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_第1页
中国医科大学_第2页
中国医科大学_第3页
中国医科大学_第4页
中国医科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沈阳市境内公办高校中国医科大学内容摘要中国医科大学(ChinaMedicalUniversity),简称中国医大(CMU),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与辽宁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高校,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它也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接收院校,并已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这所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经过多次更名和迁址,1940年在延安正式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1948年,它在沈阳接收了原国立沈阳医学院,1949年又接管合并了原私立辽宁医学院。如今,中国医科大学是原卫生部部属高等医学院校,2000年改为省部共建学校,2015年获批为辽宁省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共建高校。截至2022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拥有沈北和平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达到153.5万平方米。学校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高达万元,设有19个学院、2个研究院和2个教研部,开设了26个本科专业。它在6个学科门类拥有学位授予权,其中包括7个博士后流动站。01历史沿革学术研究办学条件合作交流目录03020405文化传统杰出校友校园环境目录0706历史沿革历史沿革中国医科大学新校区1931年11月,中国在江西瑞金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了以为主席的中央民主政府。为了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经中央军委批准,11月20日,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军医学校在江西瑞金诞生,贺诚任校长。历史沿革1932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在江西雩都举行军医期第一期开学典礼,同志为学校制定了“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办学方针。红军总司令朱德、总参谋长叶剑英到会并讲话。中国医科大学旧校园风光10月,学校在设立军医期的基础上,陆续开设了调剂班、看护班、卫生员班和卫生长班。中央军委将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学校设立政治处、教育处和总务处。1934年10月,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的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开始战略性大转移,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随中央军委,于10月中旬从瑞金出发。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随中央军委到达陕北。历史沿革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八路军卫生学校随总卫生部开赴抗日前线。

1940年3月,学校迁至延安后得到迅速发展,经同志提议,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王斌继续担任学校校长。学校设校部。学校《校章》中规定,学校的性质是:“在中国的领导下,从事培养技术人才的学校”;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革命的技术优良的卫生干部,适应抗战建国的需要,为民族解放与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教育方针规定为:“培养政治坚定、思想正确、忠于职责、贯彻始终的卫生工作者”。学校对学制进行了调整,军医期为四年制,制药班为三年制,调剂班为一年制。1945年11月18日,根据党中央建立巩固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指示精神,中国医科大学从延安出发,挺进东北。历史沿革1946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到达黑龙江兴山(现鹤岗市),合并了东北军医大学(前身为哈尔滨陆军军医学校)。1947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合并东北大学医学院和原哈尔滨医科大学一部分。学校设有一所设备完善的附属医院,医院下辖4个所,每个所300—400张床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中国医大题词汇展1948年初,中国医科大学设立4所分校,在龙井将吉林军大分校设立为第一分校,以内科为主;在哈尔滨建立了第二分校,以五官科为主;将通辽市辽东军区医专设立为第三分校;将平谷地区冀热辽医专设立为第四分校。1948年10月,奉上级命令,学校派副校长李亭植率领部分干部、师生接收原长春大学医学院,组成长春军医大学;第一、第二分校合并为现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三分校合并到总校;第四分校组建为现承德医学院。历史沿革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中国医科大学奉命进驻沈阳,根据东北行政委员会暨东北军区司令部指示,先后合并了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前身为满州医科大学,1911年由日本国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建立)和原私立辽宁医科大学(前身为盛京施医院医学堂,1883年由英国基督教联合长老会派遣的医学传教士建立)。

1949年5月,遵照东北军区暨东北行政委员会命令,中国医科大学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划归东北行政委员会领导。任命东北行政委员会卫生部部长王斌兼任校长,卫生部副部长白希清兼任副校长,陈应谦、阙森华任副校长,并成立校长办公室。学校设基础一院、基础二院、内科学院、外科学院、牙科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妇婴学院等8个学院。1949年7月,东北药学院并入中国医科大学,为药学院。1950年,郭沫若为中国医科大学题写校名。历史沿革

