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文导入】回忆历史,某些力图富国强兵变法者往往遭到传统势力阻挠,王安石也不例外。作为改革者王安石与作为保守派司马光是两股针锋相正确势力。他们都试图说服对方,实现自己政治主张。在这篇《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坚定态度和明确观点坚持自己政治主张,对司马光来信中观点一一驳斥。第1页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第2页第3页第4页
作者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曾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故世称王文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独特成就。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实行变法,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妨碍。列宁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梁启超更是把他比作中国克伦威尔,称其为“三代下列唯一完人”。第5页王安石名言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天象变异不足以胆怯,祖宗成规不足以效法,人们议论和袭击不足以忧虑。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4.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5.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苦。
第6页6.浓绿万枝红一点,感人春色不须多。7.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余。8.当初迦叶无尘染,何事阌(wén)乡有土思。9.舌根已净谁能坏,足迹如空我得寻。10.忠者不饰行以侥荣,信者不食言以从利。内心忠诚人不会特意去修饰自己行为以求侥幸地取得荣耀,遵守信用人不会为了一点私利而违反诺言。第7页砸缸圆木警枕司马光司马光与王安石是好友,他们与吕公著、韩维并称为“嘉祐四友”,年轻时在京为官,经常聚在一起玩。第8页时隔十五年,67岁司马光回到了开封。他进京这一天,万人空巷,场面堪比一线明星演唱会。司马光也许从没恨过王安石,他要推翻只是新法,由于他亲眼见过,百姓因新法而受苦。他们二人都自以为占据了道德高地,也许,王安石只在乎新法好,而司马光只看到新法恶,他们各自执意改革,都是为了大宋。司马光改革与守旧,历来就不是为了自己。第9页司马光名言名句
1、不宝金玉,而忠信为宝。
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
3、小事不糊涂之谓能,大事不糊涂之谓才。
4、人若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
5、任贤必治,任不屑必乱,必然之道也。
6、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
7、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
8、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9、销恶于未萌,弥祸于未形。
10、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
11、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
12、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13、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
14、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能够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15、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16、不受非分之赐,则廉耻立。
17、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18、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19、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
20、盖聪明疏通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21、小人多欲则求妄周败家丧生。
22、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
23、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
24、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25、宽厚清慎,犯而不挍。
26、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
27、币厚言甘,人之所畏也。
28、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29、忍小忿而存大信。
30、有贤不能和,与无贤亦同。
31、用兵之道,抚士贵诚,制敌贵诈。
32、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能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33、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34、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35、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
36、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37、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38、书不可不成诵,或在立即,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39、口有蜜腹有剑。
40、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41、面从后言,古人所戒。
42、英雄无用武之地。
43、俭约,因此彰其美也。
44、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45、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46、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47、人之患,在于不读史。
48、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49、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50、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51、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52、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用商君法而富强。
53、读主要之书,不可不背诵。
54、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55、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誊日损而祸至。
56、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
57、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
58、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59、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60、爱之不以道,适因此害之也。
61、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62、大者为纲,小者为纪,因此张理上下,整洁人道也。
63、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64、人主自威,则众谋不进。
65、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分离,以至于败。
66、人不能够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
67、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68、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
69、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70、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
71、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73、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74、举贤为国,非为私人也。
75、平而后清,清而后明。
76、举才不出氏族,使用方法不硬权贵,是以方不济务,奸无所惩。
77、仁以厚下,俭以足用。
