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意识形态教化与整合政治共同体
西方政治哲学的主流传统强调对理性的应用,而对“意识形态”的否定往往是不理性的。将意识形态与某种阶级的局限性或政治上的蒙昧态度联系起来固然有其理由,但若停留于此,却可能造成对于政治本性的最大误解。政治世界具有理性,但政治行动却源于意见。人们能够在共同生活中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创造法规确立彼此间的社会关系和交往模式必定是基于某种人所共有的本质力量,尤其是“理性”概念指称的那种发现和建构世界秩序的能力。然而,政治世界又不完全是理性的,它裹挟了大量的非理性目标和倾向。在政治世界中,理性总是与非理性的东西结合在一起,通过“意见”这种特殊的意识形式影响个人和社会的现实行动。可见,意见是政治社会的基本要素。政治哲学讨论的“意识形态”在本质上就属于意见的范畴,并且通常是指某种包含着对于社会生活整体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规定的意见体系。“意识形态”的存在使社会成员能够分享某些基本共识以协调彼此的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意识形态与语言和社会同样古老。意识形态问题也因此属于政治哲学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在近现代政治哲学中,卢梭和马克思最为敏锐地注意到了意识形态与社会的本质联系,并且正是在他们的接替努力下,意识形态理论才最终取得了科学的形态。尽管他们的有关见解尚未被当代政治哲学充分吸收,但笔者试图在此证明他们的工作事实上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对于我们的时代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的政治哲学方向。一、“理念论”的缺失—理性与意见:意识形态问题的古典语境政治是最古老的人类事务,但只有获得了对于理性的自觉,从而认识到某种超越现成经验的更根本的法则和“善”,政治哲学才会出现。政治哲学必然从理性与特殊经验、意见的对立中诞生。在这方面柏拉图的工作是真正开创性的。他相信世界的原型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永恒的理性秩序。他称这种秩序为“善的理念”,认为人类理性能够通过科学训练认识这一秩序,从而把握事物存在的本质、分寸和尺度。根据柏拉图的观点,城邦全体的幸福在根本上系于一种理性的、观念的力量,凭借理性,人们能够洞察自身的禀赋以及使他们彼此结合的相互需要关系,从而妥善处理城邦的各项事务。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柏拉图特别重视对政治家的数学训练和辩证法训练,因为它们提供了“脱离可变世界……迫使灵魂使用纯粹理性通向真理本身”的阶梯。柏拉图明确指出了理性对于文明世界的奠基地位,这无疑构成了政治哲学的真正开端。但正如黑格尔所见,这一开端本身也包含了理性与现实的深刻矛盾。与苏格拉底相比,柏拉图的“理念论”没有给个人的特殊意见保留应有的位置。苏格拉底清楚地知道“意见”是最基本的精神造物和社会存在,因此也是最基本的政治对象,人是在特殊意见的基础上相互沟通、建立联系,进而完成社会行动的。希腊伦理的真理性,正是通过特殊意见的相互和解才呈现为一种整体性的精神。因此,苏格拉底总是在广场上通过与普通人对话,从人们对于好东西、好生活的特殊意见出发,启发人们认识伦理整体的善。相反,柏拉图对于特殊意见却相当轻视。在他看来,意见本身只是感性的意识和欲望,黑格尔认为,基督教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柏拉图的主要观点,同时又修正了后者轻视特殊意见的立场。基督教因此成为了意识形态政治的主要发明者。根据黑格尔的看法,基督教创造了一套系统化的、具有深刻理性内涵的社会观念,并且为其赋予了一种形象化的语言表现方式,以期变革人心、匡扶世道。在希腊城邦的衰退中,基督教把握到了个体意识这个新的精神向度,它也像柏拉图一样,希望调和个体意识与整体性的伦理生活,然而它诉诸的主要手段却是意识形态教化而非理性思辨。具体而言,基督教意识形态首先肯定了个人的理性精神。圣经《创世纪》认为“神”创造了世界,并按照自身的形象创造人,让亚当为事物命名并管理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表明了世界遵守精神创造的秩序,而每个人自身同样是精神,能够通过自身的观念、语言,为世界建立秩序。其次,通过“原罪”观念即亚当偷吃“智慧果”的故事,基督教又在一定程度上谴责了个人的主观意识,并且要求个人安于尘世中的劳作。基督教宣称,“罪恶生于自觉”,正是自我意识的出现,取消了人与“自然”的统一,使人产生了非自然的意志和欲求,人才开始遭受与世界对立的苦难。从以上论述中不难看出,作为一种政治思想,基督教相当深刻地领会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不仅如此,它还准确地理解了意见的政治意义,并试图通过意识形态动员,实现一种普遍的善政。