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2022-2023学年初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二模)(文+理)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A.“兴趣”“兴奋”“兴致”“兴味”都是名词。B.“保卫蓝天”“打扫干净”“蓝色国土”“目光犀利”“扫黑除恶”五个短语的类型都不相同。C.“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句的主干是“赵州桥显示智慧和力量”。D.“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清朝留学生可笑的打扮和丑态。2.下列语法知识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在晚秋的田野里,我的足音和着落叶弹唱的主旋律”的主干是“我和着旋律”。B.“工匠精神”“共筑梦想”“绿水青山”“英雄辈出”分别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C.这是睿智的微笑,句中的“微笑”是名词,在句中作宾语。D.“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个女孩子不是学生,而是老师。”这两个句子是转折复句。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蜇伏矫健狙击手坚如磐石矢志不渝B.暮霭松驰订书机仗义执言不可思议C.告罄坐落造假帐责无旁贷开诚布公D.描摹怂恿发祥地心浮气躁稍纵即逝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只有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关系,才能铲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B.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不受俗务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C.央视《经典咏流传》最大的创新点是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结合,有了这种传承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在青少年中开花、生根、结果。D.我国第二艘航母能否早日加入海军编队,取决于科研人员和广大官兵的共同努力。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他上课经常早退,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B.全场的人都打扮得花团锦簇,热切地期盼亲人回家。C.我十分仰慕这位科学家,但当我见到他时,内心却有点诚惶诚恐。D.小王和小明各得其所,一个学习成绩好,一个运动天赋强。6.“倡导全民阅读”,“全民阅读”首次被列入国家层面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国家高度。下边两幅漫画的题目都叫“读书”,请仔细欣赏,任选其中一幅,分析漫画告诉我们的道理。我选幅,它告诉我们。阅读右面图表,在横线上写出调查结论。阅读内容认同率玄幻武侠35.1%时尚娱乐32.5%文学经典15.0%时事先锋17.4%2015年3月,某中学文学社对全校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右表。分析表中内容可知,当前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是:。7.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①_________________,绝知此事要躬行。②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④已是悬崖百丈冰,_________________。⑤音乐能渲染气氛。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奏出的是出征前豪壮的士气;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奏出的是送别的热烈与隆重。8.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他的手很快地一动,往前伸了出来,但因为看不见我站在哪儿,他并没有摸到我。“这是谁?这是谁?”他问着,样子就像是竭力想用他那双看不见的眼睛来看看清楚似的,——多么徒劳而痛苦的尝试啊!“回答我,——再说一遍!”他不容违抗似的大声命令道。“你还想喝点水么,先生?刚才杯子里的让我泼掉了一半。”我说。这是双目失明的罗切斯特跟简·爱之间的对话,是什么原因导致罗切斯特双目失明?随后简·爱做出一个什么决定?二、阅读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隐净山中大雨张孝祥青峰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②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①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②鼍:鼍龙,扬子鳄。