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行业分析_第1页
智能家居行业分析_第2页
智能家居行业分析_第3页
智能家居行业分析_第4页
智能家居行业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智能家居行业分析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连接到一起,实现智能化的居住环境。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智能家居行业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近年来,在智能化、自动化高新技术的驱动下,智能家居行业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根据国家相关部委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部署,以及各地方政府的安排,我国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和在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数量超过500个。随着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提速,相关市场规模将有望扩容至千亿,甚至万亿级别。

2023年,智能家居行业,在技术、市场、行业的变革中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AI、loT、边缘计算全面赋能智能家居;另一方面,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正在从上半场的“增量开发”,切换到下半场的“存量经营”、“楼盘精装化”政策在更多中国城市落地。

根据功能对智能家居进行划分,可以将全屋智能分为八个模块:娱乐系统、安防系统、控制系统、照明系统、厨卫家电系统、网络及通信系统、健康医疗系统、室内环境系统。八个模块共同联动,最终实现全屋智能。

中国智能家居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期(1994-1999年)

整个行业还处在一个概念、产品认知阶段,还没有专业的智能家居生产商出现。在深圳只有一两家美国智能家居代理销售的公司从事进口零售业务,产品多销售给居住在国内的欧美用户。

第二阶段:开创期(2000-2023年)

这个阶段,国内先后成立了五十多家智能家居研发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深圳、上海、天津、北京、杭州、厦门等地。智能家居的市场营销、技术培训体系逐渐完善起来。此阶段,国外智能家居产品基本没有进入国内市场。

第三阶段:徘徊期(2023-2023年)

2023年以后,由于上一阶段智能家居企业的野蛮成长和恶性竞争,给智能家居行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包括过分夸大智能家居的功能而实际上无法达到这个效果、厂商只顾发展代理商却忽略了对代理商的培训和扶持导致代理商经营困难、产品不稳定导致用户高投诉率。2023年-2023年,大约有20多家智能家居生产企业退出了这一市场,各地代理商结业转行的也不在少数。许多坚持下来的智能家居企业,在这几年也经历了缩减规模的痛苦。正在这一时期,国外的智能家居品牌却暗中布局进入了中国市场。

第四阶段:融合演变期(2023-2023年)

进入2023年以来,市场明显看到了增长的趋势,而且宏观的行业背景是房地产受到调控。智能家居的放量增长说明智能家居行业进入了一个拐点,由徘徊期进入了新一轮的融合演变期。接下来的三到五年,智能家居一方面进入一个相对快速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协议与技术标准开始主动互通和融合,行业并购现象开始出来甚至成为主流。

智能家居在国内的应用场景

智能照明:灯光照明控制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功能,通过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做到灯光自动打开或关闭,还可以通过调节亮度和颜色来烘托家庭氛围。主要包括:一键情景控制、RGB颜色调整、远程控制、定时照明、自动开/关灯等功能。

智能门锁:家庭安全管理是用户最在意的家居智能化功能,如突遇家中老人小孩有紧急事故,可远程报警提醒。可通过手机APP或遥控操作,可授权其他用户开门,且在规定时间内设置有效的一次性密码,过时作废,既方便又安全。

智能门窗:智能化门窗可通过传感器、智能网关、联通窗帘电机、推窗器等智能设备。根据当天紫外线强弱、空气质量,实现智能遮阳,开窗通风等。

环境监测:通过各类传感器智能监测家庭中出现漏水、煤气泄漏、烟雾感应等隐患时,能够及时反映到业主手机上。

安全警报:屋内设有门磁、玻璃破碎报警器、声光警笛、红外幕帘、报警主机等,一旦智能门锁被非法的方式打开时或者屋内出现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向用户手机报警。提醒用户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可及时向物业或者警察报警。

影音娱乐:通过智能遥控器、红外线转发器、背景音乐播放等设备连接控制家庭影音设备,同时联动调节灯光、关闭窗帘,实现舒适便捷的影音娱乐环境。

国内外智能家居发展模式的差异

居住环境不同:中国人口密集,居住环境多是小区群;而欧美国家地广人稀,居住环境多为独立式的别墅。国内外居住环境的巨大差异,因此对智能家居在功能需求上会有明显差异。

销售模式不同:欧美国家的智能家居产业已经趋于成熟化,智能家居已经成为他们的日常消费用品。他们配备专业化的人员进行安装和售后服务,已经进入类似国内的家电行业销售模式。而国内的智能家居销售模式多半是通过厂商订购和渠道经销商来交易的,且国内的消费者对于智能家居的认知还不够高。

经济实体不同:智能家居在国外已有很强的配套运作能力,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总体的行业发展成熟度比国内好。

