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比伦时期的汉谟拉比_第1页
古巴比伦时期的汉谟拉比_第2页
古巴比伦时期的汉谟拉比_第3页
古巴比伦时期的汉谟拉比_第4页
古巴比伦时期的汉谟拉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巴比伦时期的汉谟拉比

汉米拉是前巴基斯坦的第四代国王。在他的统治期间(公元前1792-1750年),他进行了统一战争,建立并加强了中央集权,积极促进和发展生产,制定了法治和文化遗产,并取得了成果。古巴基斯坦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事务取得了顶峰。汉谟拉比是世界上古帝王中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立法者,在两河流域历史上有巨大的功绩。统一重要流域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2006年灭亡之后,到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立国,两河流域一直分裂为伊新、埃什努那,玛里等六个国家,可谓“六强争雄”。汉谟拉比即位前的五代国王都没能够实现统一。各国贵族奴隶主,为争夺奴隶、土地、水流和灌溉网的控制权,割据争霸,兵战不息。水利灌溉遭到破坏,土地荒芜,农商衰敝,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地方分立和中央集权,分裂和统一成为当时主要的社会矛盾。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两河流域统一,是顺乎民心顺应社会发展的,是摆在汉谟拉比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巴比伦域位于两河流域的中心,土地肥沃,农业生产发达,扼西亚商路的要冲,具有极为有利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地位。汉谟拉比利用这一有利地位,先使古巴比伦强大起来,成为与埃什努那、玛里三足鼎立的大国之一,为征服和统一两河流域奠定了坚实基础。汉谟拉比能够统一两河流域,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有胆有识,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以巴比伦为根据地,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抓住有利时机,远交近攻,先弱后强,各个击破。远在巴比伦西北的玛里,(今哈利里丘),为两河南部(苏美尔)各邦与北方、西北方、西方的交通枢纽,是巴比伦尼亚与小亚往来的中心,有车兵,重装和轻装步兵,国势比较强大。汉谟拉比先与玛里结盟,集中兵力征服南方日益衰落的伊新和乌鲁克;经济和军事实力进一步强大之后,又出兵征服埃什努那和南方的拉尔萨。他执政第三十年时,征服了全部苏美尔和阿卡德地区。在这种形势下,玛里畏惧巴比伦的强大,双方矛盾激化,在公元前1757年,即他执政第三十五年时,攻陷玛里,结束了长期分裂混战局面,完成了两河流域的统一大业。在几十年的艰苦复杂的战斗中,汉谟拉比有智有谋,象“冲击敌人的勇猛的金牛”汉谟拉比,是中国近代土地制度的最高法主义者两河流域统一之后,被推翻的旧贵族阴谋“废除”汉谟拉比颁布的法令,磨灭汉谟拉比的功绩,企图夺回失去的政权,阶级斗争非常尖锐,社会秩序混乱。刚刚实现的统一又面临危机,亟需巩固,奴隶制经济需要恢复与发展,新兴奴隶主的政治统治需要加强。两河流域百废待兴。面临这种复杂的政治局面,汉谟拉比是懂得怎样治理国家的。他把两河流域分裂割据的历史教训引为前车之鉴,沿袭阿卡德诸王的旧称号——“四方之王”,旨在强调珍惜和巩固已经开拓和确立的统一,并适时地建立和加强了中央集汉君主专制。汉谟拉比独揽国家一切大权。他自称是“诸王之王”,“国境之天盖”,握有全国行政、经济、军事、立法、司法、祭祀和水利灌溉以及直接任命各级官吏等大权,是全国土地最高所有者。对旧的国家机构进行调整。把皆日的伊新等各城邦变为受中央控制的地方单位,把旧城邦之官吏降为地方官吏,同时保留旧政权某些组织形式,如人民会议,用来为君主专制服务。