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口腔综合真题8_第1页
考研口腔综合真题8_第2页
考研口腔综合真题8_第3页
考研口腔综合真题8_第4页
考研口腔综合真题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线练习-考研口腔综合真题8考研口腔综合真题8

1.关于口腔中pH值的说法错误的是A.口腔相对恒定的pH值范围为6.0~8.0B.口腔中pH值受外源性食物的影响C.口腔中pH值受细菌发酵的影响D.口腔中pH值受牙菌斑和唾液缓冲能力的影响

ABCD

A

[解析]口腔内细菌在pH为中性(pH7左右)的环境中生长的最好,从整体来看,口腔可提供相对恒定的pH,其范围为5.0~8.0,一般有三个主要影响口腔局部pH的因素,即外源性物质;细菌发酵;牙菌斑和唾液的缓冲能力。

2.生物膜发育的5个阶段为A.在固体表面形成条件薄膜-细菌对宿主表面的吸附-细菌间的聚集-细菌的繁殖-细菌从生物膜脱附者B.在固体表面形成条件薄膜-细菌对宿主表面的吸附-细菌的繁殖-细菌间的聚集-细菌从生物膜脱附者C.在表面形成条件薄膜-细菌对宿主表面的吸附-细菌间的聚集-细菌的繁殖-细菌从生物膜脱附者D.在表面形成条件薄膜-细菌对宿主表面的吸附-细菌的繁殖-细菌间的聚集-细菌从生物膜脱附者

ABCD

C

[解析]生物膜发育的5个阶段:首先在表面上形成条件薄膜;细菌分子对宿主表面的吸附;同种细菌间的聚集和异种细菌间的共聚集;各菌属、种的繁殖;细菌从生物膜脱附着,传播或定植到其他部位。

3.兼性厌氧菌是指A.ObligateanaerobesB.ObligateaerobesC.FacultativeanaerobesD.aerotolerantanaerobes

ABCD

C

[解析]兼性厌氧菌为facultativeanaerobes,A为绝对厌氧菌,B为绝对需氧菌,D为耐氧厌氧菌。

4.成熟的菌斑结构为A.基底层为无细胞的均质结构,HE染色为红色,系条件薄膜组成B.表层主要含松散在菌斑表面的G+或G-球菌、短杆菌及丝状菌C.成熟菌斑典型的结构为杆菌平行且与牙面垂直呈栅栏状D.球菌、杆菌和丝状菌主要位于中间地带

ABCD

A

[解析]菌斑成熟时,纤毛菌与牙面垂直排列呈栅栏状结构,为菌斑成熟标志。光镜下可见成熟菌斑结构,基底层为无细胞的均质结构,为获得性膜,HE染色为粉红色;细菌层,丝状菌彼此平行且与牙面垂直呈栅栏状,其中间堆集大量球菌和短杆菌;表层为菌斑表面的G+、G-球菌、短杆菌,脱落的上皮和食物残屑及衰亡细胞。

5.牙周组织内的胶原主要是A.Ⅰ型和Ⅱ型B.Ⅰ型和Ⅳ型C.Ⅰ型和Ⅲ型D.Ⅲ型和Ⅴ型

ABCD

C

[解析]牙周组织的胶原:在正常的牙龈结缔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是主要的胶原类型,另有少量的Ⅳ和Ⅴ型胶原。牙周膜以Ⅰ型和Ⅲ型胶原为主,另有少量的Ⅴ型胶原。

6.关于参与牙周组织胶原破坏的胶原酶,错误的是A.胶原酶有两类:细菌来源的胶原酶和宿主来源的胶原酶B.两类胶原酶降解胶原的机制不同C.牙周膜中发现的胶原酶来源于细菌D.牙周膜中发现的胶原酶来源于宿主

ABCD

C

[解析]胶原酶作为胶原降解的始动因子在胶原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胶原酶有两类,一是细菌来源的胶原酶,二是宿主来源的胶原酶。二者降解胶原的机制不同,前者作用于胶原的甘氨酸残基,使胶原降解成许多小片段;后者只有一个作用点,将胶原切成1/4和3/4两个片段,再由其他蛋白酶继续降解,牙周膜中发现的胶原酶来源于宿主。

7.糖的转运途径包括A.ED2-酮-3-脱氧-磷酸葡萄糖酸醛缩酶B.HMP磷酸果糖激酶C.EMP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D.PK磷酸酮醇酶

ABCD

D

[解析]糖的转运途径包括: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PK(磷酸乙酮醇酶途径)。其中ED途径中的酶应该是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醛缩酶,HMP途径的酶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EMP途径的酶是磷酸果糖激酶。

8.牙槽骨的生物学特征中错误的描述是A.颌骨属于扁骨,是膜内化骨,其胚胎发育过程与长骨相同B.牙槽骨是全身骨骼中变化最活跃的部分C.颌骨是在形成的致密胚胎性结缔组织膜上由多个骨化中心钙化而成D.不同部位的牙槽骨结构不尽相同

ABCD

A

[解析]从胚胎发育的角度看,颌骨属于扁骨,是膜内化骨,其胚胎发育过程不同于长骨,没有经过软骨钙化阶段,而是在最初形成的致密胚胎性结缔组织膜上由一个或多个骨化中心钙化而成。

9.遗传性疾病相关基因定位的方法包括A.全基因组扫描突变检测B.放射杂种连锁分析C.原位杂交定位克隆D.同源同线定位表型恢复

ABCD

B

[解析]基因定位是利用各种方法确定基因所在染色体的实际位置,主要方法有连锁分析、放射杂种、原位杂交、同源同线定位和全基因组扫描。

10.抗肿瘤的效应机制中不包括A.CTL细胞杀伤肿瘤细胞作用B.LA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作用C.封闭性抗体杀伤肿瘤细胞作用D.保护性抗体杀伤肿瘤细胞作用

ABCD

C

[解析]抗肿瘤免疫的效应机制包括细胞免疫的抗肿瘤作用和体液免疫的抗肿瘤作用,前者主要有细胞毒性T细胞、NK细胞和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口腔颌面部肿瘤引流区淋巴结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后者有保护性抗体和封闭性抗体。前者是有益的,后者是有害的。

11.表征物体刚性的物理量是A.冲击强度B.挠曲强度C.弹性模量D.屈服强度

ABCD

C

[解析]弹性模量是量度材料刚性的量,即弹性状态下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在应力-应变曲线上,弹性模量就是弹性变形的能力,也称刚度。弹性模量越大,材料的刚性越大。

12.烤瓷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应为A.稍小于金属B.稍大于金属C.比金属的热膨胀系数越小越好D.比金属的热膨胀系数越大越好

ABCD

A

[解析]一般情况下,烤瓷的热胀系数应稍稍小于金属的热胀系数为宜,两者之差在(0~0.5)×10-6/℃的范围内最为理想。此时,烤瓷与金属合金两者的结合仍能保持稳定。

13.银汞合金充填时,增加充填压力,可A.增加强度,增大蠕变B.增加强度,减小蠕变C.降低强度,增大蠕变D.降低强度,减小蠕变

ABCD

B

[解析]充填压力越大,则压缩强度越高,充填压力越大,蠕变越小。

14.热凝义齿基托树脂加热固化时,应A.与室温下的水一同缓慢加热固化B.与室温下的水一同快速加热固化C.直接浸入100℃沸水中维持一段时间D.直接浸入70℃的水中,然后快速加热固化

