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发现与整理_第1页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发现与整理_第2页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发现与整理_第3页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发现与整理_第4页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发现与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发现与整理

1975年末,在中共湖北省云梦县委员会的领导下,莲花、农业和考古发掘队在孝区、云梦县和湖北省博物馆开展了从云梦睡虎场(即大墓地)到秦朝末年的12座陵墓。其中,11座墓出土了1000多块秦简,大部分内容为秦法和文件。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文物考古工作的又一重大发现。睡虎地十一号墓是小型木椁墓,随葬铜器、陶器、漆器等约七十件。竹简原藏棺内,保存较好,字迹清晰,很少残断,目前正由有关部门进行科学保护和整理研究。经过初步整理,知道这批秦简的内容有:(一)秦始皇二十年南郡守腾文书(三)秦法律三种(四)秦治狱案例(五)论“为吏之道”的佚书(六)《日书》等卜筮一类书籍下面试就这些简书依次作一简要介绍。其他恶吏的存废这篇文书由十四支简组成,发现于墓主腹下部,刚好在其右手下面。在整理排列后,文书的原貌已得恢复。南郡原来是楚国的地方。战国时期的楚国,在吴起变法失败后,奴隶主贵族势力盘根错节,依然十分猖獗。秦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命白起率大军攻楚,“拔鄢、邓五城;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遂东至竟陵”文书开首说:“廿年四月丙戌朔丁亥,南郡守腾谓县、道啬夫”郡守腾在文书中明确指出,国家制定法度,为的是“矫端(正)民心,去其邪避(僻),除其恶俗”,就是去除不利于新兴封建制度的传统恶习,用以巩固地主阶级专政。法律已经具备,郡内有些“吏民”却不遵守,“乡俗、淫失(佚)之民”(指奴隶主残余势力)进行抗拒破坏,“甚害于邦,不便于民”。为此腾曾命令官吏把秦的法律明文公布,但非法活动仍不停止,有的县令、县丞以下官吏竞不加检举处理,这是逃避国家明法,包庇坏人。郡守腾宣布,现在命人巡行各县,检举不服从法令的人,依法惩办。这件文书依次传送郡内各县,并另抄送江陵。文书后半篇对良吏、恶吏作了分析,指出:良吏首先是“明法律令”,“廉絜(洁)敦悫”,有公心。恶吏则与之相反,“不明法律令”,不廉洁,而且“易口舌,不羞辱,轻恶言而易病人(攻击别人)”,没有“公端(正)之心”,与法令抵触违反。这种不执行新兴地主阶级法律的官吏使出种种诈伪手段,制造假象,对他们不能不严加惩罚。经过考核,在执行法令上有严重过犯的,要记录在簿书上,作为恶吏的典型。南郡守腾文书充分反映了当时这一地区复辟与反复辟的激烈斗争,反映了秦始皇时期推行法家路线、镇压奴隶主反动势力的坚决态度和有力措施。对该墓的拾遗研究是历史和实践研究的起点大事记竹简五十三支,发现于墓主头下。竹简原卷成一卷,现已根据清理时所绘位置图和简文内容重排复原。大事记的文字分上下两栏,逐年记述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到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统一全国的战争过程,同时记有一个名叫“喜”的人的生平及有关事项,有些象后世的年谱。大事记中的年号,在昭王(《史记》作昭襄王)、孝文王、庄王(《史记》作庄襄王)后面,是“今元年”,这是指秦始皇元年,表明了大事记写作的年代我们知道,《史记·六国年表》主要依据《秦记》,但有一些不正确处。