就此而言,基督教意识形态在西方世界的成功不是偶然的,相比于柏拉图或者任何一种纯粹的理性哲学,基督教对政治社会的认识都更符合后者的本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基督教对“意识形态”的理解又是不充分的。它虽然认识到了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但却没有深入考察其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基督教渴望调和人与人的关系,但却轻视尘世中的交往和行动。因此,宗教所表象的人与世界的和解只能是外在的、彼岸的,既不能给出客观的知识供人征服自然,也不能提供有现实针对性的法律和制度来调解生产关系、促进社会团结。宗教意识形态始终无法真正规范、提升人的现实生活。二、作为社会身份的人—启蒙理性与卢梭的政治意识形态相比于基督教中世纪,现代政治以及相应的启蒙思想具有更鲜明的理性色彩。中世纪晚期的宗教内战经验表明,宗教意识形态过于脱离现实,不但丧失了干预、规范世俗行动的能力,而且自身也被世俗利益俘获,成为现实政治斗争的热心参与者。不仅如此,宣称“受恩”或变得“神圣”只会“导致难以忍受的政治傲慢和对邻人的轻蔑与羞辱”,宗教战争也因此表现得极端残酷。事实上,尽管启蒙思想家们在很多方面存在分歧,但却在总体上对理性持有同样的理解。他们普遍相信运用理性不仅能发现自然界的规律,而且能够摆脱宗教和各种地方性的政治偏见,洞悉社会构成的定律和原理。启蒙政治哲学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霍布斯、卢梭等人的社会契约论。这种新的政治哲学试图仿效实验科学的做法,只不过他们把科学的实验室变成了对自身内在心灵的审察。启蒙思想家多数都宣称自己的思想具有自传性质,用他们的话说:“要统治整个国家的人就必须从自己的内心进行了解而不是去了解这个或那个个别的人,而是要了解全人类……因为这类理论是不容许有别的验证的”;卢梭政治思想在方法上与霍布斯和笛卡儿的差异其实并不大。他对契约论的独特贡献主要在于他清晰地区分了激情和理性的不同政治功能。卢梭承认自然激情构成了政治社会的基础,人们加入社会是为了获得超越于个人的生理独立性的社会力量,以满足他们的生存需要。但是卢梭还意识到激情本身不是社会联合的原则,霍布斯、洛克等契约论者主张的自然权利本身只能是理性的约定。卢梭设想,在人类依靠自然已经不能维持生存而必须采取共同协作的办法时,理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首先,理性使人们认识到了形成“公意”(结成社会的意志)的必要性,因为让渡自身的天然自由,将自身不受约束的权利转让给社会共同体能够提供更强大、可靠的力量来保障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其次,理性揭示了使社会结合稳固、完美的条件,这就是每个人都把自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社会共同体。“如果个人还保留有某些权利,如果在个人与公众之间没有一个能做出裁决的共同上级,如果每个人在某些事情上由他自己裁判,那他很快就会事事都由自己做主,这样一来,自然状态就会继续存在,而结合就一定会变成暴虐的或空有其名的。”然而,必须注意的是,卢梭的政治思想并非仅有理性一个维度。虽然卢梭认为凭借理性,能够推导出构成社会的合法原则,但是在更多时候,他却倾向于对理性的作用保持谨慎态度。卢梭很清楚,政治社会的稳定运行要求确定的制度规范和价值体系,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任何政治社会都具有封闭性,而理性的无限反思则必然会造成对于一个封闭社会的威胁,毕竟维持一个政治社会的稳定的东西不只有理性,还有它特定的历史。不仅如此,在卢梭看来,理性本身也是脆弱的,即便人人都能认识构成社会的理性法则,他们仍然还会按照他们的欲念行事,因为人是感觉的动物。在这一点上,卢梭与大多数启蒙思想家其实存在着分歧,他从来不认为理性、科学足以使人们相互结合在一起,获得安全和福祉。他甚至在《论科学与艺术》中攻击科学“给人们身上的枷锁装点许多花环,从而泯灭了人们对他们为之而生的天然的自由的爱,使他们喜欢他们的奴隶状态”。进言之,卢梭虽然认为社会契约的本质就在于形成一种合乎理性的公意,以指导全体公民认识和追求其共同利益。但是在卢梭看来,形成和运用公意的过程却不能完全听凭每个人的理性裁决。“虽说个别意志在某一点上与公意相一致并不是不可能的,但这种一致至少是不能持久的和不能经常的,因为个别意志由于其本性而总是倾向于偏私,而公益总是倾向于平等。”除此之外,卢梭对政治意识形态的关注还体现在他对“公民宗教”的认识上。虽然批判宗教是启蒙思想的普遍倾向,但卢梭却重申了宗教意识形态的政治作用。在卢梭看来,“宗教是用来达成政治目的的工具”;“立法者利用这种超出一般人的理解力的崇高的说教,把他的决定说成是来自神灵,利用神的权威来约束那些靠人的智慧不能感动的人”。三、意识形态是人类实践的产物虽然基督教和卢梭都在不同程度上注意到了意识形态的政治整合功能,但严格科学意义上的意识形态理论却只能在马克思的时代提出。在马克思以前,意识形态问题的面貌是素朴的,尽管意识形态充斥于政治生活,但多数情况下,它们的起源都被某种神秘的或权威性的东西遮蔽了。人们虽然知道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却很少去思考产生它们的现实基础或实际生活过程。