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三宋明理学课件_第1页
岳麓版必修三宋明理学课件_第2页
岳麓版必修三宋明理学课件_第3页
岳麓版必修三宋明理学课件_第4页
岳麓版必修三宋明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课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主要内容:一、儒学危机与三教合一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三、理学的精神价值与弊端请饱览书院的风彩神韵惊叹书院今朝风彩依然。感慨古韵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2、“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3、儒学体系的更新

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国的学说——理学。三教合一(社会动荡不安;受到道、佛教的冲击)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1)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2)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言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并不低。3)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1、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2)主要思想观点A、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B、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3)主要理论著作:朱熹《四书章句集注》4)统治地位的确立:明初2、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2)主要思想主张A、陆九渊:“心即理也”,并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B、王守仁:“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三、宋明理学的影响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2、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残忍的童年

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消极——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积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共同点:

1、内容相同:2、影响相同:A、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B、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不同点: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拓展训练一、单项选择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A、统治者反对儒学

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C、佛教占统治地位

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A、禅宗

B、理学

C、心学

D、道学3、“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A、儒家道德伦理

B、自然规律C、人的良知

D、上天的意志BBA4、下列宋明理学家中,提倡“去人欲,存天理”观念的是A、朱熹

B、程颢

C、周敦颐

D、王守仁5、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思想都是从哪种理论而来的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宋明理学

D、佛教6、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ACC二、材料辨析题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材料1: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材料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3: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材料4: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5: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材料6: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材料1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2、材料2和材料3关于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回答:二、材料辨析题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2、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陆王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3、参考思路:、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