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专一记忆笔记_第1页
执业中药师专一记忆笔记_第2页
执业中药师专一记忆笔记_第3页
执业中药师专一记忆笔记_第4页
执业中药师专一记忆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word整理文档,仅参考,转Word此处可删除页眉页脚。本资料属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中国药典》规定进行黄曲霉毒素限量检查的药材有:水蛭、地龙、蜈蚣全蝎、僵蚕决明子、使君子、桃仁柏子仁、酸枣仁薏苡仁胖大海、莲子、槟榔、大枣、肉豆蔻、陈皮、麦芽、等。7种卷种种按卷五味所示的效用: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3.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4.苦:能泄、能燥、能坚。5.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6.涩:能收、能敛,同酸味一样有收敛固涩作用。7.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毒的重点内容:一、毒的基本含义:有毒与无毒,从狭义上讲,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能否造成伤害而言。从广义上讲,除指药物的作用能否对人体造成伤害外,还应包括药物对人体治疗作用的强弱。广义的“毒”含义有二:两面性,即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关键在如何应用。二、确定药物的有毒无毒的依据:1.是否含毒害成分2.整体是否有毒3.用量是否适当三、影响有毒无毒的因素药物的有毒与无毒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品种、来源、入药部位、产地、采集时间、给药途径、用量、用药次数与时间长短、皮肤与黏膜的状况、施用面积的大小、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种属、证候性质,以及环境污染等。一、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1.品种混乱2.误服毒药3.用量过大4.炮制失度5.剂型失宜6.疗程过长7.配伍不当8.管理不善9.辨证不准10.个体差异离经悖法二、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1.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2.采制要严格,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3.用药要合理,杜绝乱用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4.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1.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位,保证药材的纯净度。2.按药典规定进行加工或修制,使药材尽快灭活,干燥,保证药材质量。对需要鲜用的药材进行保鲜处理,防止霉烂、变质。3.降低或消除药材的毒性或刺激性,保证用药安全。毒性药材如附子等。对咽喉有刺激性的带绒毛的药材如狗脊、枇杷叶等。4.有利于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化。5.有利于包装、运输与贮藏。药材产地加工的干燥方法:(1)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用“干燥”表示。(2)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表示。(3)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或“晾干”表示。(4)少数药材需要短时间干燥,则用“曝晒”或“及时干燥”表示。中药的功效的分类:1.按中医辨证学分类(1)针对八纲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分别与八纲辨证的各纲辨证相对应。(2)针对病因辩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分别与病因辩证的六淫、七情饮食劳伤、外伤等辨证相对应。(3)针对气血津液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气血津液辨证的气、血、津液病证辨证相对应。(4)针对脏腑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分别与脏腑辨证的各脏腑病证辨证相对应。(5)针对经络辨证与六经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经络辨证或六经辨证的各经病证相对应。(6)针对卫气营血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卫气营血辨证的卫分、气分、营分、血分病辨证相对应。(7)针对三焦辨证的功效:是指中药的某些功效与三焦辨证相对应。2.按中医治疗学分类(1)对因功效:是指某些中药能针对病因起治疗作用。具体包含祛邪、扶正、调理脏腑功效、消除病理产物等。(2)对症功效:是指某些中药能缓解或消除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或某种症状。(3)对病证功效:是指某些中药对疟疾、赘疣、痹证、鼻渊、黄疸、肺痈、绦虫证等病证,具有明显优于他药的疗效。(4)对现代病症功效:使用传统功效术语又难于表达清楚,权借现代药理学术语来表达。中药主治病证的表述用语可分为三类:1.病名类主治病证是指以疾病的名称表述中药的主治病证,如疟疾、肺痈、肠痈、水火烫伤、毒蛇咬伤等。2.证名类主治病证是指以疾病的证名表述中药的主治病证,如热淋、血淋、热咳、冷哮、湿热黄疸、风热表证、风寒表证、风寒挟湿表证等。3.症状名类主治病证是指以病或证的某一症状名称表述中药的主治病证,如惊悸、耳鸣、耳聋、口臭等。在上述三类表述用语中,当代使用最多的是证名,其次是病名,而症状名则最少。此外,有时在使用中医学病证名难于表述个别药物的主治病证时,也借用西医学的病症名,如胃下垂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藏红花“四大南药”——砂仁、益智仁、巴戟天、槟榔包括:单行、相使、相畏、相须、相杀、相恶、相反七情中,单行既不增效或减毒,也不增毒或减效,临床可据情酌选;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此外,若按协同与颉颃论,相须、相使表示协同,相畏、相杀、相恶却表颉颃。“八法”1.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2.吐法是通过涌吐,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3.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出肠中积滞,或积水、衃血,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4.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达到祛除病邪目的的一种治法。5.温法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作用,使寒邪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适用于脏腑经络因寒邪为病的一种治法。6.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以清除火热之邪,适用于里热证的一种治法。7.