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中郎集》版本考略_第1页
《蔡中郎集》版本考略_第2页
《蔡中郎集》版本考略_第3页
《蔡中郎集》版本考略_第4页
《蔡中郎集》版本考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蔡中郎集》版本考略

蔡永(132-192)是东汉的作家和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灵帝时为议郎,因上书论朝政阙失获罪,流放朔方。遇赦后,因畏宦官陷害,亡命江湖10余年。董卓专权,强任为侍御史,迁左中郎将,故亦称为蔡中郎。卓被诛,邕为王允所捕,死于狱中。邕通经史、音律、天文,散文长于碑记,工整典雅,多用偶句,世颇受推重。又善辞赋,其《述行赋》揭露统治者奢侈腐败,对人民疾苦有所反映。工篆、隶,尤以隶书著称,结构严整。熹平四年(175),灵帝诏邕与堂典等写定“六经”文字,部分由邕自书丹于石,立太学门外,世称“熹平石经”。又曾于鸿都门见工匠用帚写字,因获启发,创“飞白”书。也能画。所著原有《蔡中郎集》,已佚,后人有辑本。由于朝代的更迭、历史的变迁,汉朝文章能流传到现在实属不易,且大都为精品中的精品。《蔡中郎集》亦是如此,在汉文章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历代学者所推崇,因而各种版本也层出不穷。为了使读者更好的利用《蔡中郎集》,现将传世各种版本进行简单考略。1左浚集十二卷据《四库全书蔡中郎集提要》记载:“隋志载后汉左中郎将蔡邕集十二卷,注梁有二十卷、录一卷。其集到隋朝已经不是完本,旧唐志仍作二十卷。当有官书脱佚,然而民间传本未亡,故复出也。”2旧志主要内容为旧志现在流传各蔡集载有欧静原叙,称唐书艺文志及吴氏西斋书目都认为蔡邕集15卷,而现在所传各本才10卷,又说现缺的5卷不是15卷的本编。今蔡集传本,所载欧叙,均无异文。考新唐书,成于嘉五年(1060),始沿袭旧唐书经籍志,称艺文志。欧叙成于天圣癸亥即天圣元年(1023),叙中已称唐书艺文志,似乎未免疏失。大概因为欧作叙时,只能见旧书。旧书经籍志称蔡集20卷,当亦有误。旧书经籍志系以吴竟西斋书目为蓝本。欧叙引旧志及西斋书目都认为是15卷,且在叙中三次提到卷数,亦无异文。欧叙自非伪误,只是表述旧志作15卷,与崇文总目及吴竟书目相同。而后世刻本据新唐书艺文志改为20卷。《四库蔡集提要》及孙渊如《廉石居藏书记》、杨刻蔡集叙中,皆称旧唐志作20卷者,因为其皆据今本旧唐书而致误,所以也就见怪不怪了。3《唐书艺文志考证》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记》著录记载,明万历庚辰茅一相刊本《蔡中郎集十一卷》跋云:“邕集唐书艺文志载集十五卷,今传者缺五卷,盖后人编集,非其旧也。检各本唐书艺文志,无作十五卷者,通志略亦作二十卷。”不知丁氏所据何本,笔者怀疑丁氏亦袭欧叙而言,并非真正查考原书而作。4《南四部集十五卷实传本》《廉石居藏书记内编蔡集下》云:“崇文总目存十五卷,今本作五卷误,云云。考十五卷实与西斋书目传本合。宋志及晁氏郡斋读书志,陈氏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经籍考皆作十卷,盖即欧静所称本也。”5蔡永志宋史艺术文化集此本与晁、陈二家,文献通考及传世欧本同,不再赘述。6清《蔡集》传本按《四库全书》所收,为浙江巡抚采进本,《提要》云:“此本为雍正中陈留所刊,文与诗共得九十四,证以张溥百三家集本,多寡增损,互有出入,卷首有欧叙。”未称此本无“荐董卓表”,当因新本刊於陈留,以桑梓之情,欲为隐讳,故削之以灭其迹。据刘克庄后庄诗话,已非诋此表,可证此表原有,后为陈留人所削。