③匕箸:羹匙和筷子。1.这首词的词牌应是()A.沁园春 B.水调歌头 C.雨霖铃 D.八声甘州2.对上阕中的景色描写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青嶂”句写山中大雨来临之前风起云涌的情景。B.“山神”句用碧霄龙喻雨,展现山中奇特的景观。C.“电掣”句用金蛇、灵鼍来比喻电闪雷鸣的景象。D.“谁泻”句想象丰富,写出山中大雨的磅礴气势。3.下阕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重约刘廷式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邻舍翁甚贫,有一女,约与廷式为婚。后契阔①中数年,延式读书登科,归乡闾。访邻翁,而翁已死;女因病双瞽”②,家极困饿。廷式使人申前好,而女子之家辞以疾,仍以佣耕,不敢姻士大夫。廷式坚不可曰:“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极雍睦,其妻相携而后能行,凡生数子。延式尝坐小谴③,监司欲逐之,嘉其有美行,遂为之阔略④。其后廷式管干江州太平宫而妻死,哭之极哀。苏子瞻爱其义,以文而美之。(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释)①契阔:高合,聚散,偏指高散.②瞽(gǔ);瞎,眼睛失明。③坐小谴:坐,因。指因过错当小有贬谪。④阔略;寬恕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不敢姻士大夫(2)卒与成婚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廷式坚不可曰:“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3.刘廷式重约使我们想到了也有个人因无书而借书抄书,“不敢稍逾约”还书的经历,请写出这个人的名字及课文的题目。11.名人墙王伟华哥已经来弟家三天了。哥终于支支吾吾,把自己的来意讲明了。弟是将军,是小清河村里走出去的最能的人,也是乡里有名、县里挂号的人。哥是小清河村村支书,早已退了很多年了。退了的哥偏偏不肯安生,喜欢乱操心,家乡的雨季眼看就要来了,小清河就要变成黄水河。河上无桥,村民出行,村里的孩子们来来回回上学又成了问题。哥在新任村支书面前夸下海口,他去省城找他家老三,一定要把修桥的钱给化来。“哥,不是兄弟我不念乡情,我确实有我的难处。家大业大是不差,可向我伸手的地方也多啊……你也这么大年纪了,回去好好跟嫂子过日子吧,折腾啥呢?你一手能翻了咱那穷窝儿的天么?”弟满脸真诚,说得哥红着脸低了头。哥走了……哥没再向弟开过一次口,回家他闷闷地跟新任村支书说:“老三有难处,咱不能难为他。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桥,咱自己修吧。”哥带头把自己存的那点儿养老钱全拿出来,又挨家挨户去动员:再苦不能苦孩子啊。那些心下犹豫的村民也就不再好说什么,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小清河上人欢马叫,热腾腾地忙活起来。没有谁号召,顺其自然,哥成了建桥的大总管,从桥体设计到材料的置备,他都一手操管。七十多岁的老头儿了,驮着背,顶着一头白发,在人声喧嚣的工地上,指挥人,指挥车。有爱开玩笑的年轻人从“嗵嗵嗵”的马达声里冲他大喊:“大爷,我看您有大将军的风度。”工地上噪音太大,哥听不清,但从对方脸上的表情明白些什么。他咧开嘴,笑得憨,也笑得欢,露出黑黑的空牙洞来,额前的一缕白头发在风里一下一下的翻。桥修成,一座漂亮又结实的双孔石拱桥,青石桥体,白沙路面,神气地横跨在小清河上,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村民们到河对岸去种田,不再用肩挑手提,三轮机动车可以开到家门口,孩子们上学不再用大人护送,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就过了河。村里再没有牲畜掉下河淹死这些让人烦恼的事儿了。修了一座桥,把哥累得不轻。原来就的人,身体越发弱下去。他要拄着拐棍才能从家走到桥上看看。夕光晚照中,村里上空的炊烟袅袅地升上天空。牛羊归圈,孩子放学村民扛着工具慢悠悠回家。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大爷好啊。”“大爷爷好。”……每一个过路的人,看到桥头上伫立着的哥,都会恭恭敬敬向哥打声招呼。哥回应着,脸上的笑意久久不去。哥给弟打电话,说小清河上有桥了,小车可以一直开到家门口。哥想弟了,年纪越大,越是牵念。弟却总是那么忙,今天出差,明天开会,一副日理万机的样子。哥便不再说什么,叮嘱几句,挂电话。弟回来时,哥已经缠绵病榻多日。弟不是专程回来看哥的,是回来参加县里的一个活动。县里要树一面名人墙,把全县在全国各地的显要都召集回来,给他们立传扬名,也是对县里的一项宣传。弟说:“这是县里的大事,自己再怎么忙也要回来啊。”是,是该回来。人不能忘本。哥拉着弟的手亲不够。呵,你以为他妈的他们白请我回来啊,每个人都要带着货回来。一个名字刻上去,二十万。弟还是那气度,当将军当惯了,说起话来。二十万块?二十万啊……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抽凉气。二十万块,我们乡下人几家一年不吃不喝也攒不够二十万。我们修桥才花了四万多……花二十万,就为把名字刻到石头里,哥到死也没想明白弟这算的是哪门子帐。1.根据文意,用简洁担当语言补充故事情节。哥找弟筹资修桥,弟①→哥②,桥修成→哥牵念弟打电话,弟借口忙未归→弟③,哥至死不理解弟的心思。2.