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24.0分)1.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A.陆军 B.海军 C.空军 D.火箭军2.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每一部分都不可或缺。如图我们从中获取的信息不包括()A.中国已完成统一大业

B.香港回归祖国

C.澳门已回归祖国

D.统一大业任重而道远3.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收集了以下图片,最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A.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B.祖国统一两岸互通 C.逐梦九天纵横苍穹 D.导弹部队战略威慑4.2016年,经国务院同意,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A.神舟五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六号 D.东方红一号5.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这反映我国研制原子弹的目的是()A.增强国防实力 B.加强国际交流 C.发展文教事业 D.促进经济建设6.史实就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A.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B.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C.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7.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入平常百姓家”。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A.我国已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 B.国家全面开放所有的食品市场定价

C.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D.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8.201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在青岛举行,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海军已经成为一支能够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海上武装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A.华东军区海军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北海舰队9.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与该思想最吻合的新中国外交智慧是()A.反对霸权主义 B.不结盟政策

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求同存异”方针10.尼克松把打通中美关系比作人类登月的“阿波罗计划”。中美正式建交是在()A.1953年 B.1971年 C.1972年 D.1979年11.《反分裂国家法》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C.台湾实行高度自治 D.两岸政治对话的开展12.有学者形容新中国70年代外交关系的三次突破为:艰难复常,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前嫌;相逢一笑,邻里往来。其中“跨洋握手,冰释前嫌”对应的外交事件是()A.毛泽东访问苏联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尼克松访华 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3.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会见毛泽东和周恩来,迎来了令人振奋的新时期。”这里的“新时期”指的是()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日建交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两国确立为战略伙伴关系14.中国科学院院士、前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在《科学影响时代》中回忆道:“1963年到1965年,我在英国做访问学者……1964年是英国的大选年,我清楚地记得10月16日的那一天晚上,突然电视上大量的竞选宣传都停了,打出一行字。这个消息震惊了所有人,大家都来问我这消息是不是真的,我也吃不准,连夜赶到使馆去调问情况,当我知道是真的时,我高兴得跳了起来!”这一行字应该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中国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D.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15.2023年4月1日,马英九先生携家人来到湖南省湘潭县,在马家祖墓前祭拜祖父马立安,表达慎终追远之意。回乡途中,遇到当地群众问候:“欢迎回家”,马英九用湖南方言回应:“湘潭伢子回来了!”这说明海峡两岸()A.结束敌对状态 B.实现三通 C.逐渐走向统一 D.同根同源16.符合如图学习卡片的单元学习主题是()第12课民族大团结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A.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D.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17.2023年3月7日,外交部部长秦刚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指出:“当前国内新冠疫情形势好转,中外交往有序恢复,我们将以维护核心利益为使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说明()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建立 B.“求同存异”方针已被国际社会认可

C.维护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前提 D.中国外交掀起新高潮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18.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临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列举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

材料三:1956-197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时间1956年1969年1970年1971年1972年1973年1974年建交国家数/个25495469878895(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原因。

材料四: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指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国为推动建设和平繁荣世界提出的“中国方案”。19.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在中国近现代历程中,涌现出无数英雄的人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列举在图示战争中涌现的战斗英雄及事迹一例。

材料二:

​(2)结合所学,介绍材料二中人物的事迹及影响。

材料三:

​(3)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三中人物配上解说词。(4)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请概述以上探究的感悟。20.在团结合作中实现共赢是人类一直追求的梦想。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科技进步篇】科技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图片概括其成就及意义。

​(2)【制度创新篇】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保障。结合所学,概括下列材料中的制度的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理论原则和国家学说,结合中国的历史条件和实际情况制定的,是把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正确结合起来的一个创举,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无比的优越性。

——宋蜀华、陈克进《中国民族概论》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1966年,我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2015年12月31日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是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D项正确;陆军、海军和空军虽然是重要军种,但不是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排除AB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我国国防建设的发展。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识记和灵活运用。