78、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79、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80、天之生人,各有偏长。国家之用人,备有众长。然而投之所向,辄不济事者,所用非所长,所长非所用也。第10页“答”即“回复、回复”之意。“谏议”则指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书”古代一种文体,就是书信意思。题解驳论文第11页“书”在文言文标题中有两种意义。一种是名词,作书信、文献讲。如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吴均《与朱元思书》、林觉民《与妻书》,或指信函,或指文献,都属于名词范围。《答司马谏议书》文题意思是:回给司马谏议大夫信。另一种是动词,作书写、记载讲。如明人高启《书博鸡者事》,就是“记斗鸡玩赌者故事”意思。第12页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任参知政事,第二年任宰相,实行变法,新法实行,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利益,激起了他们强烈反对。保守派代表人物、当初任右谏议大夫司马光数次写信给王安石,要求他停顿变法,恢复旧制。王安石先是简短地复了一信,对来信所责难诸点不一一置辩,随后想到彼此交往数年,友谊深厚,信札来往不宜草率简慢,就又写了这封答信。第13页司马光五点责难熙宁变法第二年(1070年),司马光以书信形式从五个方面针对刚开始履行各项改革措施,向王安石提出反对意见。这五个方面,第一是“侵官”,主要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第二是“生事”,主要是“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第三是“征利”,主要是“首建制置条例司,大讲财利之事,又命薛向行均输法于江、淮,欲尽夺商贾之利,又分遣使者散青苗钱于天下而收其息,使人愁痛,父子不相见,弟兄妻子离散”;第四是“拒谏”,主要是“或所见小异,微言新令之不便者,介甫辄艴然加怒,或诟骂以辱之,或言于上而逐之,不待其辞之毕也。明主宽容如此,而介甫拒谏乃尔,无乃不足于恕乎”;第五是“致怨”,主要是“士大夫在朝廷及自四方来者,莫不非议介甫,如出一口;下至闾阎细民、小吏走卒,亦窃窃怨叹,人人归咎于介甫”。以此要求王安石废除新法,恢复旧制。第14页诵读课文,注意字词。guōchóngjìshùpìnànrénxùxūdùwùduó强聒重念冀君实或见恕也辟邪说难壬人不恤国事胥怨者民也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会晤度义而后动再三考虑。批驳法则,计划。揣度,估计,考虑。第15页
总体感知全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这段主要说明写这封信原因和目标。由于两人之间有分歧,因此写信表白自己立场和态度。
第二部分:全文驳斥重点部分,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一一驳斥,表白自己坚持变法立场。
第三部分:深入明确自己立场和态度,想让我从此不要做这些事儿,墨守前人所作所为,那就是不是我所敢领教。
第四部分:书信常规结束语。第16页读文章,通文意,理文脉
第17页1.实行变法时,出现了如何情形?2.司马光以为出现这种情形原因是什么?提醒:
1.天下——“怨谤”;众——“汹汹然”。2.他以为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造成。思考:第18页3.本文是一篇书信体驳论文,作者批驳了司马光什么观点?“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谤”)4.作者以为判断是非标准是什么?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名实相符是辩别是非标准)思考:第19页5.作者重点批驳对方什么观点?这样批驳有什么好处?“(变法)以致天下怨谤也”(致谤)
抓住重点、驳倒重点,司马光信中其他细支末节也就不攻自破。言简意明,要言不烦,理足气盛,毫不枝蔓。
第20页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因此,冀君实或见恕也。段一某:古人在信稿上用“某”,替代自己名。窃:我私下,谦词。聒:说话声嘈杂。卤:通“鲁”。重:又。反复:指书信往来。具:通“俱”详细地。因此:·····原因见:用在动词前,称代自己。第21页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guō,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因此,冀君实或见恕也。安石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以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日子很久了,不过议论起政事来(意见)经常不一致,(这是由于我们)所坚持政治主张和办法大多不一样缘故啊。虽然想要(向您)勉强作解释,(但)究竟一定(是)不能蒙受(您)考虑(我意见),因此(我)只是简单地给您写了封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了。再三考虑君实对我重视厚遇,在书信往来上不应当粗疏草率,因此目前详细地说出我因此这样做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第22页
古汉语中
“见”常见使用方法1.和“看”有关2.同“现”3.表达被动,可译成“被”。和“于”连用也表达被动,组成“见……于”格式。
例:是以见放。(《渔父》)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4.用在动词前,表达对我如何,可译成“我”。
例:慈父见背。(《陈情表》)“见谅”①终必不蒙见察。(究竟一定是不能蒙受您考虑我意见)②冀君实或见恕也。(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③今君实因此见教者。(目前君实您用来指教我)第23页
(想一想)王安石为何要写这封书信?
明确:由于司马光写了一封长信,对王安石变法横加指责,故王安石写此信为自己辩解。
第24页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因此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段二儒者:这里指读书人。见教者:指教我问题。见:用在动词前,称代自己。侵官:侵犯官员职权。征利:与民争利。以致:因而招致。第25页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段二修:修改。以:把。不为:不能算是举:施行,履行。辟:驳斥,抨击。难:责难,排斥。壬人:善以巧言献媚人。壬:“佞”假借字。固前知:本来事先就懂得。第26页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因此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有学问读书人所争论问题,尤其重视于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假如名义和实际关系已经明确了,那么天下大道理也就清楚了。目前君实您用来指教我,是以为我(履行新法)侵夺了官吏们职权,制造了事端,争夺了百姓财利,回绝接收不一样意见,因而招致天下人怨恨和诽谤。我却以为从皇帝那里接收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把它交给负有专责官吏(去执行),(这)不能算是侵夺官权;第27页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rén)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fěi)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实行古代贤明君主政策,用它来兴办(对天下)有利事业、消除(种种)弊病,(这)不能算是制造事端;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这)不能算是(与百姓)争夺财利;抨击不正确言论,责难巧言谄媚小人,(这)不能算是回绝接收(他人)劝戒。
至于(社会上对我)那么多怨恨和诽谤,那是我本来早就料到它会这样。第28页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duó)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段三恤:忧虑,顾念。媚:形容词作动词,献媚。善:形容词做名词,好事。汹汹然:大吵大闹样子。胥:相与。特:仅仅。度:计划。度(duó):估计,考虑。义:合适。见:动词,看见可:值得是:以为正确。第29页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天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段三膏泽斯民:施恩泽给这
些人民。膏泽:名词作动词,施恩泽。事事:做事。前一“事”字是动词,后一“事”字是名词。守:墨守。知:领教。第30页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xù)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gēng)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皇上才要变化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计反对者多少,想拿出(自己)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何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士大夫(加以反对);
第31页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天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盘庚不由于有人怨恨缘故就变化自己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以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能够懊悔缘故啊。假如君实您责怪我是由于(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认可(自己是)有罪;假如说现在应当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了。第32页1.王安石为何要进行这场变法?提醒:人——“习于苟且”士大夫——“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上——“欲变此”。思考:第33页2作者引用“盘庚迁都”这一历史典故意图是什么?