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3.结合语境,品析文中第③和⑧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⑴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从修辞方法的角度)⑵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抽凉气。(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4.如果让你选择,你认为哥弟中谁的名字更应该刻在名人墙上?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12.记叙文阅读一袋盐张丽钧①1998年,一个做小生意的亲戚送来一袋盐——25公斤的一蛇皮袋子盐呀!他将那一袋子盐扛上楼,“嘭”地卸在他脚边。听到我对着那巨大的一袋盐惊叫,他歉疚地搔着头,眼睛望着别处,闷闷地说:“嫂子慢慢吃吧。”②亲戚走后,我跟我家老徐说:“我的天!他这是想让咱们吃一个世纪吗?”③每次我用盐罐去㧟盐,都要对着那巨大的一袋盐惊叹半天。我跟自己说:“到哪辈子才能将这海量的盐吃完呀?”㧟了一次又一次,可那一大袋盐,似乎半点都不见少。我跟办公室的同事们说:“谁要盐?有人送了我家老大老大一蛇皮袋子盐呢!”大家笑起来,说:“要是别的就帮你吃点,盐嘛,你自己慢慢吃去吧!”④慢慢地,那一大袋子惹得我惊叹不已的盐,竟淡出了我的视线。早就习惯了逛超市不买盐,拿藐视的目光瞥着货架上那可怜的一小袋一小袋盐,对它们说:哼!我家的那袋盐,堪做尔等祖宗;早就习惯了大手大脚地用盐腌咸菜、腌鸡蛋、腌一切能腌的东西,大把抓盐的时候,心里说:守着偌大一座盐山,不肆意挥霍,何其羞愧!⑤时间挺进了21世纪,我们家的盐还有多半袋。我跟老徐说:“我为这一袋盐骄傲!因为它是我们家跨世纪的盐!”⑥大约到了2003年,有一天,我照例举着空盐罐去㧟盐,突然发现那一座盐山竟快被我们吃空了!我急煎煎地把老徐喊过来,拎着那仅剩了一点点盐的空袋子跟他说:“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才五六年的工夫呀,咱们居然吃进去了4斤盐!”老徐幽幽地说:“咱们没吃,时间吃了。”⑦扔掉那个空蛇皮袋子的时候,感慨淹没了我。我问自己:还有什么东西,是时间嚼不动、咽不下的呢?⑧来自那一袋盐的感悟,足以投射我的后半生——我在初见那饱满的一袋盐时,惊叹了又惊叹;我在舍离那个注满空气的盐袋时,感慨了又感慨。但是,我很难回忆起漫长地享用着那袋盐的日子里的点滴心绪。与初始的拥有与懊丧的挥别相比,那中间的漫漫时日仿佛是专门供人忽略的。这事体,具有多么强烈的象征意义!当一个链条(譬如婚姻的链条、事业的链条、生命的链条……)足够长,长到令我们难以看到它的起点与终点,我们茫然面对着那中间环节,除了麻木、淡漠,几乎无事可做。一种稳切安全的占有,偷走了我们所有的忧患与惊奇,我们大把大把地挥霍着那超量的拥有,根本看不到时间对它的蚕食。⑨想起了巴尔扎克的《驴皮记》。主人公瓦朗坦得到了一张神奇的驴皮,它可以帮助主人实现任何愿望,然而,每实现一个愿望,驴皮就会缩小一些,主人的寿命也会随之减缩一些……其实,驴皮的损耗与生命的损耗都属于不可违逆的事件。时间,最是贪吃,万事万物,悉数填入了它无厌的腹中。⑩——你挥霍的手,何时方能被理性的目光蛰痛?——你麻木的心,何时方能被那初始的惊叹与舍离的感慨赐予智慧,因而变得柔软、温煦、顾惜?1.文章的标题有何作用?2.文中写“我很难回忆起漫长地享用着那袋盐的日子里的点滴心绪”,试帮作者找寻点滴心绪。惊叹→_______→_______→_______3.赏析下列语句。我在初见那饱满的一袋盐时,惊叹了又惊叹;我在舍离那个注满空气的盐袋时,感慨了又感慨。4.“我们大把大把地挥霍着那超量的拥有,根本看不到时间对它的蚕食”,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蚕食”的理解。5.文章最后两段有何作用?请对最后一段中的“智慧”做详细解读。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美国少年的精彩16秒孙建勇①2012年4月9日早晨7:25,13岁的杰瑞来和同龄的强尼与校车司机伍德叔叔打过招呼后,坐到了各自的位置上。杰瑞米是卡车司机的儿子,强尼是外科医生的儿子,他们住在美国华盛顿州弥尔顿镇的同一条街上。两人同班,又是好友,每天结伴乘坐“大鼻子”校车上学。②像往常一样,16名学生全部到齐坐好后,司机伍德缓缓启动校车,沿着马路开往学校,一路上,车上16名学生很守纪律,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在第二排的杰瑞米时不时扭头欣赏窗外的景色,坐在第五排的强尼则在听音乐。伍德开车很稳,43岁的他已经有25年的驾龄,技术娴熟。③7:35,校车过了第三街区,前面不远处就是教堂,再转一个弯儿就该到学校了。然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意想不到的危险突然降临。如果不是杰瑞米的机警和沉着,那么,车上的1名司机和16名年仅十二三岁的学生,都将被死神拉进黑名单。究竟发生了什么呢?④7:37,那时,杰瑞米不经意地瞟了一眼驾驶座,不禁大吃一惊。他看见伍德叔叔情况异常:头靠椅背,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双手完全离开方向盘。而校车则向左偏离方向,冲向教堂——这过程有5秒。见此情景,杰瑞米惊呼一声,跳起来冲向驾驶座,抓住方向盘——这过程有3秒。杰瑞米拼尽全力向右转动方向盘,一下,两下,三下……车回原路。踩刹车,车停下,拔钥匙——这过程有8秒。⑤这一切,被车载录像机记录了下来。