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综合检测)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专题复习_第1页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综合检测)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专题复习_第2页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综合检测)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专题复习_第3页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综合检测)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专题复习_第4页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综合检测)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专题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衡湘稽古》记载:“天降嘉谷,神农拾之,教耕于骑田岭之北,其地曰禾仓,后以置县。”该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A.农耕文明的起源发展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D.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2.考古学家在中原龙山文化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发现墓地1000多座,大型墓长3米上下、宽2米多,随葬品有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等,数量可达一二百件。但这种规格的墓葬不及墓葬总数的1%,由此可推断()A.社会生产与分工日趋精密细致B.早期不同文明区域的交流C.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D.黄河流域已进入青铜文明3.春秋后期,劳动人民由于生活所迫,进入贵族禁地从事山泽资源开发,贵族诬其为“盗贼”并出兵镇压,镇压无效后,改用征税的办法;战国初期,各诸侯国主动开放禁地,推行征税制度,美其名曰“赐民”。这种转变反映了()A.贫富差距激化了社会矛盾 B.土地私有化促进社会发展C.税制改革引发井田制瓦解 D.阶级斗争推动了社会转型4.《吕氏春秋•上农》载:“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这种经济思想()A.体现了富国强兵的要求 B.根源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C.加速了分封制度的瓦解 D.为小农经济的产生奠定了基础5.云梦秦简《日书》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与书数、射御等同。这一时期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A.农耕技术的推广 B.商业交往的便利C.军事战争的需要 D.礼乐制度的重建6.《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文献中常见有“四海之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方内安宁”“日月所照”等类似表述。这反映了汉代()A.边疆治理趋于完善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C.大一统的政治理念 D.“华夷之辨”的思想意识7.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述了夏朝帝王“世及”情况,帝禹崩,其子“启遂即天子之位”“从禹至桀十七君,十四世”。传子十三,传弟二,回传嫡子一。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A.夏朝禹开创了世袭制B.夏朝的宗法制已较为成熟C.夏朝的世袭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夏朝的王位传承都是传子8.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商王朝的存在,而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于商朝的。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刻写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进入历史时代。这说明()A.故事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B.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商朝C.商朝最早奠定了国家的基本形态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成为信史9.周朝已形成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在《诗经》中,祭祀祖先的诗歌最多,而在祭祀祖先的诗歌中,又以祭祀文王、武王的诗歌为多。这说明()A.嫡系血缘关系受到重视B.分封制更注重王室贵族C.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强化D.王位继承制度已臻完善10.有学者指出,孔孟关注“人和”,荀子关注“群和”,而墨子强烈追求“天下和”。墨家认为,尧、舜、禹、汤、武王及其贤能大臣所造就的是“天下和,庶民阜”“兴天下之利”的理想社会。该学者认为,墨家()A.强调君臣关系的和谐统一B.具有关怀天下的价值追求C.发展了儒家“仁爱”的思想D.适应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环境11.一个时代的思想不够活跃,就不可能有多大的创新成就,社会发展的后劲就不会足。按照这种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历史的最大影响是()A.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B.出现了诸子百家C.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D.出现了政治、经济大变动12.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一批儒家士人响应陈胜、吴广起义,最后战死在反秦战场上。一大批知识分子向秦王朝发起了拼死反抗。材料说明()A.秦朝因文化专制政策付出代价B.儒家力争恢复独尊地位C.儒家士人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D.秦朝文化专制为西汉提供借鉴13.汉武帝时期到东汉中期,规模宏大、以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自东汉中后期起,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A.皇帝喜好影响汉赋兴亡B.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C.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D.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14.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关于秦朝中央官制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有左右《汉书·百官公卿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汉书·百官公卿表》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史记·秦始皇本纪》A.丞相权力很大并得到皇帝信任B.丞相为百官之首并独揽大权C.御史大夫位尊权重等同于丞相D.御史大夫拥有一定的司法权15.据史书记载:“自武帝以后,外廷之官统于丞相,中朝之官统于大司马。”其中,中朝拥有决策权。由此可知,汉武帝时()A.丞相权力受到削弱B.丞相不再负责全国政务C.实现行政与军政的分离D.皇权受到空前削弱16.下表为西汉中后期,太学中博士弟子人数变化的统计,据此可知西汉中后期()皇帝汉昭帝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博士弟子100人200人1000人3000人7000人A.入太学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B.百家争鸣的结束C.士大夫放弃官本位的思想D.儒学的地位不断提升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史料一:周武王把过去已被人灭掉的部落或诸侯之国重新建立起来……这在当时,曾得到大众的拥护,而获致第一步的成功。第二步是完成了对亡殷的防范工作……第三步是以功臣开发边区,“屏藩王室”而封建的诸侯,这使亲亲贤贤的工作也随之成功了。——摘编自罗香林《中国民族史》史料二:周武王东征灭商后,曾经进行分封,在黄河流域各地区,广建侯卫。但这次分封并没有根本解决问题,因为东方还没有大定下来,有些诸侯仍不能赴国。——摘编自王玉哲《中国上古史纲》(1)根据史料一,归纳概括西周分封制的历史作用。(2)根据史料一、史料二,说明两位研究者对周代历史的认识哪些是相同的,又有何明显的不同。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史料一:西周实行井田制。土地属周王所有,主要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土地,且需要交纳贡赋。