由于国家任务相当繁重复杂和无所不包,汉谟拉比在大权独揽的同时,任命新兴的军事奴隶主贵族和商业高利贷者达木卡充当听命于中央并直接对国王负责的各级官吏。最高的大臣称“伟大的萨卡鲁姆”,协助国王处理朝政。国王任命的总督分管各城市和州的军事、行政、税收、司法和水利灌溉。国王指派的基层公社的首领,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管理市场、税收和司法等,一切有关发展生产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事宜。汉谟拉比在宫廷下道命令、书记官记在小泥版上,信差送至全国各地执行,“以正直的办祛管理各部落”。汉谟拉比十分重视军队,给士兵以种种优待。国家发给士兵每人一份服役份地和家舍。平时务农,战时出征。士兵的田宅和牲畜不得自由买卖,自由民购买者必须如数归还,并且不得索回买时花去的银子。任何人无权剥夺士兵的土地和财产,否则处以死刑。富商或军官都不能迫使士兵为其做工。赎回被俘士兵不得把其田室做为赎金。被俘士兵返回后继续服役或因义务繁重而离队一年又归队服役者,田园仍归其经营。被俘者之妻,不守家而入他家者,“投之于水”汉谟拉比建立的是以军事奴隶主贵族和商人高利贷者奴隶主联盟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他是国家一切行政机构的首脑,国家机器庞大但比较有效能,使新兴奴隶主的统治走上轨道,从而完成了从阿卡德王朝开始的由奴隶制城邦向奴隶制帝国的过渡。使奴隶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土地和商业的发展两河流域的统一,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建立,扫除了社会发展的一些障碍,为两河流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汉谟拉比要把古巴比伦建设成为“其根基与天地共始终”的“万方最强大者”。为此,汉谟拉比勤于治国。他发誓未曾蔑视“黔首”,未曾疏忽“牧养黔首之任”,要做一个“仁慈之牧者”,并采取了兴修水利,奖励农商和实行经济改革等重要政策和措施。汉谟拉比很关心兴修水利,把兴修和管理水利工程作为国家掌握和发展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统辖各地区、维持国家统一安定的一种政治武器。据《年名表》,汉谟拉比在位第8、9、24、和33年的年名,都是兴修水利之年。他亲自处理用水纠纷,亲自下令并严厉监督总督疏导旧运河,开凿新运河,挖沟渠,改善和扩大了灌溉系统。最大的一条运河命名为“汉谟拉比—万民之福,”可为尼普尔,埃里都、乌尔、拉尔萨、伊新等地区数万顷土地提供充足的水源,扩大了谷物种植。用法律保护水利,凡不重视堤坝和运河养护者都治重罪;因怠于巩固而决堤淹没他人庄稼者,赔偿损失,盗窃灌溉工具者赔偿。他在一则铭文中说,他这样做的结果是“变运河两岸为沃壤”、“聚粮成堆。”汉谟拉比的经济改革,主要是恢复和发展小生产经济,把私人财产和家庭财产看作国家经济资源的首要因素,奖励个人为国家作贡献。汉谟拉比把乌尔第三王朝集中经营大块土地、农场,改为分散经营,划分为小块,使军事奴隶主贵族,商业高利贷者、僧侣、纳贡的佃农,服兵役者、依附王室的木什根努等,都有数量不等的土地。村社的土地也大部分归个体家庭所有。还有租种私人土地的佃农。国家保护私人土地,官吏非法夺去私人土地者限今归还原主。经营土地者,有的是自由民,有的半自由民,富有奴隶主是少数,自耕农居多数。私人土地面积十分之九不超过八点五公顷。在全国出现了大量中小土地所有者。鼓励垦殖,发展园艺,保护农田和耕牛。法律规定,任田地荒芜的佃农,除依邻人例交付谷物外,还得将田地犁翻耙平,交还原主。租处女地而怠情不耕者,第四年将田犁翻掘松耙平,交还田主,并交付谷物。牧人饲羊于田者赔偿谷物。打死租来之牛或折断牛足,割断牛颈血管者,以牛还牛。擅自砍伐园林者赔偿.租地培植果园至第五年与园主均分;将地抛荒者,按邻区赔金,并整修田地交还原主。这些政策都比较有利于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园艺业发展成为独立的经济部门。手工业方面,以前主要经营大的手工作坊。汉谟拉比时,除国王和神庙开办的手工作坊外分散的民间手工业迅速发展。鼓励青年学技艺,手工业者教养子技艺,养子不得请求归还父家,未教以技艺者,才得以归还父家。