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诗文作品_第1页
王安石的诗文作品_第2页
王安石的诗文作品_第3页
王安石的诗文作品_第4页
王安石的诗文作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安石的诗文作品忆昨诗示诸外弟《忆昨诗示诸外弟》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所写的一首诗。忆昨此地相逢时,春入穷谷多芳菲。短垣囷囷冠翠岭,踯躅万树红相围。幽花媚草错杂出,黄蜂白蝶参差飞。此时少壮自负恃,意气与日争光辉。乘闲弄笔戏春色,脱略不省旁人讥。坐欲持此博轩冕,肯言孔孟犹寒饥。两子从亲走京国,浮尘坌亦缁人衣。明年亲作建昌吏,四月挽船江上矶。端居感慨忽自寤,青天闪烁无停晖。男儿少壮不树立,挟此穷老将安归。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欹眠《欹眠》是宋代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翠幙卷东冈,欹眠用半床。松声悲永夜,荷气馥初凉。清话非无寄,幽期故不忘。扁舟亦在眼,终自懒衣裳。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大诗人、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杏花《杏花》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创作的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前半首写花影,突出水中的花影之美胜于花的自身;后半首由水中花影,联想及南朝陈后主及贵妃张丽华国破人亡的境遇。此诗艺术构思的独到之处在于,不直接描摹杏花本身的娇美艳丽,而全用比喻手法烘托,展现她在水中娇娆的倒影。杏花石梁度空旷1,茅屋临清炯2。俯窥娇饶杏3,未觉身胜影。嫣如景阳妃4,含笑堕宫井。怊怅有微波5,残妆坏难整6。1.石梁:石头堆成的拦水坝,用来捕鱼等。2.清炯(jiǒng):清明,指阳光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松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有两首题为《松江》的诗作,其中一首为七言绝句,另一首为七言律诗。作品原文其一:来时还似去时天,欲道来时已惘然。只有松江桥下水,无情长送去来船。其二:宛宛虹霓堕半空,银河直与此相通。五更缥缈千山月,万里凄凉一笛风。鸥鹭稍回青霭外,汀洲时起绿芜中。骚人自欲留坐句,忽忆君诗思已穷。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离北山寄平甫《离北山寄平甫》是宋代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离北山寄平甫日月沄沄与水争,披襟照见发华惊。少年忧患伤豪气,老去经纶误半生。休向朝廷论一鹗,只知田里守三荆。清溪几曲春风好,已约归时载酒行。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大诗人、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兼并《兼并》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的首八句肯定“人主擅操柄”“公私无异财”,指出在那样的社会中,并无兼并现象;中八句追述兼并的产生和发展;后八句揭露现实社会中兼并造成的危害,斥责只知搜括民财而不知变革的“俗吏”、“俗儒”。这首诗纯以议论行之,诗语唯其所向,虽颇深刻,却欠含蓄,显得峭直而乏韵味。兼并1三代子百姓2,公私无异财3。人主擅操柄4,如天持斗魁5。赋予皆自我6,兼并乃奸回7。奸回法有诛8,势亦无自来。后世始倒持9,黔首遂难裁10。秦王不知此,更筑怀清台11。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棋《棋》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以棋写事,通过对棋的描写表达出了棋中的人生哲理。《棋》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和许多文人一样,王安石也是一个大棋迷,但据史料记载:他“每与人对局,未尝致思,随手疾应,觉其势将败,便敛局曰:‘本图适兴忘虑,反至若思劳神,不如其已。’”([宋]范正敏《遯斋闲览》)可见,王安石仅仅是把下棋当作一种娱乐和消遣的手段和工具。在对弈中,他经常下随手棋,并常因此招致大败,但他对此却不以为意。这是一首格调清新、兴味盎然的七绝小诗,诗虽短,却在中国围棋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此诗中,我们可以管窥中国古代文人弈棋的思维方式,进而透视通过围棋流露出的民族性格。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晴景《晴景》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改写唐代诗人王驾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春天雨后的景色。诗词正文雨来未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原文雨来未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到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定林示道原《定林示道原》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昨登定林山,俯视东南陔。但见一方白,莫知所从来。湿银注寒晶,奁以青培堆。迢迢晻霭中,疑有白玉台。是夕清风兴,烦云豁然开。常娥攀桂枝,顾景久徘徊。杖藜忽高秋,陈迹与子陪。壮观非复昔,平芜夜莓苔。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嘉祐三年(1058年)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苏秦《苏秦》是北宋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苏秦已分将身死势权,恶名磨灭几何年。想君魂魄千秋後,却悔初无二顷田。