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测试卷(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01(全解全析)_第1页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测试卷(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01(全解全析)_第2页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测试卷(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01(全解全析)_第3页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测试卷(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01(全解全析)_第4页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测试卷(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01(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1

(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高一化学•全解全析

12345678910

DBDDDCDCAB

11121314151617181920

ACCCCCDBCD

1.D【详解】

A.金属和水或酸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A不符题意;

B.酸碱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B不符题意;

C.燃烧属于放热反应,故C不符题意;

D.氢氧化钢晶体和氯化镂反应生成氯化钢、氨气和水,同时吸收热量,故D符合题意;

答案为D。

2.B【详解】

A.工业合成氨过程中游离态的氮(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氨气),属于氮的固定,A不符合题意;

B.工业上将氨转化为硝酸和其他含氮的氧化物,属于含氮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与固氮无关,B符合题

意;

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蛋白质,属于微生物固氮,C不符合题意;

D.电闪雷鸣的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属于自然固氮,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3.D【详解】

A.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为八错误;

0

B.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为,B错误;

C.甲烷的二氯代物只有1种,则甲烷分子不具有正方形的平面结构,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形结构,c

错误;

D.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则分子内四个C-H键是完全等价的键,D正确;答案选D。

4.D【详解】

金属的活泼性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和冶炼难易程度不同,金属越活泼、越难冶炼、被开发利用得越晚,

与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多少、用途大小以及密度大小没有关系,综上所述,D正确;故选:D。

5.D【详解】

A、由于A1的活泼性强,工业上采用电解AI2O3与冰晶石熔融混合物的方法生产铝,AlCb在熔融状态下不

导电,所以不用电解AlCb的方法生产铝,A错误;

B、钠是很活泼的金属,将Na加入氯化镁溶液中,Na先和水反应生成NaOH,NaOH再和氯化镁发生复分

解反应,所以得不到Mg单质,可以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冶炼Mg,B错误;

C、炼铁高炉中发生的反应不都是放热反应,C错误;

D、活泼金属如钠、镁一般采用电解法冶炼,不活泼的金属如汞一般采用热分解法冶炼,铁、铜等金属采用

热还原法冶炼,因此金属冶炼的方法由金属的活泼性决定,D正确;答案选D。

6.C【详解】

A.该现象只能说明含有Fe3+,无法判断是否有Fe2+,A错误;

B.若原溶液中只有Fe3+,现象相同,B错误;

C.加入2滴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无Fe3+,再加入少许氯水立即变红色,说明含有Fe?+,被氧化生

成了Fe3+,C正确;

D.该现象只能说明含有Fe3+,无法判断是否有Fe2+,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7.D【分析】

①N?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E,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属于氮的固定,故①正

确;

②NH3和HNCh反应生成NH4NO3是氮的化合态之间的转化,不属于氮的固定,故②错误;

③NO经过反应生成HNO3是氮的化合态之间的转化,不属于氮的固定,故③错误;

④雷雨闪电时空气中的N2和Ch化合生成NO,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属于氮的固定,

故④正确;

上述分析可知①④属于氮的固定,D选项正确;

故选D。

8.C【详解】

A.铁在氯气中点燃生成氯化铁,而不是氯化亚铁,转化不能实现,故A不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而不是三氧化硫,转化不能实现,故B不符合题意;

C.氯化镂与氢氧化钙共热可制备氨气,氨气溶于水显碱性,可使氯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均可一步实

现转化,C符合题意;

D.氧化铝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发生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铝,转化不能实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A【详解】

A.往Ba(0H)2溶液中滴加盐酸发生Ba(OH)2+2HCl=BaCL+2H2。,没有明显现象,A符合题意;

B,无色的NO中混入空气生成红棕色气体N02,B不符合题意;

C.SO2具有漂白性,往品红溶液中通入SO2溶液会褪色,C不符合题意;

D.氨水显碱性,往氨水中滴加酚献,无色溶液变为红色,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0.B【详解】

构成原电池装置条件为,两活泼性不同的电极,闭合回路,电解质溶液,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缺一不可:

①缺一个电极,②中电极相同,④酒精为非电解质,⑥不能形成闭合回路。③⑤正确。

故选择B。

11.A【分析】

图示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A.Zn和稀H2sCM制氢气,反应放热,故选A;

B.灼热的炭粉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O,反应吸热,故不选B;

C.Ba(OHW8H2。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反应吸热,故不选C;

D.盐酸和NaHCCh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反应吸热,故不选D;选A.