ABCD

A

[解析]最合适的加热速度取决于树脂基托的尺寸。基托愈大、愈厚,在聚合时产热愈多,若加热速度快,则容易产生气泡;而义齿小,聚合时产热少就不易产生气泡,可以较快地加热。将型盒置于70~75℃水浴中恒温90分钟,然后升温至煮沸并保持30~60分钟。在这种热处理中,当水温达到68~70℃时,引发剂BPO受热分解产生自由基,引发MMA聚合固化,聚合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使树脂内部温度迅速上升,但由于水浴温度较低,型盒内外温差大,可使部分热量向外传导散发,待聚合高峰过后,将水浴温度升至100℃,保持此温度半小时至1小时,以使基托较薄处及残留单体较彻底地聚合。

15.磷酸盐包埋材料用下列哪一种溶液调和获得的膨胀最大A.水B.乙醇C.硅溶胶D.正硅酸乙酯

ABCD

C

[解析]磷酸盐包埋材料用硅溶胶调和比用水调和膨胀率大得多,硅溶胶调拌液能显著增加包埋材料的热膨胀量。

16.复合树脂中,填料的作用是A.增加强度和热膨胀系数,降低体积收缩,降低聚合热B.增加强度,降低热膨胀系数和体积收缩,降低聚合热C.增加强度,体积收缩和热膨胀系数,降低聚合热D.降低温度,增大膨胀,降低收缩,降低聚合热

ABCD

B

[解析]填料的主要作用是赋予材料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并减少树脂的聚合收缩、减少线胀系数,某些填料还具有遮色和X射线阻射的作用。在树脂基质相同的情况下,填料含量越多,线胀系数越小。

17.下列分离剂中可用于树脂与石膏分离的是A.钾皂溶液B.甘油C.水玻璃D.藻酸盐水溶液

ABCD

D

[解析]钾皂水溶液是负离子类表面活性剂,涂在石膏表面后,与Ca2+发生反应生成不溶性金属皂类物质。其分离膜溶于树脂单体,因此不能充当石膏与树脂的分离剂;水玻璃与石膏表面的Ca2-反应,形成硅酸钙薄膜,在石膏与石膏之间发挥分离作用。一般使用30%的水溶液。浓度过高,会使石膏表面变粗糙;将藻酸盐涂在石膏表面后,与Ca2+发生反应,形成不溶于水和树脂单体的藻酸钙薄膜,这层薄膜即可在树脂与石膏之间产生分离作用;甘油及乙二醇均含有亲水基因,涂布在石膏表面后,亲水基排布在分离膜表面,对疏水的蜡起分离作用。

18.下列印模材料中,属弹性不可逆印模材料的是A.印模膏B.藻酸盐类C.琼脂D.可溶性淀粉

ABCD

B

[解析]藻酸盐类印模材料是一种弹性不可逆的印模材料。琼脂是一种弹性可逆的水胶体印模材料。印模膏是一种加热软化,冷却变硬的非弹性可逆性印模材料。可溶性淀粉不属于印模材料。

19.下列印模材料中,尺寸精确性最好的是A.藻酸盐印材料B.加成型硅橡胶印模材料C.缩合型硅橡胶印模材料D.琼脂印模材料

ABCD

B

[解析]加成型硅橡胶印模材料24小时内的尺寸变化稳定在0.1%左右,缩合型的尺寸变化为0.1%~0.3%。藻酸盐和琼脂可因渗润和凝溢作用改变尺寸稳定性,故稳定性不如硅橡胶。

20.铸造包埋材料固化反应有一定的透气性,主要是为了A.使型腔中的气体排B.增加膨胀补偿收缩C.增加强度D.降低强度

ABCD

A

[解析]铸造包埋材料有良好的透气性,以利铸模内的气体逸出。

21.乳牙的萌出顺序为:A.Ⅰ、Ⅱ、Ⅲ、Ⅳ、ⅤB.Ⅱ、Ⅰ、Ⅲ、Ⅳ、ⅤC.Ⅰ、Ⅱ、Ⅳ、Ⅲ、ⅤD.Ⅰ、Ⅲ、Ⅱ、Ⅳ、Ⅴ

ABCD

C

[解析]乳牙的萌出顺序约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

22.以下颈曲线呈“V”字形的牙齿是

A.

B.

C.

D.

ABCD

D

[解析]上颌中切牙近远中面似三角形,顶为底端,底为颈缘,呈V字形。

23.下列牙齿中面呈显著的六边形多见于

A.

B.

C.

D.

ABCD

A

[解析]上颌第一前磨牙面外形为轮廓显著的六边形,颊边宽于舌边。

24.上颌第一磨牙髓室似立方体,各径相比为A.颊舌径>近远中径<髓室高度B.颊舌径<近远中径<髓室高度C.颊舌径>近远中径>髓室高度D.颊舌径=近远中径=髓室高度

ABCD

C

[解析]上颌第一磨牙髓腔形态为髓室似矮立方形,髓室高度很小,颊舌径>近远中径>髓室高度。髓室顶形凹,最凹处约与颈缘平齐。

25.切道斜度与覆盖、覆的关系应为

A.与覆盖成正比与覆成反比

B.与覆盖成反比与覆成正比

C.与覆盖、覆成均成正比

D.与覆盖覆均成反比

ABCD

B

[解析]下颌从正中咬合作前伸运动时,下前牙切缘沿上前牙舌面向前下方运动的道路叫切道,切道与眶耳平面的夹角叫切道斜度,当覆增大时,切道斜度增大,覆盖增大时,切道斜度减小。

26.上颌骨没有参与组成的结构为A.眶腔B.鼻腔C.颞窝D.翼腭窝

ABCD

C

[解析]上颌骨位于颜面中部,左右各一互相对称,它与邻骨连接,参与眼眶底、口腔顶、鼻腔底及侧壁、颞下窝和翼腭窝、翼上颌裂及眶下裂的构成。

27.圆孔向前通连的窝是A.颞下窝B.颞窝C.翼腭窝D.下颌窝

ABCD

C

[解析]蝶骨大翼近蝶骨体处的前内侧有圆孔,向前通翼腭窝,三叉神经的分支——上颌神经由此出颅;圆孔的后外侧为卵圆孔,向下通颞下窝。三叉神经的分支——下颌神经由此出颅;再向后外侧是较小的棘孔,脑膜中动脉由此入颅。

28.面横动脉来源于A.颞浅动脉B.颌内动脉C.颌外动脉D.颊动脉

ABCD

A

[解析]颞浅动脉在下颌骨髁突颈平面,于腮腺深面,由颈外动脉发出,经外耳道软骨前上方,与颞浅静脉和耳颞神经伴行,于腮腺上缘浅出,越过颞骨颧突根部表面,至其上方约3cm处分为额、顶两终支,供应颅顶部软组织。颞浅动脉较大的分支为面横动脉、额支、顶支。

29.在口腔前庭内可以见到的解剖标志为A.切牙乳头B.唾腺乳头C.腭皱襞D.舌下肉阜

ABCD

B

[解析]口腔前庭内有口腔前庭沟、上、下唇系带、颊系带、腮腺管乳头、磨牙后区、翼下颌皱襞、颊垫尖。

30.绕过翼突钩紧张腭帆的肌为A.腭帆提肌B.腭帆张肌C.腭垂肌D.咽腭肌

ABCD

B

[解析]腭帆张肌位于腭帆提肌外侧,为三角形薄肌。三角形的底在颅底,其尖位于翼钩处。腭帆张肌起自翼内板的基部和咽鼓管软骨附近的骨面,在翼内肌和翼内板之间垂直下行,其纤维形成一小肌腱,绕过翼钩几乎成直角转向中线,止于腭腱膜和腭骨水平部横嵴之后的下方。

