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毒理学基本概念_第1页
第二周-毒理学基本概念_第2页
第二周-毒理学基本概念_第3页
第二周-毒理学基本概念_第4页
第二周-毒理学基本概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定义和术语 一、毒物、毒性和毒作用

(一)毒物及其分类: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化学物质都有引起机体损伤的可能

1、在一定条件下,一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成为毒物(poison)。

2、按其用途和分布范围可分为:工业化学品、食品添加剂、日常化学品、农用化学品、医用化学品、环境污染物、生物毒素、军事毒物、放射性物质。注:目前常用的外源化学注:目前常用的外源化学物(二)毒性及其分级1、毒性指化学物质能够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 2、影响化学物质毒性的因素:剂量;接触途径(经静脉、经口、经皮等);接触期限、速率和频率;物质本身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第五章介绍) 毒性的大小也是相对的,关键是此种物质与机体接触的量。剂量是影响化学毒物毒素。接触期限急性毒性试验24小时内一次或多次染毒 慢性毒性试验在3个月以上的重复染毒 亚急性毒性试验在1个月或短于1个月的重复染毒 亚慢性毒性试验在1个月至3个月的重复染毒 4、选择毒性化学毒物出现选择毒性的原因 ⑴物种和细胞学差异: ⑵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生物转化过程的差异 ⑶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亲和力的差异: ⑷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所致损害的修复能力的差异:(三)毒作用及其分类:

1、速发或迟发性作用;2、局部或全身作用;3、可逆或不可逆作用;4、过敏反应,也称之为变态反应;5、特异体质反应(idiosyncraticreaction)二、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1、定义:见书P23;2、特点:(1)接触化学毒物后,机体表现出各种功能障碍及对于环境中的其他有害因素敏感性增高等。(2)两者都属于生物学作用,后者经过量变达到某一水平后发生质变而转变为前者.三、毒效应谱

1、指机体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取决于外源化学物的性质和剂量,可引起多种变化,可表现为:①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②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③亚临床改变;④临床中毒;⑤甚至死亡;(特异指标和死亡指标)2、急性毒性试验以受试物引起的机体死亡LD50为毒性终点指标;3、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以受试物造成的生理、生化、代谢等过程的异常改变为毒性终点指标;遗传毒理学试验则以受试物导致的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畸形、肿瘤形成等为毒性终点。致畸物则根据致畸指数分级。(在毒理学研究中,不同阶段的试验可用于观察化学物质的不同毒作用或毒性终(end-point)。)

四、靶器官

1、毒物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称为靶器官,出现毒性效应的器官称为效应器官。2、效应器官可以是靶器官,或不是靶器官。五、生物学标志

第二节剂量、剂量-量反应关系和剂量-质反应关系

一、剂量:1、定义:见书P25;2、单位mg/kg体重(mg/m3mg/L水)二、效应和反应1、效应(effect)是量反应,指接触一定剂量外来物后所引起的一个生物、器官或组织的生物学改变。此种变化的程度用计量单位来表示,例如毫克、单位等2、反应(response)是质反应,指接触某一化学物的群体(population)中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率,一般以百分率或比值表示,如死亡率、肿瘤发生率等。其观察结果只能以“有”或“无”、“异常”或“正常”等计数资料来表示。三、剂量-量反应关系和剂量-质反应关系:

1、剂量-量反应关系(gradeddose-responserelationship)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个体中发生的量反应强度之间的关系。2、剂量-质反应(quantaldose-responserelationship)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指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3、两者是毒理学重要概念,即随着外源物剂量增加,对机体毒效应程度增加,或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增加四、剂量-反应曲线

第三节表示毒性常用指标

一、致死剂量(一)绝对致死剂量:绝对致死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二)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LD01或MLC、LC01)(三)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tolerancedose,MLD或LD0)(四)半数致死剂量:(medianlethaldose,LD50、LC50)二、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一)阈剂量又称为最小有作用剂量(minimaleffectlevel,MEL)观察到的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LOAEL)(二)最大无作用剂量:(maximalno-effectdose,ED0)未观察到的有害作用剂量(noobservedadverseeffectlevel,NOAEL)未观察到的作用剂量(NOEL)三、毒作用带:表示化学物质毒性和毒作用特点的重要参数之一分为急性毒作用带与慢性毒作用带。第四节安全限值

一、每日容许摄入量(ADI)以体重的每日容许摄入量(标准人为60kg二、最高容许浓度:(MAC)对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都适用三、阈限值:(TLV)四、参考剂量:(RfD,浓度RfC)指一种日平均剂量和估计值注:不确定系数和安全系数安全系数(safetyfactor,SF)是根据所得的及人群毒性资料本身所包含的不确定因素而设置的转换系数。定安全限值是卫生毒理学的一项重大任务。对某一种外源化学物来说,上述各种毒性参数和安全限值的剂量大小顺序见下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