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毕业论文该写什么_第1页
刑法毕业论文该写什么_第2页
刑法毕业论文该写什么_第3页
刑法毕业论文该写什么_第4页
刑法毕业论文该写什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法毕业论文该写什么刑法学以世界各国刑法为研究对象,是随着刑法的产生而出现的,是研究犯罪和刑罚、刑事责任及其罪刑关系的科学。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刑法学毕业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刑法学毕业论文选题(一)

1.论信用卡诈骗罪

2.集资诈骗罪研究

3.论保险诈骗罪

4.论合同诈骗罪

5.骗取出口退税罪研究

6.论偷税罪

7.走私罪研究

8.论虚假广告罪

9.缓刑适用实证研究

10.论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

11.监督过失责任论

12.刑法学视域下的克隆人及其立法

13.应设立“性贿赂罪”

14.食品安全犯罪的行政刑法责任--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

15.重刑化的弊端与我国刑罚模式的选择

16.罪责的社会化与规范责任论的重构--期待可能性理论命运之反思

17.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其对策思考

18.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的成因与防治

19.在押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心理救助

20.社会化与社会控制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

21.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原因探析

22.虚假诉讼罪:概念界定与学理分析

23.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刑法学毕业论文选题(二)

1.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论医疗事故罪

3.论抢劫罪

4.贷款诈骗罪研究

5.《刑法修正案(九)》中“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相关条款的理解适用

6.论《刑法修正案(九)》关于职业禁止的规定

7.企业犯罪预防中国家规制向国家与企业共治转型之提倡

8.从《刑法修正案(九)》看我国死刑制度的进步

9.论危害药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解释

10.P2P网贷与金融刑法危机及其应对

11.《刑(九)》有哪些变化

12.大数据技术在预防官员贪腐犯罪中的应用

13.民营企业民间融资法律风险探析--以“刑民界分”为切入点

14.论刑法中的精神病辩护规则--以美国法为范例的借鉴

15.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查处工作的几点思考

16.网络金融犯罪及有效的防控策略研究

刑法学毕业论文选题(三)

1.缓刑制度研究

2.论假释制度

3.论数罪并罚制度

4.论罚金刑

5.死刑问题研究

6.持有型犯罪研究

7.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区别

8.论洗钱罪

9.论非法经营罪

10.奸淫幼女类强奸案中主观“明知”的审查认定

11.利用木马程序删改数据进而窃取钱款之定性

12.签发空头支票支付债务的行为定性

13.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14.开封联合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活动

15.本溪开展打击食品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16.遏制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司法保障

17.烟纸店的法律故事

18.困境与出路:罪刑法定司法化再解读

19.工程建设领域贿赂犯罪研究

20.浅议《刑法修正案(九)》关于虐待罪的规定

猜你喜欢:

1.刑法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目录

2.刑法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3.刑法学相关毕业论文

4.2017法学论文选题有关刑法毕业论文题目确定题目时应注意用词恰当,使用正确的专业术语,并尽可能流畅易懂,避免使用空泛和华丽的词藻,避免错别字、俚语和已淘汰的术语。下面是我带来的有关刑法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有关刑法毕业论文题目(一)

1.论想象竟合犯——兼与法条竟合犯相区别

2.再论牵连犯

3.我国刑法溯及力若干问题研究

4.完善我国刑法空间效力立法的思考

5.浅析刑法条文中涉及的暴力犯罪

6.刑法上的不作为研究

7.不作为犯罪的行为性

8."重大"道德义务应当成为不作为犯罪作为义务的来源

9.“见死不救”行为定性的法律分析

10.刑法因果关系研究——兼评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

11.论不作为犯罪中的先行行为

12.先行行为可以为犯罪行为

13.法益状态说——作为犯与不作为犯的区别标准新探

14.论作为犯罪客体的法益及其理论问题

15.针对网络犯罪之认定探讨——兼评刑罚相应立法的完善

16.网络中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及其刑法保护

17.计算机犯罪之犯罪客体再研讨

18.论我国网络犯罪的界定:兼论我国网络犯罪的立法现状

19.论计算机网络犯罪

有关刑法毕业论文题目(二)

1.关于刑法修正案的思考

2.侵占不法原因受托之物的行为定性

3.支付11万,劝退竞标者五人围标串标获刑

4.累犯从严量刑适用实证研究

5.解构与续造:民事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分研究

6.骗子也玩大数据你遭遇信息诈骗了吗

7.从一起案例看职务侵占罪的构成

8.简议虐童行为的刑法规制

9.刑法中从业禁止的具体适用

10.刑法报应主义之正当性研究

11.共同犯罪与构成身份新论

12.论胁从犯不是法定的独立共犯人

13.吸收犯之生存空间论

14.试论网络共同犯罪

15.关于网络空间中刑事管辖权的思考

16.论“黑哨”的立法定性

17.我国刑法中无限防卫权的再思考

18.我国刑法未设立无限防卫:对新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定性

19.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

20.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兽药违法行为判定条件及处罚规定

21.“埋”不住的罪行上海食品犯罪走向“链式作业”

