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卫8版《中医学》习题集上篇第一章导论【练习题】一、填空题汉代吸收前人“导引”的精华,模仿、、、、等动物的动作,创造了“五禽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圣人不治治,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描述,体现了中医学深刻的思想内涵。被后世誉为“金元四大家”的医家/是、、、。4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是中医理论的主要特点之一。中医学在研究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均注重人与的统一性,形成了中医特有的整体观。二、判断题(正确的以“丿”表示,错误的以“X”表示)《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新修本草》等医学典籍的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砭石是我国最早原始的外科医疗工具。()朱震亨倡导火热论,治病以寒凉,后人称之为寒凉派。()司外揣内又称作为“以表知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天人合一、恒动观念。()三、选择题[A型题]中医理论体系的萌芽和奠基阶段是()近代明清宋、金、元两晋隋唐春秋战国至两汉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本草纲目》《本草拾遗》《山海经》《新修本草》《神农本草经》中医学理论体系发展过程学术争鸣的时期是)战国及两汉两晋隋唐宋、金、元明清近现代我国政府颁布的最早的药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拾遗》5.《医林改错》的作者是()王清任张仲景吴有性刘完素张锡纯中医学和西医学相比,最重视()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异病同治已病防病扶正祛邪TOC\o"1-5"\h\z根据取象比类,肝属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正式确立辨证论治的法则的典籍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诸病源候论》不是金元四大家的医家是()刘完素王清任李杲张从正朱震亨中医整体观念的内涵是()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B型题]“先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变,当先实脾”。“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刑,以使志生”。“天人合一”。体现“既病防变”的预防医学思想的是()强调预防医学的思想是()[X型题]中医学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大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天地相应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人可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恒动观念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是一个恒动的机体病理上的恒动观生理上的恒动观疾病防治的恒动观人的生命在于运动中医学的认知和思维方法包括()司外揣内注重整体研究援物比类“有诸内,必形于外”心法与顿悟属于金元时期的医学家有()张仲景朱震亨李杲张从正刘完素四、名词解释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司外揣内恒动观念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疠气五、问答题试述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试述恒动观念的主要内容。为什么说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你怎样认识中医的科学性?【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华佗虎鹿熊猿鸟已病未病预防医学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辨证论治自然天人合一二、判断题TOC\o"1-5"\h\zX丿X丿X三、选择题[A型题]EECTOC\o"1-5"\h\zDABACBA[B型题]AC[X型题]ACDBCDABCEBCDE四、名词解释整体观念整体是指统一性、完整性和相互联系性。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联系,人体受社会、生存环境的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与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辨证是将望、闻、问、切等诊法所收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辨清疾病原因、性质、部位、发展阶段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最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或病。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司外揣内是通过观察外的表象,以揣测分析及其内在变化的方法,又称“以表知里”。恒动观念恒动,即不停顿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意。中医学理论认为:一切物质,包括整个自然界,都处于永恒而无休止的运动之中。因此,摒弃一成不变、静止、僵化的观点,称之为恒动观念。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病证,病因不同,用同一种方法治疗。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证,病因不同,各用不同的方法治疗。疠气又称疫气、毒气、异气等,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疠气致病具有发病急骤、传染性强、一气一病的特点。五、问答题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包括:(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2)人与自然界具有统一性;(3)人与社会环境具有统一性。恒动观念的主要内容包括:1生理上的恒动观;2病理上的恒动观;3疾病防治的恒动观。人是一个有机整体,这是因为:(1)就形体结构而言,人体是由若干脏腑器官所组成;(2)就生命基本物质而言,组成个脏腑器官并俄、维持其正常生理机能活动的基本物质都是精、气、血、津液,这些物质分布并运行于全身,以维持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3)就机能活动而言,形体结构和生命基本物质的统一性,决定了机能活动的统一性,从而使各种不同的机能活动互根互用、相互协调、密切联系。(根据理解,自行发挥)。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思想【练习题】一、填空题中医学以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即和学说作为构建其医学体系的科学方法,并使之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范畴,是标示在的基本观念,是世界的。3•气的运动取决于气自身所固有的和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也是通过的中介作用实现的。5•阴阳学说,是指运用阴阳的关系来研究、阐释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所具有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及其消长变化规律的学说。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的概括。7•阴阳所具有的性、性、性和性的特点,对揭示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阴阳相互对立是指自然界一切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都存在着和的两个方面,也称之阴阳“相反”。“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乃阴阳道理的精辟论述。人体之阴主宁静和抑制,阴偏盛则脏腑组织机能抑制或障碍,温煦气化不足,出现阴寒至盛等病理表现,故称“”。人体之阳主温煦和兴奋,阳偏盛则机能亢奋或热量过剩,出现阳热亢TOC\o"1-5"\h\z盛等病理表现,故称“”。阴虚不能制阳,导致阳相对偏盛出现阳亢之虚热证,即“阴虚内热”,治宜“,”,此乃“”;若阳虚不能制阴,导致阴相对偏盛出现虚寒证,即“阳虚外寒”,治宜“,”,此即“”。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均由、、、、五种基本要素组成。天地万物的运动秩序都要遵守五行即的法则,维系和推动着客观世界的生存和发展。TOC\o"1-5"\h\z五行特性概括为:“水曰,火曰,木曰,金曰,土曰”。五行学说将脏腑分别归属于五行:肝属心属脾属肺属肾属,并以五行来说明各脏的生理特性。“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故当先实其气”(《难经•七十七难》)。此即肝脏有病,木旺每易乘,故常应先健护胃,防其传变。二、判断题(正确的以“丿”表示,错误的以“X”表示)古人认为,气是在天体自然演变初期,存在于整个宇宙中混混沌沌的、性状不定的烟云样无形物质,因此气是无形的,而不是有形的。