产品细分功能不同:国外智能家居产品细化程度更高,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那一款,且国外智能家居操作更加简便,能够实现用户DIY,整个系统的功能并非集中在一个智能终端上。而国内的智能家居功能固定化、统一化,大部分不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推广模式不同:国外的推广模式以用户为主导,智能家居不存在联网,可根据用户的爱好和需求配套产品。而国内以开发商为主导,大部分用户只能被动的接受开发商已经配套好的智能家居产品,用户很难自己购买产品组织安装。

国内智能家居面临的问题

第一国内智能家居还没有相关部门制定出统一行业的标准,很多中小企业各自为政,研发的产品之间不具备兼容性,消费者可能通过不正规的渠道购买的智能家居存在质量问题,这种片面性可能会导致消费者不在信任智能家居。

第二技术人员没有做深入的市场调研,开发的产品虽然技术上具有先进性,但是实用性差、操作复杂,与市场需求脱节。

第三是技术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一些中小企业没有能力持续创新,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造成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

第四是国内部分消费者对于智能家居概念模糊,认知不清,无法成为智能家居的潜在客户。

第五是非功能需求产生的溢价,消费者并不买账。数据显示,首当其冲的是目前市面上的产品,人机交互体验差(12.7%);其次,从业者认为,现有还没真正挖掘用户的刚需应用场景(11.3%);第三位则是全屋智能家居系统尚未形成(11.0%),产品之间无法互联互通,缺乏联动性。

针对以上情况,国内涌现出了更专业的智能家居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

科道智能家居实验室于2023年在中国深圳成立,2023年正式注册成立深圳市科道智能产品有限公司。十余年来,科道一直致力于智能家居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作为拥有百分百自主知识产权,关联技术产品占领国内智能家居市场30%以上份额的国家高新企业,科道历经多年技术和市场检验,奠定了成为中国智能家居第一品牌的地位。

如今科道是集高端智能化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道成立至今稳步发展,坚持不懈致力于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和智能化产品应用,目前已推出第8代智能家居系列产品。拥有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7项、注册商标3项。其中《智能家居系统》《无线报警传感器》《机械与电子双用开关》在行业内拥有无法撼动的技术地位。

科道拥有完整的智能家居、智慧社区、智能办公、智能酒店、智能农业等系统解决方案,并在行业内率先提出实现“整体智能系统解决方案”的前瞻发展目标,能够快速以多元化的方式向合作伙伴提供技术协作与支持,在智能家居行业的竞争中已占据制高点。

科道智能家居系列产品品种齐全,涵盖智能主机类、控制类、传感器类、音视频类、家电类和保健医疗器戒类6大类,包含了国标、美标、欧标、澳标200多款智能产品,并通过了国家CCC、欧盟CE、RoHS等相关标准认证。其中,科道自主研发出了在业内性能领先的无线智能单火线开关,成功解决了国内用户在房屋已经装修入住后无法安装智能家居系统的历史难题。

科道智能家居系列产品秉承不断创新、体验至上的设计宗旨,采用国际标准加密算法,注重保护个人隐私。“生活平方”、“生活立方”、“钻立方”等产品已大量应用于各种类型高端住宅和普通住宅,有效保障居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又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舒适与便利,更具有节能环保和智慧生活的理念。

智能家居在中国市场的情况

智能家居厂商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广东地区分布的厂商占比最高。智能家居品类中,智能照明、家庭安防、智能家电、智能影音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智能家居需求呈现多样性,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购买智能家居产品,其中消费者使用最多的渠道是电商渠道。

中国智能音箱市场发展进入到白热化阶段

2023年智能音箱市场规模达到了质的飞跃,2023年行业热情高涨,消费者认知迅速提升,阿里、小米跻身全球销货量前五。AI技术的加持下,智能音箱通过语音交互控制智能家居设备,逐渐成为智能家居的新入口。

loT技术助力智能锁市场全面爆发

自2023年起年增长率超过50%,2023年中国智能锁总销售量突破1000万把,销售总值接近200亿元,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锁生产制造和销售大国。

根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3-2023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据测算,我国智能家居潜在市场规模约为5.8万亿元,2023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总规模有望达到225万亿元,发展空间巨大。

其中,家电类智能家居产品市场份额最高。预计我国智能家居市场未来3-5年的整体增速约为13%,市场的爆发点尚未来临。

从占比来看,家电类智能家居产品的市场份额最高,智能空调、智能冰箱和智能洗衣机三者占比合计超过70%。但是由于产品价格和实用性等问题,家电类智能家居产品整体增速较缓慢。

另一方面,智能照明、智能门锁、运动与健康监测和家用摄像头不仅价格相对较低,而且也能满足消费者的即时需求,因此增长速度较快。由于家电类智能家居产品的市场份额占比最高且增长速度缓慢,因此有可能拉低我国智能家居市场的整体增长水平。

