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知识清单:10、游山西村_第1页
2023年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知识清单:10、游山西村_第2页
2023年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知识清单:10、游山西村_第3页
2023年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知识清单:10、游山西村_第4页
2023年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知识清单:10、游山西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

游山西村【原文呈现】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②画线句是高考高频考查句。【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又浑,在丰收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作家简介】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诗人。有“小李白”之称。代表作有《示儿》《游山西村》等。【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内容赏析】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全诗主旨】本诗记述了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感,热情赞美了山村优美的风光、古朴的习俗以及淳厚热忱的村民,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名句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赏析: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富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而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巩固训练】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用“

”两句诗,写出了农民热情待客,丰年酿酒,与朋友同庆的欢乐情景。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用“

”两句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表达了诗人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生活中总会遭遇困境,只要不气馁,坚持下去,就会峰回路转,绝处逢生,到达一个美好的境界,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的“

”。《游山西村》一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的句子是“

”。【答案】1.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2.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3.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4.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二、赏析(2022·广东广州中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请找出诗中体现山西村民俗的诗句。2.请阐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的理趣。【答案】1.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2.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意思: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这一句体现山西村民俗。2.本题考查概括诗句蕴含的哲理的能力。答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本义,然后在本义的基础上进行引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没有路了,忽然又出现了村庄,看到了希望,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启示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2022·黑龙江大庆中考)(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拉杖无时夜叩门。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B.

五、六两句在写诗人流连忘返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苦闷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C.

七、八两句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D.

在诗中,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2.