()中医学认为,气维持着生命活动的全过程,气的运动还参与了精神、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形式。()凡与“向日”和与“火”的特性相类似的事物或现象统归于“阴”的范畴;凡与“背日”和与“水”的特性相类似的事物或现象统归于“阳”的范畴。()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是在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之间,或者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之间。不相关的事物或现象不能分阴阳。()“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事物的五行归属多采用取象类比法和推演络绎法。()五行相生的规律和次序是:木生土、土生水、水生火、火生金、金生木。()相侮指相克太过或被克不及而为病。()三、选择题[A型题]阴或阳的某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称之为()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消长阴阳互损阴消阳长阳虚到一定程度时,因阳气不足,无力化生阴液,进一步出现阴液亏虚的现象,称之()阴损及阳阴阳互损阴阳协调阴阳转化阳损及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是指()的病理情况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平衡阴阳转化阴阳互损中医学辩证中,最基本的辨证方法是()辨证气血津液卫气营血八纲脏腑六经若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治宜补阴以制阳,此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实者泻之虚者补之寒者热之药物的四性是()甘苦辛咸升降浮沉温热寒凉升降出入君臣佐使秋季在五行中属于()TOC\o"1-5"\h\z木火土水金五行相生顺序正确的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木生土,土生金,金生火,火生水水生金,金生土,土生火,火生木木生土,土生金,金生火,火生水木生火,火生金,金生水,水生木[B型题]TOC\o"1-5"\h\z心肝脾肺肾药物的五味归经中,咸归于()药物的五味归经中,酸归于()肾心肺脾肝五脏相互资生关系中,心生()五脏相互资生关系中,肝生()五脏相互资生关系中,肺生()肺肾脾肝心五脏相互克制关系中,脾克()五脏相互克制关系中,肾克()五脏相互克制关系中,心克()相生相乘相侮子盗母气母病及子TOC\o"1-5"\h\z肺病及肾,属于()肺病及心,属于()[X型题]古人对气的别称有以下哪些()元气原气真气精气阳气对下列相关事物或现象,其阴阳属性归类正确的是()体表属阳,体内属阴功能属阳,物质属阴气属阴,血属阳亢奋属阴,抑制属阳脏属阴,腑属阳阴阳属性的特征包括()普遍性抽象性相对性可分性绝对性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论述正确的是()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阴阳相互转化阴阳互根互用阴阳对立制约阴阳消长平衡阴阳运动的结果有()阴阳互根互用阴阳对立制约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阴阳皆消或阴阳皆长阴阳处于暂时的动态平衡五行学说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的具体体现为)指导控制疾病的传变确定治则治法指导脏腑用药和针灸取穴帮助纠治精神情志病变预测疾病的传变属于“补其不足”治疗方法的是()和胃补气养血活血化瘀补阳“木”性具有的特征包括()生长升发条达舒畅升腾“火”性具有的特征包括()向上曲直温热升腾升发“土”性具有的特征包括()生化承载受纳温热润下“金”性具有的特征包括()条达肃杀潜降收敛润下“水”性具有的特征包括()受纳寒凉滋润向下静藏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主要可用于()解释生理现象解释病理传变指导诊断疾病说明事物之间变化指导临床治疗根据五行相生关系确立的治法为()肝旺泻心滋水涵木培土生金佐金平木益火补土根据五行相克关系确立的治法为()抑木扶土益火补土泻南补北培土制水滋水涵木药物的性味归纳正确的是()寒凉属阴温热属阳咸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淡味渗泻为阳下列病理状态不属于“相侮”的是()肝火犯肺肝气犯胃肝脾不和肺脾气虚土侮木阴阳学说认为阴和阳()统一是相对的、暂时的对立是绝对的既可以孤立存在,又可相辅相成统一是永恒的、不变的对立是相对的、暂时的阴阳互损的含义包括()阴消阳长阴阳偏胜一方虚损不足,导致对方受损阴阳俱消阴阳对立制约五行相生和相克是同时存在、相互联系的这种关系体现为()相生相克克中有生生中有克生克制化相乘相侮五行学说对人体生理现象的解释体现在()说明五脏的生理特性说明五脏和六腑的相互关系阐释五脏的相互关系阐释五脏和经脉的相互关系阐释脏腑的表里关系四、名词解释气化精气阴阳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损其有余补其不足阴病治阳阳病治阴五行制化相乘抑木扶土母病及子子病及母滋水涵木相侮6.V五、问答题7.X1.气的基本特征有哪些?8.X2.元气论对中医学的主要影响有哪些?3.气的存在方式有哪些?如何理解?三、选择题4•阴阳属性的基本特征?意义何在?[A型题]5•何谓阴阳的相互消长?1.B6.试述五行与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2.E7•试述五行学说的精髓所在。3.D8.试述五行制化的定义及其主要内容。4.C9.五行生克制化的意义是什么?5.A10.试述五行相克与相乘和相侮的关系。6.C7.E【参考答案】8.A一、填空题[B型题]1•元气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9.E2.物质本原10.B3•阴阳11.D4•气12.B5.对立统一13.A6.属性14.B7.抽象相关普遍相对15.E8•相互矛盾相互制约16.A9.互根互用17.E10.阴盛则寒阳盛则热18.C11.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温阳益火以消阴翳阴病治阳[X型题]12•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相互19.ABD制约五行生克制化20.ABE13•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穡21.ABCD14.木火土金水22.BCDE15•脾脾土脾23.CDE24.ABCDE二、判断题25.BCE1.X26.ABCD2.丿27.ACD3.丿28.ABC4.丿29.BCD5.丿30.BCDEABCDEBCEACDABDEBCDABCDBCDABCDE四、名词解释气化泛指气的作用所产生的变化。精气也称之为“精”,精气是肉眼无法看到的极精极微的精粹物质。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属性的概括。阴阳偏盛盛,即亢奋,过盛之意。包括阴偏盛和阳偏盛。指阴或阳的一方偏于亢奋,此时的病理状态以邪气盛,正气未伤为特征,临床将此类证候称之为实证。阴盛为寒实证;阳盛为实热证。阴阳偏衰衰,即低落,不足之意。包括阴偏衰和阳偏衰。指阴或阳的某一方低于正常水平,此时的病理状态以正气虚弱为特征,临床也将此类证候称之为虚证。阴衰即阴虚,指机体阴液不足无力制约阳热而出现的虚热之象,素称“阴虚则内热”;阳衰,即阳虚,指机体阳气不足,温煦功能低下,不能制约阴寒出现的虚寒之象,素称“阳虚则外寒”。阴阳互损是阴阳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失调而出现的病理变化。阴阳之间本来存在着互根互用的关系,一方亏虚或功能减退,不能资助另一方或促进另一方的化生,必然导致另一方的虚衰或功能减退。如体内的阳气虚弱到一定程度,无力化生阴液,出现阴液亏虚,谓之阳损及阴;或体内的阴液亏虚到一定的程度,不能滋养阳气,导致阳气也虚,谓之阴损及阳。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是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多指病变为阴或阳的一方偏盛,但尚未损及正气,此为实证,当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衰或阴阳俱损时,此即虚证,应补其不足。阴病治阳指阳虚不能制阴导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治宜“温阳益火,以消阴翳”的方法。阳病治阴指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治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方法。五行制化制,制约、克制的意思;化,生化、变化的意思。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的生克协调配合关系。属于五行相生与相克关系的正常联系。相乘乘,即乘虚侵袭。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其次序与相克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金乘木。抑木扶土又称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和调理肝脾法。指通过抑肝、平肝以健脾治、肝旺脾虚的方法。母病及子指病变由母脏累及到子脏。子病及母即病变由子脏波及到母脏。滋水涵木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或滋补肝肾法。指通过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相侮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是指五行之间异常的反向克制,又称反克、反侮。其次序与相克相反,即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五、问答题气的基本特征有: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气是运动不息的物质;气是感应现象的中介。