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第一章至第七章共7个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全套【答案+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6e8d87c806c65826fcb9cceaaaef8d9/06e8d87c806c65826fcb9cceaaaef8d91.gif)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第一章至第七章共7个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全套【答案+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6e8d87c806c65826fcb9cceaaaef8d9/06e8d87c806c65826fcb9cceaaaef8d92.gif)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第一章至第七章共7个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全套【答案+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6e8d87c806c65826fcb9cceaaaef8d9/06e8d87c806c65826fcb9cceaaaef8d93.gif)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第一章至第七章共7个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全套【答案+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6e8d87c806c65826fcb9cceaaaef8d9/06e8d87c806c65826fcb9cceaaaef8d94.gif)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第一章至第七章共7个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全套【答案+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6e8d87c806c65826fcb9cceaaaef8d9/06e8d87c806c65826fcb9cceaaaef8d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已知豌豆某两对相对性状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其子代遗传因子组成类型及比例如下图,则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类型是()A.AABB×AABbB.AaBb×AaBbC.AABb×AaBbD.AaBB×AABb2.测交后代的种类和比例是由下列哪一项来决定的()A.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B.F1配子的种类和比例C.隐性个体的配子D.显性基因3.为了加深对分离定律的理解,某同学在2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方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D、d)。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积木并记录,直至抓完桶内积木。结果,DD∶Dd∶dd=10∶5∶5,该同学感到失望。你应该给他的建议和理由是()①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②将某桶内的2种配子各减少到1个;因为卵细胞的数量比精子少得多③改变桶内配子的比例,继续重复抓取;保证基因的随机分配和足够大的样本数④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4.孟德尔用豌豆做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不必考虑的是()A.亲本的双方都必须是纯合子B.两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性关系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D.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5.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彩球大小、形状、质地、重量等要一致B.每次抓彩球以前必须摇动小桶,使彩球充分混合C.每次抓彩球,统计的彩球不必放回桶内,重复进行多次即可D.抓彩球时应双手同时进行,最好闭眼6.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7.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中()A.所有的统计结果都等于3∶1B.统计的样本足够大时才符合3∶1C.性状按3∶1的比例出现D.统计的样本越小越接近3∶18.某植物中,抗病和感病是一对相对性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A.抗病株×感病株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9.纯种白色球状南瓜与黄色盘状南瓜杂交,F1全是白色盘状南瓜。F2中已有能稳定遗传的白色球状南瓜1001个,问理论上F2中不能稳定遗传的黄色盘状南瓜有多少个(已知两对性状独立遗传)()A.1001B.2002C.3003D.900910.二倍体水稻的粳性与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已知粳性花粉遇碘呈蓝紫色,糯性花粉遇碘呈红褐色。高茎粳稻与矮茎糯稻杂交,F1均为高茎粳稻。若用F1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方法错误的是()A.将F1的花粉粒用碘液处理,统计蓝紫色与红褐色花粉粒的比例B.让F1与矮茎糯稻杂交,统计后代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比例C.让F1自交,统计自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比例D.让F1自交,统计自交后代中蓝紫色植株与红褐色植株的比例11.在小桶内放两种小球(标有D、d)各20个,从中抓取1个小球,取出前,你估计抓到d小球的概率是()A.1/40B.1/20C.1/10D.1/212.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Ab∶aB∶AB∶ab=1∶2∶3∶4,若该生物进行自交,则其后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为()A.30%B.26%C.36%D.35%13.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杂交时,需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B.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C.杂交时,需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D.人工授粉后,应套袋14.孟德尔通过植物杂交实验,探索遗传规律,他采用了严格的科学方法,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分析问题,提出假说B.“测交实验和结果”——分析问题,寻找规律C.“分离定律的本质”——发现问题,提出假说D.“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分析问题,提出假说15.在家蚕中,蚁蚕(刚孵化的蚕)体色的黑色与淡赤色是一对相对性状,黄茧和白茧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且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两个杂交组合,其子代(足够多)表现型及数量比如表所示,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A.黑色对淡赤色为显性,黄茧对白茧为显性B.组合一子代中杂合白茧黑蚁所占的比例为C.组合一和组合二的子代中白茧黑蚁的基因型相同D.组合二中亲本的基因型和子代的基因型相同16.牵牛花中,叶子有普通叶和枫形叶两种,种子有黑色和白色两种。现用普通叶白色种子纯种和枫形叶黑色种子纯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全为普通叶黑色种子,F1自交得F2,结果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对F2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性状B.F2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3∶1C.F2中与亲本性状相同的个体大约占3/8D.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与枫形叶白色种子个体杂交将会得到两种比例相同的个体17.牡丹的花色种类多种多样,其中白色的不含花青素,深红色的含花青素最多,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瓣颜色的深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若一深红色牡丹与一白色牡丹杂交,就能得到中等红色的个体,若这些个体自交,其子代将出现的花色种类和比例分别是()A.3种,9∶6∶1B.4种,9∶3∶3∶1C.5种,1∶4∶6∶4∶1D.6种,1∶4∶3∶3∶4∶118.如果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并且也知道上述结果是按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那么双亲的基因型是()A.YYRR×YYRrB.YYRr×YyRrC.YyRr×YyRrD.YyRR×YyRr19.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子。需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下列哪项最为简便易行()A.甲×乙B.甲×乙得F1再自交C.甲、乙分别和隐性类型测交D.甲自交,乙自交20.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将纯种的黄色圆粒(YYRR)与纯种的绿色皱粒(yyrr)豌豆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若F2中种子为560粒。