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七校2022-2023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_第1页
江西省抚州七校2022-2023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_第2页
江西省抚州七校2022-2023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_第3页
江西省抚州七校2022-2023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_第4页
江西省抚州七校2022-2023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抚州七校2022-2023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南丰一中黎川一中

掘林曰:‘画固好,但添个黄鹂,便失我言外之情矣。’”在这里,诗的末二句是由景物所生起之“情

宜黄一中南城二中

思”,得此二句遂能化景物为情思,完成诗境,亦即画境进入诗境。诗境不能完全画出来,此乃诗

2022一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联考

金溪一中广昌一中

与画的区别所在。画实而诗为画中之虚。

以上所说化景物为情思、虚实结合,在实质上就是一个艺术创造的问题。艺术是一种创造,

乐安县实验学校

所以要化实为虚,把客观真实化为主规的表现。清代画家方士庶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

高一语文试卷

境也;画家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在笔墨有无间。”这就是说,艺术家创造的

境界尽管也取之于造化自然,但他在笔墨之间表现了山苍木秀、水活石涧,是在天地之外别构一

0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种灵奇,是一个有生命的、活的,世界上所没有的新美、新境界。凡真正的艺术家都要做到这一

注意事项:

点,虽然规模大小不同,但都要有新的东西,他的作品才能丰富世界,才有价值,才能流传。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摘编自宗白华《美学散步》)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材料二: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

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虚实”说具有丰富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由于切入角度和论证背景

试卷上无效。

的不同,人们对其内涵的理解与界定也有所不同。诸如:“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形象是实,引起读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者的联想是虚;由形象而产生的意象境界就是虚实结合。”“强烈的感情直抒是‘实’写,意象暗示

是‘虚’写。”笔者认为,古典诗歌中所描述的景象、事件为实,所表达的情感、理念为虚,二者相融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合而形成的意象境界即为诗歌创作中的“虚实相生”。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王国雏在《文学小言》中说:“景”与“情”是诗歌艺术生成的“二原质”。诗歌意境的产生过程

实质上是一个“情”与“景”、“虚”与“实”从表层共存到内层交流再到深层融化的过程。大凡成功

材料一:

化景物为情思,这是对艺术中虚实结合的正确定义。以虚为虚,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为

的诗作,往往是情景相触、虚实相间的,既能把一幅幅鲜明、具体、逼真的画面献诸读者的视听

实,景物就是死的,不能动人;唯有以实为虚,化实为虚,就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境界。清人笪

觉,又能将朦胧、抽象、丰富的底蕴留给读者想象,诱发读者创造性的阅读。

重光《画筌》说:“实景清而空景现”“真境逼而神境生”“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清人邹

情与景、虚与实两者在诗的生成过程中密切相连。然而,比较而言,二者中“情”为主,“景”

桂《小山画谱》说:“实者逼肖,则虚者自出。”这些话也是对于虚实结合的很好说明。艺术通过逼

为从,“实”是基础,“虚”是重心。诗歌的艺术魅力与价值不在于实像本身,而在于蕴含其中的内

真的形象表现出内在的精神,即用可以描写的东西表达出不可以描写的东西。

在价值。清代诗论家翁方纲说:“唐诗妙处在虚处。”中国古代的诗论家认为诗之所以成诗,就在

我们举一些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其诗作的空灵性,在其虚处,在于光明莹洁的空旷境象中,吐露着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无限

《三盆口》这出京戏,并不媳掉灯光,但夜还是存在的。这里夜并非真实的夜,而是通过演员

的生命光辉。以“实”为依托,注重从“实处”入手,向“虚处”生发,并力图超越“实”的范畴,导向

的表演在观众心中引起虚构的黑夜,是情感思想中的黑夜。这是一种“化景物为情思”。《梁祝

“虚”的领域,以有限的“实”,表现无限的“虚”,这就是我国古典诗歌创作构思的基木思路和基木

相送》可以不用布景,而凭着演员的歌唱、谈话、姿态表现出四周各种多支的景致。这景致在物

特色。

理学上不存在,在艺术上却是存在的,这是“无画处皆成妙境”。这不但表现出景物,更重要的结

(摘编自涂承日《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虚实相生”》)

合着表现了内在的精神。因此就不是照相的真实,而是挖掘得很深的核心的真实。这又是一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化景物为情思”。

