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学情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山东省学情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山东省学情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山东省学情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山东省学情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学情高一3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西方戏剧的观念与中国戏曲的观念,是迥然有别的。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对戏剧进行了理论总结,写下了著名的《诗学》。他说:“悲剧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中国的戏曲理论,无论是明代的汤显祖还是清代的李渔,阐述的重点都是在演员的演技和唱腔方面,剧本的故事无不处于次要的位置。这种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苏联时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在演出中放弃自我本性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以期最大程度地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他在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这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船下要装小轮子。小轮子必须妥善地装上一层厚橡皮,使船能平稳地滑动……小船要十二个人推着走,用鼓风机向口袋里吹胀了气,以此形成翻滚的波浪……使用的槽是锡制的、空心的,在空心的槽里灌上一半水,摇槽时里面的水便会动荡,发出典型的威尼斯河水的冲击声。”舞台上一切的安排就是要把一个不容怀疑和增减的情节让观众接受。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不是在摹仿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如布莱希特看了梅兰芳表演的《打渔杀家》后写道:“他表演一位渔家少女怎样驾驶一叶小舟,她站立着摇着一支长不过膝的小桨,这就是驾驶小舟,但舞台上并没有小舟……观众这种感情是由演员的姿势引起的,正是这种姿势使得这场行船的戏获得名声。”中西舞台演出的不同,自然也造就了欣赏的异趣。西方看戏剧的观众十有八九是以认知的心态去观赏的。他们努力设身处地地沉浸到剧中去,做一个“事件过程”的偷窥者或目击者。在戏剧的剧场里,观众的神情始终是关注的,观众席上始终是寂静的,大家都在悄悄地“偷看”台上发生的“事件”。观众即使被“事件”触动,也不敢即席发声与伙伴交流,就像在现实中不敢打扰旁人的生活一样。走出剧场,他们感受的焦点在于,评判演员和情节“像”还是“不像”,反思自己“知”还是“不知”。如果“知”了就不再进剧场。西方戏剧以及类似样式的艺术,一般很难吸引没有偏爱的回客。中国观众到剧场里去看戏,与其说看戏曲故事,不如说看演员能力。老练的观众常常不以戏曲故事作为看戏的选择,而以某一个演员的演技作为看戏的选择。中国戏曲剧场中,名演员的折子戏(剧目中最能表现其演技的片断)专场往往比完整的戏曲故事演出更能吸引人。重演技的结果锻炼出了演员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如青年演员能扮演老年、老年演员能扮演青年、男演员能扮演女人(如京剧的梅兰芳)、演员能扮演男人(如越剧的徐玉兰)。这种强调表现力而不重客观真实的舞台准则,是西方戏剧闻所未闻,不敢想象的。(节编自陈伟《中国戏曲点燃布莱希特的理论火花》)材料二:随着中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范围愈来愈广,中国戏剧走出国门的频次逐年增加。在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罗马尼亚锡比乌国际戏剧节等著名国际戏剧节现场,中国戏剧的身影随处可见。通过科技手段丰富表现样式,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交流日益密切,打破了国外,尤其是西方观众将戏曲、杂耍等同于中国戏剧的刻板认知。事实上,当下中国戏剧人正有意识地利用科技手段创新讲述中国文化与民族艺术的方式,并得到国际戏剧界的认可。亮相第二届老舍艺术节的戏剧作品《酗酒者莫非》,根据史铁生作品《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改编,由陆帕执导。与这位波兰导演来华演出的多部作品一样,《酗酒者莫非》的理念、手法均属于欧洲当代文学剧场,影像与心理两个时空的结合方式带出欧洲戏剧大师与中国当代文学碰撞出的火花。另一部在艺术节上登台的戏剧《铸剑》,文本取材自鲁迅同名小说及中国民间传说《干将莫邪》,由波兰知名导演格热戈日·亚日那与中国演员联合创作完成。科技手段是助力中国戏剧走出国门的鲜亮“外衣”,然而究其根本,中国戏剧承载的厚重中国文化与艺术传统才是它能在国外赢得赞誉、获得尊重的根本原因。从1930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访美、1980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经典话剧《茶馆》巡演欧洲,到近几年由陈佩斯、黄盈、赵森等执导的《戏台》《黄粱一梦》《罗刹国》等作品在国外引起的特别关注,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魅力。