从理论上推测表中F2的种子中遗传因子组成和个体数相符的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21.家兔的黑毛与褐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4只家兔甲、乙、丙、丁,其中甲和乙为雌兔,丙和丁为雄兔。甲、乙、丙兔均为黑毛,丁兔为褐毛。已知甲和丁交配的后代全部为黑毛子兔,乙和丁交配的后代中有褐毛子兔。请回答:(1)判断黑毛和褐毛的显隐性,并用符号B和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甲、乙、丁三只兔子的遗传因子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何鉴别丙兔是纯种还是杂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人类的先天性眼睑下垂是显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而先天性鳞皮症是隐性基因(b)控制的遗传病。一个患有先天性眼睑下垂的男子(其父亲正常)与一表现正常的女子结婚,并生了一个先天性眼睑下垂且患先天性鳞皮症的孩子。据此回答问题:(1)写出这个家庭成员的基因型:男子:______,女子:______,孩子:______。(2)这对夫妇能否生出正常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能,请写出正常孩子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3)他们生出不携带任何致病基因的孩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其出现概率是_________。23.豌豆花腋生和顶生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遗传因子B、b控制,下列是几组杂交实验结果。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组合________可判断出豌豆花腋生和顶生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填“顶生”或“腋生”)。(2)组合二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其后代腋生中杂合子比例为________。(3)组合三后代的腋生豌豆中杂合子占________。24.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在一个育种实验中,采用A、B两棵植株进行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实验一:将植株A的花粉粒转移到同一植株的雌花上,授粉后,雌花发育成穗轴上的玉米粒。实验二:将植株B的花粉粒转移到同一植株的雌花上,进行授粉。实验三:植株A的花粉粒被转移到与植株B具有相同的遗传因子组成的另一植株的雌花上进行授粉。上述三组实验所获得玉米粒的颜色如下表所示:(1)在玉米粒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G代表显性遗传因子,g代表隐性遗传因子,则植株A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植株B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实验一的子代中,紫红玉米粒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______。(3)实验一的子代中,紫红玉米粒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25.某校高三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以年级为单位调查了人的眼睑遗传情况,对班级的统计进行汇总和整理,见表:请分析表中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第________组婚配调查,可判断眼睑性状中属于隐性性状的是________。(2)设控制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为a,请写出在实际调查中,上述各组双亲中可能有的婚配组合的遗传因子组成:第一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同学(5号个体)所在家庭眼睑遗传系谱如图所示,试推测3号与4号生一个双眼皮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由子代中AA∶Aa=1∶1,可推知亲代为AA×Aa;由子代中BB∶Bb∶bb=1∶2∶1,可推知亲代为Bb×Bb,故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类型为AABb×AaBb。2.【答案】B【解析】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测交后代的种类和比例可以反映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进而可确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因此,测交后代的种类和比例是由F1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来决定的。3.【答案】A【解析】①使用方块可能使两种积木混合不均匀;③项中桶内配子的比例必须保持1∶1;②项中小桶中配子的数目若过少,不能确保雌雄配子各两种,并且两种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4.【答案】D【解析】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正反交的结果是一样的。5.【答案】C【解析】每次抓彩球,统计的彩球都要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保证桶内两种彩球数量相等,即模拟配子结合之前,产生的雌配子或雄配子数量相等的情境。重复做50~100次,重复次数越多,越接近理论比例。6.【答案】C【解析】分离定律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A、B项中不存在等位基因,D项中未体现分离。7.【答案】B【解析】孟德尔之后,科学家们在继续研究中发现,只有满足大样本即实验群体足够大时,才能够实现孟德尔数理统计的比例关系,越小越偏离,越大越接近。8.【答案】B【解析】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有:一、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个体进行正反交,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对应的为隐性性状;二、性状分离法: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间杂交,子代出现不同于亲代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亲代性状为显性,故选B。9.【答案】B【解析】解题的突破口在F1全为白色盘状,据此可知白色和盘状为显性性状。设两对遗传因子分别为A、a和B、b,则亲本为AAbb与aaBB,F1为AaBb。F2中纯合的白色球状南瓜(AAbb)的概率是,杂合黄色盘状(aaBb)的概率是,所以杂合黄色盘状南瓜理论上有1001÷=2002(个)。10.【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F1中控制高茎和粳稻两对性状的基因型均为杂合,故可用碘液处理F1的花粉粒,并统计蓝紫色与红褐色花粉粒的比例;也可用测交方法,即F1与矮茎糯稻杂交,统计后代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比例;也可用自交方法,即F1自交,统计自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比例;蓝紫、红褐色是花粉遇碘时呈现的颜色,在植株上不表现。11.【答案】D【解析】由于小桶内的D∶d是1∶1,所以从小桶内抓取1个小球,是d小球的概率是1/2。12.【答案】A【解析】该生物产生的配子Ab、aB、AB、ab分别占1/10、2/10、3/10、4/10,故该生物自交后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为(1/10)2+(2/10)2+(3/10)2+(4/10)2=30%。13.【答案】C【解析】杂交时母本要保留雌蕊,否则就不是母本了。14.【答案】D【解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是发现问题,获得数据;“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分析问题,提出假说;“测交实验和结果”是验证假说;“分离定律的本质”是发现规律。15.【答案】C【解析】由组合一中黑色∶淡赤色=3∶1、黄茧∶白茧=3∶1,可知黑色对淡赤色为显性,黄茧对白茧为显性;设相关基因用A、a(体色)和B、b(茧色)表示,则组合一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子代中杂合白茧黑蚁所占的比例为;根据组合二后代的分离比,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后代中白茧黑蚁的基因型为aaBb,而组合一的子代中白茧黑蚁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16.【答案】D【解析】设叶子的形状由A、a控制,种子的颜色有B、b控制,根据F1全为普通叶黑色种子,可判断普通叶、黑色种子均为显性性状,可得F1的基因型为AaBb,其自交过程可拆分为Aa⊗和Bb⊗。因此F1自交后代F2的基因型有3×3=9种,性状有2×2=4种。单独分析叶形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F1自交后代F2中普通叶(显性)∶枫形叶(隐性)=3∶1。F2性状有4种,亲本类型为普通叶白色种子(A_bb)和枫形叶黑色种子(aaB_),分别占F2的3/16和3/16,共占3/8。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bb、2/3Aabb,枫形叶白色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它们杂交后代的情况如下:Aabb+aabb综合起来,后代2/3个体为普通叶白色种子(Aabb),1/3个体为枫形叶白色种子(aabb)。17.【答案】C【解析】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则深红色牡丹基因型为AABB,白色牡丹基因型为aabb,两者杂交所得F1基因型为AaBb,颜色为中等红色。当F1自交时,所得子代有9种基因型,其中有4(AABB)、3(AABb、AaBB)、2(aaBB、AAbb、AaBb)、1(Aabb、aaBb)、0(aabb)个显性基因的个体分别呈现了由深到浅5种不同的颜色,比例分别为1∶4∶6∶4∶1。18.