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课件_第1页
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课件_第2页
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课件_第3页
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课件_第4页
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症患者的抗感染治疗西夏院ICU重症患者的抗感染西夏院ICU1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当危重感染患儿在人院之初还未得到细菌培养与药敏结果时,选择何种有效的抗生素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研究发现,仅少数患者有病原学结果,50%左右的人接受了不恰当的起始抗生素治疗,使病情早期迅速进展,导致感染持续存在或死亡、病情反复、耐药菌双重感染及局部并发症,死亡率高达61.9%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当危重感染患儿在人院之初还未得到细2降阶梯疗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经验性抢救重症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方案,是以患者临床表现、感染的严重程度、本地区细菌流行病学状况以及药敏资料为依据的。降阶梯疗法要求在治疗初始即选用单一、广谱、强效的抗生素,以尽量覆盖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所有可能引起感染的致病菌,迅速控制感染,即采用“一步到位,重拳出击”的原则;在用药48~72小时,病情已得到控制,临床症状改善体温下降,此时有关细菌学检测与药敏结果已明确,再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使之更具针对性、降阶梯疗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经验性抢救重症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方3ICU抗感染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患者存活与防止细菌耐药。降阶梯疗法就患者而言,避免了因细菌耐药而造成的抗生素反复更替,最大可能地保障抗感染治疗的最佳疗效,特别适用于严重危及生命的感染患者,在其抵抗力明显低下,感染情况危重,尚无药敏结果时,可减少和避免反复盲目更换抗生素以及多药联用的毒副作用。ICU抗感染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患者存活与防止细菌耐药。4ICU观察发现,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初始用药宜选第3代头孢菌素加酶抑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或第4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马斯平)。若已明确为产超广谱8一内酰胺酶则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和美罗培南(美平)。若疑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C),应选用万古霉素。ICU观察发现,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初始用药宜选第3代头5抗感染药物分类

窄谱青霉素青霉素类耐酶广谱抗铜绿假1代2代ß-内酰胺类头孢霉素类3代4代氧头孢烯类非典型ß-内酰胺类头霉烯类碳青霉烯类单环ß-内酰胺类ß-内酰胺抑制剂及复方制剂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多肽类

抗结核药物抗感染药物喹诺酮类硝咪唑类合成抗菌药磺胺类甲氧苄氨嘧啶类呋喃类抗真菌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合成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感染药物分类

