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晋谢冲与桓冲关系考论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认为东晋是一个典型的门阀政治时代。门阀在国家权力机构中占主导地位,皇权退为另一位。因此,在研究东晋政治时,将军往往不是皇权而重视门阀。笔者以为,以皇权为中心的君主专制政体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传统与基本特征,东晋也不例外;东晋皇权虽已衰微,但依然在权力机制上占主导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东晋中期桓冲与谢安这两大门阀士族代表人物相互关系的考察,初步揭示东晋皇权政治这一重大历史问题。一因循环境,存在着一国两制。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在于维护一个基础,即为主导地位,生长了一朝后,5.《晋书·桓温传》载,东晋宁康元年(373),桓温临死,其弟桓冲问,如何处置谢安和王坦之?温曰:“伊等不为汝所处分”。桓冲问及于此,表明谢、王与桓氏家族的斗争,在桓温死后还将继续。温的回答,显然认为自己的篡位阴谋尚且为王、谢所阻,桓冲更斗不过他们,因而王、谢不可能为桓冲所“处分”桓温死时,孝武帝司马昌明时年十二,桓冲与谢安联合辅政,然在权力利益上,桓氏与谢氏两大门阀之间的冲突却十分尖锐。桓冲掌握朝廷军政大权,在权力位置上比谢安更具优势。为家、国之计的谢安当然不甘于此,他积极开展倒桓活动:一方面团结以王坦之、王彪之为首的在朝门阀大族与桓氏作斗争宁康三年(375),桓冲让出扬州刺史,改任徐州刺史、都督徐兖豫青扬五州诸军事,镇京口。个中原因,史载略有不同。《晋书·桓冲传》称“谢安以时望辅政,为群情所归,冲惧逼”,乃解扬州,自求外出;同传又云,桓冲以“德望不逮谢安,故委之内相,而四方镇捍,以为己任”。《王彪之传》则称谢安“不欲委任桓冲,故使太后临朝决政,献替专在乎己”,将桓冲排挤出外;《世说新语·尤悔篇》注引《续晋阳秋》:“桓冲本以将相异宜,才用不同,忖己德量不及谢安,故解扬州以让安”。然不管何种原因,桓冲交出扬州刺史职外出,是谯国桓氏同陈郡谢氏在中枢权力的明争暗夺中失败的结果。桓冲交出扬州刺史职,意味着失去京畿大权,其党“皆以为非计,莫不扼腕苦谏,郗超亦深止之。冲皆不纳”谢安以崇德太后临朝是与桓冲权力斗争中的“权宜之计”,为的是实现“献替专在乎己”的目的。崇德太后临朝摄政的三年中,谢安权力逐步上升,桓冲权力则渐次下降,朝廷大权终归于谢安。由谢安、桓冲的权力冲突及其进退,可以看出当时东晋门阀政治及门阀斗争的一个突出特点,即在门阀士族之间的斗争中,往往把皇权作为重要的辅助力量。自桓温掌握晋廷军政大权十余年,欲以门阀取代皇权,致使皇权落入低谷,朝野上下严重不满,呼唤皇权回归成为时代的要求。桓温死后,皇权虽尚未振作,但桓、谢二家都以其作为确保与张大自己权力的依据。桓冲依赖皇室,但孝武帝年幼,实际上不能对其起多大的支持作用。谢安则利用可控制孝武帝的崇德太后(实际上的皇权)取得了斗争的胜利。从根本上言,桓冲不是屈从于谢安,而是屈从于谢安背后的皇权。为门户计的桓冲在处于劣势的情形下,主动退步,以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另一方面,谢安借助了皇权的力量,而皇权也借助了谢氏的力量。崇德太后之所以从谢安之请,也是出于削弱乃至清除桓氏家族的影响、维护东晋朝廷的需要。所以谢安对桓冲的胜利,也不仅仅是谢氏家族的胜利,真正的胜利者更可以说是东晋的皇室。太元二年(377)七月,晋廷加谢安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控制中枢,总制下游。本月,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桓豁卒。