【答案】B【解析】子代中YY∶Yy=1∶1,可推知其亲代的基因型为YY×Yy;子代中RR∶Rr∶rr=1∶2∶1,可推知其亲代的基因型为Rr×Rr,故选B项。19.【答案】D【解析】小麦抗锈病为显性,要判断显性性状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可用测交的方法,但若要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自交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20.【答案】D【解析】F2中YyRR占1/8,约70粒;yyrr占1/16,约35粒;YyRr占1/4,约140粒;yyRr占1/8,约70粒。21.【答案】(1)黑毛(B)对褐毛(b)是显性(2)甲:BB,乙:Bb,丁:bb(3)让丙与乙交配;若后代全为黑毛子兔,则丙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纯种);若后代出现褐毛子兔,则丙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杂种)【解析】(1)由甲黑毛×丁褐毛→全为黑毛子兔,得知黑毛为显性性状,褐毛为隐性性状,且甲为显性纯合子,丁为隐性纯合子。(2)用B、b表示,则甲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丁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乙黑毛×丁褐毛→有褐毛子兔,得知乙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3)丙为黑毛,故其遗传因子组成为BB或Bb,且为雄性。用杂交法来判断其显隐性,丙×乙→观察后代毛色,从而加以分析判断,若子代全为黑色则丙为纯种,反之,丙为杂种。22.【答案】(1)AaBbaaBbAabb(2)能aaBB或aaBb(3)aaBB1/8【解析】(1)根据题目中个体的表现型推断基因型:先天性眼睑下垂男子(A_B_)的父亲正常(aaB_),推测出此男子的基因型为AaB_。他与正常女子(aaB_)结婚,生了一个两病兼患的孩子(A_bb),由此可确定:男子的基因型为AaBb,女子的基因型为aaBb,孩子的基因型为Aabb。(2)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夫妇,可以生出正常的孩子,其基因型为aaBB或aaBb。(3)他们(AaBb、aaBb)生出不携带任何致病基因(aaBB)的孩子的概率为1/2×1/4=1/8。23.【答案】(1)二腋生(2)BbBb23【解析】(1)(2)组合二中,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产生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亲本性状腋生是显性,且双亲均是杂合子Bb,杂交后代个体中BB占14,Bb占12,因此后代腋生中杂合子比例为12÷(14+24.【答案】(1)黄色从实验一可知,植株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紫红玉米粒∶黄玉米粒≈3∶1,说明紫红色是显性性状,黄色是隐性性状(2)GgggGG、Gg(3)2/3【解析】由题意可推知,植株A的遗传因子组成为Gg;实验二为植株B自交,结果为黄玉米粒,可确定植株B的遗传因子组成为gg;实验三中植株A与和植株B具有相同遗传因子的另一植株杂交,得到后代紫红色∶黄色=1∶1,为测交实验,可进一步确定上述遗传因子组成的推断是正确的。实验一所得紫红玉米粒中1/3为GG、2/3为Gg。25.【答案】(1)一单眼皮(2)AA×AA、AA×Aa、Aa×AaAA×aa、Aa×aaaa×aa(3)2/3【解析】(1)三组亲本中,第三组亲子代表现一致,第二组亲子代均有两种性状表现,这两组均无法用于判断性状是隐性。第一组双亲表现一致,而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双眼皮为显性性状,单眼皮为隐性性状。(2)在各婚配组合中,显性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为AA或Aa,隐性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一定是aa。第一组表现相同的双亲的婚配组合可能是AA×AA、AA×Aa、Aa×Aa,因此后代并未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同理可推知第二组婚配组合有AA×aa、Aa×aa,第三组为aa×aa。(3)由遗传系谱图可知,双亲1号和2号均为双眼皮,而女儿5号为单眼皮,则1号、2号遗传因子组成为Aa,5号遗传因子组成为aa,4号遗传因子组成为1/3AA或2/3Aa。4号与3号生一个单眼皮孩子的概率为:2/3×1/2=1/3,生一个双眼皮孩子的概率为:1-1/3=2/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已知人的红绿色盲属X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对d完全显性)。如图中Ⅱ2为色觉正常的耳聋患者,Ⅱ5为听觉正常的色盲患者。Ⅱ4(不携带d基因)和Ⅱ3婚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患耳聋、色盲、既耳聋又色盲的可能性分别是()A.0、1/4、0B.0、1/4、1/4C.0、1/8、0D.1/2、1/4、1/82.下图是两个处于某种分裂状态的细胞图。据图判断它们所处的分裂时期最可能是()A.甲为有丝分裂后期,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乙为有丝分裂后期,甲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甲、乙都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甲、乙都为有丝分裂后期3.某高等动物的卵原细胞内有12对同源染色体,在不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情况下,该动物产生的卵细胞内染色体的组合方式有()A.212种B.()12种C.122种D.12种4.如图是人体性染色体的模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位于Ⅰ区段内基因的遗传只与男性相关B.位于Ⅱ区段内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的表现一致C.位于Ⅲ区段内的致病基因,在体细胞中也可能有等位基因D.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5.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A.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9∶3∶3∶1B.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C.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所有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6.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有白化病又色盲的儿子。下列关于这个孩子的白化病基因和色盲基因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白化病基因只来自父亲,色盲基因只来自母亲B.白化病基因只来自母亲,色盲基因只来自父亲C.白化病基因来自父亲和母亲,色盲基因只来自母亲D.白化病基因只来自父亲,色盲基因来自父亲和母亲7.精子和卵细胞经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在受精卵中()A.细胞核的遗传物质完全来自卵细胞B.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C.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平均来自精子和卵细胞D.细胞中的营养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8.如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5号和11号为男性患者。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一定在常染色体上B.若7号不带有致病基因,则11号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2号C.若7号带有致病基因,10号产生的配子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D.若3号不带致病基因,7号带致病基因,9号和10号婚配,后代男性患病的概率是1/189.祭祖是我国民间的风俗。在一起祭同一祖先的亲缘关系较远的两位男性,其体细胞中碱基排列顺序最相似的DNA为()A.线粒体中的DNAB.常染色体上的DNAC.Y染色体上的DNAD.X染色体上的DNA10.已知白眼为隐性性状,一只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的正确写法为()A.XWYWB.XWYC.XwYD.XYw11.下列关于果蝇中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的平行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基因和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B.减数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同步的C.在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D.在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与基因数目相同12.(2018·济南高一检测)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减数分裂的根本目的是()A.细胞分裂两次B.染色体复制一次C.染色体数目减半D.同源染色体联会13.下列有关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通常表现为世代连续遗传B.该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C.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且表现为交叉遗传的特点D.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一定是患者14.下列关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间期,染色体的复制使细胞核中的基因数目加倍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C.