保险新政策的实施(一)政策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二)组织实施情况1.加强调度,实施分类指导2.积极探索,创造性贯彻落实政策3.结合实际,强化服务工作第九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三、《社会保险法》的颁布为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

一是在覆盖范围上,规定了“职工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同时又规定”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依照本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二是在失业保险金标准上,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不得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三是在失业人员医疗保障上,规定“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失业人员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费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四是在停止失业保险待遇上,取消了被判刑收监执行或劳动教养的情形第九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七章失业调控第一节概念第二节失业动态监测报告制度的建立于实践探索第三节建立事业预警制度的探索与实践第四节失业调控工作的支持系统的建设第九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一节失业调控的概念一、失业调控概念的提出(一)失业调控概念的提出失业调控的概念提出的社会背景:一是落实中央政策的需要;二是做好实际工作的需要;三是借鉴国际经验的需要第九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二)失业调控的理论依据法学、行政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三)失业调控与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第九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二、失业调控的基本目标1.控制失业率上升是失业调控的核心目标;2.失业人员数量不能超过经济活动人口的一定比例3.失业群体出现的时间和地区不能过于集中4.失业人员个人失业时间不能过长5.保证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将失业者组织到就业准备工作中去。第九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三、失业调控的主要政策措施(一)从源头上调控就业转失业人员规模一是稳妥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并轨二是切实做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工作三是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四是做好破产关闭企业职工安置工作第九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二)搞好帮扶,努力降低失业增加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是加强和改善就业服务二是对就业特殊困难人员进行重点帮助三是大力组织实施劳动者见习计划四是倡导多种形式灵活就业五是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灵活就业人员的后顾之忧。(三)充分发挥失业保险的作用,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第九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一页。四、失业调控的实践经验(一)失业调控的国际经验一是实施“紧急失业援助计划”二是实施“创造工作岗位计划”三是实施中小企业过渡性贷款和减税计划四是对大规模失业采取特殊的促进就业措施五是开办公共工程项目安置长期失业者六是采取稳定就业和缓解失业的措施七是提供补助和减免社会保险费第一百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二)我国失业调控的主要做法一是将失业调控纳入政府的目标责任体系二是制定失业调控的工作方案三是从源头调控失业人员增长四是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作用第一百零一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二节失业动态监测报告制度的建立和实践探索一、建立失业动态监测报告制度的目的和意义1.是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全面把握就业失业状况,为制定就业政策提供重要信息依据的有效途径2.为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奠定基础3.为稳定就业政策提供重要信息支持第一百零二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二、失业动态监测报告制度工作方法和工作情况(一)失业动态监测报告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工作原则“尽快启动、力求简便;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梯次扩展,逐步完善”(二)建立失业动态重点监测报告制度的方法与步骤(三)失业动态监测制度工作开展情况第一百零三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三节建立失业预警制度的探索与实践一、失业预警制度的概念、主要内容及其特征(一)失业预警制度的概念(二)失业预警制度的主要内容1.确定失业预警指标体系2.建立失业预警信息调查系统3.建立失业预警信息分析处理系统,合理确定预警级次4.确定与失业预警级次相符的预案5.组成专家小组6.发布失业预警信息第一百零四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三)失业预警制度的主要特征1.科学性2.权威性3.预见性4.可变性第一百零五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二、建立失业预警制度的目的及意义1.有利于用人单位和政府及时、准确掌握就业、失业情况变化及其趋势2.有利于政府及用人单位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失业增加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3.有利于增强政府应对影响就业失业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水平第一百零六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三、建立失业预警制度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步骤(一)建立失业预警制度的基本防范一是应对失业预警制度建设总体方案二是应建立失业统计和调查体系三是应有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法四是应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第一百零七页,共一百二十一页。(二)建立失业预警制度的主要步骤一是确定监测警源并进行量化二是确定失业警戒线三是提出失业预警模型或公式四是分析失业严重程度并及时发布第一百零八页,共一百二十一页。四、建立失业预警制度的基本情况五、实行失业预警制度应注意的问题1.与失业预警相关的原则性规定要进一步细化2.与失业预警相关的各项指标体系要适时进行调整3.与失业预警相关的预案内容要适时进行补充4.与失业预警相关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要适时改进5.与失业预警相关的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第一百零九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四节失业调控工作的支持系统建设一、完善失业统计分析系统二、建立失业预警机制第一百一十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八章国外失业保险制度第一节国外失业保险概况第二节部分国家的失业保险制度第一百一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一页。第一节国外失业保险概况一、基本情况法国1905年建立失业保险,是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