31.未二次钙化的釉基质,有机成分主要是A.釉蛋白B.成釉蛋白C.粘蛋白D.角蛋白

ABCD

A

[解析]釉蛋白是成釉细胞最早分泌的釉基质蛋白,与釉原蛋白相似,釉蛋白在分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表面新形成釉基质的增厚,釉蛋白会发生有序的分解。

32.下列哪种蛋白并非构成角化包膜的蛋白质的成分A.角蛋白B.兜甲蛋白C.小富脯蛋白D.总苞蛋白

ABCD

A

[解析]构成角化包膜的蛋白质有很多,主要有兜甲蛋白、小富脯蛋白、总苞蛋白等。角化包膜蛋白还和细胞内的角蛋白相交联,具有高度的抗溶解性,同时具有较强的柔韧性,能很好地保护深层的上皮细胞。

33.牙周膜内主要分布在牙齿的唇(颊)舌(腭)侧,对抗侧方力,保持牙直立的纤维是A.水平组B.斜行组C.牙槽嵴组D.根间组

ABCD

A

[解析]水平组牙周膜纤维在牙槽嵴纤维的根方,呈水平方向分布,与牙弓的平面大致平行,一端埋入牙骨质,另一端埋入牙槽骨中,是维持牙直立的主要力量,并与牙槽嵴纤维共同对抗侧方力,防止牙侧方移动。

34.涎腺内能主动吸收钠、排出钾、转运水,改变唾液渗透压的是A.纹管上皮细胞B.闰管上皮细胞C.排泄管上皮细胞D.肌上皮细胞

ABCD

A

[解析]分泌管又称纹管,其作用是吸钠排钾,转运水,改变唾液的流量和渗透压。此吸收与排泄功能受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等激素的调节,而细胞底部的折叠与密集的线粒体则起钠泵作用。

35.不属慢性骨髓炎伴增生性骨膜炎的表现是A.死骨形成B.新生骨小梁互相平行排列C.形成双骨皮质D.反应性新骨形成

ABCD

A

[解析]骨膜下反应性新骨形成为本病的特点,在密质骨的表面,新生骨小梁与骨面垂直,互相呈平行排列,周围有成骨细胞围绕。X线表现为特征性的密质骨肥厚,在骨密质外有不规则的骨质增生,形成双层或多层骨密质。

36.以下哪组病理特征可用于鉴别扁平苔藓和慢性盘状红斑狼疮A.上皮与固有层之间可形成裂隙和小水疱B.基底细胞发生液化变性,基底膜不清晰C.棘层萎缩变薄上皮钉突伸长D.可见角质栓塞,血管周有淋巴细胞浸润

ABCD

D

[解析]扁平苔藓在黏膜的白色条纹处,上皮为不全角化,在黏膜发红的部位,则上皮表层无角化,慢性红斑狼疮上皮表面有过度角化或不全角化,粒层明显,角化层可有剥脱,有时可见角质栓塞。

37.对鉴别腺泡细胞癌中透明细胞有帮助的是A.S-100B.actin和myosinC.角蛋白D.淀粉酶

ABCD

D

[解析]免疫组织化学在涎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淀粉酶鉴别腺泡细胞癌中的透明细胞;calponin、S-100蛋白、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等用于肌上皮细胞肿瘤的鉴别;细胞角蛋白用于未分化癌与恶性淋巴瘤和其他肉瘤的鉴别;癌胚抗原的甲状腺球蛋白用于原发性腮腺腺癌和转移性甲状腺癌的鉴别;线粒体用于大嗜酸粒细胞分化的肿瘤鉴别,BRST-2和雄激素受体用于涎腺导管癌的鉴别。

38.关于先天性梅毒牙不正确的描述是A.牙冠形成期梅毒螺旋体侵入牙囊所致B.牙乳头增生突入成釉器C.牙囊慢性炎症及纤维化D.釉质表面成不规则小结节和坑窝

ABCD

B

[解析]先天性梅毒牙是在牙胚形态发生期,由于炎症细胞浸润,特别在成釉器中有炎症渗出,致使成釉细胞受害,部分釉质的沉积停止,镜检发现牙胚周围有螺旋体,牙乳头和牙囊有炎症。釉质明显缺少或完全缺失,牙本质生长线明显,球间牙本质增多,前期牙本质明显增宽,牙颈部可见含细胞牙本质的骨样牙本质。

39.关于疣状癌,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呈乳头状突起B.一般不转移C.基底膜较完整D.生长缓慢、无局部侵袭性

ABCD

D

[解析]疣状癌以外生性、疣状缓慢生长和边缘推压为特征。转移发生较晚或不转移。以下唇多见,此肿瘤通常表现为宽的基底或者无蒂,一般无症状,不出现溃疡和出血。疣状癌由厚的棒状乳头和具有明显角化的分化良好的鳞状上皮呈钝性突入间质内构成。鳞状上皮缺乏一般恶性肿瘤的细胞学改变,细胞较鳞状细胞癌中的细胞大,核分裂象少见,且仅位于基底层,有时可见上皮内微小脓肿。呈推进式侵犯间质,无浸润边缘。

40.多形性腺瘤的“多形性”是指A.由上皮和间叶两种成分混合发生B.生物学行为上的差异C.肿瘤细胞学上的多形性D.肿瘤结构上的多形性

ABCD

D

[解析]多形性腺瘤光镜下以结构多形性而不是细胞多形性为特征。

41.水溶性葡聚糖是牙菌斑组成中碳水化合物的成分之一,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又称变聚糖mutansB.主要以a-1,6糖苷键为主C.分子分支程度高,呈高度交联结构D.主要由黏性放线菌合成

ABCD

B

[解析]水溶性葡聚糖又称右旋糖酐,结构上主要是通过α-1,6糖苷键将葡糖基彼此相连形成葡聚糖,主要由变形链球菌合成。

42.备Ⅰ类洞,关于龋的原发部位全面描述是A.牙的咬合面B.所有牙齿的发育窝沟C.后牙窝沟D.前牙腭、舌侧点隙

ABCD

B

[解析]Ⅰ类洞为发生在所有牙面发育点隙裂沟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包括磨牙和前磨牙的面洞、上前牙腭面洞、下磨牙颊面2/3的颊面洞和颊面洞、上磨牙腭面2/3的腭面洞和腭面洞。

43.后牙鸠尾峡的宽度一般为颊舌牙尖间距的A.1/4到1/3B.1/3到1/2C.1/5到1/4D.1/2到2/3

ABCD

A

[解析]鸠尾峡的宽度一般在后牙为所在颊舌尖间距的1/4~1/3,前牙为邻面洞舌方宽度1/3~1/2。同时,鸠尾峡的位置应在轴髓线角的内侧,面洞底的方。

44.银汞合金充填时,备洞要求除外A.需做成盒形洞B.有一定固位形状C.洞缘线圆钝D.点线角锐利

ABCD

D

[解析]盒状洞形要求窝洞底平,侧壁平面与洞底垂直,点、线角圆钝。盒状洞形使咬合力均匀分布,避免产生应力集中。

45.龋齿在什么阶段时就开始产生牙髓反应A.釉牙本质界处B.牙本质外1/3C.牙本质中1/3D.牙本质内1/3

ABCD

A

46.患者龋洞充填治疗一段时间后脱落,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除了A.窝洞制备时深度不深B.固位洞形不良C.继发龋发生D.充填物未垫底