12.C【详解】

A.由题可知,CH4完全燃烧是放热反应,A错误;

B.由题可知,CH4完全燃烧是放热反应,B错误;

C.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kJ热量,所以ImolCFU完全燃烧放出890kJ热量,C

正确;

D.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和出0时,放出445kJ热量,D错误;答案选C。

13.C【详解】

A.左侧通入氢气,则左侧电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右侧电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

错误;

B.左侧通入氢气,则左侧电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

C.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氢离子向右侧电极移动,C正确;

D.正极AgCl得电子生成Ag,电极反应式为AgCl+e-=Ag+C「,D错误;

故选C。

14.C【详解】

由题可得原电池反应式为:Fe+Cu2+=Fe2++Cu,铁被氧化,做原电池负极,铜离子在正极被还原,则电

解质溶液中应该有铜离子,不如铁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综上所述C正确,故选C。

15.C【详解】

溶液中H+的浓度越大,铁捧与H*反应速率越快,但D项18moi/LH2s溶液是浓硫酸,与铁棒发生钝化,

A项H+浓度为1mol/L,B项H+浓度为8mol/L,C项H+浓度为12mol/L,故选C。

答案选C。

16.C【详解】

①单位时间内反应nmolCh即消耗nmolCh的同时,生成2nmolNO,能够表示出正逆反应速率的方向,且

速率之比和物质的计量系数成正比,据此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①符合题意;

②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若容器内总压强不再变化,

则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②符合题意;

③NO?、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2:1的状态可能处于平衡状态,也可能未达到平衡状态,这与反应

条件及开始时加入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有关,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③不符合题意;

④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气体的体积不变,因此混合气体

的密度始终不改变,故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④不符合题意;

⑤反应混合物中只有NCh是有色气体,若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则任何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

衡状态,⑤符合题意;

⑥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气体的质量不变;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

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⑥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可知: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②⑤⑥,共4个,故合理选项是C。

17.D【详解】

A.由图可知,A〜f2时间内生成的CO2气体最多,故A正确;

B.口〜t2段与0〜ti段相比较,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是减小的,但反应速率增大,说明该反应一

定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因此ti〜t2段曲线变化的可能是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放热导致的,故B正

确;

C.由图知:若用单位时间内CO2的体积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则t2〜/3s内的反应速率

AVV,-V

丁=/2mTL$,故c正确;

D.将碳酸钙固体研成粉末,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而曲线乙表示生成CO2的速率比曲线

甲慢,故D错误;故选D。

18.B【详解】

A.氯化钱分解后,在试管口化合生成氯化铁,不能制备氨气,应选钱盐与碱加热制备,故A错误;

B.浓硫酸与氯气不反应,导管长进短出洗气可干燥氯气,故B正确;

C.S02能溶于水,除去HC1应选饱和NaHSCh溶液,故C错误;

D.二氧化氮与水反应,不能排水法收集,故D错误;

故选:B。

19.C【分析】

浓氨水滴入CaO,CaO与H2O反应生成Ca(OH)2,该反应剧烈放热,导致NH3H2O分解生成N%,生成的

NH3经碱石灰干燥后与CuO反应,黑色CuO粉末变为红色,说明生成Cu,盛无水C11SO4的干燥管内出现

蓝色说明生成H20,反应方程式为3CUO+2NH3=3CU+3H2O+N2O

A.由装置图可知,盛放无水硫酸铜的装置是球形干燥管,A正确;

B.根据分析,N%中的N元素由-3价被氧化为0价,说明N%具有还原性,B正确;

C.洗气瓶中浓硫酸除了吸收多余氨气和干燥氮气之外,还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C错误:

D.塑料袋或球胆均可以收集气体,最后出来的气体为N2,可以用塑料袋或球胆收集,D正确;

故选C。

20.D

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产物不唯一,无法控制反应进度,得到的是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

四氯化碳和HC1的混合物。

【详解】

A.氯气溶于水生成氯离子,氯离子抑制了氯气的溶解,所以氯气在泡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由于甲烷

和氯氟发生了取代反应,使试管内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故A错误;

B.试管壁出现的油状液滴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的混合物,不溶于水,为油状液滴,而不是