元气论对中医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说明生命过程的物质性和运动性;(2)说明人体的整体性和联系性;(3)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气的存在状态无非两类,即弥散和聚合。这两种存在形态又决定了被人们所感知的两种基本存在形式,即“无形”与“有形”。所谓“无形”即气的弥散状态。指不占有固定空间、不具备稳定形态的存在形式。所谓“有形”,即气的聚合状态,指气以聚合方式形成的各种占有相对固定空间,具备并保持相对稳定形质特点的物体。阴阳属性具有抽象性,相关性,普遍性和相对性(包括阴阳的无限可分性)。阴阳属性特点对揭示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阴阳消长是指阴阳的运动形式或量的变化。即相关事物或现象矛盾对立的双方,始于减弱或增强的运动变化之中。消和长,它们均为数量上的变化。阴阳消长运动的结果:一是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二是阴阳皆消或阴阳皆长;三是阴阳处于暂时的动态平衡。五行,“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一是指行列、次序;二是指运动变化。五行,即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五行学说,是研究五行的概念、特性、归类方法及生克制化规律并用以阐释自然界万事万物相互关系和运动变化的古代哲学理论,属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范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所构成,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前人用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现象、探求大自然规律的一种自然观和方法论。五行学说的精髓,主要体现在不仅用于归类推演自然界万物,更重要的是以相生、相克等关系来探索和阐释自然世界各种事物或现象之间和每一事物或现象内部对立统一的互相联系和自我调控机制。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的生克协调配合关系。五行制化实质上就是五行相生与相克关系的正常联系。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制),就不可能在正常协调范围内发展和变化。其主要内容:一是生中有制;二是制中有生。五行生克制化的意义,重在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说明任何一个事物既受着整体调节控制,本身又影响着整体。各系统都通过这一复杂的调控机制,防止自身的某些太过或不及,以维持整体的动态平衡。一旦动态平衡失常,在自然界就表现为异常现象,在人体则表现出病理变化。相克是正常的制约关系,在自然界属正常现象,在机体属生理状态。相乘与相侮均是异常克制现象,在自然界属异常现象,在机体则为病理状态,这是相克与相乘、相侮的区别所在。但相乘是按相克次序的过度(太过)克制,而相侮则是相克次序的反向克制。第三章藏象【练习题】一、填空题藏象是人体内脏腑的和反映于外的征象。TOC\o"1-5"\h\z脏的生理功能是和。腑的生理功能是和。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为中心的整体观。5、、、合称为五月庄;、、、、、合称为六腑;、、、、、合称为奇恒之腑。6•奇恒之腑多为的脏器,形似“腑”而不同于,其生理功能,类似于脏,故称为奇恒之腑。《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心者,之官也,出焉”。8•宗气是由肺吸入的口脾胃运化的相结合而成。肝主藏血的功能,是指肝具有的功能。肺助心行血的功能被称为。脾为天之本,生化之源。脾把各组织器官利用后的多余的水液,及时转输于肺和肾,通的宣发和的气化作用,化为和排出体外。脾主统血,是指脾具有统摄和控制血液在中运行,防止溢出外的功能。能行气血,司呼吸的气是;具有营养全身和化生血液作用的气是;行于脉外,TOC\o"1-5"\h\z具有保卫机体作用之气是。血液运行需要气的和。津液代谢需要肺、脾、肾三脏协调合作,但以的作用最为重要。津与液相比较,清稀者为,稠厚者为。肺为气,肾为气。气为血,血为气人体正常体质分为三种类型,即和。二、判断题(正确的以“丿”表示,错误的以“X”表示)《素问•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实而不能满。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满而不能实也”。()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肺主肃降是指肺气具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涎为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由脾气化生并转输布散;唾为口津中较清稀的部分,有滋养肺胃的作用。()肾脏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故肾脏又有“水火之脏”之称。()大肠和膀胱的生理功能分别是排大便和排小便。()小肠“泌别清浊”,其中“清”是指津液,“浊”是指尿液。()心主汗液,肺主气,两者在生理上或病理上主要表现为阴和阳的关系。()肺吸入的自然之气和脾化生的血是组成气的主要物质基础。()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津液,是机体一切水液的总称,性质较稠厚者称为津,性质较清稀者称为液。()三、选择题[A型题]脏腑按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五脏六腑五脏和六腑脏、腑和奇恒之腑奇恒之腑多为实质性脏器,共同生理功能主要是化生和贮藏精气的是()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奇经八脉肝、脾、肺、肾多为中空管腔性脏器,共同生理功能主要是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的是()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奇经八脉胃、膀胱、心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是()经络系统五脏六腑奇恒之腑血、脉心具有推动和调节血液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是指心()的功能主神志主血脉在体合脉之华在面在窍为舌当()衰竭时,则血行停止,心与脉的搏动消失,生命也随之终结阳气肾气心气脾气肺气若()火过旺,则面赤舌红,尤其舌尖深红起刺,脉数TOC\o"1-5"\h\z肝肾心胆肺心在五行属火,与()相表里小肠胃胆大肠舌()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血液泪液汗液津液TOC\o"1-5"\h\z气肺在五行属金,与()相表里小肠胃胆大肠鼻在肾的下述生理功能中,()是其最基本的功能主水藏精纳气主生长、发育和生殖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血证论》指出:“()为水之上源”TOC\o"1-5"\h\z心脾肺肾肝脾在五行属土,与()相表里小肠胃胆大肠膀胱若脾胃不和或脾虚不摄,则往往导致)液分泌剧增TOC\o"1-5"\h\z汗泪涎唾涕肝在五行属木,与()相表里。胃膀胱小肠胆爪下列哪项不属肝的生理功能()调畅气机通调水道助脾运化调节生殖功能贮藏血液“五更泄”常由于()所致肾精不足肾气不足肾阳不足肾阴不足脾气不足肾在五行属水,与()相表里膀胱TOC\o"1-5"\h\z胆Q田冃小肠耳古代养生家主张咽而不吐,以养肾精的物质是()TOC\o"1-5"\h\z唾涎涕泪痰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的生成气机调节气的生成血的统摄气的宣发血主要由()气和津液组成TOC\o"1-5"\h\z卫营原宗精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营精气血津液[B型题]心主血脉心主神志心之华在面心之液为汗血脉妄行心脏气血的盛衰,可以从面部的色泽变化显露出来,概括而言即()心藏神是指()心推动并调节血液运行心衰则血停心藏神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在体合脉TOC\o"1-5"\h\z对心主血脉功能描述正确的是()对心主神志功能描述正确的是()心肺脾肝肾汗为()之液涎为()之液主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主宣发和肃降主调节水道和血液运行主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主蒸化水液和传导糟粕肺主气的功能是指()脾主运化是指()主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主疏泄和主藏血主贮藏胆汗和主决断助脾运化和调达情志上输水谷精微和维持内脏位置相对恒定脾气主升是指()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肾阴和肾阳水和火阴和阳营和卫气和血心与肺是()的关系心和肾是()的关系贮存、排泄胆汁和主决断调畅情志运化水谷津液主通降和受纳腐熟水谷升清到肺、心和头目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化水谷和水液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主宣发肃降主通降和受纳腐熟水谷通行元气和运行水液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宰生命、精神及感觉活动主神志和血脉主月经和孕育胎儿主化生“天癸”主骨生髓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女子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