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小字獾郎,晚号半山,自号临川先生,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贾生《贾生》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是作者借贾谊的不幸命运,来表达他对现实的忧虑。前四句咏史,写贾谊遭遇之不幸。首联道其才学,年少而明悉天下治乱。颔联言其性格,忧国忧民,坚持立场,突出了贾谊形象的最主要特点。后四句伤今。颈联以为贾谊可为异代知音,而现实中罕有其匹,微露孤独之感。尾联则将情感直推向上,呈现悲愤色彩。全诗以前半映衬后半,以历史映衬现实,以贾谊映衬自身,看似曲折,实则主旨分明。贾生1汉有洛阳子2,少年明是非3。所论多感慨4,自信肯依违5?死者若可作,今人谁与归6?应须蹈东海7,不但涕沾衣8。1.贾生: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十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石门亭记《石门亭记》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一方面赞美县令朱君无论品德或为政,都以“仁”为本,是一位忧民、忧天下的仁爱县官;另一方面,作者借题发挥,阐明自己所主张的儒家的“仁”政。全文抒情议论并重,文字充满激情,韵味深厚,读起来引人入胜。石门亭记石门亭在青田县1若干里,令朱君2为之。石门3者,名山者,名山也,古之人咸刻其观游之感慨,留之山中,其石相望。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4之婿5王某,使记其作亭之意。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6好山乎?其亦好观游眺望乎?其亦于此问民之疾忧7乎?其亦燕闲8以自休息于此乎?其亦怜夫人之刻暴9剥偃10踣11而无所庇障12且泯灭乎?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13。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好山,仁也。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其中必有慨然14者。《书》不云乎:予耄逊于荒15。《诗》不云乎:驾言出游,以写我忧16。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赋枣《赋枣》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所写的一首诗。种桃昔所传,种枣予所欲。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余甘入邻家,尚得馋妇逐。况余秋盘中,快噉取餍足。风包堕朱缯,日颗皱红玉。贽享古已然,豳诗自宜录。沔怀青齐间,万树荫平陆。谁云食之昏,匿知乃成俗。广庭觞圣寿,以此参肴蔌。愿比赤心投,皇明傥予烛。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描写了北固山像大海的门户横亘天边;颔联描写了夜色中金山的所闻所见;颈联描写了月夜下的山上松林中;尾联描写了诗人想要乘着木筏去扶桑一游的愿望。此诗通过描绘金山及其周围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感慨。全诗对偶精严,章法井然。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①天末海门横北固②,烟中沙岸似西兴③。已无船舫犹闻笛④,远有楼台只见灯。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⑤。飘然欲作乘桴计⑥,一到扶桑恨未能⑦。①次韵:犹言步韵,依原诗韵脚而作。金山: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上有金山寺等名胜。原处于长江中,去金山靠船摆渡。至清代因泥沙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悟真院《悟真院》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写悟真院的地理环境优美;次句写倦游后倚窗午睡,忽听得小鸟啼叫应和,点出正是桃红柳绿的春天;三、四两句,诗人的视野从悟真院移到了整个钟山,写出了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的情景。全诗短短四句,却能写的景中有人,人中有景,以恬淡心情入诗而成清新淡远之境。悟真院1野水纵横漱屋除2,午窗残梦鸟相呼。春风日日吹香草,山北山南路欲无3。1.悟真院:在金陵钟山之东,王安石晚年卜居金陵,在钟山筑半山堂,悟真院是他常游之地。2.漱:冲刷。除:台阶。3.路欲无:指芳草滋生,把路径都掩盖了。野水纵横冲洗着山寺的台阶,午觉梦醒窗外鸟儿唤呼。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山中《山中》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山中随月出山去,寻云相伴归。春晨花上露,芳气著人衣。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汉族。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区荆公路邓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上杜学士言开河书《上杜学士言开河书》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给上级杜学士写的一封信。在这封上书中,作者陈述了自己的意见,即要想战胜旱灾,获得农业丰收,就必须动员百姓,发挥人力的作用,兴办农田水利,整治失修的河道,表达了“人定胜天”的思想。全文内容充实,分析透彻,体现出一位勤于民事的地方官吏的精神风貌。上杜学士1言开河书十月十日,谨再拜奉书运使2学士3阁下:某愚,不更4事物之变,备5官节下6,以身7得察于左右8,事可施设9,不敢因循10苟简11,以孤12大君子13推引14之意,亦其15职宜16也。鄞之地邑,跨17负18江19海20,水有所去,故人无水忧。而深山长谷之水,四面而出,沟渠浍21川,十百相通。长老22言:钱氏23时,置营田24吏卒25,岁浚治之,人无旱忧,恃以丰足。营田之废,六七十年,吏者因循,而民力不能自并26,向之渠川,稍稍27浅塞,山谷之水,转以入海而无所潴28。