HC1的小液滴,故B错误;

C.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了取代反应,得到的是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HC1

的混合物,有五种产物,故c错误;

D.甲烷与足量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氢原子全部可能被取代,8.0g(0.5mol)甲烷与足量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生成的HC1分子数最多为2必,故D正确;

故选D。

21.(1)(2)减慢减慢(3)>(4)0.1(5)71.4%(6)7:10

【详解】

(1)根据图示可知:在6min内A减少0.6mol,B增加0.3mol,6min后A、B都存在,且物质的量不再发

生变化,说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其中A是反应物,B是生成物,二者改变的物质的量的比是2:1,故反

应方程式为:2A-^B;

(2)降低温度,物质的内能减少,分子之间的有效碰撞次数减少,正、逆反应速率都减慢;

(3)根据图示可知:4min后,A的物质的量会再减小,B的物质的量会增加,由于反应未达到平衡,反应正

向进行,因此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正〉v逆;

(4)根据图示可知:在。〜4minB物质的量改变△〃(B)=0.4mol-0.2mol=0.2mol,则用B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

0.2mol

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WB尸宝匚

=0.1mol/(L?min):

4min

(5)该反应达到平衡时,〃(A)=0.2mol,n(B)=0.5molo对于气体来说,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的

比,故平衡时B的体积分数为一丝㈣■—xl00%=71.4%;

0.5mol+0.2mol

(6)反应开始时气体的物质的量"(始)=0.8mol+0.2mol=1.0mol,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平)=0.5mol+0.2

mol=0.7moL在恒温恒容时,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比等于压强之比,故反应达到平衡,此时体系内压强与开

始时的压强之比为0.7mol:1.0mol=7:10。

22.(1)溶液变红Fe+4HNO3=Fe(NO3)3+NOT+2H2O(2)强氧化(3)负(4)电流表指针

向左偏转,Mg表面有气泡Al-3e+4OH-AlO;+2H2O

【分析】

I中: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说明Fe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生成的NO遇到

空气被氧化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H中:连接导线,一段时间后Fe表面产生红棕色气泡,而后停止,Cu

表面始终产生红棕色气泡,原因应是开始时Fe在浓硝酸中钝化,此时铜直接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随着

硝酸变稀,Fe不再钝化,形成原电池,Fe较活泼,所以为负极,Cu为正极。

【详解】

(DFe"与KSCN溶液反应显血红色,所以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产生Fe3+;I中Fe表面产生大量

无色气泡是因为Fe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化学方程式为Fe+4HNO3=Fe(NO3)3+NOT+2H2O;

(2)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说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Fe钝化;

(3)Mg比A1活泼,电解质为稀盐酸,Mg优先被氧化,所以Mg条作原电池的负极;

(4)根据总反应可知此时A1被氧化作负极,Mg为正极,所以现象为: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Mg表面有气

泡;负极为A1被氧化结合氢氧根生成偏铝酸根的反应,即Al-3e+4OH=AlO;+2H2Oo

23.(1)氧化性(2)3Cu+8HNCh(稀尸3Cu(NO3)2+4H2O+2NOf(3)3NO2+H2O=2HNO3+NO

高温

(4)4NH3+5O2=4NO+6H2O2.4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色,证明存在NH:

催化剂

【分析】

Cu和稀硝酸反应生成CU(NO3)2、NO和H2O,NO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A、B、C、D是由短周期

元素组成含有相同元素的物质,A为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A为NH3,C为红棕色气体,

则C为NCh,N%和氧气反应生成B,B和氧气反应生成NCh,则B为NO,NO?和水反应生成D,D为

HNO3»

【详解】

(l)Cu和稀硝酸反应生成CU(NC>3)2、NO和H2O,N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2价,化合价降低,体现了硝

酸的氧化性;

(2)Cu和稀硝酸反应生成CU(NC>3)2、NO和H?O,化学方程式为3Cu+8HNC>3(稀尸3Cu(NO3)2+4H2O+2NO1;

(3)若反应生成NCh,NO2会和水反应生成HNCh和NO,得到无色气体,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Ch

+NO;

高温

(4)①N七和氧气在催化剂、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NO和H2O,化学方程式为:4NH3+5Ch="4NO+6H2O;

催化剂

②NH3和NCh生成E和水,E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E为N2,化学方程式为8NH3+6?402=7用+12比0,