呼吸运动和调节气机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气的运行和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和水液代谢血液运行和水液代谢肺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方面肺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方面消化吸收和血液调控走息道以司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对气机和水液的调节注足阳明而促消化通行三焦而且调气机肝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方面宗气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脾胃运化,推动血液运行营养滋润全身,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化生血液,营养全身化生精气,滋润全身化生津液TOC\o"1-5"\h\z营气的主要功能是()血的功能有()[X型题]心的生理功能是()宣散卫气推动血行主神志开泄汗液主全身之气胆为奇恒之腑的依据()形态中空贮藏胆汁胆汁助消化胆与肝相表里胆不直接转化饮食物肾的闭藏作用主要体现为()主骨生髓藏精主纳气通脑主水胃失和降可出现:()腹胀便秘纳呆口臭呃逆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主运化主疏泄主藏血主升主统血肝藏血的生理功能包括()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生成血液推行血液肺主肃降的生理作用有()通过肺的气化作用,将体内的浊气排出体外使肺能充分吸入自然界之清气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外达于皮毛将吸入的清气和脾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全身,并将代谢产生的水液下输于肾和膀胱,变为尿液排出体外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肺所吸入之清气,要发挥其生理效应,必须()循经运行敷布全身上通于心下达于肾三焦通行对心的系统连属,描述正确的是()心在志为喜心在体合脉心在窍为舌心在液为汗与小肠相表里肺主治节的作用体现在()肺司呼吸治理调节助心行血调节水液代谢调节气机肺的系统连属包括()在志为悲忧肺与大肠相表里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发毛在窍为鼻TOC\o"1-5"\h\z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可产生()水肿湿痰饮便溏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通调水道调畅气机助脾运化调达情志调节生殖功能对肝的系统连属,表述正确的是()肝在志为喜肝在液为泪肝合筋而华爪肝开窍于目肝与胆相表里对肾的系统连属,论述正确的是()在志为恐在液为唾主骨生髓而华发开窍于耳及二阴肾与膀胱相表里对脏腑表里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脾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胃与胆相表里TOC\o"1-5"\h\z气的运动形式包括()呼吸升降出入气的分类主要有()元气宗气肾气卫气营气卫气的主要功能有()通过三焦输布全身护卫肌表以防外邪入侵温煦脏腑、肌肉和皮毛调节肌腠开合和汗液排泄温煦经脉津液的功能包括()滋润濡养作用化生血液化生肾精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排泄代谢产物气与血的关系可表现为()气能生血气能行血血能生气血能载气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与津液的关系可表现为()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津能摄气四、名词解释脏腑肺主宣发肺主肃降肺朝百脉肾不纳气脾主运化泌别清浊受纳腐熟奇恒之腑气元气宗气营气卫气津液肝肾同源孤府中精之府汗为心之液五、问答题五脏与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有何不同?简述心的主要生理功能。试述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相互关系。如何理解肺主气的生理功能?试述肺主治节的生理功能。肾中精气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简述脾的主要生理功能。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小肠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哪些方面?简述肺与肾的关系。上焦生理功能特点是什么?中焦生理功能特点是什么?下焦生理功能特点是什么?简述气的生理功能。简述血的生理功能。简述津液的生理功能。简述女子胞的主要生理功能。脑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哪些方面?简述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试述“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关系【参考答案】一、填空题生理功能活动病理变化化生贮藏精气受盛传化水谷糟粕五脏心肺脾肝肾;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中空有腔六腑藏而不泻君主神明清气水谷之精气9.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14.C10.肺朝百脉15.D11.后气血16.B12•肺肾汗尿17.C13•脉脉18.A14.宗气营气卫气19.A15.推动作用固摄作用20.B16.肾气化21.B17.津液22.D18.主根[B型题]19.帅母23.C20.阴阳平和体质偏阳体质偏阴体质24.B25.A二、判断题26.C1.X27.A2.丿28.C3.X29.A4.X30.D5.X31.E6.X32.B7.X33.E8.X34.B9.丿35.A10.X36.D37.B三、选择题38.E[A型题]39.A1.D40.C2.A41.B3.B42.D4.B43.A5.B44.B6.C45.C7.C46.B8.A[X型题]9.A47.BC10.D48.AB11.B49.BC12.C50.ABCDE13.B51.ADEABCBDEBDABCDACDEACDEABCDEBCDEBCDABCDACDBCDEABDEBCDABDEABCDEABCD四、名词解释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其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肺主肃降是指肺气具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会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肾不纳气肾主纳气的功能减退,摄纳无权,而出现呼吸表浅、动则气喘、呼多吸少等病理表现,称为肾不纳气。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泌别清浊泌,即分泌;别,即分别;清,指水谷精微和津液;浊,指食物残渣和部分水液。泌别清浊,是指小肠将经过胃初步消化后的食糜,分为清浊两部分。清者由小肠吸收;浊者下送大肠,剩余的水液通过肾的气化作用渗入膀胱。受纳是接受和容纳之意。腐熟是指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变成食糜。奇恒之腑其形态似腑,多为中空有腔的脏器;其功能似脏,贮藏精气。奇恒之腑不同于五脏和六腑,故称之。气作为一个医学概念,是指人体之气。人体之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元气又名“原气”、“真气”,由肾中所藏的先天之精所化生,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宗气由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食物中所化生的水谷之精气相互结合而成,是积于胸中之气,属后天之气的范畴。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主要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由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有防御作用的气,主要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由水谷精微中的剽悍滑利部分所化生。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由于精与血同源互化,肾精充盈,则肝有所养,血有所充;肝藏血充盛,则肾有所藏,精有所资。故称为肝肾同源,亦称精血同源。孤府是指三焦。三焦,作为部位划分,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三个部位。部位之三焦,包括上至头下至足的整个人体,因其大而五脏六腑之中无一与之匹配,故称为“孤府”。中精之府是指胆。胆汁来源于肝,由肝之精气所化生,贮存于胆。胆汁为精纯、清净的精微物质,称为“精汁”,故称胆为“中精之府”又称“清净之府”、“中清之府”。汗为心之液是指心与汗液的生成和排泄关系密切。由于汗为津液所化生,血与津液同出一源,而血又为心所主,故有“汗为心之液”之说,又称“血汗同源”。五、问答题五脏,即心、肺、脾、肝、肾,多为实质性脏器,其共同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多为中空管腔性脏器,其共同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受盛和传化水谷糟粕。