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拟寒山拾得二十首007《拟寒山拾得二十首007》出自宋朝王安石,正文我读万卷书,识尽天下理。智者渠自知,愚者谁信尔。奇哉闲道人,跳出三句里。独悟自根本,不从他处起。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阳村),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我读万卷书,识尽天下理。智者渠自知,愚者谁信尔。奇哉闲道人,跳出三句里。独悟自根本,不从他处起。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丽泽门《丽泽门》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主要描写了丽泽门的美丽景色。丽泽门丽泽门西日未俄,水明沙净卷纤罗。绿琼洲渚青瑶嶂,付与诗工敢琢磨。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大诗人、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暮春《暮春》是宋代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无限残红著地飞,溪头烟树翠相围。杨花独得东风意,相逐晴空去不归。暮春图,王安石画像(8张)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卒于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宋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自然村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题何氏宅园亭《题何氏宅园亭》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所写的一首诗。荷叶参差卷,榴花次第开。但令心有赏,岁月任渠催。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大诗人、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古松《古松》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即写古松的茂盛与高耸,且独立丛林之外;颔联拓开背景,千山万壑,风生月照,渲染衬托,突出形象;颈联议论,看似代古松发言,实则是说古松秉天地之心,立身纯洁;尾联说古松材为世出,正逢廊庙需求之际,然而,若无良匠,其他人就不要随意采伐了。此篇所写古松,形象高俊,立身纯洁,既具献身精神,有具处世理性,确是诗人自我写照。此诗艺术形象鲜明,从高、低、远、近等多种角度来描绘古松,视觉的移动面极宽,又加上风响、月照等等,使画面繁复而又清晰可赏。古松⑴森森直干百余寻⑵,高入青冥不附林⑶。万壑风生成夜响⑷,千山月照挂秋阴。岂因粪壤栽培力⑸,自得乾坤造化心⑹。廊庙乏材应见取⑺,世无良匠勿相侵⑻。别皖口《别皖口》是宋代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浮烟漠漠细沙平,飞雨溅溅嫩水生。异日不知来照影,更添华发几千茎。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大诗人、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阕表示自己目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及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下阕作者自问自答,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这首旨在一“闲”字,表现了作者远离仕宦喧嚣的闲情逸趣。作者用前人的诗句创造出自己心中的意境,为自己表情达意服务,并通过自己的精心组合安排,使之浑然无迹,如同己作。菩萨蛮1数间茅屋闲2临水,窄衫短帽3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梢4新月5偃6,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7,黄鹂三两声。1.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花溪碧”“晚云烘日”等。双调小令,以五七言组成,四十四字。2.闲:悠闲,闲适。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商鞅《商鞅》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讲古代圣贤为政的风格:取信于民。后两句则对商鞅能取信于民和坚决镇压复辟势力,从而使得变法胜利推行的精神进一步颂扬。这首诗不是讲商鞅变法的实际内容,而是讲推行变法的风格;能否赢得民众的信任,也是关系到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作者正是从这一角度,旗帜鲜明地赞扬了商鞅。全诗以议论说理为主,言简意丰,中肯有力。商鞅1自古驱民在信诚2,一言为重百金轻3。今人未可非商鞅4,商鞅能令政必行5。1.商鞅(?—前338):本卫国公孙。后入秦辅佐孝公变法,国以富强。因功封于商,号为商君,故又称商鞅。孝公死,商鞅被诬谋反,遭车裂。2.驱民:驱使、役使百姓。信诚:诚实守信。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岁晚《岁晚》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首先描绘了“月映林塘”“风含笑语”的静谧凉爽的秋夜景色,然后叙述了诗人一行的赏玩过程,水边观影,驻足赏菊,携幼寻芳,野外泛舟。诗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同时更加珍惜秋夜的美好时光,也流露出年华老去、岁月不再的感慨惋惜。全诗纯用白描,语言平实,取材集中典型,意境清幽雅净,人物活动富有情趣,情景谐和,含蓄凝练。岁晚⑴月映林塘澹⑵,风含笑语凉⑶。俯窥怜绿净⑷,小立伫幽香⑸。携幼寻新的⑹,扶衰坐野航⑺。延缘久未已⑻,岁晚惜流光⑼。⑴岁晚:一年之晚。这里指晚秋。杜甫《秋兴八首·其五》:“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亦可理解为晚年。