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子轻》等篇物品的分类及相关问题
《管子重量》最早共有19卷,丢失了三年。它自成体系,专门讨论财政经济问题,附于《管子》全书之末,其中谈到物价的地方,不算太少。现在把它摘录出来,一一进行探讨。由于它所用的度量衡往往不同,一种物品的价格也不尽一致,换算时也难免发生错误,但是如果澄清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对于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用的资料,而且也可以对《轻重》等篇的断代研究有某些帮助。所以不辞谫陋,不避繁琐,把它写下来,以供参考。《管子·轻重》等篇中的物价,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甲、一般生活必需品;乙、奢侈品;丙、其它物品。现在按此顺序,先列举原书有关材料,然后用时代比较可靠的文献或考占资料和它进行对比,解释疑难,辨别是非,确定年代,以期求得一些成果。甲、一般生活用品一般生活用品中,包括绢布价、粮价、盐价、铁价、马价等。一、《史记货殖列传》载第42页“里间九纯,纯瞳”的高齐国是纺织业比较发达的地,纺织品的种类应该很多,但见于《轻重》等篇的纺织物只有文绣纂组、1、《轻重》甲云:“昔者桀之时,女乐三万人。……是无不服文绣衣裳者,伊尹以薄之游女工文绣纂组,一纯得粟百钟于桀之国。”2、《轻重》丁云:“桓公曰:……寡人有3、《轻重》戊云:“管子告鲁梁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绨千匹,赐子金三百斤,什至而金三千斤,则是鲁、梁不赋于民,财用足也。”第一条是文绣纂组之属,以“纯”为其数量单位。《史记·张仪传·索隐》云:“凡丝绵布帛等一段谓一纯。”《淮南子·地形》篇云:“里间九纯,纯丈五尺。”古代以四丈为一匹,一丈五尺为一纯,还不到二丈。《轻重》甲提到一钟粟值四百钱(见下文),所以一纯就是四万钱,每尺2666.6钱,说明文绣纂组在纺织品中是最贵的。第二条是第三条是绨价。绨是缯之厚者,为汉人常用的衣料。千匹金三百斤,一匹四两八。如按《轻重》甲“金直四千”计算,一匹1200钱,每尺30钱。如按一金万钱计,一匹3000钱,每尺75钱。显然价码过高,不合实际。按照《史记·货殖列传》所记的物价和它进行对比,即可看出它的诞妄不实。据《货殖列传》所记,布帛之属贵者论匹,其次论钧(三十斤),贱者论石(120斤)。如:“文采千匹”值120万,每匹1200钱,“帛、絮、细布千钧”值120万,每钧1200钱,每斤40钱。“榻布千石”值120万,每石1200钱,每斤10钱。(参考拙作《<史记货殖列传>所见的西汉物价》,见《中国经济史论文集》,以下简称《西汉物价》。)《货殖传》所记是武帝发动战争以前的物价,行情一般偏低。文采一匹的价钱竟和这里的绨价相等。对照其它文献,如《范子计然》云:“能绣细文出齐,上价匹二万,中万,下五千。”《西京杂记》云:“散花绫出钜鹿陈宝光家,宝光妻传其法。……六十日成一匹,匹直万钱。”按:文绣匹二万(每尺500钱),散花绫匹直万钱(每尺250钱),是目前已知汉代最贵的纺织品。而《轻重》甲的文绣纂组每尺2666.6钱,竟为《范子计然》中同类制品的五倍,《杂记》中散花绫的十倍,而一尺文绣纂组竟比《货殖传》中一匹文采的两倍还要多。这是很不合理的,不能信为实录。倒是《轻重》诸篇以外的《乘马》篇和汉代的绢布之价相差不多。二、粮食产量的高与少的矛盾《管子·轻重》各篇谈到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共有四条。1、《山权数》云:“高田十石,间田五石,庸田三石,其余皆属诸荒田。地量百亩,一夫之力也。粟价一,粟价十,粟价三十,粟价百。”2、《轻重》甲云:“一农之事终岁耕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二十钟。”3、《轻重》乙云:“昔者狄诸侯亩钟之国也,故粟十钟而锱金。”从这些材料来看,同是一亩地产量多少很不相同,所用的度量衡也有很大差异。经过初步核对,不难看出,“百亩之收不过二十钟”(《轻重》甲)是一类。“亩钟之国”(《轻重》乙)和“高田十石”云云(《山权数》)又是一类。为了弄清问题,必须掌握钟和石的换算比例。按照历来的说法,一钟有十斛(《淮南子·要略注》、八斛(《小尔雅》)、六斛四斗(《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注》)三种不同解释,而杜预的说法比较流行。