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评朱熹与元末农民战争
朱元璋的生活经历非常复杂,比如他的经历。如何恰当地评价他的历史功过,史学界的看法很不一致。这种分歧,既涉及到理论原则问题,也涉及到具体史实问题。关于朱元璋一生活动的重大历史事实,我此前发表的几篇论文已作过较为详细的考察,此不赘述。这里,准备着重探讨朱元璋评价中的一些理论原则问题,然后再就其一生功过的总评价谈点自己的意见。一起义领袖的产业是小问题,是小主体社会史学界有的同志认为,朱元璋由农民起义领袖蜕变为封建皇帝,完全背叛了农民起义,是个不折不扣的叛徒,因此他在元末农民战争中的活动应该全部加以否定。这种看法,显然是把农民起义领袖的蜕变看作是一种历史的偶然现象。但是,如果作进一步的考察,人们便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起义领袖,他们在揭竿之后,都程度不同地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就拿元末农民战争来说,张士诚据有吴中之后,“吴承平久,户口殷盛,士诚渐奢纵,怠于政事。士信、元绍尤好聚敛,金玉珍宝及古法书名画,无不充牣。日夜歌舞自娱。将帅亦偃蹇不用命,每有攻战,辄称疾,邀官爵田宅然后起。甫至军,所载婢妾乐器踵相接不绝,或大会游谈之士,樗蒲蹴踘,皆不以军务为意”农民起义领袖的蜕变既然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这就不仅仅是个人的品质问题。起义领袖的蜕变,归根到底是由农民的阶级性和历史的局限性所决定的。农民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农民是被剥削被压迫的劳动者,这种阶级地位,决定他们具有反抗地主剥削压迫的强烈革命性。另一方面,农民又是小生产者和小私有者,不是同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阶级。这种经济地位,又决定他们不可能提出超越小生产和小私有范围的经济要求。即使是在封建社会的后期,提出了土地要求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往往也只限于要求恢复和发展拥有小块土地的实行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不过是地主经济的附庸和补充,并不是独立的经济形态,而且它本身又极端地脆弱,不可能保持长期的稳定,必然要出现两极分化,产生出新的封建地主和赤贫的农民。因此,起义农民尽管可以通过战争的暴力手段,沉重地打击地主经济,改变土地配置,却不可能带来超越于封建形态的生产关系。由这种经济地位所决定,农民在政治上也无法提出更不可能建立一个比较进步的社会形态。相反,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分散的个体小生产,不需要在耕作时进行任何分工,也不需要进行较多的产品交换,他们生产的东西基本上是供自己消费,生活资料的取得多半是靠与自然交换,而不是靠与社会交换。这种生产过程在原有的规模和基础上往返重复,造成了农民的分散性、保守性和狭隘性,使他们习于顺从,不能由自己来代表自己,而要求一个最高的主宰来代表他们,保护他们。正如马克思所说:“小块土地所有制按其本性说来是全能的和无数的官僚立足的基地。它造成全国范围内一切关系和个人的齐一的水平。所以,它也就使得有可能从一个最高的中心对这个划一的整体的各个部分发生同等的作用”农民起义领袖的蜕变,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就意味着阶级立场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蜕变也可以说是对农民起义的背叛。但如果因此就给蜕变了的起义领袖戴上一顶叛徒的帽子,那是不妥当的。所谓叛徒,这是一个直接牵涉到气节的问题,而气节本身又必须以当时人所能自觉地意识到的范畴为准。封建社会的农民不掌握科学的阶级观点,他们懂得公开投敌是一种叛变行为,但对不自觉的蜕变而产生的阶级立场变化,不可能有明确的认识。在他们的气节观中,也就不可能把立场的转变作为判断忠和逆的一个标准。因此,对起义领袖的蜕变,我们必须严肃地指出他们由此而发生的阶级立场和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的变化,并具体分析这种变化给农民战争带来的后果,但不应把他们和叛徒等同起来,据以贬低其历史功绩。在元末农民战争中,朱元璋确曾发生过多次动摇,这是事实。不过他毕竟没有真正向元朝投降,这也是事实。至正十九年(1359)元将察罕帖木儿攻破宋政权的都城汴梁,二十一年(1361),又攻破山东,“江南震动”,朱元璋在这两年曾两次遣使往察罕军中“通好”、“结援”。察罕帖木儿虽然在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致书朱元璋,“辞婉而媚”,但却扣住他两次派去的使者不还,朱元璋认为此中有诈,因而“姑置不答”。年底,元朝派遣的户部尚书张昶、郎中马合谋、奏差张琏带着授予朱元璋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的宣命诏书到达应天,朱元璋也未接受招降,反而下令逮捕了这三个使者,“至暮,留昶一人,以死囚代之,与马合谋,张琏出聚宝门诛之,以三人首发福建界首示众”二起义农民具有改善生产力的功能有些同志认为,起义领袖的蜕变是历史的必然,朱元璋转化为封建皇帝,建立明王朝,这是按社会发展规律办事,是对农民战争最高任务的完成,是元末农民战争的胜利。因此他们不仅对朱元璋在元末农民战争中的活动全部加以肯定,而且认为朱元璋的历史贡献比刘福通、李自成都要大。这种观点也是无法令人赞同的。封建社会的农民,没有科学的世界观,是不可能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也根本不可能产生按社会发展规律办事的主观动机。就以客观效果而言,起义领袖的蜕变,也决不是什么按社会发展规律办事,恰恰相反,它是与社会发展规律背道而驰的。众所周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在封建社会,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产生以前,封建的生产关系虽然有与生产力的性质相适合的一面,但它与生产力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却是始终存在的,只不过这种矛盾是时而缓和时而激化而已。