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南乡子·自古帝王州《南乡子·自古帝王州》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词。上片怀古,盛赞六朝古都金陵的繁华,下片写登楼览胜,抒发往事似水的惆怅。作者以金陵为题来咏史述怀,把六朝兴盛与衰亡的历史看作是人生“一梦”,隐含作者借咏史抒发忧国忧民的心情。此词情感充沛,情调悲凉,读来令人感同身受,容易引起共鸣。南乡子⑴自古帝王州⑵,郁郁葱葱佳气浮⑶。四百年来成一梦⑷,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⑸。绕水恣行游⑹。上尽层楼更上楼⑺。往事悠悠君莫问⑻,回头⑼。槛外长江空自流⑽。⑴南乡子: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一韵到底。⑵帝王州:指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三国的吴、东晋、南北朝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伤仲永《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这篇文章言简意深,说理严谨。伤仲永1金溪民方仲永2,世隶耕3。仲永生五年4,未尝识书具5,忽啼求之6。父异焉7,借旁近与之8,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9,传一乡秀才观之10。自是指物作诗立就1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12。邑人奇之13,稍稍宾客其父14,或以钱币乞之15。父利其然也1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17,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18,从先人还家19,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20。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21。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出郊《出郊》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写初夏农村遍野碧绿、生机勃勃的景色,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而又和谐的图画。前两句融情于景,广阔的田野,一片碧绿,庄稼长势令人欣喜;后两句采用拟人的手法,暖风丽日无处落脚,便把温暖移到繁茂的桑麻上来。全诗疏淡平和却又耐人寻味,意含幽默而句法转折,深藏着诗人对景物的细心观察和刻意表现,但又表达得自然流畅,毫不雕琢。出郊川原一片绿交加⑴,深树冥冥不见花⑵。风日有情无处著⑶,初回光景到桑麻⑷。⑴川原:平原,原野。交加:交错。⑵冥冥:昏暗。⑶风日:风和日丽。无处著:无处用的意思。著,着意,着力。⑷回:转。景:风光景色。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梅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除作有一首题为《梅花》的五言绝句外,还作有一首同题的七言绝句。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盐阜岭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等。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泊船瓜洲《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首句通过写京口和瓜洲距离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第二句写诗人回望居住地钟山,产生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句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后以疑问语气结尾,再一次强调了对故乡的思念。全诗不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且在叙事上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泊船瓜洲》作于王安石晚期,但对具体的写作时间长期以来都有争议,具体主要有三种意见:①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应召自江宁府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瓜洲后所作;②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自京还金陵,途经瓜洲时所作;③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宁赴京途经瓜洲时所作。《泊船瓜洲》书法作品全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朱朝议移法云兰《朱朝议移法云兰》是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之一。幽兰有佳气,千载閟山阿。不出阿兰若,岂遭乾闼婆。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大诗人、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别葛使君《别葛使君》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词正文邑屋为儒知善政,市门多粟见丰年。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客幙雅游皆置榻,令堂清坐亦鸣弦。轻舟後夜沧江北,回首春城空黯然。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主席于《之江新语·做人与做官》引用王安石《洪范传》的诗句。