根据上海博物馆对于灵山卫出土田齐量器的实测,这个问题才算彻底解决。其测量的结果如下:1升=205毫升。1豆=4升=820毫升。1釜=100升=20500毫升。1钟=1000升=205000毫升。(据上海博物馆《齐量》,1959年版)根据这个数据,1钟等于1000升,恰好等于十斛,与高诱的说法完全相同,证明《小尔雅》和杜预的主张都不可靠,上述二类产量,第一类亩产二石,百亩二百石,也就是二十钟,不多不少。第二类虽然比较复杂,但是高田十石,恰为亩钟之田。间田(中等田)、庸田(下等田)是农业高产地区的较差的土地。李悝认为“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晁错以为“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均见《汉书食货志》)可见从战国中叶直到汉朝初年,一亩的单位面积产量始终徘徊在一石至一石五斗之间。《淮南子·主术训》以为“一人跖耒而耕,不过十亩,中田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它把百亩改作十亩,而每亩产量由一石增到四石。十字当是百字之误。因为当时废止百步为亩的小亩,实施了240步的大亩,所以名为亩产四石,核成小亩之后,每亩仍然达不到二石。再晚些时候,在《史证·货殖列传》中就出现了“亩钟之田”,它说:“名国万家之城,带郭千亩,亩钟之田。”可见达到这种产量的地方已不在少数。从粮食产量来说以上的记录已经接近或达到武帝时期的水平。关于粮食的价格,《国蓄》、《轻重》戊、《山至数》、《山权数》等篇皆以石计。1、《国蓄》云:“中岁之谷粜石十钱,大男食四石,月有四十之籍。大女食三石,月有三十之籍。吾子(即牙子,指儿童)食二石,月有二十之籍。岁凶谷贵,籴石二十。岁(当作月)则大男有八十之籍,大女有六十之籍,吾子有四十之籍。”2、《轻重》戊云:“赵籴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3、又云:“莱、莒之籴三百七十,齐粜十钱,莱、莒之民降齐者十分之七。”4、又云:“楚籴四百。”5、又云:“鲁、梁之民籴十(当作七)百,齐粜十钱。”6、《山至数》云:“彼诸侯之谷十,使吾国谷二十,则诸侯谷归吾国矣。诸侯谷二十,吾国谷十,则吾国归于诸侯矣。”7、又云;“民之能明于农事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根据以上材料,可见平时的粮价,各地每石十钱,歉收的年月每石十五钱或二十钱。至于五十、三百七十、四百、七百,多为齐国以外各地的粮价,最多也不超过一千。《山权数》所云:“黄金一斤,直钱八石。”以一金四千计,每石五百钱;以一金万钱计,每石1250钱,那是特殊的例子。各条粮价都以石计,旧注以其价过低,认为是每斗之价,那是非常错误的。《轻重》丁、《轻重》甲、《轻重》乙、《国蓄》等篇,则又以釜、钟或镪、锱计价。1、《轻重》丁云:“今齐西之粟釜百泉(钱),则2、《轻重》甲云:“粟贾(价)平(当作釜)四十,则金贾四千。粟贾釜四十,则钟四百也,十钟四千也。二十钟者为八千也。金贾四千,则二金中八千也。然则一农之事终岁耕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二十钟,一农之事乃中二金之财耳。”3、《轻重》乙云:“滕、鲁之粟釜百,则使吾国之粟釜千,滕、薛之粟四流而归我若下深谷者。”4、又云:“请重粟之贾(价)金(当作釜)三百。若是则田野大辟,而农夫劝其事矣。”5、又云:“昔狄诸侯亩钟之国也,故粟十钟而锱金。程诸侯山诸侯之国也,故粟五釜而锱金。”6、《国蓄》云:“岁适美,则市籴无予,而狗彘食人食。岁适凶,则市籴釜十镪,而道有饿民”。这些记录,数量单位是釜、钟而不是石,这是它的特点。一釜之价,少则四十钱、百钱,而以三百钱为理想的粮价。这些粮价大约是平时的价码。至于荒年,一釜可以达到千钱,甚或达到十镪。十镪千钱,十镪就是万钱。不论平时或荒年都比上文所述的粮价贵一许,这一点也与时代先后有关,不宜忽略过去。锱是一个货币的计算单位。一锱之量,过去有六铢(《说文》)、六两(《淮南子诠言篇许注》及《说山训高注》)、八两(《荀子富国篇杨注》)三种说法。马非百以为不知孰是。今按六两核算。以一金(斤)四千计,一两250钱,粟十钟为1500钱,以一金(斤)万钱计,一两625钱,粟十钟为3750钱。一钟为150钱(或375钱),一釜(相当于石)为15钱(或37钱)。如果“五釜锱金”,按同样方法换算,一釜为300钱(或750钱)。如按八两计算,十钟为2000钱(或5000钱),一钟为200钱(或500钱),一釜为20钱(或50钱)。