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和消坚散结作用,对气、血、痰、食、水、虫等积聚而成的有形之结,使之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8.补法是通过滋养、补益人体气血阴阳,适用于某一脏腑或几个脏腑,或气、血、阴、阳之一,或全部虚弱的一种治疗方法。七情配伍的进一步发展,高度概括了中医遣药组方的原则,也就是组方的原则。1.君药即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它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其药力居方中之首。2.臣药意义有二: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3.佐药意义有三:一为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为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为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4.使药一)植物药类不同的药用部分,采收时间也不同。1.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两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也有例外,如明党参在春天采集较好。2.茎木类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此时有效物质积累丰富,如大血藤、鸡血藤、首乌藤、忍冬藤等。有些木类药材全年均可采收,如苏木、降香、沉香等。3.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少数皮类药材于秋、冬两季采收,此时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如川楝皮、肉桂等。4.叶类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如艾叶、臭梧桐叶等。少数药材宜在秋、冬时节采收,如桑叶等。5.花类红花则要求花冠由黄变红时采摘。对花期较长,花朵陆续开放的植物,应分批采摘,以保证质量。6.果实种子类一般果实多在自然成熟时采收,如瓜蒌、栀子、山楂等;若果实成熟期不一致,要随熟随采,过早肉薄产量低,过迟肉松泡,影响质量,如木瓜等。种子类药材须在果实成熟时采收,如牵牛子、决明子、芥子等。7.全草类多在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割,如青蒿、穿心莲、淡竹叶等;茵陈有两个采收时间,春季幼苗高6~108.藻、菌、地衣类不同的药用部位,采收情况也不一样。(二)动物药类动物药因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药用部位,采收时间也不同。大多数均可全年采收,如龟甲、鳖甲等。(三)矿物药类没有季节限制,全年可挖。关于药材加工的一些重点内容: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中国药典》规定药材产地加工的干燥方法如下。(1)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用“干燥”表示。(2)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60℃)表示。(3)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或“晾干”表示。(4)少数药材需要短时间干燥,则用“曝晒”或“及时干燥”表示。近年来常使用远红外加热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等新方法干燥药材。提取化学成分的方法有溶剂法、水蒸气蒸馏法及升华法等。溶剂法常用的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和超临界萃取法等。(一)溶剂法1.其提取液易于发霉变质,需注意加入适当的防腐剂。2.渗漉法是不断向粉碎的中药材中添加新鲜浸出溶剂,使其渗过药材,从渗漉筒下端出口流出浸出液的一种方法。但该法消耗溶剂量大、费时长,操作比较麻烦。3.煎煮法是中药材加入水浸泡后加热煮沸,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方法。含挥发性成分或有效成分遇热易分解的中药材不宜用此法。4.回流提取法用易挥发的溶剂,对热不稳定的成分不宜用此法,且溶剂消耗量大,操作麻烦。5.连续回流提取法实验室常用索氏提取器来完成本法操作。但此法耗时较长。6.超声提取法是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进行提取的方法。7.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以2最为常用。(二)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化学成分的提取。(三)升华法固体物质在受热时不经过熔融直接转化为蒸气,蒸气遇冷后又凝结成固体的现象叫作升华。如樟木中的樟脑,茶叶中的咖啡因等。不同分离方法的原理(1)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①利用温度不同引起溶解度的改变进行分离:结晶与重结晶②利用两种以上不同溶剂的极性和溶解性差异进行分离:水提醇沉法、醇提水沉法、醇/醚法、醇/丙酮法③利用酸碱性(不同)进行分离:酸提碱沉法、碱提酸沉法(生物碱等碱性成分;黄酮、蒽醌类等酸④利用沉淀试剂进行分离:沉淀试剂(雷氏铵盐:季铵碱;明胶:鞣质)(2)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分配系数)不同进行分离①液-液萃取法(梯度萃取法)②液-液分配色谱(或)(3)根据物质沸点差别进行分离分馏法(4)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①简单吸附(活性碳)②吸附柱色谱(硅胶、氧化铝、聚酰胺、大孔树脂色谱)(5)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①凝胶过滤色谱②膜分离法(6)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进行分离离子交换色谱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与精制的小考点:(一)关于结晶与重结晶的重点内容:1.结晶与重结晶的原理:利用温度不同引起溶解度的改变进行分离2.常用的重结晶溶剂:水、冰醋酸、甲醇、乙醇、丙酮、乙醚、三氯甲烷、苯、四氯化碳、石油醚和二硫3.判断晶体纯度的方法(1)具有一定的晶形和均匀的色泽;(2)具有一定的熔点和较小的熔距(12(3)薄层色谱()或纸色谱()色谱法显示单一的斑点;(4)高效液相色谱()或气相色谱()分析显示单一的峰;(5)其他方法:质谱、核磁共振等。(二)极性及其强弱判断极性强弱偶极矩、极化度及介电常数等概念相对应。分离与精制的重点:大孔吸附树脂应用中对于洗脱剂的选择:洗脱液可选择水、甲醇、乙醇、丙酮、不同浓度的酸碱等。a.用适量水洗,洗下单糖,鞣质、低聚糖、多糖等极性物质,用薄层色谱检识,防止极性大的皂苷被洗下;b.乙醇洗,洗脱液中主要为皂苷,但也含有酚性物质、糖类及少量黄酮,实验证明30%乙醇不会洗下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c.~碱溶液洗,可洗下黄酮、有机酸、酚性物质和氨基酸;d.酸溶液洗,可洗下生物碱、氨基酸;e.丙酮洗,可洗下中性亲脂性成分。关于生物碱的碱性小考点:根据值大小,可将生物碱分为:①强碱(>②中强碱(7~③弱碱(2~7④极弱碱(<2碱性强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生物碱的碱性强弱与其分子中氮原子的杂化方式、电子云密度、空间效应以及分子内氢键形成等有关。