美国居住环境更利于市场发展,中国智能家居场景仍需探索。美国是全球智能家居市场容量最大的城市,且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水平遥遥领先国内。我国虽然在技术层面上有一定的差距,但在应用领域的探索方面是非常积极的,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都在努力进行技术与应用的结合。

虽然智能家居目前在中国的市场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但是科道独有的智慧云平台技术具有域名解析、视频P2P、大数据采集与存储、云计算、客户管理5大功能,使科道的智能家居系统运行不依赖于任何第三方平台。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公司合作伙伴,都可以共享云平台数据,共同形成商业联盟,为客户提供智慧安防服务、智慧养老服务、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和智慧社区商务服务。

智能家居的的未来发展趋势

IOT生态的建立:智能家居设备互联性将进一步强化,从而推动家庭IOT生态的建立。预计到2023年,将有67%的智能家居设备能够接入家居互联平台,将有23%的智能家居设备能够支持两种及以上互联平台。

语音识别:随着智能音箱市场的快速发展,语音平台逐渐承接家居互联的作用。预计到2023年,通过智能音箱将可以控制超过80%的智能家居设备。

智能电视:智能电视将成为除智能音箱外的另一个重要家庭设备入口。预计到2023年,将有25%的智能电视能够控制其他家庭设备。基于家庭环境和需求的复杂多样性,智能家居生态体系的入口并非是单一的,多入口、多圈层的生态体系将会成为发展趋势。

家庭场景自动化:随着家庭场景自动化的需求逐渐涌现,家庭环境、安全和控制类设备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期。预计2023年增速将达到60%。以智能摄像头、智能门锁、智能插座以及智能照明为代表的家庭安全控制类产品将迎来迅速发展。

语音助手:语音助手的渗透率将逐渐提高,并将更广泛的搭载在多种类别的智能家居设备上。预计到2023年,将有39%的智能家居设备配备语音助手。2023年语音助手在智能家居市场出货量中的搭载率为28%,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39%,其中主要以智能音箱、智能电视为主,未来将更多应用在智能插座、智能摄像头以及智能网关等产品上。

图像识别:图像识别技术将广泛用于家庭安全监控产品上。预计到2023年,将有10%的家庭安全监控产品实现面部识别功能,从长远看这将引导智能家居增值服务模式的建立。图像识别技术将使得未来家庭安全监控产品不仅能够识别人体形态,还能够对用户身份进行准确判断,从而提高监控效率和交互体验。

屏幕交互:屏幕将越来越多应用于智能家居设备,并推动新的产品形态的出现。尽管语音交互在智能家居领域一直是焦点,但屏幕交互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者之间并非相互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屏幕将更多应用于智能音箱、智能冰箱以及家庭安全监控类设备,并催生新的产品形态的出现,例如搭载语音助手以及网关功能的智能面板等。

智能家居行业概况简析

一、智能家居行业情况

1、行业概述:行业概念立体,涉及范围广阔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载体,融合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将家电控制、环境监控、信息管理、影音娱乐等功能有机结合,通过对家居设备的集中管理,提供更具有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节能性的家庭生活环境。智能家居不单指某一独立产品,而是指一个广泛的系统性产品概念。

2、智能家居行业发展历程

1984年,美国联合科技公司将建筑设备信息化、整合化概念应用于美国康乃迪克州哈特佛市的“都市大厦”时,才出现了首栋的“智能型建筑”,从此揭开了全世界争相建造智能家居的序幕。

在20世纪末,智能家居在国内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了解的人非常少。整个行业还处在一个概念熟悉、产品认知的阶段。

这段时间,国内还没有出现专业的智能家居生产厂商,只有深圳有一两家从事美国X-10智能家居代理销售的公司。该家公司主要从事进口零售业务,产品大都也是给居住国内的欧美用户。

到2000年,智能家居的概念逐渐推广,生产和研发的厂商逐渐增多。到2023年,国内先后成立了五十多家智能家居研发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深圳、上海、天津、北京、杭州、厦门相对发展的区域。针对智能家居的市场营销、技术培训体系逐渐完善起来,“潘多拉盒”逐渐开启。

2023年到2023年,一片朝气蓬勃的智能家居行业却迎来了寒流。原因是多方面的,核心还是急功近利的企业,进行着野蛮成长和恶性竞争,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诸如过份夸大智能家居的功能、忽略了对代理商的培训和扶持、产品不稳定等多种因素,让行业用户、媒体开始质疑智能家居的实际效果,由原来的鼓吹变得谨慎。市场的反应更明显,部分区域出现了销售额下降的现象,很多企业退出了市场。