2.【答案】A【解析】观察题干图片可知,我们从中获取的信息有:香港回归祖国、澳门已回归祖国、台湾还没回到祖国怀抱,统一大业任重而道远。我们从题干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选项A,选项BCD我们从题干图片中能够获取,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祖国的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祖国的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

3.【答案】A【解析】A.图片中的辽宁舰、战略导弹、歼-20、核潜艇等都体现了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强大的国防力量,强大的国防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保障了我国的和平建设,所以观察下列图片可知,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科技强军钢铁长城,符合题意。

B.祖国统一指的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材料没有涉及祖国统一问题,排除。

C.逐梦九天纵横苍穹指的是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不符合题意,排除。

D.导弹部队战略威慑反映了部分题干材料,不能全面概括题干材料,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陆、海、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建设发展相关知识,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树立专题意识,以新中国国防建设为切入点整合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4.【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D项符合题意;“神舟”系列飞船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排除ABC三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及其意义。

5.【答案】A【解析】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原子弹虽然是一种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但我们也要研制它。据“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可见,我国发展原子弹的直接目的是增强国防实力。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发展原子弹的直接目的的相关史实。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定的生活。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发展原子弹的直接目的的相关史实。

6.【答案】D【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史实与史论的区别,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D.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香港和澳门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这是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评价,是史论,故D正确。

ABC.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属于历史事实,排除ABC。

故选D。

7.【答案】D【解析】题中主要反映了人们吃、穿、住、行的变化,而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原因。理解改革开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识记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即可正确选择。

8.【答案】A【解析】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领导机构在泰州白马庙乡成立,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委,我国的第一支海军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军队建设的知识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华东军区海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中国军队建设的相关史实。

9.【答案】D【解析】A.反对霸权主义体现的是中国担当,排除。

B.不结盟政策体现的是独立自主,排除。

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体现的是国家和民族独立,排除。

D.根据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体现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它促进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万隆会议,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万隆会议召开时间、内容及意义,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0.【答案】D【解析】A.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排除A。

B.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排除B。

C.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排除C。

D.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中美建交,识记中美建交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熟记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1.【答案】A【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A符合题意;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是增进两岸相互了解,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式之一,排除B;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后,实行高度自治,排除C;两岸政治对话的开展是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式之一,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了祖国统一大业,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考查了祖国统一大业,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2.【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在,艰难复常,扬眉吐气,指的是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跨洋握手,冰释前嫌,指的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相逢一笑,邻里往来,指的是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尼克松访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本题以尼克松访华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3.【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可知,“新时期”指的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故选:A。

本题考查中美关系。解答本题需掌握尼克松访华的意义。

本题以尼克松访华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4.【答案】A【解析】据“1964年、10月16日”可知,题干中这一行字应该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为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其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相关史实。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两弹一星”的相关史实。

1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遇到当地群众问候:‘欢迎回家’,马英九用湖南方言回应:‘湘潭伢子回来了’。”可知,材料说明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同根同源,D项正确;海峡两岸尚未正式结束敌对状态,排除A项;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故实现三通是在2008年,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海峡两岸逐渐走向统一,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海峡两岸的交往与祖国统一大业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海峡两岸的交往与祖国统一大业等知识。

16.【答案】A【解析】分析学习卡片内容可知,“民族大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有关,“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与祖国统一有关,因此,学习卡片的单元学习主题是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A是正确的选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单元学习内容应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B不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C不符合题意;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的学习内容应该是军队建设和外交事业发展,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了祖国统一大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的构想及港澳回归。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祖国统一大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的构想及港澳回归,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17.【答案】C【解析】“当前国内新冠疫情形势好转,中外交往有序恢复,我们将以维护核心利益为使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表明了我国在对外交往中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等核心利益,说明维护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前提,故C正确;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朝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排除A;材料不能说明“求同存异”方针已被国际社会认可,排除B;材料没有表明中国外交掀起新高潮的内容,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维护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前提。

18.【答案】【小题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的声音”: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小题2】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此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题3】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小题4】合作共赢(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外交成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