也有私人作坊,雇工进行生产,见于法典第274条,受雇的手工业者有十种,有冶金、木作、织布、制陶、造船、皮革等。广泛使用青铜器,能造医生动手术用的青铜刀;较完善的扬水装置,能扬水灌溉高地;附有播种漏斗的改良犁,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可见生产力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畜牧方面,以前主要经营大牧场。汉谟拉比则支持私人雇牧工。法律规定受雇的牧人,丧失了牛或羊,要以牛还牛,以羊还羊;增殖率减低者,应按数交付增殖数额以及收入。汉谟拉比关心畜牧业,为牧民确立牧场及饮水场,每逢春季剪羊毛的季节,将地方官召到京城,开会庆祝,象过节日一般。小的牧民经济因而得到发展。两河流域的统一,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汉谟拉比对商业又给予保护和支持。法律规定,受托运送金银财物而占有者,以五倍之物偿还;受托藏谷而缺少者,加倍偿还。两河运输畅通。有一次,乌尔,拉尔萨之间的河道淤塞,汉谟拉比知道后,立即命令拉尔萨长官尽早疏通,恢复通航,为民众解决重大困难。因此,古巴比伦,对内对外商业都很繁盛。除达木卡及其助手沙马鲁替王室和神庙经营大宗贸易,管理税收外,也有私人合伙经营的商业。城市有独立手工业者的店铺、货摊。农村有定期集市,进行奴隶和各种产品的交易,互通有无。巴比伦商队可以顺利地来往于各城市之间,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小亚细亚、埃及、里海。经商的也有妇女随着商业的繁盛,租赁,借贷、赔偿及雇佣等关系也迅速发展起来。对于这些,汉谟拉比采取了一种既支持又限制的双重政策。他允许个人土地买卖、出租、抵押、赠与,使土地租佃相当流行,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但又规定了地租的限额,佃租为收成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园租为收成的三分之二,以防止土地财产过分集中。他用早已存在的比较进步的经济形式领工制,完全代替了比较落后的口粮分配制,促进了雇佣关系的发展;但又把受雇的劳动者日佣阶层作为下层自由民,以扩大自由民的队伍。汉谟拉比允许私人经商、保护商人利益,但必须守法,不准抬高物价。卖酒妇擅自抬高酒价者,“投之于水。”汉谟拉比支持高利贷者,使高利贷十分盛行,许多自由民因借贷而论为债奴,使奴隶制得到发展。而债奴的增多,又威助着国家的税源,兵源和社会的安定。所以对高利贷又即予节制。法律规定贷谷率为百分之三十三点三三,贷银率为百分之二十,债奴由终身改为三年为限,期满即恢复自由民身份。负债的自由民遇旱涝灾害,不付当年债谷,另订还债新期限;债权人擅自提高利息者,丧失其贷付之物。这就保证了租佃、借贷和雇佣关系按照统治阶级政治和经济的要求向前发展。通过上述各项政策的实施,部分调整和改善了奴隶制生产关系,消除了防碍生产发展的一些阻力,少数豪强受到一定的抑制,农牧工商小生产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他们一般都有三、五个至十多个奴隶,形成广大的中小奴隶主阶层,这是汉谟拉比时代奴隶制发展的重要特征,对古巴比伦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缓和了阶级矛盾、扩大了汉谟拉比政权的社会基础,也使奴隶制经济趋于繁荣,国库收入不断增加;因战乱和贫困而离散的人民又回来各安其业;一些城市复兴了,一些城市富起来了。巴比伦也由一个弱小城邦发展成为两河流域最大最富裕的文明城市、两河流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汉谟拉比说,他使巴比伦“谷仓充盈”、“天地交太”、“繁荣与丰产富足”,不仅“确立真正福社及仁政于国内,公道正义流传于国境”,并且使“四方威服”。这可能有点言过其实。但至少可以,说汉谟拉比各项经济政策的实施,的确保护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古巴比伦物质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了。从互换、买卖租债、存款、保证等经济事务方面看,古巴比伦社会也比古希腊罗马社会较为先进。汉谟拉比不愧是古代一位有才干的国家管理者。