但是,国外企业却仿佛看到新大陆一样,纷纷进军国内市场,而目前活跃在市场上的国外主要智能家居品牌都是这一时期进入中国市场的,如罗格朗、霍尼韦尔、施耐德、Control4等。而目前,智能家居市场经过前几年的积淀,又开始回归到快速增长的轨道。

3、行业发展背景

智能家居是物联网应用中的朝阳产业,家居生活正在不断走向智能化。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智能家居市场正呈现出勃勃生机。在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与IoT技术发展、消费升级等诸多利好因素的影响下,智能音箱、智能锁等智能家居细分品类蓬勃发展,单品优化趋势下的智能家居数据价值凸显。物联网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为智能家居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关键技术的进步和产业体系的完善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1)政策环境:前瞻新兴产业重点应用,行业标准体系尚在建立当中

2)经济环境: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大量住房库存为后装市场创造需求

3)社会环境:移动互联为远程操控创造条件,消费升级助推家居智能化

4)技术环境:关键技术与智能家居产业化应用相互促进

目前行业最大的阻碍主要体现在消费者认知程度有限和行业标准的缺位。当前智能家居设备在普通住宅家庭的普及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价格因素。目前家居智能化一般在10万元以上,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智能家居设备及工程带来的投资较高,与传统家电添置的成本相比相差较大,难以接受。相信随着未来智能家居的不断发展,规模优势将有所显现,平均价格有所下降。如智能家居价格能降到3-5万这个水平,每平米花费500-1000元,这样的智能家居产品就更具现实意义,也能兼具可靠、稳定的常规功能。

二、产业链分析

1、智能家居产业链

中国的智能家居厂商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其中广东地区分布的厂商占比最高。智能家居品类中智能照明、家庭安防、智能家电、智能影音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2、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产业链(细分行业)

(1)上游行业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行业对上游供应商的依赖程度较小。行业的上游为芯片、电路板等电子元器件企业。上游行业属于完全竞争性行业,上游行业的产能、需求变化对本行业自身发展的影响不是很大。上游行业的主要影响体现在本行业采购成本的变化,其价格波动会对产品的成本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由于行业采购产品种类较多,单价较低,所以其价格受各种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同时由于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为软件控制系统,销售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附加值较高,业内公司的毛利率较高,原材料成本占产成品的比例较低,因此本行业对上游供应商的依赖程度较小。

(2)下游行业

智能家居的下游主要是项目承接方、渠道中间商及房地产开发商等非终端用户,最终用户主要是城市居民。目前,下游行业主要为酒店、奢华会所、高端住宅、酒店公寓等,受房地产行业增长放缓、国家反腐遏制公款消费的政策影响,高端酒店、奢华会所数量增长会减缓,对高端酒店智能控制系统的行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宏观经济波动会影响地产商投资建设高端住宅、酒店公寓的热情,继而减少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系统投资支出。然而随着国家对旅游产业的扶持,国内游、入境游等持续增长,连锁酒店、精品酒店等数量会出现稳定增长带动酒店智能控制系统的销售。另外,除了标准化的产品外,下游客户大部分具备个性化的需求,一般需要针对不同的客户进行专门的定制开发,因此单笔采购金额较大,厂商具备一定的议价能力。

三、智能家居的产业规模

1、智能家居市场规模

世界各大知名调研公司的预估不尽相同。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智能家居市场逐渐成为全球智能家居市场增长重心。其中,家电类智能家居产品市场份额最高,市场爆发时点目前尚未到来。

(1)根据Gfk的2023年的评估报告,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485亿美元,随后增速逐渐趋缓,预计仍然维持每年约80亿美元的增速,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710亿美元。

(2)MarketsAndMarkets预计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在2023年达到1220亿美元,2023-2023年年均增长率预测为14%。

(3)中国的前瞻产业研究院2023年的研究报告,预计2023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908亿元,未来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8.12%,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369亿元。

(4)中国的易观数据库2023年的报告指出,2023年随着主要智能家居系统平台及大数据服务平台搭建完毕下游设备厂商完善,智能家居产品被消费级市场接受,市场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人民币。

2、智能家居设备市场供需分析

智能家居设备主要包括中央控制系统、家庭安防系统、家居照明系统、家居布线系统、家居网络系统、家庭环境控制系统和影院与多媒体系统以及背景音乐系统等多个智能家居系统子系统的设备。

从目前我国智能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多数企业都是以某部分子系统为主营业务,缺乏综合性的智能家居设备制造企业。同时,目前我国缺乏专业智能家居设备制造企业,往往智能家居设备业务只是其业务的一部分。

从相关的调查数据来看,我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的供需矛盾主要是体现在智能家居设备的功能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更关心的是产品的易用性和可靠性,而不是产品的科技含量到底有多高,易用性和实用性才是智能家居设备成功的关键。智能家居设备的功能与需求的脱节严重影响智能家居设备市场的发展与推广。