这些都在提醒中国的戏剧创作者,中国戏剧未来若想在世界戏剧版图上占据重要席位,理应深入民族艺术的核心地带,创排出彰显中国气象和文化气息、有格局、有品质的优秀作品。(摘编自梅生《中国戏剧走出去的思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方戏剧的观念与中国戏曲的观念是存在差异的,西方戏剧更强调客观真实性,中国戏曲则更注重演员的表演。B.西方戏剧的演出不仅要求演员在表演中放弃自我本性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而且舞台布景等安排也讲求仿真效果。C.中国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是建立在惟妙惟肖地摹仿现实细节的基础上,通过演员的表演所传达的,如一支小桨和演员的姿态就能表现出行船。D.西方观众看戏剧神情始终是关注的,努力沉浸于剧中“事件过程”,他们看戏剧常反思自己“知”还是“不知”。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A.中国名演员的折子戏专场比整部戏曲表演更受青睐,是由中国戏曲强调演员的表现力而不重视客观真实的舞台准则决定的。B.中国明代汤显祖、清代李渔与古希腊亚里斯多德都是戏剧理论家,他们在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中西方戏剧的诸多不同。C.西方观众一度认为,中国戏剧与戏曲、杂耍是等同的,但随着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交流日益密切,这一刻板认识正被逐渐打破。D.材料二以《酗酒者莫非》与《铸剑》为论据,论证了中国戏剧只要有意识地利用科技手段讲述中国文化与民族艺术,就能得到国际戏剧界的认可的观点。3.下列材料,不符合中国戏剧表演强调表现力而不重客观真实的舞台准则的一项是()A.《秋江》剧里船翁一支桨和陈妙常的摇曳的舞姿可令观众“神游”江上。中国的演员能用一两个极洗练而又极典型的姿式,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B.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动,‘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C.中国舞台上一般不设置逼真的布景。老艺人说得好:“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D.豫剧《朝阳沟》讲述的是当年的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故事,但我们今天再看依然会为作品中深藏的家国情怀感动不已。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方法。5.结合材料内容,概括分析中国戏剧怎样才能在世界戏剧版图上占据重要席位。【答案】1.C2.A3.D4.①对比论证,如“西方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等,把西方的戏剧和中国戏曲对情节的要求进行对比,写出了两者戏曲的不同。②引用论证,如“悲剧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运用引用论证,引用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强调情节的重要性。③举例论证,如“他在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这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舞台上一切的安排就是要把一个不容怀疑和增减的情节让观众接受”,举苏联时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的细节处理,表明“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5.①利用科技手段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戏剧走向世界,加强与世界戏剧交流;②创造出深入中华民族艺术核心、凝聚厚重文化与艺术传统精髓的优秀作品。【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但这种逼真是建立在惟妙惟肖地摹仿现实细节的基础上”错。原文说的是“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不是在摹仿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他们在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中西方戏剧的诸多不同”错。明代汤显祖、清代李渔的戏曲理论只是中国戏曲理论的代表不能等同,古希腊亚里斯多德的戏剧理论也不能等同西方戏剧理论,选项表述夸大了个人的影响。C.“这一刻板认识正被逐渐打破”错。原文说的是“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交流日益密切,打破了国外,尤其是西方观众将戏曲、杂耍等同于中国戏剧的刻板认知”。D.“只要有意识地利用科技手段讲述中国文化与民族艺术,就能得到国际戏剧界的认可的观点”说法太过绝对。“当下中国戏剧人正有意识地利用科技手段创新讲述中国文化与民族艺术的方式”说明利用科技手段只是一种艺术创新形式。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D.此项讲的是豫剧《朝阳沟》的内容和主题,与中国戏剧表演强调表现力而不重客观真实的舞台准则无关。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①对比论证。