当你的朋友因身处困境而烦闷失意时,你认为这首诗中的哪一联最适合用来劝慰朋友?并说明理由。【答案】1.B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这首诗歌是诗人蛰居山阴农村老家时所作,五六句主要描写社日将近,一路上迎神的萧鼓声随处可闻,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农家祭社祈年,满着丰收的期待,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并不是思乡之情,所以B错误。2.本题考查赏析。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话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这句话既写景,又蕴含了哲理,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的时候,如果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所以这句能给人以希望,甚至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能给人在困境中有着坚持下去勇气,所以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合适。附: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课内古诗词教读部分011.首段有何作用?①“木兰当户织”点明主人公的姓名和身份;②停织叹息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的问答。2.赏析“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句诗有何作用?)使用反复的修辞,突出问话的急促和答话的平静,表现了木兰内心从斗争激烈到平缓的变化。(这句诗再次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的代父从军。)3.赏析“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夜”字表明军帖传达的时间特殊,“十二”虚写军书数量多,表明了军情紧急,渲染了紧张的气氛。4.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和“为”字写出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果敢坚决和义无反顾,表现了她对父亲的孝心和对国家的忠心,是其英雄本色的显露。5.赏析“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使用互文和排比的修辞,描绘了木兰置办装备的紧张有序的场面,表现了木兰的精明干练。6.第三段中的“旦”“暮”二字和“黄河”“黑山头”二词有何作用?“旦”和“暮”表示时间的流逝,“黄河”和“黑山头”表示地点的转换,表现了木兰早行夜宿、急速行军的状态,从侧面反映了军情紧急。7.赏析第三段中的“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使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宿营地的空寂荒凉,渲染了悲凉孤独的气氛,烘托了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情怀。8.赏析“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万里”使用夸张的修辞,极言征途之远;“赴”和“度”字极有气势;“若飞”使用夸张的修辞,极言行军之神速。这展现了木兰跃马飞奔的矫健英姿。9.赏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使用对偶的修辞,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绘了酷寒的边塞夜景,渲染了凄凉悲壮的气氛,突出了战地环境的艰苦恶劣,烘托了木兰(将士)的豪情壮志。10.赏析“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分析这句诗中两个数词的作用。)使用互文和对偶的修辞,突出了战争的旷日持久和悲惨壮烈,表现了木兰(将士)的坚强勇敢。11.第三段和第四段渲染的气氛有何不同?分别表现了木兰怎样的情感?第三段写木兰的征途,渲染离家的悲凉孤独,表现了木兰思念家人的女儿情。第四段写木兰的战斗,渲染战场的悲惨壮烈,表现了木兰坚强勇敢的英雄气。12.赏析“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句诗中的“霍霍”有何妙处?)使用排比的修辞,描绘了家人迎接木兰归家的一系列行为,符合各自的身份、性别和年龄特征,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家人的激动和欣喜。(“霍霍”是形容磨刀的拟声词,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准备宰杀猪羊的场景,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小弟迎接姐姐归家的激动和欣喜。)13.赏析“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使用互文的修辞和一系列富有女性特征的动作描写,描绘出木兰久战胜利归来后恢复女儿装的兴奋。14.赏析这首诗的最后一段。使用“双兔奔跑,雌雄难辨”的隐喻,巧妙解答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一事,赞美了木兰的谨慎和机智,既妙趣横生又令人回味。15.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①替父从军,说明她深明大义、忠孝两全;②长久征战,说明她吃苦耐劳、坚强勇敢;③不要封赏,一心返家,说明她不慕名利、牵挂家人。16.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为何这样安排?详写从军缘由、离别思亲、辞官归乡和家人团聚,略写战斗过程。这样安排详略得当,突出了木兰深明大义、忠孝两全和不慕名利的形象,也暗含着作者对战争的厌恶。021.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首诗前两句中的“古人”和“来者”分别指什么?这句诗连用两个“不见”有何作用?这句诗中的“前”和“后”、“古人”和“来者”形成对比,有何作用?)①连用两个“不见”,俯仰古今,使“前”和“后”、“古人”和“来者”形成对比,表明了时间流逝。②既流露出作者对古代招贤纳士的明君的钦佩仰慕,也暗含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苦闷惆怅。(“古人”指古时候像燕昭王一样招贤纳士的明君,“来者”指后世重视人才的贤主。)2.赏析“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句诗中的“悠悠”有何效果?这句诗中的“独”字有何妙处?这句诗中的“悠悠”和“独”形成对比,有何作用?这句诗蕴含着什么哲理?)①“悠悠”一词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辽阔,“独”字形容个人渺小。把个人放置到宇宙中,形成对比,突出了时间绵长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营造出空旷辽阔的意境。②“涕下”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的悲伤孤独,也蕴含着作者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产生的“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3.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登幽州台而歌,有何深意?作者为何“涕下”?)(幽州台即蓟北楼,也叫黄金台,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①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苦闷惆怅;②意识到“时间绵长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的悲伤孤独。4.这首诗有何特色?(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千百年来不减动人的力量。请分析原因。)①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抒发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苦闷惆怅,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遭受打压的境遇,表现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的孤寂郁闷,获得了广泛共鸣,有典型而深刻的社会意义。②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031.赏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使用设问的修辞,从远望的角度,以一句“青未了”写出了泰山雄拔绵延于齐鲁大地的英姿,表现了作者对泰山的惊叹和神往之情。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①“钟”字使用拟人的修辞,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态,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的偏爱,表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使用夸张的修辞,写出了泰山遮天蔽日,像大刀一样把天空分割成明暗两部分,极言泰山的巍峨高大。②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造化之功的赞叹和对泰山的喜爱。3.赏析“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使用细节描写,描绘了层云升起、归鸟入巢的画面,以云低鸟小反衬泰山的高大,表现了作者激荡的心胸和开阔的眼界。4.(从炼字的角度)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凌绝顶”有何含义?这句诗蕴含着什么哲理?)①“会当”有“终要”之意,“凌”有“升、登”之意,“小”有“矮小”之意,用字精准。②使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由实而虚,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③蕴含哲理:只有不畏艰难、勇攀高峰,才能俯视一切。(“凌绝顶”既指攀登泰山顶峰,也指攀登人生顶峰。)5.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体现出“望”,请分析。首联是远望,写泰山在齐鲁大地上的神奇秀丽;颔联是近望,突出泰山的巍峨高大;颈联是凝望,勾画层云和归鸟;尾联是愿望,由实而虚,表现不畏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6.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①首联从远望的角度,以一句“青未了”写出了泰山雄拔绵延于齐鲁大地的英姿;②颔联的“割”字使用夸张的修辞,极言泰山遮天蔽日般的巍峨;③颈联使用细节描写,以云低鸟小反衬泰山的高峻;④尾联想象登顶,以矮小的群山突出泰山的高绝。7.请结合《望岳》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谈谈对杜甫心胸气魄的理解。《望岳》代表杜甫漫游各地的青年阶段,他借登泰山表现了自己不畏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代表杜甫栖居他乡的老年阶段,他饱尝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表现了自己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以及庇护万民的崇高理想。这两种心胸气魄一脉相承,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升华。041.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这句诗有何作用?)“千寻”使用夸张的修辞,从正面极言塔高;“见日升”虚写旭日东升,从侧面衬托塔高。这句诗暗示作者立足点高,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2.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诗中的“浮云”和“最高层”有何含义?这句诗蕴含着什么哲理?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①使用比喻和双关的修辞,“浮云”既实指眼前漂浮的云,又隐喻困难挫折和政治阻力(奸佞小人);“最高层”表面指飞来峰的最高处,实际指政治上的最高地位,表现了作者的远大政治抱负。②“不畏”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对保守势力的蔑视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③蕴含哲理:站位高远才能一览无余,志存高远才能胸襟万里。(这两句实际是作者在变法革新中对保守派的战斗宣言。)051.赏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这句诗中的“足”改为“有”好不好?)“莫笑”二字暗含作者对美酒和淳朴民风的赞美,“足”字表现了农家尽其所有款待客人的淳朴和热情。这句诗展现了农村丰收之年的欢悦气象。2.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明”和“暗”的表达效果。这句诗蕴含着什么哲理?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这句诗?)①“重”“复”二字突出了山水的曲折幽深,“暗”“明”二字突出了柳树的繁茂和花朵的艳丽,形象描绘出了山环水绕、柳绿花艳的山村风光;“疑”字表明景色的变化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②营造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就会豁然开朗。③表现了诗人突见美景的惊喜和虽遭挫折却满怀希望的乐观豁达。3.赏析“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描绘了一幅社日庆贺丰收的农村风俗画,烘托了热闹欢乐的气氛,展现了淳朴又有特色的风土人情,显示了作者对吾土吾民的热爱。4.“拄杖无时夜叩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无时”有“随时”之意,表明作者和村民相处融洽,塑造了一位与农民亲密无间的慈祥形象,表现了作者对乡村美景的喜爱和留恋,也暗含向往田园之意。5.简要回答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①对村民淳朴热情的赞美;②对山村美景和古风民俗的喜爱和留恋;③虽遭挫折却满怀希望的乐观豁达。061.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这句诗是怎样把离愁描绘出来的?这句诗中的“白日斜”有何含义?)前一句使用环境描写,以本形容水势汹涌的“浩荡”将离愁有形化、动态化,以“白日斜”点明时间,描绘了日暮途穷、凄凉冷清的画面,烘托出作者心中浓浓的离愁别绪和惆怅忧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