有关刑法毕业论文题目(三)

1.中立的帮助行为

2.窃取网络虚拟财产行为定性探究

3.关注海南首例污染环境罪

4.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政治影响、政治空间与防范

5.破坏性不当注册行为及其刑法应对--以互联网信息商务平台的经营模式为例

6.合肥求职女连喝四场酒身亡老板被批捕

7.无力支付只要逃匿便可成罪

8.广州设立食品相关犯罪侦查支队

9.被索财未获不正当利益的定性

10.网销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犯罪的形态认定

11.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窃电的行为定性

12.私分国有资产并侵吞其收益的行为定性

13.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刑民界分的规范性思考

猜你喜欢:

1.刑法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2.刑法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目录

3.法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刑法

4.刑法热门毕业论文

5.刑法本科毕业论文关于刑法的论文刑法有广义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在我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刑法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刑法的论文篇1

浅析刑法中正当化行为初

刑法中正当化行为,一直都是一个歧义众多的法律术语,一如“一张普罗透斯似的面孔,变幻无常、随时可呈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

逻辑学认为,要想深化研究某一理论,明确基本概念必不可少。所以,面对这个有着众多歧义,且至今还未形成统一的刑法概念——“正当化行为”,首先要做的,便是厘清其内涵外延,明确其类型划分,而这无疑对“深化刑法理论研究,完善正当化行为的刑事立法,推动正当化行为的刑事司法实践”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1正当化行为的理论界定

一般认为,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体系中,对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正当化的行为,统称为违法阻却(性)事由,但日本有学者称其为“正当化事由”,或注括号“阻却违法事由”;德国有“阻却违法性”和“合法化事由”等词语;意大利多用“正当化原因”一词;俄罗斯以“排除行为有罪性质的情节”来予以表述。而“合法抗辩事由”则是其在英美双阶层刑法理论体系中的指称。我国大陆对于正当化行为的称谓就更多了,学者们对此莫衷一是。

在诸多称谓中,最具典型的便是以下五种:违法阻却事由、合法抗辩事由、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犯罪构成的非犯罪化、正当化事由。

2两种犯罪构成理论体系中的正当化行为

要在众多称谓中厘清正当化行为的确切内涵,我认为,首先至少必须要研究大陆法系犯罪构成理论体系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并进行概念对比。

2.1两种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宏观说明

大陆法系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是“构成要件该当性(核心)、(事实的评价)—违法性(法律的评价)—有责性(责任的评价)”这样的三阶层评价系统。它将一个整体的行为,以不同的意义划分为不同的犯罪成立要件。而我国大陆地区的犯罪构成系统则是犯罪构成四要件,即“犯罪主体要件、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客观要件、犯罪客体要件”。四要件以“社会危害性为内容出发点,以要件齐合填充为构造形式”,意图从整体上综合宏观的评定犯罪行为。

2.2两种犯罪构成理论在实质内容上的对应

大陆法系国家犯罪构成理论中“构成要件”的要素的种类:

行为主体(只含“自然人与法人”及“特定身份”之内容,无责任能力评价)

行为客体(结果犯/行为犯,“法益”—社会秩序的想象价值)

行为(核心.符合构成要件的犯罪事实,包括行为时间、地点、实施方法或手段)

行为状况(行为时的特别情状)

行为结果

构成要件的故意与过失

对应性:

2.2.1“该当性”

大陆法系国家犯罪构成理论——我国大陆地区犯罪构成理论

行为主体特定身份要素——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行为客体——犯罪对象

行为、行为状况、犯罪结果——犯罪客观要件

故意和过失——属于主观要件罪过的内容

2.2.2“违法性”

大陆法系国家犯罪构成理论——我国大陆地区犯罪构成理论

形式的违法性判断中阻却违法事由(消极违法性因素,但在犯罪构成理论本身内进行考察)——排除犯罪性行为(不在犯罪构成理论本身内,但在对行为作是否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审查时,又必须考虑是否具有这种阻却犯罪性的行为情形)

实质的违法性判断——犯罪客体要件

区别:

大陆法系国家:违法性判断存在着超法规性,即合法化事由的合法存在;实质违法性只是‘yes’or‘no’的问题,并无程度上的差别。

我国:罪刑法定要求,排除犯罪性的行为、客观要件都由刑法规定;犯罪客体要件与犯罪概念中的社会危害性紧密相连,它体现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

2.2.3“有责性”

大陆法系国家犯罪构成理论的“责任”要素包括:

责任能力:行为人的负罪能力(刑事责任年龄以及精神状态)