如结合“西方戏剧的观念与中国戏曲的观念,是迥然有别的”“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等分析,运用对比论证,把中西方的戏剧对情节的要求进行对比,全面展示两者的不同特点。再如结合“西方看戏剧的观众十有八九是以认知的心态去观赏的。他们努力设身处地地沉浸到剧中去,做一个‘事件过程’的偷窥者或目击者”“中国观众到剧场里去看戏,与其说看戏曲故事,不如说看演员能力。老练的观众常常不以戏曲故事作为看戏的选择,而以某一个演员的演技作为看戏的选择”等分析,把中西方看戏剧观众的心态进行对比,表明中方戏剧追求表现力等。②引用论证。结合“悲剧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分析,运用引用论证,引用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强调情节的重要性。③举例论证。如结合“苏联时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在演出中放弃自我本性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以期最大程度地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他在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这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舞台上一切的安排就是要把一个不容怀疑和增减的情节让观众接受分析,运用举例论证,举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的例子,表明“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再如结合“如布莱希特看了梅兰芳表演的《打渔杀家》后写道:‘他表演一位渔家少女怎样驾驶一叶小舟,她站立着摇着一支长不过膝的小桨,这就是驾驶小舟,但舞台上并没有小舟……观众这种感情是由演员的姿势引起的,正是这种姿势使得这场行船的戏获得名声’”分析,运用举例论证,写布莱希特看了梅兰芳表演的《打渔杀家》后的评价,强调“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①由原文“当下中国戏剧人正有意识地利用科技手段创新讲述中国文化与民族艺术的方式,并得到国际戏剧界的认可”可知,新时代中国戏剧家要利用科技手段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戏剧走向世界,加强与世界戏剧交流。②由原文“科技手段是助力中国戏剧走出国门的鲜亮‘外衣’,然而究其根本,中国戏剧承载的厚重中国文化与艺术传统才是它能在国外赢得赞誉、获得尊重的根本原因”“中国戏剧未来若想在世界戏剧版图上占据重要席位,理应深入民族艺术的核心地带,创排出彰显中国气象和文化气息、有格局、有品质的优秀作品”可知,新时代中国戏剧家要创造出深入中华民族艺术核心、凝聚厚重文化与艺术传统精随的优秀作品。(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种谷的人孙犁1947年6月间,我当记者,跟随树人同志从某县县城出发,到四区检查大生产工作。树人同志说要到村里休息一下,去看望一个老同志。到了老同志家,门上了锁,树人同志去村里找。不久,便搀扶着一个老人回来了。老人开了门,并让秋格牵着牲口到井上饮饮,女孩子有十八岁,身体结实,从破墙上“通”的一声跳过来,从我手里接过牲口去。树人同志贴着老人的耳朵问:“这是谁呀?”老人说:“你不认识她?这是凤儿的大孩子。从她父亲牺牲了,她们就搬到这村来住。家里穷,又是烈属,村里把那房子给了她们。她还有一个兄弟和一个妹妹哩!”老人让饮牲口回来的秋格擀凉面招待我们。坐了一会,树人同志抬头告诉我说:“事变前那些年,我在这一带做秘密工作,这院子就是我那时候的机关,老人是个高小教员,他倾家荡产来帮助革命。我们在这屋里办过列宁小学,专招收那些穷人家的孩子来上夜校,那些孩子们后来就成了这一带革命的根基,现在革命开花结果了,很多人在地方上负重要的责任。那女孩子的母亲叫凤儿,跟着父亲念书,富家子弟来求婚,老人说,那是我们的敌人,都拒绝了,许给了他最喜爱的一个穷学生,我们的同志,叫马信涛。老人后来被捕下狱,受酷刑,双目失明,耳朵受伤,差一点死在狱里。听说信涛在事变以后,参加部队,当团政委,‘五一’那年,在平汉路一次战斗里牺牲了……”向老人报告了一些老同志们的消息后,我还为老人读了文件。老人问了一些具体问题,我敷衍潦草的回答让他很生气,树人同志叫我去帮秋格。我跳过破墙,看到屋里放着些织布纺线的家具,整齐干净。秋格不在屋里,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正坐在地上学纺线。另有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坐在里间炕上,趴着窗台,拿铅笔描画着什么,听见我进去,回过头来笑了一笑。这孩子叫马承志,浓眉大眼,非常神气。我说:“你没有上学?”他说:“我想去当炮兵。”我才看见,他描画的是一本新近战场上使用的各种炮的图样。我正要问他为什么要当炮兵,看见秋格推完了碾子,满头大汗端着半簸箕面回来了。一进门就问:“还没点火?”小姑娘手忙脚乱,赶紧放下纺车往锅里添水,打火烧柴。秋格用手背擦着额角上的汗,笑着说:“同志,你看我们这日子,一个这么小不顶事,一个大些了,什么也不愿意干,整天画那个!”“我觉得我这工作,比你们干的活重要,”男孩子不服气地望着我说,“你叫这位同志说说,穷人怎样才叫彻底翻身?穷人的饭,怎样才能吃得长远?”“那得生产!”女孩子沾手和着面说。“你叫我说,光推碾子捣磨不行,还是先打败敌人要紧!”男孩子说。“你想当兵,想成了疯魔!”女孩子说,“你可别吃饭呀,人家做熟了,你比谁都吃得多!”我问村里给了他们多少地,怎样种法,女孩子说:“我们分了十四亩地,我种。”“耕耨锄耪你全会吗?”“喂!同志,”男孩子笑着说,“你别认识不清了,人家年上当选了劳动英雄哩!”“用着你了!”女孩子瞪了兄弟一眼,接着说,“学哩!