这种矛盾,表现为封建土地所有制与生产过程个体性质之间的矛盾,因而也表现为阶级矛盾即封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在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之下,地主、贵族和皇帝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农民则很少或完全没有土地,只得用自己的工具去耕种地主、贵族和皇室的土地,将收获物的五成、六成、七成甚至八成以上交给地主、贵族和皇室享用。此外,农民还必须为封建统治阶级负担繁重的赋税,从事无偿的劳役。在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农民没有人身自由,没有任何政治权利,过着极端贫穷困苦的奴隶式的生活。地主阶级这种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了农民的极端贫困和落后,严重地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既是农民和地主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也是这种封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激化的产物,它的历史作用就在于改造封建的生产关系,缓解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在农民战争中,起义领袖越是广泛地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壮大起义队伍,对地主阶级和封建王朝进行有力的冲击,对腐朽的封建生产关系进行有力的扫荡,解除或减轻农民所遭受的封建压迫和剥削,就是越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但是,起义领袖的蜕变,却改变了斗争的方向,削弱了对地主势力的打击,对腐朽的封建生产关系的扫荡,并反过来保护地主阶级和封建生产关系,这就不能说是按社会发展规律办事了。利用农民起义的力量重建封建王朝,这是地主阶级改朝换代策略的完成,并不是农民战争最高任务的完成。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是封建社会的两个基本阶级,他们在经济上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这种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决定了他们在政治上也必然是互相对立的。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和强化他们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剥削欲望,必然要加强政治上的统治,强化封建统治制度,来压迫农民。农民为了摆脱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不能不起来斗争,以反抗地主阶级经济上、政治上的剥削和压迫。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农民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暴力革命,它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农民反对封建的剥削者和封建的压迫者,改变他们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愿望。元末农民战争也不例外。虽然这场战争是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发展的历史条件之下爆发的,带有民族斗争的色彩,起义农民曾提出“复宋”的口号,但这不过是作为反对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斗争手段来使用,并不等于说广大起义农民的斗争目标,是希望在推翻元朝政权之后重建汉族地主的封建王朝。因为就在提出“复宋”口号的同时,起义农民还提出了“摧富益贫”的口号,他们的斗争矛头不仅指向以蒙古贵族为首的元朝政府,也指向汉族地主。起义军所到之处不仅“杀守令,据城邑,”朱元璋早在渡江之前即已开始走上封建化的道路,渡江之后封建化的步伐迅速加快。就在这个蜕变的过程中,他逐步突出民族斗争以取代阶级斗争,改变斗争的方向,削弱对地主阶级的打击。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平周榜》的发布,标志着他已彻底变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此后他就把保护地主阶级,使之“永保乡里,以全室家”至于说朱元璋的历史贡献比刘福通、李自成都大,那更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说法。朱元璋的政治生涯经历起义领袖和封建帝王两个不同的阶段。要比较他与刘福通、李自成的历史贡献,只能以农民战争期间的活动为限,至于他登基以后的活动只能同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的活动去比较,而不能拿来同刘福通、李自成的活动相比较,因为性质不同的事物是无法进行比较的。如果就农民战争中的活动来比较,朱元璋的作用和贡献不仅比不上李自成,也比不上刘福通。刘福通是元末农民战争的发动者和组织者,他首举义旗,为尔后的群雄并起包括朱元璋的起义开辟了道路。他组织并率领北方红巾军,转战中原大地,吸引了大部分的元朝官军和地主武装,使之“不能以匹马、只轮临江左”,为朱元璋起了“捍蔽”三关于所起的历史贡献对朱元璋在明朝开国时期的活动,也有一些同志持否定态度。有的同志认为,朱元璋做皇帝,既然是元末农民战争彻底失败的一个标志,那么他在明朝开国时期的活动就应该全部否定。还有的同志认为,明朝已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封建帝王的活动无不反映当时地主阶级日趋腐朽的特点,一般总是起着强化封建生产关系、阻碍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反动作用,基本上不值得肯定。如此说来,朱元璋在明初的活动,就没有什么功绩可言了。这样评价朱元璋在明初的活动,并不符合历史主义的观点。历史主义要求我们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历史人物的活动。