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魏北周时期的长安文化_第1页
论西魏北周时期的长安文化_第2页
论西魏北周时期的长安文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西魏北周时期的长安文化

西汉北宋(公元535-581年)是鲜卑族宇文王朝的两个封建王朝。首都是长安。秦汉时,华夏文化在这里蓓蕾初开、绚丽多姿;隋唐时,中外文化在这里交融,恢宏博大、灿烂辉煌。在秦汉与隋唐之间,西魏北周时期的长安文化似乎显得过于黯淡了,至今尚无专文研究。笔者不揣浅陋,试就该时期的长安文化略加探讨,以求教于读者、方家。长安文化是指以都城长安及其周围如周都镐京、秦都咸阳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文化,史籍中西魏北周时期的长安文化主要表现在下列几方面:学校教育。宇文泰一生戎马倥偬,但他始终重视兴办学校。从零散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西魏的主要官学有国子学、太学以及书学、学东馆等。宇文泰“置学东馆,教诸诸子弟,以深为博士”,后又任樊深为国子博士、太学助教、博士。据《北周六典》综述,北周设太学博士下大夫,六人,正四命。太学助教上士,六人,正三命。小学博士上士,正三命。小学助教中士、正二命。还有书学、算学经书。掌握西魏实权的宇文泰“崇尚儒术”文学。西魏北周的文学是比较发达的,特别是诗,很值得重视。西魏北周最初一批文学家,是以苏绰为首的长安文人学士,其成员包括苏亮、卢柔、唐瑾、元伟、李昶等人。苏绰的建树虽然主要在政治、经济方面,但文彩亦出众,且朴实切中时弊,所以宇文泰针对当时“文章竞为浮华”的不良文风,欲革其弊,“因魏帝祭庙群臣毕至,乃命绰为大诰,奏行之。”从此之后,“文笔皆依此体”。以上这几位文人学士,因为生当战乱岁月、多事之秋,或从政或从军,并非专业文学家,所以没有在文学史上留下宏篇巨著,但他们在西魏北周文坛上的开创之功是不可磨灭的。特别是为文人从政从戎创下了光辉的记录。故史家评论说:“周氏创业’运属陵夷,篡遗文于既丧,聘奇士如弗及。是以苏亮、苏绰、卢柔、唐瑾、元伟、李昶之徒,咸奋鳞翼,自致青紫。”西魏北周最有成就的文学家,当首推庚信,其次是王褒、颜之推。庚信(513—581年),字子山,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人。他“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19岁时任南梁太子萧纲的东宫抄选学士。侯景攻陷台城,庚信逃奔至江陵。梁元帝在江陵即位,任庚信为右卫将军、散骑常侍等职,派他出使西魏。西魏讨平江陵,就将庚信强留在长安。北周孝闵帝时,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史称庚开府。明帝、武帝都“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当时赵王宇文招、滕王宇文逌皆为宇文泰子,明帝、武帝弟)也甚爱好文学并有相当水平,与庚信相友善,“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庚信前期作品,属于宫体诗;后期作品,由于亲身感受到流落他乡的处境,接近江陵被俘百姓的遭遇,因而充满思念故国和乡土的感情。主要代表作有《哀江南赋》、《枯树赋》、《小园赋》、《咏怀》诗二十七首及许多墓志铭。“群公碑志,多相请托”。他撰写的墓志铭同诗赋一样有名。他虽在北周因文才受到青睐,但毕竟那是异国他乡,当怀念江南“故国”时,他的心中就充满惆怅和悲凉,“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这是一篇颇具文彩和感染力的文学佳作。他的《咏怀》诗在南北朝诗歌之中,亦是上乘作品。其水平比昔日内容颓废、单纯追求词句艳丽的宫体诗,不知高超多少倍。王褒字子渊,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祖、父仕梁任高官。王褒“博览史传,尤工属文”。梁武帝喜其才艺,将弟鄱阳王萧恢之女嫁给他为妻。