所以《素问•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1)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有推动血液在脉中循行,周流全身,输送营养和滋润的作用。(2)心主神志:是指心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的功能。肾藏精,是指肾能贮存、封藏精气,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脏腑形体官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中精气就其存在状态而言,有肾精和肾气之分,肾精是有形的,肾气是无形的,肾精散则化为肾气,肾气聚则变为肾精。肾闭藏精气,精与气在不断地相互转化之中,肾精和肾气的关系,犹如水与水蒸汽,实为同一物质,只是存在的状态不同而已,但是,肾精更具有物质性,属阴;而肾气则更具有功能性,属阳。肾藏精气,是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肾中精气的这一生理功能可以用肾阴和肾阳来进行概括。肾阴称为元阴、真阴,主全身之阴,对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滋润、濡养作用;肾阳称为元阳、真阳,主一身之阳,对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肾阴肾阳为五脏阴阳之本,维护着机体各脏腑阴阳的平衡。因此,既不能将肾精与肾气完全等同,也不能将肾精与肾阴、肾气与肾阳完全等同,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肺主气,包括主一身之气和主呼吸之气两方面。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宗气的生成,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全身气机的调节;肺主呼吸之气,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了体内外气体的交换。肺主治节,是指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肺司呼吸,二是调节气机,三是助心行血,四是调节水液代谢。一是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二是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推动和调节机体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精气血津液各物质的新陈代谢。(1)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2)脾气主升,包括升清和升举内脏;(3)脾主统血。(1)调畅气机;(2)助脾胃运化及胆汁分泌排泄;(3)调达情志;(4)调节生殖功能。(1)主受盛和化物;(2)泌别清浊。肺通调水道,肾主水;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个方面。其一,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有赖于肾的蒸腾气化;肾主水的功能亦有赖于肺气的肃降而下归于肾和膀胱。肺肾协同,才能保证体内水液输布与排泄的正常。其二,肺主气而司呼吸,肾藏精而主纳气,人体的呼吸运动虽由肺所主,但需肾纳气作用的协助。肾中精气充盛,封藏功能正常,才能将肺吸入之清气经其肃降而下纳于肾,以保持吸气的深度。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上焦主宣发卫气,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若雾露之溉,发挥营养和滋润全身的作用,故将上焦的生理特点概括为“如雾”,喻指心肺输布气血的作用。中焦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化生气血的作用,故将中焦的生理特点概括为“如沤”,喻指脾胃腐熟水谷、消化饮食物时的状态。下焦主要有排泄糟粕和尿液的作用,故将下焦的生理特点概括为“如渎”,喻指肾、膀胱、大肠等脏腑生成和排泄二便的作用,有如沟渠向下疏通、向外排泄之势。(1)推动作用;(2)温煦作用;(3)防御作用;(4)固摄作用;(5)气化作用。(1)营养滋润全身;(2)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1)滋润濡养作用;(2)化生血液;(3)调节机体阴阳平衡;(4)排泄代谢产物。(1)主月经;(2)主孕育胎儿。(1)主宰生命活动及精神活动。(2)主感觉与运动。脏与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际上就是脏腑阴阳表里配合关系。脏属阴,腑属阳;脏为里,腑为表。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里一表,相互配合,并有经络互相络属,从而构成了脏与腑之间的密切联系。肾所藏之精气,是由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构成的。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来源虽然不同,但却同藏于肾,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先天之精是生命遗传物质,是后天之精的物质基础;但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和培育,才能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而后天之精也只有得到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才能源源不断地化生。第四章病因病机【练习题】一、填空题TOC\o"1-5"\h\z六淫是扌旨、、、、、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疠气的致病特点。中医内伤致病因素有。瘀血的致病特点及临床表现主要有.、、、、。气机失常主要有.、、、、。二、判断题(正确的以“丿”表示,错误的以“X”表示)六淫就是“六气”。()疫疠的发生与人群的正气强弱有关。()无形之痰,是旨只见其征象,不见其形状的痰病。()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内在根据。()三、选择题[A型题]其性开泄,易袭阳位的邪气是()风邪寒邪湿邪燥邪火邪具有轻扬向上特性的邪气是()风邪寒邪火邪.湿邪E.燥邪下列哪种病邪致病最易出现发热恶风、汗出的症状()风邪寒邪火邪湿邪燥邪六淫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特点的邪气是()风邪寒邪湿邪燥邪火邪风邪伤人,以致病位游移行无定处,主要由其哪种性质决定的()风性善行风性数变风为阳邪风性开泄风性轻扬风邪的致病特点是()易伤肌表易伤津液易伤阳气易袭阳位易致肿疡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主要与其哪种性质相关()风为阳邪风性轻扬风性善行风性数变风性主动下列属于风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为阳邪,其性炎热为阳邪,为阳邪,其性开泄为阳邪,伤津耗气为阳邪,易生风动血为阳邪,其性炎上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为阴邪,易阻气机其性重浊,可致周身酸痛易伤肺,出现咳嗽痰少症状其性黏滞,病难速愈其性凝滞,引起疼痛肢体屈伸不利的症状与寒邪的哪种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关()寒为阴邪,伤人阳气,肢体失于温养寒性凝滞,气血流行不畅寒伤肌表,卫阳被遏,肢体失于温养寒性收引,经脉拘急寒性黏滞,气机不畅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凝滞黏滞数变重着升散寒邪致病,多见疼痛症状的主要原因是()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虚不能温煦故疼痛寒性收引,气机收敛,故疼痛寒主收引,经脉拘急而疼痛寒客肌表,卫阳被郁不得宣泄而疼痛寒性凝滞,气血阻滞而疼痛寒邪伤人,出现脘腹冷痛、呕吐等症状的主要原因是()寒性凝滞,气血流行不利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收引,气血凝滞不通寒性收引,经脉拘急寒性黏滞,气机不畅六淫致病,最容易引起疼痛的邪气是()风邪寒邪湿邪燥邪火邪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其性重浊其性黏滞其性干涩其性趋下其性凝滞寒邪致病,症见肢体屈伸不利,是由于()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客肌表,卫阳被遏寒性凝滞,痹阻经脉寒性收引,筋脉挛急寒邪入里,直中三阴具有收引特性的邪气是()风邪寒邪火邪湿邪燥邪暑邪为病而见汗多,气短,乏力,这是由于()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应于心,易扰心神暑多挟湿,易困脾土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为阳邪,化火伤阴暑邪伤人,常见胸闷,四肢困倦等症状的主要原因是()暑邪挟湿,气滞湿阻暑性升散,汗多伤津,肢体失养暑性升散,伤津耗气暑性炎热,伤人手出现一系列阳热症状暑性开泄,伤人后引起汗出具有升散耗气特性的邪气是()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湿邪致病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是()湿性黏滞,不易祛除,病难速愈湿邪损伤阳气,阳气受损,病难速愈湿性黏滞,不易祛除,病难速愈湿性重浊,留滞于体内,病难速愈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病难速愈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的邪气是()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侵犯人体可引起关节疼痛重着症状的邪气是()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