在减数分裂结束时,子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减半D.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决定了基因的行为变化1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时期,则赤道板存在于上一时期的细胞中B.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该阶段没有发生染色体着丝点分裂C.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发生在这一阶段D.若图丙表示某动物睾丸内的几种细胞,则b组细胞分裂时可能出现四分体16.甲、乙两图都是关于果蝇细胞分裂的图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图ac段细胞合成相关的蛋白质B.甲图ce段出现4个四分体C.乙图所示的情况可在甲图的ef段出现D.乙图无染色单体是同源染色体分离所致17.如图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B.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18.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B.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C.受精后,卵细胞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进行得比较缓慢D.受精后的卵细胞能阻止其他精子的进入19.一种鱼的雄性个体不但生长快,而且肉质好,具有比雌鱼高得多的经济价值。科学家发现这种鱼X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D,d,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若要使杂交子代全是雄鱼,可以选择的杂交组合为()A.XDXD×XDYB.XDXD×XdYC.XDXd×XdYD.XdXd×XDY20.某生物体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A′BB′,那么该生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可能的走向是()A.走向两极的均为A与B′B.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C.A与A′走向一极,B与B′走向另一极D.走向两极的均为A,A′,B,B′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21.以下是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雌性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图甲所示细胞内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2)图丙所示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其染色体变化对应图丁的________段。(3)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图中细胞所示的染色体,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若鉴定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时,需用到__________试剂和__________试剂。(4)若图乙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aB的子细胞,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图丙中一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变为b基因,则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如图是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Ⅱ1和Ⅱ6两者的家庭均无乙病史,则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3)Ⅲ3和Ⅲ1分别与正常男性结婚,她们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到若在妊娠早期对胎儿进行检查,可判断后代是否会患这两种病。①Ⅲ3采取下列哪种措施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Ⅲ1采取下列哪种措施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染色体数目检测B.基因检测C.性别检测D.无需进行上述检测(4)如果Ⅲ1与Ⅲ4违法结婚,子女中患病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如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在________段。(2)EF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细胞主要在________段可能发生等位基因分离;导致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出现不同基因的变化可发生在________段。(4)从曲线的________点开始,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单个细胞中可能含两个Y染色体的时期是________段。24.如图甲中Ⅰ表示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域,在该区域上基因成对存在,Ⅱ和Ⅲ是非同源区域,在Ⅱ和Ⅲ上分别含有X和Y所特有的基因,在果蝇的X和Y染色体上分别含有图乙所示的基因,其中B和b分别控制果蝇的刚毛和截毛性状,R和r分别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性状。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的B和b基因位于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区域,R和r基因位于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区域。(2)在减数分裂时,图甲中的X和Y之间有交叉互换现象的是________(填序号)区域。(3)红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4)已知某一刚毛雄果蝇的体细胞中有B和b两种基因,请写出该果蝇可能的基因型,并设计实验探究基因B和b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①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预测结果:如果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刚毛,雄性个体全为截毛,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截毛,雄性个体全为刚毛,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如图是某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的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是____________细胞的形成过程,是在动物的____________中形成的。(2)图中的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图中的⑤表示__________________细胞。(3)图中的①所示的一个细胞能够形成________个⑦所示的细胞。
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Ⅱ3基因型为Dd,Ⅱ4不携带d基因,后代男孩中不可能出现耳聋个体;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Ⅱ5患病(XbY),Ⅰ3为携带者,所以Ⅱ4基因型XBXB∶XBXb=1∶1,后代男孩中色盲的概率为1/2×1/2=1/4。2.【答案】A【解析】甲图中着丝点分裂,在细胞的同一极有同源染色体,应是有丝分裂后期;图乙中着丝点分裂,但细胞的同一极没有同源染色体,应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A正确。3.【答案】A【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卵原细胞内有12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有212种组合,即最终产生的卵细胞内染色体组合方式就有212种。4.【答案】B【解析】位于Ⅱ区段内的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的表现不一定相同。如XaXa与XAYa婚配,后代女性全表现显性性状,男性全表现隐性性状;若XaXa与XaYA婚配,后代女性全表现隐性性状,男性全表现显性性状。5.【答案】D【解析】非等位基因的位置有两种,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另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6.【答案】C【解析】7.【答案】B【解析】受精卵的细胞核内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细胞的营养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绝大多数由卵细胞提供。8.【答案】D【解析】分析遗传系谱图,正常的双亲生了有病的儿子,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设为a)既可以在常染色体上,又可在X染色体上;若7号不带有致病基因,则a位于X染色体上,11号的致病基因来自于1号;若7号带有致病基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0号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3,产生的配子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1/2=1/3;若3号不带致病基因,7号带致病基因,则9号基因型为Aa的概率是2/3×1/2=1/3,所以9号和10号婚配,后代男性患病的概率是1/3×2/3×1/4=1/18。9.【答案】C【解析】Y染色体只能由男性传递给男性,所以为了判断两位男性的亲缘关系,可判断Y染色体上的DNA。10.