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部编版2021)01(全解全析)_第1页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部编版2021)01(全解全析)_第2页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部编版2021)01(全解全析)_第3页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部编版2021)01(全解全析)_第4页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部编版2021)01(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1

高一语文•全解全析

I236710111215181920

BCDCBBAABCAB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B

2.C

3.D

4.(4分)

(1)论证方式多样。文章采用了例证、喻证、引证、对比论证等。作者引用了鲁迅、刘鹦的语句,选取了

宝玉与玉钏儿、龄官、黛玉的交往,运用了饺子、西瓜子等比喻,让自己的论证更清晰、更有说服力。

(2)论证结构清晰,运用总分结构,分条论证。作者从“情”字入手,分析了从“情”字理解小说主题的

四个层面,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3)论证语言浅显明了。作者通过比喻、对比、举例等手法,用通俗浅显的语句,将自己的观点一一展示,

化难为易,通俗易懂。

5.(6分)

(1)每个章节可以从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

(2)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

(3)人物视角叙事考究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

(4)对主要人物、关键情节的描写,通过特定的人物去实现;

(5)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B.“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彩”说法错误。原文中

说的是“《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无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

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

是交融的,是一体”,可见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Bo

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理解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C.“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认

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未窥门径”即是说没有

找到解决问题的门路。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是:《红楼梦》主题是“大旨谈情”。

A.是说小说中“戏文”与人物命运的关联:

B.说的是《红楼梦》富有诗意,具有言外之意;

C.是作为考据派的胡适的成果;

D.是从“情”的角度来谈宝玉的,所以可以论证《红楼梦》的主题。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论证特点的能力。

首先,从论证方法上看,引用刘鹦《老残游记》中的话,使用了引证法;列举“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

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使用了例证法;”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

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使用了喻证法;“宝玉在

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

蔷,天降大雨,他只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使用了对比论证法。

其次从论证结构上讲,文章采取的是总分的论证方式,首先,提出总的论点是《红楼梦》主题是“大旨谈

情”,接下来从四个层面进行分析,第一层,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

是为国立传、女儿正名;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如何相处;第四层境界、《红

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可以说条理非常清晰。

再者,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比如''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

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就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在第二个境界中大量列举实例,通俗易

懂,使深刻的道理浅显化。

5.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本题中,根据材料三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

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

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可以概括出《红

楼梦》在叙事方面的特点之一是每个章节可以从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

根据“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可见“善

用人物视角,喜欢变换视角”是主要信息,可以将这句话作为特点直接进行概括。

根据“《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可以

直接将这句话概括为答案要点。

根据“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和下文作者所举的例子:写黛玉的具体形貌,只能

从宝玉的眼睛看出;写通灵宝玉,只能从宝钗的眼睛看出,可见对主要人物、关键情节的描写,通过特定

的人物去实现。

根据材料三结尾处“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

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可见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

叙事视角,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也是《红楼梦》的叙事特点之一。

(-)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6.C

7.B

8.(4分)

①展现了“文革”前后中国农村的生活状况,为故事的发生交代了时代背景。

②体现了田福军强烈的责任感和解决百姓温饱问题的决心和信心,为情节发展做铺垫。

③突出表现了田福军对农村的深厚感情以及心系百姓、工作方式灵活等形象特点。

9.(6分)

①人在面临矛盾做出选择时,勇敢的人可以舍弃个人利益选择维护集体利益,哪怕会因此承受一定的后果。

②“文革”结束,当时农民吃饭问题依旧解决不了,但他毅然投入到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工作中来这,种

选择体现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③面对饥饿问题,他不顾个人后果,违反上级规定开仓放粮,这种选择体现了他勇于担当,公而忘私的勇

气和魄力。

【分析】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思想内容和语言特色的能力。

C.“旨在表现灵活变通的个性”错误,从文中来看,小说写田福军考察村中百姓生活状况后决定开仓放粮,

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再补目的是表现田福军一心为民、不顾个人得失。

故选Co

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B.“体弱多病”错误,结合“我一家三口人四天都没吃一颗五谷了!快饿死了”可知,女孩子是因为过度饥