事后,人们发现,5秒、3秒、8秒,共计16秒,杰瑞米没有丝毫慌乱,也没有丝毫犹豫,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迅捷、熟练,他表现出来的沉稳与其年纪极不相称。⑥千万别以为这是简单的16秒!前5秒,如果杰瑞米没有发现伍德异常,没有准确判断出校车已经失控,那么车上就没人意识到巨大的灾难即将来临,校车将以60千米的时速撞上前面的教堂。中间3秒,如果杰瑞米被吓呆了,或者只知大叫“救命”而不知如何处置,错失关键3秒,校车也会撞上教堂。后面8秒,如果杰端米不懂驾驶、手忙脚乱,那么校车是撞墙还是翻覆,只有天知道。幸运的是,这些假设都被杰瑞米的快速反应否定了。⑦把时间再拉回到现场。校车停下后,车内其他学生没有慌乱,没有乱跑乱叫。杰瑞米迅速跑回自己的座位,拿出手机,拨通报警电话,报告完车上发生的情况后,又到驾驶座旁边查看伍德的情况。伍德非常槽糕,一直翻着白眼,嘴里不断发出粗重的喘气声。这时,杰瑞米的好友强尼过来说:“快给他做CPR!我懂这个,杰瑞米,你帮我。”(CPR是心肺复苏术的缩写。)在杰瑞米的协助下,强尼解开伍德的上衣,熟练地进行胸部按压,直到救援人员赶到。那时已经是7:51。经检查得知,伍德是心脏病突发。幸亏杰瑞米和强尼一直在做CPR,为后来的成功抢救争取了宝贵时间⑧人们不禁要问,两个年仅13岁的小孩儿,在紧急关头为什么能表现得如此冷静而专业呢?其实,这完全得益于他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⑨杰瑞米8岁时,他父亲就开始向他传授卡车驾驶技术和汽车维修技术;9岁时,杰瑞米对他父亲的卡车已经非常了解,并学会了驾驶,只是因为法定年龄未到而没有去考驾照。至于强尼,也是很早就开始向父亲学习医护知识和技巧,CPR的动作要领他在10岁那年就已经完全掌握。美国中小学和幼儿园一直注重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关注死亡,体悟人生,珍惜生命,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均衡发展的人。他们把生命教育渗透在死亡教育、品格教育、健康教育、个性化教育和挫折教育之中,形成了完备的体系。也就是说,从幼儿园起,杰瑞米和强尼就开始接受生命教育,至于意外事故的预防和安全知识,曾是他们接受健康教育时学的最基本的内容。⑩对于杰瑞米和强尼的非凡举动,整个弥尔顿镇的居民都交口称赞,并联名要求华盛顿州政府嘉奖两位小英雄。比尔警宫最有代表性,他自豪地说:“杰瑞米和强尼是整个弥尔顿的骄傲,是当今美国孩子的典范。”1.“美国少年的精彩16秒”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联系上下文,请简要分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踩刹车,车停下,拔钥匙。3.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有何作用?4.本文在情节安排上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5.阅该本文后你获得的最深的一点启示是什么?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三、语言表述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条信息真的骇人听闻吗?①九成以上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超六成10岁以前“触网”,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②在现代人被各种电子屏幕包围而成“屏奴”的当下,这组调查数据凸显了我国“屏奴”群体日益低龄化。在网络世界,很多父母眼里还形同陌路的“摩尔庄园”,却在众多孩子心里扎下了根。③在“庄园”里,小朋友们有着忙不完的活儿:买新衣服、布置居室、赡养宠物、播种蔬菜、打工挣钱,④这不仅消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会误入歧途。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骇人听闻 B.形同陌路 C.赡养 D.消费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① B.② C.③ D.④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病句,请加以修改。四、写作15.按要求作文。春风拂柳,生机勃勃,风中飘过熟悉的气息。泉水边,柳枝曼舞的姿态;月夜下,母亲轻轻的叮嘱;校园中,你我奔跑的身影;踏青时,地域文化的魅力……点点滴滴,记忆依旧。又是春风拂柳时,一切尽在心间,回味无穷。请以“又是春风拂柳时”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B【解析】
试题分析:A项中的“兴奋”显然不是名词,是形容词。故A项错误;B项中的“保卫蓝天”“打扫干净”“蓝色国土”“目光犀利”“扫黑除恶”短语类型依次是:动宾短语、动补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所以五个短语的类型都不相同。C项“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句的主干是: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显示智慧和力量。故C错误;D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清朝留学生可笑的打扮和丑态。故D错误。据此,答案为B。2、C【解析】