【答案】C【解析】在书写基因型时,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需标明其位于常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需将性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一同写出,如XwY(白眼雄果蝇)。11.【答案】D【解析】12.【答案】C【解析】经减数分裂所形成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这样经过受精作用才能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13.【答案】D【解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病通常表现为世代连续遗传,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正常女性遗传给儿子的是Xd染色体,男性患者遗传给儿子的是Y染色体,所以正常女性的儿子一定正常。14.【答案】B【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的实质是DNA复制,使其中DNA含量加倍;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不变,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着丝点才发生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结果子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减半;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决定了基因的行为变化。15.【答案】A【解析】赤道板是人为命名的一个概念,指的是细胞中央的平面,并不存在这一结构,故A错误;图乙表示有丝分裂的某阶段,由于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说明着丝点没有分裂,可能为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故B正确;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由于染色体数目是2N,着丝点没有分裂,故位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该时期的后期等位基因分离,故C正确;若丙图表示精巢中细胞,b组细胞染色体数目是2N,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即可能出现四分体,故D正确。16.【答案】D【解析】甲图中ac段表示细胞分裂的间期,间期完成DNA复制和合成相关的蛋白质,A正确;甲图ce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出现4个四分体,B正确;乙图无染色单体且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在甲图的ef段出现,C正确;无染色单体是着丝点分裂所致,D错误。17.【答案】C【解析】图中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每条染色体上均既含A又含a,所以在减Ⅰ过程中这一对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1上的A与染色体2上的a分开。减Ⅱ过程中,染色体1、2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其上的A与a也分开。18.【答案】C【解析】受精前,卵细胞代谢缓慢,受精过程使卵细胞变得十分活跃,然后受精卵迅速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开始个体发育的过程。19.【答案】D【解析】由于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所以雌鱼中不可能出现基因型为XDXD的个体。基因型为XdY的个体产生的两种类型的精子都具有受精能力,不符合题意,故选D。20.【答案】B【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一组非同源染色体走向一极,另一组非同源染色体走向另一极。21.【答案】(1)4AaBb丙(2)第一极体de(3)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二苯胺双缩脲(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1号与2号没有分开(5)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解析】(1)图甲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与母细胞基因型相同,即AaBb。图乙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丙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具有同源染色体。(2)图丙细胞均等分裂,是第一极体,染色体数目变化对应图丁的de段。(3)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图中细胞所示的染色体,需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与蛋白质,鉴定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需用到二苯胺试剂和双缩脲试剂。(4)若图乙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aB的子细胞,其原因最可能是1号与2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没有正常分离。(5)该动物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原因是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22.【答案】(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3)①D因为Ⅲ3的基因型为aaXBXB,与正常男性(aaXBY)婚配,所生孩子都正常②B或C因为Ⅲ1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与正常男性(aaXBY)婚配,所生女孩均正常,男孩可能患病,故应进行胎儿性别检测或基因检测(4)17/24【解析】(1)由系谱图可看出,Ⅱ5和Ⅱ6生出不患病Ⅲ3,可确定甲病是显性遗传病,且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由Ⅱ1和Ⅱ2生育出患乙病的Ⅲ2,可确定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又知Ⅱ1家庭无乙病史,所以致病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Ⅱ5、Ⅱ6患甲病,不患乙病,且Ⅱ6家庭无乙病史,Ⅱ5、Ⅱ6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则Ⅲ3基因型为aaXBXB,该女与正常男性结婚,后代子女均表现正常,所以不需要做任何检测。而Ⅲ1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与正常男性结婚,所生女孩均正常,男孩有可能患病,故应进行胎儿的性别检测(或基因检测)(4)Ⅲ1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出现的可能性都是,Ⅲ4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出现的可能性分别是、。若Ⅲ1与Ⅲ4婚配,仅考虑甲病时,aa×AA或Aa,后代不患甲病的概率是×=,患甲病的概率是1-=;仅考虑乙病时,XBXB或XBXb×XBY,后代患乙病的概率是×=,不患乙病的概率是1-=。综合起来考虑,后代子女不患病的可能性是×=,患病的可能性是1-=。23.【答案】(1)AD(2)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3)CDBC和CD(答BD也对)(4)DFG【解析】AB段,处在间期,此时DNA还没有开始复制,BC段DNA进行复制,CD段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DE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EF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FG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存在于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即AD段。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即CD段。导致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出现不同基因的原因有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基因突变发生于间期,而交叉互换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单个细胞中可能就不含Y染色体。单个细胞中可能含两个Y染色体的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FG段。24.【答案】(1)ⅠⅡ(2)Ⅰ(3)XRYXRXR或XRXr(4)①XBYb或XbYB②让该果蝇与截毛雌果蝇杂交,分析后代的表现型情况③B和b分别位于X和Y染色体上B和b分别位于Y和X染色体上【解析】(1)由题图知,B和b在X、Y染色体上都含有,应位于图甲中的I区域,而R和r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应位于图甲中的Ⅱ区域。(2)减数分裂过程中,X、Y染色体上同源区域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即图甲中的Ⅰ区域。(3)由于控制眼色的基因R、r位于X和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域,所以,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Y,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或XRXr。(4)由于B和b位于图甲中的Ⅰ区域,且刚毛对截毛为显性,所以,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b或XbYB,欲确认基因B、b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可让该果蝇与截毛雌果蝇(XbXb)杂交,依据子代表现型情况分析得出结论。25.