一井九百亩,中央之百亩公田所出谷物用作军资。王朝有司空等官员负责井田管理、军赋供应等事宜。——摘编自冯时《霸伯治盐与西周井田》等史料二:商鞅变法实行国家授田制,统计实际授田数量,实行以地治民,以功劳、爵位授予田宅,并规定出编户民相应的赋役义务。——摘编自臧知非《战国秦汉土地国有制形成与演变的几点思考》(1)根据史料一,概括西周井田制的内容。(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在秦国土地制度改革方面的主要举措,并指出战国时期变法潮流兴起的根本原因。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史料一:汉武帝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加强自己的权力,就重用身边的人员,于是尚书令一职日益重要。尚书令原是少府的属官,为皇帝管理章奏文书。……汉武帝又选用一些出身低微而有才能的士人为郎,加以侍中、给事中、常侍等头衔,允许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组成中朝。原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为外朝。……中朝是皇帝身边的御用工具。——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史料二: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将铸币权从各郡国收归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对五铢钱进行统一铸造和发行。“于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进行中央机构改革的措施和原因。(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统一货币的举措。这一举措有何政治意义?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A解析:材料“天降嘉谷,神农拾之,教耕于骑田岭之北”体现了原始农业的起源,故A项正确;材料“教耕于骑田岭之北”突出了农业这一信息,但无法判断是否已经自给自足,排除B项;材料“教耕于骑田岭之北”只体现了农业产生,而无法体现出精耕细作,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D项,排除。2.C解析:根据材料“这种规格的墓葬不及墓葬总数的1%”可知,当时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预示着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故选C项。3.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无法镇压劳动人民开发土地,于是通过征税的方式开放禁地,说明劳动人民与贵族的斗争促进了社会转型,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贵族与劳动人民的矛盾推动了社会转型,而不是贫富差距激化社会矛盾,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并没有提到促进社会发展,排除B项;铁犁牛耕出现引发井田制瓦解,排除C项。4.A解析:材料中的这种经济思想认为致力于农业发展能有效治理国家,从事工商业不利于国家防守攻战,因此这一思想反映了维护统治基础、满足国家政权积累财富和攻战的需要,体现了富国强兵的要求,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建立,排除B项;材料强调重视农业有利于国家治理和防守攻战,并未体现对分封制瓦解的作用,排除C项;为小农经济的产生奠定基础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而非材料中重视农业、轻视工商业的思想,排除D项。5.C解析:根据材料“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相马术……与书数、射御等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战马对军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汉代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军事战争,故C项正确;农耕主要使用铁犁牛耕,排除A项;汉代采取的是重农抑商政策,不会因为商业而专门设立相马术,排除B项;相马术与礼乐制度的重建无关,排除D项。6.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等有关国家统一的表述,反映了汉代“大一统”的政治理念,故C项正确。7.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从禹至桀十七君,十四世”“传子十三,传弟二,回传嫡子一”,可知夏朝的世袭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选C项;夏启开创世袭制,排除A项;宗法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排除B项;根据题干材料“传弟二”,可知王位有兄弟间的传承,排除D项。8.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在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后世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商朝的存在,在甲骨文发现之后,商朝才真正进入历史时代,可见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成为信史,故选D项;题干材料不是论述故事传说的史料价值,排除A项;题干材料不是强调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何时,排除B项;最早奠定国家基本形态的是夏朝,排除C项。9.A解析:周朝形成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诗经》中祭祀祖先的诗歌最多,这些均表明血缘关系受到重视,而其中祭祀文王、武王的诗歌更多,进一步表明家族的嫡系血缘尤其受到重视,故选A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的对象,排除B项;先秦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尚未确立,排除C项;祭祀制度与王位继承制度关系不大,排除D项。10.B解析:墨家所关注的“和”是具有大格局、大胸怀的“天下和”,所要建立的是“天下和,庶民阜”“兴天下之利”的理想社会,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侧重墨家“庶民阜”“兴天下之利”的思想,没有涉及君臣关系,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儒家“仁爱”的思想,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墨家想要构建的“天下和”的理想社会不适应当时的战争环境,D项错误。11.C解析:百家争鸣中各派别的思想主张彼此吸收、交融,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故C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一个时代的思想不够活跃,就不可能有多大的创新成就,社会发展的后劲就不会足”强调的是百家争鸣在思想方面对历史的影响,而不是经济方面,故排除A项;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政治、经济大变动是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故排除D项。12.A解析:秦朝推崇法家思想,“焚书坑儒”,打击儒家和其他学派,因此儒生借陈胜、吴广起义之机,向秦王朝发起了拼死反抗,故选A项;儒学独尊地位在西汉才确立,排除B项;C、D两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13.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国力强盛,东汉中后期国家走向衰落,故汉赋受时代影响而风格不同,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期汉赋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与皇帝喜好无绝对联系,排除A项;题干材料不能反映士人颂扬国运导致汉赋风格不同,排除B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出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排除D项。14.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可知御史大夫拥有一定的司法权,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涉及了丞相的地位和权力,并没有涉及丞相是否得到皇帝信任的问题,故排除A项;根据题干材料“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可知丞相并不是独揽大权,故排除B项;根据题干材料“御史大夫……掌副丞相”,可知御史大夫并不等同于丞相,故排除C项。15.A解析: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削弱了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故A项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决策方式的变化,不涉及行政与军政分离,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