晋代在汲县战国墓中发现竹简《纪年》,不少人运用这一材料纠正年表,对战国历史的研究有所帮助。不过《纪年》止于魏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98年,秦昭王九年),不能用来核校《年表》的最后部分。这次睡虎地十一号墓的大事记,正好弥补了这个缺憾。以大事记的史事与《史记》等书对校,很多记载是一致的。例如,简文记秦昭王“四年,攻封陵”,《六国年表》同年:“秦拔我(魏)蒲坂、晋阳、封陵。”简文昭王“五年,归蒲反(坂)”,《年表》同年:“与秦会临晋,复归我(魏)蒲坂。”所记述的历史事件和时间都是相符合的。竹简上的一部分记事,在时间上要和《史记》所载相错一年或更多一些。如《年表》记秦昭王元年“击皮氏,未拔而解”,简文则为“二年,攻皮氏”。又如《秦本纪》:“(昭王)十五年,大良造白起攻魏,取垣,复予之;攻楚,取宛。十六年,左更错取軹及邓。”据竹简大事记,则“攻宛”在昭王十六年,“攻垣、枳(軹)”在十七年。简文还有一些记载,比《史记》详细,或者是古书中没有的。例如《秦本纪》只说秦昭王“七年,拔新城”,竹简则为“六年,攻新城。七年,新城陷。八年,新城归”,使我们更完整地了解这个战役的过程。大事记的下列部分突出反映了秦统一六国过程中在南郡地区激烈斗争的情况:秦始皇十九年,“南郡备敬(警)。”二十年,“韩王居□山。”二十一年,“韩王死,昌平君居其处,有死□屈。”二十三年,“兴攻荆□□□阳君死。四月,□文君死。”二十四年,“□□□王□得。”查《史记·秦始皇本纪》,楚国曾把青阳以西献给秦国,“已而畔约,击我(秦)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昌平君是楚公子,一度与昌文君一起任秦国大臣。秦始皇二十年,昌平君被“徙于郢”。不久,项燕立他为荆王,“反秦于淮(或作江)南”,最后被秦始皇派王翦、蒙武大军攻灭。从这里可以看到,南郡守腾文书的发布,正在楚军反扑,南郡备警,当地奴隶主势力蠢动的时候。这一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非常复杂激烈,值得深入分析研究。大事记又有助于认识十一号墓死者的身分和经历。简文中记载的喜,生于秦昭王四十五年,在始皇时期担任过“榆史”、“安陆御(?)史”、“安陆令史”、“鄢令史”及“治狱鄢”等与法律有关的职务,并曾从军,参加秦的统一战争。秦始皇三十年,喜是四十六岁。墓中人骨初步鉴定系四十多岁男性,棺中又随葬大量法律简书,从这些情况推断,墓主很可能就是大事记里的喜,他死的时候就在秦始皇三十年。从“孝公”到“集人”秦的法律,是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等制定的。唐人编纂的《晋书·刑法志》说:“其文起自魏文侯师李悝,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有《盗》、《贼》、《囚》、《捕》、《杂》、《具》六篇,“商君受之以相秦。汉承秦制,肖何定律,……益事律《兴》、《厩》、《户》三篇,合为九篇。”商鞅所定秦律,继承了李悝变法的传统,在巩固和发展新兴封建制度方面起了巨大作用;经过补充丰富之后,又成为汉代九章律的基础。我国古代法律,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以唐律为最早。隋代以前的律文,过去虽有人辑录研究,所看到的不过是零章断篇。在法律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秦律,久己基本上佚失无存。这次睡虎地发现的三种秦法律竹简,内容系统丰富,确实是十分珍贵的。第一种秦法律,位于墓主颈右,约二百十余支简,内容不仅有一部分律文,而且有关于律文的解释,与一些汉律体例相近。简文不少地方明确表明是秦的法律,如:“臣邦人不安其主长而欲去夏者,勿许。可(何)谓夏?