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2021年-1_第1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2021年-1_第2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2021年-1_第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2021年-1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线练习-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2021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2021年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由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______A.视觉适应B.望梅止渴C.青春期男孩变声D.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

ABCD

B

[解析]视觉适应属于生理适应,青春期男孩变声属于生理成熟引起的行为变化,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属于药物引起的行为变化,望梅止渴是经典性条件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

2.皮亚杰用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是______A.图式、运算、同化、顺应B.图式、成熟、同化、平衡C.图式、同化、运算、成熟D.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ABCD

D

[解析]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用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这四个概念来解释这一过程。图式是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同化是儿童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过程中去的过程,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顺应是指儿童通过已有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是图式发生质变的过程;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个体正是在平衡和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的。

3.强调复杂情境和真实学习任务的学习理论派别是______A.联结理论B.认知理论C.建构主义理论D.人本主义理论

ABCD

C

[解析]联结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形成刺激或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认知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中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和社会互动过程。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过程具有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等特征,强调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具体可感知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人本主义理论强调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

4.在学习“gas-煤气”这一单词时,学生加入了中介词,成了“gas-该死-煤气”。该学生使用的策略是______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计划监控策略

ABCD

A

[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指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寻求字面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编码与组织策略是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他关系,使之形成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之目的的一种学习策略;计划监控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是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

5.运动技能的表征方式是______A.命题B.语义网络C.命题网络D.产生式系统

ABCD

D

[解析]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有命题、语义网络和命题网络;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为产生式系统。产生式的基本原则是“如果条件为X,那么实施行动Y”,即当一个产生式的条件得到满足,则执行该产生式规定的某个行动。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只需要一个产生式,而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则需要若干个产生式,这些产生式组成了产生式系统。运动技能的形成是在掌握某种程序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动觉经验后实现的,是把相应程序性知识转化为相应活动方式的过程。

二、辨析题1.智力是创造力的充要条件。

错误。

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从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来看,高智力者,创造力可高可低;低智力者,创造力一定低。反过来看,高创造力者,智力较高;低创造力者,智力可高可低。

智力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创造力还受到知识、人格特征、动机等因素的影响。

[解析]按照逻辑学的推理,没有智力就没有创造力,但是有了智力并不一定有创造力,因此,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三、简答题1.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①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②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能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③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或态度。

[解析]首先要阐述清楚有意义学习的内涵和实质,奥苏泊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其次,要阐述清楚有意义学习所需要的条件。

四、论述题1.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违规行为,老师可能采用各种不同的办法进行处理。下面是5个实例:

例一:学生张明在课堂上对邻座做鬼脸,引起对方发笑,老师对其注视片刻后,即不再理睬,继续讲课,学生遂终止其不当行为。

例二:当学生的违规行为获得部分学生认可时,让违规学生坐到教室后边,与其他学生分开,有效地阻止了学生的违规行为。

例三:刚上课时,郭忠抽掉前座李军的椅子,李军重重地摔了一跤,老师当即严肃地批评了郭忠,并令其放学后到老师办公室写情况说明。

例四:课间有两个学生吵架,前来上课的老师厉声制止,毫无效果,围观的学生越来越多。老师于是决定用8分钟时间让两个学生吵个够,而让其他学生在一旁静观。结果两个学生很快就不再吵架了。

例五:对于平时在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一旦他在某节课上不再讲闲话,老师就及时予以表扬。

请用行为主义学习观点分析说明上述各实例中处置学生不当行为的教育措施的心理学依据。

上述5个实例中对学生不当行为的处置措施,集中体现了行为主义学习观点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个体行为改变的过程视为条件反射的形成和消除过程,而影响这一过程的重要条件是强化、惩罚和消退等外部条件。

例一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消退法。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的观点,一种行为若不予以强化就会消退。他对学生“做鬼脸”的行为采取不理睬、忽视的态度,最终使其消退。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作过激的反应,反而成为一种强化。

例二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隔离法。他对学生采取“孤立”的措施,目的是将违规学生与其他学生“隔离”开来,防止其不当行为因部分学生的支持、赞赏而得到强化。

例三中教师运用的是惩罚法。该学生的行为的错误性质较严重,予以忽略是不恰当的。教师采用严肃批评、写检查等惩罚性措施,使其错误行为受到禁止,或使其发生的概率降低。

例四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餍足法(过度满足法)。他在采用其他方法无法终止学生违规行为的特殊情况下,让学生过量地重复其原有行为,使其因得不到强化、失去意义而自动消退。

例五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强化法。他对平时在课堂上经常将闲话的学生的“不再讲闲话”的表现,及时予以表扬,实际是通过强化与学生原有错误行为不相容的行为,来制止学生的错误行为,并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解析]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