ABCD

D

[解析]龋洞充填治疗一段时间后脱落与下列因素有关:窝洞预备无足够抗力形和固体形;充填材料调制不当;充填方法不当:过早承担咬合力。与是否垫底无关。

47.患者因龋坏一次充填后,冷热痛,去除刺激可恢复,但无自发痛。以下哪项是造成患牙冷热痛的原因A.充填未垫底B.诊断失误C.操作时不当D.充填体悬突

ABCD

A

[解析]充填修复后出现冷、热刺激痛无自发痛的可能原因是:备洞过程中对牙髓的刺激;连续钻磨产热及钻磨的负压激惹牙髓;中、深龋未垫底所致。

48.患者因左下后牙有洞,要求治疗。检查:深龋洞,探敏感,叩(-),冷测-过敏感,该牙诊断为深龋,处理为A.银汞合金充填B.聚羧酸锌水门汀充填C.聚羧酸锌水门汀垫底、银汞合金充填D.牙髓治疗

ABCD

C

[解析]患者深龋,激发痛不严重时,应垫底后再用银汞合金充填。

49.临床上去除龋坏组织的标准主要根据A.洞壁牙体组织的颜色深浅B.洞壁牙体组织的硬度C.洞底的位置D.患者的敏感程度

ABCD

B

[解析]临床上主要根据牙本质的硬度和着色标准来判断,不必去除所有着色牙本质,慢性龋时,病变进行缓慢,修复反应强,已脱矿、着色的早期病变组织随着再矿化的修复可重新变硬,此种再矿化牙本质的颜色较正常牙本质深,但质硬,应予保留。

50.以下哪种四环素类药物引起的牙着色为灰棕色A.金霉素B.去甲金霉素C.土霉素D.四环素

ABCD

A

51.关于先天性缺失牙的描述错误的是A.可分为个别缺牙、多数缺牙、和全部缺牙三种情况B.个别缺牙多见于恒牙列,且多为对称性C.个别缺牙最多见者为第三磨牙缺失,其次是上颌侧切牙或下颌第二前磨牙D.一般认为个别缺损失牙没有家族遗传倾向,全口缺失牙可以找到遗传关系

ABCD

D

[解析]先天性缺失牙又可分为个别缺牙、多数缺牙和全部缺牙三种情况。个别缺牙多见于恒牙列,且多为对称性,最多见者为缺少第三磨牙。其次为上颌侧切牙或下颌第二前磨牙缺失。缺失牙也可为非对称性,在下颌切牙区内缺少个别牙。缺失牙在乳牙列很少见。个别缺失牙的原因尚不清楚,但一般认为有家族遗传倾向。

52.下列器械中,哪一种不用于根管预备A.K挫B.H挫C.G钻D.裂钻

ABCD

D

[解析]裂钻主要是开髓的器械,不用于根管预备。

53.关于金属砷哪一项是错误的A.作用缓慢B.氧化为亚砷酸,再作用于牙髓C.主要用于恒牙,不宜用于乳牙D.主要是使牙龈充血、栓塞

ABCD

C

[解析]金属砷与牙髓接触后,氧化为亚砷酸作用于牙髓,使牙髓充血栓塞而失活。金属砷作用缓慢,较为安全。可用于恒牙和乳牙,一般恒牙封药5~7天,乳牙封药2~4天。

54.正常牙髓对冷热刺激有一定的耐受阈,这个温度范围是A.10℃~60℃B.10℃~50℃C.20℃~60℃D.20℃~50℃

ABCD

D

[解析]正常牙髓对20~50℃的水一般无明显反应,10~20℃的冷水和50~60℃的热水很少引起疼痛,故以低于10℃为冷刺激,高于60℃为热刺激。

55.下列哪项不属于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表现A.患牙有浮出发胀感,咬合时患牙与对颌牙早接触B.初期无明显自发痛或仅轻微钝痛,咬合时患牙稍感舒服C.疼痛范围不局限,患者不能指明患牙D.患牙可有Ⅰ0松动

ABCD

C

[解析]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主要为患牙咬合痛。临床上患牙可由初期只有不舒服、发木、浮出发胀,到咬合时患牙与对颌牙感早接触;加力咬牙症状缓慢;病变继续发展,根尖周膜渗出物增加,出现自发性、持续性的钝痛,咬合时疼痛不能缓解反而加重,不敢咀嚼;患者能够定位患牙。

56.WHO评价龋病流行程度的标准年龄组是A.10岁B.12岁C.15岁D.18岁

ABCD

B

[解析]WHO规定龋病的患病水平以12岁儿童龋均作为衡量标准。

57.菌斑指数与软垢指数的相同点是A.只考虑龈缘处菌斑的厚度B.不估计牙面菌斑的面积C.检查前先漱口D.使用镰形探针

ABCD

D

[解析]菌斑指数主要记录龈缘附近菌斑的厚度及量,而不单纯看菌斑的分布范围。改良的菌斑指数需要用菌斑显示剂涂布于牙面,漱口后再检查着色菌斑在牙面的分布部位和范围。软垢指数是将牙面分为三等分,用菌斑显示剂着色,目测软垢占据牙面的面积。两者都可使用镰形探针。

58.下面哪一项是窝沟封闭的非适应证A.萌出5年后无龋的牙B.窝沟深,可以插入探针的牙C.对侧同名牙有患龋倾向的牙D.窝沟深,可以卡住探针的牙

ABCD

A

[解析]窝沟封闭的适应证:窝沟深,特别是可以插入或卡住探针(包括可疑龋);患者其他牙,特别是对侧同名牙患龋或有患龋倾向。窝沟封闭的非适应证:牙面无深的沟裂点隙、自洁作用好;患较多邻面龋损者;患者不合作,不能配合正常操作;牙齿尚未完全萌出,被牙龈覆盖。A选项中也属于窝沟封闭的非适应证。

59.WHO口腔健康标准中,下面哪项是错误的A.牙齿无龋洞B.无疼痛感C.牙无松动D.牙龈颜色正常

ABCD

C

[解析]口腔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60.口腔医生操作中最易感染的是A.真菌B.病毒C.细菌D.支原体

ABCD

B

[解析]在口腔医疗保健中可能经由接触和空气传播的微生物中病毒较多。

61.口腔科感染控制的最突出问题是A.手机头消毒较困难B.对消毒灭菌原理知之不多C.对制度执行不严D.对控制感染的正确估价

ABCD

D

[解析]口腔科感染控制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口腔医务人员必须意识到病毒的危险性,必须规范操作,加强预防意识。故选D。

62.目前广泛使用的糖代用品是A.糖精B.山梨醇C.木糖醇D.甘露醇

ABCD

C

[解析]木糖醇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糖代用品。

63.龋病二级预防的内容包括A.早期诊断、定期口腔检查、X线辅助检查、早期充填B.早期诊断、定期口腔检查、X线辅助检查、窝沟封闭C.早期诊断、X线辅助检查、早期充填、氟防龋D.口腔健康教育、定期口腔检查、X线辅助检查、窝沟封闭

ABCD

A

[解析]龋病的二级预防:早期诊断包括定期检查,X线片等辅助诊断,在检查诊断基础上做早期充填等治疗。

64.以下关于手-足-口病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是A.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B.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为柯萨奇病毒与疱疹病毒C.传染源为患者和健康携带病毒者D.3岁以下的幼儿是主要罹患者

ABCD

B

[解析]手足口病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为柯萨奇A16型病毒与肠道病毒71型。我国主要为前者。