湿邪致病最易困阻的是()心阳肺气脾阳肝阳肾气湿邪致病可见尿少,水肿等症的主要原因是()湿性趋下,其水肿以下肢明显生重浊,分泌物秽浊不清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黏滞,排泄物滞不畅湿性黏滞,疾病缠绵难愈最易伤肺的邪气是()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易于导致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或喘息胸痛等症状的邪气是()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具有其性干涩,易伤津液性质和特点的邪气是()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为阳邪,具有升发向上的特性为阳邪,其性轻扬,可致腠理开泄为阳邪,性炎上为阳邪,多挟湿致病为阳邪,性炎热常引起心烦、失眠狂躁妄动等症状的邪气是()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火邪最易生风动血的邪气是()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火邪侵犯人体,易于引起肿疡的邪气是()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火邪其性炎上的邪气是()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火邪暑、火、燥三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为阳邪炎热伤津动血生风“行痹”是以什么邪气为主引起的()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火邪“痛痹”是以什么邪气为主引起的()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火邪“着痹”是以什么邪气为主引起的()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火邪疠气的致病特点是()病情重,预后差高热持续不退易伤津耗气扰动心神传染性强下述哪项因素与疠气流行较不密切()气候反常环境因素预防措施不当社会因素精神因素七情内伤致病多损伤的脏是()心、肝、脾心、肺、脾心、肝、肾心、肺、肝肺、脾、肾TOC\o"1-5"\h\z七情内伤致病,首先损伤的脏是()肝心脾肺肾哪种情志异常易使肝的疏泄功能失调()过喜过思过怒过恐过悲哪种情志异常,可导致心悸,惊恐不安等症状()过度愤怒喜乐过度过度悲忧突然受惊思虑过度过怒主要影响下列哪种功能()呼吸功能藏血功能疏泄功能经气功能运化功能过度恐惧对气机的影响是()气消气结气上气下气乱过度悲伤对气机的影响是()气消气结气上气下气乱过度愤怒对气机的影响是()气消气结气上气下气乱暴喜过度,临床觉哪些症状()神无所归,虑无所定心悸、失眠、健忘、多梦面红目赤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意志消沉,面色惨淡下列哪种情志异常可引起二便失禁()过度悲忧恐惧过度思虑不解过度愤怒突然受惊思虑过度对气机的影响是()气乱气陷气上气结气收最易导致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症状的是()摄食不足饮食不洁暴饮暴食.饮食偏寒偏热E.饮食五味偏嗜劳神过度,临床多见症状是()腰酸腿软,精神萎靡气少力衰,神疲消瘦心悸、失眠、纳呆、腹胀、便溏动则心悸,气喘汗出以上均非与水湿痰饮形成关系密切的因素是()心肺脾功能障碍肺脾肝功能障碍脾肝肾功能障碍肝肾心功能障碍肺脾肾功能障碍瘀血所致出血的特点是()出血量多出血不畅出血夹有血块出血伴有疼痛出血量少瘀血所致疼痛的特点是()胀痛窜痛灼痛刺痛重痛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是()正气正气不足邪气邪气亢盛邪气损正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正气正气不足邪气邪气亢盛邪气损正“实”的病机最根本的方面是()邪气亢盛正气旺盛气血瘀滞水液蓄积痰浊壅滞虚证的概念是()以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低下为主的病理反映正气不足,邪气亢盛的病理变化邪气亢盛,正气日衰,脏腑机能减退的病理反映正虚邪恋的病理反映邪正相持的病理状态[B型题]“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阴阳乖戾,疾病乃起”。“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百病多由痰作祟”。强调发病的内在因素的思想是()。强调外感致病因素的思想是()。[X型题]痰饮的致病特点阻滞气血运行影响津液代谢易扰乱神明致病广泛,变化多端气机不畅可导致瘀血的发生的常见因素气虚气滞血寒血热外伤四、名词解释六淫疠气内伤七情痰饮瘀血正邪相争五、问答题疠气与六淫致病有何异同?七情的致病特点是什么?痰饮的致病特点是什么?正邪盛衰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什么关系?【参考答案】一、填空题风寒暑湿燥火发病急骤病情危重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一气一病症状相似七情饮食失宜劳逸失度刺痛肿块出血望诊见唇甲青紫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舌下脉络曲张脉象多见细涩沉弦或结代气脱气闭气陷气逆气滞二、判断题TOC\o"1-5"\h\zX丿丿丿丿三、选择题[A[A型题]1.A2.A3.A4.A5.A6.D7.D8.B9.E10.D11.A12.E13.B14.B15.E16.D17.B18.D19.A20.C21.C22.D23.D24.C25.A26.E27.E28.E29.C30.E31.E32.E33.E34.C35.A36.B37.D38.E39.EABCDCDACDBDCCECDBCAA[B型题]AD[X型题]63.ABCDABCDE四、名词解释六淫“淫”有太过、浸淫之意,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六淫是指反常的六气,属不正之气,故又称其为“六邪”。疠气即疫疠之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在中医文献中,疠气又称为“疫毒”、“疫气”、“异气”、“戾气”、“毒气”、“乖戾之气”等。内伤七情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因七情异常能直接影响内脏,病自内生,故又称为“内伤七情”。痰饮痰饮是机体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之痰饮,指咳吐之痰涎。广义之痰饮,指由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及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由机体功能失调,津液停蓄蕴结而成。瘀血瘀血指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跌仆损伤等原因,一旦引起心、肺、肝、脾等脏腑功能失常,血液运行不畅,或致血离经脉而瘀积体内,均可导致瘀血的形成。正邪相争正,指人体的功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和抗病、康复能力,是正气的简称。邪,泛指各种致病因素,为邪气的简称。正邪相争指疾病的发生和变化,是在一定条件下邪正斗争的反映。五、问答题相同点:均为外感致病因素。不同处:①病邪性质:疠气传染性强;②发病情况:疠气发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危重;③临床症状:疠气一气一病,症状相似;④影响因素:疠气致病与气候、环境和饮食、隔离预防措施和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2•①直接伤及内脏:尤以心、肝、脾三脏功能失调多见。②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③影响疾病转归。3•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运行;②致病广泛,变化多端;③病势缠绵,病程较长;④易扰乱神明;多滑腻舌苔。4•①疾病发生:正胜邪则不发病,邪胜正则发病。②疾病发展:邪胜正则表邪入里,正胜邪则里病出表。③疾病性质:决定证候的虚和实及其转化和真假等。④疾病转归:正胜邪则病退,预后好;邪胜正则病进,预后差,甚至恶化、死亡。第五章诊法述要【练习题】一、填空题TOC\o"1-5"\h\z1•面黑的主病为、、。呕吐有寒热之辨,胃寒则吐物形质为。3•痰多色白,咯之易出,属痰;痰黄稠黏属痰。4•小儿发结如穗,干枯不荣,多见于。5•排出物色白清稀者,多属。6•望小儿食指络脉,以浮沉分,以色泽辨,以淡滞定,三关测。7•舌尖见紫色斑点,是瘀血阻滞于。8•面目肌肤俱黄为。黄色鲜明如橘皮色属;黄色晦暗如烟熏属。9•舌淡白而瘦小,多属;舌淡白胖嫩,或有齿痕,多为。红绛有苔属;红绛无苔或少苔属。舌体,纹理者为老舌;舌体,纹理者为嫩舌。病理性舌苔的形成是由而成。带下黄稠臭秽者,多属;带下清稀TOC\o"1-5"\h\z而腥者,多属。舌浅淡而有裂纹者多为。病人日间汗出,活动尤甚,称为,属。小便清长量多者,属;小便频数,短赤而急迫者,属。17•鼻久流浊涕,色黄稠黏,香臭不分,是。瘀血内阻的病人口渴与饮水的特点是。热病过程中,舌苔由燥转润,提。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为,多属。望舌苔主要观察与的变化。舌尖芒刺,多为,舌中芒刺,多为。得神提示,,或,。察五色善恶时,不论何色皆以为区分要点。TOC\o"1-5"\h\z声音重浊而粗、高亢洪亮多是证、证。诊脉时用指力轻切在皮肤上称为;用力不轻不重称为;用重力切按筋骨间称为。二、判断题(正确的以“丿”表示,错误的以“X”表示)数脉只主实热证。()妇女白带量多质稀如涕,淋漓不绝者,多为脾肾阳虚,寒湿下注。()呕吐以有物无声为吐,有声无物为干呕。()形如米粟,色红,稍高于皮肤,摸之有碍手感为斑。()口唇糜烂是心火上炎的表现。()得神只见于正常人。()肥胖并见皮肤细白、食少乏力是形盛气虚,痰湿内生。()一般地说,舌质主要反应病证寒热的深浅,邪正的消长变化;舌苔主要反应脏腑虚实,气血盛衰等证的变化情况。