斯大林指出:“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显然,没有这种观察社会现象的历史观点,历史科学就无法存在和发展,因为只有这样的观点才能使历史科学不致变成偶然现象的糊涂帐,不致变成一堆荒谬绝伦的错误”朱元璋在元末农民战争中是一个农民起义领袖,作为农民阶级的政治代表,判断他的历史功绩,主要应该根据他在农民战争过程中的实践,即看他对发展壮大起义队伍,对打击地主阶级和封建生产关系所起的作用。但是,当朱元璋登上明王朝的帝位之后,成为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我们就不应该再用农民起义领袖的标准而只能用封建帝王的标准来衡量他的活动。此时,大规模的阶级斗争风暴已经过去,他所面临的任务是借助农民战争所造成的阶级关系的局部变动和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调整生产关系,安定社会,发展生产,促进历史的进步,我们主要只能根据他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来判断他的历史功绩。由于蜕变问题就全盘否定朱元璋当皇帝时的贡献,这种做法显然是违背历史主义观点的。研究历史问题,必须紧紧抓住“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这个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才有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同样,评价历史人物的活动,也必须进行具体的分析。在封建社会的后期,整个地主阶级已经趋于腐朽,不再具有封建社会前期他们的前辈那种心胸开阔,雄才大略、生气蓬勃的气魄。此时的封建帝王,明显地反映出地主阶级的这种腐朽性,他们所进行的各种社会活动,特别是强化封建专制统治的活动,也就带有特别残暴的特点,因而不能不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但是出于每个帝王个人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地主阶级的腐朽性在他们身上的反映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会出现某些社会比较安定、经济比较繁荣的时代,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仍有程度不同的发展。所以,同是封建社会后期的帝王,情况不尽相同,不仅这个帝王与那个帝王的历史作用可能大不相同,就是同一个帝王,他这一方面的活动与另一方面的活动所起作用也可能大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去做认真的具体的分析,否定其当否定者,肯定其当肯定者。只是由于他们都是封建社会后期的帝王,就认为他们全都起着阻碍社会进步,历史发展的反动作用,通通加以否定,这种简单片面的做法,是不可能对历史人物作出正确的评价的。四谈过对朱元璋评价中一些理论原则问题的认识,下面就可以具体地分析他一生的功过问题。朱元璋的一生,功过是非是十分鲜明的。在元末农民战争时期,他的主要功绩有二。首先,发展壮大郭子兴部的起义队伍,推翻了元朝腐朽统治。元朝统一全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曾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蒙古贵族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不仅推行野蛮的民族压迫和歧视政策,而且把蒙古原来落后的劳动力占有形式和剥削方式,强行推广到封建经济高度发达的中原和江南地区,把大批人口抑为驱口,把大批民间工匠抑为“系官人匠”,造成了生产关系的某些逆转。此外,元朝统治者初期还曾在中原地区圈占大量土地充作牧场,不耕不稼,专放孳畜。后来,在忽必烈推行“汉法”之后,随着蒙古贵族的封建化,落后的游牧经济逐步被抛弃,但是他们对土地的掠夺却有增无已,大大加速了土地的兼并。这就严重地妨碍和破坏了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到了元末,由于政治的黑暗,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土地的集中,赋役、地租剥削的繁重,加以天灾频仍,“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广大农民连简单再生产都无法维持,社会经济更是衰败不堪。元朝的腐朽统治,已成为生产发展、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推翻它的统治已成为广大人民的迫切愿望。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各支起义军以顽强的斗志,相继歼灭了大量官军和地主武装,给予元朝统治以有力的打击。特别是北方红巾军三路北伐,更从根本上动摇了元朝的统治基础。但在至正二十年(1360年)前后,形势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张士诚、方国珍投降了元朝,陈友谅弑主自立,民心丧尽,小明王、刘福通领导的宋政权和北方红巾军也陷于失败。面对这种严峻的局势,朱元璋虽曾产生过动摇,但最后还是把反元斗争坚持了下来,在次第削平陈友谅、张士诚之后,挥师北上,攻占大都,推翻了元朝黑暗统治,从而为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发展扫除了一大障碍。其次,率领起义群众,沉重地打击了江南地主的势力。元朝末年的江南,是地主势力盘根错节的地区,农民的生活极其困苦,阶级矛盾极端尖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之后,刘福通率领的北方红巾军从淮北杀向河南,此后一直战斗在中原地区。在江南一带活动的,主要是张士诚、方国珍等几支队伍。张士诚、方国珍的部队在起义初期曾对元朝官军和地主武装作战,但后来向元朝投降,停止了反封建斗争。徐寿辉领导的南方红巾军,有一支曾在彭莹玉的率领下,连陷湖广、江西诸地,破昱岭关,进入浙江,攻克杭州,一时造成“江南无地不红巾”朱元璋的蜕变,则是他在元末农民战争中的主要过失。他的蜕变,给农民战争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首先,削弱了对江南地主势力的打击。