“五釜锱金”,一釜400钱(或1000钱)。八两说或许接近实际,六铢说是绝对讲不通的。战国中叶粮价不高,《汉书·食货志》记载李悝平籴之法,以为“石,三十”。《史记·货殖列传》引计然的话,以为“二十病农,九十病末”,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本末俱利。但汉初的粮价,实际上还低于此数。《史记·历书》云:“(孝文时)百姓无内外之繇,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桓谭《新论》云:“(汉文帝时)谷至石数十钱,上下饶羡。”(《御览》卷三五引)这些材料恰与《国蓄》、《轻重》戊、《山至数》所记合拍。可以认为是文帝时期的粮价,它比李悝所说的三十钱还要低一些。武帝时期的粮价。《史记·货殖列传》云:“贩谷粜千钟,……此亦比千乘之家。”千钟可售120万,一钟为1200钱,一石为120钱。(详见拙著《西汉物价》一文)比文帝时已经涨了不少。居延汉简所记粮价,虽有35钱之例,一般在105~150钱之间。《轻重》丁、《轻重》乙谈到一釜百钱,和居延汉简的粮价比较接近。应该是武帝时期的粮价、《轻重》乙篇“粟十钟而锱金”,无论怎样核算,一釜(石)也不过20~50钱之间。应是早期粮价。至于《国蓄》所谓“市籴釜十镪,而道有饥民”,那是汉朝初年的现象,见《汉书·食货志》和《高帝纪》,马非百已经指出。三、“一升三收”的计算方法《管子·轻重》等篇,对于盐价有详细的记载,这是在其它书极为少见的。兹一一移录于下:1、《海王》云:“盐百升而釜,令盐之重升加分强,釜五十也。升加一强,釜百也。升加二强,釜二百也。钟二千,十钟二万,百钟二十万,千钟二百万。万乘之国,人数开口千万也。禺2、《地数》云:“凡食盐之数,一月丈夫五升少半,妇人三升少半,婴儿二升少半。盐之重,升加分耗而釜五十,升加一耗而釜百,升加十耗而釜千。”3、《轻重》甲云:“今齐有渠展之盐,请君伐菹薪,煮沸(当作4、《海王》云:“雠盐于吾国,釜十五吾受,而官出之以百。”以上各条全是应用田齐的计量方法,以升为最小单位,以钟为最大单位。《海王》、《地数》都没有谈具体盐价,只从最小的单位算起。《海王》说,一升加一钱,一釜(石)就是一百钱。成年人一日花一钱,政府一月即可收入三十钱。因此说,一升盐价在1~2钱之间亦无不可。《地数》说,“升加一耗而釜百,升加十耗而釜千”,可以说一升盐价即在1~10钱之间。《轻重》甲及《海王》所记,则为具体的盐价。“三万六千钟成金万一千余斤”,以一金四十计,一钟1222钱,一釜122.2钱,一升1.2钱。以一金万钱计,一钟3055钱,一石305.5钱,一升3钱。(以上《轻重》甲)末条每釜百钱,每升仍为1钱。总的来说,盐一升之价在1~10钱之间。根据文献推算,《史记·货殖列传》云:“蘖、曲、盐、豉千答。”千答值120万,每答为1200钱。但一答重量多少,史无明文,无法推算。它只能说明,蘖、曲、盐、豉的价钱比较接近。《盐铁论·水旱》篇谓,盐铁官营以前,“盐与五谷同贾(价)”,官营以后,“盐铁贾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土耰淡食”。据上文所考,自文帝至武帝初年粮价每石约在数十钱(或十余钱)至120钱之间。盐价既与五谷同价,亦当与此数相去不远。所以每升当在零点几钱至1.2钱之间。新基地皇三年《居延劳边使者过界中费简》有云:“盐、豉各一斗,直三十”。(《文物》1978年第1期)盐一斗15钱,每升1.5钱。与以上的推算大体相合;盐、豉同许,与《史记》相合。《后汉书·虞诩传注》引《续汉书》云:“虞诩始到(武都),谷石千(五百),盐石八千。……视事三岁,米石八十,盐石四百。”一石四百,一升也不过4钱。由以上情况来看,《海王》等篇的盐价当是盐铁官营以前的价格。四、青铜器的普遍使用《管子》对于铁价没有直接的记载,但却有间接的记载,颇耐人寻味。《海王》云: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令针之重加一也,三十针一人之籍;刀之重加六,五六三十,五刀一人之籍也。耜铁之重加七(当作十),三耜铁一人之籍也。其余轻重皆准此而行。此段文字描写铁器的普遍使用情况非常具体,是大家经常引用的材料。它说一根针多要一钱,三十根针即可多收三十钱;一把刀多收六钱,五把刀即可多收三十钱;同样,一块耜铁多要十钱,三块耜铁即可多收三十钱。三十钱恰为“一人之籍”。文章只说多要多少即可得三十钱,却未谈到一根针、一把刀、一块耜原来值多少钱。不过汉代一般铁器按重量多少定价,价格不算太贵。《史记·货殖列传》云:“铜器千钧,素木、铁器、若卮茜千石。