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之江新语·做人与做官》典出:宋·王安石《洪范传》原文: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不患无位,而思德之修也,不思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释义:要先修心治身,充实德行,而后才能从政。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中,人是一切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目的,这是中国人本主义的政治观。所谓出发点,就是“修齐治平”的“修”字。在中国人看来,任何设计再精妙严密的政治体系,最终需落实到具体个人。因而,个体的修养水平是基础性的,能“修其心治其身”是为政者的基本素养,也是从政前的准备。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登宝公塔《登宝公塔》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首七律作于诗人的晚年,叙写诗人在一个黄昏登宝公塔的所见所感。诗中描写了一派静谥而开阔的景色,表现出诗人饱经忧患与挣扎之后力求超脱的心境。此诗造语奇警,组合新巧,炼字取意精严娴熟。登宝公塔①倦童疲马放松门②,自把长筇倚石根③。江月转空为白昼④。岭云分暝与黄昏⑤。鼠摇岑寂声随起⑥,鸦矫荒寒影对翻⑦。当此不知谁主客,道人忘我我忘言⑧。①宝公塔:宝公名宝志,为南朝高僧,梁天监十三年(514年)卒,葬于钟山定林寺前,梁武帝为建塔于其上,名宝公塔。塔前有寺。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子王雱卒,其祠堂就在宝公塔院。②童:指随行的童仆。松门:松木为门,此指寺门。龙赋《龙赋》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短赋。本篇大约作于作者的青年时期。此赋所赋者为龙,是为言志而赋龙。龙赋龙之为物①,能合能散,能潜能见②,能弱能强,能微能章③。惟不可见,所以莫知其乡;惟不可畜,所以异于牛羊。变而不可测,动而不可驯。则常出乎害人,而未始出乎害人,夫此所以为仁。为仁无已,则常至乎害己,而未始至乎丧己④,夫此所以为智。止则身安,曰惟知几⑤;动则物利,曰惟知时。然则,龙终不可见乎⑥,曰:与为类者常见之⑦。①为物:作为一种“动物”。②能潜能见:即能隐能现。《易·乾》:“潜龙勿用。何谓也?子龙:‘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又,“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读孟尝君传《读孟尝君传》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驳论文。作者在文中别出新见,采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证手法,通过对“士”的标准的鉴别,驳斥了“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观点,无可辩驳地把孟尝君推到“鸡鸣狗盗”之徒的行列。全文转折有力,严劲紧束,体现了笔力之绝。全篇只有四句话,八十八字却有四五处转折,而且议论脱俗,结构严谨,用词简练,气势轩昂。读孟尝君传1世皆称2孟尝君3能得士4,士以故归5之,而卒6赖7其8力,以脱于虎豹之秦9。嗟乎!孟尝君特10鸡鸣狗盗11之雄12耳13,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14齐之强,得一士焉,宜15可以南面16而制17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18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孟尝君传:指司马迁创作的作品《史记·孟尝君列传》。称:称颂,赞扬。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梦中作《梦中作》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梦中作青门道北云为屋,大垆贮酒千万斛。独龙注雨如车轴,不畏不售畏不续。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宋城道中《宋城道中》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南京应天府宋城县(今商丘市睢阳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宋城道中都城花木久知春,北路余寒尚中人。宿草连云青未得,东风无赖只惊尘。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是南京宋城人杨大雅的女婿。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庚申正月游齐安《庚申正月游齐安》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未即此身随物化,年年长趁此时来。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熙宁七年(1074)罢相,次年复任宰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执政期间,曾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园蔬《园蔬》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园蔬小摘嫩还抽,畦稻新舂滑欲流。枕簟不移随处有,饱餐甘寝更无求。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示公佐《示公佐》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示公佐残生伤性老枕书,年少东来复起予。各据槁梧同不寐,偶然闻雨落阶除。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大诗人、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咏竹《咏竹》是宋代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