65.以下各类口腔黏膜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是A.感染性疾病B.斑纹类疾病C.唇舌疾病D.溃疡性疾病

ABCD

D

[解析]溃疡性疾病,尤其是复发性口腔溃疡患病率居口腔黏膜病之首。

66.男,8岁,活泼好动,身体健康,左颊黏膜颊脂垫处可见不规则溃疡,溃疡面较深,而疼痛不明显,最可能的诊断是A.结核性溃疡B.褥疮性溃疡C.阿弗他溃疡D.自伤性溃疡

ABCD

D

[解析]自伤性溃疡:好发于性情好动的青少年或患多动症的儿童。患者常有用铅笔尖捅刺黏膜不良习惯。溃疡深在,长期不愈,基底略硬或有肉芽组织,疼痛不明显,有时有痒感。

67.男性,45岁,体检时发现右侧口角区黏膜有黄白色粟粒大小斑点,呈丛集性分布,无明显自觉症状,上唇唇红处也有类似病损,最可能的诊断是A.白斑病B.复发性唇疱疹C.迷脂症D.疱疹性口炎

ABCD

C

[解析]迷脂症属皮脂腺异位、错生。唇、颊黏膜多见,黏膜上有散在或成簇为团块状的、粟粒大小的淡黄色或黄白色斑疹或丘疹,表面光滑,触之柔软,一般无自觉症状。

68.以下关于天疱疹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证据不正确的是A.电镜下可见到细胞间黏合物质的溶解和桥粒的破坏B.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细胞毒类药物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C.循环抗体中有80%~90%属IgM类抗体D.天疱疹疱液中补体成分减少,而病损局部存在补体成分

ABCD

C

[解析]天疱疹是首先被证实存在抗上皮成分循环抗体的皮肤黏膜疾病,循环抗体中,有80%~90%属IgM类抗体。

69.临床和组织病理变化都与慢型增殖型念珠菌病非常相似的舌部疾病是A.毛状白斑B.萎缩性舌炎C.正中菱形舌炎D.舌淀粉样变

ABCD

C

[解析]正中菱形舌是发生在舌背人字沟前方呈菱形状的炎症样病损。多无不适症状。一般表现为上皮萎缩,细胞形态无改变,固有层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但也可表现为上皮增生和不全角化,棘层增厚、上皮钉突伸长等改变。有人发现舌乳头的菱形区白色念珠菌检出率高,该病的病理及临床表现与增殖型念珠菌病极为相似。

70.梅毒临床治愈是指A.症状消失,损害愈合B.症状消失,损害愈合,损害愈合后无功能障碍C.症状消失,损害愈合,损害愈合后无组织缺损D.症状消失,损害愈合,梅毒血清反应阴性

ABCD

A

[解析]梅毒的临床治愈指一期梅毒(硬下疳)、二期梅毒及三期病毒(包括皮肤、黏膜、骨、眼、鼻等)损害愈合消退,症状消失。以下情况不影响临床治愈的判断:继发或遗留功能障碍(视力减退等);遗留瘢痕或组织缺损(鞍鼻、牙齿发育不良等);梅毒损害愈合或消退,梅毒血清学反应仍阳性。

71.关于结合上皮,以下哪种说法正确A.由角化复层鳞状上皮构成B.有角化层,无上皮钉突C.靠基底板和半桥粒与牙面附着D.恒定位于釉牙骨质界处

ABCD

C

[解析]结合上皮由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构成;无角化层,也无上皮钉突,靠基底板和半桥粒与牙釉质相附着。人的一生中,牙不断地主动和被动萌出,结合上皮的位置可以位于牙冠、釉牙骨质界或牙根部。

72.获得性薄膜是指A.牙萌出时牙面上胚胎来源的有机物B.牙面上积累的食物残渣沉积物C.吸附至牙面的唾液蛋白或糖蛋白D.均匀分布于牙面上的微生物层

ABCD

C

[解析]获得性薄膜是由唾液蛋白或糖蛋白吸附至牙面,形成一层无结构、无细胞的薄膜。

73.在牙周炎快速发展时,数量增多,毒力增强,被认为是牙周炎的“进展前沿”是A.龈上菌斑B.龈下牙石C.附着性龈下菌斑D.非附着性龈下菌斑

ABCD

D

[解析]在牙周炎快速进展时,非附着性菌斑明显增多,毒力增强,与牙槽骨的快速破坏有关,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被认为是牙周炎的“进展前沿”。

74.根据1999年AAP所公布之最新牙周疾病分类,下列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慢性牙周炎的牙周破坏量与局部因子的呈现有一致性B.菌斑微生物是慢性牙周炎的启动因子C.慢性龈炎属于仅与菌斑有关的牙龈炎D.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只侵犯于切牙及第一磨牙

ABCD

D

[解析]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的定义为:牙周病变局限于切牙和第一恒磨牙,至少2颗恒牙有邻面附着丧失,其中1颗是第一磨牙,非第一磨牙和和切牙不超过两个,故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不仅仅只侵犯切牙和第一磨牙。

75.用钝头牙周探针探测牙周炎患牙的炎症牙龈时,探针终止于A.龈沟底B.进入结合上皮1/2~2/3处C.穿透结合上皮,终止于正常结缔组织的冠方D.终止于正常结缔组织纤维内

ABCD

C

[解析]当组织炎症较重的情况时,由于组织水肿,结缔组织内的胶原纤维大部分破坏,同样的探诊力量可使探针穿透袋底部而达到结缔组织内,终止于炎症区外围的正常胶原纤维的冠方。

76.Gracey刮治器的特点,哪一项不正确A.有牙位特异性B.偏位刃缘C.刃面与器械颈部呈70度角D.长而凸的外侧刃为非工作刃

ABCD

D

[解析]Gracey匙形器有牙位特殊性,每支有特殊形态设计,适用于不同牙的不同牙面偏位刃缘,刃面与器械颈部呈70°角,工作端的两个刃缘不平行,呈弯形。仅用单侧切刃缘,长而凸的外侧切刃缘是工作缘。两侧切刃缘平行而直,都是工作缘。

77.牙周炎造成牙齿松动的主要原因是A.牙槽嵴吸收B.牙周膜的急性炎症C.咬合创伤D.牙周手术

ABCD

A

[解析]牙槽嵴吸收是牙松动的最主要原因。

78.若正中有早接触,非正中时协调,前牙区应磨改A.下颌牙的切缘B.上颌牙的舌窝C.下颌牙的唇面D.上颌牙的切缘

ABCD

B

[解析]若正中有早接触,非正中时协调,说明有个别牙尖与舌窝在正中时比其他牙齿先接触,而当牙尖循斜面滑行时,则咬合协调无早接触,故此时不可磨改牙尖,只能磨改其相对应的舌窝的早接触区,在前牙应磨改上颌牙的舌窝。

79.在翻瓣术后最常见的愈合方式为A.骨固连B.新附着性愈合C.牙根吸收D.长结合上皮愈合

ABCD

D

[解析]翻瓣术后,袋深度变浅或消失,在袋内壁与原来暴露于牙周袋的牙根表面之间有一层长而薄的结合上皮,称为长结合上皮。这种愈合是翻瓣术后最常见的愈合方式。

80.冠延长术后的永久修复体制作,应在术后A.3周以后B.4周以后C.5周以后D.6周以后

ABCD

D

[解析]一般在术后4~6周组织愈合,龈缘位置基本稳定,在术后6周至6个月时,仍可有<1mm的变化。因此最好能够在手术后1~2周时先戴临时冠,永久修复体最好在术后6周再开始制作,涉及美容的修复应至少在术后2个月开始。