质言之,由于传统意识形态变化缓慢且深入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几乎没有可能提出独立的意识形态问题。现代性的兴起则改变了这一切。在现代社会中,政治意识形态更多地来源于哲学理性的规划,这种意识形态更激进,更少神秘色彩,更自信能够改变世界,但在同样的意义上,它与现实的间距也往往更大。马克思早年在对青年黑格尔派的观察中已经发现了这一问题。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观念论,从理性思维的自我立法能力出发,说明了人对自身文明的创造关系,受其影响,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家普遍断言“观念、想法、概念迄今一直统治和决定着人们的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是观念世界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讲,马克思的全部工作都具有意识形态批判的性质。只不过,早期他批判的对象主要是宗教和哲学意识形态本身,在中后期他则更注重分析特定意识形态(如庸俗经济学)赖以存在的现实基础。而马克思之所以能建立科学的意识形态理论,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论上的转换。要言之,科学的意识形态理论是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一同诞生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通常被视为标志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著作中,马克思做出了他关于意识形态的经典论断:“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甚至人们头脑中模糊的东西也是他们的可以通过经验来确定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因此,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失去独立性的外观。它们没有历史,没有发展;那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卢卡奇曾经提出过一个对于理解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至为重要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清晰的自觉的“阶级意识”只能在资本主义阶段出现。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本身还隐含了对另一个问题的回答,即为什么科学的意识形态理论只能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按照卢卡奇的经典解释,相比资本主义阶段,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各部分的独立性要大得多。“它们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要小得多,要简单得多。商品流通对于全社会生活的作用越小,社会各部分在经济上越是尽可能完全地自给自足。”进而言之,虽然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论述多以批判为主,但实际上他与卢梭一样注意到了意识形态对于社会建构的重要性。阿尔都塞对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发挥就特别突显了这一点。虽然马克思说过,意识形态没有自身的历史或者说它的历史在自身的外部(在实际生活中)。但在阿尔都塞看来,这却并没有否定意识形态在一切历史中的存在。“意识形态的特殊性在于,它被赋予了一种结构和功能,以至于变成了一种非历史的现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大连地区屋顶施工工程设计服务协议
- 篮球抗疫活动主题班会
- 2024年度云计算服务合同标的调整协议3篇
- c 课程设计 排班系统
- 二零二四年度农产品订购合同协议.2篇
- 中考减压课程设计
- 冷墩课程设计
- 2024二次供水业务协议条款明细版B版
- 凤翔泥塑课程设计招聘
- 2024年度城市供水管道建设与维护合同协议书2篇
- 马尔尼菲菌感染患者的护理
- 信用卡纠纷个人民事答辩状(实用范本)
- 导数与微分的历史渊源
- 初中英语阅读-篇章结构强化练习(附答案)
- 融资专项咨询服务合同
- 信用卡起诉答辩状
- 武汉大学大一上学期高数期末考试题
- 食品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员工激励与激励计划
- 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
- 劳务员-岗位技能(劳务员)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