欲去秦属是谓夏。”“可(何)谓“可(何)谓甸人?甸人,守孝公、“去秦属”、“入秦”等提法,以及献公、孝公的谥号,都是律文属于秦的明显证据。以上引文还暗示出简中这些解释律文的文字的撰写时代。从“以玉问王”的文句,可知它的撰成早于秦始皇二十六年称“皇帝”;“孝公”的出现,又表明它晚于商鞅的时期。在这一类关于律文的解释中,有:这两个律文中的名词,在撰写解释的时代,人们已经不容易理解了。由此可见,包括“爨人”、“集人”一类古词的法律本文,必然是在更早的时期制定的。据秦律的历史推测,简中所解释的很可能是商鞅制定的法律条文。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法律的内容范围大体和商鞅的六篇符合。法律条文的精神,和商鞅变法也是互相一致的。例如,商鞅之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贵族没有军功,不能得到利禄官爵;商鞅又取消了贵族不受刑律制裁的特权“内公孙毋(无)爵者,当赎刑得比公士赎耐不得?得比焉。”没有军爵的宗室贵族,犯了应赎刑的罪,只能和军爵中最低级的公士同等待遇,作为赎耐律文体现着法家的革新进步精神,还可以举出以下一两个例子。简文规定:“誉适(敌)以恐众心者,简文又规定:“府中公金钱,私律文有些规定,与后世封建法律有很大不同,如丈夫打伤妻子,同殴伤其他男子同样判处耐刑。在一贯轻视妇女的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以后,打伤妻子的处分却要“减凡人二等”第二种秦法律,共约竹简二百支,发现于墓主躯干右侧。和第一种法律不同的是,每条律文的末尾都注明了所属篇名。初步统计,有《田律》、《仓律》、《厩苑律》、《金布律》、《置吏律》、《军爵律》、《传食律》、《工律》、《徭律》、《关市》、《行书》、《效》、《均工》、《工人程》、《司空》、《内史杂》、《尉杂》和《.属邦》等十八个篇题。这许多律令,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秦在法家路线指导下制订的各项政策和制度。商鞅变法,一开始就颁布“垦草令”,采取一系列扩大封建生产关系的改革措施,大力促进农业生产,使国家得以富强。以重农政策来发展国家经济,是法家思想的一个根本方面。竹简中的《田律》,体现了秦封建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试举其一条为例:“雨为澍,及诱(秀)粟,辄以书言澍稼、诱(秀)粟及豤(垦)田畼毋(无)稼者顷数。稼已生后而雨,亦辄言雨少多、所利顷数。旱及暴风雨、水潦、螽简文大意是说:在农田降雨时,必须书面报告得到浇溉的田地面积数字。遇到旱灾、水灾、虫害或其它自然灾害时,也必须报告受害田地的面积数字。上报材料,近县应由人徒步呈递,远县则交驿传递送,要在尚未秋收的八月以前送到。另一个例子是《仓律》有每亩农田施播种子数量的规定:“穜(种)稻、麻,亩用二斗大半斗;禾、麦,亩一斗;黍、苔(小豆),亩大半斗;叔(菽,大豆)亩半斗。”这一类律文,对于我们理解法家的农业政策以及当时农业生产的情况,自然有很大的意义。第三种秦法律,体例和第二种相似,位置在墓主腹下部,共约竹简一百支。初步统计,这种法律中的篇题有《除吏律》、《除弟子律》、《效律》、《公车司马猎律》、《藏律》、《中劳律》、《游士律》、《捕盗律》、《傅律》、《戍律》、《敦表律》、《牛羊课》等。其中的《效律》,和第二种秦律的一部分是重复的。《效律》开首的第一支简,背面(即蔑青面)上部写有“效”字标题。下面试举这种秦律中关于统一度量衡的规定为例。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封建制度和加强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措施,统一度量衡是其中的一项,它的目的是打击大商人奴隶主。著名的青铜器商鞅方升,就是商鞅制定的标准量器。