3、智能家居设备主要市场渠道格局分析

智能家居营销模式可以归纳为两种。一是直接销售,厂家直接设立分公司或销售点,直接面对用户提供产品与服务。例如:建材等专业市场设点、专卖店、超市大卖场式销售等,这些属于传统店面营销的模式。二是间接销售,厂家通过中间渠道来实现产品的间接提供与服务,而房地产合作、装修公司合作、系统集成商合作以及设立下级经销商,都是间接销售方式。

(1)智能家居设备的零售渠道分析

我国智能家居行业设备的零售渠道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达到消费者(最终用户)那里,其中一种为通过代理商,有代理商找相关的专业工程商负责为最终用户安装调试,最终交付使用;第二种为厂家开设形象店,有形象店为最终用户进行安装调试。

(2)智能家居设备的工程渠道分析

智能家居设备的工程渠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直接通过房地产开发商,由房地产开发商在住宅建设安装的过程中完成安装调试,然后交付使用;第二种是通过系统集成商,系统集成商把智能家居设备转手到地产开发商或酒店管理公司,由他们负责安装调试,最后交付给消费者。

目前我国智能家居市场渠道主要通过房地产商和系统集成商进行销售,也就是工程渠道销售,从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来看,通过工程渠道的销售额占比达到80%,通过零售渠道的销售额占比为20%左右。这充分说明,很少有消费者会主动通过零售渠道购买智能家居设备,特别是如果只能家居设备的易用性又不高的情况下,消费者更加不愿意购买。

四、中国智能家居的市场竞争情况

1、市场竞争格局

智能家居作为物联网的一部分,随着物联网这一历史性发展机遇,智能家居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机。智能家居在我国发展近十年,总体而言,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智能家居虽蕴藏巨大的市场,但没有形成统一标准。智能家居产品领域有很多环节,有平台、组件、系统及应用、中间件、芯片、硬件、渠道等,故上下游厂商较为分散。目前智能家居行业竞争者主要为智能硬件厂商、互联网公司、云服务与大数据平台公司等创新型企业、房地产与家装企业。

(1)中央管控细分行业

竞争的关键要素:智能控制系统技术、个性化定制能力、团队及现场施工(项目)经验。中央管控细分行业的企业主要为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企业对智能控制系统的理解是否深刻,能否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开发,以及是否具备在技术沉淀和工程现场经验,以上三大因素对公司的产品及市场具有重要影响。

该细分领域的领先者主要为国际电气巨头和部分国内智能控制系统公司,其销售对象主要为项目承接方、房地产开发商及渠道中间商。由于销售对象并非终端消费者,因此该细分行业的品牌对终端消费者而言较为陌生。

目前国外厂商主要包括:美系的快思聪、Control4和霍尼韦尔,欧系的ABB、施耐德,韩系的LG和三星等,由于这些品牌的销售价格较高,主要面对别墅、高档酒店等中高端市场,因此市场份额较小。国内主要包括飞利信、河东电子、广东聚晖电子、金马科技、安明斯(新三板上市公司)等众多厂家。近几年来安居宝也逐步推出自己的智能控制系统;东软载波凭借其电力线通信技术切入智能家居控制领域。

(2)智能照明细分行业

该细分行业内的企业主要为智能照明厂商,其中国外的品牌居于行业主导地国外品牌智能照明系统由于起步比国内早,通过多年的技术和人才沉淀,研发实力超过国内的企业,处于行业领跑者的地位,市场占有率远超过国内品牌。

2023年我国智能照明行业市场规模约120亿元,其中智能照明行业系统销售市场规模约100亿元,灯具和相关配件约20亿元。由于目前国家对节能环保和低碳领域的重视,智能照明产品在公共建筑上应用比例逐年提高,目前达到31%,而酒店宾馆为了达到对客房灯光智能控制的目的,为住客营造舒适的环境,采用智能照明产品的比例也较高,达到22%,其次是住宅、写字楼和商场超市等。

根据千家网发布的《2023年照明控制行业年度分析报告》的统计数据,国外品牌占据了国内大部分的大型公用建筑(如体育场馆、写字楼、酒店等)和家居智能照明系统的市场份额,主要品牌包括ABB、隶属于施耐德的奇胜电子、荷兰的飞利浦、美国路创电子公司、海格和德国的西门子、美国的霍尼韦尔、澳大利亚邦奇电子等,外资品牌在华的市场份额占比累计在6%左右。相对国外品牌,国内品牌产品性价比较高,但市场占有率较低,在竞争上处于劣势,主要品牌包括河东电浙江中控、合广测控、惠州雷士网络等厂家。