A.句子主干是“足音和着旋律”;B.“英雄辈出”是主谓短语;D.“既……又”“不是……而是”是并列复句。故选C。3、D【解析】
A:蜇伏——蛰伏。B:松驰——松弛。C:造假帐——造假账。故选D。4、A【解析】
A.没有语病。B.“以免不受”不合逻辑,可删去“不”。C.语序不当,应调整为“生根、开花、结果”。D.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可把“能否”改为“能够”。5、C【解析】
C.诚惶诚恐: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符合语境。A.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情已经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用在这里程度太深了。B.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用在个人打扮上,不合适。D.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这里用来修饰学习成绩,不正确。6、(1)漫画甲:读书能使我们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帮助我们看到外面更精彩的世界。或: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还要关注窗外事。漫画乙:读死书死读书会束缚住人们的手脚。或:不会活用知识的人是可悲的。(2)中学生热衷于玄幻武侠和时尚娱乐等类作品的阅读,而对经典作品的阅读和时事关注的认同率较低,这说明快餐式阅读在中学生中十分流行。【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学生需要观察漫画内容,并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概括出漫画的内容,思考漫画背后的深刻含义。漫画甲:一个人站在高高的书堆之上向外远望;漫画乙:一个人把自己裹在厚厚的书本之中。通过两幅漫画内容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甲通过读书提高自己,让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乙则让书完全约束住自己。不要死读书,读死书,不要完全相信书。把握主题时,注意理解书与人之间的关系。(2)本题考查提炼表格信息的能力。学生首先要认真分析图表,根据分类和数字表达出的趋势特征,按照要求归纳出两点信息即可。通过表格可知:本题中,当前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是:中学生阅读兴趣比较高的是“玄幻武侠”和“时尚娱乐”类的作品,认同率分别高达35.1%、32.5%;对于“时事先锋”和“文学经典”类书籍,认同率只有17.4%和15.0%。中学生热衷于玄幻武侠和时尚娱乐等类作品的阅读,说明快餐式阅读在中学生中流行。7、纸上得来终觉浅吾将上下而求索人不知而不愠犹有花枝俏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解析】
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愠”“麾”“炙”“羌”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8、罗切斯特冲进火场救疯妻受伤,双目失明。简·爱向罗切斯特表明将永远都不离开他(将与他结婚)。【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本段文字出自小说《简·爱》,这是简·爱跟罗切斯特之间的一段对话。罗切斯特的疯妻放火烧毁了桑菲尔德庄园,罗切斯特为了救她,烧瞎了双眼;这是简爱重返庄园见到罗切斯特时的情形,她随后向罗切斯特表明,她将永远不再离开他。二、阅读9、1.B2.B3.示例:画线句借雨写怀,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这样写言近旨远,物我浑然。【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古代词曲常识的把握。解题时可以根据词牌的分类进行判断。结合平时学习过的词曲,进行对比判断。也可以从选项出发,选择熟悉的词牌进行套用,看是否符合,即可判断得出答案。2.试题分析:考查赏析诗词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诗词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训练的题型,难度不大。解答可以根据试题的要求,从上阕中找出景物描写的语句,分析描写的对象,结合全诗进行分析。B中用“碧雷龙喻雨”的表述错误。“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雷龙”一句并非是用碧霄龙来喻雨,而是说山神有意为他安排的“奇观”,并唤来碧雷之上的云龙。故答案为B。3.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注意作者的情感)。诗词采用了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负和“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10、1.(1)婚姻(结婚、嫁)(2)终于(最终)2.