从法律至上的立场,以法治国的身份保证法典的制定和实施汉谟拉比的一个重大历史功绩,是制定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统一前的两河流域,只有各城邦的成文法和习惯法,没有统一的法律。他继承和发展了苏美尔和阿卡德时代一些城市的成文法或习惯法,以《乌尔纳姆法典》为范例,结合阿摩利人的氏族部落习惯法,制定了一部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统一了两河流域的法令。法典的基本思想,是以新兴奴隶主阶级之法治理古巴比伦国家。奴隶不受法律保护,却严格保护奴隶占有制和私有制,保护租佃和高利贷者的利益。是“为使强不凌弱,为使孤寡各得其所……为使国中法庭便于审讯,为了国中审判便于决定,为使受害之人得伸正义”。用法律维护和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这对各地豪强和氏族贵族的传统保守势力,随意解释法律和滥用司法大权,是一种约束、限制,也是下层人民保护自身有限利益的一种武器。汉谟拉比非常重视法律建设,从继位就立志以法治国。他把在位的第二年定为制定国法即“在国中确立公道”之年,并经过三十年的检验和修订,法典制定工作才告完成,说明他对制定法典之认真和慎重。法典分序言、本文和结语三部分,组合编排和结构比较严谨。它不仅有刑法,诉讼法、还有民法,经济法和婚姻法,是保存下来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涉及一切立法部门的法律大全。法典本文前五条开宗明义、讲司法行政、诉讼要有证据,诬告者处死,法官受贿擅自更改判决者严厉惩处,以保证法典的实施。法典原文刻在一个玄武岩的高大石柱上,石柱上端饰浮雕图象,汉谟拉比在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祈祷,沙马什将法典授予他,浮雕下面是法典全文,石柱矗立在马都克神庙即最高法庭所在地,说明他把公布法律看作全国的头等大事,采取十分庄重的态度,以使法典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神圣不可侵犯。法典的某些部分纂本,散见于周围各国,已逾千年之久,说明法典当时曾在古代西亚引起注意并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它不仅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最重要材料,也是古代西亚最宝贵的史料之一。它比《圣经》中最早的立法部分还早800年,比著名的梭伦立法早1300多年。并且明显地把法律与宗教道德区别开来,对各种社会关系采取了现实主义态度,对私有财产,商业贸易,租佃信贷关系等经济事务都有精密细致的规定。而这时的欧洲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汉谟拉比要求自由民尊重法律,服从法律,维持国家法律的统一和尊严。有涉诉讼的受害的自由民,“务必诵读”石柱法,让石柱法“为彼阐释案件,使彼得到公正的审判”。同时,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司法机关。有公社法院,寺庙法院和最高法院,其法官都由国王委派,必须严格的依法判决,对法典不准曲解和更改。对判决不服者,可以上诉国王。国王是最高法官。对扰乱和破坏社会秩序者依法惩处。不服王役者、杀人者、盗窃私有财产者、强盗、窝藏脏物者,窃奴隶者、盗窃他人之子者,从自由民之子买得金银财物而无证人及契约者,强奸犯,容犯人在家聚议而不报捕者等在一个君主神权专制的社会里,制定出这样一个具有法制精神的法典是非常可贵的,古巴比伦社会发展、经济繁荣,是与法典的制定和实施分不开的。法典的制定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不增设司法裁决的原则汉谟拉比为了保证古巴比伦的繁荣昌盛,在组织上非常重视王位继承人问题。他认为这是关系到“此后千秋万世”的重大问题。因此对国家机关的职权范围和王位继承人必须具备的条件,作了明确而严格的规定。第一,必须维护而不变更,不破坏汉谟拉比建立的国家社会制度;第二,必须以法治国,崇敬和遵从石柱法;第三,必须“以公正之道统驭黔首”,“消灭其国中不法与奸宄不徒,赐其人民以福社”,第四;不得变更汉谟拉比所决定和确立的司法制度,按汉谟拉比的榜样去作司法判决和司法裁定;第五,不磨灭汉谟拉比举世无双的业绩,不曲解汉谟拉比的言词。