目前,家居智能照明行业内国外厂商占据主导地位,国内企业市场份额相对较低。在所有的厂商中,ABB的市场份额占到1.6%,市场占比最高;其次为施耐德,占比约为1.4%左右。代表性企业还有飞利浦、海格、霍尼韦尔、西门子、邦奇电子等。

目前,家居智能照明行业内国外厂商占据主导地位,国内企业市场份额相对较低。在所有的厂商中,ABB的市场份额占到1.6%,市场占比最高;其次为施耐德,占比约为1.4%左右。代表性企业还有飞利浦、海格、霍尼韦尔、西门子、邦奇电子等。

(3)预计最快落地的三大场景:家庭安防、智能照明和影音娱乐。

根据艾瑞咨询研究团队的调研报告,从业者基于自身专业角度和行业用户的认知来判断,未来落地最快的场景分别为:家庭安防场景(30.0%受访者持此观点)、智能照明场景(22.5%)、影音娱乐场景(17.0%)。

原因分别如下:(1)以家为消费单位的用户,最关注的是家庭安全问题,尤其是租房市场上,租户和房东都特别关注房屋与人身安全,因此家庭安防场景(30.0%)被认为是刚需场景;(2)由于照明场景(22.5%)的智能灯泡的进入壁垒低(替换成本低且容易实施),该场景落地难度不高;(3)影音娱乐场景(17.0%)比较被看好的原因是,在家庭生活里,该场景满足了用户在生活当中的休闲、放松和娱乐需求。

综上所述,未来场景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方面,需求高的场景产品,市场表现也相对活跃,厂商也愿意投入资源加快产品迭代;另一方面,作为试验型场景,虽然智能程度低,但由于置换成本低容易被消费者接受,起到教育市场的作用。

中国智能家居行业研究报告

2023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为3254.7亿元,预计未来三年内市场将保持21.4%的年复合增长率。无论是垂直领域的独角兽,或是互联网、硬件、家电领域的行业巨头,都希望从中分一杯羹,而两者之间看似针锋相对,实则相互依存。在产品与技术周期相互交替的发展规律下,顺势而为才能把握市场机遇。

1.中国智能家居市场概念界定及发展历程

2.中国智能家居市场的规模、商业模式及从业者洞察

3.中国智能家居市场的未来趋势

▌中国智能家居:概念界定

行业概念立体,涉及范围广阔

本报告的研究范畴是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载体,融合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将家电控制、环境监控、信息管理、影音娱乐等功能有机结合,通过对家居设备的集中管理,提供更具有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节能性的家庭生活环境。智能家居不单指某一独立产品,而是指一个广泛的系统性产品概念。

▌中国智能家居:发展历程

硬件企业和互联网公司竞相进场,入口争夺战日趋白热化

早期的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受制于技术和市场环境,尽管有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大力推动,但一直是不瘟不火。直到2023年谷歌以32亿美元收购Nest的事件引爆全球的智能家居产业,同年的美国CES上,三星和LG也推出了各自的智能家居平台。在此背景下,智能家居的热度席卷至国内市场,除最早进入的一批家电企业外,消费电子、互联网公司以及运营商等产业链中的关联方也纷纷进场,或自研智能硬件,或布局生态平台。不同类型企业间的跨界合作和开放生态成为智能家居市场的主流。亚马逊Echo的成功让国内市场开始聚焦智能音箱这一入口级产品,2023年下半年开始的入口争夺战的背后,是巨头公司对整个智能家居生态的野心。

▌中国智能家居:投融资情况

融资集中在项目早期,投资逐渐回归理性

在智能硬件领域中,智能家居的融资事件数量位居前列。2023年以来互联网公司、家电企业等头部玩家动作不断,智能家居创业领域同样引起了资本的高度关注,创业企业正在成为行业内一股重要的新生力量。从融资轮次的角度看,智能家居领域的融资事件有超过70%来自于天使轮和A轮,说明行业尚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资本市场寒冬的到来导致智能家居投资热度有所回落,资本已经逐渐回归理性。

独角兽企业数量可观,已领先企业更受资本青睐

根据CNNIC数据,截至2023年12月,智能硬件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占比达到6.5%。考虑到与电子商务、网络金融和文化娱乐等领域相比,智能硬件市场起步较晚,而独角兽数量相对比较可观。2023年上半年尽管融资事件数量有所回落,但其中有9家企业获得亿元以上融资。这9家企业分别专注于智能家居的不同垂直领域,如智能门锁、智能音箱、智能电视等,同时也有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均是已经具有一定市场基础的领先企业。