……此亦比千乘之家。”据此推算铜器每钧30斤,千钧为30,000斤,值120万钱。则每钧1200钱,每斤40钱。铁器千石值120万,每石1200钱。每斤10钱。铜与铁的比价大约为4:1。应该指出,每斤十钱之价与《管子》的出入不会太大。按:秦时已有铁官(见《史记·太史公自序》及《华阳国志》卷三),秦律有左、右采铁。汉代齐国亦有铁官(《封泥汇编》有“齐铁官印”、“临淄采铁”等封泥)。《货殖传》的铁价是汉武帝官营盐铁以前的物价五、月氏的收入和织物《管子·轻重》中有关马价者仅有一条,但很能说明问题。《揆度》云:阴山之马,具驾者千乘,马之平贾万也,金之平贾万也。这一段话文字不多,每句都有问题。第一,阴山的马什么时候能够大量投入中原的市场?“具驾者千乘”,是能驾车的马四千匹。要知道阴山一带本是牧畜业较盛的地区,但是未经驯服的野马不少,能够驾车的马未必很多。现在居然说起来毫无困难,首先要考虑它的上限。第二是马的平价问题。汉朝初年马价很贵,“一匹则百金”。(《史记·平准书》)经过长期休养生息之后,武帝初年“众庶街巷有马,而阡陌之间成群”。马价也逐渐降低了。据《史记·货殖列传》推算,每匹马不过六千钱。(详见拙作《西汉物价》)经过长期作战之后,马匹消耗相当严重。《汉书·武帝纪》元狩五年(前118年)条云:“天下马少,平牡马匹二十万。”这是马平价见于史书之始,到了太始四年(前93年),伍当千卖马一匹,价十五万,还算过平。(见《汉书·功臣表》)到了西汉中晚期,马价才回到四千到九千五百之间。(见拙作《居延汉简札记》上,载《东北师大学报》1982年第3期)第三,黄金的平价明见于《汉书·食货志》:“(王)莽即真,……黄金重一斤,直钱万。”从第一条看,它在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卫青收河南地之后。从第二条看,它在元狩五年(前118年)之后。从第三条看,它还要晚在公元8年王莽称帝之后。关于这一点,马非百已经指出。《管子》中还有生鹿价一条,姑附于此。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轻重》戊)按:二十头百金,则一头值金五斤,其价过于昂贵,自系无稽之谈。《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云:“有百金之马,而无一金之鹿。”可以驳之而有余。乙、奢侈品《管子》所记奢侈品的物价,有珠、玉、璆琳琅玕、黄金等,现在依次加以解释。一、珠价握而不见于手,含而不见于口,而辟千金者珠也。然后八千里之吴越可得而朝也。(《轻重》甲)按:《管子·揆度》篇、《吕氏春秋·重己》篇、《淮南子·说山训》均称江汉之珠,与此不同。珠价无考。二、玉价怀而不见于抱,挟而不见于掖,而辟千金者白璧也,然后八千里之禺氏可得而朝也。(《轻重》甲)按:《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谈到“千金之玉卮”,可以与此互证,似乎可断为战国末年的物价。但文中提到禺氏,禺氏即月氏。它的西迁已在文景之世。王国维据此,认为《管子·轻重》诸篇为汉文景间所作。(见《月氏未西徙大夏时故地考》)王氏的见解颇为犀利,但只对了一半,他知道月氏西迁的年代,却忘记怀柔月氏共同对付匈奴,已在汉武帝之世。三、璆琳琅玕价璆琳琅玕是宝石一类东西。《轻重》甲云:簪珥而辟千金者,璆琳琅玕也。然后八千里之昆仑之虚可得而朝也。璆琳琅玕的价码,无考。但是《轻重》甲的怀来远人的想法,和《史记·大宛列传》所述“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的主张,并无二致。这种想法的产生,应该和张骞通西域联系在一起。四、金价黄金是奢侈品,也是交换的媒介。《史记·平准书》云:“汉兴接秦之弊,···…于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从这条材料来看,汉代的货币虽和秦代一样,但重量都减轻了。钱由半两改为三铢,到了五铢才定型,而黄金始终以一斤为标准重量。关于这种变化,臣瓒讲的最清楚。他说:“秦以一镒为一金,汉以一斤为一金。”(《史记·平准书索隐》引)一镒是二十两,一斤才十六两。名目相同,实际相差甚远。关于汉代的金价,前后本不相同。司马迁以为“随时轻重无常”,最为明通,而人们往往熟视无睹。《史记·平准书索隐》引如淳说,以为“黄金一斤直万钱”,小司马已经驳斥他的说法,而人们往往误信。从上文的讨论来看。《轻重》甲所云“金贾四千”,或是汉代早期的金价。《揆度》所云“金之平贾万”,核以《汉书·食货志》,乃是王莽即真已后的金价。