81.碘酊用于口腔内消毒的浓度是A.2.5%B.2.0%C.1%D.0.5%

ABCD

C

[解析]碘酊也叫碘酒,是碘和碘化钾的酒精溶液。能渗入皮肤杀死细菌(2%~3%碘酊用作皮肤消毒,1%碘酊用作口腔黏膜消毒)。但不能与红药水同用,同用会产生有毒的碘化汞。

82.利多卡因较普鲁卡因的特点是A.局麻作用较普鲁卡因强,维持时间长B.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较普鲁卡因强C.有迅速而安全的抗心律失常作用D.毒性较普鲁卡因小

ABCD

A

[解析]利多卡因又名塞洛卡因。局麻作用较普鲁卡因强,其维持时间亦较长,并有较强的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故亦可用作表面麻醉;但临床上主要以含1:100000肾上腺素的1%~2%利多卡因行阻滞麻醉。目前,是口腔科临床应用最多的局麻药。利多卡因还有迅速而安全的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因而对心律失常患者常作为首选的局部麻醉药。

83.血压高于多少时应先治疗后拔牙A.130/85mmHgB.140/85mmHgC.160/90mmHgD.180/100mmHg

ABCD

D

[解析]如为单纯性高血压病,在无心、脑、肾并发症的情况下,一般对拔牙有良好的耐受性。如血压高于180/100mmHg。则应先控制后再行拔牙。

84.局部麻醉术后麻木症状仍未恢复的可能原因是A.注射区有血肿B.注射区有感染C.注射区有神经损伤D.注射针折断

ABCD

C

[解析]注射针刺入神经,或注入混有酒精的溶液,都能造成神经损伤,出现感觉异常、神经痛或麻木。临床上,多数神经损伤是暂时性、可逆性的病变,轻者数日后即可恢复,无需治疗;严重的神经损伤则恢复较慢,甚至有可能不能完全恢复。由于对神经损伤程度的判断难以完全肯定,因此,凡出现术后麻木症状未自行恢复者,应早期给予积极处理,促进神经功能的完全恢复。

85.口腔医师在确定拔牙适应证时首先应考虑的是A.有无全身系统疾病B.对局部麻药是否过敏C.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D.患牙是否能够保存

ABCD

A

[解析]口腔医师在确定拔牙适应证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患者有无全身系统疾病。

86.能用一针法麻醉的三条神经是A.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长神经B.下牙槽神经、咬肌神经、颊长神经C.上牙槽后神经、腭前神经、鼻腭神经D.下牙槽神经、咬肌神经、舌神经

ABCD

A

[解析]应用下牙槽、舌、颊神经一次阻滞麻醉法,只注射一针,即可同时麻醉下牙槽、舌、颊三条神经。

87.临床上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的浓度一般为A.1:1000~1:5000B.1:5000~1:10000C.1:10000~1:50000D.1:50000~1:200000

ABCD

D

[解析]一般是肾上腺素以1:50000~200000的浓度加入局麻药溶液中,即含肾上腺素5~20μg/ml用作局部浸润麻醉和阻滞麻醉。

88.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主要途径是A.牙源性感染B.腺源性感染C.血源性感染D.医源性感染

ABCD

A

[解析]牙源性途径是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主要来源。

89.常用于腐败坏死性感染病原菌引起的口底蜂窝织炎脓腔冲洗的局部用药是A.复方硼砂液B.3%过氧化氢液C.10%过氧化氢液D.0.1%氯己定液

ABCD

B

[解析]口底蜂窝织炎脓腔清洗常用3%过氧化氢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每日4~6次,创口内置橡皮管引流。

90.牙齿在萌出过程中,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称为A.冠周炎B.牙周炎C.牙龈炎D.牙髓炎

ABCD

A

[解析]冠周炎是指牙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

91.口腔颌面外科常采用的闭式引流是A.片状引流B.纱条引流C.管状引流D.负压引流

ABCD

D

[解析]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创面的一项新技术,它利用生物半透膜使开放创面封闭,使用专用负压机产生一定的负压,通过引流管和敷料作用于清创后的创面。故选D。

92.最易并发颅脑损伤的颌骨骨折是A.LeFortⅠ型骨折B.LeFortⅡ型骨折C.LeFortⅢ型骨折D.下颌骨正中骨折

ABCD

C

[解析]LeFortⅢ型骨折又称上颌骨高位骨折或颅面分离骨折。骨折线自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眶部,经颧额缝向后达翼突,形成颅面分离,常导致面中部拉长和凹陷。此骨折多伴有颅底骨折或颅脑损伤,出现耳、鼻出血或脑脊液漏。

93.骨折后1~2周为A.血肿形成期B.血肿机化期C.骨痂形成期D.骨痂改建期

ABCD

C

[解析]骨痂形成期是骨折1~2周后,机化的血块被纤维血管组织所替代,再沉积胶原纤维和钙盐,通过成骨细胞和多种内源性生长因子的作用,逐渐产生骨样组织和新骨,形成骨痂。

94.颌骨骨折主要治疗目的是A.使骨折早期愈合B.防止继发感染C.恢复正常咬合功能D.使面容有最小的畸形

ABCD

C

[解析]颌骨骨折主要的治疗目的是恢复正常咬合功能。

95.最常见的口腔癌是A.舌癌B.牙龈癌C.颊癌D.唇癌

ABCD

A

[解析]舌癌是最常见的口腔癌。

96.以下关于良性肿瘤特点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永不威胁生命B.细胞分化程度高C.多呈膨胀性生长,不发生转移D.有包膜,界限清,少数可恶变

ABCD

A

[解析]良性肿瘤因有包膜,故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一般多能移动。除骨肿瘤性质较硬外,一般质地中等。如有坏死、液化则质地较软。良性肿瘤一般无自觉症状,但如压迫邻近神经,发生继发感染或恶变时,则发生疼痛。不发生淋巴转移,对人的危害较小。但是,如果肿瘤生长在一些重要部位,如舌根、软腭等,如不及时治疗,也可发生呼吸、吞咽困难,威胁人的生命。

97.涎腺黏液囊肿好发于A.舌下腺和颌下腺B.上唇和颌下腺C.上唇和舌下腺D.下唇和舌下腺

ABCD

D

[解析]黏液囊肿是最常见的小唾液腺瘤样病变。好发于下唇及舌尖腹侧。

98.下列哪种血管病变可扪到静脉石A.葡萄酒斑状毛细血管瘤B.杨梅样毛细血管瘤C.海绵状血管瘤D.蔓状血管瘤

ABCD

C

[解析]静脉畸形又称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颊、颈、眼睑、唇、舌或口底部。位置深浅不一,如果位置较深,则皮肤或黏膜颜色正常;表浅病损则呈现蓝色或紫色。边界不太清楚,扪之柔软,可以被压缩,有时可扪到静脉石。

99.化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A.恶性呕吐B.厌食C.骨髓抑制D.脱发

ABCD

C

[解析]化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

100.多形性腺瘤易复发的原因是A.因为发生在腮腺B.包膜不完整,其内常有瘤细胞侵入C.该肿瘤好转移D.有恶变可能

ABCD

B

[解析]多形性腺瘤造成复发的原因有包膜常不完整,或在包膜中有瘤细胞,甚至在包膜以外的腺体组织中也可有瘤细胞存在;肿瘤的包膜与瘤体之间黏着性较差,容易与瘤体相分离,如采用剜除术,则包膜很容易残留。