1950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首次在全国招收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学生。学制为五年制。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根据上级指示,学校部分师生组成手术队和担架队,并在黑龙江省北安县成立北安医院,承担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伤员的救护工作。1952年10月,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院系调整的决定,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改名为东北药学院(现沈阳药科大学),脱离中国医科大学建制。1954年8月,东北人民政府行政机构撤消,中国医科大学划归国家卫生部领导。中国医科大学旧校园冬景1955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接受国家卫生部分配的研究生培养任务,使中国医科大学成为中国最早设立研究生教育的学校之一,也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开端。历史沿革1955年7月,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院系调整的决定,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系并入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校设卫生教研组;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科学系并入中国医科大学。1955年8月,根据国家卫生部指示,学校建立医疗系、儿科学系。1956年9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医学院校调整的决定,中国医科大学改名为沈阳医学院。1962年,公共卫生学系重新并入哈尔滨医科大学。1976年,根据国家教育部指示,学校开始承担培养留学生任务,来自8个国家的留学生入学。学校重建公共卫生学系。1978年3月,经国家卫生部批准,学校恢复中国医科大学校名。历史沿革1978年3月1日,中国医科大学召开大会,隆重庆祝学校恢复中国医科大学校名并挂校牌,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领导亲自到会表示祝贺。1978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在全国首次设立六年制英语医学班。1981年11月,国务院批准中国医科大学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和导师,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2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21个。1982年3月,经国家卫生部批准,中国医科大学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国家关于学位授予有关规定,首次授予32人为医学学位。1987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举行开院典礼,成为辽宁省第一所大学本科口腔专业教学医院。历史沿革旧校区餐厅宿舍1994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在原基础医学部建制基础上成立基础医学院。学校是原国家卫生部部属高等医学院校,2000年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管理,改为省部共建学校。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0年5月,学校沈北新区新校园建设用地获国务院正式批准。2010年7月,新校园奠基仪式在沈北新区新校园场区

。2010年9月,学校与英国女王大学签署教学、科研战略合作协议

。2010年10月,学校与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签署合作备忘录

。2011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历史沿革2013年5月,入选国家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2014年11月,老校区搬迁至沈北校区

。中国医科大学旧校区2015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学科、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的学术影响力进入ESI排名世界前1%。2016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共建中国医科大学。

2017年,入选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同年,辽宁省计划生育研究院划转中国医科大学。

2018年9月26日,中国医科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历史沿革

2020年7月20日,教育部批复同意撤销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药学院建制。

2021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免疫学、社会科学总论的学术影响力进入ESI排名世界前1%。

2022年,中国医科大学入选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

2022年9月9日,东北三省一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联盟成立大会召开,中国医科大学是联盟高校之一。

办学条件院系专业师资力量学科建设教学建设办学条件院系专业截至2022年9月,学校设有19个学院、2个研究院、2个教研部,开设普通本科专业26个。

师资力量截至2022年9月,学校在职教职工人,全校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6.73%,全校正高级986人,副高级1861人,研究生指导教师3722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566人。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

尚红、陈洪铎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王菲国家教学名师:

魏敏杰、赵玉虹学科建设截至2022年9月,学校7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6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4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7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7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A类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教学建设中国医科大学旧校区截至2022年9月,学校有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教学项目有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1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1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国家级教学团队(包括黄大年式教学团队)4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教学建设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十二五”规划教材16本,4本教材获批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建设奖,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1人,入选全国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4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省级教学项目有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重点支持专业1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4个,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2个,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1个,精品课程41门,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4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跨专业实训平台1个,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8个,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辽宁省高等学校实训培训基地1个,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个。

学校校园总面积达到111.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4.30万平方米,各类基础设置齐全。除常规教室外,拥有PBL教室20间,语音实验室20间,计算机实验室4间,智慧教室9间。教学建设所有教室均配备有络、投影仪以及摄像监控设备等教学设备,满足不同类型教学班的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5.21平方米。