商鞅方升的量值,与秦始皇时代的升相比,误差不到百分之一简文说:“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貲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貲一盾。甬(桶)“貲一甲”即罚缴一件铠甲,见《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秦昭王有病”章及其注。据睡虎地竹简,秦律中这种处罚有貲一盾、貲二盾、貲一甲、貲二甲和貲二甲一盾等等。这是度量衡器不符合标准时惩处主管官吏的法令,是贯彻统一度量衡的法律保证。对案件事实的调查治狱案例竹简一卷,位于棺中头骨右侧,约一百支。各条开端有小题,初步统计有“治狱》、《讯狱》、《封守》、《贼死》等等二十几个标题。除“治狱”等几条是处理案狱的一些原则外,都是关于审讯、调查及法医检验的具体记载。案例中的人名、地名,一律用“某”或甲乙丙丁代替,说明它不是单纯的案件记录,其性质可能类似汉代的“比”,即后代供狱吏处理案件参考的案例。简文中的具体案例,多以“爰书”开首,“爰书”就是记录狱辞的文书11。有一条案例提到“甲、丙战刑(邢)丘城,此甲、丙得首殴(也)”,当指秦昭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攻魏取邢丘的战役12,表明了案件发生的历史年代。从这部治狱案例,可以看出秦的法律制度已经相当发展。不少简文,还生动地反映了当时阶级关系和社会经济情况的某些侧面。例如《告臣》一条,记载奴隶主甲把名为丙的奴隶捆送官府,说:“丙,甲臣,桥(骄)悍,不田作,不听甲令。”丙则指出“甲不赏(尝)身免丙”。这一案例对于了解当时残存的奴隶制生产关系,及秦法律怎样促进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另一条案例记载某里士伍甲、乙两人“缚诣男子丙、丁,及新钱百一十钱、容(鎔)13二合”,是打击私铸钱币的罪犯,也反映了法家的经济政策。简文突出地体现秦律对案件现场调查的重视。如《穴盗》一条,记录的是挖穿人家墙壁盗取衣服的窃案。受命到现场侦查的令史,实地验量了盗洞:“上高二尺三寸,下广二尺五寸,上如猪窦状”;测量了窃犯用工具挖洞遗留的“凿迹”宽度:“广一寸大半寸”。令史还在室内外地表上发现窃犯爬行出入留下的“厀(膝)、手迹”各六处,在室外发现“秦綦履迹”四处,详细度量了脚印的长宽,并且指出“其履迹类故履”,也就是旧鞋的痕迹。类似这样的调查记录,在案例中还有很多。使人惊异的是,案例中有不少法医检验的重要材料。如对于因斗殴造成的流产,规定由有生育经验的妇女对伤妇进行身体检查,又将夭折的胎儿放在一碗水中,洗去污血,辨认“其头、身、臂、手指、股以下到足、足指类人”。在《经死》例中,规定了一整套检验缢死尸体的方法,还要求“尽视其身、头发中及篡(会阴部)”,用以确定是自尽不是谋杀。这比闻名世界的我国检验书《洗冤录》14,要早近一千五百年。案例中还有命医生检查麻疯病人(“疠”)的记载。秦律规定,麻疯病者必须送往指定地点隔离。这在我国医学史研究上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刘汉光,刘志坚竹简中论“为吏之道”的佚书一种,由五十支简合成,与南郡守腾文书、第三种秦律一起发现于人骨腹下,经拼接整理,也已经基本复原了。这篇佚书分上下五栏书写,这种书写方法在过去发现的竹简中还从来没有见过。这篇佚书有些文句近似战国末年法家人物荀况所著《荀子》,特别是最下一栏有韵文八首,如其中一首是:“凡戾人,表以身,民将望表以戾真。表若不正,民心将移乃难亲。”这在当时称为“相”,是劳动人民春米时歌唱的曲调,荀况曾以这种曲调的格式写成《成相篇》。我们知道,荀况在秦昭王时去过秦国,赞扬过秦国的法家政治,又长期居住在楚地。所以,这篇佚书和《荀子》相似,不能认为是偶然的。佚书一开始就讲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