▌中美智能家居:发展情况对比

美国居住环境更利于市场发展,中国智能家居场景仍需探索

美国是全球智能家居市场容量最大的国家,受益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底层技术的领先,行业发展基础比较扎实。基于美国以独栋房屋为主的居住环境,有线智能家居系统起步早且更加成熟,在有线向无线过渡的阶段中,消费者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也相对较高。中国虽然在技术层面和美国有一定差距,但在应用领域的探索方面表现得非常积极,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都在努力进行技术与应用的结合。尽管,中国市场目前行业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尚未出现智能家居的刚需场景,但基于人口量级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

▌中国智能家居:产业链分析

上游元器件、中间件不断取得突破,下游渠道加速扩张

通常所指的智能家居企业为智能家居品牌商,涵盖向最终用户提供终端产品、解决方案和设备管理控制平台的企业,底层除物联网操作系统、云服务作为管理控制平台的支撑外,还包括内容服务、生活服务等互联网增值服务。智能家居产业链上游主要是芯片、传感器等元器件供应,以及通讯模块和智能控制器等中间件供应商。品牌商可以通过线上、线下零售渠道直接向C端用户销售终端产品,也可以面向房地产、家装公司等B端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跨界玩家众多,竞争格局尚不明朗,各类型企业均有机会

▌中国智能家居:商业模式

硬件厂商以销售差价盈利,软件厂商通过流量和数据变现

将智能家居划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其中硬件对应于智能家居的应用层,软件对于智能家居的平台层、传输层和感知层。硬件产品的品牌方专注于产品侧的设计和制造,向终端用户提供的是智能家居的物理属性,通过销售硬件赚取差价实现盈利。针对智能家用产品的云计算、物联网通信和人工智能三项核心技术,技术供应商通常会提供其中的一项或多项能力。他们既可以选择直接通过向硬件厂商销售技术和服务变现,也可以选择以硬件产品连接到海量的终端用户,利用获取到的用户流量和数据,通过面向消费者的互联网服务和面向企业的数据服务进行变现。

▌中国智能家居:销售渠道

2C模式涵盖线上线下零售,2B2C模式采用项目采购制

根据智能家居产品直接面向的客户群体的不同,营销模式可以划分为2C模式和2B2C模式两大类。2C的零售渠道涵盖常规的自有和第三方电商渠道、众筹平台,线下渠道方面各品类之间存在差异,可归类为品牌直营店、电信运营商、各级经销商和代理商、智能家居体验店。

直接面向B端客户的2B2C模式采用项目采购的方式,早期多为全屋智能企业的选择,现阶段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智能单品厂商开始考虑与房地产、家装公司合作,将自身产品打包进全屋智能解决方案,通过前装市场加速产品落地。其中,智能家居样板间为该模式下新兴的销售渠道。

▌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

2023年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智能家电占比高达86.9%

2023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到3342.3亿元,同比增长24.8%。其中,智能家电产品因整体均价较高,且智能电视、智能冰空洗等产品的智能化渗透率远高于智能照明、家用安防等品类。同年智能家电市场规模为2828.0亿元,占比高达86.9%。预计未来三年内,智能家居市场将保持21.4%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819.3亿元。

家电智能化渗透率逐年提高,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超20%

在2023年2828.0亿元的智能家电市场中,智能冰箱、空调、洗衣机市场规模为831.3亿元,智能影音数码(智能电视、智能音箱等)市场规模为1472.6亿元。考虑到智能电视渗透率的增长空间已经比较有限,而冰空洗等白电产品的智能化渗透率逐年上升,中国智能家电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155.0亿元。

▌中国智能家居:竞争要点

硬件产品:智能功能决定购买行为,交互体验推动产品普及

对于智能家居硬件产品来说,功能和体验是其两大关键属性。硬件产品所具备的智能功能是吸引消费者溢价购买的根本动力,通过增加通讯模块、传感器等,智能家居相比传统的家居产品能够更好地应对用户的操作需要和适应环境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出色的交互体验会为产品带来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当前智能家居的交互方式已经越来越多样化,从最早的触屏+App开始向解放双手的语音交互、生物识别等延伸。智能语音技术的进步和头部玩家对音箱类产品的高度重视,正在不断推动语音交互在家居场景中的落地应用。

生态模式:以生态连接各垂直细分领域,发挥企业核心优势

智能家居行业涉及面非常广泛,各垂直细分领域之间壁垒高,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态不是某个或某几个独立的智能单品所能代表的。行业本身的特性意味着一家独大的情形难以出现,势必要跨界融合,将不同环节和细分领域的参与者囊括进来。尽管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秉承着开放的心态达成合作,但对于生态的具体形态、每个参与者的位置和利益分配的方式尚无定论。通常,在行业内有一定领先优势的头部企业,大多希望凭借既有优势主导生态的形成和发展,而中小企业和创业公司则更倾向于选择加入已有的生态,利用生态内的资源发挥自我价值。