梁元帝即位江陵,王褒甚受重用,官至侍中、吏部尚书、左仆射。西魏攻破江陵,王褒与王克、殷不害等数十数人被俘至长安。后来南方陈朝与北周通好,请求放还王褒、庚信等十人,周武帝把王克、殷不害等放还,唯将王褒、庚信留在长安,甚为重用。“建德以后,颇参朝议,凡大诏册,皆令褒具草。”他原来同梁处士周弘让相友善。经周武帝同意,他赠弘让诗,并致书表白自己的怀旧之情。——弘让在复信中,也尽情抒发了两人分别后的怀念,以及不能再见面的悲叹,“子渊,子渊,长为别矣!握管操觚,声泪俱咽。”颜之推字介,原籍琅邪临沂,东晋时先祖南徙江左,家居建康(今南京)。颜之推仕南梁,梁元帝任为散骑侍郎。江陵被西魏攻占,之推被俘至宏农(今河南陕县),他又趁黄河水暴长,与妻子乘船偷奔北齐。仕齐历任中书舍人、黄门侍郎、平原太守。周武帝灭齐,他又到了长安,到隋初病死。颜之推“有文集三十卷,撰《家训》二十篇,并行于世。”庚信、王褒、颜之推等文学家的入盟长安文坛,顿使长安文化大放异彩。他们的创作实践,促进了南北文风的融合,也促进了北方东西间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庚信,受到上自皇帝、下至普通文人的推崇。周明帝有一首《过旧宫》诗,其风格就是模仿庚信的。赵、滕诸王及李昶等人的诗文,也争相仿效庚信。北周文坛盛行庚信体。而庚信的文学作品,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医学。西魏北周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有姚僧垣和褚该。姚僧垣字法卫,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父姚菩提,仕梁任高平令,善医药,受到梁武帝的信重。侯景之乱后,僧垣赴江陵。梁元帝尝有心腹疾.诸医生主张“宜用平药”。僧垣建议用大黄。梁元帝服用后,因而病愈,大喜,赐钱百万。西魏破江陵,僧垣随于谨至长安。从此成为西魏北周“名冠于一代”的医学家。直到隋开皇三年(583)病死,年85岁。姚僧垣“医术高妙,为当世所推”。金州(今陕西安康)刺史伊娄穆因病还长安,请僧垣治病,自云“自腰至脐。似有三缚,两脚缓纵,不复自特。”僧垣为诊脉,开列三剂汤药。“穆初服一剂,上缚即解;次服一剂,中缚复解;又服一剂,三缚悉除。”但穆两脚疼痛,仍不能行。僧垣“更为合药一剂,稍得屈申”,说“终待霜降,此患当愈。”及至九月遂能起行。大将军贺兰隆患有气疾和水肿,喘息不止,坐卧不安,请僧垣诊治。僧垣看后,开列处方,劝其立即服用,“便即气通,更服一剂,诸患悉愈。”大将军窦集暴感风疾,已失去知觉,几个医生看后都说不可救。家人请来僧垣,僧垣为合汤散,药到病除……僧垣医术高超远闻边陲,“至于诸蕃,咸请托之。”僧垣采拮药方、药物、结合治病经验,著《集验方》12卷,又撰《行记》3卷,行于世。褚该字孝通,原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东晋末,举家迁江左。初仕梁,后归北周,授平东将军等职。武成元年(559),任医正上士。天和五年(570),进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他“尤善医术,见称于时”,为时人所重,并且医德高尚,“但有请之者,皆为尽其艺术。”音乐舞蹈。西晋灭亡后,中原“雅乐”衰落,南方音乐如《清商曲》等得到发展。北方受突厥、鲜卑、西域音乐影响较大。史称“陈、梁旧乐,杂用吴、楚之音;周、齐旧乐,多涉胡戎之伎”宇文泰迎魏孝武帝入关,“乐声皆缺”。恭帝元年(554),“平荆州,大获梁氏乐器,以属有司”,南方乐声传入长安。及建六官(恭帝三年)才下令“制其歌舞”。孝闵帝居位日浅,明帝“虽革魏氏之乐,而未臻雅正”散乐,也称百戏、杂戏,即古代杂伎。武成二年(560)正月初一,北周明帝大会群臣于紫极殿,始用百戏。书画。西魏北周的书法家有王褒、赵文深、冀隽等人。王褒不仅文才出众,还以书法见长。南梁国子祭酒萧子云“特善草隶”,是王褒的姑夫。王褒常去其家,向姑夫学书法,“俄而名亚子云,并见重于世”北周的画家有田僧亮、曹仲达。田僧亮的画“野服柴草,称为绝笔”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