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复习课件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_第1页
第3课复习课件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_第2页
第3课复习课件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_第3页
第3课复习课件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_第4页
第3课复习课件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

汉代思想大一统课标要求: 懂得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史实。第1页

一、西汉初黄老之学1、何谓“黄老之学”。其主张是什么?2、汉初政治上为何采取黄老之学作为指导思想?3、黄老之学又起到了如何作用呢?第2页一、西汉初年黄老之学:

1、实行背景和地位:背景:①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②适应休养生息政策需要;③汉初统治者接收秦朝灭亡教训;

④经济恢复和巩固统治需要。地位: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即位,黄老思想始终是政治上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第3页一、西汉初年黄老之学:⒉含义:主张:“黄”:黄帝学说“老”:老子学说“无为而无不为”:“待时而动、因时制宜、积极无为”3、意义及作用:使汉初社会恢复元气,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汉武帝时期“有为”打下了坚实基础。第4页a.伴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需要;(匈奴南下侵汉;诸侯“自为法令,拟于天子”-----七国之乱)b.儒学自我调整符合中央集权要求,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新理论体系;c.汉强大使其统治者不满足于“无为”,推崇“有为”而治。汉武帝接收董仲舒提议。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新儒学取代黄老之学原因):第5页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新儒学创建者:3.新儒学理论起源和特点:4.新儒学内容: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③以德为主,以邢为辅,提出“三纲五常”道德标准。董仲舒《公羊春秋》;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第6页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1)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2)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主要内容和朝廷选官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地位。5、新儒学作用:

①有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割据势力。②同步宣扬“天人感应”有助于限制君主权力和避免暴政。⒍核心?特点?根本目?第7页◆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比较?董仲舒后来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一样(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后来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后来儒学谈论神学。(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追求,而董仲舒以后儒学则成为儒者“政治敲门砖”。(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后来儒学则被当作“圣经”。第8页设问:思考董仲舒新儒学特点?特点:①主张在政治、思想等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②在宣扬君权神授同步,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以神权限制王权。③以传统儒学为关键,兼采各家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孔孟学说。④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统治需要,有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发展成为社会正统思想。提醒:总结其特点是外儒内法,尊儒尚法。实质:借助天上神权来强化地上皇权,以思想上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第9页设问:思考从春秋末年到西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社会地位演变过程,并分析其原因。提醒:演变过程:冷落―――压制―――独尊原因:(1)春秋时期,孔子创建,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企图恢复旧秩序,不合情理。(2)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儒家思想不适合当初社会背景。(3)秦朝,儒家思想不利于巩固统治,故受压制。(4)汉朝早期,黄老思想是主流,但儒家思想逐渐复苏。(5)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发展儒家思想,大一统思想和天人感应适应当初需要。第10页★问题探究有人以为,儒学成为封建统治思想,是汉武帝放弃“无为而治”政策,希望有所作为成果。若没有汉武帝,就不会有儒学统治地位确实立。你以为正确吗?为何?答案提醒点拨不正确。①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儒学取得统治地位,主线原因是通过董仲舒改造新儒学适应了当初政治统治需要。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措施,直接推进了儒学地位迅速提升,是儒学取得统治地位主要原因。③但并不能由此推断出“若没有汉武帝,就不会有儒学统治地位确实立”。若没有汉武帝,其他帝王也会选用适合其统治需要政治思想。出色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起着重大作用。但不是英雄发明历史。第11页1、下列观点与黄老之学相符有()①人只能顺从自然,无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②提倡“待时而动”③提倡“因时制宜”

④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B学以致用第12页2、对西汉初年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思想理解正确是()

A.要求统治者以“清静无为”方式稳定统治

B.要求统治者不要统治人民C.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享有荣华D.要求统治者把人民疾苦放在首位A第13页3、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B.违反了汉武帝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D第14页

4、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利用儒家()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

B.“民贵君轻”思想

C.“性善论”

D.“大一统”思想D第15页5、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转变体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