刘廷式坚持不退婚说:“与老人有约定,怎么能因为老人去世,女儿残疾就违背婚约呢?"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含义。“姻”在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通婚;“卒与成婚”意思是最终与他成婚,“卒”是最终的意思。2.此题考查的题文言句子的翻译。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用法特殊的字词,在按照原句的顺序翻译过来之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调整语序即可。此句中的“坚”意思是“坚持”,“不可”在这里意思是不退婚,“以”意思是因为,“岂”意思是难道,语序正常。据此翻译即可。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文中的刘廷式虽然作了官,但并没有失约,可见他是一个讲信用的人,我们在课内《送东阳马生序》的接触到的马生也是这样的一个人,面对家贫无书的困难,借书、抄书,还书“不敢稍逾约”。译文:朝廷命官刘廷式,本为农家子。邻居家老翁很贫穷,有一女儿,与廷式约为婚姻。后离别多年,廷式读书考中进士科,回乡里寻访邻家老人而老人已去世,其女儿也因病而双目失明,家中极为困苦饥荒。廷式托人到邻家重申以前的婚约,而女子的家人以女子的疾病推辞,且以为靠佣耕为生的人家,也不敢与士大夫通婚姻。廷式坚持不退婚说:“因为先前与老人有约定,怎么能因为老人去世、女儿有疾病就违背婚约呢?”最终还是与她成了婚。婚后夫妻关系极为和睦,他妻子要搀扶着才能行走,生了几个孩子。廷式曾因过错而当小有贬谪,监司本欲罢其官,因赞赏他的美德行事,遂宽免了他。后来廷式管理江州太平宫而妻子去世,他哭得很哀伤。苏子瞻(轼)欣赏他的行义,曾专门撰文给以表彰。11、1.①回绝并责怪哥折腾②操管修桥(或出资动员指挥修桥)③带巨款回县为刻名。2.哥身体无比虚弱仍坚持去看桥,表明哥对这座桥感情深厚,表现出哥修桥愿望实现后的喜悦与满足,哥的光辉形象如雕塑一般,定格在村民心中。3.(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新桥修成后小清河驯顺、柔顺的情形,突出了新桥所发挥的重大作用。(2)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形象逼真地表现哥听到弟为留名花那么多钱时的不理解、震惊、心痛、表现出弟的做法对哥的打击之大、伤害之深。4.我认为哥的名字更应该刻上名人墙。哥心地善良,全心全意为村民着想,退休多年操心筹钱修桥;哥慷慨无私,拿出自己全部的养老金用于修桥;哥勇于担当,年老体弱仍一手操管修桥。哥的所作所为,倍受村民敬重。而弟爱慕虚荣,身为将军,不念亲情乡情,不为乡亲办实事。【解析】1.本题是对故事情节的考查。做题时首先要理解全文,再根据题目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故事情节是围绕哥与弟对修桥的不同表现展开。哥找弟筹资修桥,弟回绝并责怪哥折腾;哥操管修桥(或出资动员指挥修桥);弟带巨款回县为刻名;哥至死不理解弟的心思。2.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哥动员大家出资修桥,并亲自上阵带领村民修成了桥.桥修成后,哥虽身体无比虚弱但仍坚持去看桥,表明哥对这座桥感情深厚,表现哥修桥愿望实现后的喜悦与满足,哥的无私形象将像指雕塑一样屹立在人民心中。3.本题是对文中重点句子的赏析。要注意从修辞、表达方式、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赏析,赏析是一定要联系上下文。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②是神态和动作描写,联系全文,联系句意可做以下赏析。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清河比做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新桥修成后小清河驯顺的情形,突出了新桥所发挥的作用之大。②此句是对哥神态和动作的描写,形象逼真地表现哥听到弟为留名花那么多钱时的不理解、震惊与心痛、表现出弟的做法对哥的打击、伤害。4.本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结合所给的句子,联系实际,概括解答。哥哥一心一意为村里修桥办事,慷慨无私;身为将军的弟弟却爱慕虚荣,不念亲情乡情,不肯出一分钱,为村里修桥,却为了上名人墙捐资二十万.由此我认为哥的名字更应该刻上名人墙。哥心地善良,全心全意为村民着想,退休多年操心筹钱修桥;哥慷慨无私,拿出自己全部的养老金用于修桥;哥勇于担当,年老体弱仍一手操管修桥.哥的所作所为,倍受村民敬重.而弟爱慕虚荣,身为将军,不念亲情乡情,不为乡亲办实事。12、1.①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②以小见大,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引出深刻的道理。2.习惯骄傲焦急3.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惊叹”强调了这袋盐的重量之大,“感慨”强调了对注满空气的盐袋的不舍、懊丧之情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思考。4.蚕食是“逐步侵占”的意思,结合自身经历谈。5.