今年我种了三亩棉花,二亩花生,再过来,吃花生吧!”吃过饭,起了晌。我们告辞要走,老人同三个孩子一直送我们到村外,树人同志拍着老人的肩头说:“好好保重,我们完全胜利的日子不远了!”老人安稳沉静地说:“那是自然。不然我们苦干了那些年,又苦干了这些年,为的是什么呀!”我们走出很远,孩子才扶了老人回去。这一年秋后,我随军攻打津浦线。这是冀中平原的东北部,地势很洼很平,村落很稀。我们的军队从南北并列的一带村庄,分成无数路向车站进发。我往两边一看,立时觉得,在碧蓝的天空下面,在阳光照射的、布满谷楂秋草的大地上,四面八方全是我们的队伍在行进。只有在天地相接连的那里,才是萧萧的风云,低垂的烟雾。这时还有人在秋草地上牧羊,羊群是那样的洁白和安静,人们丝毫没有惊扰。年轻野战的英雄们背负着云梯、电线、重炮、重机枪。从他们那磨破的裤子,拖带着泥块的鞋子,知道他们连续作战好些日月了。突然有一只野兔奔跑过来,有几个幼小的炮兵连声呼喊起来,我看见其中一个,恰恰就是在老人家遇见的那个男孩子承志!到了冲锋的地点,我听见命令:“过河!”就看见那个小小的炮手——马承志,首先跳进水里,登上了对岸。这孩子跃身一跳的姿势,永远印在我的心里,这是标志我们革命进展的无数画幅里的一幅。在这以前,有他那年老失明的外祖父、在平汉线作战牺牲的马信涛、勤谨生产的姐姐马秋格;从它后面展开的就是我们现在铺天盖地的大进军,和那时时刻刻冲过天空、吱吱作响、轰然爆炸的、我们的攻占性的炮声。(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我”在跟随检查工作时偶然认识了想当兵的马承志,为下文见证马承志成长为一名炮手的全过程做铺垫。B.秋格的父亲牺牲后,其村里考虑到她们作为烈士家属,家庭经济状况也不好,还有弟弟妹妹要照顾,就把村里的房子给了她们住。C.“富家子弟来求婚,老人说,那是我们的敌人”,老人不仅倾家荡产帮助革命,还把自己女儿嫁给革命者,由此可见其思想进步、立场坚定。D.姐弟对“穷人的饭,怎样才能吃得长远”的争论中显出姐姐的不满,但最终证明弟弟的选择是正确的。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树人同志贴着老人的耳朵问”中,“贴”字表明树人同志问话时怕被秋格听到后尴尬,体现了他心思细腻、考虑周到的性格特点。B.小说中对老人家中房间布置的细节描写,以及马承志说秋格当选劳动英雄的语言描写,从侧面描绘了秋格勤劳能干的人物形象。C.“老人安稳沉静”的应答则反映他对革命必胜的信心,“我们走出很远,孩子才扶了老人回去”的细节描写反映出军民鱼水情。D.突然奔跑过来的野兔引得炮兵连声呼喊,反映出他们稚气未脱;而马承志冲锋时的跃身一跳又刻画了他奋不顾身的英勇形象。8.全文没有写种谷子这件事,却以“种谷的人”为标题,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9.本篇小说风格清新自然,有孙犁“诗化小说”的特点。请结合本篇小说具体分析这一风格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6.C7.A8.①概括人物形象。表面上看,老人及其孙女秋格作为农民都是种庄稼的人,这是革命区农民自力更生的写照。②具有象征意义。种谷子象征了老人将革命的种子种在年轻一代心里,革命思想代代相传。“谷子”也比喻那些受到老人思想影响而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群众。9.①以独特的视角来写战争题材。小说中没有正面描写残酷战争场面,而是通过对革命抱有必胜信心的老人、面对行军淡然的牧羊人等形象,展现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②以人物的乐观、活泼、可爱的性格来表现革命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情怀。如马承志与姐姐的对话,老人安稳沉静的回答等话语中都充满对战争胜利的信心。③诗情画意的场景描写。大进军时,“萧萧的风云,低垂的烟雾”等描写都充满诗情画意,让人恍惚似乎并不是在战争。④语言表达上的抒情意味。如“在碧蓝的天空下面,在阳光照射的、布满谷楂秋草的大地上”,色彩明丽,使画面充满诗意。【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见证马承志成长为一名炮手的全过程”错,根据文章“这一年秋后,我随军攻打津浦线”和“我看见其中一个,恰恰就是在老人家遇见的那个男孩子承志”可知,“我”并没有见证承志成为一名炮手的全过程。B.“其村里”错,给房子的是老人的村里,不是秋格的村里。D.“显出姐姐的不满”错,秋格只是笑着调侃自己的日子。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怕被秋格听到后尴尬”错,由原文“老人后来被捕下狱,受酷刑,双目失明,耳朵受伤”可知,是因为老人听力不好,才“贴着老人的耳朵问”。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①“种谷子”运用了象征手法,由表层和象征意义构成。从人物塑造的角度上看,全文主要围绕老人及其家人展开,从表面上看,种谷子是农民的特征之一,符合老人及其家人的身份,文中写秋格种庄稼获得劳模、搞生产支持革命的观点,都与农民这一身份有关。以“种谷的人”为标题,突出人物形象或品质。②从更深层次理解,本文主要人物是“老人”,围绕老人我们可以看到他为革命做的贡献,除了自己支持革命之外,还通过教育让更多的人走上革命道路,把革命思想种在别人心里,这与“种谷子”相类。“谷子”也比喻那些受到老人思想影响而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群众。【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作答此题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小说的选材、小说的主题情感上的诗意美。小说中没有正面描写残酷战争场面,而是在“树人同志拍着老人的肩头说:‘好好保重,我们完全胜利的日子不远了!’老人安稳沉静地说:‘那是自然。不然我们苦干了那些年,又苦干了这些年,为的是什么呀!’”