作者引用“盘庚迁都”历史典故意在表白自己坚持变法决心决不动摇。
第34页抓住“名实之争”要害来批驳对方论点。引用盘庚迁都典型史实来批驳对方经常引用法先王论据。先批驳对方观点,再深挖对方思想本源,然后委婉表白自己坚定改革立场论证思绪。第35页
第3段小结明确:该段详细可分为三个层次。⑴第一层指出目前现状,并强调皇上要变化此情况,而自己不顾众人反对,要“助上以抗之”,然后用一句反问句,增加结论不容置疑性。⑵第二层用盘庚迁都事实,来论明自己履行新法正确性,增强说服力。⑶第三层由两个假设句组成,内容上退中有进,前句退,使后句驳斥更显柔中有刚。第36页无由会面,不任区区向往之至。段四无由:没有机会。不任:不胜。区区:自称谦辞第37页无由会面(wù),不任区区向往之至。没有机会(与您)会面,内心实在仰慕到极点。
第38页文章主题本文是书信体驳论文。王安石说理文见识高超、论辩犀利。全文立论论点是针对司马光以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指责,指出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从而说明变法是正确。司马光袭击名实不符,全是谬论。文章逐条驳斥马司光谬论,揭发出他们保守、腐朽本质,表达出作者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俗语所动决心。第39页写作特点第一,行文简洁,构造严谨,没有枝蔓。第二,论证办法多样。1)直接辩驳,如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2)举出根据进行辩驳,如“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3)举出史实进行辩驳,举出历史事实来进行辩驳。第三,气势磅礴,寓刚于柔。1)立足于理,理足则气盛。2)擅于排比,连用排比驳斥对方,则势如破竹,无可阻挡。3)擅用反语,如“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第40页通过本文,你领悟到了如何人格精神?
讨论延伸:第41页
以天下为己任担当精神。“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权贵们“汹汹然”又如何?为了天下黎民,他毅然站在了大地主大富豪以及权贵对立面,哪怕落得群情愤激,骂名无数也毫不在乎,这正体现了他担当精神追求真理无畏战斗精神。“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自己以为正确,就勇敢去做,绝不懊悔,这体现了王安石追求真理大无畏精神。第42页务实有为实干精神。“如曰今天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王安石对于尸位素餐这种现象反对态度正体现了王安石实干精神。王安石有关为官必须“大有为”,必须“膏泽斯民”观点也反应了为官从政一种实干精神。革故鼎新革新精神。“如曰今天……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文章充足体现了王安石勇于冲破儒家“天不变,道亦不变”等传统观念革新精神。
第43页寓刚于柔特点。本文观点鲜明,态度决绝,但措辞委婉得体,具有寓刚于柔特色。如第二段中,“至于怨谤之多”,先用“固前知其如此也”一句接住,是退;然后“人习于苟且”数句对这种怨谤作出深刻剖析,是进。一退一进之间形成跌宕,也就形成了全文委婉文气,但委婉中又具有刚气,具有锋芒。这当然是由于书信体格式需要,也出于朋友之间情意,但更是源于王安石作为一种政治家坦荡胸怀和高度自信。
拓展延伸第44页《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第45页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履行变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辩驳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履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辩驳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东北师大版劳动实践】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出行的选择.共享单车手工DIY》
- 2024年中考英语复习冲刺过关专题03 非谓语动词(原卷版)
- 【东北师大版劳动实践】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漂流的图书·共享读书会》
- 开题报告:战略科学家成长规律与培育路径研究
- 《方晴莹制作》课件
- 开题报告:新业态下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实现路径研究-基于双边匹配的视角
- 开题报告: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群体画像建构及可视化研究
- 2024届辽宁省庄河高级中学高三第二学期调研测试(一)数学试题
- 《脊椎人体的大梁》课件
- 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专题练习一
- 五年级家长会英语老师发言(课堂PPT)
- 深度学习数学案例(课堂PPT)
- hp设备巡检报告
- 卧式钻床液压系统设计课件
- 水库维修养护工程施工合同协议书范本
- 铁路防护栅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终
- 塑胶材料的特性
- 高处作业教案(共47页)
- MS培养基及配制注意事项
- ASMEB16.5-2003-中文版
- 课程设计 二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