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升华情感。“智慧”是面对生活永远充满忧患和惊奇;“智慧”是面对自己所拥有的亦要小心和细致;“智慧”是认知时间于生命的意义;“智慧”是理性的目光和柔软的心灵的结合。【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要把文章标题和文章内容联系起来,二要注意作者所运用的某种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某种感情。“一袋盐”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同时作为本文的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情感。点睛: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具有象征意义。5、语带双关。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兴趣。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要作全面的分析。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2.考查对文章情节和人物情感的梳理。解答此类题,要通读短文,然后根据提示,根据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的情感,一般在文中都有原词可以用,“每次我用盐罐去㧟盐,都要对着那巨大的一袋盐惊叹半天”“早就习惯了逛超市不买盐……早就习惯了大手大脚地用盐腌咸菜、腌鸡蛋、腌一切能腌的东西”“我为这一袋盐骄傲”“然发现那一座盐山竟快被我们吃空了!我急煎煎地把老徐喊过来”,从句中提取即可。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惊叹”强调了这袋盐的重量之大,“感慨”强调了对注满空气的盐袋的不舍、懊丧之情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思考。4.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要结合语境,“蚕食”比喻侵吞他国土地如蚕之食叶,这里是指对盐的逐步侵占,结合自己的实际,谈出对某一事物的逐步侵占即可。5.考查文段的作用。结尾段的作用:结构上:与文章的标题相呼应;内容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此题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升华情感。理解“智慧”含义,结合作者的议论“偷走了我们所有的忧患与惊奇,我们大把大把地挥霍着那超量的拥有,根本看不到时间对它的蚕食”来解答。13、1.杰瑞米在5秒时间内发现了伍德叔叔和校车出现异常危险情况;接着在3秒时间内冲向驾驶座,抓住了方向盘;最后在8秒内控制住车辆并安全停稳车。2.运用三个短句(动作描写),简洁、连贯,表现了杰端米沉着冷静的性格和娴熟老练的驾车技能;同时,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杰瑞米处理险情时的情景,使杰瑞米的形象更加鲜明3.议论。对杰瑞米在紧要关头把握住宝贵的16秒的行为进行解析,通过一组假设判断(或假设句》分析出如果没有杰瑞米这三个环节16秒的恰当处理,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紧承上段进一步说明杰瑞米的机灵、沉着、胆大、心细,并且有熟练的驾车技能的特征,对表现人物形象起到画龙点睛作用。4.示例:第①段中交代“杰瑞米是卡车司机的儿子,强尼是外科医生的儿子”是伏笔,第④⑦⑨段的内容是照应。作用:内容上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更真实可信。5.提示:可以从杰瑞米或强尼在事发现场的表现谈,也可以从杰瑞米、强尼所受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谈,还可以从美国的家庭和学校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等方面谈,所选角度与文章内容一致,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语言通畅即可。【解析】1.要求学生通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文本脉络。写出16秒内做了那些事情即可。结合第四段内容“而校车则向左偏离方向,冲向教堂——这过程有5秒。见此情景,杰瑞米惊呼一声,跳起来冲向驾驶座,抓住方向盘——这过程有3秒。杰瑞米拼尽全力向右转动方向盘,一下,两下,三下……车回原路。踩刹车,车停下,拔钥匙——这过程有8秒。”概括得出:杰瑞米在5秒时间内发现了伍德叔叔和校车出现异常危险情况;接着在3秒时间内冲向驾驶座,抓住了方向盘;最后在8秒内控制住车辆并安全停稳车。2.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结合“踩刹车,车停下,拔钥匙。”分析,连续运用了“踩、停,拔”等动词,生动地刻画了在那8秒中所发生的一切,整个动作过程生动连贯,展现了当时情形的危急,也反映出来杰瑞米的机智,反应速度之快,才能在千钧之际凭借自己学到的应急知识拯救了大家.让读者们身临其境,成功刻画了小英雄的形象。3.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等。