桓冲继任都督江荆梁益宁交广七州、扬州之义成、雍州之京兆、司州之河东三郡军事,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持节。又以其子嗣为江州刺史。桓冲出任荆州刺史时,安亲自送至溧州,桓冲回归桓氏经营已久的上流旧地。如所周知,荆州是东晋的西方门户,兵力财力“割天下之半”谢安执政时,“强敌寇境,边书续至,梁、益不守,樊、邓陷没”东晋是司马氏与几个门阀联合统治的政权,晋孝武帝努力追求皇权的重振与加强,而大多数大族们也努力维持朝廷与地方的平衡。朝廷上下既不允许桓冲独掌大权,同样不允许谢安独掌中央与方镇的大权,以免重现权臣倾朝纲的局势。太元二年(377),由于“苻坚强盛,边境数被侵寇,朝廷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自“让扬之荆”以来,桓、谢之间的争夺仍一直在暗地进行,甚至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还时有磨擦,在这一段时期内,皇权则更多地支持已处于弱势的桓冲。太元二年(377),桓冲将荆州州治移镇上明,放弃荆州大部,无疑增加了下游谢安的压力,违背了谢安安排桓冲回荆州的原则。但朝廷乃“诏以荆州水旱饥荒,又冲新移草创,岁运米三十万斛以供军资,须年丰乃止”有人认为谢安当政后未揭露桓温不臣之心,“盖王、谢二族,世执晋枘,终怀顾己之私,莫发不臣之迹”。余嘉锡先生反驳说:“至于谢(太)傅处置桓氏,实具苦心”。认为正是如此,故未形成像庾亮激苏峻生变事故正是因为内外的政治军事压力,谢安不敢或不能过分地三《《惭《削弱桓冲,而桓冲也不敢或不能以自己所掌握的武力压制朝廷。杨德炳师指出,东晋和前秦的对立,一方面是坏事,因为这使东晋受到极大威胁;另一方面,又是好事,它制约着东晋内部矛盾的发展,使之出于存亡考虑而彼此调节关系。门阀大族的权力斗争,是受民族矛盾制约的,是有一个限度的,这是门阀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晋书·苻坚载记下》载,前秦苻坚将伐晋,左仆射权翼言称,“今晋道虽微,未闻丧德,君臣和睦,上下同心,谢安、桓冲,江表伟才,晋可谓有人焉。臣闻师克在和,今晋和矣,未可图也”;苻融劝曰:“晋主休明,朝臣用命”,不可伐;坚太子宏进曰:“……晋主无罪,人为之用;谢安、桓冲兄弟皆一方之俊才,群臣戮力,险阻长江,未可图也。”研究者在引用这些史料时,过多的强调桓、谢的相互协作关系,而不言其关系是在皇权作用下发生的。史实表明,桓、谢的将相和睦不仅是外敌压力的结果,也是在晋主作用下的结果。由所引前秦诸臣的叙述,我们也不难发现桓、谢将相和睦关系中晋主所起的作用。正是在皇权的影响和作用下,桓、谢两家终于携手共赴国难,为在决定东晋命运的淝水之战中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晋书·桓冲传》载,东晋太元八年(383),前秦苻坚百万大军即将攻晋,桓冲“深以根本为虑,乃遣精卒三千来赴京都”,谢安“谓三千人不足以为损益,而欲外示闲暇……报云:‘朝廷处分已定,兵革无缺,西藩宜以为防’”。这除了谢安指挥若定、西线不能削弱外,可能还在于他不愿意让桓冲力量染指下游军事。其后,谢安遣弟谢石、侄谢玄、子谢琰等率北府兵北上赴敌。当桓冲见谢安不受荆州援军,又以子弟辈为将帅,置桓氏于度外,不禁深为不满与忧虑,声称:“谢安乃有廊庙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虽遣诸不经事少年,众又寡弱,天下事可知,吾其左衽矣!”淝水之战的胜利,谢安的声望达到顶峰,也意味着谢安政治生命的结束。淝水之战胜利后,按照当时惯例,谢家既在对北战争中立有大功,理当出镇要藩,所以太元九年(384)桓冲死后,荆江二州刺史空缺,朝廷上下都认为应把这两个重要职位授予谢玄。对谢氏家族而言,这意味着可一举而握长江中游的十万兵权。但谢安考虑深远:一是家族“父子皆著大勋”,功名已盛,再出任西藩,“恐为朝廷所疑”,又担心桓氏一旦失去要职,会因怨恨而起事;另外,桓石虔在沔阳抗击前秦有功,其人骁猛,若在形胜之地后必难制。