中国医科大学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建筑面积约平方米,拥有各功能实验室共100余间、教学仪器和培训设备5300余台(套)、设备总值8914余万元,满足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的要求。

学术研究科研成果学术资源科研平台学术研究科研成果中国医科大学于2000年至2020年间累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0项。科研平台中国医科大学旧校区截至2022年9月,学校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6个,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10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37个,辽宁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6个,辽宁省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2个,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2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5个;辽宁省精准医疗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3个,辽宁省医疗中心55个。

学术资源截至2020年,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共收藏生物医学专业期刊7311种,现订纸质期刊239种(其中外文期刊78种),与国内外多家高校、科研机构等交换获得期刊95种。德、英、日文医学期刊分别始于1824年,1825年,1878年;中文图书91.7833万册,外文图书17.6069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合订本23.4452万册,馆藏总量131.5570万册。图书馆可利用146种中、外文数据库及子库。其中,订购各种数据库93个,涵盖期刊全文、图书、文摘检索、实验室指南、医学视频、影像图片、循证医学、药物专论、临床试验、诊疗指南、患者教育、学位论文等多种类型。

中国医科大学旧校区《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创刊于1951年,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中国医科大学主办的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现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医药卫生科技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新技术、新经验。学术资源本刊辟有述评、专论、科研快报、重要进展简报、论著、获奖工作综述(刊登近期获国家奖的科研工作综述)、临床病理(病例)讨论、技术方法、讲座、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研究简报、短篇报道、消息、书评等栏目,是中文核心期刊。本刊所载论文或摘要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生物学文摘》(BA)、美国EBSCO学术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和《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学术期刊络出版总库(CNKI)、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等18家国内著名数据库或检索刊物收录。

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截至2022年9月,学校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合作成立了中英联合学院,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丹麦、西班牙、朝鲜、芬兰等国家、地区的113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关系,与世界银行(WBG)、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等机构开展了合作。学校是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简称“111计划”)。有449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学校荣誉职称,近年来开展了146项国际合作项目,38个CMB项目。为了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医科大学发起,吉尔吉斯斯坦、土耳其、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基斯坦、乌克兰、德国等15个国家、48个医学教育机构,于2018年5月26日在沈阳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联盟成员单位已经扩展至23个国家86所单位。

文化传统文化传统中国医科大学新校徽徽志为三角变形,底色为中国红色,外框由内白外红三条弧形边组成,徽志中间CMU三个白色英文字母是中国医科大学的英文缩写,白色的中国医科大学中文与英文全称上下排列位于徽志下缘上方。标识造型为三角形,外框由三条弧形边组成,代表着中国医科大学、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其前身为原满洲医科大学)和原私立辽宁医科大学(其前身为原私立盛京医科大学);表示中间CMU英文字母是中国医科大学的英文缩写,象征医学教育事业为圣洁的事业;郭沫若所写中国医科大学中文与英文全称位于标识下缘上方,寓意中国医科大学的事业永存并会更加发扬光大。表示颜色采用中国红和白色组成,蕴含着中国文化哲学理念和中国医科大学红色血脉。红色象征着吉祥、喜气、热烈、斗志、生命、中华民族、中国创建的医科大学的红色光荣历史。白色象征着纯洁、高尚、神圣、不容妥协、难以侵犯的气韵。文化传统政治坚定,技术优良产生背景:1932年2月22日,中国医科大学(当时称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在江西举行开学典礼,首任校长贺诚作报告,在报告中强调了同志关于中国医科大学要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医生办学方针的指示。校训取自同志的指示

。文化传统校歌中国医科大学校歌作词:王斌作曲:延安鲁艺

中国医科大学校歌站在卫生工作的最前线,我们是新医学的技术工作者,我们是新中国救护的先锋。在艰苦的斗争中,学习紧张、朴素、仁慈、谨慎的作风,创造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干部,为革命工作,为大众服务。文化传统我们正是社会的治疗家,使受伤的祖国走向健康,走向新生。同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