饿才如此。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插叙作用的能力。

首先找到第二段插叙的文字,概括插叙的内容,即“使他不由想起小时候的端阳节,他和福堂哥总要一大

早就爬起来,拔好多艾草,别在门上,别在全家人的耳朵上,然后再揭开喷香的粽子锅”“记得文化革命

开始时,他刚三十出头,正是风华茂盛之时一一结果这好年华白白地浪费掉了”“只要国家有希望,工作

就是把人累死也畅快!他多年来一直处在实际工作中,因此非常清楚十年文化革命所带来的灾难性破坏是

多方面的,不可能在朝夕间就消除。他常想,作为一个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在他的工作范围内既要埋头苦

干,又要动脑筋想新办法。当然,眼下最重要的仍然是农民的吃饭问题。现在看来,没有大的政策变化,

这问题照样解决不了。那么,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最起码先不要把人饿死”,插入的是田福军的回忆

和心理活动,从他的回忆中可以看出“文革”前后中国农村的生活状况,这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然后分析插叙内容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

先看插入内容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面对文化革命带来的破坏,田福军认为“作为一个基层领导干部,

必须在他的工作范围内既要埋头苦干,又要动脑筋想新办法”,这展现出田福军作为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

“动脑筋想新办法”则是表现出他工作方式的灵活,“眼下最重要的仍然是农民的吃饭问题”表现出他解

决百姓温饱问题的决心和信心,由此可以看出田福军对农村、农民的感情。

接着分析插入内容在结构方面的作用,下文写田福军询问村中的情况,并亲自到农民家中去考察,这些情

节是建立在他心系百姓、心系工作的基础之上,而插入的内容就可以看出他对待工作、对待农民的态度,

所以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9.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从题干的要求来看,考生要先理解“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

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这段话的内涵,然后结合这句话的内涵分析田福军的形

象。

“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

承担一切后果”,这段话告诉我们人生的特点一一矛盾和选择的综合体,并告诉我们如何对待这一综合体

——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

然后到文中找到田福军面临的矛盾和做出的选择,如第二段“十年文化革命所带来的灾难性破坏是多方面

的,不可能在朝夕间就消除。……当然,眼下最重要的仍然是农民的吃饭问题。现在看来,没有大的政策

变化,这问题照样解决不了”,由此可知,田福军面临的矛盾是“文革”结束,当时农民吃饭问题依旧解

决不了,对此田福军做出的选择是“那么,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最起码先不要把人饿死”,这是基层

工作者的工作,而他毅然选择投入到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工作之中,这表现出他的社会责任感;

如“所有的大队都有‘战备粮’。但这些粮食是准备未来打仗吃的;上面规定,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动用一

动用这粮食就等于犯法”,这又是田福军面临的矛盾,面对这一矛盾,田福军“无法顾及个人的后果一一

他不能看着把人饿死。他当即决定,立即打开各队的粮库,尽快把粮食分发给缺粮户。战备粮空缺下的数

目,以后逐渐再补上……反正不管怎样,他已经严重违犯了禁令。他想,为此就是把他押到法庭上,他也

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这种选择体现了他勇于担当,公而忘私的勇气和魄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答案】

10.D

11.A

12.D

13.(8分)

(1)韩信派人暗中去侦察,得知广武君的计策未被采用,这才敢率兵进入井险。

(2)这次将军反而命令我们背水列阵,然而最后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呢?

14.(3分)

(1)韩信能够灵活运用兵法,懂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2)韩信能够进行周密的部署,出奇计制胜;

(3)对手成安君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策。

【分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韩信派出的二千奇兵,在等到赵军倾巢出来争夺战利品时,就冲入了赵军的军营,拔光了赵军

的旗帜,插起了二千面汉军的红旗。赵军发现军营里已全部是汉军的红旗,于是队伍大乱,士兵们纷纷逃

跑。

“二千骑”是后置定语,修饰“奇兵”,其后断句;“共候”的宾语是“赵空壁逐利”,不能断开,排除

选项BC;

“二千”是后置定语,修饰“赤帜”,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水北山南为阴,淮阴,指淮河的北岸区域”错误。水南山北为阴,淮阴,指淮河的南岸区域。

故选Ao

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D.“又亲自为其解开绑绳并拜为军师”错误。由原文“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

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可知,是用对待老师的礼节来事奉,并不是拜他为师。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使,派;间,暗中;用,采纳;引兵,率兵。