在记叙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入一些议论,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夹叙夹议”.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可以起到总起、提示、过渡和总结等作用;还能够具体地记叙事件,充分地抒发感情,而且能直接揭示所写对象的意义。在文中,这段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让读者再一次体会到了这16秒的重要与短暂,也让读者再一次被少年的机警、沉稳所折服。在结构上紧紧地承接上文,使文章紧凑。4.要求学生理解伏笔的含义及作用。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作用: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如第一段内容交代了“杰瑞米是卡车司机的儿子,强尼是外科医生的儿子”,为下文“杰瑞米的16秒操作”埋下伏笔。“强尼是外科医生的儿子”为下文“强尼解开伍德的上衣,熟练地进行胸部按压,直到救援人员赶到。那时已经是7:51。经检查得知,伍德是心脏病突发。幸亏杰瑞米和强尼一直在做CPR,为后来的成功抢救争取了宝贵时间”埋下伏笔。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内容更真实可信。5.答案不唯一。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谈启示。结合“美国中小学和幼儿园一直注重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关注死亡,体悟人生,珍惜生命,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均衡发展的人。他们把生命教育渗透在死亡教育、品格教育、健康教育、个性化教育和挫折教育之中,形成了完备的体系。也就是说,从幼儿园起,杰瑞米和强尼就开始接受生命教育,至于意外事故的预防和安全知识,曾是他们接受健康教育时学的最基本的内容。”可得出:还可以从美国学校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等方面谈启示;结合“杰瑞米8岁时,他父亲就开始向他传授卡车驾驶技术和汽车维修技术;9岁时,杰瑞米对他父亲的卡车已经非常了解,并学会了驾驶,只是因为法定年龄未到而没有去考驾照。至于强尼,也是很早就开始向父亲学习医护知识和技巧,CPR的动作要领他在10岁那年就已经完全掌握。”可得出:从杰瑞米、强尼所受的家庭教育谈启示。三、语言表述14、1.A2.D3.在原句“低龄化”后添加“的趋势”或“的新趋向”。【解析】
1.形同陌路:本来很熟悉的朋友或别的人,因为一些事情而不再联系或交往,如同成为陌生人一般。不合语境。赡养:供给生活所需,特指晚辈供养长辈。不合语境。消费:消磨;浪费。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而消耗物质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2025至2030年中国新维宝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氮磷钾混配复合肥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版高中物理第十二章1波的形成和传播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4
- 2025年初中物理(教师招聘教师资格面试可用)10.2《阿基米德原理》创新实验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 小自考汉语言文学2024年应试对策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药理学考试趋势与建议试题及答案
- 2024美容师考试心理调适与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小学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的全新看点
- 2025年并联无功补偿装置项目合作计划书
- 数字孪生机场数据融合-全面剖析
- (二模)咸阳市2025年高考模拟检测(二)语文试卷(含答案)
- 第四单元 第2课时 三位数加三位数2(连续进位加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融资部业绩考核及奖励办法
-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项讲座
- 2025年交管12123学法减分考试题库及答案
- 环境政策协同效应-第1篇-深度研究
- 2024年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秋季校园招聘15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棚户区改造项目(EPC)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2025年中国军用方舱行业市场集中度、企业竞争格局分析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锅炉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