“这时还有人在秋草地上牧羊,羊群是那样的洁白和安静,人们丝毫没有惊扰”等处,通过对革命抱有必胜信心的老人、面对行军淡然的牧羊人等形象,展现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写对革命光明前途的信心;②淡化故事情节,人物描写的诗意美。小说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老人、秋格等人物形象都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反映出人情美。文章以人物的乐观、活泼、可爱的性格来表现革命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情怀。如马承志与姐姐的对话,老人安稳沉静的回答等话语中都充满对战争胜利的信心。③景物描写营造意境的诗意美。如“在碧蓝的天空下面,在阳光照射的、布满谷楂秋草的大地上”描写的景物是秋天晴空下的艳丽平和之景,与残酷的战争构成反差,是景物描写营造意境的诗意美。大进军时,“萧萧的风云,低垂的烟雾”等描写都充满诗情画意,让人恍惚似乎并不是在战争。④诗化语言。作者的语言简洁、优美,充满抒情意味,如“在碧蓝的天空下面,在阳光照射的、布满谷楂秋草的大地上”,色彩明丽,富于诗情画意美。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元年十月辛亥,皇帝即阼,谒高庙。孝文二年十一月晦,日有食之。十二月望,日又食。上语其左右曰:“朕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以灾,以诫不治。今朕下不能理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思之所不及,匄①以告朕。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进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饬其任职,务省徭费以便民。”十三年五月,齐太仓令淳于公有罪当刑。太仓公无男,有女五人。其少女缇萦自伤泣,乃随其父至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愿没入为官婢,赎父刑罪,使得自新。”书奏天子,天子怜悲其意乃下诏曰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欤吾甚自愧。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毋由也。朕甚怜之。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十四年冬,匈奴谋入边为寇,攻朝那塞,杀北地都尉(孙)卬。上乃遣三将军军陇西、北地、上郡,车千乘,骑卒十万。帝亲自劳军,勒兵申教令,赐军吏卒。帝欲自将击匈奴,群臣谏,皆不听。皇太后固要帝,帝乃止。于是以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赤为内史,栾布为将军,击匈奴。匈奴遁走。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欲为省,毋烦民。后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节选自《史记·孝文本纪》)[注]①匄:同“丐”,乞求,这里指恳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子怜悲/其意乃下诏曰/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欤/吾甚自愧B.天子怜悲其意/乃下诏曰/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欤/吾甚自愧C.天子怜悲/其意乃下诏曰/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欤/吾甚自愧D.天子怜悲其意/乃下诏曰/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欤/吾甚自愧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B.即阼,指即位,登基。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封建帝王登阼阶以主持祭祀,后用“阼”代指帝位。C.晦,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朔”。D.崩,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古代社会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天接连显示出灾异现象,孝文帝认为是自己无德所致,希望百官指出自己的过失,并各饬其职,务必减少徭役和费用,以便利民众。B.孝文帝看到缇萦救父的奏书后,深感惭愧,认为人有过错而直接施以刑罚,阻断了人们改过自新之路,于是下诏废除肉刑。C.孝文皇帝十四年冬,匈奴密谋入侵。孝文帝亲自慰劳士兵、训练军队,并率军攻打匈奴,最终匈奴败走。D.孝文帝崇尚节俭,他平常穿厚缯制成的衣服,并严格限制所宠爱的慎夫人的穿衣用度,为天下人做出榜样。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进谏者,以匡朕之不逮。(2)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14.缇萦为什么能感动孝文帝从而救了父亲?请简要分析。【答案】10.D11.C12.C13.(1)还要推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的人,来补正我的疏漏。