(1)氮原子的杂化方式3>2>例如:可待因的碱性(3杂化)大于**碱(22)电性效应①诱导效应:供电子基(如烷基)和吸电子基(如各类含氧基团、双键、苯基等)诱导效应吸电子诱导效应使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减小,碱性减弱。例如:麻黄碱的碱性强于去甲基麻黄碱②共轭效应:常见的有苯胺和酰胺两种类型。(3)空间效应4)氢键效应钩藤碱碱性大于异钩藤碱碱性关于如何记忆中药的功效和主治病症:各个中药的功效和主治病症基本都是对应的,您重点记忆下功效,主治可以猜测着记忆。1.熟悉各个药材归属的大类,比如是属于清热药还是解表药,这个首先要明确;2.掌握课程老师所说的那些记忆的口诀和技巧,联系生活事物记忆;3.可以将相似功效的中药列表格对比记忆,我觉得效果不错;4.做题巩固,熟练掌握重点中药的功效等内容。一点心得,仅供参考!谢谢您的支持!关于生物碱碱沉淀试剂的小考点小结:1.生物碱沉淀反应的条件:一般在酸性水溶液中进行(苦味酸试剂可在中性条件下2.吗啡、咖啡碱等;3.酸、鞣质等;4.可以作为薄层色谱和纸色谱的显色剂的沉淀试剂:碘化铋钾试剂。生物碱的代表药材及所属的生物碱类别:代表化合简单吡啶类千里光宁碱、简单异喹啉类萨苏林苄基异喹啉类防己、乌头药碱大青素B、靛青苷吴茱萸碱麻黄母草碱注:川乌含有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属于二萜类生物碱雷公藤含有的生物碱为倍半萜大环内酯类生物碱和精眯类生物碱关于糖和苷的基本概念1.2.由~9个单糖通过苷键结合而成的直链或支链聚糖称为低聚糖。按含有单糖的个数又可将其分为二糖、三糖、四糖等。按是否含有游离的醛基或酮基又可将其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二糖中的槐糖、樱草糖是还原糖。3.由十个以上单糖通过苷键连接而成的糖称为多聚糖或多糖。如淀粉、肝糖原等。淀粉由直链的糖淀粉和支链的胶淀粉组成。胶淀粉遇碘仅呈紫红色;糖淀粉则遇碘呈蓝色。淀粉遇碘显蓝色4.苷类又称配糖体,是糖或糖的衍生物如氨基糖、糖醛酸等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糖和苷的化学性质(一)糖的化学性质1.伯醇次之。2.羟基反应糖和苷的羟基反应包括醚化、酯化、缩醛(缩酮)化以及与硼酸的络合反应等。3.羰基反应糖的羰基还可被催化氢化或金属氢化物还原,其产物叫糖醇。(二)苷键的裂解1.酸催化水解:具有缩醛结构,易为稀酸催化水解。反应一般在水或稀醇溶液中进行。按苷键原子不同,酸水解的易难顺序为:苷>苷>苷>苷。酮糖比醛糖易水解:五碳糖最易水解2.碱催化水解例如藏红花苦苷通过碱水解生成双烯醛。3.酶催化水解①β果糖苷水解酶:如转化糖酶;②α葡萄糖苷水解酶:如麦芽糖酶③β葡萄糖苷水解酶:如杏仁苷酶。(三)苷类的显色反应糖的显色反应中最重要的是反应,常用的试剂由浓硫酸和α萘酚组成。苷是由糖和非糖部分组成,因此苷类也发生反应。苷的分类:(一)按苷元的化学结构分类根据苷元的结构可分为氰苷、香豆素苷、木脂素苷、蒽醌苷、黄酮苷、吲哚苷等。如苦杏仁苷、七叶内酯苷、靛苷。(二)按苷类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况分类原存在于植物体内的苷称为原生苷,水解后失去一部分糖的称为次生苷。例如苦杏仁苷是原生苷。(三)按苷键原子分类根据苷键原子的不同,可分为苷、苷、苷和苷,这是最常见的苷类分类方式。其中最常见的是苷。1.氧苷(苷)—苷,青春(氰、醇)吲哚酚酯)①醇苷:例如:红景天苷、獐牙菜苦苷②酚苷:例如:天麻苷、水杨苷③氰苷:例如:苦杏仁苷④酯苷:例如:山慈菇苷⑤吲哚苷:例如:靛苷2.3.4.(四)其他分类方法1.根据连接单糖基的个数:单糖苷、二糖苷等;2.根据苷元上接糖链的数目:单糖链苷、二糖链苷等;3.根据糖的种类:核糖苷、葡萄糖苷等;4.按生理作用分类:如强心苷等;5.按其特殊性质分类:如皂苷等。氰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苦杏仁、桃仁、郁李仁三个中药都是来源于蔷薇科,主要成分是苦杏仁苷,也是《中国药典》测定的指标成分。可以使三硝基苯酚试纸显砖红色。(苦杏仁苷的鉴别反应)对于苦杏仁苷含量的要求:苦杏仁不低于3%桃仁1.5%~3.0%郁李仁不低于2.0%蒽醌类知识点(一)1.醌类化合物基本上具有αβ3等助色团时,多显示黄、红、紫等颜色。2.醌类化合物从结构上分主要有苯醌、萘醌、菲醌、蒽醌等四类1)紫草素及异紫草素属于萘醌3)菲醌类有分为邻菲醌和对菲醌:其中丹参醌Ⅰ、丹参醌ⅡB、隐丹参A等为邻醌类;丹参新醌甲、丹参新醌乙、丹参新醌丙则为对醌类化合物。4)蒽醌可分为单蒽核类和双蒽核类:大黄酚、茜草素为单蒽核类;番泻苷、B、C、D等皆为双蒽核类3.在新鲜大黄中含有蒽酚类成分,贮存2年以上后则检测不到蒽酚。大黄中致泻的主要成分番泻苷,就是因其在肠内转变为大黄酸蒽酮而发挥作用。蒽醌知识点理化性质1.性状醌类化合物,随着助色团酚羟基的引入而表现出一定的颜色。苯醌及萘醌多以游离状态存在,而蒽醌类则往往结合成苷,存在于植物体中。2.升华性游离的醌类多具升华性,小分子的苯醌类及萘醌类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馏出。3.溶解性游离醌类多溶于乙醇、乙醚、苯、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微溶或不溶于水。而醌类成苷后,极性增大。4.酸碱性蒽醌类衍生物多具有酚羟基,故具有酸性,易溶于碱性溶剂。蒽醌类衍生物酸性强弱的排列顺序为:含(5%碳酸氢钠溶液)>含两个以上β(5%碳酸氢钠溶液)>含一个β(5%碳酸钠溶液)>含两个以上α(1%氢氧化钠溶液)>含一个α(醌类的显色反应:无色亚甲蓝显色试验无色亚甲蓝乙醇溶液碱性溶液(与蒽醌类区别)ä羟基蒽醌类橙、红、紫红及蓝色醌类化合物的醌环蓝绿色或蓝二酸酯的醇上有未被紫色取代的位性条件下)置具有α-颜色随着羟与金属离子的酚羟基或基的位置和邻二酚羟数目不同而基的蒽醌不同含有蒽醌类的中药实例小结:大黄、虎杖、何首乌、芦荟、决明子、丹参、紫草记忆:太上老君决定会(荟)将紫色炼丹炉和(何)大老虎捆(醌类)在一起,以免丹药被盗走)醌类的代表药材:羟基萘醌总含量、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含何首乌决明子明素、美决明素、葡萄糖美决明素、葡萄糖橙黄决明素香豆素的重点内容:1.香豆素基本母核及分类香豆素的母核为苯骈α-吡喃酮。香豆素分为五大类,即简单香豆素类、呋喃香豆素类、吡喃香豆素类、异香豆素类及其他香豆素类。2.理化性质1。香豆素苷多数无香味和挥发性,也不能升华。2)荧光性:羟基香豆素在紫外光下多显出蓝色荧光;呋喃香豆素多显蓝色荧光。3与碱的作用:因分子中具有内酯环,在热稀碱溶液中内酯环可以开环生成顺邻羟基桂皮酸盐,加酸又可重新闭环成为原来的内酯。但长时间在碱中放置或光照射,则可转变为稳定的反邻羟基桂皮酸盐,再加酸就不能环合成内酯环。3.显色反应1)异羟肟酸铁反应2)三氯化铁反应3)反应4)反应注:反应和反应都要求必须有游离的酚羟基,且酚羟基的对位要无取代4.呋喃香豆素的光化学毒性:呋喃香豆素外涂或内服后经日光照射可引起皮肤色素沉着。可用于治疗白斑病。香豆素的母核为苯骈α-吡喃酮。香豆素分为五大类:简单香豆素类、呋喃香豆素类、吡喃香豆素类、异香豆素类及其他香豆素类。木脂素为C63结构。木脂素的化学反应:反应含香豆素的常用中药含香豆素的化合物中药:秦皮前胡肿节风补骨脂香豆素类呋喃骈香豆素异呋喃骈香豆素其他香豆素补骨脂次素含木脂素的常用中药五味子厚朴连翘细辛午后联系(五厚连细木脂)中药(木脂素类)主要成分五味子酯甲、乙、丙、丁和戊黄酮类化合物等特点进行分类。基本结构:C6-C3-C6结构2环32.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以苷类形式存在,组成黄酮苷的糖类:单糖类: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及葡萄糖醛酸等;三糖类:龙胆三糖(1—61—2)、槐三糖(1—61—2)等;酰化糖类:2-乙酰葡萄糖、咖啡酰基葡萄糖等。黄酮的一般理化性质:1.性状:1)旋光性: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及黄烷醇有旋光性2)颜色: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分子中是否有交叉共轭体系及助色团(、3等)的种类、数目、取代位置有关。