()喜静者多为阴证、寒证、虚证。()口渴,均提示热盛伤津。()望舌时,医生应循舌根、舌中、舌尖、舌边顺序查看()“斜飞脉”与“反关脉”,都是比较少见的病脉。()亡阴证的汗出大多黏而味咸。()泻如稀水,色淡黄而味腥臭为寒湿泄泻。()望神是指诊察患者精神意识活动,以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判断病情的轻重与预后。()寒证的舌苔为白厚腻苔。()脉迟而有力多为实寒证,亦可见于邪热内结。()“恶色”为面色晦暗枯槁而显露,表示病情较重,预后欠佳。()TOC\o"1-5"\h\z灰苔与黑苔只是轻重程度之差别。()脉之有根是指尺脉有力、沉取不绝。()渴不多饮只见于痰饮水湿内停。()望舌神,舌质干瘪晦暗,活动呆滞为无神)消谷善饥多见于胃火炽盛、消渴病。()三、选择题[A型题]面青可见于除()外所有病证寒证脾虚证痛证血瘀惊风下列各证除()外都可见面色白气虚证血虚证寒证阴虚证阳虚证观察舌象辨别病邪的性质主要依据是)舌苔的有无舌苔的润燥舌苔的厚薄舌苔的颜色舌苔的腐腻患者舌质红,苔黄腻多为()痰饮湿热瘀血阴虚虚寒热入营血或阴虚火旺可见的舌象是()红舌紫舌绛舌淡红舌青紫舌轻取即得,重按稍减的脉是()浮脉洪脉沉脉涩脉虚脉黄苔一般主()寒证热证痰饮湿证脾虚证牙龈红肿疼痛是()心火上炎肝火上炎肾阴不足肾阴涸竭胃火上炎下列病证除下述何项以外,均可见腻苔)湿热痰饮寒湿水湿津伤正常的脉象又称为()正脉平脉和脉有根脉缓脉下列哪项不属舌态的变化()痿软强硬震颤歪斜芒刺脉沉细而应指无力为()濡脉微脉细脉弱脉虚脉弦脉的脉象是()形直体长状如波涛浮而搏指脉形宽大脉来绷紧满面通红多属()阴虚证实热证肝胆湿热证戴阳证血瘀证每次诊脉的时间应不少于()1分钟2—3分钟3—5分钟5分钟半分钟舌色淡紫带青,嫩滑湿润,为()热毒炽盛外伤心血瘀阻肝郁血瘀阴寒内盛患者前额部疼痛,属何经头痛()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太阴经厥阴经濡脉的脉象表现为()脉来无力脉来虚浮脉来细软脉来沉细脉来浮而细软病人外感风寒其脉可见()浮缓浮紧沉紧浮数沉细望小儿指纹,食指第一节为()气关风关命关火关血关望舌以辨别疾病虚实,主要观察()舌色浅深舌质老嫩舌苔厚薄舌苔润燥舌体胖瘦黄苔主热证,若里热盛极,耗伤津液,则见()舌苔淡黄舌苔黄腻舌苔焦黄干裂舌苔灰黄舌苔深黄舌体瘦薄,舌绛而干,说明()阴虚火旺火热炽盛气血两虚阳虚寒湿舌体胖大,边有齿痕主()心血不足肺气虚肾精不足肝气郁结脾虚湿盛疼痛的性质为走窜痛,部位不固定,多属()血瘀气滞精伤血少湿阻寒凝舌色淡白兼有白滑苔常提示()寒湿暑湿气血两虚食积阴虚寸口脉分候脏腑,心的病变反映于()右关部左关部左尺部右尺部左寸部面色黄而虚浮多见于()脾虚湿盛寒湿中阻脾胃虚弱湿热内蕴黄疸迟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来迟缓,一息不足)二至三至四至五至六至寸口位于()头侧太阳穴腹股沟动脉处手腕掌后桡动脉处颈部人迎处足背趺阳脉处久病舌红少苔,多见于()热邪壅肺胃热亢盛肝胆火盛阴虚内热气血两虚寸口脉,右手关所候脏腑是()TOC\o"1-5"\h\z肺肝胆脾胃肾心某病人出现神志昏迷、面色晦黯、循衣摸床、撮空理线,属于()有神少神失神假神回光返照气血两虚证的舌象一般表现为()舌淡红苔薄白舌淡红苔白腻舌淡胖苔润舌色淡白舌体瘦薄舌淡苔少紧脉的主病为()寒、痛、宿食宿食、瘀血表证、瘀血、痰饮寒、痛、痰饮寒、痛红舌和绛舌皆主()热证寒证气虚证血虚证痰饮下列哪项不属舌形改变()老嫩胖瘦裂纹齿痕歪斜苔黑而滑润、舌质淡白多属()阴虚火旺阳虚寒盛热盛伤津湿热郁蒸痰火内蕴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多属()肾精久耗肾阳亏虚水饮内停血瘀日久寒湿带下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提示()邪犯肌表外邪入里邪在半表半里邪犯肠胃邪犯肺卫中风的舌态是()舌强舌痿弄舌舌纵吐舌下列哪项不属于正常舌象()舌体柔软舌体活动自如舌质淡嫩少苔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小儿惊风多见()面色淡青或青黑面色与口唇青紫眉间、鼻柱、唇周发青面色青黄无华满面通红舌体瘦薄、舌色淡白,说明()阴亏伤津气血两虚阳虚寒湿外感病如见舌绛有苔,多提示()气分热盛上焦湿热阴虚火旺胃肠热甚热入营血头身重痛,属()湿阻瘀血火热气血风热面色苍白是()阳虚血虚虚阳上越脾虚亡阳外感初期可见下列哪一症状()恶寒畏寒战汗潮热寒战三部举按皆有力的脉称为()紧脉滑脉弦脉实脉洪脉红舌兼见苔黄厚,多见于()里实热证虚热证湿热证血瘀证表证[B型题]壮热日晡潮热午后潮热身热不扬寒热往来TOC\o"1-5"\h\z阴虚火旺可见()湿温病可见()阳明腑实证可见()绞痛酸痛灼痛重痛刺痛TOC\o"1-5"\h\z疮疡红肿而痛多为()结石阻滞致腰腹痛多为()湿邪困阻而致痛多为()自汗战汗半身汗盗汗无汗阳虚可致()阴虚可致()湿泻湿热泄泻脾胃虚寒湿热痢疾肝气郁结便下脓血,赤白相兼,属()大便溏薄,属()面色淡黄而晦暗无泽面目虚浮淡黄面色白而无华略黄面目肌肤黄色鲜明面色青黄黄肿可见()萎黄可见()咽喉红肿疼痛咽部嫩红,肿痛不甚喉部两侧肿块,红赤溃烂咽喉红干而痛咽喉出现白色假膜,刮之不去或随即复生热伤肺津可见()阴虚火旺可见()舌尖舌面舌根舌边舌中舌分属肾的部位是()舌分属心肺的部位是()舌红绛少苔舌淡苔白而润舌红苔黄腻淡红苔薄白舌暗红苔黄厚阴虚火旺的舌象是()虚寒证的舌象是()形如锦,或红或紫,平铺于皮下,摸之不碍手斑疹高出于皮肤,摸之碍手皮肤上出现晶莹如粟的透明小疱疹初起如粟米,根部坚硬,麻木或发痒,顶白痛剧疮疡范围较小,生于皮肤浅表,红肿热痛不甚TOC\o"1-5"\h\z斑为()疔为()[X型题]面黄主病有()脾虚湿热证证寒证口淡多见于()脾胃虚寒水湿内停脾胃湿热肝胆湿热肾虚弦脉主病有()肝胆病痛证痰饮疟疾瘀血属于但热不寒的有()壮热身热不扬潮热骨蒸劳热五心烦热痿软舌的主病是()阴液枯涸热灼津伤气血俱虚肝风内动痰热阻络气滞所致疼痛可以出现()重痛绞痛窜痛胀痛痠痛病人口渴喜热饮,饮量不多,见于()痰饮内停湿热内蕴热入营血阳气虚弱瘀血内阻寒热往来常见于()少阴病少阳病半表半里证疟疾病阳明病辨别疼痛虚实的要点是()疼痛的性质发病的缓急有无发热疼痛的部位喜按或拒按舌生芒刺的临床意义可以是()胃脘食滞热入营血肝胆火盛气分热盛心火亢盛神具体反映在人的()眼神面色精神表情语言呼吸动作体态按诊的内容,临床上常用的有()按肌肤按胸胁按脘腹按手足按腧穴属于脉律不齐的脉有()数脉紧脉结脉促脉代脉苔白腻的主病是()痰湿停聚脾胃气虚寒湿暑湿湿温下列不能从问诊中获得是()面赤黄疸苔白头痛食欲瘀血疼痛的特点是()部位固定冷痛刺痛胀痛夜间痛甚既主寒证又主热证的舌质、舌苔有()淡白舌黄苔灰黑苔红绛舌青紫舌舌赤肿胀而苔黄,多由于()热毒壅盛心脾有热心脾两虚中毒脾胃湿热下列脉象主病与痰饮有关是()滑脉结脉弦脉濡脉促脉裂纹舌形成多由于()血虚热盛伤阴阴虚火旺血瘀气滞脉搏至数较正常脉象慢的有()迟脉紧脉涩脉结脉代脉舌体强硬的主病为()热入心包肝肾阴液枯涸中风气血两虚先天不足脉象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其主病可能是()气滞血瘀血少伤精亡阴湿盛属于病理性汗出的是()剧烈运动时汗出入睡时汗出只头部汗出半身汗出高热时汗出但热不寒可见于()表热证虚热证里实热证湿温病气分证某病人眼眶周围色黑可能是()脾阳虚证肾虚水饮肾阴虚证寒湿带下肝血虚证属于脉率较快的脉有()数脉促脉濡脉结脉代脉临床上脾虚湿阻病人可见()黑苔舌体胖嫩舌淡紫苔白腻舌边有齿痕望舌质应从以下哪几方面进行观察()舌色舌形舌态舌下络脉苔色望舌苔变化可以分析()邪正的消长病邪的性质病位的浅深血液亏虚病情轻重四、名词解释四诊四诊合参畏寒谵语郑声独语狂语言謇战汗盗汗壮热太息潮热呃逆恶寒五、问答题恶寒和发热同时并见有何临床意义?试述失神的临床表现及意义。何谓善色、恶色?各有何临床意义?试述面部赤色的主病。何谓腐苔和腻苔?各有何意义?如何鉴别哮与喘?实喘与虚喘的临床表现、病机有何不同?正常脉象的特点是什么?简述细脉的脉象、主病及脉理。试比较促、结、代三脉之异同。何谓剥落苔?何谓镜面舌?有何意义?简述五色主病及其意义。举例说明白苔的主病是什么?简述假神的含义及其临床意义。试述舌诊的临床意义。“十问歌”的内容是什么?问病人有汗出的意义何在?问疼痛的要点是什么?有何意义?请举例说明.何谓“但寒不热”?试述其问诊内容及意义。脉诊有何临床意义?举例说明。何谓真脏脉?有哪几类?各有何意义?。简述诊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何谓相兼脉?举例说明其主病规律。举例说明望痰辨别疾病的性质。望舌有哪些注意事项?正常面色如何?什么叫主色、客色?望神中的“神”的概念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填空题肾虚证水饮血瘀证清稀无臭湿痰热痰疳积虚证寒证表里病性虚实轻重心黄疸阳黄阴黄气血虚阳气虚实热证虚热证坚敛苍老粗糙浮胖娇嫩细腻胃气挟邪气上蒸湿热寒湿血虚自汗气虚、阳虚虚寒证下焦湿热鼻渊口干但欲漱水而不欲咽热退津复除中脾胃之气将绝苔质苔色心肺热盛脾胃热盛正气充盛脏腑功能未衰病情较轻预后良好病色明润光泽而含蓄还是晦暗枯槁而暴露实热举寻按二、判断题TOC\o"1-5"\h\zX丿丿XXX丿X丿XXX丿丿XX丿丿丿丿X丿丿39.D39.D40.C41.A42.C43.C44.C45.E46.A47.B48.A49.D50.A[B型题]51.C52.D53.B54.C55.B56.D57.A58.D59.D60.C61.B62.A63.D64.B65.C66.A67.A68.B69.A70.D[X型题]71.AB72.AB73.ABCD74.ABCDE75.ABC76.BCD三、选择题[A型题]BDDBCABEEBEDABAECEBBBCAEBABACCDCBDAAEBADBCDABEBCDEABCDEABCDECDEACABCACECEABABCEABCADEACABCDBCDEBCDEBDABBDEABCABC四、名词解释四诊是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法。四诊合参指诊察疾病时,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全面结合分析,为准确判断病证提供依据。畏寒自觉怕冷,加衣被或近火取暖,采取保暖措施,身体发冷的感觉可以缓解的表现。谵语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语意数变,声音高亢,多为热扰心神之实证。郑声神志不清,声音细微,语多重复,时断时续,为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独语喃喃自语,喋喋不休,逢人则止,属心气不足之虚证,或痰气郁结、清窍阻蔽所致。狂语精神错乱,语无伦次,狂躁妄言,不避亲疏,多为痰火扰心。言謇舌强语謇,言语不清,多因风痰阻络,为中风先兆或中风后遗症。