(2)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继承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露台干什么呢?14.①缇萦父亲是公认的廉洁官吏;②缇萦亲自跟随有罪的父亲到长安;③缇萦愿意罚自己做奴婢,去赎父亲罪行,促使父亲能改过自新。【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皇帝哀怜她的心意,就下诏说:“现在刑法中有三种肉刑,但奸邪犯法的事情不能禁止,过错在哪里呢?不就是我的德薄教化不显著的缘故吗?我深感惭愧。”“其意”是偏正短语,是“天子怜悲”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其咎安在”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其咎在安”语意、结构都完整,其后需断开,“非”修饰后文,表示反问语气,故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晦,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朔’”错。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农历每月的第一天称为“朔”。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并率军攻打匈奴”错。原文“帝欲自将击匈奴,群臣谏,皆不听。皇太后固要帝,帝乃止。于是以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赤为内史,栾布为将军,击匈奴。匈奴遁走”意思是皇帝准备亲自带兵出击匈奴,大臣们出来劝阻,(他)一律不采纳。皇太后坚决拦阻皇帝,皇帝才停止(原来的计划)。孝文皇帝十四年冬并没有亲自率军攻打匈奴。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举”,推举;“匡”,匡正;“不逮”,不足之处。(2)“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判断句式;“奉”,继承;“羞”,有辱于,使动用法;“何以……为”,宾语前置句,“以何……为”,为什么……呢;“台”,活用作动词,建造高台。【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原文“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可知,缇萦父亲是公认的廉洁官吏。②由原文“其少女缇萦自伤泣,乃随其父至长安”可知,缇萦亲自跟随有罪的父亲到长安。③由原文“妾愿没入为官婢,赎父刑罪,使得自新”可知,缇萦愿意罚自己做奴婢,去赎父亲罪行,促使父亲能改过自新。参考译文:孝文皇帝,是高祖排行中间的儿子。元年十月辛亥日,孝文皇帝即位,拜谒高庙。孝文二年十一月最后一天发生了日食。十二月十五日又发生了日食。文帝对左右大臣说:“我听说如果君主不贤德,施政不公平,那么上天就显示出灾异现象,告诫他治理得不好。如今我对下不能很好地治理抚育众生,对上又牵累了日、月、星辰的光辉,以致发生日蚀,我的无德实在太严重了。接到诏令后,你们都要认真想想我的过失,以及你们知道的、见到的、想到的我做得不够的地方,恳请你们告诉我。还要推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的人,来补正我的疏漏。趁此机会,官吏们要整顿好各自所担任的职事,务必减少徭役和费用,以便利民众。”孝文十三年五月,齐国的太仓令淳于公犯有罪行且应当受到刑罚。太仓公没有儿子,有五个女儿。他的小女儿缇萦独自伤心地哭起来,就跟随她的父亲到了长安,上书说:“我父亲为官,齐国地区的人都称赞他廉洁公平,如今犯法应当受刑。我愿意被收入官府为奴婢,来抵赎父亲的刑罪,使(父亲)能改过自新。”(缇萦的)上书送给了皇帝,皇帝哀怜她的心意,就下诏说:“现在刑法中有三种肉刑,但奸邪犯法的事情不能禁止,过错在哪里呢?不就是我的德薄教化不显著的缘故吗?我深感惭愧。现在人们有了过错,还没有进行教育就对其施加刑罚,有的人想要改过向善也没有途径可行。我非常怜悯这些人。刑罚(之重)其至断裂肢体,刻肌刺肤,终身不能恢复,这是多么痛苦而又不道德啊,哪里符合做民众父母的意思呢!应该废除肉刑。”十四年冬天,匈奴密谋入边寇掠,攻打朝那塞,杀死了北地郡的都尉(孙)卬。皇帝就派遣三位将军驻扎在陇西、北地、上郡,(带领)战车一千辆,骑兵十万。皇帝亲自慰劳士卒,训练军队并申明教令,赏赐官兵。皇帝准备亲自带兵出击匈奴,大臣们出来劝阻,(他)一律不采纳。皇太后坚决拦阻皇帝,皇帝才停止(原来的计划)。于是任命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董赤为内史,栾布为将军,(出兵)攻打匈奴。匈奴逃走了。孝文帝从代国来(到京城),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等什么都没有增加,若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放开法禁来便利民众。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露(高)台,召来工匠作预算,造价要值上百斤黄金。文帝说:“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继承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露台干什么呢?”文帝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对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长得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帏帐不准绣彩色花纹,以此来表示俭朴,为天下人做出榜样。(文帝规定)建造他的陵墓霸陵一律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做装饰,就是要节省,不要烦扰百姓。