在蜕变的过程中,朱元璋逐步改变斗争方向,以民族斗争的旗号来阉割反元的阶级斗争内容,抛弃了早先对地主阶级实行的打击政策,改取保护地主阶级的政策。由于这种政策的改变,江南地区地主阶级受到打击的程度就很不平衡。那些较早被他攻占或受到其他起义队伍扫荡的地方,地主阶级受到的打击一般都比较重,而那些晚些时候才归他占领的地方,地主阶级受到的打击就很轻,有的甚至未曾受到触动。因此,在农民战争结束之后,这些很少或没有受到触动的地主分子,在明王朝的扶植和保护之下,势力发展很快,致使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采取措施,予以限制和打击。更严重的是,朱元璋的蜕变,最后导致了元末农民战争的彻底失败。元朝的封建统治虽然被摧毁了,但代之而起的是明朝的封建统治,广大农民仍然处在遭受地主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地位。在明朝开国时期,朱元璋的功绩有三。第一,进一步统一全国,巩固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洪武元年(1368)元朝的统治被推翻之始,到洪武二十年(1387年)出兵平定辽东,降纳哈出,基本上解除了元朝残余势力的威胁。经过长期的努力,除了东北、西北的部分地区和元朝残余势力控制的蒙古之外,基本上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朱元璋制定并推行了一套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积极争取和安抚各地的少数民族,并大力强化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全国的统一局面。第二,加强中央集权,整肃吏治,抑制豪强,稳定政治局势。元末农民战争结束后,地主阶级利用他们战胜起义农民的时机,继续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扩占土地,甚至逃避皇朝课役,向农民转嫁负担。文官武将也承袭元朝官场的腐败风气,擅权枉法贪赃受贿。加上元朝残余势力的威胁和骚扰,明初的政治形势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面对这种局势,朱元璋对国家机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强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朝廷对官吏的控制和对人民的统治。同时,他还大力整顿吏治,并对不法豪强加以抑制和打击。从而使政治局势逐步趋于稳定,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一个安定的环境。第三,调整生产关系,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由于元代生产关系的某些逆转,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蒙汉地主对元末农民战争的血腥屠杀,社会经济遭到了惨重的破坏。朱元璋针对这种状况,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他调整土地关系,鼓励农民开垦荒地,以为己业,培植自耕农经济,调整阶级关系,松驰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释放奴隶,改革匠户制度,允许工匠在服役时间之外自由趋作;整顿赋役,均平负担,奖励农桑,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发展灌溉;限制僧道数量,增加劳动人手。这就大大推动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明朝前期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在明朝开国时期,朱元璋的主要过失则是:首先,拼命扩张皇权,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损害了政治的安定,妨碍了社会的进步。为了确保朱家天下能万世长存,朱元璋极力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大学美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恩施学院《成人护理学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合同权益转让协议书范本
- 《大好河山珍邮大全》课件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项目投资与融资》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食品添加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内部控制》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个人车位转让合同
- 妊娠期心脏病护理措施
- 2024合同模板短期用工劳动合同范本
- 任务二:诗歌朗诵教案 人教版
- 高职院校高水平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方案(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
- 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单元整体设计的实践探究2000字(论文)】
- 全国清华大学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4课《动物的力量-认识高效运算的函数》教学设计
- 2023年江西飞行学院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入团积极分子入团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收购稻草合同范本
- QBT 2739-2005 洗涤用品常用试验方法 滴定分析 (容量分析)用试验溶液的制备
- 气胸护理查房2021
- 五十六个民族之乌孜别克族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