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认识春秋战国的这一场“大变局”?春秋战国的时代变革,并非局部的、一事一物的兴替,而是由一系列相关性变迁运动构成的大变局。……其动荡之激烈,变革范围之广深,为中国五千年历史所仅见。——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新课导入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学习目标:1.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3.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本课时间轴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公元前476年春秋结束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公元前256年秦灭东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东周三家分晋公元前453年春秋——因孔子修订鲁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取自西汉末刘向编纂的《战国策》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材料一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材料二夏,会于葵丘……王使宰孔赐齐侯胙……秋,齐侯盟诸侯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左传僖公九年》

根据材料,说出周王室衰落的表现?思考点王室衰微,诸侯崛起,权力下移;宗法制、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士大夫出西周春秋战国结合教材正文与地图,概括从春秋到战国的政治变动。

(提示:诸侯国的增减;少数民族的变化;长城)华夏认同增强,华夏族分布更广泛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农业①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②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等。◎考古出土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战国水利工程示意图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史记·苏秦列传》各诸侯国货币手工业:冶铁技术出现;

分工更加细密商业:货币流通广泛;出现中心城市和大商人2.手工业3.商业商周时期的“工商食官”制度被打破,出现私营工商业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煮盐业羽毛齿革粮食羊马盐池药材冶铁业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铁犁牛耕,水利事业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生产力提高)出现个体经营,私田开垦、公田不治井田制瓦解,赋税改革,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形成新兴地主、农民阶级奴隶主贵族阶级没落社会转型(奴隶制→封建制)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工商业繁荣,私营工商业者活跃这是个急剧变化的时代,社会各方面都发生巨大的变化……开放性思考:请说出你所知道的春秋战国社会之“变”。课堂任务社会形态政治局势经济面貌文化氛围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从统一走向分裂,从天下共主走向诸侯混战从石制农具到铁制农具;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百家争鸣私学出现民族关系阶级关系华夏认同观念增强地主阶级和自耕农三、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学术流派或学者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见解,展开争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派人物阶级主要思想儒家孔子没落的奴隶主仁、礼、为政以德、性相近、有教无类孟子新兴地主仁政;民贵君轻;人性善荀子新兴地主隆礼重法;君舟民水;人性恶墨家墨子下层平民兼爱;非攻;尚贤;节用道家老子没落的奴隶主道、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庄子没落的奴隶主逍遥自由;齐物论法家韩非新兴地主主张变革;建立中央集权;以法治国阴阳家邹衍新兴地主五行相生相胜归纳: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学派代表及其思想三、孔子与老子1.孔子(1)思想核心:仁(2)政治思想:为政以德、恢复周礼、制度随时代而改良(3)教育:有教无类、发展私学、整理儒家经典。孔子——矛盾与冲突的化身(如何理解?)治国理念和统治阶级需求之间的冲突孔子提倡仁,即以德治国,用道德伦理感化人民,而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需要的是争霸图强,富国强兵。教育和伦理主张之间的冲突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即教育上的平等,同时又提倡维护周礼(维护等级)。孔子自身的矛盾与冲突,是否也是时代的冲突?三、孔子与老子2.老子请把这段对话补充完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谓“道”到底是什么呢?您认为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道”的指引下,老子建立自己的学说,一切顺应自然而为。治国方面: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哲学方面:万事万物相互转化柔情似水,却能滴水穿石三、百家争鸣墨子百度贴吧为何两千多年后,仍然有很多人记得他?忧苍生之苦为下层平民呐喊节俭兼爱非攻尚贤从平民角度出发,分析墨家为何提出以下主张?反对统治者掠夺民财,穷奢极欲不分出身、不分贵贱,平等爱所有人反对战争,战争造成民不聊生不拘一格选贤任能三、百家争鸣荀子仁政仁义和王道(礼法并用)人性本善人性本恶VS去感化他去压制他孟子你学的哪门子儒学?不好意思,我的老师是道家的,我还教出了一个法家的学生三、百家争鸣

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落。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周王室政治权威的下降和经济能力的丧失。……周天子国库匮乏,无力支撑庞大的政府机构,养不活大大小小的官员,不少人因此丧失官职,只得离开周王室,分散到各诸侯国去谋生,于是便出现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所谓“学在四夷”,实际上就是学业资源和教育资源的下移。

——陈炎主编《中国风尚史——先秦卷》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思考为什么说百家争鸣是社会大革命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思考点三、百家争鸣“昔者庄周梦为蝴蝶……俄然觉……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庄周梦蝶》追求精神的超脱与自由三、百家争鸣法家的三把利刃法术势君主控制臣民的策略中央集权君主威势诸子百家里,法家思想最受统治者重视,原因是什么?思考点用法律来治理国家三、百家争鸣虞土、夏木、殷金、周火主要思想:提出“相生相胜”理论,是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四、应时代变化而产生的变法运动商鞅变法燕昭王改革赵武灵王变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邹忌改革申不害变法1.政治变革:变法运动的开始①背景(1)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的兴起(2)政治:阶级关系变化,地主阶级的崛起(3)形势:旧秩序瓦解,争霸战争激烈(4)文化:百家争鸣引起的思想文化激荡……

依据材料、教材和初中所学知识,说出商鞅变法的核心措施。并作出评价。思考点

材料一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材料三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骏刑,是积怨蓄祸也。……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史记·商君列传》2.商鞅变法内容破旧立新经济废除井田制政治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废除分封制社会强制拆散大家庭时间:始于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意义: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封建地主阶级改革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实行军功爵制,奖励军功推行县制,官员由君主任免形成个体小家庭实行什伍连坐,相互纠察告发3.商鞅变法土地国有

土地私有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地方分权

中央集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整合——阐述政治之变、经济之变、思想之变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经济之变(经济基础)政治之变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之变思想上层建筑引发铁犁牛耕出现并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纷纷实施变法新兴地主阶级崛起百家争鸣经济基础决定政治、思想上层建筑

课堂练习DAC1.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3.《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