战汗先恶寒战栗,继而全身大汗者,多见于急性热病正邪剧烈交争,为疾病之转折点。盗汗睡时汗出,醒则汗止者,多属阴虚内热。壮热高热不退,感觉躁热难受,体温升高明显,身热灼手,或伴有恶热烦渴的表现,多因里热炽盛。太息时发长吁短叹,以呼气为主,多为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所致。潮热按时发热,或按时热甚,发热盛衰起伏有定时,犹如潮汛的表现。包括午后潮热、日晡潮热等。呃逆气逆于上,自咽喉出,其声呃呃,不能自主,俗称“打呃”。恶寒感觉怕冷,虽加衣覆被,采取保暖措施,身体发冷的感觉仍不能缓解的表现。五、问答题恶寒与发热同时并见多为外感病初期,是表证的特征。根据恶寒、发热的轻重不同,临床又可分为:①恶寒重,发热轻,为外感风寒的特征;②发热重,恶寒轻,为外感风热的特征;③发热轻而恶风,多属外感风邪,伤风表证。又称“无神”,临床表现为神志昏迷,或烦躁狂乱,或精神萎靡;目睛呆滞或晦暗无光,反应迟钝,呼吸气微,甚至目闭口开,手撒尿遗,或搓空理线,循衣摸床等。失神说明正气大伤,脏腑功能虚衰,病情严重,预后较差。疾病中五色的表现以明润光泽而含蓄为善色,以晦暗枯槁而显露为恶色。善色表示病情较轻,预后较好;恶色表示病情较重,预后欠佳。赤色主热,是血液充盈于皮肤脉络所致。若满面通红,多属外感发热或里实热证;若两颧潮红,则属阴虚阳亢之虚热证或虚损劳瘵。腐苔和腻苔反映中焦湿浊情况。颗粒粗大,苔厚疏松,状如豆腐渣,边中皆厚,易于刮脱者,称为腐苔,主食积胃肠,痰浊内蕴;颗粒细小,致密而黏,中厚边薄,刮之不脱者,称为腻苔,主湿浊、痰饮、湿温。临床上哮与喘常常同时出现,但哮以声响言,指呼吸时喉中有哮鸣音,多时发时止,反复难愈;喘以呼吸言,指呼吸急促,甚则鼻翼煽动,张口抬肩,难以平卧。喘有虚实之分。实喘者,发作较急,胸满声高气粗,呼出为快,多为病邪壅塞肺气;虚喘者,来势较缓,气怯声低,吸少呼多,气不得续,吸入为快,动则喘甚,为肾虚不纳气或肺气虚衰。正常脉象又称“平脉”或“常脉”,正常脉象的特点是: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四〜五至,约每分钟60〜90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这些特征在脉学中称为“有胃、有神、有根”。细脉的脉象特点是细小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主病是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又主伤寒、痛甚及湿证。虚证因营血亏虚,脉道不充,气虚血运无力而致;实证因暴受寒冷或疼痛导致脉道拘急收缩,脉细而弦紧,湿邪阻遏脉道则见脉象细缓。促脉、结脉、代脉三脉皆为节律不整之脉,皆动有歇止。其中,促脉是脉数而有歇止,歇止无规律,歇止时间较短;结脉是脉迟而有歇止,歇止亦无规律,歇止时间较短;代脉较慢,歇止有规律,歇止时间较长。舌苔部分或全部剥脱者,为剥苔。舌苔全部剥脱,舌面光洁如镜者,称为“镜面舌”,剥苔主胃阴不足,“镜面舌”,为胃阴枯竭,胃气大伤。青色主主寒、痛、瘀血、惊风。赤色主热证,满面通红者,属实热证,两颧潮红者属虚热证。黄色主湿、虚、黄疸。白色主虚、寒、失血。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白苔多主表证,寒证,湿证。苔薄白为病邪在表;苔白而厚,主湿浊内盛,或寒湿痰饮;苔白滑黏腻多主痰湿;若舌苔白如积粉,舌质红赤,则主湿遏热伏,或瘟疫初起;苔白厚燥裂,可见于湿温病邪热炽盛,暴伤津液。指垂危病人出现的暂时性的某些症状"好转"的假象,如原本精神萎靡,面色晦黯,声低气弱,懒言少食,突然精神转佳,两颊色红如妆,语声清亮,喋喋多言,思食索食等。提示病情恶化,脏腑精气将绝,预后不良。古人比作“回光返照”或“残灯复明”。观察舌象的变化,对临床辨证有重要的意义。①可判断正气盛衰:如舌质红润,为气血旺盛;舌质淡白,为气血虚衰。舌苔薄白而润,示胃之气津充沛;舌光无苔,主胃之气阴衰败。②可分辨病位浅深:如舌苔薄白,多为外感初起,病证轻浅;舌苔黄厚,主邪入里,病证深重。舌质红,属气分热盛;舌质绛,为热入营血。③可区别病邪性质:如白苔多主寒,黄苔常主热,腻苔多属湿,中风多见舌强,心脾经热则多吐舌。④可推断病势进退:舌苔由白变黄、变灰、变黑,舌质由淡变红,变绛、变青紫,提示病邪由表入里,病情由轻而重。反之,舌苔由灰黑变黄变白,舌质由紫绛变淡红,则提示病由里出表,由重而轻。⑤估计病情预后:舌胖瘦适中,活动自如,淡红润泽,舌面有苔,是正气内存,胃气旺盛,预后多佳;若舌质枯晦,舌苔骤剥,舌强或偏歪等,多属正气亏损,胃气衰败,病情危重,预后多凶。即“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表证出汗为表虚或表热证;里证出汗:汗出不已,动则加重者为自汗,多因阳气虚损,卫阳不固;睡时汗出,醒则汗止者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身大热而大汗出,多为里热炽盛,迫津外泄;汗热味咸而黏,脉细数无力,多为亡阴之证;汗凉味淡清晰,脉微欲绝者,多为亡阳之证;先恶寒战栗,继而全身大汗者为战汗,多见于急性热病正邪剧烈交争,为疾病之转折点,若汗出热退,脉静身凉为邪去正复之吉兆,而汗出身热,烦躁不安,脉来急促为邪盛正衰之危候。局部汗出:头汗可因阳热或湿热;额部汗出,脉微欲绝,为元阳离散,虚阳浮越之危象;半身汗出者,多无汗部位为病侧,多因风痰、瘀血或风湿之邪闭阻,气血不畅所致;手足心汗出甚者,多因脾胃湿热,或阴经郁热而致。问疼痛,应注意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及喜恶等。其意义在于:询问疼痛发生的部位,对了解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有一定的意义。如头痛:后脑痛连项背,属太阳经病;痛在前额或连及眉棱骨,属阳明经病。问清疼痛的性质,可以分辨引起疼痛的病因与病机。疼痛伴有胀感者为胀痛,为气滞所致,如见于胸胁为肝郁气滞,头目胀痛为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重痛者,常为湿邪困阻,气机不畅所致。问清疼痛的时间及对按压的反应,有助于对病证寒、热、虚、实的判断。新病剧痛属实,久痛时缓属虚;痛而拒按属实,痛而喜按属虚。如脘腹隐痛,喜温喜按为脾胃虚寒。但寒不热指病人只感寒冷而不发热,为里寒证。此处,寒指畏寒,是指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能够缓解者。新病畏寒,多为寒邪直中;久病畏寒多为阳气虚衰。脉诊的意义为:医生通过切脉,根据病人脉象变化,可以了解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盛衰,推断病情轻重及其预后情况。如脉数为热证,迟为寒;浮为表,沉为里。虚脉主虚证,实脉主实证。真脏脉是指疾病危重期出现的脉象,以无胃、无神、无根为特点,又称“败脉”、“死脉”、“绝脉”等。根据其主要形态特征,大致可分成三类:(1)无胃之脉:以无冲和之意,应指坚搏为主要特征。提示邪盛正衰,心、肝、肾等脏气外现,是病情危重之兆。(2)无神之脉:以脉率无序,脉形散涩滞为主要特征。提示脾胃或肾阳衰败,神气耗散,生命将绝。(3)无根之脉:以虚大无根或微弱不应指为主要特征。均为三阴寒极,亡阳于外,虚阳外越之象。诊脉时要掌握诊脉的时间、姿势、布指、指法和指力的应用。脉诊时以环境安静,医患双方气血平和为佳。切脉的时间必须在1分钟以上。切脉的姿势,无论病人坐或卧,其手臂应平展、直腕仰掌,与心脏同一水平。医生脉诊时,用左手按诊病人的右手,用右手按病人的左手。布指时,以中指定关位,食指切寸位,无名指切尺位,三指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腹切按脉体,布指疏密,应根据病人手臂长短而调整。诊脉时要不断地调整指下力量,虽有轻(举)、中(寻)、重(按)之别,应用时要视情况而定。由于疾病常由多种病因相兼而致,因而脉象也常是两种以上的脉象相兼出现。凡脉象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复合构成者称为“相兼脉”或“复合脉”。其主病规律是组成该相兼脉的各单一脉主病的综合。例如,浮紧脉,浮脉主表,紧脉主寒,浮紧脉主表寒证。又如沉细数脉,沉脉主里,细脉主阴血亏虚,数脉主热,沉细数脉则主里虚热证,即阴虚内热证。若痰清有泡沫为风痰;色白清稀为寒痰;痰多色白,咯之易出多为湿痰;痰黄稠黏为热痰;痰少色黄,不易咯出,或痰挟血丝者是燥痰。咳唾腥臭痰或脓血的是肺痈;劳瘵久咳,咯吐血痰多为虚火灼伤肺络。望舌时应注意:光线充足,以自然光线为佳。病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中医临证施护》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培正学院《Java海量数据分布式开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嵌入式系统与开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
- 【原创】江苏省宿迁市2013-2020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第二学期期中综合试题
- 销售员个人总结
- 《创新大课堂》2021高考生物(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 《睾丸炎的护理》课件
- 【名师一号】2020-2021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必修二-双基限时练9
- 2025年八年级统编版语文寒假复习 专题05 阅读训练(考点剖析+对点训练)
- 2024年航天知识总结
- 公立医院章程范本(中国医院协会2019版)
- 江苏小高考(物理化学生物)真题及答案
- 垃圾开挖清运方案
- 如何分析睡眠监测呼吸信号及监测结果解读
-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圆梦杯”统一模拟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急性心衰抢救流程
- GB/T 8753.2-2005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封孔质量的评定方法第2部分:硝酸预浸的磷铬酸法
- GB/T 3280-2015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 工程伦理分析-切尔诺贝利
- 外墙用水泥纤维板接缝位置开裂问题及处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