【答案】(1)卵卵巢(2)初级卵母次级卵母(3)1【解析】从图中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可以判断这是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一个初级卵母细胞②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④和一个(第一)极体③,一个次级卵母细胞⑤形成一个卵细胞⑦和一个小的(第二)极体⑥,(第一)③极体分裂成两个(第二)极体。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基因的本质》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蛙的成熟红细胞中不含有遗传物质DNAB.自然界中生物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C.HIV的遗传物质是RNAD.噬菌体中的DNA分布在拟核中2.某DNA分子中,胞嘧啶与鸟嘌呤共占碱基总量的46%,其中一条链上腺嘌呤占此链碱基总数的28%,则另一条链上腺嘌呤占此链碱基总数的百分比为()A.46%B.26%C.54%D.24%3.下面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每个DNA分子中通常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B.DNA分子的两条链反向平行C.DNA两条链上的碱基以氢键相连,且A与T配对,G与C配对D.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4.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发现无毒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在小鼠体内分离出了下列哪些类型的细菌()①有毒R型②无毒R型③有毒S型④无毒S型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5.DNA一般能准确复制,其原因是()①DNA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模板②DNA复制发生于细胞周期的间期③碱基互补配对是严格的④产生的两个子代DNA均和亲代DNA相同A.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③6.“人类基因组计划”最新研究表明:人体24条染色体上含有2万到3.5万个基因,这一事实说明()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C.基因是染色体片段D.基因只存在于染色体上7.艾弗里细菌转化实验中,为了弄明白什么是遗传物质,他设计了下列有关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基中有光滑菌落产生的是()A.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细菌B.S型细菌的多糖+R型细菌C.S型细菌的DNA+R型细菌D.S型细菌的多糖+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细菌8.下列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复制时,以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链,两条新链构成一个新的DNA分子,原DNA分子不变B.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是指两个子代DNA分子中,一个是原来的,另一个是新合成的C.DNA分子复制时,分别以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链,每条新链与对应的模板链构成一个新的DNA分子D.如果亲代DNA分子是15N/15N,那么子代DNA分子是15N/15N和14N/14N9.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10条,其中染色体中的DNA用3H胸腺嘧啶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2代,则在形成第2代细胞时的有丝分裂后期,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A.5条B.40条C.20条D.10条10.噬菌体是一类细菌病毒。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若要证明,需用分离出的蛋白质单独侵染细菌,再作观察并分析B.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以噬菌体DNA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C.为确认何种物质注入细菌体内,可用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D.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不含有硫元素11.不能互补配对的碱基有()A.A与TB.T与AC.G与CD.T与G12.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DNA分子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B.每个DNA分子中,碱基数=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C.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若含有30个胞嘧啶,就一定会同时含有30个鸟嘌呤D.DNA分子中每个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含氮碱基13.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关于实验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说明了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说明了R型活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C.说明了R型活细菌是无毒性的D.说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是无毒性的14.在人类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科学家以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在此实验中,用35S、32P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A.DNA,蛋白质B.蛋白质,蛋白质C.DNA,DNAD.蛋白质,DNA15.下列有关核酸与遗传物质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B.有些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C.在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朊病毒除外),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6.下图表示科研人员探究“烟草花叶病毒(TMV)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由此可以判断()A.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离病毒的蛋白质和RNAB.TMV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烟草细胞中C.侵入烟草细胞的RNA转化成了DNAD.RNA是TMV的主要遗传物质17.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8.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下列被标记的部位组合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19.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D.应用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20.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相关的方法与结果正确的是()A.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有放射性,则可能原因是搅拌不充分B.未标记的噬菌体在含32P标记的细菌体内复制三次,其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个体占3/4C.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用以标记35SD.分别用含35S和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出带相应标记的噬菌体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21.为研发一种活性高、半衰期长的新型降钙素(多肽类激素,临床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某科研机构从预期新型降钙素的功能出发,推测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人工合成了两条72个碱基的DNA单链,两条链通过18个碱基对形成部分双链DNA片段,再利用Klenow酶补平,获得双链DNA,过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画出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结构模式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2)在DNA单链合成过程中所需条件除酶、模板和原料外还需要________。(3)Klenow酶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酶,合成的双链DNA有________个碱基对。(4)补平过程遵循________________原则。经测定一条DNA单链中,碱基A∶C∶T∶G的比例为1∶2∶3∶4,则在双链DNA中上述碱基比例为______________。(5)用15N标记该双链DNA,复制1次,测得子代DNA中含有15N的单链占50%,该现象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请分析原因。22.