A.《梁祝相送》可凭演员的歌唱、谈话、姿态等展现出事实上并不存在的景致,这即是以实为

《诗经·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东犀,螓首蛾眉,巧笑所兮,美目盼

虚,化实为虚

兮。”前五句推满了形象,非常“实”,是“错彩镂金、雕绩满眼”的工笔画。后二句是白描,是不可

B.有人根据林韫林的诗句绘了一幅扇面,林韫林认为他不该真的在扇面上画出黄鹂,如此反

捉摸的笑,是空灵,是“虚”。这二句不用比喻的白描,使前面五句形象活动起来了。没有这二

倒失去了诗境」

句,前面五句可以使人感到是一个庙里的观音苦萨像。有了这二句,就完成了一个如“初发芙

C.由于切入角度、论证背景不同,虚可以是读者的联想,也可以是意象的暗示,还可以是表达

蓉,自然可爱”的美人形象。

的情感、理念

近人王蕴章《燃脂余韵》载:“女士林根林,福建莆田人,暮春济宁(山东)道上得诗云:‘老树

D.古典诗歌创作者认为诗之所以为诗就在于诗作的空灵性,所以他们力图以有限的“实”表

深深俯碧泉,隔林依约起坎烟。再添一个黄鹂语,便是江南二月天。”有依此绘一便面(扇面)者,

现无限的“虚”。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高一语文第2页(共8页)高一期中联考

语文

叁春答案及解析

1.D【解析】“古典诗歌创作者认为诗之所以为诗就在于

计较,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因此产生冲突是必然。③

诗作的空灵性”错误,根据材料二“中国古代的诗论家认

劳莫夫对娜塔里雅并没有真爱,只是觉得该结婚了,对

为诗之所以成诗,就在其诗作的空灵性”可知,是“中国

方是还算不错的结婚对象,娜塔里雅也没有对劳莫夫表

古代的诗论家”的看法,选项张冠李戴。

现出特殊的好感,因此互相缺乏包容与理解。(每点

2.B【解析】“但若能展现出新美,新境界,其作品就得以

2分)

流传”错误,根据材料一“但都要有新的东西,他的作品9.①劳莫夫本来是来求婚,却与娜塔里雅为一块草地争吵

才能丰富世界,才有价值,才能流传”,选项错把必要条

不休,其目的与行为的矛盾冲突使人觉得夸张、违背常

件当作充分条件」

理,富有戏剧性。②丘布考夫称呼人时叫得非常亲热,

3.A【解析】“问君能有儿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

甜蜜无比,内心却非常无情,“一个子也不借”。③劳莫

“愁”物化为一江向东流的春水,将多而不绝的愁思形象

夫身体宽大肥胖,但却心脏不好,脆弱异常,外形与内心

地表达了出来,这是化虚为实,化情思为景物。

的反差,使人感到滑稽可笑。④娜塔里雅对于草地一边

4,①材料一首先提出艺术创作中化景物为情思的论题,然

说“我一点儿看不上眼”,一边极力据为己有:一边说“受

后从戏剧、诗歌、绘画等方面举例分析,最后总结艺术创

不了不公道”,一边在抢夺别人的草地。(每点2分,任

作要做到化景物为情思,虚实结合。②材料二首先介绍

答三点即可)

对“虚”“实”内涵的不同理解,然后指出诗歌意境的产生10.C【解析】“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杀”是谓语,

是“虚”“实”相生的过程,最后点明我国古典诗歌创作构

“守堤之吏”是宾语,其后应断开,排除B、D项:“韩‘魏

思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特色是虚实相生。(每点2分)

翼而击之”,“韩、魏”是主语,“击”是谓语,“之”是宾语,

5.①前三句写眼前实景:细雨刚刚停止,天色转为轻阴。

主谓之间不能断开:“智伯军救水而乱韩”或“智伯军教

虽是白昼,诗人还是懒得去开院门,在院里坐下观看青

水而乱韩、魏”逻辑不通,排除A、D项:“襄子将卒犯其

苔。最后一句化景物为情思,虚写诗人的幻觉:那青翠

前”中“其前”前省略介词“于”,“于其前”是状语后置,

的颜色简直要染到人的衣服上来。②诗歌化实为虚,虚

不能同“犯”断开,排除A、B项。

实相生,通过雨后深院地碧苔青的实景,巧妙表达了诗11.C【解析】“站在车左负责警卫”错误,应该是:古代乘

人欣喜的心情和新奇独特的感受,创造了一个宁静而充

车时,尊者居左,驾车人居中,骖乘居右担任警卫。A

满生命活力的妙境,令人回味无穷。(每点2分,若答出

项“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版”指的是版筑的工事:B项

“诗人借写幻觉,表现出色彩奇妙的运动。通过这仿佛

“御”分别是驾车、治理的意思;D项的“族”分别指家

流动于整个空间的苍苔翠色,反衬出自己空寂的心境”

族、筋骨交错聚集的地方。

等内容也可的情给分)

12.B【解析】“看到水漫晋阳的景象,恐惧得手足失措”

6.D【解析】“推动情节发展”错误,称呼的变化在本文中

理解有误。由原文“智伯日:‘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

没有这一作用

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可知,魏桓子在听

7.C【解析】“理屈词穷,争吵不过父女二人”分析错误,

到智伯的言论后,用胳膊肘碰了碰韩康子,韩康子也踩

劳莫夫心脏不好,受到刺激后身体越来越不舒服,只能

了踩魏桓子的脚背,他们两人意识到了唇亡齿寒的危

先走

险,心照不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