因此,谢安以桓石民为荆州刺史,桓石虔为豫州刺史,而以原豫州刺史桓伊为江州刺史。由于谢氏未因桓冲病逝借机吞并桓氏领地,而是以三桓据三州,使桓冲死后的上流权力移交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史称“彼此无怨,各得其所”诚然,谢安在出登台辅后以匡济为务,然他放弃“东山之志”入朝的根本目的在于门户之计,也就是继续努力保持门阀体制。但皇权从本质上言是不允许门阀政治存在的。孝武帝太元元年临朝,时年十五,即拜比他还小一、二岁的弟弟琅邪王司马道子散骑常侍,中军将军,进骠骑将军。太元五年,由于“亲贤莫二”,道子又诏拜为司徒。太元八年,正当谢安、谢玄等准备与前秦决战之时,孝武帝在建康“使(道子)录尚书事,寻加开府,领司徒”《晋书·桓伊传》载,右将军谯国桓伊,“性素谦”,淝水之战中亦立大功。他却在一次饮宴之中抚筝而歌:“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声既慷慨,俯仰可观。安时在坐,闻歌不禁“泣下沾衾,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本志为遂,深自慨失”的谢安“泣下沾衾”称桓伊“于此不凡”,当是深有同感。当时谢氏家族正达兴旺巅峰,其声望实力不下二次北伐建功之桓温,却既不能如桓温那样自行废立,也不能像王敦那样“反对刻碎之政”将颇遭朝议的司马道子清出君侧,反而英雄气短,见司马道子专权孝武疏忌即欲避之,自求外镇。这除了谢安自身的“玄学家心态”外东晋由于建国的特殊性,决定了“王与马,共天下”的皇权与门阀大族联合统治的政治格局,“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然而,有君主专制传统的中国是不允许或至少是不甘于采用门阀体制的,皇权的独裁专制是一种必然趋势。东晋时期是门阀政治鼎盛的时期,却也是皇权努力回归的时期,这一过程从司马氏立国江东伊始用刘隗、刁协等“小人”已经开始,其间虽颇有曲折,但这一回归过程则是非常坚强的。即使在门阀当政时期,皇权仍在起重要作用,门阀政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煤气化过程热量与物质传递考核试卷
- 海洋气象观测技术规范与标准化考核试卷
- 煤炭加工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分析考核试卷
- 成人教育国际化合作模式考核试卷
- 汽轮机在船舶动力装置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期货市场推广与宣传考核试卷
- 2025年醒脑神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路面油砂施工方案
- 2025一建《市政实务》新教材关键题
- 农田恢复施工方案
-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鲁迅小说专练(解析版)
- SL 288-2014 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 5WHY分析法培训课件
- (高清版)TDT 1031.6-2011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 第6部分:建设项目
- 国企素质测评试题及答案
- 2024春苏教版《亮点给力大试卷》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有答案)
- 中考英语语法填空总复习-教学课件(共22张PPT)
- 综合办公楼装饰装修工程招标文件
- 玻璃体切除手术配合课件
- 手足口病小讲课护理课件
- 2024年浙江杭州地铁运营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