责任故意:仅为对违法性的认识,不包括对犯罪构成事实的认识

责任过失:判断是否具有阻却主观注意义务的违反性

期待可能性:期待行为人在彼时彼景下作出其他适法情形

对比:

责任能力要素——犯罪主体要件下的责任能力

责任的故意和过失——归于犯罪主观要件的罪过因素中

期待可能性,暂时并无与之相对应的完整部分

3结语

形式上的侵害性、实质上的正当化、法律后果上的阻却事由,以及不受法律否定评价的性质,正是正当防卫的经典表述。当今世界各国无论法系都对正当防卫进行不懈的研究,正说明了刑法谦益性是现代刑法的大势所趋,刑法体现人权保障是当今刑法的人心所向。所以,为法秩序所容忍、为保护法益所必需、法益衡量的重要标准——即是正当化行为合理存在的依据。正当化行为,既是对不必要的自我牺牲精神的反抗,更是一种公民权利的自我保护手段,我期待在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中,可以将正当防卫纳入,从而具体贯彻程序高于实体、保护重于打击、预防先于惩罚的现代刑法理念!

刑法的论文篇2

论刑法运行中的重刑思维

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病态现象,然而只要人类社会存续,犯罪必然如影随形,“刑期于无刑”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基于犯罪所具有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对犯罪行为人处以重刑是一种可以理解的世界性偏好,即使在公认的法治程度高的西方国家,废除死刑的民意调查也是难以得到超过半数的支持,由此可见一斑。具体到我国来讲,重刑思维就不仅仅是偏好,而是一种汹涌澎湃的狂热了,“刑,从刀,井声,刭也。”刑的本意就是一把刀,用来割人脖子的。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是镇压犯罪分子嚣张气焰的武器。从古至今,这一思想得到了极好的继承及发扬。然而正是这种可以理解且极具弥散性的重刑思维,深刻影响了我国刑法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的各个方面,其正面效应趋向递减,而日益成为横亘在我国法治建设道路上的重大阻碍。本文拟对我国刑法运行中的重刑思维的渊源、表现、危害性进行分析,提出改善重刑思维可能的努力方向。

一、重刑思维的渊源及传统

夏商周三代是我国刑罚严酷而苛杂的开端,“夏刑三千,周刑二千五百”,“夏刑则大辟二百,髌辟三百,宫辟五百,劓、墨各千。殷因于夏,盖有损益。”(《尚书大传》)春秋战国以至秦国的强大到最后统一六国,历经商鞅、慎到、韩非子等人的不断发扬,重刑主义思想达到顶峰。其认为由于人性是趋利避害的,“人君(生)而有好恶,故民可治也……好恶者,赏罚之本也。夫人情好爵禄而恶刑罚,人君设二者以御民之志,而立所欲焉。夫民力尽而爵随之,功立而赏随之,人君能使其民信于此如明日月,则兵无大敌矣。”(《商君书·错法》),因此民众是可治理的,治理的工具就是赏和罚,而且在法家的眼中,这两种驱驰民众的方法并非同等重要,罚的力度远远大于赏,即“治国刑多而赏少,乱国赏多而刑少。

故王者刑九而赏一,削国赏九而刑一”。特别在社会动荡不安、利益纷争加剧的时代,刑罚轻缓是无法治理国家的,“如欲以宽缓之政、治急世之民,犹无辔策而御駻马,此不知之患也。”(韩非子·显学)而根据社会现实加重刑罚则会收到“藉刑以去刑”(《商君书·开塞》)的目的,即“重刑连其罪,则民不敢试,故无刑也”(《商君书·说民》),“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是谓以刑去刑”而且重刑主义被包装为爱民举措,民众畏惧重刑,就不会以身试法,反而对其是一种爱护。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押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左传,昭公二十年》)。其后虽历经汉代学者反思及批判,抛弃绝对追逐重刑的做法,但因这一思想契合封建帝国中央集权的需要而被隐蔽地保留下来,即董仲舒儒法合一,外儒内法的改造方式,剔除了绝对重刑主义过分暴虐残酷的内容,吸纳其对于君主专制集权有益的观念做法。在其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重刑思维的面目虽然大体上趋于温和,但其内核却历经王朝更迭而未曾变异,如同远古的幽灵般一直盘踞在上到执政者,下到普通民众的观念之中。

