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茶方法的演变_第1页
中国饮茶方法的演变_第2页
中国饮茶方法的演变_第3页
中国饮茶方法的演变_第4页
中国饮茶方法的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中国饮茶办法演变1

第1页序言:我国饮茶办法先后通过烹茶、点茶、泡茶和当代饮茶法等几个阶段。一、唐代烹茶1、中唐之后,饮茶风俗日盛,成为国饮。很多文人雅士以茶会友,辟茶室,植名茶,吟茶诗,做茶画,著茶书,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2第2页2、唐代饮茶风盛原因:(1)国家经济繁华,茶叶种植面积增加,品质提升,制茶技术和经验深入加强。(2)国家统一,交通发达,南茶北运,使饮茶风俗得以不停传输。(3)中外交往频繁,社会风气开放,使唐朝茶文化独具开创性。(4)陆羽写成了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推进了茶叶生产和茶学发展。3第3页3、唐人饮茶办法(1)煎茶法①选茶:唐代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四种。煎茶法用是饼茶。②工序:通过炙、碾、罗三道工序,做成待烹茶末,寄存在盒子里备用。③选水:选用山水或江河水、井水放到有方形耳大口锅中。4第4页④烧水:第一沸时,根据水多少加入适量盐调味。第二沸时,舀出一瓢开水,用竹夹子在水中搅动形成水涡,使水沸度均匀,用量茶小勺量取茶末,投入水涡中心,再加搅动。第三沸时,将原先舀出一瓢水倒回去,使开水停沸,生成泡沫,此时把茶沫中黑色一层水膜去掉(浮在茶汤上面是精髓,陆羽称为沫饽)5第5页⑤酌茶:即向茶盏分茶,使各碗沫饽均匀。⑥品茶:趁热饮茶,将鲜白茶沫、咸香茶汤和嫩柔茶末一起喝下去。6第6页(2)庵茶法:将茶叶先碾碎,再煎熬、烤干、舂捣,然后放在瓶子或细口瓦器中,灌上沸水浸泡后饮用。(3)煮茶法:把葱、姜、枣、橘皮、薄荷等物与茶放在一起,充足煮沸。总结:唐代饮茶启动了品饮艺术先河,使饮茶成为了精神生活享有。7第7页二、宋代点茶1、宋代饮茶概况(1)中国茶饮在宋代更为盛行,制茶工艺有了新突破。福建建安北苑出产模压龙凤茶名冠天下。(2)宋徽宗赵佶御笔亲书了一部《大观茶论》,流传后世。(3)宋代点茶已在社会各个阶层中普及。后传至日本经千利休改造成为了日本茶道。8第8页2、宋代点茶法:比唐代煎茶法更为讲究。(1)炙茶:用炭火烤干饼茶水汽(2)碾罗:将茶饼碾碎成粉末,再用筛过。(3)候汤:掌握用水沸滚程度。(4)熁盏:用沸水冲洗杯盏,预热饮具。9第9页(5)点茶:先将适量茶粉放入茶盏中点泡某些沸水,将茶粉调成清状,然后再添加沸水,边添边用茶筅搅动,直到茶汤表面浮起一层白色茶沫。点泡后,假如茶汤颜色呈乳白色,茶汤表面泛起“汤花”能较长时间凝注杯盏内壁不动,这样就算点泡出一杯好茶。10第10页3、宋代斗茶:评选调茶技术和茶质优劣,也称茗战。一看汤色:纯白如乳为上。表白茶质鲜嫩,制作精良。二看汤花:色泽与汤色一致。汤花散退较早,出现水痕为负。最后品评茶汤,味、香、色俱佳才能获胜。使用茶盏:福建建安兔毫盏(黑釉瓷一种)11第11页4、宋代泡茶游戏——分茶,又称茶百戏。即用高超点茶技艺。使汤花在极短时间内显现出奇幻莫测图形或笔迹。有技艺更高超,只需单手提壶,将沸水由上而下注入放好茶末茶盏中,茶面立即展现奇丽图形或文字。12第12页三、明清泡茶一、明代饮茶概况饮茶风尚发展到明代,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变革。伴随茶叶加工办法简化,茶品饮方式也走向简单化。宋元时期:“全民皆斗”斗茶之风已经衰退,穷工极巧饼茶被散茶所替代,盛行了几个世纪唐烹宋点也变革成用沸水直接冲泡”瀹饮法”。13第13页二、瀹饮法(沸水冲泡散茶法)1、备器:紫砂壶、白瓷、青花瓷2、备茶:散茶3、涤具:用上品泉水洗涤茶具。4、洗茶:用热水洗涤茶叶。5、候汤:水需纯熟。6、投茶:有下投、中投和上投之分。7、品茶:追求真香、真色、真味14第14页四、当代饮茶1、清饮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人主要饮茶方式。选用茶条,用开水冲泡,讲究泡茶水质、水温和茶炉、茶具,茶中不加奶、糖等料,在清饮品尝中观赏茶色香味形。,慢斟细啜时领会幽雅闲逸、洒脱自然情趣。15第15页2、调饮。即在茶汤中添加其他物品,一般现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