101.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患者可出现A.颏点偏向健侧B.颏点偏向患侧C.健侧面部丰满D.患侧面部狭长

ABCD

B

[解析]患者表现为面容两侧不对称,颏部偏向患侧,下颌体、下颌支短小,相应面部反而丰满;健侧下颌由于生长发育正常,相应面部反而扁平、狭长,因而常常容易误诊健侧为强直侧。

102.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上,关节间隙的宽度为A.上间隙最宽,前间隙及后间隙等宽B.上间隙、前间隙及后间隙宽度相等C.上间隙最宽,后间隙次之,前间隙最窄D.上间隙最宽,前间隙次之,后间隙最窄

ABCD

C

[解析]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上表现为:上间隙最宽,后间隙次之,前间隙最窄。

103.颞下颌关节上腔造影侧位体层闭口位片上正常影像显示为“S”形态A.中段造影剂影像较窄B.前段造影剂影像较窄C.后段造影剂影像较窄D.前中段造影剂影像较窄

ABCD

A

[解析]颞下颌关节上腔造影侧位体层闭口位片正常影像显示为S形态,中段造影剂影像较窄。

104.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时弹响杂音的特点是A.开口初期或开口初闭口末清脆单声弹响B.开口末闭口初清脆单声弹响C.多声破碎音D.连续摩擦音

ABCD

A

[解析]盘前移位主要症状为开闭口有弹响。其机制是由于关节盘向前移位,在作开口运动时,髁突横嵴撞击关节盘后带的后缘并迅速向前下继而向前上运动,同时关节盘向后反跳,从而恢复正常的髁突-关节盘的结构关系,在此极为短暂的过程中,发生开口初期的弹响。随着关节盘前移程度的加重,开口初期的弹响可发展为开口中期,以及开口末期的弹响。开口型在弹响发生前偏向患侧,弹响发生后又回到中线。有的患者可有开闭口往返弹响。关节区常有压痛。

105.单侧唇裂修复手术的时机多在A.出生后3~6个月B.出生后6~12个月C.出生后12~18个月D.青春期后

ABCD

A

[解析]一般认为,进行单侧唇裂整复数最合适的年龄为3~6个月,体重达6~7kg以上。双侧唇裂整复数比单侧整复术复杂术中出血相对较多,手术时间也较长,一般宜6~12个月时施行手术。

106.腭裂修复手术宜选择在何时进行A.出生后6~12个月B.出生后C.2~4岁D.4~6岁

ABCD

D

[解析]腭裂手术年龄:一种是主张早期进行手术,在8~18个月手术为宜;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在学龄前,即5~6岁施行为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医生认为在1岁左右施行腭裂整复术者,无论是腭咽闭合功能或是语音效果均优于大年龄手术者。至于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牙弓宽度的影响,对上颌骨前后向发育的影响并不明显。

107.舌下神经切断后将会A.有分泌障碍B.使舌同侧半边的感觉丧失C.有味觉障碍D.使同侧的舌肌麻痹

ABCD

D

[解析]舌下神经属运动神经,支配除腭舌肌以外的全部舌内、外肌(腭舌肌由迷失走神经的咽支支配)。若该神经受损,可导致患侧舌肌瘫痪及萎缩,伸舌时舌尖偏患侧,舌位于口腔内静止位时,患侧舌反而比健侧更抬高些。

108.关于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A.发作多在白天B.疼痛如电击、针刺或撕裂样剧痛C.多可自行痊愈D.两次发作之间无任何疼痛症状

ABCD

C

[解析]三叉神经痛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至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疼痛可由于口腔或颌面部的任何刺激引起。以中老年人多见,多数为单侧性,发作多在白天。

109.在有感染的肉芽组织创面上植皮,宜选用A.表层皮片B.薄中厚皮片C.全厚皮片D.厚中厚皮片

ABCD

A

[解析]一般说来,面颈部植皮应多采用全厚或厚中厚皮片;口腔内植皮,一般多采用薄中厚皮片;有感染的肉芽创面或骨面,则只能采用表层皮片移植。全厚皮片因含有毛囊,移植后毛发可以再生,故也可用于眉再造等手术。

110.有关游离皮片移植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皮片愈薄,生长能力愈差B.全厚皮片较刃厚皮片移植后易收缩C.全厚皮片耐磨及负重,但色泽变化也大D.口腔内植皮,多采用中厚皮片

ABCD

D

[解析]A选项中,应是皮片越薄,生长能力越好,如表层皮片。B选项中,应是全厚皮片较刃厚皮片收缩小。C选项中,应是全厚皮片色泽变化小。

111.低稠度的硅橡胶印模材适用于A.一次印模B.二次印模的初印模C.个别托盘的边缘修整D.以上均可

ABCD

C

[解析]硅橡胶印模材料属于合成橡胶,有耐高温、耐化学腐蚀性、生物组织相容性好等特点。用它作为印模材料,具有优良的弹性和韧性,体积收缩小,表面光滑、清晰、化学稳定性好,无法重复使用。分为缩合型和加成型两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聚二甲基硅氧烷、甲基乙烯基硅氧烷。低稠度的硅橡胶印模材料适用于取二次印模的终印模,高稠度的硅橡胶印模适用手一次印模的初印模。二次印模法又称联合印模法,由初印模和终印模组成,是在患者口中制取两次印模后完成工作印模的方法。二次印模通俗点就是先取一次初印模,以初印模作为个别托盘,再取一次终印模,就是二次印模的终印模。故此题选C。

112.钉洞固位形的深度一般为A.1mmB.1.5mmC.2mmD.2.5mm

ABCD

B

[解析]钉洞固位形深度一般为1.5mm,根据需要可增加到2mm,只要不伤及牙髓即可。短于1mm的钉缺乏最低限度的固位力。

113.以下关于高嵌体的说法中不确切的是

A.可用作咬合重建

B.面预备出0.5~1.0mm间隙

C.多用于后牙

D.修复体的边缘线较长

ABCD

B

[解析]高嵌体袷面预备时,支持尖处磨除量应有1.5mm,非支持尖处磨除量可少些约1mm,同时预备出支持尖外斜面。

114.牙髓炎或病变未累及根尖周者,根充后桩冠修复开始的最早时间是A.根充后第一B.根充三天后C.根充一周后D.根充两周后

ABCD

C

[解析]牙髓炎或病变未累及根尖周者,根充后桩冠修复开始的最早时间是根充后一周;有瘘管的患牙,应经治疗愈合后再开始;根尖周病变较广泛的,则需在根管治疗后作较长时间观察,形成骨硬板后才能修复。

115.以下关于金属烤瓷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瓷层越厚越好B.镍铬合金基底冠较金合金强度好C.上釉在空气中完成D.体瓷要在真空中烧结

ABCD

A

[解析]A的说法太绝对了,瓷层并不是越厚越好。

116.对于舌侧倾斜较明显的下磨牙,全冠的舌侧边缘最好为A.刃状B.凹状C.90度肩台D.135度肩台

ABCD

A

[解析]因舌侧不直接暴露于口腔内,故对于舌侧倾斜较明显的下磨牙,全冠的舌侧边缘最好是刃状边缘。

117.全冠修复中不可能对牙龈造成危害的操作是A.牙体预备B.取印模C.轴面外形D.调改对颌牙

ABCD

D

[解析]全冠修复中,不会造成牙龈危害的操作是调改对颌牙。

118.固定桥试戴时不能就位的主要原因是A.两侧基牙制备时未取得共同就位道B.基牙过高C.铸造时金属收缩D.邻牙倒凹过大

ABCD

A

[解析]固定桥试戴时,两侧基牙若没有共同就位道,会导致其不能就位。

119.一般来说,牙槽骨吸收达到什么程度时,应考虑拔除A.根长的1/3B.根长的2/3C.根长的1/2D.根长的3/4

ABCD

B

[解析]一般来说,牙槽骨吸收到根长的2/3应考虑拔除。

120.以下关于半固定桥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倾斜基牙为获得共同就位道B.可保护缺隙一侧支持力较弱的基牙C.含多个基牙的多单位固定桥,保护中间基牙D.活动连接体的栓道通常位于固位体上