生成19.6gN2,N2的物质的量为kT■27m01,生成0.7molN2,消耗的NO2的物质的量为0.6mol,

28g/mol

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4mol;

③NH3和HNCh反应生成F,F是离子化合物,则F为NH4NO3,在实验室中检验NH:的实验操作方法和现

象为:取少量NH4NO3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

变蓝色,证明存在NH:。

24.(1)碳碳双键竣基(2)67.2aL>2CH3cHO+2H2O氧化

(3)2CH3CH2OH+O2A

浓硫酸

反应(4)CH3coOH+C2H51'OHq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醇、浓硫

MT2cH3coi80c2H5+H2O

酸、乙酸温度低,反应速率低,且达不到催化剂活性温度,所以温度不能低于85℃分液过滤

蒸憎

【分析】

⑴〜(3):O.lmolA,B、C、D四种有机物,分别完全燃烧,均能得到4.48L(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则

+H2O氧化氧化

分子内均含有2个碳原子,按转化关系AfB->CfD知,D为连续氧化的产物,且D的水溶液显酸

催化剂

性,则D乙酸、乙酸可由乙醛氧化所得,则C为乙醛、乙醇催化氧化得乙醛,则B为乙醇、乙烯与水在催

化剂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得乙醇,则A为乙烯,据此回答;

(4)①结合反应机理写CH3cH2I&OH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反应开始前,试管乙中盛放的试剂为饱和碳酸钠溶液,制乙酸乙酯时,试管甲中试剂加入顺序要考虑实

验安全;

③温度不宜低于85℃左右的原因从温度对速率的影响来分析回答;

(5)乙酸乙酯粗产品中含有可溶于水的乙醇、乙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得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经分液后

得到纯度较高的乙酸乙酯,残留的少量乙酚与氯化钙反应生成难溶物,经过滤后得纯度高的乙酸乙酯,再

加入无水碳酸钾固体,可除去残留的水和乙酸,通过蒸储,就可得乙酸乙酯,据此回答;

【详解】

(1)据分析A、D分别为乙烯和乙酸,则A、D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分别是碳碳双键、竣基;

答案为:碳碳双键、竣基;

(2)据分析A、B分别为乙烯和乙醇,Imol乙烯和乙醇分别燃烧时耗氧量均为3moi,Imol乙烯和乙醇的混

合气体燃烧时耗氧量也为3mol,则amolA、B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为3amolX22.4L/

mol=67.2aL(标准状况);

答案为:67.2aL;

⑶据分析B、C分别为乙醇和乙醛,则B-C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Ch-^2CH3CHO+2H2。,

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

答案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氧化反应;

(4)①酯化反应的机理是酸脱羟基醇去氢,则CH3cH2^0H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COOH

181

+C2H5OH、、CH3co80c2H5+H20;

答案为:CH3coOH+C2H53甘隼^CH3col80c2H5+H2O;

加热

②反应开始前,试管乙中盛放的试剂为饱和碳酸钠溶液,便于除去粗产品中的乙酸和乙醇、形成互不相溶

的两层液体;试管甲中试剂加入顺序要考虑实验安全,浓硫酸密度较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制取

乙酸乙酯时,先加入乙醉,然后边振荡边加入浓硫酸,最后加入乙酸,以防止混合液体溅出,发生危险;

答案为: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醇、浓硫酸、乙酸;

③温度低,反应速率低,且达不到催化剂活性温度,所以温度不能低于85℃;

答案为:温度低,反应速率低,且达不到催化剂活性温度,所以温度不能低于85℃;

(5)据分析知,乙酸乙酯粗产品中含有杂质乙爵、乙酸,绝大多数杂质通过饱和食盐水洗涤、经分液后除去,

故可得到纯度较高的乙酸乙酯,按信息,残留的少量乙醇与氯化钙反应生成难溶物,经过滤后,得纯度更

高的乙酸乙酯,最后用无水碳酸钾固体除去残留乙酸并吸收水,通过蒸储,就可得纯净的乙酸乙酯;

答案为:分液;过滤;蒸储。

【点睛】

解本题的关键要书写煌及其衍生物的相互转化,醇-醛一竣酸之间的连续氧化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制备

乙酸乙酯是一个典型的有机制备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制备实验操作、混合物分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