居延汉简所载,一两直1347钱,一金当为21552钱者,是西汉中叶以来居延地区的金价。由这个事例来看,西汉中叶以后,黄金已经逐渐论两而不论斤,这也是一个大的变化。(注)丙、其它物品这里把不易归类的物价集中到一起,缕述于下。一、菁茅价菁茅是一种植物,产于江淮之间。“一茅而三脊”。《轻重》丁记载了管仲给齐桓公出了一条妙计。“诸从天子封于太山,禅于梁父者,必抱菁茅一束”,因而它声价十倍,“其贾一束而百金”。这个妙计称为“菁茅谋”。菁茅本身没有什么经济价值,只在特殊情况下才有了价值,它也受价值法则的支配。古代封禅太山的事迹,久已渺茫。史书所记以秦汉时代为最详。一茅三脊明见于《史记·封禅书》,封太山,禅梁父,亦为武帝时实有之事。此篇成书即以此为背景,它不能早于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二、石璧价《轻重》丁记载了一段“石璧谋”。据说齐桓公欲西朝天子而贺献不足,管仲替他想了一条办法。用石头刻成璧、圭、瑗三种。规定“(石璧)尺者万泉(钱)、八寸者八千、七寸者七千。圭中四千。瑗中五百。”然后由管仲和周天子商量,朝见天子,“观于周室”,必需拿这些东西,否则不得参加。齐国因此发了一笔大财,八年全国免收租税。马非百以为此事与汉武帝造白金三品与皮币者性质相同,他说:“所谓尺者万泉云云,非即白金三品,重八两者直三千,差小者直五百,复小者直三百之意耶?”又云:“观于周室一语,与《汉书武纪》所载武帝无鼎四年(前113年)洛阳诏文全同,其抄袭之迹,益为显明。”(见《管子轻重篇新诠》下册第628页)马说大体可信,但不必订为王莽时期。结语通过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金、钱、刀、布证明第一,在使用货币方面,有用金和用钱的不同。金亦称黄金,其数量或以一镒(20两)为一金,或以一斤(16两)为一金。除了镒、金(斤)之外,有时还谈到锱金(8两或6两)。金与钱的比价,有时一金四千,有时一金万钱。钱字比较常用,有时又作泉不作钱。除了金和钱之外,偶尔还出现刀布。这是币制的混乱。第二,在度量衡方面也非常复杂。关于布帛的长度,有常见的匹(4丈),又有不常见的纯(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物业租赁与装修合同
- 自行车脚踏车车轮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吉他放大器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橡胶家务手套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环保要求下彩钢房设计与建造合同
- 2024年度智能家居系统开发及安装合同
- 2024年度化妆品销售与仓储配送合同
- 04版食堂小卖部一体化经营合同
- 2024年度临时工程承包合同
- 2024年度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环境合同
- 2024年浙江嘉兴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选聘研训员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中国陶瓷史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GB/T 10433-2024紧固件电弧螺柱焊用螺柱和瓷环
- 师德师风考试试卷及答案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书:27.《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区域实践探索研究》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
-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中学2024年高三高考模拟考试(二)数学试题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案)
- 电信营业厅业务办理指南预案
- 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 2023年12月英语四级真题及答案-第2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