ABCD

C

[解析]半固定桥是两端均有不同的连接体,桥体的一端为固定连接体,另一端多为栓道式结构的活动连接体,通常栓体位于桥体一侧,栓道位于固位体一侧。早期普遍认为活动连接体对应力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可以减轻活动连接端基牙的负担,对此观点现尚存争议。半固体桥的桥体中心受力时,两端基牙上的力分布比较均匀;但是当固定端基牙受力时,固定端受力较大,且活动连接端可能有向移位;若桥体或固定端基牙受到侧向力时,两端基牙的受力差别较大。迄今为止,通常认为半固定桥的活动端有一定的应力缓冲作用,但不一定能够减轻活动连接端基牙的负担。C选项为复合固定桥的内容。

121.下颌牙列牙周膜面积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76543B.67543C.67345D.76534

ABCD

C

[解析]上下颌第一磨牙的牙周膜面积最大,第二磨牙次之,再其次是尖牙。牙周膜面积最小的是上颌侧切牙和下颌中切牙。

122.在固位体固位作用中,最主要的因素是A.粘固剂的黏着力B.咬合平衡C.基牙与固位体的密合程度D.固位体固位形的设计

ABCD

D

[解析]在固位体固位作用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固位形的设计。

123.在缺牙区牙槽骨吸收明显时,为保证桥体唇颊面颈缘与邻牙协调,应A.在唇面中1/3处适当内缩B.桥体唇面整体内缩C.在唇面颈1/3至中1/3处向舌侧适当内缩D.在唇面颈1/3处适当内缩

ABCD

D

[解析]若缺牙区牙槽嵴吸收过多,将桥体按原天然牙的位置排列,让其颈缘与牙槽嵴黏膜接触,桥体牙会显得过长,为了使颈缘线与邻牙协调,可将桥体颈1/3适当内收,加大唇面龈1/3至中1/3的突度,达到对桥体牙形态和美观的要求。

124.固定桥粘固后患者感到胀痛不适的最可能原因为A.咬合过高B.基牙受扭力,接触点过紧C.桥体龈端接触过紧D.基牙负担加重

ABCD

B

[解析]固定桥粘固后患者感到胀痛不适,最可能原因是接触点过紧,故选B。其他三项不会有胀痛不适的感觉。

125.卡环固位臂与义齿固位力的关系是A.卡环臂刚度越大,固位力越小B.卡环臂越粗,固位力越大C.卡环臂弹性越大,固位力越小D.卡环臂越长,固位力越小

ABCD

C

[解析]卡环的弹性越大,受脱位力作用时对基牙牙面的正压力就越小,所能获得的摩擦固位力也就越小。而卡环材料的刚度越大,在相同位移下所产生的正压力越大,所能获得的固位力也越大。

126.一型观测线的基牙是A.近缺隙侧倒凹区小,远缺隙侧倒凹区大B.近缺隙侧倒凹区小,远缺隙侧倒凹区也小C.近缺隙侧倒凹区大,远缺隙侧倒凹区小D.近缺隙侧倒凹区大,远缺隙侧倒凹区也大

ABCD

A

[解析]Ⅰ型导线为基牙向缺隙相反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导线,基牙上主要倒凹区在远离缺隙侧。Ⅱ型导线为基牙向缺隙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导线,基牙上主要倒凹区在近缺隙侧。Ⅲ型导线为基牙的近、远缺隙侧均有明显倒凹或基牙向颊、舌侧倾斜时所形成的导线,导线位置靠近面,倒凹普遍且显著。

127.不能调整可摘局部义齿固位力的措施是A.选择不同种类的卡环B.调整基牙间的分散程度C.选择牙根粗大的基牙D.利用不同类型的连接体

ABCD

C

[解析]调节固位力的具体措施有:增减直接固位体的数目;选择和修整基牙的固位形;调整基牙间的分散程度;调整就位道;调节卡环臂进入倒凹区的深度和部位;选用刚度及弹性限度较大的固位体材料;选用不同制作方法的卡环;利用制锁作用来增强固位效果;充分利用吸附力、大气压力来协同固位。

128.回力卡环可减少基牙直接承受的力,因为其

A.远中支托与基托直接相连

B.远中支托不与基托直接相连

C.近中支托与基托直接相连

D.近中支托不与基托直接相连

ABCD

B

[解析]回力卡环由于远中支托不与基托或连接杆直接相连,力则通过人工牙和基托首先传至基托下组织上,可减轻基牙承受的胎力,起到应力中断的作用。

129.牙列缺损在哪种情况下应采用堤记录上下颌关系

A.缺牙数目较少

B.面磨耗需要加高咬合

C.个别前牙缺失

D.个别后牙缺失

ABCD

B

[解析]利用堤记录上下颌关系适用于单侧或双侧游离端缺失,每侧缺失2个牙以上,或者上下牙列所缺失的牙无对颌牙相对,但仍有余留牙维持上下颌的垂直距离时,需加高咬合者也应使用堤记录。

130.适用采用平均倒凹法确定就位道的是A.前牙游离缺失B.前后牙同时缺失C.一侧后牙非游离缺失D.缺牙间隙多,基牙倒凹大

ABCD

D

[解析]平均倒凹法是将模型方向调节在各基牙的近远中向和颊舌向倒凹比较平均的位置,然后画出基牙的导线,根据此导线设计制作的义齿,其共同就位道方向即为两端基牙长轴交角的平分线方向。多用于缺牙间隙多、基牙倒凹大的病例。

131.卡环臂的起始部分位于基牙轴面非倒凹区的目的是

A.起固位作用,防止义齿向移位

B.起固位作用,防止义齿侧向移位

C.起稳定作用,防止义齿向移位

D.起稳定作用,防止义齿侧向移位

ABCD

D

[解析]卡环臂起始部分应较坚硬,放置在非倒凹区,起稳定作用,防止义齿侧向移位。

132.全口义齿戴用后咬颊,该如何处理A.调磨上后牙颊尖的舌斜面和下后方舌尖的舌斜面B.调磨上后牙颊尖的颊斜面和下后方颊尖的舌斜面C.调磨上后牙颊尖的颊斜面和下后方舌尖的颊斜面D.调磨上后牙颊尖的舌斜面和下后方颊尖的颊斜面

ABCD

D

[解析]由于后牙缺失时间过久,两颊部向内凹陷,或舌体变大而造成咬颊或咬舌现象,经过戴用一段时间后,常可自行改善。必要时可加厚颊侧基托,将颊部组织推向外侧;如果由于后牙排列超过小,出现咬颊或咬舌时,可磨改上颌后牙颊尖舌侧斜面和下颌后牙颊尖的颊侧斜面,加大覆盖,解决咬颊现象。

133.全口义齿制作中使用托的最主要目的是

A.便于排牙

B.恢复垂直距离

C.颌位记录

D.确定平面

ABCD

C

[解析]颌位记录是指用托来确定并记录在患者面下1/3的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后位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以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