如图甲为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是________(填人名)所做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图解。(2)该实验是在________________(填人名)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的。(3)在对R型细菌进行培养之前,必须先进行的工作是分离、提纯S型细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4)依据上面图解的实验,可以作出________________的假设。(5)为验证上面的假设,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在该实验中加入DNA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培养基只长出________________。(6)通过上面两步实验,仍然不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遗传物质,为此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据此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培养基上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23.(8分)如图为不同生物或生物不同器官(细胞)的DNA分子中(A+T)/(G+C)的比值情况,据图回答问题:(1)猪的不同组织细胞的DNA分子碱基比例大致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三种生物中的DNA分子,热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3)假设小麦DNA分子中(A+T)/(G+C)=1.2,那么(A+G)/(T+C)=________。(4)假如猪的某一DNA分子中有腺嘌呤30%,则该分子一条链上鸟嘌呤含量的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________。24.如图为DNA分子复制图解,请据图回答。(1)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的________(部位),正常进行所需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A′链与________链相同,B′链与________链相同,因此该过程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完全相同,每个子代DNA分子中均保留了其亲代DNA分子的一条单链,这种复制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如经过科学家的测定,A链上的一段(M)中的A∶T∶C∶G=2∶1∶1∶3,能不能说明该科学家的测定是错误的?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以A链的M为模板,复制出的A′链碱基比例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培养基上培养,复制三次后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________,标记的链占全部DNA单链的________。25.如图为细胞内DNA分子的复制简图,请据图回答:(1)图示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___,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酶)的作用。(2)该过程发生的时间为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______。(3)DNA分子复制时,在有关酶的作用下,以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________为原料,按照__________________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4)若亲代DNA分子中A+T占60%,则子代DNA分子中A+T占________%。(5)若将含14N的细胞放在只含15N的环境中培养,使细胞连续分裂n次,则最终获得的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占________,含15N的占________,这说明DNA的复制特点是________,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蛙的成熟红细胞具有细胞核,其中含有遗传物质DNA,A错;自然界中生物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大多数是脱氧核苷酸,少数是核糖核苷酸,B错;HIV的遗传物质是RNA,C正确;噬菌体是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其中的DNA构成的,D错。2.【答案】B【解析】设该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为1链和2链。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得,(G1+C1)%=(C2+G2)%=总(G+C)%,故G2+C2=46%。同理,(A1+T1)%=(A2+T2)%=总(A+T)%,即A2+T2=54%,A1=T2=28%,故A2=54%-28%=26%。3.【答案】D【解析】DNA分子长链结束部位的脱氧核糖上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其他脱氧核糖上连接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4.【答案】C【解析】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只能将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在小鼠体内除可以分离出S型细菌外,还可以分离出R型细菌,C项正确。5.【答案】D【解析】DNA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在解旋后为DNA复制提供两条模板,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DNA复制的准确性,保证了子代DNA是以亲代DNA提供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的。6.【答案】B【解析】人类24条染色体上含有2万到3.5万个基因,说明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B项正确。其他选项无法从题干信息中读出。7.【答案】C【解析】表面光滑的是S型菌落,表面粗糙的是R型菌落。在A、B、D中所利用的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菌落中只有R型菌落,C项中加入了S型细菌的DNA,所以可以使R型细菌进行转化,出现S型菌落。8.【答案】C【解析】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A、B错误,C正确;由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因此如果亲代DNA分子是15N/15N,那么子代DNA分子是15N/14N和15N/14N,D错误。9.【答案】D【解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双链被3H标记,在不含3H标记的培养液中完成第一次分裂后,每条染色体的DNA中一条链有3H标记,另一条链没有标记。在不含3H标记的培养液中进行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半染色体被标记,一半染色体没有被标记。10.【答案】C【解析】该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如果要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需用分离出的蛋白质单独侵染细菌,再作观察并分析,故A正确。噬菌体DNA进入细菌,起到遗传物质作用,病毒无法独立代谢,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故B正确。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故C错。11.【答案】D【解析】碱基互补配对有A-T,G-C,A-U。12.【答案】D【解析】DNA分子中所含的糖是脱氧核糖,不是核糖。13.【答案】A【解析】格里菲思的实验属于体内转化实验,不能证明遗传物质是什么,只能证明S型细菌含有能让R型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14.【答案】D【解析】S是蛋白质的特征性元素,故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而P主要集中在DNA上,故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故选D。15.【答案】C【解析】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DNA是遗传物质;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含有的这种核酸就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总之,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6.【答案】A【解析】由图解可知TMV放在水和苯酚中振荡后,得到了RNA和蛋白质,可见水和苯酚有分离病毒的作用,故A项正确;从图解中不能得出TMV的蛋白质是否能进入烟草细胞,故B项不正确;图解中只能表现出病毒侵染烟草的过程,不能得出RNA转化成了DNA的结论,故C项不正确;实验只能得出RNA是TMV的遗传物质,故D项不正确。17.【答案】C【解析】①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②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③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18.【答案】A【解析】氨基酸的S位于R基中,①是氨基酸的R基。P存在于核苷酸的磷酸基团中,②为磷酸基团,所以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的部位是图中的①②,答案选A。19.【答案】C【解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法,也都没有发生突变和重组,但其设计思路是相同的,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它们在遗传中的作用。20.