(2)得分点:陈,列阵;竟,最后;何,什么。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韩信能够取得井险之战的胜利,首先在于懂得用兵的谋略,“诸将毕贺,因问信日:'兵法右倍山陵,前

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日:'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

日'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可见韩信能够灵活运用兵法,懂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

理;

其次,在于韩信周密的部署和出奇制胜的策略,“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山而

望赵军,诫日:'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

水陈”“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

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引诱赵军倾巢出

动,在赵军军营插上汉军旗帜,使得赵军打乱,可见韩信攻打敌人部署周密,能够出奇计制胜;

最后,韩信能够取得胜利还得益于对手的愚蠢,“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日……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

兵不用诈谋奇计,不听广武君策”,对手成安君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策,给了韩信可乘之机。

参考译文: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他还是平民的时候,家里贫穷而又没有操行。没能被举荐为吏,也不会

经商置办产业,总是跟从他人混吃混喝,人们大多讨厌他。当项梁渡过淮河时,韩信带着剑跟随项梁,没

有什么名气;项梁战败后,他又归属项羽,项羽任他为郎中,他曾多次向项羽献策,项羽都没有采用。汉

王刘邦入蜀,韩信逃离楚军归顺了汉王。韩信与张耳率领几万军队,要东下井隆攻打赵国。赵王、成安君

陈余就在井隆口聚集军队。广武君李左车劝成安君说:“我听说从千里之外运送粮饷,士兵就会挨饿。现

在井隗的道路,车不能并行,马不能成队,这样行军几百里,势必粮饷就落在队伍的后面。希望你暂时借

给我精兵三万,从小道拦截他们的武器粮饷;您坚守阵地不和他们交战。不到十天,两将的首级就能献到

您的帐前。”成安君是个儒生,经常说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不听广武君的计策。韩信派人暗中去侦察,得

知广武君的计策未被采用,这才敢率兵进入井隘。距离井隆口三十里,停下来宿息。半夜传令军中出发,

选出轻装骑兵二千人,每人拿一面红旗,从小道到山上隐蔽起来观察赵军,并告诫士兵们说:“赵军看见

我们逃跑,一定会倾巢出动来追赶我们,你们就赶紧冲进赵军营地,拔掉赵军的旗帜,立起汉军的红旗。”

韩信于是派一万人先出发,出井隆口,背靠河水排开阵势。赵军看到以后便大笑。天刚亮,韩信击鼓开出

井隆口,赵军开营出击汉军。这时韩信、张耳假装丢弃了旗鼓,逃回了河边的阵地。赵军果然倾巢而出抢

夺汉军的旗鼓,追赶韩信、张耳。韩信派出的二千奇兵,在等到赵军倾巢出来争夺战利品时,就冲入了赵

军的军营,拔光了赵军的旗帜,插起了二千面汉军的红旗。赵军发现军营里已全部是汉军的红旗,于是队

伍大乱,士兵们纷纷逃跑。这时汉军两面夹击,大破赵军并俘虏了很多人,在肽水上杀死了成安君,擒获

赵王歇。韩信于是传令军中不要杀死广武君。于是有人捆广武君送到了韩信的账中,韩信解开了捆绑的绳

子,请他面东而坐,自己面对西对坐,用对待老师的礼节来对待他。诸将领上前祝贺完毕后,乘机问韩信

说:“兵法上说设军阵要右后靠山陵,左前对水泽,这次将军反而命令我们背水列阵,然而最后取得了胜

利,这是什么战术呢?”韩信说:“这在兵法上有,只是你们没有细看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

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各位将领都佩服地说:“太对了。这不是我们所想得到的。”

(-)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9分)

15.B

16.(6分)

(1)表达了作者在被贬南行途中的孤寂之感

(2)表达了对前途难卜的忧惧之情。

【分析】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语言和内容的能力。

B.“看见乌鸦向南飞去的景象”错误。从“悄无踪”和“但见孤鸿影”可知“乌鹊南飞”是作者的联想,

词的上片,在这浩瀚的夜空中,词人说见不到南飞的乌鹊的踪影,所能见到的只有孤飞的鸿雁的影子。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这首词以“泊吴江夜见孤雁”为题,当是诗人被贬官南行途中所作。上片专说“泊吴江夜见孤雁”之事,