考清代《蔡集》传本,宋版本虽难以寻觅,但仍存有不少明版本,四库仅收雍正刻本,已属不精,同时又没有指出为何人所刻,还言“荐董卓表”为刻者削去,实乃粗糙。顺治、康熙间,二刘所刻6卷本均无此表,刘本出明嘉靖西安乔世宁原刻,亦无此表,则非陈留人所削。提要仅称雍正间陈留刻本,究为何本,无从详稽。明朝以后,宋版蔡集已不复存在,流传的明朝各本,凡刻有欧叙的应是宋人原作。徐刻、华刻均为10卷,与欧叙合,但未明言出自欧本,只在卷首载有欧叙。其他如乔刻本则为6卷,汪刻本则为8卷,张刻本则为2卷,并欧叙所云10卷,而原来篇目没有了。郑刻本出于华刻,马刻本出于徐刻(此本传世甚少,河南省图书馆藏本已列为孤本),茅刻又参华、徐、乔本而成。明朝各本,大致如此。清朝,卢文明清两代,传世《蔡中郎集》各版本有20余种,根据其源流,可分为6类。(1)华坚10卷本。(2)乔世宁6卷本。(3)徐子器10卷本。(4)汪士贤8卷本。(5)张溥2卷本。(6)参校各家刻本。7《汉欧书》明正德部藏本陆心源光绪中刻《蔡集》叙云:“明宏治中,华坚兰雪堂活字本,即从欧出,传古虽殷,而校雠甚疏。”又云:“中郎集存于今者,以此本为最古,藏书家珍同宋刻。”陆氏对宏治华本推崇备至,其重刻华本,所作的叙也没什么错误,只是陆氏所刻,仍源出正德乙亥本。8《蔡仲郎选集》第十卷明正德华建铜版杨绍和《楹书隅录》记载,有《蔡中郎集十卷》,明正德乙亥活字本,后有黄荛圃顾涧原跋,应为荛圃旧藏。9《蔡中郎集一卷》明万历蔡中郎集一卷,据前本孙渊如《平津馆鉴藏书籍记》著录《蔡中郎文集》,一为正德华刻,二为覆华刻。书中记载:“《蔡中郎集十卷外传一卷》前有天圣癸亥欧静序,亦无宗庙颂一篇,此即从前本(前本即谓华本)翻雕。而字句较完善,每页十八行,行二十一字,据此知覆本行格,较华稍异”。10《蔡仲郎诗集》第十卷、《诗》第二卷、《独裁》第二卷明宗文堂郑氏印刷《艺风堂藏书记》记载:“明嘉靖甲申,宗文堂郑氏刊本,集十卷,外传一卷,诗集二卷,独断二卷。”11蔡中郎一卷根据杨氏海源阁刻蔡集记载,此书出自黄顾旧校,卷首载有黄顾原记,对抄本记述非常详细,清咸丰中归杨氏所藏。黄氏《士礼居藏书提跋记续编》中,著录此书时记载:“此旧抄蔡中郎文集,无序有目,通十卷,以外传终焉。藏水月亭周香严家,前有朴血斋图章,盖叶石君故物也。余收得明神庙时,徐子器本,亦出叶氏旧藏,而刊本远不逮抄,因取校于刊本,且同时又见钱唐何梦华,藏华氏活字本,颇胜徐刻,然校抄本为逊。云云。”(黄此跋,与杨刻叙,及瞿氏移录黄氏抄校华本中,所记稍异。)12堂本“东北部”陆心源重雕华本记载,每卷第一行下有“行款悉依兰雪堂本”八字,作双行,版心作伯喈卷几,文目皆一行大字,正文双行细字。与涵芬楼景正德华本应该同出一源。卷首有陆氏自叙,对各种史志著录的记载非常详细。13堂”三字者涵芬楼景印本,出自华氏正德乙亥本,版心无“兰雪堂”三字者,卷首卷末,有汲古阁、毛晋之印,两图章,叙前又有“汲古主人”“毛氏子晋”二印,另有二章,无法辨认。第一页牌子,注明原书版式尺寸。14《汉蔡仲郎集》明代乔世宁记《丁丙善本室藏书记》著录此本记载:“明乔世宁景叔,无锡俞宪汝成校订,任城杨贤子庸梓行。”15《清刘祖美刻》本简称《刘录》康熙间刘嗣奇所刻蔡集,前面有刘嗣美顺治甲午叙,叙中记载:“山右报命之暇,偶过报国寺,阅市本,适获是集,不啻家珍焉。窜伏余生,兰亭尚在,爰付剞劂,因旧本而更新之。”又载:“陈留止存文集十卷,为徐使君刊。”“恒欲重寿枣梨,而旧本无存,数载,时劳寤寐。”由此可知刘嗣美所得并非徐本,而刘嗣奇刻本中有侯官许遇叙,这样记载:“岁甲申春,遇承乏陈留,景行囊哲,旁搜遗稿,得乡先达侍御刘嗣美所梓,疏议策颂诗赋碑铭七十五首,厥弟中翰嗣奇,汇刻乔本十九首,分为六卷。”现在查验刘嗣奇刻本的书目中,除75篇外,下注乔本者,共有19首,卷首有“莘野刘尔常重校”七字,这是刘嗣奇因为其兄所刻印不完整,参照乔本重新刻印的本子。因而足以证明刘嗣美75篇本传世不多,可能因为刘嗣奇将原版毁去的原因。