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多显灰黄至黄色;查耳酮为黄至橙黄色;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不显色;异黄酮显浅黄色。在7-位及4-位引入及3等助色团后,则因有促进电子移位、重排作用,而使化合物的颜色加深2.溶解性花色素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盐的通性,故亲水性较强,水溶度较大;川陈皮素溶于石油醚。3.酸碱性1)酸性: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具有酚羟基,故显酸性酸性强弱顺序依次为:7,4′-7或4′-羟基>一般酚羟基>5-羟基2)碱性:γ-吡喃酮环上的醚氧原子,因有未共用的电子对,故表现有微弱的碱性黄酮类的显色反应:黄酮(醇)、二氢黄酮(醇)还原反应二氢黄酮类专属显色反应5黄酮、2’查耳酮硼酸反应碱液反应二氢黄酮、黄酮醇铝盐铅盐3,5,邻二酚羟基3,5,邻二酚羟基金属络合反应3-或别)3,5,邻二酚羟基二氢黄酮(醇)邻二酚羟基生成黑色沉淀三氯化铁酚羟基黄山菊膝四大怀,藏红雪莲炉贝虫,砂智巴槟四南药,三抗芍菊麦,浙贝术胡玄,山茱浙八味。含有黄酮类的中药(重点)黄酮类常用中药:黄芩葛根银杏叶槐花陈皮满山红叶萜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是一类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基本碳架多具有2个或2(C5单位)结构特征的不同饱和程度的衍生物。分类依据:按分子中异戊二烯单位的数目进行分类环烯醚萜类为臭蚁二醛的缩醛衍生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具保肝、利胆、降血糖血脂、抗炎等作用。环烯醚萜类的基本母核为环烯醚萜醇,具有半缩醛及环戊烷环的结构特点环烯醚萜苷:梓醇和梓苷;裂环环烯醚萜苷:龙胆苦苷环烯醚萜类的理化性质①性状多具有旋光性。味苦或极苦。②溶解性偏亲水性,易溶于水和甲醇。环烯醚萜苷的亲水性较其苷元更强。③显色反应及检识环烯醚萜苷易被水解。地黄及玄参等中药在炮制及放置过程中因此而变成黑色。苷元遇酸、碱、羰基化合物和氨基酸等都能变色:游离的苷元遇氨基酸并加热,即产生深红色至蓝色,最后生成蓝色沉淀。因此,与皮肤接触,也能使皮肤染成蓝色。苷元溶于冰乙酸溶液中,加少量铜离子,加热显蓝色。挥发油类概述挥发油也称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液体。挥发油的组成成分主要有四类:1.萜类化合物:主要是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2.芳香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多为小分子的苯丙素类衍生物3.脂肪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多为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包括醇、醛、酮、羧酸类等4.其他类化合物:有些中药经过水蒸气蒸馏能分解出挥发性成分,如芥子油、原白头翁素、大蒜油等,也常称之为“挥发油。挥发油的通性1.性状如薁类多显蓝色,佛手油显绿色,桂皮油显红棕色。多具浓烈的特异性嗅味,其嗅味常是其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冷却条件下挥发油主要成分常可析出结晶,称“析脑"2.挥发性挥发油因挥发而不留油迹,脂肪油则留下永久性油迹,据此可区别二者。挥发油可随水蒸气蒸馏。3.溶解性挥发油不溶于水,易溶于石油醚、乙醚、二硫化碳、油脂等亲脂性有机溶剂,在高浓度的乙醇中能溶解。4.物理常数5.稳定性要装入棕色瓶内密塞并低温保存。以防氧化变质。6.化学反应与溴及亚硫酸氢钠发生加成反应、与肼类产生缩合反应,并有银镜反应、异羟肟酸铁反应、皂化反应及遇碱成盐反应等。挥发油的化学常数1.1g挥发油中游离酸性成分所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表示。2.酯值是代表挥发油中酯类成分含量的指标。以水解1g挥发油中所含酯需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表示。3.皂化值是代表挥发油中游离羧酸、酚类成分和结合态酯总量的指标。以皂化1g挥发油所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表示。皂化值是酸值和酯值之和。含有萜类成分的中药:穿心莲青蒿龙胆(青龙穿心)穿心莲内酯是穿心莲抗炎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青蒿龙胆獐牙菜苷、獐牙菜苦苷和龙胆苦苷等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利胆、抗炎、健胃、降压含有挥发油成分的中药薄荷莪术艾叶肉桂(莪艾吃薄肉)薄荷超量服用后不良反应主要可引起中枢麻痹吉马酮、莪术醇、莪术二醇、莪术酮及莪术二酮等莪术二酮对宫颈癌有较好的疗效作用肉桂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抗补体、抗肿瘤、抗菌等方面的作用。桂皮醛皂苷的概述及分类小结:一、皂苷:苷元为具有螺甾烷及其有相似生源的甾族化合物或三萜类化合物。大多数皂苷水溶液用力振荡可产生持久性的泡沫,故称为皂苷。二、分类: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如果苷元为三萜类化合物则称为三萜皂苷;苷元为螺甾烷类化合物,则称为甾体皂苷。1.三萜皂苷定义:苷元为三萜类化合物,其基本骨架由6个异戊二烯(30个碳)单位组成。分类:四环三萜:羊毛甾烷型、达玛烷型五环三萜:齐墩果烷型、乌苏烷型、羽扇豆烷型2.甾体皂苷:D皂苷的理化性质(一)性状1.皂苷分子量较大,不易结晶。但是,常春藤皂苷为针状结晶。2.皂苷多数具有苦而辛辣味,其粉末对人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鼻内黏膜尤其敏感,但是,甘草皂苷有显著的甜味,且对黏膜刺激性较弱。3.皂苷大多具有吸湿性,应干燥保存。4.多数三萜皂苷都呈酸性,但也有例外,如人参皂苷、柴胡皂苷等则呈中性;大多数甾体皂苷呈中性。(二)溶解度大多数皂苷极性较大,易溶于水、热甲醇和乙醇等极性较大的溶剂,难溶于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皂苷在含水正丁醇中有较大的溶解度。(三)发泡性皂苷水溶液经强烈振荡能产生持久性的泡沫,且不因加热而消失(四)溶血性皂苷的水溶液大多能破坏红细胞,产生溶血现象。可用溶血指数来表示,溶血指数是在一定条件下能使血液中红细胞完全溶解的最低溶血浓度。人参总皂苷没有溶血现象,但是经过分离后的以人参三醇及齐墩果酸为苷元的人参皂苷却有显著的溶血作用,而以人参二醇为苷元的人参皂苷则有抗溶血作用。(五)熔点与旋光度皂苷常在熔融前就已经分解,因此无明显的熔点,一般测的都是分解点。皂苷元的熔点随分子中的羟基数目的增加而升高。(六)皂苷的水解皂苷苷键的裂解,通常可采用一般苷类化合物苷键裂解的方法,如酸催化水解、氧化水解和酶解等。皂苷的显色反应反应类型呈红色三氯乙酸()反应在三氯甲烷层呈现红色或蓝色,硫酸层有绿色的荧光显蓝色、灰蓝色或灰紫色斑点芳香醛-硫酸或高氯酸反应含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人参皂苷、人参皂苷和人参皂对脑缺血后的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止血、活血化瘀、镇静、镇痛、消炎等作用人参皂苷1、人参皂苷1、人参皂苷R1具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的生物活疗胃溃疡多种黄芪皂苷黄芪苷Ⅳ(黄芪四环三萜及五环三甲苷)萜苷类临**主要用于心悸、黄疸等症养心安神,对精神刺激失眠疗效佳利尿(丁香树脂酚β呋喃芹糖五环三萜类齐墩果基-(→)β吡喃葡萄糖苷烷型具有解热、抗炎、抗病毒、抗惊厥、抗癫痫、保肝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感冒和疟疾多种柴胡皂苷柴胡皂苷a齐墩果烷衍生物五皂苷d环三萜对病症和对证的功效是容易混淆的,将这个梳理清楚就不难了对症:这个症是患者外在表现出来或者可以感知的一种状态,比如:疼痛、出汗、呕吐、咳嗽等,那么对症的功效就是:止痛、止汗、止呕、止咳等等对证:这个证是不能从外在表现得到的,比如肺痈、黄疸、风湿,这些都是对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病理性概括,那么对应的功效就是:消痈排脓、利胆退黄、祛风湿。