通讯协议:多种通讯技术互为补充,生态割裂联动尚存困难

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组网是设备联通的前提。相比延展性差的有线技术,无线技术能够省去复杂的布线环节,将智能家居由传统的前装市场向后装市场拓展,已经后来居上。不同类型的无线通讯技术有各自适合的应用场景。在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中,以WiFi、蓝牙和ZigBee的应用最为广泛,但存在着传输距离短、信号盲区、联网困难和成本功耗等难点。随着以NB-IoT为代表的远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投入使用,已经有部分家电企业开始与通信设备厂商、电信运营商展开合作,生产基于低功耗广域网络的智能家电,从而与现有的局域网络形成互补效应。

尽管不同通讯协议在技术上的互联互通并非难题,智能家居市场生态割裂的现状依然导致跨生态联盟间的设备无法实现联动。在当前尚未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下,用户的产品消费选择被限定在同一生态联盟内显然是不现实的,行业有待标准的统一。

▌调研基本情况

纵深延展的行业布局,业务立体且更具备市场竞争力

参与调研的从业者所在企业的业务布局占比最多的是解决方案(32%),其次分别是平台(19%)、智能控制器(15%)、集成商(14%),艾瑞认为:目前行业内,无论是厂商自有技术还是与第三方合作,主流业务聚焦在辅助传统家电、家居业务线智能改造以及功能升级;值得关注的是,行业内主流玩家都比较倾向于搭建平台,不仅是便于自有产品的横向布局,还寄望于以自身企业为中心的生态链纵向发展。

▌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发展阻碍因素

非需求功能产生的产品溢价,消费者并不买账

截止2023年上半年,智能家居的发展并没有预测中火爆,受访者认为排在第一梯队最主要的阻碍原因——分别来自于产品、用户、技术三个维度;首当其冲的是目前市面上的产品,人机交互体验差(12.7%);其次,从业者认为,现有还没真正挖掘用户的刚需应用场景(11.3%);第三位则是全屋智能家居系统尚未形成(11.0%),产品之间无法互联互通,缺乏联动性。艾瑞认为,不管是从用户需求、产品研发,还是市场布局的角度,业内停留在“为了智能而智能”的阶段进步微小,这样的出发点,最终会导致用户并不愿意为非需求功能提升而产生的产品溢价埋单,最终导致的市场的不良闭环。

▌中国智能家居:爆发时间与推动因素

消费者接受度以及产品交互体验提升是行业爆发的关键因素

44%的从业者认为距离智能家居行业爆发还有两年,从业者判断的依据是,从市场教育的角度来看,消费者经过行业初期的市场教育,对于智能家居产品的接受度大幅上涨(21.1%);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历经2023-2023年的技术磨炼与产品迭代,人机交互的体验将有所提升(19.5%);市场关注度的角度来看,一款现象级产品的出现(16.5%),将会引领更多的关注目光,更有利于提升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以及使得资本运作持续升温,这些对于行业爆发都是关键性因素。

▌中国智能家居:率先爆发的领域

安全与影音娱乐类在技术推动下率先爆发

基于自身专业角度、综合技术情况来判断,从业者认为在人脸识别、智能视频分析、前端计算能力等技术的引领下,家庭安防类产品(32.6%)将会是爆发的最先领域;其次,从业者认为影音娱乐类产品(22.5%)也非常具有爆发的潜力,原因是各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智能电视与智能音箱的战局,激烈的行业竞争,将有效推动产品迭代以及功能升级;第三,家庭自动化类产品(13.4%),目前,市面上的全屋类自动化对基础设施布控有一定要求,因此,未来在不需要升级基础布控下,实现全屋自动化的产品值得期待。

▌中国智能家居:落地最快的场景

各场景的发展与消费者的需求密切挂钩

基于自身专业角度和对行业用户的认知来判断,从业者认为以家为消费单位的用户,最关注的是家庭安全问题,尤其是租房市场上,租户和房东都特别关注房屋与人身安全,家庭安防场景(30.0%)被认为是刚需场景;其次,从业者认为用户由于照明场景(22.5%)的智能灯泡的进入壁垒低(替换成本低且容易实施),因此认为该场景落地难度不高;第三,影音娱乐场景(17.0%)也比较被看好,原因是在家庭生活里,该场景满足了用户在生活当中的休闲、放松和娱乐需求。艾瑞认为:场景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方面,需求高的场景产品,市场表现也相对活跃,厂商也愿意投入资源加快产品迭代;另一方面,作为试水型场景,虽然智能程度低,但由于置换成本低容易被消费者接受,起到教育市场的作用。

▌中国智能家居:通讯协议的主导地位

WiFi是现阶段最具备条件实现互联互通的通信协议

从调研的结果看,从业者从目前的技术普及程度以及通讯协议互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