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日,孝文帝在未央宫去世。(节选自《史记·孝文本纪》)(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清凉①寺[唐]温庭筠黄花红树谢芳蹊,宫殿参差黛巘西。诗阁晓窗藏雪岭,画堂秋水接蓝溪。松飘晚吹樅②金铎,竹荫寒苔上石梯。妙迹③奇名竟何在,下方烟暝草萋萋。〔注〕①清凉:这里指五台山,与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同为我国四大佛教圣地。②樅(chuāng):撞击。③妙迹:指清凉寺佛教活动的踪迹。奇名:指高清、名士之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花树夹道、落英缤纷幽僻小径入笔,引领读者同游清凉寺,描绘出五台山清凉寺优美的景色。B.颔联从清凉寺位置入手,写它坐落在青翠的山岭之西,环境优雅,外观雄伟,更加激起读者赏游兴趣。C.颈联写作者在遍赏清凉寺美景之后,又听到松声竹韵与晚风轻摇檐铃的美妙,仿佛置身于有声的画中。D.游赏将终登高远眺,烟雾弥漫笼罩四方,下方芳草丛生,幽僻静美,秀丽的风景使作者内心充满愉悦。16.本诗运用了哪些手法描绘清凉寺幽美秀丽的自然景色?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白描景物,描绘了黄花、红叶、宫殿等自然景物,一副自然淡雅的寺庙景观展现出来。

②景物映衬,通过晨光照进小楼影射出远处雪山的风景,画堂的秋水倒影着蓝色的小溪。

③采用视听结合手段,松声、寺檐上的铃铛声、竹树的摇曳声,声画结合,仿佛让人置身于有声的画图之中。【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颔联……写它坐落在青翠的山岭之西……外观雄伟”错误。“诗阁晓窗藏雪岭,画堂秋水接蓝溪”,诗仙小楼的晨光透过窗户映照着雪山顶,画堂的秋水倒映着蓝色的小溪。可知,颔联是通过景物相互映衬来比对写古寺内的秀丽景色,突出环境的优雅;首联“宫殿参差黛巘西”则是写它坐落在青翠的山岭之西,通过参差宫殿写其外观的雄伟。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首联“黄花红树谢芳蹊,宫殿参差黛巘西”,黄花红叶堆积在芳径上,宫殿错落在黛色的山坡之西。首句以花树夹道、落英缤纷的芳蹊幽径,白描了黄花、红叶、宫殿等自然景物,一副自然淡雅的寺庙景观展现出来,将读者引入清凉古寺。诗歌颔联“诗阁晓窗藏雪岭,画堂秋水接蓝溪”,诗仙小楼的晨光透过窗户映照着雪山顶,画堂的秋水倒映着蓝色的小溪。颔联极写古寺内的秀丽景色,从寺阁的窗口欣赏那白雪皑皑的五台奇峰,“画堂秋水”连着那淙淙而下的溪流,这是眼见。诗歌颈联“松飘晚樅金铎,竹荫寒苔上石梯”,松针随晚风徐徐飘扬,摇曳着湄金铃铛,竹影下的寒苔铺满了石阶。颈联则通过耳闻,采用视听结合手段,进一步描绘古寺的美景、松声、寺檐上的铃铛声交互作响,加之石梯旁竹树的摇曳声,仿佛让人置身于有声的画图之中!整首诗以景物为主题,通过独特的写景手法,以繁杂的色彩和孤崖峭壁的形象,展现了寺庙的壮丽与美丽。(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循循善诱,开场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一种和蔼宽厚的态度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平等、轻松的交谈环境。(2)《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论语·先进》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毋吾以也③.阙秦以利晋④.唯君图之⑤.为国以礼⑥.其言不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毋”“阙”“唯”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稀有且肥沃的黑土地,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一两黑土二两油”,黑土指拥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壤,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适宜耕种的优质土壤资源。黑土土质松软,腐殖质层深厚,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比黄土高数倍。黑土地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和最具生产潜力的土壤,我国东北地区作为北半球仅有的三大黑土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优势区、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不容忽视的是,受不合理耕作方式等因素影响,东北黑土地正在“变薄、变瘦、变硬”,局部地区面临水土流失等问题。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想让黑土地焕发活力,精准把脉、对症下药是关键。东北黑土区土壤类型多,对肥力高、质量好的土壤,采取保育措施,培育土壤使其不退化;由于利用不当、用养失衡引起质量下降的土壤,采用地力提升技术和合理耕作制度提高土壤质量水平;自身存在障碍因素的土壤需靶向治疗、综合施策。总而言之,要根据地形地貌、水热条件、种植制度、土壤问题等因素,抓住重点分区治理。如今,各地不再迁延观望,已经行动起来。“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保护优先、用养结合、绿色发展,一定可以让黑土地重焕生机。18.下列各组词语,能够替换文中横线处词语的一项是()A.不容小觑迫在眉睫有的放矢迁延顾望B.不容小觑燃眉之急有的放矢踌躇不决C.不可忽视迫在眉睫因地制宜迁延顾望D.不可忽视燃眉之急因地制宜踌躇不决19.请将划波浪线的句子改为因果关系的复句并分析改写后句子的表达效果。20.请根据语境分析“稀有且肥沃的黑土地,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一句中“大熊猫”的比喻义,并分析该比喻的相似性。【答案】18.C19.改句:黑土不仅土质松软,而且腐殖质层深厚,因此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比黄土高数倍。效果:改写后的句子逻辑更为明晰,更能突出强调黑土的特点。20.①大熊猫,原指自然界的动物,文中指黑土地稀少珍贵。