个人的一点小小理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起加油吧!含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麦冬皂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显著得到抗炎作用国药典》以鲁斯可皂苷元为对照品,测定麦螺旋甾烷醇型冬总皂苷含量螺甾烷醇类呋甾烷醇类知母多种知母皂苷知母皂苷Ⅱ、芒果苷强心苷的代表中药:主要成分杠柳毒苷、杠柳次苷1个苷元:毒毛旋花子苷元;3个苷:加拿大麻苷、毒甲型强心苷(强心甾烯类)毛旋花子苷元β毛地黄糖苷、毒毛旋花子苷元β葡萄甲型强心苷(强心甾烯类)糖基(→)-β毛地黄糖苷。(金丝桃苷)常用动物药:牛黄:含胆汁酸,主要成分为胆酸、去氧胆酸和石胆酸;胆酸和胆红素为质量控制成分。熊胆:主要有效成分为牛磺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胆酸和去氧胆酸。麝香:主要成分麝香酮(3-甲基十五环酮)斑蝥:主要成分斑蝥素水蛭:水蛭素蟾酥:主要成分为蟾蜍甾二烯类(乙型)、强心甾烯蟾毒含有有机酸的中药小结当归具有促进造血,调节血压,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抗肝损伤,抗炎镇痛,提高免疫力,抗凝血,改善微循环,降血脂等作用。丹酚酸、丹酚酸C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等。马兜铃酸肾毒性马兜铃除去鞣质的方法:1.冷热处理石灰法铅盐法明胶法5.聚酰胺吸附法6.溶剂法中药化学中涉及英文名称的化学反应:一、糖的显色反应:反应二、醌类的化学反应:反应ä反应反应三、香豆素的显色反应:反应反应四、皂苷的显色反应:醋酐-浓硫酸()反应三氯乙酸()反应五、强心苷的化学反应:(1)强心苷的甾体母核反应:—反应(醋酐-浓硫酸反应)反应反应(2)强心苷17位上不饱和内酯环的颜色反应:反应反应反应反应(3)强心苷的α-去氧糖颜色反应:()反应呫吨氢醇()反应目前做了一部分的总结,您可以先参看下,希望可以帮到你第4)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3)便于调剂和制剂5辅料及常用炮制药物:固体辅料及炮制药物:灶心土滑石粉蛤粉白术、当归、山药等刺猬皮、鱼鳔胶等阿胶液体辅料及炮制药物:黄芩、黄连、大黄、白芍、续断、当归、丹参、川芎、白花蛇、乌梢蛇知母、黄柏、杜仲、巴戟天、小茴香、橘核、车前子、砂仁、菟丝子、补骨脂、益智仁、泽泻、沙苑子厚朴、竹茹、草果、半夏、黄连、天麻、栀子甘草、麻黄、紫菀、百部、马兜铃、白前、枇杷叶、款冬花、百合、桂枝蛤蚧、马钱子、三七及动物骨类油炒法:炒法大蓟、蒲黄(中火)、荆芥滑石粉炒蛤粉炒水蛭阿胶炙法:黄芪、甘草、麻黄、枇杷叶、马兜铃淫羊藿、蛤蚧、三七油炙煅法:煅法白矾、牡蛎、石决明、石膏赭石、自然铜、炉甘石血余炭扣锅煅法蒸煮燀法:炮制方法蒸法煮法燀法何首乌、黄芩、地黄、黄精、人参、天麻藤黄、川乌、附子、吴茱萸苦杏仁、白扁豆其他制法:提净法水飞法朱砂、雄黄第五章药品标准:辖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材标准。试的药材及颜色变化情况安全性检查:内源性有毒物质-马兜铃酸;外源性有毒物质-重金属、农药残留、黄曲霉毒素、二氧化硫残留量(规定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过400的药材有:山药、天冬、天花粉、天麻、牛膝、白及、白术、白芍、党参、粉葛等。)水分测定方法:适用范围第一法(费休氏法)第二法(烘干法)等第三法(减压干燥法)第四法(甲苯法)第五法(气相色谱法)光谱方法缩写应用可用于确定分子量及求算分子式和提供其他结构碎片信息主要用于推断化合物的骨架类型(判定共轭体系)提供质子(碳原子)的类型、数目及相邻原子或原子团的信息,用于结构测定核磁共振113C区别国家药品标准、地方药品标准和法定药品标准1.国家药品标准:①《中国药典》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地方药品标准:①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②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材标准3.法定药品标准:凡例小考点:《中国药典》凡例内容:(1)名称及编排。(2)对照品、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标准品。(3)精确度。精确度:指取样量的准确度和试验精密度。精确度可根据数值的有效数位来确定。如称取“0.1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0.06~;称取“2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52.5g;称取“2.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5~;称取“2.0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952.005g千分之一;“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量取”系指可用量筒或按照量取体积的有效数位选用量具。取用量为“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试验温度:应以252℃为准。性状鉴别中的重点内容药材(一)药材性状特点:性状鉴别中的重点内容饮片)细胞内含物鉴定①淀粉粒:加碘试液,显蓝色或紫色;用醋酸甘油试液装片,置偏光显微镜观察,未糊化淀粉粒有偏光现象;已糊化的无偏光现象。②糊粉粒:加碘试液,显棕色或黄棕色;加硝酸汞试液显砖红色。③脂肪油、挥发油或树脂:加苏丹Ⅲ试液呈橘红色、红色或紫红色;加90%乙醇,脂肪油不溶解,挥发油则溶解。④菊糖:加10%α-萘酚乙醇溶液,再加硫酸,呈紫红色并很快溶解。⑤黏液:加钌红试液,显红色。⑥草酸钙结晶:加稀醋酸不溶解,加稀盐酸溶解而无气泡产生;加硫酸溶液(1→2析出针状硫酸钙结晶。⑧硅质:加硫酸不溶解。(12滴,稍放置,加盐酸1滴,因木化程度不同,显红色或紫红色。②木栓化或角质化细胞壁:加苏丹Ⅲ试液,稍放置或微热,呈橘红色至红色。③纤维素细胞壁:加氯化锌碘试液,或先加碘试液润湿后,稍放置,再加硫酸溶液(33→50)显蓝色或紫色。④硅质化细胞壁:加硫酸无变化。理化鉴定重点内容膨胀度测定:11221198其他鉴定方法和技术重点内容X第611)制剂根据药典、药品标准等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制剂一般指某一具体品种,有时也可以是各种剂型、各具体制剂的2)剂型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需要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具有相同存在和应用形式的不3中药提取物、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等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可以按规定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有特定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等的药品,包括处方药4)中药材)第6章重点内容(2))乳浊液型液体制剂:如乳(1同一种药物因剂型、给药方式不同,会出现不同的药理作用,通常不同剂型、不同给药方式药物的起效时间快慢为: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皮肤给药。