二、重刑思维的表现形式

1、复仇思想根深蒂固,重刑观念挥之不去

作为一个从封建时代到现代文明社会之间缺乏过渡时期的国家,没有经历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启蒙运动的思想洗礼,旧有观念从未被彻底抛弃,而西方舶来的人道、自由、法治等进步观念未彻底扎根于国人心中,反映在刑法领域,就是复仇思想和重刑观念的根深蒂固。我国自古就有“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礼记·曲礼上》)的说法,从官方到民间都对复仇思想给予了相当程度的同情及宽容,而这种态度反过来又鼓励着复仇思想和行为的持续存在。在现代社会,追诉犯罪的权力原则性地属于特定的国家机关所有,不允许公民个人进行复仇。但是复仇观念并未因此无用武之地,只是变换了存在并起作用的领域而已,它仍然广泛存在于公共舆论空间。审视来今年来的社会热点,被公众及学界高度关注的刑事案件,除了少数的案件,因为脱离大众朴素正义观而被认为量刑过重以外(许霆案,“天价葡萄案”、“天价手机案”),其余案件中,公众主导的舆论均一边倒地呈现要求对被告人处以重刑乃至死刑严惩,如张明宝案,药家鑫案,李昌奎案。

2、对立法中新增罪名及加重刑罚的强烈诉求

纵观近期的刑法修正案,对民众意见广泛听取,增设了危险驾驶罪、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组织考试作弊罪、替考罪等一系列罪名,立法的民主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此外,相对于已经被立法机关吸纳而成为刑法条文的建议,因此公众强烈呼吁刑法中增设见危不救罪,许多学者也积极为增设该罪论证。但是将扶危济困的道德义务上升到刑法中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不仅存在是否符合刑法理论自洽性的问题,而且对公民课以过高的义务,过分限制公民行为自由。

三、重刑思维的危害

1、违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恶化刑事被告人的处遇。

重刑思维在严惩被告人的同时更加追求“杀一儆百”的威慑效果,相信重刑乃至死刑在整个刑罚体系甚至整个社会治理手段中具有最大的效用,“禁奸止恶,莫若重刑,禁一奸之罪而止境内之邪”,这种观念与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论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不能达到以刑去刑的目的,反而出现“失期当斩、举大义亦死”的尴尬局面,逼迫民众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在司法机关的追诉惯性和民众的舆论压力下,刑事案件的被告人的正当权利被忽视和牺牲了。

2、阻碍现代法治的推进,蚕食司法改革的空间。

当代刑事法治建设具有一些普世公认的价值追求或者说评价标准,例如刑罚轻缓化、人道化、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以未决犯不羁押为原则、严格限制死刑乃至最终废除死刑等。虽然各国因为国情不同而对刑事法治存在不同的理解,从而形成形态各异的法治建设道路,但是这些基本原则和方向是毋庸置疑的,是一个现代文明国家法治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我国传统的有罪推定、重刑思维具有深厚的民众基础,现实的刑法运行过程各方面都或深或浅地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

“我们的极刑主要是针对那些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这就是宽严相济、区别对待、突出打击重点、少杀慎杀综合起来得出的判决”,但是因为该案被告人李昌奎奸杀少女、摔死男童的恶劣的手段和及严重的犯罪结果,相比药家鑫案有过之而无不及,公众在对比之后自然对李昌奎案的死缓判决表示抗议,终审法院不得不做出“李昌奎案不存在任何黑幕,或法官徇私枉法的问题”、“该案判决结果是经过审判委员会表决的”的声明。此前“为中国死刑判决立下创新型的标杆”的期许也显得过于乐观,这种尴尬结果准确地说并不是该案判决过轻,而是药家鑫案判决过重,在可以判处死缓的时候在强烈的死刑立即执行舆论下对后者作出了妥协,导致此后类似案件只可重不可轻的结果。这种案件恶劣的社会效应及其不利于我国限制死刑、最终废除死刑的目标实现。

3、影响国际刑事司法协作和国家形象

从具体层面来说,我国在重刑思维影响下的刑事立法及司法实践影响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广泛开展,因我国在贪污等犯罪中规定有死刑罪名,依据“死刑犯不引渡”的国际惯例,这些犯罪嫌疑人一旦潜逃境外即难以被遣送回国。我国每年实际执行死刑数一直讳莫如深,不但国际社会无从得知,国内学者对此也有“囿于缺乏司法信息等第一手研究材料而无法做到具体深入和理论联系实际,从而缺乏针对性和说服力”〔2〕的困惑。在经历共九个刑法修正案,特别是刑法修正案八、九大幅度削减死刑罪名的情况下,我国现行刑法存留的46个最高刑保有死刑的罪名中,仍然有很大的削减空间。

四、改善重刑思维的努力方向

1、增加对犯罪的宽容度

犯罪,是孤立的个人挑战社会最极端的方式。它理所当然受到社会中所有良善公民的憎恶,这种憎恶对于威慑犯罪、捕获犯罪人、对受害方给予心灵慰藉都是非常有益的。“人们对犯罪的愤恨影响与引导着社会对犯罪所作的反应,这种愤恨对社会的正义来说是不可缺少的。”〔3〕特别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深厚侠义精神的国家来说,嫉恶如仇、“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都是支撑社会良好运行的动力。如同菲利的犯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