②大熊猫珍贵稀有,与黑土地的稀有肥沃相似;大熊猫濒临灭绝,与黑土地受到损害、面临严重问题的特点相似。【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运用近义词的能力。第一处,不容忽视:形容形势危急,即便小事也不能掉以轻心。不容小觑:不能小看,不能轻视他人的能力。不可忽视:重要,不能轻视。此处语境是形容非常重要,不能掉以轻心,所以能替换的成语是“不可忽视”。第二处,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急迫。刻不容缓:形势紧迫,一刻也不许拖延。燃眉之急:形容事态严重情况危急。此处语境是指保护黑土地形势紧迫,一刻也不许拖延,所以能替换的成语是“迫在眉睫”。第三处,对症下药:针对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妥善办法。有的放矢: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目标明确。此处是修饰“黑土地”,所以能替换的成语是“因地制宜”。第四处,迁延观望:心情犹豫而行动迟缓。迁延顾望:因观望他人的态度而犹豫。踌躇不决:犹豫而不能做出决定。此处语境是指各地不再犹豫而行动迟缓,所以能替换的成语是“迁延顾望”。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改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使用关联词“因此”表示因果关系。“黑土土质疏松,腐殖质层深厚”是原因,“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比黄土高数倍”是结果,可以使用关联词语“因此”,改写成“黑土不仅土质松软,而且腐殖质层深厚,因此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比黄土高数倍”。关联词语“因此”的使用,使句子的逻辑更为明晰,更能突出强调黑土的特点,土质疏松,腐殖质层深厚,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比黄土高数倍。【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句子“稀有且肥沃黑土地,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用“大熊猫”比喻“黑土地稀少珍贵”,大熊猫,原指自然界的动物,它数量稀少,它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黑土地稀有且肥沃,大熊猫珍贵稀有,与黑土地的稀有肥沃相似。结合“不容忽视的是,受不合理耕作方式等因素影响,东北黑土地正在‘变薄、变瘦、变硬’,局部地区面临水土流失等问题”可知,黑土地受到损害、面临严重问题,正在“变薄、变瘦、变硬”,水土流失严重。大熊猫濒临灭绝,与黑土地受到损害、面临严重问题的特点相似。(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雉鸡翎是戏曲中的翎子,_____①___,所以俗称“野鸡翎”或“雉毛翎”。雉鸡翎长度大约可达五六尺左右,颜色艳丽,插在头上,确实显明了人物英俊潇洒。翎子功即舞动翎子的技巧,俗称“耍翎子”。头上插翎子,不仅能增加装饰性的美,___②___,通过舞动翎子来表现人物的心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盛兰,他耍翎子功夫极为深厚。在《群英会》中饰周瑜,他下令打黄盖之后,见诸葛亮坐在那里无动于衷,气得咬牙切齿,鲁肃上前劝解时,他郁结在胸,便用掏翎、衔翎的动作来抒发愤怒之情。其实,采用翎子来表达舞蹈动作,早在周朝就很流行了,只不过翎子是拿在手中的。后来,____③__。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令将士们冠插曷鸟羽,以鼓励他们勇猛作战。但在京剧舞台上,用曷鸟羽做翎子太短,演员们就把曷鸟羽换成了长长的雉鸡尾羽,舞动起来煞是好看。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雉鸡翎长度可达五六尺,颜色艳丽,插在头上,确实能显明了戏中人物的英俊潇洒。B.雉鸡翎长度可达五六尺,颜色艳丽,插在头上,确实能凸显戏中人物的英俊潇洒。C.雉鸡翎长度大约可达五六尺,颜色艳丽,插在头上,确实凸显了人物的英俊潇洒。D.雉鸡翎长度可达五六尺左右,颜色艳丽,人物把它插在头上,确实能显明其英俊潇洒。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答案】21.C22.①因为是用野鸡最长的尾羽制成的②而且有助于动作的表演③才将翎子插在头上【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成分赘余,“大约可达五六尺左右”,应删掉“左右”;二是搭配不当,“显明了人物英俊潇洒”改为“凸显了人物英俊的潇洒”。D.“人物把它插在头上,确实能显明其英俊潇洒”除了“显明”搭配不当外,此句还中途易辙,前句主语是“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