同一种药物因剂型、给药方式不同,会出现不同的药理作用,通常不同剂型、不同给药方式药物的起效时间快慢为: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皮肤给药。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中药制剂的不稳定主要是由于药物的化学降解反应,主要有水解、氧化、异构化、聚合、脱羧等,其中水解、氧化是主要降解途径。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1)处方因素:①:②溶剂、基质及其他辅料的影响(2)制剂工艺(3)贮藏条件:①温度②光线③氧气和金属离子④湿度和水分⑤包装材料制剂的包装与贮藏要求:遮光: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例如棕色容器或黑色包装材料包裹的无色透明、半透明容器。密闭:将容器密闭,以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密封:将容器密封,以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熔封:将容器熔封或用适宜的材料严封,以防止空气与水分的侵入并防止污染。阴凉处:贮藏温度不超过℃。凉暗处:在避光条件下贮藏且温度不超过20℃。冷处:贮藏温度为℃~10℃。常温:贮藏温度为10℃~30℃。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1.延缓药物水解的方法(1)调节(2)降低温度(3)改变溶剂(4)制成干燥固体2.防止药物氧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避光(3)驱逐氧气(4)添加抗氧剂(5)控制微量金属离子(6)调节散剂1.含义散剂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2.特点(1口腔科、耳鼻喉科、伤科和外科多有应用,也适于小儿给药。(2)缺点:因比表面积较大,散剂易吸潮、药物成分化学活性增强而容易散失、氧化。(3)不适宜制备成散剂的药物:易吸湿或易氧化变质的药物、刺激性大的药物、含挥发性成分多且剂量大的药物不宜制成散剂。3.散剂的分类散剂可根据医疗用途、组成、性质及剂量等进行分类。(123)按药物性质分类:可分为普通散剂和特殊散剂。特殊散剂又分为含毒性药散剂,如九分散等;含低共熔成4分剂量散剂多为内服散剂,而非剂量散剂多为外用散剂。4.散剂的质量要求(1)散剂生产与贮藏的有关规定12)制备含有毒性药、贵重药或药物剂量小的散剂时,应采用配研法混匀并过筛。3)多剂量包装的散剂应附分剂量的用具;含有毒性药的内服散剂应单剂量包装。4)除另有规定外,散剂应密闭贮存,含挥发性药物或易吸潮的散剂应密封贮存。(2)散剂的质量检査项目与要求1通过七号筛的粉末总量不得少于。2)水分:按照《中国药典》水分测定法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还有,装量、外观均匀度、无菌、微生物限度等。浸出制剂(1)浸出制剂的含义浸出制剂系指用适宜的溶剂和方法浸提饮片中有效成分而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2)溶剂不同制备方法不同浸出制剂以常用水和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溶剂。以水为溶剂时,多用煎煮法制备;采用其他非水溶剂时,可选用渗漉法、浸渍法、回流提取法等方法制备。(3)浸出制剂主要特点优点:符合中医药理论,体现方药复方成分的综合疗效;汤剂还可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药效缓和、持久、副作用小;服用剂量较小、使用方便;部分浸出制剂可用作其他制剂的原料;缺点:某些浸出制剂稳定性较差。(4)浸出制剂的分类根据浸提溶剂和成品情况,浸出制剂可分为:①水浸出制剂,如汤剂、合剂等;②醇浸出制剂,如药酒、酊剂、流浸膏剂等,有些流浸膏虽然是用水浸出中药成分,但成品中仍需加有适量乙醇;③含糖浸出制剂,如煎膏剂、糖浆剂等;④无菌浸出制剂,如中药注射剂、滴眼剂等;⑤其他浸出制剂,除上述各种浸出制剂外,还有用中药提取物为原料制备的颗粒剂、片剂、浓缩丸剂、栓剂、软膏剂、气雾剂等。出制剂汤剂与合剂1.汤剂(1)含义:汤剂是将饮片加水煎煮或沸水浸泡后,滤过而取滤液制得的液体制剂。①组方灵活,适应中医临床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用药的需要,能充分发挥复方综合疗效;②以水为溶剂,制法简便,吸收、奏效较为迅速;③味苦量大,服用不便;④不宜久置,必须临时制备,多有不便;⑤挥发性及难溶性成分提取率或保留率底,可能影响疗效。⑥目前有配方颗粒的形式在应用,具有良好的前景。(3)制备汤剂制备采用煎煮法,制备过程主要有浸提、过滤。制备时对于方中某些不宜或不能同时入煎的药料,应酌情特殊处理,主要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等。(4)影响汤剂质量的主要因素①汤剂内在质量主要取决于饮片质量,饮片必须符合处方特定炮制要求。②煎药器具传统多用陶器,也可选用搪瓷煎器、不锈钢。医院煎药目前多已采用电热或蒸汽加热自动煎药机。③煎药溶剂大多使用自来水或制药纯水,加水量一般为中药饮片的5~8倍,或浸过饮片面2~10,二煎加水量适当减少。④煎煮火候应沸前武火,沸后文火。⑤汤剂煎煮时间通常头煎4560分钟,二煎2030分钟。一般煎煮2~3次。2.合剂(12)特点:中药合剂是在汤剂的基础上改进和发展而成的,克服了汤剂临用时制备的麻不能随证加减。(3)合剂的质量要求:合剂可以根据需要加入适宜的附加剂。所加抑菌剂的抑菌效力应符合《中国药典》通则抑菌效力检查法的规定,山梨酸和苯甲酸的用量不得超过0.3%,羧苯酯类的用量不得超过0.05%,必要时可加入适量的乙醇。浸出制剂糖浆剂与煎膏剂1.糖浆剂(1)含义:糖浆剂系指含有原料药物的浓蔗糖水溶液。糖浆剂含蔗糖量应不低于45%(2)特点:者特别是儿童的欢迎。糖浆剂应在清洁避菌的环境中配制,及时灌装于灭菌的洁净干燥容器中,密封,置阴凉处贮存。(3)糖浆剂的质量要求:饮片应按规定的方法提取、纯化、浓缩至一定体积,或将药物用新煮沸过的水溶解,加入单糖浆;如直接加入蔗糖配制,则需煮沸,必要时过滤。除另有规定外,糖浆剂应澄清。允许有少量摇之易散的沉淀。2.煎膏剂(膏滋)(1)含义:煎膏剂系指饮片用水煎煮,取煎煮液浓缩,加炼蜜或糖(或转化糖)制成的半流体制剂,俗称膏滋。(2)特点:煎膏剂多以滋补为主,兼有缓和的治疗作用,是中医滋补、防衰老、治疗慢性病的传统剂型之一。具有体积小、稳定性好、较易保存、口感好、服用方便等优点。(3)煎膏剂的质量要求:煎膏剂应质地细腻,稠度适宜,无焦臭、异味,无糖的结晶析出。不溶物检查不得有焦屑等异物,若需加饮片细粉,待冷却后加入,搅拌均匀。煎膏剂中加入炼蜜或糖(或转化糖)的量,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浸出制剂酒剂与酊剂1.酒剂(1)含义:酒剂系指饮片用蒸馏酒提取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酒剂多供内服,也可外用,必要时加搪或蜂蜜矫味和着色。(2)适用的药物且具有易于分散、助长药效之特性。故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散瘀止痛等方剂常制成酒剂。(3)特点酒剂组方灵活,制备简便,剂量较小,服用方便,且不易霉变,易于保存。但儿童、孕妇、心脏病及高血压患者不宜服用。酒剂生产中所用的白酒应符合饮用酒的有关规定,内服药酒应以谷类酒为原料。酒剂应4)酒剂的质量要求滤过后分装于洁净的容器中,在贮存期间允许有少量摇之易散的沉淀。应检查乙醇量。2.酊剂(1)含义酊剂系指原料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酊剂多供内服,少数外用。