6临床常用抗菌药物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其它抗菌药物临床常用抗菌药物β-内酰胺类抗生素7头孢菌素---特点总结G+G-β-内酰胺酶肾毒性一代++++不稳定有二代++++较稳定减轻三代++++较高稳定基本无四代++++++高度稳定几无头孢菌素---特点总结G+8不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对于G+球菌的抗菌活性较美罗培南高2-4倍;而美罗培南对于G-杆菌的抗菌活性比前者高2-16倍。对G-致病菌的杀菌作用明显高于第3代头孢霉素;对G+菌比第1代强;明显的PAE;不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对于G+球菌的抗菌9β-内酰胺酶抑制剂常用的有3种:克拉维酸(棒酸)、舒巴坦(青霉烷砜)、他唑巴坦(三唑巴坦)共同特点:①本身没有或只有较弱的抗菌活性;②酶抑制剂对不产酶的细菌无增强效果;③随着细菌产酶情况的变化,酶抑制剂的抑制效果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舒巴坦的化学稳定性优于克拉维酸,抑酶作用略强于克拉维酸;他唑巴坦抑酶谱广,抑酶作用强于克拉维酸和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安美汀),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特美汀),氨苄西林-舒巴坦(优立新),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β-内酰胺酶抑制剂常用的有3种:克拉维酸(棒酸)、舒巴坦(青10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对G-、G+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尤其对G-菌;体内分布广,在多数组织和体液中药物浓度高于血液浓度,可达到有效的抑菌或杀菌作用;半衰期较长,浓度依赖型,可以减少给药次数,使用方便;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对G-、G+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尤11喹诺酮类药物第一代萘啶酸抗菌谱窄仅对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属、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的部分菌株有效;第二代如吡哌酸对肠杆菌科细菌作用较一代强;第三代氟喹诺酮类对G-杆菌增加了对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对G+球菌有效(除MRSA、肠球菌),安全性高,半衰期长;第四代90年代后期以来研制氟喹诺酮类如莫西沙星、吉米沙星、加替沙星在第三代基础上增加了抗G+球菌作用,增加了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具有双重靶位作用,低耐药且安全性好,无光毒、肝毒性,中枢N副作用少;本类药可作为成人伤寒沙门菌感染的首选药喹诺酮类药物第一代萘啶酸抗菌谱窄仅对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属、12多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类万古、去甲万古、替考拉宁;抗菌谱窄,抗菌作用强;对各种G+球菌均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包括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PRSP和肠球菌,对厌氧G+杆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具有一定的耳肾毒性;多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类万古、去甲万古、替考拉宁;13多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类临床主要用于耐药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对青霉素过敏的严重G+菌感染、粒细胞缺乏症高度怀疑G+菌感染、艰难梭菌引起的假膜性肠炎;不宜用于预防用药、MRSA带菌者、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常规经验用药;万古耐药的肠球菌属常对替考拉宁敏感多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类临床主要用于耐药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对14抗真菌药—分类多烯类———两性霉素B(AmB)及含脂复合制剂、制霉菌素;丙烯胺类———萘替芬、布替萘芬;吡咯类咪唑类—咪康唑、酮康唑、益康唑、布康唑、克霉唑;三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其他———灰黄霉素、氟胞嘧啶;抗真菌药—分类多烯类———两性霉素B(AmB)及含脂复合制剂15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按抗菌药的作用性质—分四类第一类为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第二类: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苷类、多粘霉素类。第三类:快效抑菌剂,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第四类:慢效抑菌剂,如磺胺药。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按抗菌药的作用性质—分四类第一类为繁殖期16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第一类与第二类合用常可获得协同作用第三类与第一类合用有导致后者活性减弱的可能第三类与第二类可获得累加或协同作用第三与第四类可获得累加作用药物剂量和给药顺序也会影响结果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第一类与第二类合用常可获得协同作用17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适应证病因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多见于有基础疾病和免疫缺陷者。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的病原菌感染,常见于胃肠穿孔引起的腹膜炎及胸腹部严重创伤后并发的感染。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的细菌感染,主要见于结核病、慢性尿路感染、慢性骨髓炎。降低药物毒性,如隐球菌脑膜炎,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合用时抗菌活性增强,前者剂量可相应减少。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适应证病因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多见于有基础疾18疗程抗菌药物的疗程因不同感染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达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h。败血症(血流感染)宜至症状消退和迁移性病灶消除后1~2w感染性心内膜炎宜4~6w伤寒在热退后7~10d(总疗程2w)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青霉素的疗程不得少于10d布鲁菌病6w或6w以上急性骨髓炎6w,慢性骨髓炎直至血沉恢复正常。深部真菌感染一般6~12w或更长疗程抗菌药物的疗程因不同感染而异19总结:可行的降阶梯治疗方案以发表的报告为依据有发热和肺部感染的ICU患者起始培养阴性患者可以进行单药治疗,疗程7-8天2-4***根据临床反应决定疗程,可以为10-14天4临床反应良好的起始适当治疗外科患者,第0、3天CPIS<6*第3天停止治疗的可能性

1*保证肺部感染的临床可能性低,无肺外感染证据**排除诸如MRSA、铜绿假单胞菌、或不动杆菌的病原体***如果培养出的微生物是致病因子而不是定殖菌,那么根据体外敏感试验进行治疗。如果培养出的微生物不是致病因子或者培养结果为阴性,那么采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佐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或大剂量左氧氟沙星单药治疗。临床怀疑肺部感染起始培养结果为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患者肺部/肺外感染的可能性低。这仅是观点,没有循证医学证据。培养前无抗生素(ATB)治疗史或ATB>72hr培养前无抗生素(ATB)治疗史或ATB>72hr起始培养为阳性且为非高耐药病原体的患者**总结:可行的降阶梯治疗方案有发热和肺部感染的起始培养阴性患者20初始经验性抗细菌治疗的调整经验性治疗后2-4天低风险高风险不明原因发热不明原因发热发热持续病情不稳定入院治疗,给予广谱抗菌药物根据细菌培养结果或感染部位调整给药方案退热细菌培养阴性持续给药感染根据细菌培养结果或感染部位调整给药方案治疗持续7-14天或更长发热持续病情稳定退热细菌培养阴性不调整初始给药方案持续给药新发或感染加重部位实验室检查或CT、MRI检查感染加重部位菌培养、活检或引流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加用抗真菌药物对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患者,采用更广谱的药物治疗FreifeldAGetal.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2011;52(4):e56–e93无效有效初始经验性抗细菌治疗的调整经验性治疗后2-4天低风险高风险不21不同患者初始经验性抗细菌治疗的调整简化治疗方案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覆盖耐药G−菌、G+菌、厌氧菌和真菌根据感染部位和致病菌敏感性调整给药方案未能证实G+菌感染,2天后停药低风险患者:病情稳定高风险患者:治疗4-7天发热持续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者已证实的临床和/或微生物感染给予万古霉素或其他抗G+菌药物治疗的患者无需调整初始给药方案的患者:不明原因发热,病情稳定需调整初始给药的患者及调整方案FreifeldAGetal.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2011;52(4):e5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