前两句交持“见抓雁”的环境、背景,他夜不成眠,才感到秋夜格外漫长,后两句点明题中“见孤雁”三

字,“但见孤鸿影”句直接着题,“见孤鸿”即“见孤雁”。在作者所展示的情景中,长空的空阔高远与

孤雁的形单影只形成强烈的反差,不难令人想见此时独立船头的词人孤寂落寞的情怀。

下片传说孤雁,从过去说到未来。前两句说孤雁的过去一一它从北方边塞飞来,在江河上孤独地飞,忍受

着难耐的寂寞。这里借雁说人,抒写的是词人离开北方南下过程中的切身体会•后二句收束全篇,从时间(霜

秋)、地点(江滩)两面言孤雁于深夜栖止于兼葭丛中之困境。从中透出词人对自己前途难卜的忧虑。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6分)

故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的字词有:腱、至、箫、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C

19.A

20.B

21.(5分)

“难以言状”改为“难以言表”;

“迷恋”改为“依恋”;

“关注”改为“注视”;

“倾听”改为“聆听”;

“开拓”改为“开发”。

22.(6分)①5月17日巴以冲突加剧,②人道主义灾难加重,③联合国又一次召开紧急会议,④因美国第

三次阻挠,⑤会议未能通过公开声明。

【分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生生不息:不断地生长、繁殖。此处指出现的作品多,应该用“层

出不穷”。

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气贯长虹:气势磅礴,像是要贯通天空的长虹

一样。形容正气旺盛,精神崇高。“气贯长虹”形容“正气”,此处形容中国社会的图景,应该用“波澜

壮阔”。

急功近利:急于追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急于求成:急着取得成功。含有忽视质量,追求速度之意。根据

前句“许多网络写手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可知,应该用“急功近利”.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迎刃而解:比喻主要的问题解决了,

其他有关的问题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解决。此处是说网络文学从“高原”走向高峰”就顺利实现了,而并

未涉及“解决问题”的意思,所以应该用“水到渠成”。

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前面说“许多网络写手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后面为出现的症状。“出现了浮躁情绪”是内心变化,”热

衷于追名逐利”是外在表现,“偏离了文学初心”是最后结果,三者的语序不能颠倒。排除BCD。

故选Ao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成分赘余,“切忌不要”重复,可用“切勿”,排除C、D两项;

语序不当,“不仅”应放在“网络写手”之后,排除A项。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难以言状”的意思是“难以描述,无法形容;声音、色彩、感觉等不能用语言描述”。这里是指老师的

恩情,不能用“难以言状”,不符合对象,应改为“难以言表”。

“迷恋”的意思是“强烈的、通常是极度的爱慕”,根据语境是毕业生对学校的留恋,故应该使用“依恋”

或“留恋”。

“关注”和后文的“目光”不搭配,应该改成“注视”。

“倾听”与“教诲”搭配不当,应改为“聆听”,以体现对老师的尊敬。

“开拓”和后文的“智力”搭配不当,应该改为“开发”。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这则新闻材料共有五句话。

第一句是介绍事件的背景,主要信息有时间”5月17日”,事件是以色列和哈马斯冲突加剧,可压缩为“巴

以冲突加剧”;

第二句话是介绍此次事件对加沙地区的影响,关键信息为“人道主义灾难”“加剧”,可压缩为“人道主

义灾难加重”;

第三句话是联合国采取的行动,由于前面有背景时间,这里的时间可不压缩;事件结合关键信息“联合国

安理会"''召开巴以冲突问题紧急公开会”可压缩为“联合国又一次召开紧急会议”;

第四句是法新社对安理会召开会议的评论,不是本次新闻关键信息,可不压缩;

第五句是此次会议的结果,结合关键信息“前两次……未能发表公开声明”“公开会议后”“没有联合发

声”,可压缩为“会议未能通过公开声明”。

注意不要超过55个字。

四、写作(60分)

23.例文:

在路上

高三,将你描绘成雨霁后的彩虹,把七色光彩融进学习生活的每一步,成为求学路上最值得回忆的一

段旅程。一一题记

不知不觉春天又来到了,望着那一页页翻过的日历,眼眸里溢满了泪水,两席间却荡漾着灿烂的笑容。

泪与笑中蕴含了太多,有一路的辛酸苦楚,更有一路的充实快乐。

炎炎仲夏,我们放弃了本该恣意的假期,把闹钟满满地定位于黎明。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太阳还

没升起的时.刻,我们便携手并肩走出宿舍迈向教室。于是每日的多半时数都留在了这里:课堂上我们聚精

会神,自习课我们奋笔疾书;阳光下挥汗如雨,内心里是无硝烟的竞争。

飒飒秋日,伴随着枯叶落地之声,墨香亦飘飞于指尖心头。时至子夜,屋外的寒气已然袭人,记忆的

闸门却每每忘记了阖闭。太多太多的知识需要储备,太多太多的错题需要整理,我们匆匆奔走于教室、食

堂和宿舍间,与时间赛跑,与疲惫斗争。高考在即,必争朝夕;时机难得,岂可错过?那个夏季遗忘了美

丽,这个秋季冲淡了诗意。

凄寒冬季,和着烈风、冰雪的节律,我们紧握手中的笔杆。一道道习题我们解过,一张张试卷我们考

过!来吧,让严冬再猛烈些,高三学子谁怕?我们以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助力,以不破记录不罢休的意志

冲刺。2021金榜,有你;6月的捷报,有我!

走在高考的路上,恸哭过,大笑过;悲伤过,兴奋过;失败过,成功过……百味杂陈时搅乱过思绪,

酸甜苦辣中失去过方寸,却从未放弃,我们不忘初心,矢志不渝。这一路处处关情,压力终成动力;这一

程时时有爱,挫折化为经验。

这一路携关爱前行,带感恩进步。怎能忘浓浓亲情里母亲的叮咛父亲的嘱托?“照顾好自己,身体是

学习的本钱。”“别有太大压力,努力就好,我和你妈不在乎成绩。”

这一年有老师保驾护航,有同学共同进步,未曾孤单过。这一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留下了几多师生

情,结下了深厚同窗谊。那一次次的谈心,一回回地辅导,是生活上的帮,学习上的助。

高三,与老师一同摸爬滚打的一年。高三,与同学良性竞争团结合作的一年。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

慈祥父母,向前行进的铺路石;同学,是我的亲密战友贴心伙伴,向上攀登的永动力。生活上有困难,老

师是靠山、主心骨、后勤保障;学习上有困惑,同学是军师、智囊团、装满点子的锦囊。当遭遇失败时,

老师的安慰鼓励是一粒粒治愈创伤的灵丹妙药;当苦恼烦闷时,同学的逗乐打趣是一针针速效强心剂。

这一路上满布了荆棘坎坷,这一年里走过了千山万水。感谢这一路的辛苦磨练了心智,感恩这一年的

捶打丰满了羽翼。熬过昨天,不屈的心被历练成坚韧,面对明天勇敢前冲义无反顾。这一路不虚度好好学

习;这一年不蹉鸵,天天向上。

微笑着走在高考的路上,不踽踽莫峋胭,相信泪与汗滴终会流聚成6月晴空里最灿烂的彩虹。

【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文的能力。

1.审题: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但正所谓立意先行,要写好本文,解读材料也是关键。本则材料可以借助抓关

键词句或由果溯因等方法确定立意角度。出题者首先提供了一段引语,关键句子为“在路上,我们有坚实

的脚步,有丰富的体验,有无尽的期盼与思考”,具体提示有:生活路上有欢笑,学习路上有艰辛,交友

路上有甘甜,追求路上有付出……通过简短的材料,出题者的目的应该是给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正能量的

启示,即人生路上喜忧同在,无论如何我们都该有理想和目标,脚踏实地、勇往直前,困难坎坷是我们的

经验,亲情友情是我们的动力,一路追求,一路收获,一路成长。

2.要点:本题审题难度较小、写作范围却非常宽广。在人生行进的路上,有成功,有失败,有经验,有教训|,

有喜悦,有忧伤。我们遇到的或是经历的事,有的一闪而过,如过眼云烟:有的却难以磨灭,刻骨铭心。

我们的成功,给了我们怎样的喜悦;我们的失败,又启迪我们什么。当我们在路上留下勤勉攀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