酊剂应置遮光容器内密封,置阴凉处贮存。(2)特点酊剂以乙醇为溶剂,含药量较高,服用剂量小,易于保存。因乙醇本身具有一定药理作用,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3)酊剂的质量要求除另有规定外,含有毒性药的酊剂,每100应相当于原饮片10g;其有效成分明确者,应根据其半成品的含量加以调整,使符合相关的规定;其他酊剂,每100相当于原饮片。酊剂可用溶解法、稀释法、浸渍法或渗漉法制备。久置产生沉淀时,在乙醇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可滤过去除沉淀。浸出制剂流浸膏剂、浸膏剂流浸膏剂、浸膏剂的特点与质量要求特点质量要求定每1相当于原饮片1g对热敏性药物不适用以不同浓度的乙醇或水为溶剂多为配制酊剂、合剂、糖浆剂等的原料每1g相当于原饮片的2~5g对热敏性药物不适用以不同浓度的乙醇或水为溶剂多为制备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软膏剂、栓剂等的原料2.茶剂的特点茶剂体积小,用量少,便于携带,服用方便,且能较多地保留挥发性成分,易于生产。袋泡茶应能在较短时间内浸出有效成分,味厚、质坚及滋补性等饮片一般不宜制成袋泡茶。液体制剂1.液体制剂的特点:与固体制剂相比,液体制剂的特点有: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较迅速;易控制药物浓度,可减少固体药物口服后由于局部浓度过高而引起胃肠道刺激性;便于分剂量和服用,尤其适用于儿童及老年患者。但液体制剂稳定性较差,贮藏、运输不方便。2.液体制剂的分类:根据分散介质中药物粒子大小不同,液体制剂分为溶液剂、胶体溶液、乳浊液、混悬液型四种分散体系,其中,胶体溶液型又分为高分子溶液剂和溶胶剂。3.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毒性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洁尔灭、新洁尔灭)和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卵磷脂)。毒性大小:通常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最大,其次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毒性最小。1.真溶液型液体制剂的特点与分类真溶液型液体制剂中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微粒粒径小于1;药物吸收及所呈现的疗效比同一药物的混悬液或乳浊液好。属于真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常用剂型主要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等。2.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的特点与分类(1)高分子溶液剂:1)高分子化合物以分子状态分散,微粒粒径1~10022)溶胶剂:11~100;3)具体双电层结构和布朗运动。3.乳剂型液体制剂的特点乳剂中的液滴的分散度大,药物吸收和药效的发挥快,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还可以制成静脉注射乳剂、静脉营养乳剂;油性药物制成乳剂能保证剂量准确,而且使用方便;水包油型乳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外用乳剂能改善对皮肤、黏膜的渗透性,减少刺激性。乳剂可以口服、外用、肌内注射和静脉注射。乳浊液型液体制剂1.乳浊液型液体制剂的特点与分类(1的非均相分散体系的液体制剂,又称乳剂。其中形成液滴的液体称为分散相、内相或非连续相,另一相液体则称为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2)分类乳剂由水相(()型或油包水(0)型,也可制备复乳,如0型或00型;其次是形成乳化膜的牢固性、油水相的容积比、乳化温度及制备方法等。(3)特点:乳剂中的液滴的分散度大,药物吸收和药效的发挥快,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还可以制成静脉注射乳剂、静脉营养乳剂;油性药物制成乳剂能保证剂量准确,而且使用方便;水包油型乳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外用乳剂能改善对皮肤、黏膜的渗透性,减少刺激性。乳剂可以口服、外用、肌内注射和静脉注射。2.乳剂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1)乳剂的不稳定现象合并、破裂和酸败等不稳定现象。①分层:乳剂在放置过程中,乳滴逐渐聚集在上层或下层的现象,称为分层或乳析。乳剂的分层速度符合定律,如减少乳滴的粒径、增加连续相的黏度降低分散相与连续相之间的密度差等均能降低分层速度。②絮凝:由于ζ电位降低促使液滴聚集,出现乳滴聚集成团的现象,称为絮凝。此时,乳滴的聚集和分散是可逆的,但通常是乳滴破裂的前期。乳剂中的电解质和离子型乳化剂的存在是产生絮凝的主要原因。③转相:由0型乳剂转变为0型乳剂或出现相反的变化称为转相。这种转相通常是因外加物质使乳化剂的性质改变或油、水相容积发生变化所致。④破裂:分散相乳滴合并且与连续相分离成不相混溶的两层液体的现象称为破裂。乳剂破裂是不可逆的,一旦发生就不能恢复到原来均匀的状态。⑤酸败:乳剂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作用,使体系中油相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称为酸败。通常可以根据需要加适量抗氧剂、防腐剂等。(2)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措施①乳化剂的性质:适宜值的乳化剂是乳剂形成的关键,任何改变原乳剂中乳化剂值的因素均影响乳剂的稳定性。②乳化剂的用量:一般应控制在0.5%~,用量不足则乳化不完全,用量过大则形成的乳剂黏稠。③分散相的浓度:一般宜在左右,过高(75%以上)则不利于乳剂的稳定。④分散介质的黏度:适当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可提高乳剂的稳定性。⑤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一般认为适宜的乳化温度为5070℃,乳剂贮藏期间过冷或过热均不利于乳剂的稳定。⑥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油相、水相、乳化剂的混合次序及药物的加入方法影响乳剂的形成及稳定性,乳化器械所产生的机械能在制备过程中转化成乳剂形成所必需的乳化功,且决定了乳滴的大小。⑦其他:微生物的污染等。应避免制备过程的微生物污染,加适量的防腐剂。混悬液型液体制剂1.含义:混悬型液体制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的液体制剂,也包括干混悬剂。混悬剂属于粗分散体系,且分散相有时可达总重量的50%。2.适宜制成混悬型液体制剂的药物: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应用的难溶性药物;为了发挥长效作用或为了提高在水溶液中稳定性的药物。但剧毒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应制成混悬液。常用附加剂包括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等。(1)润湿剂疏水性药物制备混悬剂时,常加入润湿剂以利于分散。常用的润湿剂有吐温类、司盘类表面活性剂等。(2)助悬剂常用的助悬剂有:①低分子助悬剂,如甘油、糖浆剂等。②高分子助悬剂,主要分为天然和合成高分子助5%~15%0.5%~1%0.3%~0.5%。此外尚有海藻酸钠、白及胶、果胶等。常用的合成高分子助悬剂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等,一般用量为0.1%~1.0%,此类助悬剂性质稳定,受沖影响小,但与某些药物有配伍变化。