刘嗣奇刻本刻于康熙四十八(1709)年,并且补入的数篇,散在各卷中,不是原版的补刊。16蔡仲郎诗集第六节补编清代康熙刘思奇印此本传世较多,河南省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均藏有之此本。17蔡仲郎集六世清代永正中陈柳印《四库全书》记载:“雍正中陈留刻六卷本,莫子18《清陈留墓志》该本刻于万历二年(1574),前面有欧叙和万历元年(1573)王乾章叙。序中云:“文集若干卷,旧刻于吴中。”“予遇陈留,思中郎风致,欲吊其庐于墓,飞烟泠劫,增慨噫焉。检笥中的中郎文集,檄陈留令徐子器,校雠而雕之。”书后有徐跋,曰:“此故少参王公所19《清缓纪》载此本传世极少,河南省图书馆藏有此书,已列为善本。前面有欧叙、王乾章叙,后面附有徐子器跋。在马维骥跋中有这样的记载:“谒选得陈留令,陈留故汉中郎蔡公里也。余履其地,遐想其人,因询诸父老,所为其裔苗者,而未有也,独邑中有文集十卷,板已磨勒,不可校矣。”“会郡伯王使君,已有此命,于是开局鸠工,几阅月而始成,虽未敢窜削其间,而庶之乎无鲁鱼亥豕矣。”根据马本,前后仅刻王叙、徐跋,可以证明其出自徐本。又称“未敢窜削其间”,则可以证明其内容字句悉均依照徐刻。此本刻工精细,应为上乘版本,除徐本外,此本最佳。跋后有“男痒生鸣宁鸣宣鸣宇仝校,门生明万历末以后,徐本已很难见到,清代著录,竟有数家,可以推断其中有马本裁去后面跋,后面跋总共有3页,自成一体,很容易裁除。若不然,马本传世就不会极少见了。20《蔡中郎集一卷》明正德张志昌本汪刻本,明《澹生堂书目》可以见对其著录。书中开头依次载有欧叙、乔叙、王乾章叙、汉书蔡邕传。此刻本虽为8卷,实乃出自乔氏6卷本。上海图书馆藏有该集。21《蔡中郎集二卷》(明天张氏版本系出自辑佚,分赋、疏、表、书、论议、对问、设论、颂、赞、箴、铭、碑、灵表、诔、神诰、哀赞、祝辞、吊文、文、诗,后附录蔡邕本传,前为张自序。没有注明根据何种版本,卷首亦不载欧叙。22《蔡中郎集十四卷》明万历张尚芳辑本此系严氏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蔡邕文十二卷”,书中繁徵博采,比张辑实有过之。又据《张之洞书目答问》载:“严可均校补蔡中郎集十四卷,录一卷,未刊。”现在未能见到该本。23《中郎集十三卷》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记》记载:“此本前有欧叙,次乔叙,次俞叙,次王叙(乾章),后有木记。万历庚辰秋七月既望,吴兴花林东海居士,刊于文霞阁中。”“中郎集余得三本,一出无锡华氏,为卷十一(合外传计),得文七十有一首,前后错杂,至不可句读。再得陈留徐子器本,袭华之旧(此语误,见徐本)。最后得俞氏汝成本(即乔本,详见乔本),益文二十有一,而损卷为六,其间亦稍稍补辑遗漏,今而后始中郎之完册。”茅氏此本,系参校华徐乔而成。茅氏名一相,字康伯。24汪刘诸家校杨氏得黄荛圃旧藏本,为黄、顾二家校,又与高均儒氏,取乔张汪刘诸家本校之,于咸丰二年(1852年)刻成。书前载有欧叙、王徐叙、及黄顾原跋,后附独断、列传及王昶所纂年表。此刻仍以徐本为底本,所校亦不太精细,然与各本相比较,亦属善本。25蔡仲郎《传》第十卷、《传》第四卷、《臂膀》许瀚系专校杨刻本,称杨刻蔡中郎集校勘记,稿未刊,一些省图书馆藏有抄本。26《光绪陶氏爱桐校刊本》陶刻系依杨氏原本,第一页牌子载:“海源阁仿宋本,光绪庚寅番禺陶氏爱庐校刊。”目次后又附字一行字:“原分六册,今合四五为一,陶敦复敦临敦勉校讫并记”,共21字。27《隋书》卷2《地理志》,页“《黄粱梦》本。云《丁丙善本书室藏书记》著录此本,其中载罗氏手识道:“余用锡山华氏兰雪堂活字本中朗集,校于万历间陈留令徐成阉(即子器)刊本上,文视徐为少,又借得朴学斋旧抄本(即叶藏),详校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