【答案】D【解析】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有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噬菌体侵染时间过短或过长引起,A错误;未标记的噬菌体在含32P标记的细菌体内复制,不论复制多少次,子代噬菌体都有32P标记,B错误;噬菌体培养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要获得带标记的噬菌体,可先分别用含35S和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C错误、D正确。21.【答案】(1)如图所示(2)ATP(3)DNA聚合126(4)碱基互补配对4∶6∶4∶6(2∶3∶2∶3)(5)不能若为半保留复制,两个子代DNA分别如图1所示,含有15N的单链占50%;若为全保留复制,两个子代DNA分别如图2所示,含有15N的单链也占50%。【解析】(1)画脱氧核苷酸的结构模式图时要注意三部分之间的关系,脱氧核糖处于中心地位。(2)在DNA单链合成过程中所需条件除酶、模板和原料外还需要ATP供能。(3)根据题意,Klenow酶属于DNA聚合酶,合成的双链DNA碱基对为72×2-18=126对。(4)补平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一条DNA单链中碱基A∶C∶T∶G的比例为1∶2∶3∶4可知,互补的另一条链中A∶C∶T∶G的比例为3∶4∶1∶2,则在双链DNA中上述碱基比例为4∶6∶4∶6(2∶3∶2∶3)。(5)由于半保留复制和全保留复制均有可能出现子代DNA中含有15N的单链占50%的情况,故不能说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22.【答案】(1)艾弗里(及其同事)(2)格里菲思(3)DNA蛋白质荚膜多糖(4)DNA是遗传物质(5)R型细菌(6)蛋白质荚膜多糖只长出R型细菌蛋白质、荚膜多糖不是遗传物质【解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是在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前提是分离并提纯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荚膜多糖等物质,并依次观察各种成分的作用,来判断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实验中假设“DNA是遗传物质”,如果加入DNA后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且加入了DNA酶后,DNA被水解,R型细菌就不会发生转化,则能够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是仍不能排除蛋白质、荚膜多糖等物质是遗传物质的可能性,为此还需要设置向R型细菌中加入蛋白质、荚膜多糖的实验,以进一步增强实验的说服力。23.【答案】(1)不同的组织细胞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2)小麦(3)1(4)40%【解析】(1)猪的不同组织细胞中DNA分子碱基比例大致相同,是因为它们由同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来。(2)据图可判断小麦中G+C所占比例最大,在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所以小麦DNA的热稳定性最高。(3)在双链DNA分子中,(A+G)/(T+C)的值均为1。(4)据A+G=T+C=50%,则鸟嘌呤占20%。若所有鸟嘌呤分布在一条链上,则分母缩小一半,一条链上的鸟嘌呤含量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40%。24.【答案】(1)细胞核酶、能量、模板、原料(2)BA半保留复制(3)不能在单链中不一定是A=T,G=C(4)A∶T∶C∶G=1∶2∶3∶1(5)1/41/8【解析】(1)DNA分子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在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存在DNA分子的复制,正常进行DNA分子复制所需要的条件是模板、酶、原料、能量等。(2)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在合成子链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新合成的子链与另一条母链相同。(3)在双链DNA分子中,A=T,G=C,但在单链DNA分子中A与T,G与C不一定相等。(4)在以A链为模板合成的A′链中碱基比例为A∶T∶C∶G=1∶2∶3∶1。(5)不论复制几次,含15N的DNA分子和DNA单链都是2,经复制三次后DNA分子数为8,DNA单链总数为16,因此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1/4,标记的链占全部DNA单链的1/8。25.【答案】(1)DNA复制解旋酶、DNA聚合酶(2)分裂间期(3)脱氧核苷酸碱基互补配对(4)60(5)2/2n100%半保留复制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解析】(1)图示为以亲代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形成子代DNA的过程,所以是DNA复制,该过程需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作用。(2)DNA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3)DNA分子复制以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以亲代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链。(4)若亲代DNA分子中A+T=60%,经过复制后形成的子代DNA分子中A+T=60%。(5)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14N标记的DNA分子在15N的环境中,不论复制多少次,形成的子代的DNA分子中只有2个DNA分子含14N,所有子代DNA分子都含有15N。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基因的表达》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下列哪项是DNA和RNA共同具有的()A.规则的双螺旋结构B.脱氧核糖C.尿嘧啶D.腺嘌呤2.甲(A-T-C-G)是一种单链DNA片段,乙是该片段的转录产物,丙(A-P~P~P)是转录过程中的一种底物。下列有关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的组成成分中均有糖B.乙的水解产物中含有丙C.丙只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D.甲和乙共由6种核苷酸组成3.下列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些RNA可催化细胞内的某些生化反应B.RNA是一种遗传物质C.RNA参与构成核糖体D.RNA参与构成细胞膜4.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不需要参与的是()A.核糖体B.tRNAC.氨基酸D.解旋酶5.已知一段mRNA有30个碱基,其中U和C共有14个,那么转录出该mRNA的一段DNA分子中G和A的数目之和以及该mRNA经翻译而合成肽链时,应脱去的水分子数目分别是(不考虑终止密码子)()A.16和10B.30和10C.16和9D.30和96.如图所示为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必需的两种物质(甲、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信息位于甲上B.乙由三个碱基组成C.甲的合成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D.乙可以转运多种氨基酸7.下列对转运RNA的描述,正确的是()A.密码子共64种,转运RNA共61种,说明有3种密码子不被识别和翻译B.每种氨基酸都可由几种转运RNA携带C.转运RNA能识别所有信使RNA的密码子D.转运RNA转运氨基酸到细胞核8.甲生物核酸的碱基比例为:嘌呤占46%、嘧啶占54%,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比例为:嘌呤占34%、嘧啶占66%,则以下分别表示甲、乙生物正确的是()A.蓝藻、变形虫B.T2噬菌体、豌豆C.硝化细菌、绵羊D.肺炎双球菌、烟草花叶病毒9.下图表示细胞中某种生理过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丙的合成是由甲、乙共同控制的B.甲、乙中共含有A、G、C、T四种碱基C.若甲中发生一个组成单位的替换,丙的结构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D.若a、b上分别有x和y个密码子,丙中最多有(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超级基础的高中数学试卷
- 2025年度客车驾驶员劳动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度国际民间贸易合同模板修订版
- 2025年度车辆租赁合同车辆使用规范合同
- 2025年度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研发保密合同范本
- 环境治理在城市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 2025年度专利文件兼职翻译服务合同规范文本
- 2025年度绿色生态护坡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合同样本
-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不朽的文艺作品》听课评课记录
-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非洲》听课评课记录
- 《大小比较》(说课课件)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 张五常子女和婚姻合约中的产权执行问题
- 口腔粘膜常见疾病
- 校园安全派出所
- 餐厅值班管理培训
- XXXX无线维护岗位认证教材故障处理思路及案例分析
- 2024年浙江省自然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酒店春节营销方案
- 营销管理方案中的定价策略与盈利模式
- 2024年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临沂市高三一模(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试题)物理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