③硅酸类,如胶体二氧化硅、硅酸铝、硅皂土等。(3)絮凝剂与反絮凝剂同一电解质可因用量不同起絮凝作用或发絮凝作用,如枸橼酸盐、枸橼酸氢盐、酒石酸盐、酒石酸氢盐、磷酸盐及一些氯化物等。4.影响混悬型液体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对应提高稳定性的措施(1定性最好。(2)混悬粒子的沉降:在一定条件下,混悬液中微粒的沉降速度遵循定律。微粒降速度V与微粒半径的平方r2、微粒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ρ1-ρ2)成正比,与分散介质的黏度η成反比。对应的提高混悬液的稳定性的措施:①减小微粒粒径;②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③减小固体微粒与分散介3)微粒增长与晶型的转变:在制备时,应在减少微粒粒径的同时,尽可能缩小微粒间的粒径差。(4应贮藏于阴凉处。1液体制剂。②口服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制成的供口服的混悬液体制剂,也包括干混悬剂或浓混悬剂。③口服乳剂系指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制成的供口服的稳定的水包油型乳液制剂。用适宜的量具以小体积或以滴计量的口服溶剂、口服混悬剂或口服乳剂称为滴剂。(2)液体制剂生产与贮藏的有关规定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在生产、贮藏期间应符合以下要求:除另有规定外,口服溶液剂的溶剂,口服混悬剂的分散介质常用纯水。根据需要可加入适宜的附加剂,如抑菌剂、分散剂、助悬剂、增稠剂、助溶剂、润湿剂、缓冲剂、乳化剂、稳定剂、矫味剂以及色素等,其品种与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制剂应稳定、无刺激性、不得有发霉、酸败、变色、异物、产生气体或其他变质现象。口服滴剂包装内一般应附有滴管和吸球或其他量具。除另有规定外,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应避光、密封贮存。10的离心机每分钟4000转的转速离心15现象。乳剂可能会出现分层的现象,但经振摇应易再分散。口服混悬剂的混悬物应分散均匀,放置后有沉降物经振摇后易再分散。口服混悬剂在标签上应注明“用前(2)液体制剂质量检査与要求①装量差异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者,一般不再进行装量差异检查。②装量多剂量包装的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照《中国药典》通则规定的“最低装量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③干燥失重除另有规定外,干混悬剂的干燥失重应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于燥失重测定法测定,其减失重量不得超过。④沉降体积比口服混悬剂照《中国药典》通则规定的方法检查,沉降体积比应不低于0.90。干混悬剂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比例加水振摇,检查沉降体积比,应符合规定。⑤微生物限度检查照《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注射剂1.注射剂的含义中药注射剂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无菌制剂。2.注射剂的特点注射剂药效迅速,作用可靠,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或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可以产生局部定位或延长药效的作用。有些注射液可用于疾病诊断。但注射剂使用不便,注射疼痛;其质量要求高,制备过程复杂,需要特定的条件与设备,成本较高;一旦注入机体,其生理作用难以逆转,若使用不当极易发生危险等。3.注射剂的分类注射剂可分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注射用浓溶液。(1)注射液注射液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无菌制剂,可用于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鞘内注射、椎管内注射等。其中,供静脉滴注用的大体积(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小于)注射液,注射液又称为输液剂。中药注射液一般不宜制成混悬型注射剂。(2)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无菌粉末系指原料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供临用前用适宜的无菌溶剂或溶液配制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无菌块状物。可用适宜的注射用溶剂配制后注射,也可用静脉输液配制后静脉滴注。以冷冻干燥法3)注射用浓溶液注射用浓溶液系指料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临用前稀释后静脉滴注用的无菌浓溶液。热原1.热原的来源及致热特点热原系指注射后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广义的热原包括细菌性热原、内源性高分子热原、内源性低分子热原及化学性热原等。药剂学上的“热原”通常是指细菌性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尸体,注射后能引起特殊的致热反应。大多数细菌和许多霉菌甚至病毒均能产生热原,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阴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内毒素是产生热原反应的最主要致热物质。内毒素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物,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膜与固体膜之间,其中脂多糖()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具有特别强的致热活性。2.热原的基本性质(1)耐热性通常灭菌条件下,热原往往不能被破坏。采用℃加热~4小时,℃加热~45分钟或℃加热1)水溶性热原能溶于水,其浓缩水溶液带有乳光。(3)不挥发性热原本身不挥发,但因溶于水,在蒸馏时可随水蒸气雾滴进蒸馏水中,因此蒸馏水器应有完好的隔沫装置,以防热原污染。(4)滤过性热原体积小,为1~5,一般滤器均不能将热原除去,即使微孔滤膜也不能将其截留,然而孔径小于1的超滤膜可除去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热原。(5)被吸附性热原可以被活性炭、纸浆滤饼等吸附。热原在水溶液中带有电荷,也可被某些离子交换树脂吸附。(6)其他性质热原能被强酸、强碱破坏,也能被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等破坏,超声波及某些表面活性剂也能使之失活。3.污染热原的途径(1)溶剂:是热原污染的主要途径。若蒸馏设备结构不合理、操作或贮存不当均易被热原污染。(2)原辅料:原辅料本身质量不佳,贮藏时间过长或包装不符合要求甚至破损,均能受到微生物污染。以中药为原料的制剂,原料中带有大量的微生物,提取处理的条件不当也容易产生热原。(3)容器、用具、管道与设备:注射剂制备时所用的用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