汉谟拉比说:“果其人明达”,即听其言,观其行,经检验证明真能做到以上种种,“则其人如我,亦一公正之王”就可以继位接班,并且祝愿他“王笏永存。”上述原则,也适用于选择国家各级官吏。汉谟拉比认为国家的基本的政治、经济和司法制度,是天经地义,不可更改的,否则就会社稷倾覆,国破人亡。国家官吏只是执行王令维护国家基本制度的工具。如有变更汉谟拉比的“创制”,废除汉谟拉比决定的司法判决,唆使他人干违法之事等,“不论其为帝为王,为城邦之长,或为其他尊称之人”,都要做为誓不两立的政敌,加以诅咒,给予勇敢的谴责,甚至要用神权予以严惩。在这里,他把君权,法律和神权混为一体,用鬼神系统的权力,弥补世俗政权之不足,利用宗教维持社会秩序,为君主专制服务。汉谟拉比严格规定国家官吏必备的条件是扬善,谴责和惩处犯罪的官吏是抑恶。善者重用,恶者重责,赏罚严明,在扬善抑恶中整饬吏治,振刷法纪,挑选官吏,以治理国家,维护国家社会的基本制度。促进了古代社会的发展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国家政权的相对稳定,物质文明的提高,带来了奴隶制精神文明的发展。考古发现了汉谟拉比时代的一所学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泥版上练习写字。在另一块泥版上有一句话,“善于在泥版上作书的人,就象太阳一般显现光彩”(布勒斯特《文明的征服》纽约·伦敦1926年版,第153页,转引自《简明世界通史》上册第49页。)说明在泥版上作书颇不容易,也说明古巴比伦重视知识,注重教育,鼓励学习文化。汉谟拉比认为,发展生产,服从君主,遵守法律和敬神者,就是具有“理智与才能”“荣耀昭然”的“智者”。否则,就失去理智与才能,“陷于昏聩之境”,“事善变成恶事”,如同白昼变为黑夜,成为徒劳无益的“愚著”。他以如此鲜明的是非界限,鼓励和促使臣民努力生产、学习文化,去做智者。考古发现公元前1700年左右的农民历书泥版,有109行,以农民教子的口吻,历叙小农一年从灌溉到收获的经营过程,可以说是小农经济的农业手册,是农业史上最早的一部农历,比希腊诗人俄西阿德的《田功农时》早约1000年。这种农业文明的出现,是汉谟拉比时代自耕农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土地面积、地价、地租利息、商业盈亏、工钱和赔款罚金的计算,订立各种契约,运河庙宇、房屋和城池的设计与修建,扬水器和漏头犁的设计制造,各种农事活动以及祭祀和占星术(传统的七曜日有七个神,汉谟拉比特别崇拜其中的四个:日神沙马什、月神新,木星神马都克和金星神伊丝达)等,这些生产、交换、分配和宗教活动,都促使古巴比伦文化昌盛,而数学和天文学尤为发达。巴比伦的六十进位计数法,应用于计算周天的度数和计时,至今为全世界所沿袭。巴比伦人会解含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式,已知应用商高定理。后来的天象家根据古巴比伦长期观测天体的经验和记录,进行系统观测并予见日月蚀。汉谟拉比时代使用太阳历法,由国家命令设置闰月,以适应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差数。对各项生产建设,汉谟拉比都注重技术,要求质量。法律规定,建筑师新建房屋倒毁者得不到报酬,砸死房主者偿命,砸死房主之子者杀其子,砸杀奴隶者以奴还奴,还要赔偿财物,自己出资为房主重建新房。医生以青铜刀作手术,治死自由民或毁自由民之眼者,不给报酬、并断其指。船工“施工草率”所造之船当年漏水,应给船主重造新船。受雇用的船工,不慎使船沉没者,赔船及毁损的全部财物;使船“复起于水”者,赔偿船价一半。这些都促使建筑、医学、造船、航海及打捞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汉谟拉比法典把伦理道德和法律相结合,提倡好的社会风尚。子女应孝敬父母,欧共父者断其指。憎恶抚养父母的养子,应挖去一只眼。妻子应勤俭持家,而处事浪费,使其家破产者,丈夫可以离弃之。自由民要讲婚姻道德,男方交聘金聘礼订婚后,因“见其他妇女”而拒娶之,女方则占有其全部聘金聘礼;若女方因第三者而拒娶者,应加倍偿还聘金聘礼,第三者也不得娶其为妻。债权人贷出时以不足重之小秤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